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长春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件:第7课《致大海》(共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届长春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件:第7课《致大海》(共1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长春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0-14 15:21: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6张PPT。欢迎来到语文课堂 致大海

普希金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 2、正确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揣摩诗的意境。
3、体味诗人对自由的热烈向往与积极奋进的精神。 4、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绪。 普希金(1799~1837),全名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9世纪俄罗斯民族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从小受文学熏陶,13岁开始写诗,15岁公开发表诗作。1817年在皇村学校毕业后进外交部任职,广泛结交优秀的贵族青年,写下一些歌颂自由、反对暴政的充满激情的诗篇。1820年被沙皇政府流放到南方。1826年从流放地回到莫斯科在沙皇的监视下埋头写作。1837年在决斗中被杀害。
  普希金的作品富有强烈的人民性,因而被称为“俄罗斯生活百科全书”。他一生写共写抒情800多首,如著名的《自由颂》《致恰达耶夫》《致大海》《致诗人》;叙事诗《茨冈》《青铜骑士》;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短篇小说集《别尔金小说集》和代表作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 果戈理曾评价说:“一提到普希金的名字,就会立刻想到俄罗斯民族诗人。事实上,在我们的民族诗人中,没有一个及得上他,而且没有一个人能更适宜于被称为民族诗人……在他身上,俄罗斯的大自然,俄罗斯的精神,俄罗斯的语言,反映得这样的纯洁,这样的净美,有如突出的光学玻璃上面所反映出来的风景。”高尔基盛赞普希金是一位“伟大的俄国人民诗人”,他“无论在诗句的美或是在感情和思想的表现力上,从来没有人能够超过的一位诗人”,他是“伟大的俄国文学之始祖”。
  他的诗具有明快的哀歌式的忧郁、旋律般的美、高度的思想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别林斯基赞誉他的诗:“所表现的音调的美和语言的力量到了令人惊异的地步;它像海波一样柔和、优美,像松脂一样鲜明,像水晶一样透明、洁净,像春天一样芬芳,像勇士击剑一样坚强有力。”高尔基说:“我开始读普希金的诗,如同走进了一片树林的草地,到处盛开着鲜花,到处充满着阳光。” 写作背景
  
