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2023七上·洮北期末)被誉为“彩云之南”的云南不仅有着优美的风景、怡人的气候,更有着悠久的历史,这里曾生活着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原始居民
2.(2023七上·洮北期末)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远古居民分别是( )
A.元谋人和北京人 B.元谋人和半坡人
C.河姆渡人和半坡人 D.河姆渡人和北京人
3.(2016七上·腾冲期末)成语“桀犬吠尧”、“助纣为虐”中的“桀”和“纣”分别是哪两个朝代的暴君( )
A.夏、商 B.商、西周 C.春秋、战国 D.秦、隋
4.(2023七上·洮北期末)与“楚河汉界”典故有直接关系的是( )
A.陈胜、吴广 B.刘邦、项羽
C.秦始皇、汉武帝 D.王莽、刘秀
5.(2023七上·洮北期末)陆上丝绸之路是古代连接亚欧的重要商路,对开通此商路功劳巨大的是( )
A.董仲舒 B.张骞 C.霍去病 D.卫青
6.(2023七上·洮北期末)刘秀创建的新的王朝是( )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西周
7.(2023七上·洮北期末)《三字经》曰:“□□□,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文中空缺部分文字应为( )
A.楚汉争 B.光武兴 C.魏蜀吴 D.除隋乱
8.(2023七上·洮北期末)学习完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后,你认为下列对这一时期特征的描述,最为准确的是( )
A.群雄并起和国家分裂 B.社会安定和对外开放
C.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 D.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
9.(2023七上·洮北期末)新情境 “牛”作为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精神化身,在许多中国文物中都能见到它的身影。如图这组与牛有关的文物反映出汉代( )
A.绘画技巧的成熟 B.盐铁官营的实施
C.经济重心的南移 D.农耕技术的发展
10.(2023七上·洮北期末)我国古代制定历法,服务农业。下列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历法成就的是( )
A.《齐民要术》 B.《大明历》
C.《伤寒杂病论》 D.《水经注》
二、归纳列举题(共15分)
11.(2023七上·洮北期末)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人物。
(1)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2)提出了“推恩”建议——
(3)佛教的创始人——
(4)西晋的建立者——
12.(2023七上·洮北期末)请根据提示写出下列事件发生的地点。
(1)商王盘庚迁都到——
(2)陈胜、吴广起义发生在——
(3)曹操把汉献帝从洛阳接到——
(4)八王之乱主要发生在——
(5)东晋打败了前秦军——
13.(2023七上·洮北期末)请列举出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
14.(2023七上·洮北期末)请写出蔡伦改进造纸工艺所用的材料。
三、材料分析题(共20分)
15.(2023七上·洮北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农学家。在他的一本著作中,系统地总结了秦汉以来我国黄河流域的农业科学技术知识,该著作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植物必须因地制宜,不误农时,还提出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的重要思想。
材料二:他出生于建康,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创制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设计制造出了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等。
(1)材料一人物是我国哪位著名的农学家?他的主要著作是什么?这部著作的地位如何?
(2)材料二人物是我国哪位著名的数学家?他在数学方面取得的成就是什么?
(3)这两位人物都生活在什么时期?
16.(2023七上·洮北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该工程建成以后,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22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材料二:该工程修建于秦始皇时期,统一了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
材料三:该工程是秦始皇派他修建的,主要是用来抵御匈奴。
(1)材料一中的“该工程”是哪一工程?是什么时期谁主持修建的?
(2)材料二中的“该工程”是哪一水利工程?
(3)材料三中的“该工程”是我国著名的什么工程?材料中的“他”指的是谁?请写出该工程的起止点。
(4)通过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你有什么感悟?
17.(2023七上·洮北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曾说过,圣人只要可以使国家强大,就不会拘于以前的法度和模式。强者创立规则,弱者被规则约束。
材料二:根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把小的乡邑合并为县,全国共设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治理。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可知,商鞅在哪国推行了什么改革?当时的国君是谁?
