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08 21:29: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
目 录
一、阴霾笼罩的二战前夜
二、激烈碰撞的正邪交锋
三、秩序重构的战后格局
民族主义:是近代以来民族在其生存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基于对本民族历史和文化的强烈认同、归属、忠诚的情感与意识,旨在维护本民族权益、实现本民族和民族国家的发展要求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实践运动。19世纪在欧洲扩散并取得胜利;20世纪在世界范围内全方位多元化发展。
极端民族主义:鼓吹国民对国家绝对效忠、爱国,宣传“民族优越论”,鼓吹本民族利益高于一切,宣称对外扩张是民族利益所在,称本民族利益受到对手损害,煽动民众的仇恨情绪,鼓噪用武力“自卫”,动员民众支持战争。
军国主义:指崇尚武力和军事扩张,将穷兵黩武和侵略扩张作为立国之本,把国家完全置于军事控制之下,使政治、经济、文教等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均服务于扩军备战和对外战争的思想和政治制度。
国际秩序:是指在一定世界格局基础上形成的国际行为规则和相应的保障机制,通常包括国际规则、国际协议、国际惯例和国际组织等。
【名词概念】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
意大利、日本虽为战胜国,由于英法在战后没有全部兑现战争中对意大利的承诺,美国主导的华盛顿会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日本的扩张野心,导致它们对该体系极端不满,并不断寻求冲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机会,与美英法的矛盾不断加剧。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国际矛盾不但没有解决,反而还加剧了。
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国家间的实力对比变化得很快,它们打破了战后形成的相对均势,重新瓜分世界的问题必然要再次提上日程。德国实力的迅速恢复是这个时期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一个重要表现。 ——姚丽《二战全史》
(1)帝国主义国家固有的矛盾和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根据《凡尔赛和约》,德国损失了13.5%的领土,12.5%的人口,所有的海外殖民地,16%的煤产地及半数的钢铁工业。
德国共需赔偿2260亿马克(约合113亿英镑)且以黄金支付。
德国被迫承认其发动战争并承担所有战胜国的损失。——摘编自《凡尔赛合约》
(2)德日意等国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满,力图摆脱其束缚。
一、阴霾笼罩的二战前夜
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陷入历史上最深刻、最持久、最严重的的一次经济大危机,其间资本主义各国工业生产剧烈下降,各国企业大批破产,失业人数激增,失业率高达30%以上。此后,资本主义世界又出现了五年左右的持续萧条。
这次经济大危机还加速了法西斯主义在德国、日本和意大利的发展,使这些国家走上了对内强化军事统制、对外大肆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吴于廑、齐世荣 《世界史·现代编(上册)》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世界
工业下降 46.2% 40.6% 28.4% 16.5% 8.4% 1/3
外贸缩减 70% 69.1% 50% 50% 2/3
失业人数 1700万 600万 近300万 85万 300万 3000万
(3)1929—193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
一、阴霾笼罩的二战前夜
目的 为摆脱经济危机而实行的一系列新政策
做法 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加强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和调节(核心内容是用国家的力量扩大消费,调整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内容 ①帮助银行恢复信用、保证存款安全;②调节工业生产、实行公平竞争;③保证农业生产、稳定农产品价格;④推行“以工代赈”、增加就业;⑤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影响 ①缓解了经济危机造成的严重破坏,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复发展,避免了剧烈的社会动荡,使大多数美国人恢复了对美国国家制度的信心。②被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使资本主义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和活力;③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时代。④但它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实质 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使其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名词概念】罗斯福新政
拓展提升
意大利国家法西斯党党徽
【束棒和斧头】
(4)、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1 法西斯主义【拉丁语fasces,古罗马帝国】
政治学家斯坦利·佩恩从三个维度来界定法西斯主义:
(1)从意识形态目标看,法西斯主义以一种行动唯心主义哲学主导,主张建立一个不基于传统模式的全新民族主义威权国家;
(2)从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关系看,法西斯主义既反自由主义,也反共产主义,与保守主义则有相对暧昧的关系;
(3)从组织方式看,法西斯政权试图通过将政治关系军事化和形成巨型的单一政党进行大规模的群众动员。同时强调会议、符号和政治仪式【非常重要,能够形塑集体认同】;极度强调男性气概和男性主导地位。
法西斯主义本质上是帝国主义的变种和极端形式,法西斯主义通过极端民族主义口号把阶级矛盾偷换成民族矛盾,把资产阶级政权的危机归因于国内外的其他民族,主张:
对内实行恐怖独裁统治【主张专制统治;推崇强权和暴力;宣扬坚决排外的极端民族主义;
反对民主制度和议会政治;憎恨自由精神;无情镇压反对派】
对外发动侵略战争,称霸世界。
一、阴霾笼罩的二战前夜
冈村宁次
东条英机
1919年,墨索里尼成立世界上第一个法西斯主义政党。
1922年,建立法西斯政权。
1919年希特勒加入德意志工人党;
1920年希特勒组建“纳粹党”,是德国法西斯运动的开始。
1933年纳粹党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
1921年,岗村宁次、东条英机等日本军人订立密约,要求“消除军阀、刷新人士、改革军制、建立总动员态势”,是日本军部法西斯运动的开始。
1936年日本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
法西斯运动的“泛滥期”(1929-1936)
一、阴霾笼罩的二战前夜
思考:法西斯主义有什么特点?德意日的目标要如何实现?
