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等四首 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等四首 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08 21:56:25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初中语文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课外古诗诵读(《竹里馆》等四首)
教学目标
1.整合阅读课外古诗诵读(《竹里馆》等四首),完成相应学习任务,体会不同诗歌抒情的共同之处与独到之处。 2.在自主思考感悟、集体交流探究的基础上,产生对诗歌抒情效果的独特见解,并尝试写较完整的诗歌鉴赏微评论。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运用阅读策略开展学习任务的探究与交流。 2.借助学习任务单开展微课讲稿的分步撰写。
教学难点: 1.整合阅读思维在学习任务开展过程的运用。 2.整体微课讲稿在学习任务形成成果的展示。
教学过程
导入语:同学们好!“腹有诗书气自华”是蒙曼老师讲古诗词常用的开场白,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来模拟一堂蒙曼老师的古诗微课。通过下面的三个任务,为《课外古诗诵读(《竹里馆》等四首)》完成一份以“抒情论道”为主题的微课讲稿。 任务一:身临其境 1.比较策略 诗题诗人创作时期创作地点鉴赏主题生活 场景声音 细节孤独 之旅?《竹里馆》王维741年后陕西辋川√√√《春夜洛城闻笛》李白734或735年河南洛阳√√√《逢入京使》岑参746年安西边塞√√√《晚春》韩愈816年城南√
2.推敲策略: 诗题生活场景场景评价鉴赏小结《竹里馆》辋川胜景莫浪费, 坐弹啸照自享受。隐居行为有生活的定力;生活素材的诗意化选择与塑造:返璞归真者、城市流落者、忠孝担当者、恋春惜时者,这样的诗人让我们走近他们的生活,走进他们的心灵。《春夜洛城闻笛》客居洛阳人不寐, 春风灌耳夜闻笛。闻笛有感有生活的内力;《逢入京使》人生何处不相逢, 亟待使者捎口信。相逢细节有生活的张力;《晚春》晚春时节游城南, 杨花榆荚通人情。游春意兴有生活的动力。
3.感知策略 诗题声音细节细节评价鉴赏小结《竹里馆》弹琴长啸,乐音人声; 幽篁深林,月夜寂静。以声助兴声音细节的表现处理,既有以动衬静的清新意境、悠扬韵味,又有以声报安的收敛含蓄、平实感人。《春夜洛城闻笛》玉笛暗飞,声散满城; 洛城夜深,静处动情。以声动情《逢入京使》不期而遇,传语恳切; 纸笔无声,语短情长。以声塑形
4.思辨策略 诗题孤独之旅论题思辨鉴赏小结《竹里馆》独坐人不知, 对话大自然。孤独与否的辩证孤独之旅各有特点,不同的际遇、性格,就有不同的孤独体验和孤独内涵:王维不以孤独为孤独,反以孤独为友伴;李白极尽笔墨渲染孤独,又宕开一笔反问人人;岑参泪洒征途,又收尽孤独。《春夜洛城闻笛》谁家不知谁, 何人即人人。由己及人的胸襟《逢入京使》前途素未卜, 悲苦自振作。自我救赎的体验
任务二:抒情化境 1.诗语精练 诗题语言的高度锤炼与契合品味小结《竹里馆》意象与心境的高度契合诗人投身自然(情境、处境、环境),又心怀自然(情境、处境、环境),这是自然(情境、处境、环境)的投射,也是心境的蔓延,印证“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春夜洛城闻笛》前后炼字的连贯与照应《逢入京使》一次偶遇,一次相逢,是漫漫路上的一个小插曲。《晚春》俏皮拟人,智慧童趣,浪漫比喻。
2.诗语韵味 诗题语言的含蓄品味小结《竹里馆》隐居之馆,隐逸之趣, 信手拈来,平淡自然。“诗言志”、“诗缘情”是我国古代文论家对诗的本质特征的认识。《毛诗序》中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情志并提,两相联系,比较中肯而客观。这些诗歌或言此而及彼,或欲言又止,且都表现出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蕴藉,耐人寻味。《春夜洛城闻笛》玉笛折柳,风吹满城。 不经意闻,乡情相通。《逢入京使》泪雨滂沱,无法多言, 丈夫有志,有口难言。《晚春》想象之奇,不落俗套, 平中翻新,有情有趣。
任务三:诗意生活 抒情论道,道由心生。创作生活的诗歌,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抒写诗意生活。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是我们七上学过的诗歌,我们以这首曲为创作母版,尝试做一回小诗人。 1.身临其境:回忆自己处于某种特定的场景,如相聚或离别,成功或失败,丰收或衰败等;场景中有哪些景物、事物让你有印象,把它们都记录下来。 2.抒情化境:想清楚你与这个物、地、人等离别的气氛与情绪,构思符合季节、吻合地域、契合心境的修饰语,然后选择可以排列在一起的景物。 3.诗意生活:调整景物组合顺序,配上抒情句子。 以下是创作示范: 1.身临其境:小诗人回忆深秋丰收的稻田,有父亲、母亲、稻束、田埂、担子、夕阳、蟋蟀、炊烟、沟渠、镰刀、晚霞、天空、秋风等出现在脑海中。 2.抒情化境:小诗人选择了以下九种事物,并将其简练浓缩和意识排列,形成景句,“红日练霞暮烟,金穗阡陌弛担,束茬浅渠搁镰”。 3.诗意生活:小诗人借助虫声发出慨叹,形成情语,“秋虫根吟,庄稼人在田间”。 天净沙·秋田 红日练霞暮烟,金穗阡陌弛担,束茬浅渠搁镰。秋虫根吟,庄稼人在田间。 创作评价:这里小诗人选择了秋收稻田的场景,定格了傍晚收场的情景,意象的排列由远及近,由高到低;意象修饰语的炼字,有“红”“金”辉映的丰收色,有“练霞”和“阡陌”、竖“茬”和平“渠”呼应的交错状,“弛”“搁”由动态归于静态,又被秋虫的“吟”更衬暮色寂静,而庄稼人的丰收喜悦和劳作辛苦,全沉浸在这片庄稼地。“烟”、“担”、“镰”、“间”也能押韵,虽然诗句还嫌生硬,但是场景鲜明,意象丰富,情境聚焦,意境已显。 总结:在我们的生活中,不论我们身处何方,遭遇何事,都能拥有一颗亲近自然、体验生活的诗心,去抒发发现自然、理解生活的诗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