(2)材料二反映了商鞅的哪项措施?
(3)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商鞅的这次改革有什么影响?(写出一点)
四、综合探究题(共15分)
18.(2023七上·洮北期末)在我国古代有很多君主,他们的行为,主宰着一个国家的兴衰与灭亡。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漫画“暴君”】
图一 图二
【邮票“名君”】
图三 图四
(1)图一、图二分别是夏朝和商朝的最后一个君主,他们分别是谁?
(2)漫画中两位君主的所作所为最终导致了怎样的后果?
(3)上面两枚邮票分别是商朝和西周的建立者,请你写出他们的名字。这些君主之所以能够建国安邦,都曾得益于名臣的辅佐,请你列举出一例。
(4)通过上述君主的所作所为,你有什么感悟?
19.(2023七上·洮北期末)制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的而建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远古时期通过哪一制度选举部落联盟首领?哪些人物与这一制度有关?
(2)西周实行的社会等级制度是什么?
(3)秦朝在地方上实行的是什么制度?
(4)汉武帝为了监视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弟子而建立了什么制度?
(5)通过以上的探究,你有何感悟?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云南”、“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和结合所学可知,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县,距今约170万年,为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A项符合题意;
B:北京人和山顶洞人都生活在北京周口店,B项不符合题意;
C:北京人和山顶洞人都生活在北京周口店,C项不符合题意;
D: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浙江余姚河姆渡,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元谋人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准确记忆。解答时,要注意题干信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结合所学,很容易回答。
2.【答案】C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A:元谋人和北京人靠采集、狩猎为生,不会种植,A项不符合题意;
B:元谋人靠采集、狩猎为生,不会种植,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所学可知,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C项符合题意;
D:北京人靠采集、狩猎为生,不会种植,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原始农耕文化,掌握半坡原始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相关基础知识。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在此基础上,结合所学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3.【答案】A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题干给出的“桀”和“纣”分别是夏朝和商朝的暴君。夏朝最后一位国王桀建施行暴政,他建造许多豪华宫室,无休止地征发百姓,强迫他们服劳役,平民和奴隶纷纷怠工,反抗桀的暴政。商朝的最后一个国王纣是个有名的暴君,他修筑豪华的宫殿园林,尽情享受,施用炮烙等酷刑,镇压人民。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夏桀、商纣的暴政。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夏桀和商纣的暴政。
4.【答案】B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解析】【分析】A: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A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所学可知,秦朝灭亡后,项羽自称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他们为争夺天下,展开了长达四年之久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因此象棋中的“楚河汉界”与楚汉之争相关,B项符合题意;
C:秦始皇建立秦朝;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C项不符合题意;
D: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公元25年,西汉宗室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楚汉之争的历史的准确识记,难度不大。
5.【答案】B
【知识点】张骞的历史贡献
【解析】【分析】A: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巩固大一统局面,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A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所学可知,张骞通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往来,为“丝绸之路”的开辟作出了重大贡献,B项符合题意;
C: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取得漠北战役的胜利,使匈奴再也无力同西汉抗衡,C项不符合题意;
D: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张骞出使西域,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迁移与运用能力,理解并识记汉朝加强西域管理的史实。
6.【答案】C
【知识点】光武中兴
【解析】【分析】A: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A项不符合题意;
B: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所学可知,公元25年,西汉宗室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C项符合题意;
D: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商朝灭亡,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东汉的建立,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7.【答案】C
【知识点】三国鼎立
【解析】【分析】A:楚汉争与题干无关,A项不符合题意;
B:光武兴与题干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所学可知,东汉末年,天下纷乱,形成群雄割据的局面:曹操据黄河、淮河流域及凉州,后来其子曹丕篡汉,国号魏;刘备据益州、汉中等地,世称蜀汉;孙权据长江下游南北等地,国号吴,C项符合题意;
D:除隋乱与题干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三国鼎立,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列表格识记三国建立的时间、人物、都城所在地,学生更利于掌握相关知识。
8.【答案】D
【知识点】中国古代朝代的更迭
【解析】【分析】A:群雄并起和国家分裂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特征,A项不符合题意;
