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5张PPT)
新人教版
第四章 第一节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课标:结合实例,说明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01 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
02 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布局
03 资金与交通运输布局
目录
缺点:
优点:
运量大,运费低,投资少。
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航道水文状况和气象等自然条件影响大。
水路运输
历史悠久的运输方式
对象:
大宗、远程、时间要求不高的货物,如粮食、矿产等。
1.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优缺点)
缺点:
优点:
铁路运输
当代最重要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
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小,连续性好。
修建铁路造价高,占地面积大,短途运输费用高。
对象:
大宗、笨重、中长途运输,如矿石、金属等。
1.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优缺点)
缺点:
优点:
公路运输
地位日趋重要的运输方式
机动灵活、装卸方便、周转速度快、适应性强
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
对象:
短程、量小的货物。
1.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优缺点)
缺点:
优点:
航空运输
最快捷的运输方式
速度快,运输效率高。
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
对象:
急需、量小、贵重的货物。
1.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优缺点)
缺点:
优点:
管道运输
运具与线路合二为一
损耗小,连续性强,平稳安全,管理方便,可以昼夜不停运输,运量大。
灵活性差,需专门铺设管道,设备投资大。
对象:
液态、气态,如石油,天然气等
1.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优缺点)
铁路
优点对比
航空
水路
管道
公路
机动灵活,周转快,装卸方便,适应性强。
运量大、投资少,运费低。
速度快,效率高。
运具和线路二合一,运输量大,耗能小,安全性能高,方便管理。
运量大,速度快,运费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
不同交通运输方式优点对比
铁路
缺点对比
航空
水路
管道
公路
运量小,能耗多,运费较高。
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自然环境影响大。
运量小,能耗大,
运费高,设备投资大
灵活性差,需专门铺设管道,设备投资大。
造价高,金属材料多,占地面积大,短途运输费用高。
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缺点对比
提高交通工具的装载量
大型化
超长汽车
空客A380
亚洲最大的邮轮
提高运输效率和运输安全
专业化
物流分拣机器人
集装箱运输
提高速度,缩短时间,增加通过能力。
高速化
上海磁悬浮列车
时速可达430km/h
网络化(综合化)
高速公路
场站
汽车站、火车站、地铁口、飞机场、港口、高速公路入口
线
公路、铁路、管道、内河航运、远洋航运、航空线
网
铁路运输网、公路运输网、水路运输网、综合运输网
2.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
1.交通运输布局任务:交通线网、场站的组织,客流、货流的分配和引导
2.目的:实现区域运输的合理化,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气候、地质、地貌、水文等
社会经济因素:人口与城市的分布、经济发展水平、科学技术水平等
2.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
(1)依据运输需求
4.原则(6个)
运输方式和交通线、站的选择、标准,以及交通运输网的密度等,都应依据运输需求而定。
案例:我国根据运输需求把普通公路分为国道、省道、县道、乡道等不同级别。
最美川藏318国道
乡道
2.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
4.原则(6个)
(2)适度超前
设计标准要满足今后一定时期的运输需求,但标准过高会造成浪费。
案例:目前大兴机场设定的年旅客量为4500万人次,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达到7200万。此外,如果按照这样的一个发展速度,大兴国际机场最终将会实现1亿旅客外加400万吨货物的年吞吐量。设计标准考虑了以后的人流量和物流量。
2.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
4.原则
(3)因地制宜
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线、站的选址以及设计标准等要充分考虑自然条件。
自然条件主要包括:
地形、地质、气候、水文等
挂壁公路:在坡度接近垂直的路段,一般采用沿等高线开凿道路的方式。
线路应注避开地质不稳定地区,如断裂带、地下暗河所在地区;避开地质灾害多发地区,如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
2.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
把路修在最需要的地方
4.原则
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线、站的选址以及设计标准等要充分考虑自然条件。
垫高路基
青藏铁路采用高架桥解决冻土问题
2.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
(3)因地制宜
4.原则
交通线、站布局应尽量少占土地,尤其是耕地。
高速铁路一般采用高架桥的形式进行建设,“以桥代路”的目的之一是减少占用耕地。
京沪高铁的高架桥
(4)尽量少占土地
2.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
拓展——“以桥代路”
平原:少占土地,保护有限的耕地
山区:减小坡度,缩短里程,减少运输时间
城市:形成立体交通,提高通过能力
动物保护区、生态脆弱区:为动物迁徙提供安全通道
山区?
