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部编版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素养本位真实情境
多元评价深度学习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素养本位
O1
唯物史观
O2
家国情怀
O3
课程标准
通过海峡两岸关系改善的史实,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含义;知道海协会、海基会,了解“九二共识”及其意义。通过分析文献、图片等资料,了解海峡两岸关系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事件。
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在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方面的政策和努力,认识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代表中国人民利益的政党。
认识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增强祖国统一必将实现的坚定信念。
知道“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意义。
时空观念
历史解释
素养目标
真实情境
一、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时空观念
1.台湾与大陆
吴国大将卫温到达夷洲
隋炀帝派人三赴流求
澎湖
巡检司
郑成功
收复台湾
正式纳入清版图,设置台湾府
台湾省
荷兰侵占台湾
《马关条约》
割台湾给日本
抗日战争胜利,收复台湾
解放战争国民党败退台湾
第一次分离
回归
第二次分离
回归
第三次分离
内政问题
三国
隋朝
清朝
(康熙)
清初
元朝
清朝
(光绪)
明末
1895
1945
1949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
真实情境
一、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史料实证
2.台湾问题的由来
互动探究
台湾问题形成:1949年,解放战争,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台湾问题的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只能通过两岸人民自主解决。
台湾问题的由来
结合上节课所学知识,从性质来看台湾问题与香港、澳门问题有何异同?
相同点:
不同点:
港澳台都属于历史遗留问题。
香港、澳门问题是国与国之间的问题,是外交问题;
台湾问题属于中国内政问题,与他国无关。
真实情境
一、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史料实证
3.对台方针政策
思考
1、新中国成立后和改革开放后不同时期领导人对台的政策方针有什么变化
2、两岸和平统一必须坚持的原则是什么?
依据课本70页,结合材料回答对台政策?
材料一 将人民解放战争进行到底,解放中国全部领土,完成统一 中国的事业。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 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 ----毛泽东
材料三 在解决台湾问题时,我们会尊重台湾的现实。比如台湾的某些制度可以不动……生活方式不动,但是要统一。 ----邓小平
材料四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任何制造“台湾独立”的言论和行动,都应坚决反对……违背一个中国的原则,也应坚决反对。 ----江泽民
新中国成立后:
②20世纪50年代确立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①明确提出解放台湾(武力收复)
改革开放后: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真实情境
一、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历史解释
4.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台
湾
省
马祖列岛
金门岛
停止炮击金门和马祖,倡议实行“三通”
1979年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意义: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
中央人民政府倡议海峡两岸直接实行通邮、通航、通商,欢迎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旅游、考察、经商等。
【小组讨论】请你站在两岸领导人的角度上,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的指导下,仔细阅读材料,提出能“缓和海峡两岸关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措施。
真实情境
一、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历史解释
4.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停止炮击金门和马祖,倡议实行“三通”
1979年
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 政策
1987年
一位台湾同胞回祖国大陆探亲的情景
分离52年的母女再次相逢
阔别57年后的姐弟重逢
第一个台湾返乡探亲团抵达北京
意义: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三不”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
真实情境
一、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时空观念
4.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停止炮击金门和马祖,倡议实行“三通”
1979年
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 政策
1987年
意义: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发展。
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海基会)
1990年
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海协会)
1991年
两岸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
辜振甫
1917—2005
汪道涵
1915—2005
真实情境
一、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时空观念
4.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停止炮击金门和马祖,倡议实行“三通”
1979年
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 政策
1987年
意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海基会)
1990年
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海协会)
1991年
两会达成“九二共识”
1992年
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
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
真实情境
一、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时空观念
4.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停止炮击金门和马祖,倡议实行“三通”
1979年
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 政策
1987年
意义:促进两岸关系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海基会)
1990年
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海协会)
1991年
两会达成“九二共识”
1992年
汪辜会谈
1993年
汪辜会谈
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与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第一次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并就开展两岸经济、文教科技交流达成共识。
相关史事:
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与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第一次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并就开展两岸经济、文教科技交流达成共识。后来,海协会和海基会还进行了多次会晤。汪辜会谈对促进两岸关系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真实情境
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时空观念
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
1995年
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强调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通过《反国家分裂法》
2005年
表明维护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的决心。
八项主张的内容
1.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2.对台湾同外国发展民间性经济文化关系不持异议。
3.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
4.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5.大力发展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
6.两岸同胞要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
7.要充分尊重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和当家作主的愿望,保护台湾同胞一切正当权益。
8.欢迎台湾当局的领导人以适当身份前来访问;我们也愿意接受台湾方面的邀请,前往台湾。
真实情境
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时空观念
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
1995年
通过《反国家分裂法》
2005年
胡锦涛会见连战
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大陆。胡锦涛会见连战一行。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
胡锦涛会见连战
意义: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
真实情境
时空观念
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
1995年
通过《反国家分裂法》
2005年
胡锦涛会见连战
启动“三通”
2008年
意义: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2008年11月,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随后两岸多地同时举行“三通”启动仪式。
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三通”后庞大的人流、物流将不再通过日本、香港等第三地中转,将会降低一半以上的运费,缩短两天的到货时间。“三通”将会给两岸创造超过6700亿美元的间接贸易额,这将给海峡两岸的运输业带来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特别会给两岸的港口和物流行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真实情境
史料实证
三、新时代推进祖国统一的方略
1.习近平同马英九会晤
2015年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
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了意见
意义:
这次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最高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真实情境
史料实证
三、新时代推进祖国统一的方略
2.反分裂、反干涉、军事演习
背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威胁是“台独”势力及其分裂活动
意义:展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台独的坚强决心和强大能力,有力维护台海的和平与稳定
真实情境
史料实证
三、新时代推进祖国统一的方略
3.《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
时间:2022年
意义:全面阐述了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指明了对台工作方向。
真实情境
史料实证
三、新时代推进祖国统一的方略
4.坚守民族大义,坚定反“独”促统
时间:二十大
内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是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对两岸同胞和中华民族最有利。
真实情境
家国情怀
三、新时代推进祖国统一的方略
有利因素
①海峡两岸交往密切频繁;
②祖国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③“一国两制”政策的巨大感召力;
④香港、澳门的回归,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⑤改革开放,国力增强,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⑥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海峡现状
人心所向
榜样借鉴
政策保障
根本保证
历史依据
思考:分析有利祖国统一的因素有哪些?阻碍祖国统一的因素有哪些?
多元评价
根据材料分析,讨论“统一,为什么是大势所趋”?
材料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并且已经完成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材料3:中共二十大进一步强调,“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是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对两岸同胞和中华民族最有利。
材料2:2022年发布的《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强调,我们愿继续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强大的综合国力——根本保证
《反国家分裂法》——法律保障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政策保障
港澳回归——榜样借鉴
多元评价
中考真题
2.(2023 邵阳)2023年3月,中国台湾地区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一行拜谒南京中山陵并宣读祭文。其祭文写道:“两岸人民,同属中华,炎黄子孙,振兴民族,共创未来,薪传绵延。九二共识,和平基础。苍生为念,百姓谋福,共同发展,永继无疆”。这体现马英九等台湾同胞( )
①有浓厚民族认同感
②主张两岸实行相同的社会制度
③认同一个中国原则
④倡导两岸和平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
1.(2023 绥化)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共识,后被称为( )
A.五项原则 B.“九二共识”
C.八项主张 D.“三通”协议
B
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
新时代推进祖国统一的方略
海峡两岸的交往
台湾问题的由来
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习马会
白皮书
20大
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八项主张
《反国家分裂法》
胡连会
毛泽东时代
邓小平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