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大堰河——我的保姆》《再别康桥》课件(共52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6.《大堰河——我的保姆》《再别康桥》课件(共52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08 19:29: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2张PPT)
《大堰河,我的保姆》《再别康桥》
第6课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我爱这土地
《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 青
献给中国大地上勤劳善良而又命运悲苦的普通农妇的颂歌
1.了解艾青的生平,把握诗歌形式。
2.划分诗歌层次,赏析大堰河这一人物形象。
3.掌握诗歌排比、对比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学习目标
1.了解艾青的生平,把握诗歌形式。
2.划分诗歌层次,赏析大堰河这一人物形象。
3.掌握诗歌排比、对比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学习目标
原名蒋海澄,在现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卓越的民族诗人 ”。擅长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他是对中国新诗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被聂鲁达誉为“中国诗坛泰斗”。《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的成名作。
艾 青
代表作:
《大堰河——我的保姆》
《我爱这土地》
《向太阳》
《火把》
《古罗马竞技场》
艾 青
大堰河为什么会成为“我的保姆”?
写作背景
艾青说,《大堰河——我的保姆》“带有自传性质”,“我完全是按照事实写的,写的全是自己的真情实感”。
1910年,艾青出生在浙江金华的一个地主家庭。出生后,一个算命先生说他命中“克”双亲。于是,他被送到本村一个贫苦农妇“大堰河”家抚养。
艾青在“大堰河”家里住了五年,到了读书的年龄才回到父母家里。
亲生父母对他非常冷漠,他幼小的心中得不到一丝家庭的温暖。
写作背景
艾青后来说过“从小就等于没有父母”,只有“大堰河”这个贫苦善良的农村妇女深爱着她的乳儿,给了他温暖的母爱。
1932年,艾青因为参加进步活动被国民党反动派关进监狱。次年1月的一天,牢房的窗外飘起了大雪。艾青看到雪花想起了自己的身世,想起了长眠于地下的保姆,便写下了这首《大堰河──我的保姆》。
写作背景
七月诗派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
七月诗派以艾青、田间为先驱诗人,在胡风的理论引导和组织下,聚集了一大批诗歌写作的“初来者”,因《七月》杂志而得名。在创作上坚持现实主义,主张诗人到现实生活中去,采用自由体诗的形式,追求诗的散文美。
七月诗派
朗读全诗,把握诗人感情的律动,给课文分层次。
1.注意诗歌自身的节奏
示例: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
她是/童养媳,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2.体会诗歌内在情感
朗读点拨
2
课文层次
4—8节
回忆大堰河辛劳又悲苦的一生,集中刻画了大堰河勤劳、善良的品德,抒发了诗人对她的深切的眷念与感激。
1
1—3节
交代大堰河的悲苦身世及与我的关系,表现了诗人对乳母的深切怀念与痛悼。
3
4
9—11节
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家人的悲惨遭遇,诅咒和控诉了黑暗的社会现实。
12—13节
这部分是诗人呈现给大堰河的挽歌和赞美诗,抒发了诗人对大堰河的深切怀念和由衷的赞美之情。
读准字音
檐( )头 瓦菲( ) 荆棘( )
火钵( ) 碾( ) 忸怩( )
团箕( ) 凌侮( ) 叱( )骂
读准字音
檐(yán )头 瓦菲(fēi ) 荆棘(jīng jí)
火钵( bō) 碾( niǎn) 忸怩(niǔ ní )
团箕(jī ) 凌侮(wǔ ) 叱( chì)骂
1.大堰河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这一形象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细读感知
厚大的手掌、洗衣、做饭喂猪、晒豆麦,终日操劳
“含着笑”去做每一件农活
纵使在终日辛苦劳作后,仍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勤劳
乐观、善良
慈爱
深爱着她的乳儿
贫苦、劳累的生活过早地夺去了她的生命
博爱
悲苦
大堰河是一个勤劳、乐观、善良、慈爱、博爱、悲苦的农村劳动妇女形象;是旧社会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代表。诗人表达了对大堰河的怀念、感激、同情和赞美之情。
2.本诗第三节运用了哪些意象,创造了何种意境,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意象
雪压草盖的坟墓
檐头枯死的瓦菲
被典押了的园地
长了青苔的石椅
意境
荒寂破败
萧索凄凉
感情
深情的怀念
深沉的哀思
深切的同情
3.本诗抒情酣畅,正是由于运用了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以第四节为例,赏析其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
在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
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了之后,
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
在你补好了儿子们的为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之后,
在你把小儿被柴刀砍伤了的手包好之后,
在你把夫儿们的衬衣上的虱子一颗颗地掐死之后,
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颗鸡蛋之后,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
在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
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了之后,
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
在你补好了儿子们的为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之后,
在你把小儿被柴刀砍伤了的手包好之后,
在你把夫儿们的衬衣上的虱子一颗颗地掐死之后,
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颗鸡蛋之后,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排比
八个细节描写组成排比句,一方面通过铺叙,真实再现了大堰河的极度贫困和勤劳操持家务的情景,另一方面表明大堰河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照顾着乳儿,时时给他以温暖和爱抚。
结构整齐,增强气势,抒情酣畅,充分表现出大堰河的勤劳、善良和对乳儿无私的爱,更表达了我对大堰河的怀念与感激之情。
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
我摸着红漆雕花的家具,
我摸着父母的睡床上金色的花纹,
我呆呆地看着檐头的我不认得的“天伦叙乐”的匾,
我摸着新换上的衣服的丝的和贝壳的纽扣,
我看着母亲怀里的不熟识的妹妹,
我坐着油漆过的安了火钵的炕凳,
我吃着碾了三番的白米的饭,
但,我是这般忸怩不安!因为我
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
①写出生父母的家对“我”的陌生。
②写出我情感上对“生我的父母”的陌生感。
③反衬出与大堰河的感情。
“新客”一词有何作用?