城市?
?
2.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
4.原则
利用不同运输方式的优势,做好转运和衔接,形成立体、系统的交通运输网。
广州南高铁站指示牌
(5)发挥综合运输优势
2.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
4.一般原则
如平衡地区发展、适应国防需要、加强民族团结、带动革命老区发展等
南昆铁路途径19个县(市),吸引范围包括29个县(市)和十多个少数民族。沿线有铝矿、煤矿、石油开发区和喀斯特地貌风景区。
南昆铁路
2.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
(6)满足其他社会需求
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
(怎样布局最合理?)
交通运输方式选择的一般原则:
“多、快、好、省”
运输需求
适度超前
因地制宜
少占土地
发挥综合运输优势
其他因素(国防)
运量
运时(运速)
运费
连续性
灵活性
港口 航空港 车站
水域:
陆域: 自然因素:
①地形平坦开阔;
②地势较高,地质稳固;③风速较小;
④低云、雾和暴雨天气较少;
社会经济因素:
①城市远郊(噪音大)
②与市区交通联系方便
①市区边缘,不影响市内交通;
②交通干线两侧;
③与市内外交通联系方便
拓展:交通站点布局的区位因素
①港阔水深
②背风避浪
③海河联运
④无结冰期
①地形平坦开阔
②依托大城市,腹地范围广
③陆上交通便利
生 活 小 提 示
目前,我国铁路客运分为多种类型,G 代表高铁列车,Z 代表直达特快列车,D 代表动车组列车,K 代表快速列车,L 代表临时加开列车,Y 代表旅游列车。结合下表,谈一谈你对高速铁路改变我们生活方式的看法。
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布局
一、选择题
为适应京津冀经济协同发展,国家规划在北京南部新建北京新机场,按2040年年客流吞吐量1亿人次、飞机起降量80万架次的规模,建设七条跑道和约140万平方米的航站楼。新机场于2019年9月25日正式投入运营。下图为北京新机场位置与北京主要交通枢纽的空间分布图。读图,回答1~3题。
练习册p95
1.北京市地面交通枢纽布局首先要考虑的是( )
A.政治职能 B.居民出行 C.历史背景 D.地价高低
B
2.北京新机场的设计标准体现了交通运输布局的 原则。( )
A.因地制宜 B.适度超前
C.适应国防需要 D.尽量少占土地
3.北京新机场的建成,将( )
①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②极大地缓解北京市交通拥堵状况 ③形成北京、天津和石家庄机场协同作业新格局 ④使首都的核心商贸区南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A
(1)交通运输需求决定交通线的标准和场站规模
交通运输需求较小,则布局的交通线路标准较低,场站规模较小
广州火车站
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
日客运量:9-13万人
车站等级:特等站
清远火车站
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
年客运量:15万人
车站等级:二等站
3.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布局
北京市
天津市
京津城际铁路
京津塘高速公路
京沪高速铁路
(2)交通运输布局需重点关注交通运输需求大的点和线
交通运输线尽可能连接沿线主要城市
3.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布局
(3)区域交通运输布局要充分发挥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
3.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布局
交通运输布局还要主要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和转运效率,综合性交通运输枢纽应运而生。
4.建设综合交通运输枢纽
3.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布局
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可以实现民用航空、高速铁路、磁悬浮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市区公共交通、高速公路客运等集中便捷换乘,被称为“世界上最复杂的综合交通枢纽”
5.交通运输需求增长的特点决定了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特点
区域交通运输需求增长,交通运输布局变化。
如义乌快速发展,促使航空运输开通;江西赣州家具快速发展,开通了到欧洲的中欧班列。
义乌飞机场
赣州中欧班列
3.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布局
改革开放以来,义乌逐渐发展成为我国乃至世界最大的小商品生产和销售中心,对航空运输的需求快速增长,促使义乌航空港的开通和逐步扩建
归纳---交通运输需求及其变化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1.京沪高速铁路沿线的高铁站布局有什么特点?
2.如果高铁站布局过密或过疏,会产生哪些问题?
思维活动
连接沿线主要城市;
站点的数量、距离、密度适中
过密:导致频繁停车,影响运行速度;
占地面积大,增加建设成本;
过疏:站点间距离远,不便居民出行;
致客源流失,增加运营成本。
教材p82
3.高铁站基本上都设立在城区的边缘,为什么?