B:社会安定和对外开放是隋唐时期的特征,B项不符合题意;
C: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是秦汉时期的特征,C项不符合题意;
D:根据所学可知,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是魏晋南北朝的特征,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魏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9.【答案】D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解析】【分析】A:绘画技巧的成熟不是题干主旨,A项不符合题意;
B:题干未涉及盐铁官营的实施,B项不符合题意;
C:题干未涉及经济重心的南移,C项不符合题意;
D:根据“汉代耕作石画像”和结合所学可知,汉代的耕作以二牛抬杠最为典型,应用最为普遍,说明汉代农业耕作技术已有进步,农耕技术的发展,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汉代农耕技术的发展及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汉代农业发展的相关史实。
10.【答案】B
【知识点】魏晋南北朝的科技成就——齐民要术、圆周率、水经注
【解析】【分析】A:北朝贾思勰撰写《齐民要术》一书,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A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所学可知,《大明历》是由南北朝时期中国著名数学家、科学家祖冲之创制的一部历法,也称“甲子元历”,B项符合题意;
C: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典,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C项不符合题意;
D:郦道元的《水经注》是古代中国的一部地理名著,成书于北魏晚期,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是对我国古代科技著作的考查,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比较简单。
11.【答案】(1)老子
(2)主父偃
(3)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4)司马炎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西晋的兴衰;老子的主张;佛教与道教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可知,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主张顺应自然。万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相互转化,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2)根据所学可知,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土地分给其他子弟,封国势力越来越小,使汉武帝不费一兵,就解决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
(3)根据所学可知,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印度。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又称释迦牟尼。
(4)根据所学可知,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篡夺皇位取代魏国建立了晋朝,定都在洛阳,史称“西晋”。
故答案为:(1)老子;(2)主父偃;(3)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4)司马炎。
【点评】本题考查老子的思想主张、推恩令、佛教的创立、西晋的建立,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12.【答案】(1)殷
(2)大泽乡
(3)许
(4)洛阳
(5)淝水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夏、商、西周的更替;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八王之乱;淝水之战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可知,受到战乱环境的影响,盘庚将都城迁到殷,盘庚迁殷后商朝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2)根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斩木为兵、揭竿而起,在大泽乡起义。
(3)根据所学可知,东汉末期,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为取得政治上的主动,把汉献帝从都城洛阳接到许,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并招揽各种人才。
(4)根据所学可知,晋惠帝在位时昏庸无能,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八王之乱主要在洛阳一带展开。
(5)根据所学可知,东晋在淝水之战中以少胜多,战胜前秦,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
故答案为:(1)殷;(2)大泽乡;(3)许;(4)洛阳;(5)淝水。
【点评】本题考查盘庚迁殷、大泽乡起义、曹操壮大势力的措施、八王之乱、淝水之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13.【答案】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知识点】战国七雄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战争规模很大,中国历史上的一些著名战役,如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都发生在这一时期。
故答案为: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点评】本题考查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14.【答案】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
【知识点】造纸术的发明及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用树皮、麻头、破布、旧鱼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纸的质量大大提高。
故答案为: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
【点评】本题考查蔡伦改进造纸术,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15.【答案】(1)贾思勰。《齐民要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2)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
(3)南北朝时期。
【知识点】魏晋南北朝的科技成就——齐民要术、圆周率、水经注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可知,北朝贾思勰撰写《齐民要术》一书,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2)根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可知,南北朝祖冲之运用刘徽的方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