第6节
30年代的上海文坛,因为由鲁迅及追随他的一批左翼人士支撑着、奋斗着,所以虽是在国民党、汉奸、特务的重压之下、罗网之中,也还是演出了不少有声有色的“话剧”的,并十分重视生力军的发现和培养。艾青的第一首诗《会合》的发表,是坐牢前由田间拿走、寄出的。最早写文章称赞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的是茅盾,冯雪峰、胡风等人都曾热情地关注过艾青的创作。那时,这些文学青年的准则是简单而明白的:哪儿发表鲁迅的文章,咱们就往哪儿投稿!
从此后,“母鸡”便开始接连不断地下起了“鸭蛋”。从此后,艾青再也没有怀疑过自己写诗的天分与才华——哪怕在生活中最沉重的、不让写作的年代里——因而,他总是在探索,总是在收获。
拓展阅读
《大堰河——我的保姆》中,所吐露出来的诗人的思想与艺术的高度成熟,形式上的无拘无束,乃至遣词造句的准确、简练,都使人感到,这似乎不应该是艾青早期的作品,然而又的确是的。与很多崭露头角的青年诗人不一样的是:艾青是在极高的起点上起步的;艾青是吸取了西方文学艺术的各种表现手法来丰富自己的,艾青是经过深思熟虑后写作的;艾青是从现实主义的土地上出发的;艾青是从自己十分鲜明的艺术个性走上中国诗坛的。
从此以后,艾青就进入了作为一个作家或诗人一般都要经过相当长的艺术实践才能得到的这种称誉:“这就是艾青!”“这就是艾青的诗。”
拓展阅读
抒情的,但不是苍白的自我。
时代的,但不是概念的堆砌。
革命的,但不是口号的重复。
对“大堰河”,艾青远远地离开了一般的同情和怜悯,他是把这个穷苦的农妇当作生身母亲的,同时又时时地和自己真正的生身母亲相联系、相比较着。
“白描”的功夫,朴素的魅力,真实的力量,没有遮掩的感情,毫不做作的语言,在这首诗里互为衬托,相映生辉。并且,作为艺术特点,一直贯串在艾青五十年的创作生涯中,真是谈何容易!
