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专题五概率与统计 微专题34 概率与统计的创新题型 课件(共4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考数学专题五概率与统计 微专题34 概率与统计的创新题型 课件(共4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A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4-10 00:02: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微专题34
概率与统计的创新题型
专题五 概率与统计
概率与统计问题在近几年的高考中背景取自现实,题型新颖,综合性增强,难度加深,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要从已知数表、题干信息中经过阅读分析判断获取关键信息,搞清各数据、各事件间的关系,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求解.
考情分析
思维导图
内容索引
典型例题
热点突破
典例1 (2023·新高考全国Ⅰ)甲、乙两人投篮,每次由其中一人投篮,规则如下:若命中则此人继续投篮,若未命中则换为对方投篮.无论之前投篮情况如何,甲每次投篮的命中率均为0.6,乙每次投篮的命中率均为0.8.由抽签确定第1次投篮的人选,第1次投篮的人是甲、乙的概率各为0.5.
(1)求第2次投篮的人是乙的概率;
考点一 概率与数列的综合
记“第i次投篮的人是甲”为事件Ai,“第i次投篮的人是乙”为事件Bi,
所以P(B2)=P(A1B2)+P(B1B2)
=P(A1)P(B2|A1)+P(B1)P(B2|B1)
=0.5×(1-0.6)+0.5×0.8=0.6.
(2)求第i次投篮的人是甲的概率;
设P(Ai)=pi,依题可知,P(Bi)=1-pi,
则P(Ai+1)=P(AiAi+1)+P(BiAi+1)
=P(Ai)P(Ai+1|Ai)+P(Bi)P(Ai+1|Bi),
即pi+1=0.6pi+(1-0.8)×(1-pi)=0.4pi+0.2,
构造等比数列{pi+λ},
跟踪训练1 (2023·烟台模拟)现有甲、乙两个袋子,每个袋子中均装有大小、形状、质地完全相同的2个黑球和1个红球,若每次分别从两个袋子中随机摸出1个球互相交换后放入袋子中,重复进行n(n∈N*)次此操作.记第n次操作后,甲袋子中红球的个数为Xn.
(1)求X1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由题知,X1的所有可能取值为0,1,2,
所以X1的分布列为
(2)求第n次操作后,甲袋子中恰有1个红球的概率Pn.
由题知,
又P(Xn=0)+P(Xn=1)+P(Xn=2)=1,
典例2 (2023·济宁模拟)某校数学组老师为了解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整体发展水平,组织本校8 000名学生进行针对性检测(检测分为初试和复试),并随机抽取了100名学生的初试成绩
(单位:分),绘制了频率分布直方图,如
图所示.
(1)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求样本平均数的
估计值;
考点二 概率与函数的综合
则 =10×(40×0.01+50×0.02+60
×0.03+70×0.024+80×0.012+90
×0.004)=62.
所以样本平均数的估计值为62.
(2)若所有学生的初试成绩X近似服从正态分布N(μ,σ2),其中μ为样本平均数的估计值,σ≈14.初试成绩不低于90分的学生才能参加复试,试估计能参加复试的人数;
附:若随机变量X服从正态分布N(μ,σ2),则
P(μ-σ≤X≤μ+σ)≈0.682 7,
P(μ-2σ≤X≤μ+2σ)≈0.954 5,
P(μ-3σ≤X≤μ+3σ)≈0.997 3.
因为学生的初试成绩X近似服从正态分布N(μ,σ2),其中μ=62,σ≈14.
所以μ+2σ≈62+2×14=90.
所以P(X≥90)=P(X≥μ+2σ)≈ ×(1-0.954 5)=0.022 75.
所以估计能参加复试的人数为0.022 75×8 000=182.
(3)复试共三道题,规定:全部答对获得一等奖;答对两道题获得二等奖;答对一道题获得三等奖;全部答错不获奖.已知某学生进入了复试,他在复试中前两道题答对的概率均为a,第三道题答对的概率为b.若他获得一等奖的概率为 设他获得二等奖的概率为P,求P的最小值.
跟踪训练2 (2023·苏州模拟)某小区有居民2 000人,想通过验血的方法筛查出乙肝病毒携带者,为此需对小区全体居民进行血液化验,假设携带病毒的居民占a%,若逐个化验需化验2 000次.为减轻化验工作量,随机按n人一组进行分组,将各组n个人的血液混合在一起化验,若混合血样呈阴性,则这n个人的血样全部阴性;若混合血样呈阳性,说明其中至少有一人的血样呈阳性,就需对每个人再分别单独化验一次.假设每位居民的化验结果呈阴性还是阳性相互独立.
(1)若a=0.2,n=20,试估算该小区化验的总次数;
设每位居民需化验的次数为X,
所以2 000名居民总化验次数约为2 000×0.09=180.
(2)若a=0.9,每人单独化验一次花费10元,n个人混合化验一次花费n+9元.求n为何值时,每位居民化验费用的数学期望最小.
注:当p<0.01时,(1-p)n≈1-np.