(3)根据所学可知,这两位人物都生活在南北朝时期。
故答案为:
(1)农学家:贾思勰。著作:《齐民要术》。地位: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2)数学家祖冲之。成就: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
(3)时期:南北朝时期。
【点评】本题以两则材料为依托,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成就,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在掌握识记的基础上进行材料的分析,予以作答。
16.【答案】(1)都江堰。战国时期。李冰。
(2)灵渠。
(3)长城。蒙恬。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4)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而感到骄傲。
【知识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李冰与都江堰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该工程建成以后,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22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和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水利枢纽,发挥了防洪、灌溉、水运等作用,使成都平原变成沃野,成为 “天府之国”。
(2)根据材料二“该工程修建于秦始皇时期,统一了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和结合所学可知,秦统一六国以后,派兵征服越族地区,为解决运输困难,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沟通湘江和漓江,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
(3)根据材料三“该工程是秦始皇派他修建的,主要是用未抵御匈奴。”和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建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而感到骄傲。
故答案为:
(1)工程:都江堰。时期:战国时期。人物:李冰。
(2)工程:灵渠。
(3)工程:长城。人物:蒙恬。起止点: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4)感悟: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而感到骄傲。
【点评】本题以三则材料为依托,考查都江堰、灵渠、长城,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在掌握识记的基础上进行材料的分析,予以作答。
17.【答案】(1)秦国。商鞅变法。秦孝公。
(2)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3)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商鞅变法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商鞅曾说过,圣人只要可以使国家强大,就不会拘于以前的法度和模式。强者创立规则,弱者被规则约束。”和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
(2)根据材料二“商鞅把小的乡邑合并为县,全国共设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治理。”和结合所学可知,反映了商鞅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的措施。
(3)根据所学可知,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故答案为:
(1)秦国。商鞅变法。秦孝公。
(2)措施: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3)影响: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点评】本题以三则图文材料为依托,考查商鞅变法,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在掌握识记的基础上进行材料的分析,予以作答。
18.【答案】(1)桀、纣。
(2)所统治的朝代都灭亡了。
(3)汤、周武王。吕公或者姜尚。
(4)为君者要实行仁政,重用人才等。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1)根据图一、图二和结合所学可知,图一是夏桀,是夏朝的最后一个王。图二是商纣王,是商朝的最后一个王。
(2)根据所学可知,夏桀位时期,国力衰弱。桀不修德行,统治残暴,用武力伤害百姓,引起民众的反抗。商纣王是商朝的最后一个王,他对外征伐,耗费国力,同时修筑豪华宫殿,对百姓征收繁重的赋税,还施用酷刑,残害人民。统治不得民心最终导致所统治的朝代都灭亡了。
(3)根据所学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商朝灭亡,西周建立 。西周的名臣有吕公或者姜尚。
(4)结合所学可知,统治者实行暴政,失去民心是夏商西周的灭亡灭亡的共同原因。所以启示我们为君者要实行仁政,重用人才等。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为:
(1)夏:桀;商:纣。
(2)后果:所统治的朝代都灭亡了。
(3)商:汤;西周:周武王。吕公或者姜尚。
(4)感悟:为君者要实行仁政,重用人才等。
【点评】本题以两则图文材料为依托,考查夏商周的兴亡,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在掌握识记的基础上进行材料的分析,予以作答。
19.【答案】(1)禅让制。尧、舜、禹。
(2)分封制。
(3)郡县制。
(4)刺史制度。
(5)制度的创新有利于社会进步;国家制定政治制度,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进行创新。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禅让制;汉武帝的大一统;秦确立中央集权制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可知,远古时期,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称为“禅让制”,尧、舜、禹与“禅让制”有关。
(2)根据所学可知,周初,为稳定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朝实行分封制,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分封制的实行使周王朝形成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3)根据所学可知,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在地方上,秦朝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4)根据所学可知,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
(5)本题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制度的创新有利于社会进步;国家制定政治制度,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进行创新。
故答案为:
(1)制度:禅让制。人物:尧、舜、禹。
(2)制度:分封制。
(3)制度:郡县制。
(4)制度:刺史制度。