(节选自《艾青传》第三章《监狱中的成名作》)
《再别康桥》
徐志摩
1. 抓住诗中意象的特点,感受诗人对康桥的深情。
2. 赏析诗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理解诗歌别出心裁的构思。
3. 品味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感受诗人的感情与诗歌形式的完美融合。
学习目标
中国现代诗人、作家、散文家、新月派诗人。
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美国时改名志摩,浙江海宁人,笔名有云中鹤、南湖、诗哲、海谷等。
1931年因飞机失事而遇难。其短暂的一生正值中国社会最黑暗的时期,但在动荡的岁月中,他从未停止过对“爱、自由、美”的渴望与追求,辛勤笔耕,著作颇丰,被赞“一手奠定了中国新诗坛的基础”。
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
徐志摩(1897—1931)
1921 年春至 1922 年 8 月,徐志摩在剑桥大学留学。这段时间虽然不很长,对于诗人而言却是生命历程里极为重要的一段:“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的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为此,他在 1922 年 8 月 10 日启程回国前夕,写下了《康桥再会罢》一诗,表达对康桥的眷恋。1928 年,徐志摩再度游历英国。7 月的一个傍晚,他一个人来到了久别的母校,漫步于寂静的校园,怀念逝去的美好岁月。乘船归国途中,诗人挥笔写下了这首诗,将满腹眷恋与记忆融入其中。
写作背景
康桥,再会罢;
我心头盛满了别离的情绪,
你是我难得的知己,我当年
辞别家乡父母,登太平洋去,
(算来一秋二秋,已过了四度
春秋,浪迹在海外,美土欧洲)
扶桑风色,檀香山芭蕉况味,
平波大海,开拓我心胸神意,
如今都变了梦里的山河,
渺茫明灭,在我灵府的底里;
《康桥再会罢》(节选)
徐志摩与康桥的渊源
徐志摩到英国是为跟从罗素实现政治理想。他从美国来到英国后,才知道罗素因为在战时主张和平,被康桥大学除名了。后来他认识了英国政治家、哲学家狄更生,狄更生推荐他到康桥去。徐志摩就写信去问两个学院,回信都说学额早满了。最后还是狄更生替徐志摩去学院里说情,给了徐志摩一个特别生的资格,让他可以随意选科听讲。
知识链接
新月派
中国现代新诗史上重要的诗歌流派,成立于1923 年,它受印度诗人泰戈尔《新月集》的影响很大,曾活跃于20 世纪20 年代中后期。新月派诗人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这一主张奠定了新格律诗派的理论基础,对新诗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
新月派
“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表现为诗歌的章节统一、韵脚严整、节奏鲜明、旋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绘画美,表现为诗人注意诗的画面感,用词讲究色彩运用和搭配,诗的每一节几乎都可以看作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建筑美,表现在诗节和诗行的排列组合上,每节诗的行数相同,每行诗的字数基本相等。
1923年梁思成(左一)与林长民(左二)、林徽因(右二)、徐志摩(右一)等接待印度诗人泰戈尔。
河畔
大声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明确以下字词读音。
(pàn)
(xìng)
青荇
(gāo)
长篙
笙箫
(shēng)
漫溯
(sù)
榆荫
(yīn)
注意语气:轻柔而舒缓
1.全诗可分为几部分?请分析概括各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第1节),总写离别康桥时难分难舍的离情。
第二部分(第2~6节),写诗人在康河里泛舟寻梦,面对眼前的柳树、青荇、清潭等景物,追忆往昔的生活,表达对康桥的眷恋。
第三部分(第7节),表现诗人不愿离开康桥的柔情。
梳理课文
2.开头连用三个“轻轻的”有何作用?
三个“轻轻的”连用,正见出诗人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的情景,表现出诗人不愿惊动他心爱的母校,不愿打破她的宁静与和谐,只想悄悄地与康桥作依依惜别的心理。诗人的感情温柔、细腻,诗歌节奏轻缓,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
解读重要意象:金柳
① 作者为何选用“柳”这个意象?
② 为什么是“金柳”?
③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④ 为何是“在我的心头荡漾”?
① 作者为何选用“柳”这个意象?
“柳”谐音“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与“离别”关系密切,古人也有着折柳送别的传统。
② 为什么是“金柳”?
诗人在夕阳中告别,在夕阳的照射下,康桥的柳树也蒙上了一层金色。
③“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用了比喻中的暗喻。把柳树比作新娘,赋予树人类之美,写出金柳的美丽与动人,也蕴藏了诗人对康桥之景的喜爱与眷恋。
④ 为何是“在我的心头荡漾”?
说明康桥已经在诗人心头扎根,难以忘怀。
解读重要意象:青荇
青荇“在水底招摇”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起到了什么效果?
拟人。“招摇”本是“张大声势引人注意”,这里有招手致意的意思,写出了青荇的多情可爱,也展现了青荇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存状态。
拜伦潭
彩虹是美好的象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拜伦潭”比成彩虹,不仅是对眼前景致之美的赞叹,更表达了对昔日美好生活的无限眷恋与追忆。
作者为何把拜伦潭比作“天上虹”?
金柳、青荇、拜伦潭营造出一种梦幻唯美、宁静祥和的意境
使得本诗呈现出一种绘画美。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几乎每节的第二句和第四句押韵,并且每节换韵,整齐中富有变化。
韵律和谐
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呈现出错落有致的美感。
音乐美
这首诗一共有7节,每一行的字数基本上是6或7字,间或有8字,节节匀称、句式参差中见整齐,体现出建筑美、音乐美。
主题思想
《再别康桥》以诗人离别康桥时的感情起伏为线索,把自己对康桥的回忆和即将离别的情绪都融入康桥的美景之中,选取“云彩”“金柳”“青荇”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丽、柔美、静谧,带有淡淡的忧伤的氛围,抒发了诗人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