思维活动
城区边缘地价较低,高铁建设成本较低;
不干扰城市内部交通;
距城区较近,方便居民出行;
促进城区边缘经济发展;
观察左图,思考非洲铁路布局的特点及其原因。这反映了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布局有什么关系?
特点:
多布局在沿海地区,内陆地区很少; 多从沿海港口向内陆延伸,未形成相对完善的铁路网。
原因: 反映了非洲多数国家仍然没有摆脱以农矿产品出口为主的经济模式,以及由此决定的运输需求。
案例分析
教材p83
交通运输需求决定交通运输布局
(1)区域经济发展程度影响交通线、站的密度和质量
经济落后地区:交通线和站点稀疏,质量较低
经济发达地区:交通线和站点密集,质量较高
4.资金与交通运输布局
印度铁路运输与交通压力
(2)区域经济发展为攻克交通建设的相关技术提供支持
我国的青藏铁路建设,攻克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级难题。青藏高原日温差大,有些地方在冬春和秋冬过渡时期,土壤层反复冻融。插入地基下面的热棒可排出下层土壤多余的热量,使下层土壤保持冻结状态,保持路基的稳定性。
4.资金与交通运输布局
我国西部山区山高谷深,在这里修建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常常是高架桥梁与隧道相连,工程量大,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单位里程建设资金是平原地区的数倍。
如沪昆铁路桥隧长度占线路总长的比例,贵州段高达81%,云南段也达70%。
(2)区域经济发展推动交通运输建设技术水平提高
4.资金与交通运输布局
不同地区交通线“以桥代路”的目的
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现代交通运输方式
五大交通运输方式
01
区域运输的合理化
02
交通运输布局
的一般原则
01
交通运输布局规模
02
城市交通运输需求
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布局
01
经济发展水平
02
交通建设技术
与交通运输布局
资金与交通运输布局
归纳
展线是一种用于爬坡的铁路线路。青藏铁路西宁—格尔木段的关角展线群是我国现存展线最密集的地方。新关角隧道开通后,关角展线群被取代。下图示意关角展线群及新关角隧道。读图,回答(1)~(2)题。
(1)关角展线群成为我国展线最密集的地方,主要的影
响因素是( )
A.地形 B.地质 C.经济 D.技术
(2)新关角隧道的开通,主要得益于( )
A.地质灾害的减轻 B.机车牵引技术的发展
C.经济水平的提高 D.工程技术水平的提升
A
D
到2010年底,我国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约7 500千米,右图显示我国某段高速铁路景观。据此完成1-3题。
1.为了保持列车高速运行,高速铁路选线时首要考虑的自然因素是( )
A.地形 B.地质 C.气候 D.水文
2.在平原地区,修建高速铁路时多采用高架的方式,主要是为了( )
A.减少噪音扰民 B.较少占用耕地 C.缩短运营里程 D.保护野生动物
3.我国高速铁路网建成后,下列区段中,民航客运业受冲击最大的是( )
A.武汉—广州 B.杭州—上海 C.成都—上海 D.兰州—北京
ABA
方法便笺
方法便笺
【活动】
试从交通运输线的长度、密度等方面,分析我国东西部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差异的原因。
我国 2016 年市辖区 300 万人口以上城市
和主要交通线路分布
我国东部地区交通线路里程长,密度大,通达度高;交通线路类型多样,形成网状交通运输格局;西部交通线路里程短、密度小,通达度相对较低。
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对交通运输需求量大;东部地区以平原丘陵为主,地形平坦,交通线路修建的难度低。西部地区人口数量少,经济发展水平低,地形复杂,地势起伏大,交通线路修建难度大、成本高。
下图为新疆机场分布图与新疆地形图。读图并指出新疆航空运输发展速度快的原因。
多沙漠和戈壁,境内多山,铁路和公路建设难度大。
地广人稀,城市较分散,各城市之间往来联系采用陆路运输耗时长。
外贸优势突出,旅游资源丰富但分布分散,外贸和旅游都对耗时较短的航空运输的需求很迫切。
多晴天,能见度高,发展航空运输的条件优越。
航空运输受地面状况的影响小,可以突破地域广、距离远的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