(5)感悟:制度的创新有利于社会进步;国家制定政治制度,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进行创新。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禅让制、分封制、郡县制、刺史制度,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在掌握识记的基础上进行材料的分析,予以作答。
1 / 1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2023七上·洮北期末)被誉为“彩云之南”的云南不仅有着优美的风景、怡人的气候,更有着悠久的历史,这里曾生活着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原始居民
【答案】A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云南”、“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和结合所学可知,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县,距今约170万年,为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A项符合题意;
B:北京人和山顶洞人都生活在北京周口店,B项不符合题意;
C:北京人和山顶洞人都生活在北京周口店,C项不符合题意;
D: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浙江余姚河姆渡,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元谋人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准确记忆。解答时,要注意题干信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结合所学,很容易回答。
2.(2023七上·洮北期末)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远古居民分别是( )
A.元谋人和北京人 B.元谋人和半坡人
C.河姆渡人和半坡人 D.河姆渡人和北京人
【答案】C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A:元谋人和北京人靠采集、狩猎为生,不会种植,A项不符合题意;
B:元谋人靠采集、狩猎为生,不会种植,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所学可知,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C项符合题意;
D:北京人靠采集、狩猎为生,不会种植,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原始农耕文化,掌握半坡原始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相关基础知识。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在此基础上,结合所学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3.(2016七上·腾冲期末)成语“桀犬吠尧”、“助纣为虐”中的“桀”和“纣”分别是哪两个朝代的暴君( )
A.夏、商 B.商、西周 C.春秋、战国 D.秦、隋
【答案】A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题干给出的“桀”和“纣”分别是夏朝和商朝的暴君。夏朝最后一位国王桀建施行暴政,他建造许多豪华宫室,无休止地征发百姓,强迫他们服劳役,平民和奴隶纷纷怠工,反抗桀的暴政。商朝的最后一个国王纣是个有名的暴君,他修筑豪华的宫殿园林,尽情享受,施用炮烙等酷刑,镇压人民。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夏桀、商纣的暴政。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夏桀和商纣的暴政。
4.(2023七上·洮北期末)与“楚河汉界”典故有直接关系的是( )
A.陈胜、吴广 B.刘邦、项羽
C.秦始皇、汉武帝 D.王莽、刘秀
【答案】B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解析】【分析】A: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A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所学可知,秦朝灭亡后,项羽自称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他们为争夺天下,展开了长达四年之久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因此象棋中的“楚河汉界”与楚汉之争相关,B项符合题意;
C:秦始皇建立秦朝;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C项不符合题意;
D: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公元25年,西汉宗室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楚汉之争的历史的准确识记,难度不大。
5.(2023七上·洮北期末)陆上丝绸之路是古代连接亚欧的重要商路,对开通此商路功劳巨大的是( )
A.董仲舒 B.张骞 C.霍去病 D.卫青
【答案】B
【知识点】张骞的历史贡献
【解析】【分析】A: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巩固大一统局面,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A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所学可知,张骞通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往来,为“丝绸之路”的开辟作出了重大贡献,B项符合题意;
C: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取得漠北战役的胜利,使匈奴再也无力同西汉抗衡,C项不符合题意;
D: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张骞出使西域,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迁移与运用能力,理解并识记汉朝加强西域管理的史实。
6.(2023七上·洮北期末)刘秀创建的新的王朝是( )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西周
【答案】C
【知识点】光武中兴
【解析】【分析】A: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A项不符合题意;
B: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所学可知,公元25年,西汉宗室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C项符合题意;
D: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商朝灭亡,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东汉的建立,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7.(2023七上·洮北期末)《三字经》曰:“□□□,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文中空缺部分文字应为( )
A.楚汉争 B.光武兴 C.魏蜀吴 D.除隋乱
【答案】C
【知识点】三国鼎立
【解析】【分析】A:楚汉争与题干无关,A项不符合题意;
B:光武兴与题干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所学可知,东汉末年,天下纷乱,形成群雄割据的局面:曹操据黄河、淮河流域及凉州,后来其子曹丕篡汉,国号魏;刘备据益州、汉中等地,世称蜀汉;孙权据长江下游南北等地,国号吴,C项符合题意;
