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6.3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训练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6.3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训练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8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4-09 06:27: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3黄土高原
选择题
1.我们都很向往革命圣地延安,知道这里有宝塔山;唱信天游的歌手会带白羊肚头巾,欢乐的人们会情不自禁地带着腰鼓唱起来、跳起来。那么在哪个地区我们可以近距离接触这些事物( )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青藏高原 D.黄土高原
2.在电视剧《平凡的世界》里,我们经常会听到如下吟唱:“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咱们见个面面容易拉话话儿难。一个在山上一个在那沟,拉不上话话儿招一招手。了的见那村村了不见人,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由此可以推知( )
A.横断山区山高路远 B.青藏高原雪峰连绵
C.塔里木盆地黄沙连天 D.黄土高原沟壑纵横
读黄土高原地区图,回答3~5题。
3.目前关于“黄土从哪儿来?”得到科学界最广泛支持的是( )
A.流水堆积 B.风成说
C.海洋沉积 D.火山灰堆积
4.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沉积区,自西北到东南,黄土的颗粒越来越细,这反映出( )
A.流水的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
B.风向是自西北向东南
C.流水的方向是自东南向西北
D.风向是自东南向西北
5.黄土高原面积广大,域内存在多种地形地貌,图中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与其特征对应,正确的是( )
A.①秦岭一—南方和北方地区分界线
B.②太行山脉——地势—、二级阶梯分界线
C.③贺兰山一—黄土高原西部边界
D.④长城一—亚热带季风季风与温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本从雪山奔来,河水清澈,但当它流经了黄土高原,浑身就变黄了。读下图,完成6-7题。
6.对黄土高原自然环境描述有偏差的是( )
A.降水季节不均,夏季多雨
B.土壤细碎,土质疏松,植被稀疏
C.地表沟壑纵横,河流众多,河运价值高
D.黄土高原全在黄河中游地区,治理黄河关键在于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7.以下认知不符合实际的是( )
A.主要传统民居是窑洞
B.受水质的影响,山西人喜欢食醋
C.黄土高原种植的主要作物有小麦、玉米和甘蔗等
D.黄土高原上煤炭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生态环境脆弱。读黄土高原图,完成8-10题。
8.图中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与其特征对应,正确的是( )
A.①一秦岭一长江、黄河的分水岭 B.②一太行山一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C.③一贺兰山一黄土高原西部边界 D.④一长城一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9.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A.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B.滥垦乱伐,过渡放牧
C.气候干旱,植被稀少 D.黄土结构疏松,裂隙较多
10.关于黄土高原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独特的地貌类型有塬、粱、峁等 B.黄土高原是流水沉积形成的
C.水稻和小麦是当地主要粮食作物 D.信天游、锅庄舞是当地的传统文化
读图“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示意图”,完成11-13题
11.在高原上所采取的措施可能造成严重生态环境问题的是( )
A.在缓坡地建梯田 B.在整个高原面上开荒种地,发展农业
C.在坡脚建挡土坝,护坡坝等 D.在陡坡地植树造林
12.当地传统民居窑洞的特点是( )
A.多依山挖掘 B.窑洞门口多向北 C.多占用良田 D.造价较高
13.黄土高原比山东半岛所产苹果口感更甜,其原因是( )
A.土壤肥沃 B.日照充足 C.水源丰富 D.昼夜温差小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当地的村庄和耕地主要分布在高原面和缓坡上。由于水土流失,黄河年平均输沙量达 16 亿吨。结合图 ,完成14-15题。
14.近些年来,在黄河入海口处监测到黄河携带入海的泥沙量有所减少,其原因是( )
A.下游加固大堤导致泥沙沉积量变多 B.气候干旱,中游降水量减少
C.中游治沙成效显著 D.在入海处修建了拦蓄泥沙的大坝
15.以下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陡坡坡耕地改梯田 B.全面退耕还林还草
C.在沟谷打坝淤地 D.大力发展粮食生产
16.水土流失的受植被、降水、土质、坡度等自然原因的影响较大。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水土流失更加严重的是(  )
植被状况:①草地、②裸地;
降水强度:③暴雨、④小雨;
土质状况:⑤沙土、⑥黏土;
坡度状况:⑦陡坡、⑧缓坡。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②③⑤⑦ D.②③⑥⑧
17.读黄土高原示意图和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山脉是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分界线
B.乙河段水质清澈含沙量小
C.黄土高原在风的作用下,地表支离破碎,沟壑纵横
D.生态建设中①处建挡土坝,②处植树造林,③建梯田
18.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是(  )
A.地表崎岖,喀斯特地貌显著
B.地形平坦,一望无际
C.千沟万壑,水土流失严重
