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人民版)历史高一上学期必修一课件:专题一第3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人民版)历史高一上学期必修一课件:专题一第3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共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0-14 15:54: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地方权力中央权力集中集中皇帝专 制 主 义中 央 集 权复习提问 知识回顾君主专制政体 的演进与强化课标:
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重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难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过程及其对重要概念的理解。1、汉代君权和相权之争是如何表现的?又该如何理解?
2、唐代限制相权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3、如何评价唐代三省六部制?
4、元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是什么?主要内容有哪些?
5、行省制是如何限制地方的?如何评价?
6、列举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迁,并理解其选官的主要标准。
7、归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及特点。问题导学相权是皇权独断地位的最大威胁。削弱相权也成为历代强化君权的必然措施。 秦朝之后的历代都采取了哪些削弱相权措施呢?一、君权与相权1、君权和相权的矛盾(1)原因(2)汉至宋代抑制或分散相权的主要措施频繁换相中朝制度唐朝:三省六部制宋朝:汉朝:总体趋势:
二府三司制相权转移相权分散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一、君权与相权汉武帝强化皇权的措施皇 帝决策机构执行机构两汉的内外朝相权一分为二中朝与外朝概念:何谓“中朝”与“外朝”?
“中朝”设置的原因是什么?它实质上是什么的产物?
发展趋势如何?
萨孟武先生在《中国历代中央政制》载:“天子畏帝权旁落,惧大臣窃命,欲收其权于近臣,常用中朝官来抑制外朝官。历时既久,近臣便夺取大臣的职权,因此外朝官乃退居于备员的地位,而中朝官却渐次变为外朝官。中朝官一旦演变为外朝官,天子复欲夺其权,而更信任其他近臣。这样由近臣而大臣,演变不已。”皇帝 中书省
(草拟、颁发诏令) 尚书省
(执行命令) 门下省
(审核政令)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合作,相互牵制
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以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1.三省六部制是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至隋朝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
2、特点3、影响政事堂宋朝时期的中央集权体制 削弱宰相权利
皇帝总揽大权列表格概括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的沿革(州)、郡、县二级制道、州、县三级制路、州、县三级制行省、路、府、州、县五级制承宣布政使司(行省)、府、县三级制省、道、府、县四级 二、地方行政制度——中央与地方 行省制度江苏省当时属于哪个行省?中央政府是如何对行省进行有效的控制?具体表现为什么?行省制度的设立有何影响?元朝行省制度1、内容:
①十个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陕西行省、甘肃行省、辽阳行省、河南江北行省、四川行省、云南行省、湖广行省、江浙行省、江西行省、岭北行省。
②中书省直辖的“腹里”(或称大都)
③宣政院管辖的西藏、四川、青海的部分地区。
2、地方受到的限制:
3、评价: 苏东坡,即苏轼,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和称“三苏”。嘉佑六年,苏轼、苏辙二人在恩师欧阳修推荐下参加制科考试,这一年举行的是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的考试。苏轼以三等、苏辙以四等的成绩分别考中入选。制科的成绩分为五等考核,在宋朝尚无以一、二等的成绩考中之例,通常都以三等为最高分。相传当时仁宗曾满心喜悦地向皇后曹氏说道:“朕为子孙得两宰相。"仁宗所说的两人就是指苏轼和苏辙。 假如苏轼分别生活在战国时期的赵国,西汉武帝、
唐玄宗的时代,也想当官,请问当时的选官制度各是
什么?能否成功当选?依据是什么?
三、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三、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读史感悟:
唐太宗在金殿瑞门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入吾毂中。”明代思想家顾炎武则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观点的看法。积极:
破除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
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有相当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这种制度也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看有一定的合理性。
消极影响:
科举考试内容无非儒学经义,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实际上是将人才诱骗入最高权力者控制的范围
八股取士所带来的脱离实际的学风,对学术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是导致近代中国自然科学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比较元朝行省制度与今天行政区划的异同。
相同点:① 都是适应我国疆域辽阔的特点,将各个地区统一在
中央政府的管辖下。② 都加强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不同点:①元朝的行省辖区较大;有些名称仍在使用,但大多
数名称已变化。②今天的行政区划中,设立了一些自治区和特别行政
区,给这些地区高度自治权,这在元朝是不可能的。③元朝行省制度的主要作用是代表封建中央控制地方局势,管理地方,征发徭役,搜刮财富。而今天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行政区划更多的是体现对地方管理和建设的职能,代表当地人民利益。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地方分权集中中央集权集中皇帝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两大矛盾之间权力调整:小 结小 结从汉至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特征:
(1)皇权不断加强,相权日益削弱。
(2)中央对地方的集权不断加强,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3)历代王朝都重视选官制度的建设,科举制成为隋唐以后重要的选官制度。汉承秦制有变化,武帝起用布衣相;
魏晋南北有三省,隋唐六部完善它;
宋代皇权更加强,制约宰相有办法;
参知政事分行政,三司财政约束它。
元朝也设中书省,唐元中书要分开。君主专制的演进(巧记方法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