D:除隋乱与题干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三国鼎立,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列表格识记三国建立的时间、人物、都城所在地,学生更利于掌握相关知识。
8.(2023七上·洮北期末)学习完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后,你认为下列对这一时期特征的描述,最为准确的是( )
A.群雄并起和国家分裂 B.社会安定和对外开放
C.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 D.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
【答案】D
【知识点】中国古代朝代的更迭
【解析】【分析】A:群雄并起和国家分裂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特征,A项不符合题意;
B:社会安定和对外开放是隋唐时期的特征,B项不符合题意;
C: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是秦汉时期的特征,C项不符合题意;
D:根据所学可知,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是魏晋南北朝的特征,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魏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9.(2023七上·洮北期末)新情境 “牛”作为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精神化身,在许多中国文物中都能见到它的身影。如图这组与牛有关的文物反映出汉代( )
A.绘画技巧的成熟 B.盐铁官营的实施
C.经济重心的南移 D.农耕技术的发展
【答案】D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解析】【分析】A:绘画技巧的成熟不是题干主旨,A项不符合题意;
B:题干未涉及盐铁官营的实施,B项不符合题意;
C:题干未涉及经济重心的南移,C项不符合题意;
D:根据“汉代耕作石画像”和结合所学可知,汉代的耕作以二牛抬杠最为典型,应用最为普遍,说明汉代农业耕作技术已有进步,农耕技术的发展,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汉代农耕技术的发展及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汉代农业发展的相关史实。
10.(2023七上·洮北期末)我国古代制定历法,服务农业。下列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历法成就的是( )
A.《齐民要术》 B.《大明历》
C.《伤寒杂病论》 D.《水经注》
【答案】B
【知识点】魏晋南北朝的科技成就——齐民要术、圆周率、水经注
【解析】【分析】A:北朝贾思勰撰写《齐民要术》一书,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A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所学可知,《大明历》是由南北朝时期中国著名数学家、科学家祖冲之创制的一部历法,也称“甲子元历”,B项符合题意;
C: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典,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C项不符合题意;
D:郦道元的《水经注》是古代中国的一部地理名著,成书于北魏晚期,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是对我国古代科技著作的考查,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比较简单。
二、归纳列举题(共15分)
11.(2023七上·洮北期末)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人物。
(1)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2)提出了“推恩”建议——
(3)佛教的创始人——
(4)西晋的建立者——
【答案】(1)老子
(2)主父偃
(3)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4)司马炎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西晋的兴衰;老子的主张;佛教与道教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可知,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主张顺应自然。万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相互转化,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2)根据所学可知,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土地分给其他子弟,封国势力越来越小,使汉武帝不费一兵,就解决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
(3)根据所学可知,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印度。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又称释迦牟尼。
(4)根据所学可知,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篡夺皇位取代魏国建立了晋朝,定都在洛阳,史称“西晋”。
故答案为:(1)老子;(2)主父偃;(3)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4)司马炎。
【点评】本题考查老子的思想主张、推恩令、佛教的创立、西晋的建立,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12.(2023七上·洮北期末)请根据提示写出下列事件发生的地点。
(1)商王盘庚迁都到——
(2)陈胜、吴广起义发生在——
(3)曹操把汉献帝从洛阳接到——
(4)八王之乱主要发生在——
(5)东晋打败了前秦军——
【答案】(1)殷
(2)大泽乡
(3)许
(4)洛阳
(5)淝水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夏、商、西周的更替;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八王之乱;淝水之战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可知,受到战乱环境的影响,盘庚将都城迁到殷,盘庚迁殷后商朝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2)根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斩木为兵、揭竿而起,在大泽乡起义。
(3)根据所学可知,东汉末期,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为取得政治上的主动,把汉献帝从都城洛阳接到许,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并招揽各种人才。
(4)根据所学可知,晋惠帝在位时昏庸无能,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八王之乱主要在洛阳一带展开。
(5)根据所学可知,东晋在淝水之战中以少胜多,战胜前秦,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
故答案为:(1)殷;(2)大泽乡;(3)许;(4)洛阳;(5)淝水。
【点评】本题考查盘庚迁殷、大泽乡起义、曹操壮大势力的措施、八王之乱、淝水之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13.(2023七上·洮北期末)请列举出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