D.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19.下列不属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带来的主要危害是(  )
A.泥沙下沉,淤塞下游河道、水库
B.使河流下游形成“地上河”,增加发生洪涝灾害的频率
C.导致狂风暴雨,引发洪涝灾害
D.土壤肥力下降,破坏农田和村庄
20.有关黄土高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表平坦开阔、海拔较高
B.生态环境弱,但经人类破坏后容易恢复
C.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集中在夏季,多暴雨
D.自然灾害只有水土流失,而且抵抗灾害能力较强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图和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黄河干流以河口镇、桃花峪为界分为上、中、下游。上游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发展 灌溉农业条件优越,有“塞上江南”之美称。中上游流经的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初冬或初春,黄河某些河段会发生凌汛。凌汛是由于河流南、北段封冻或解冻时间 的差异,发生冰坝阻塞水流,导致河水泛滥的现象。
(1)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__________山脉。
(2)图中最容易发生凌汛的河段是______(填数字)。当凌汛来临时,人们最经常采取的防治措施是______。
(3)“泾渭分明”是我国的成语,泾河水清,渭河水浊,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 清浊不混。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但现在黄河的这两条支流越来越浊,泾渭不分,其根本原因是该河段流经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的________高原区。为了防止泥沙下河,我们应大力实施的生态措施是_________。
(4)图中③河段,流经华北平原,水流速度变缓,泥沙大量积,形成了“_____”, 河堤一旦决口,沿岸广大地区将遭受________(灾害)威胁,为了防止这一灾害发生,我们可 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
22.读“黄土高原组图”,回答下列各题。
(1)黄土高原东起___________,西至___________,北连___________,南抵_________。
(2)黄土高原自西北到东南,黄土的颗粒越来越______,说明黄土高原的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3)导致水土流失的原因有:
① 黄土土质__________,多孔隙和垂直方向的裂隙;② 地表光秃裸露,缺少__________的保护 ③ 降水集中在 7、8 月份,多_______ ④ 人们开垦、采矿、修路等活动,使地表多遭破坏。
(4)一方面,采取__________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__________,如陡坡退耕还林、还草,过渡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等。
23.读我国某地形区的生态速写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形区的名称是   。
(2)该地形区的地貌形态特点是   。
(3)该区域生态问题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4)治理该生态问题采取的措施有:在缓坡地   ;在陡坡地   ;在坡脚处   。
(5)据下景观图分别写出四种景观地貌的名称,甲   ,乙   ,丙   ,丁   。其中农业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区是   地区。
24、阅读图和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黄河干流以河口镇、桃花峪为界分为上、中、下游。上游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发展 灌溉农业条件优越,有“塞上江南”之美称。中上游流经的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初冬或初春,黄河某些河段会发生凌汛。凌汛是由于河流南、北段封冻或解冻时间 的差异,发生冰坝阻塞水流,导致河水泛滥的现象。
(1)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__________山脉。
(2)图中最容易发生凌汛的河段是______(填数字)。当凌汛来临时,人们最经常采取的防治措施是______。
(3)“泾渭分明”是我国的成语,泾河水清,渭河水浊,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 清浊不混。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但现在黄河的这两条支流越来越浊,泾渭不分,其根本原因是该河段流经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的________高原区。为了防止泥沙下河,我们应大力实施的生态措施是_________。
(4)图中③河段,流经华北平原,水流速度变缓,泥沙大量积,形成了“_____”, 河堤一旦决口,沿岸广大地区将遭受________(灾害)威胁,为了防止这一灾害发生,我们可 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
答案
1-5DDBBA 6-10DCABA 11-15BABCC 16-20CDCCC
(1)巴颜喀拉山 (2)①③ 炸开冰坝 (3)黄土高原 植树种草 (4)地上河 洪水 加固堤坝
太行山脉 乌鞘岭 内蒙古高原 秦岭 小(细) 疏松 植被 暴雨 植树种草 生产活动
23、(1)黄土高原;
(2)千沟万壑(沟壑纵横),支离破碎;
(3)土质疏松,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地表缺乏植被保护;
(4)修建梯田;种植林草;修建挡土坝、护坡等;
(5)黄土峁; 黄土塬; 黄土川;黄土梁; 丙。
24、15.巴颜喀拉山 ①③ 炸开冰坝 黄土高原 植树种草 地上河 洪水 加固堤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