1824年夏天,普希金与奥德萨总督发生冲突,被军警押送到父母的领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幽禁在那里达两年之久。诗人在奥德萨,长期与大海相依为伴,把奔腾的大海看作自由的象征。当他将要远离奥德萨而向大海告别的时候,万千思绪如潮奔涌,忧郁而又愤激的诗篇酝酿在胸。诗人在奥德萨开始写作,而在米哈伊洛夫斯克村最后完成这一篇诗作——《致大海》。 普希金的作品抒情诗:内容之广泛在俄国诗歌史上前无古人
政治抒情诗:《致恰达耶夫》(1818)、《自由颂》(1817)、《致西伯利亚的囚徒》(1827)等
爱情诗和田园诗:如《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1825)和《我又重新造访》(1835)等
叙事长诗:其中最主要的是《鲁斯兰和柳德米拉》、《高加索的俘虏》(1822)、《青铜骑士》(1833)等 12部
历史剧:《鲍里斯·戈都诺夫》(1825)。
小说: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1831)、散文体小说《别尔金小说集》(1831) 及关于普加乔夫白山起义的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1836) 普希金作品的意义普希金在自己的作品中提出了时代的重大问题:专制制度与民众的关系问题,贵族的生活道路问题、农民问题。
塑造了有高度概括意义的典型形象:“多余的人”、“金钱骑士”、“小人物”、农民运动领袖。
促进了俄国社会思想的前进,有利于唤醒人民,有利于俄国解放运动的发展。
普希金的优秀作品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他的抒情诗内容丰富、感情深挚、形式灵活、结构精巧、韵律优美。他的散文及小说情节集中、结构严整、描写生动简练。对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及世界文学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对普希金的评价屠格涅夫说:“毫无疑问,他创立了我们诗的语言和我们的文学语言。”
果戈里说:“一提到普希金的名字,马上就会突然想起这是一位俄罗斯民族诗人……。他像一部辞书一样,包含着我们语言的全部宝藏、力量和灵活性。……在他身上,俄罗斯的大自然、俄罗斯的灵魂、俄罗斯的语言、俄罗斯的性格反映得那样纯洁,那样美,就像在凸出的光学玻璃上反映出来的风景一样。”对普希金的评价高尔基说:“我开始读普希金诗时,好像我走进了树林中的一片草地,到处盛开着鲜花,到处充满着阳光。”“普希金的创作是一条诗歌与散文的辽阔的光辉夺目的洪流。”“此外,他又是一个将浪漫主义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奠基人;这种结合……赋予俄罗斯文学以特有的色调和特有的风貌。”
别林斯基在著名的《亚历山大·普希金的作品》中高度地评价普希金和他的创作:
普希金出现的时代,恰逢作为艺术的诗在俄国刚刚有可能出现的年代。一八一二年是俄国历史上伟大的年代。以他的影响来说,是彼得大帝以后俄国史中最重大的一年。和拿破仑的决死斗争唤醒了俄国的沉睡的潜力,使她在自身上看出了以前未曾意想到的力量和作用。…… 我的墓志铭这儿埋葬着普希金;
他和年轻的缪斯,
和爱神结伴,
慵懒地度过欢快的一生,
他没做过什么善事,
然而凭良心起誓,
谢天谢地,
他却是一个好人。朗读全诗并思考:
本诗是一首抒情诗,写作者来到大海边与大海告别。请找出作者与大海告别的部分。
点拨:1、2两节与最后两小节。这样,文章 可大致分为三个部分:
1-2 诗人与大海告别 3-13 诗人面对大海产生联想 14-15 诗人再次与大海告别 2.第一部分和最后一部分是全诗抒情最集中、最强烈的地方,都是向大海告别,那么诗人的感情是否一样呢? 明确:不一样:第一部分 忧郁、悲哀、恋恋不舍 第三部分 执着、坚定、顽强不屈 3。从文中找出作者直接描写大海的词语,并思考:诗人眼中的大海有哪些特点?
明确:时而“寂静”“温顺”“娇美” 时而“阴沉”“任性”“反复无常”“无法控制” 4.大海的“寂静”“温顺”“娇美” “阴沉”“任性”“反复无常”“无法控制”是令人赞赏的,“阴沉”“任性”“反复无常”“无法控制”等词却诗贬义的,作者为什么对大海的这些特点大加赞赏呢? 明确:“寂静”“温顺”“娇美”是大海性格中的一面,“阴沉”“任性”“反复无常”“无法控制”是大海性格中的另一面,大海可以自由的展示自己性格中的任何一面,由此可见,作者赞赏的是大海的自由精神。大海在这里成了自由的象征。赞美大海,也就表达了诗人追求自由的愿望。5.作者为什么会想起拿破仑和拜伦呢?他们和大海又有什么关系呢?

明确:拿破仑是个“用剑开辟自由的英雄”,拜伦更是“位自由之神所悲泣的歌者”,他们和大海一样,都是自由的象征。书上第12小节直接回答了这个问题。写作特色:
  1、借大海的形象表达自由的精神
  这首诗以大海作为自由精神的象征,表达了诗人与大海相通的自由精神。诗人借大海自由奔放的壮美形象,生发联想,尽情抒怀,表达了渴求自由的愿望。
  2、强烈浓厚的抒情气氛
  诗人对大海以“你”相称,是诗人对大海的倾诉,诗人在诗中以抒情主人公的身份出现,直接对大海表达自己的激情,并蕴含深沉的苦闷,使全诗具有哀歌式的忧郁美。
  3、人与自然相逢、同一,并重构世界的瞬间
  诗人与大海相遇,他胸中涌动着海一样的澎湃。诗人把岛、岩石想象成凝固的浪峰,已是诗人改变的自然,接着,诗人由观照海,到由海反观,最后与海同一了。这一瞬间,海是诗人向远方的延伸,是海向俄罗斯土地的延伸,这就是作者创作这首诗的思维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