【答案】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知识点】战国七雄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战争规模很大,中国历史上的一些著名战役,如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都发生在这一时期。
故答案为: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点评】本题考查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14.(2023七上·洮北期末)请写出蔡伦改进造纸工艺所用的材料。
【答案】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
【知识点】造纸术的发明及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用树皮、麻头、破布、旧鱼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纸的质量大大提高。
故答案为: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
【点评】本题考查蔡伦改进造纸术,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三、材料分析题(共20分)
15.(2023七上·洮北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农学家。在他的一本著作中,系统地总结了秦汉以来我国黄河流域的农业科学技术知识,该著作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植物必须因地制宜,不误农时,还提出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的重要思想。
材料二:他出生于建康,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创制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设计制造出了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等。
(1)材料一人物是我国哪位著名的农学家?他的主要著作是什么?这部著作的地位如何?
(2)材料二人物是我国哪位著名的数学家?他在数学方面取得的成就是什么?
(3)这两位人物都生活在什么时期?
【答案】(1)贾思勰。《齐民要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2)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
(3)南北朝时期。
【知识点】魏晋南北朝的科技成就——齐民要术、圆周率、水经注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可知,北朝贾思勰撰写《齐民要术》一书,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2)根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可知,南北朝祖冲之运用刘徽的方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
(3)根据所学可知,这两位人物都生活在南北朝时期。
故答案为:
(1)农学家:贾思勰。著作:《齐民要术》。地位: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2)数学家祖冲之。成就: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
(3)时期:南北朝时期。
【点评】本题以两则材料为依托,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成就,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在掌握识记的基础上进行材料的分析,予以作答。
16.(2023七上·洮北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该工程建成以后,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22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材料二:该工程修建于秦始皇时期,统一了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
材料三:该工程是秦始皇派他修建的,主要是用来抵御匈奴。
(1)材料一中的“该工程”是哪一工程?是什么时期谁主持修建的?
(2)材料二中的“该工程”是哪一水利工程?
(3)材料三中的“该工程”是我国著名的什么工程?材料中的“他”指的是谁?请写出该工程的起止点。
(4)通过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你有什么感悟?
【答案】(1)都江堰。战国时期。李冰。
(2)灵渠。
(3)长城。蒙恬。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4)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而感到骄傲。
【知识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李冰与都江堰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该工程建成以后,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22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和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水利枢纽,发挥了防洪、灌溉、水运等作用,使成都平原变成沃野,成为 “天府之国”。
(2)根据材料二“该工程修建于秦始皇时期,统一了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和结合所学可知,秦统一六国以后,派兵征服越族地区,为解决运输困难,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沟通湘江和漓江,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
(3)根据材料三“该工程是秦始皇派他修建的,主要是用未抵御匈奴。”和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建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而感到骄傲。
故答案为:
(1)工程:都江堰。时期:战国时期。人物:李冰。
(2)工程:灵渠。
(3)工程:长城。人物:蒙恬。起止点: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4)感悟: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而感到骄傲。
【点评】本题以三则材料为依托,考查都江堰、灵渠、长城,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在掌握识记的基础上进行材料的分析,予以作答。
17.(2023七上·洮北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曾说过,圣人只要可以使国家强大,就不会拘于以前的法度和模式。强者创立规则,弱者被规则约束。
材料二:根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把小的乡邑合并为县,全国共设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治理。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可知,商鞅在哪国推行了什么改革?当时的国君是谁?
(2)材料二反映了商鞅的哪项措施?