设每组n人总费用为Y元,若混合血样呈阴性则Y=n+9,若混合血样呈阳性,
则Y=11n+9,
所以P(Y=n+9)=0.991n,P(Y=11n+9)=1-0.991n,
所以E(Y)=(n+9)×0.991n+(11n+9)(1-0.991n)=11n-10n×0.991n+9,
故n=10时,每位居民化验费用的期望最小.
总结提升
随着概率与统计内容在高考考查中难度增大、分值增加,同时概率与统计又与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密切联系,概率与统计内容在高考考查中逐步呈现出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等特点,成为当下高考备考的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概率统计一般和数列、函数综合考查,要从已知数表、题干信息中经过阅读分析判断获取关键信息,搞清各数据、各事件间的关系找到数列的递推关系,或函数模型,进一步求解.
1.(2023·张家口模拟)甲、乙两人进行象棋比赛,赛前每人发3枚筹码.一局后负的一方,需将自己的一枚筹码给对方;若平局,双方的筹码不动,当一方无筹码时,比赛结束,另一方最终获胜.由以往两人的比赛结果可知,在一局中甲胜的概率为0.3,乙胜的概率为0.2.
(1)第一局比赛后,甲的筹码个数记为X,求X的分布列和均值;
1
2
1
2
X的所有可能取值为2,3,4,
P(X=2)=0.2,P(X=3)=0.5,P(X=4)=0.3,
则X的分布列为
X 2 3 4
P 0.2 0.5 0.3
E(X)=2×0.2+3×0.5+4×0.3=3.1.
1
2
(2)求四局比赛后,比赛结束的概率;
当四局比赛后,比赛结束且甲胜时,第四局比赛甲胜,前三局比赛甲2胜1平,
其概率为 ×0.32×0.5×0.3=0.040 5.
当四局比赛后,比赛结束且乙胜时,第四局比赛乙胜,前三局比赛乙2胜1平,
其概率为 ×0.22×0.5×0.2=0.012,
所以四局比赛后,比赛结束的概率为0.040 5+0.012=0.052 5.
1
2
(3)若Pi(i=0,1,…,6)表示“在甲所得筹码为i枚时,最终甲获胜的概率”,则P0=0,P6=1.证明:{Pi+1-Pi}(i=0,1,2,…,5)为等比数列.
1
2
因为Pi(i=0,1,2,3,4,5,6)表示“在甲所得筹码为i枚时,最终甲获胜的概率”,P0=0,
在甲所得筹码为1枚时,下局甲胜且最终甲获胜的概率为0.3P2,
在甲所得筹码为1枚时,下局平局且最终甲获胜的概率为0.5P1,
在甲所得筹码为1枚时,下局乙胜且最终甲获胜的概率为0.2P0,
根据全概率公式得P1=0.3P2+0.5P1+0.2P0,
变形得0.3(P2-P1)=0.2(P1-P0),
1
2
因为P1-P0>0,
所以{Pi+1-Pi}(i=0,1,2,…,5)为等比数列.
2.(2023·大连模拟)根据以往大量的测量知某加工厂生产的钢管内径尺寸X服从正态分布N(μ,σ2),并把钢管内径在(μ-σ,μ+σ)内的产品称为一等品,钢管内径在(μ+σ,μ+2σ)内的产品称为二等品,一等品与二等品统称为正品,其余范围内的产品作为废品回收.现从该企业生产的产品中随机抽取1 000件,测得钢管内径的样本数据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
1
2
(1)通过检测得样本数据的标准差s=0.3,用样本平均数 作为μ的近似值,用样本标准差s作为σ的估计值,根据所给数据求该企业生产的产品为正品的概率P1(同一组中的数据用该组区间的中点值代表);
1
2
1
2
由题意估计从该企业生产的正品中随机抽取1 000件的平均数为
=0.2×(36.2×0.2+36.4×0.25+36.6×0.7+36.8×0.8+37×1.1+37.2×0.8+37.4×0.65+37.6×0.4+37.8×0.1)=185×0.2=37,
所以μ=37,σ=s=0.3,
则μ-σ=37-0.3=36.7,μ+σ=
37+0.3=37.3,μ+2σ=37+0.6
=37.6,
则一等品内径在(μ-σ,μ+σ)内,
即(36.7,37.3),
1
2
二等品内径在(μ+σ,μ+2σ)内,
即(37.3,37.6),
所以该企业生产的产品为正品的
概率为
P1=P(36.70.8+0.65)×0.2+0.4×0.1=0.71.
(2)假如企业包装时要求把2个一等品和n(n≥2,n∈N)个二等品装在同一个箱子中,质检员从某箱子中摸出两件产品进行检验,若抽取到的两件产品等级相同,则该箱产品记为A,否则该箱产品记为B,
①试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某箱产品抽检被记为B的概率p;
1
2
1
2
②设抽检5箱产品恰有3箱被记为B的概率为f(p),求当n为何值时,f(p)取得最大值,并求出最大值.
1
2
1
2
由题意,一箱产品抽检被记为B的概率为p,
则5箱产品恰有3箱被记为B的概率为
f(p)= =10p3(1-2p+p2)=10(p3-2p4+p5),0f′(p)=10(3p2-8p3+5p4)=10p2(3-8p+5p2)=10p2(p-1)(5p-3),
1
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