(3)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商鞅的这次改革有什么影响?(写出一点)
【答案】(1)秦国。商鞅变法。秦孝公。
(2)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3)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商鞅变法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商鞅曾说过,圣人只要可以使国家强大,就不会拘于以前的法度和模式。强者创立规则,弱者被规则约束。”和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
(2)根据材料二“商鞅把小的乡邑合并为县,全国共设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治理。”和结合所学可知,反映了商鞅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的措施。
(3)根据所学可知,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故答案为:
(1)秦国。商鞅变法。秦孝公。
(2)措施: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3)影响: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点评】本题以三则图文材料为依托,考查商鞅变法,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在掌握识记的基础上进行材料的分析,予以作答。
四、综合探究题(共15分)
18.(2023七上·洮北期末)在我国古代有很多君主,他们的行为,主宰着一个国家的兴衰与灭亡。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漫画“暴君”】
图一 图二
【邮票“名君”】
图三 图四
(1)图一、图二分别是夏朝和商朝的最后一个君主,他们分别是谁?
(2)漫画中两位君主的所作所为最终导致了怎样的后果?
(3)上面两枚邮票分别是商朝和西周的建立者,请你写出他们的名字。这些君主之所以能够建国安邦,都曾得益于名臣的辅佐,请你列举出一例。
(4)通过上述君主的所作所为,你有什么感悟?
【答案】(1)桀、纣。
(2)所统治的朝代都灭亡了。
(3)汤、周武王。吕公或者姜尚。
(4)为君者要实行仁政,重用人才等。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1)根据图一、图二和结合所学可知,图一是夏桀,是夏朝的最后一个王。图二是商纣王,是商朝的最后一个王。
(2)根据所学可知,夏桀位时期,国力衰弱。桀不修德行,统治残暴,用武力伤害百姓,引起民众的反抗。商纣王是商朝的最后一个王,他对外征伐,耗费国力,同时修筑豪华宫殿,对百姓征收繁重的赋税,还施用酷刑,残害人民。统治不得民心最终导致所统治的朝代都灭亡了。
(3)根据所学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商朝灭亡,西周建立 。西周的名臣有吕公或者姜尚。
(4)结合所学可知,统治者实行暴政,失去民心是夏商西周的灭亡灭亡的共同原因。所以启示我们为君者要实行仁政,重用人才等。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为:
(1)夏:桀;商:纣。
(2)后果:所统治的朝代都灭亡了。
(3)商:汤;西周:周武王。吕公或者姜尚。
(4)感悟:为君者要实行仁政,重用人才等。
【点评】本题以两则图文材料为依托,考查夏商周的兴亡,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在掌握识记的基础上进行材料的分析,予以作答。
19.(2023七上·洮北期末)制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的而建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远古时期通过哪一制度选举部落联盟首领?哪些人物与这一制度有关?
(2)西周实行的社会等级制度是什么?
(3)秦朝在地方上实行的是什么制度?
(4)汉武帝为了监视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弟子而建立了什么制度?
(5)通过以上的探究,你有何感悟?
【答案】(1)禅让制。尧、舜、禹。
(2)分封制。
(3)郡县制。
(4)刺史制度。
(5)制度的创新有利于社会进步;国家制定政治制度,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进行创新。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禅让制;汉武帝的大一统;秦确立中央集权制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可知,远古时期,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称为“禅让制”,尧、舜、禹与“禅让制”有关。
(2)根据所学可知,周初,为稳定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朝实行分封制,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分封制的实行使周王朝形成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3)根据所学可知,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在地方上,秦朝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4)根据所学可知,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
(5)本题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制度的创新有利于社会进步;国家制定政治制度,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进行创新。
故答案为:
(1)制度:禅让制。人物:尧、舜、禹。
(2)制度:分封制。
(3)制度:郡县制。
(4)制度:刺史制度。
(5)感悟:制度的创新有利于社会进步;国家制定政治制度,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进行创新。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禅让制、分封制、郡县制、刺史制度,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在掌握识记的基础上进行材料的分析,予以作答。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