只有战争能使人类的能力达到最高水平…法西斯主义认为获取最高统治权的趋向…是生命力的表现。——墨索里尼
日本为了自己的生存…从我们自己的前途出发建立新的国际和平秩序。
——近卫文麿
反对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
实质:法西斯主义是帝国主义的变种和极端形式
对内独裁,对外扩张
极端民族主义
当一国(种族上最优秀的那一国)取得了完全而无可争辩的霸权时,世界和平才会到来。——希特勒
“生存空间论”
“极权主义”
“征服世界”
一、阴霾笼罩的二战前夜
(5).英法绥靖政策,美国的中立政策,和苏联的“祸水西指”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
材料一:绥靖政策是“衰落的英法帝国主义,面临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挑战,为了保存自己的既得利益,采取了一种以牺牲其他国家利益为手段换取与对手妥协的政策”。
——齐世荣主编《绥靖政策研究》
材料二:1939年8月23日,苏德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划分了苏德各自势力范围,西欧是德国的势力范围,东欧是苏联的势力范围(二战爆发后,苏联建立了所谓的东方战线,侵占了东欧6个国家领土)。
《慕尼黑协定》—标志英法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含义:英法为了保存自己的既得利益,采取以牺牲其他国家利益为手段换取与对手妥协的政策。(姑息纵容,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
唯物史观——多角度认识英法的绥靖政策(1)从国家力量:英、法的经济地位和军事地位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29年经济大危机而受到极大削弱,不敢同德、意、日法西斯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2)从目的角度:目的是牺牲弱小国家和民族利益满足自己既得利益,如祸水东引,把矛头指向苏联。
(3)从客观环境:和平主义思潮在当时占据主导地位,法西斯利用西方国家与苏联的矛盾打出“反共产国际”的旗号,欺骗了英、法等国。
(4)从结果角度:德国法西斯的侵略公然受到鼓励,助长了希特勒发动战争的野心,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一、阴霾笼罩的二战前夜
自主复习:阅读课本P102-103,梳理二战各大战场的具体经过。
1939年9月,德国“闪击战”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标志着二战全面爆发
1942.6 中途岛战役是亚洲战场转折点
1942.7-1943.2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的转折点
1942.10 阿拉曼战役是北非战场转折点
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
1943年5月,非洲战场结束
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标志着欧洲战场的结束
1945.8 日本宣告无条件投降
1945.9.2 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标志着二战结束
思考:从整个二战爆发的过程来看,你觉得中国战场在二战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开辟了对日本法西斯持久作战的东方主战场
二、激烈碰撞的正邪交锋
思考1:从右表中可以看出二战有什么特点?
①由局部战争到全球战争
②由帝国主义战争到反法西斯战争
性质:正义的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思考2:由此可见,相较于一战而言,二战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
根本原因: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成立,同盟国家协同作战
主要原因:世界人民浴血奋战,抵抗侵略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的战争
思考3:1942年后仅三年半时间反法西斯同盟的反攻就取得重大胜利?
二、激烈碰撞的正邪交锋
三、秩序重构的战后格局
二战的影响
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这场战争波及61个国家,20亿以上人口,交战双方投入的总兵力达1亿1千万人……军队和平民伤亡总数达9000多万人,消耗军费11000多亿美元,物质损失在4万亿美元以上。
——方连庆等《国际关系史(现代卷)》
奥斯维辛集中营毒气室,布满了指甲抓痕的墙壁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 “万人坑”
1945年4月25日,德国魏玛附近的布痕瓦尔德集中营,这一大堆尸骨是八十多名德国伞兵一天内杀掉囚犯的残骸。
1、巨大的灾难: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战争,给人类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
二战的影响
材料:中国、朝鲜、越南等亚洲国家,南斯拉夫、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东欧国家,在共产党等进步政党的领导下摆脱了帝国主义的统治和羁绊,建立了人民政权,走上了建设独立自主的国家道路。与此同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影响下,亚、非、拉地区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1945年联合国成立时,创始会员国仅51个,到1981年联合国成员国已发展到156个。 ——金永华《第二次世界大战》
2、科技方面: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奠定了基础。
3、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和民族解放运动的空前高涨;
三、秩序重构的战后格局
二战的影响
材料1: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重申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以及男女与大小各国平等权利之信念。
——《联合国宪章》序言
材料2: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美国妇女就业史上的分水岭,它给妇女进带来的变化远超过女权主义者半个世纪的宣传鼓动可能达到的。
——【美】威廉·H·查夫
材料3:二战后,出现了风行于美国的文学流派——垮掉的一代(疲惫的一代BeatGeneration)。该流派的作家都是性格粗犷豪放、落拓不羁的男女青年,他们生活简单、不修问边幅,厌弃工作和学业,拒绝承担任何社会义务,蔑视社会的法纪秩序,反对一切世俗陈规和垄断资本统治,他们永远寻求新的刺激,寻求绝对自由,纵欲吸毒、沉沦,以此向体面的传统价值标准进行挑战。
——摘编自百度百科
反对战争要求和平
妇女地位得到提高
颓废文化一度盛行
4、思想观念:
促进观念的变革,反对战争呼唤和平,妇女地位提高,颓废文化一度盛行。
《格尔尼卡》毕加索
三、秩序重构的战后格局
(1).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国的首脑相继在开罗、德黑兰、 雅尔塔和波茨坦等地召开会议,缔结了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建立了战后国际秩序,史称“雅尔塔体系”。
中英美
1943.11开罗会议
(埃及首都)
苏美英
1943.11德黑兰会议
(伊朗首都)
苏美英
1945.2雅尔塔会议
(克里米亚半岛)
苏美英
1945.7波茨坦会议
(德国柏林市郊)
国际秩序:指在一定世界格局基础上形成的国际行为规则和相应的保障机制,通常包括国际规则、国际协议、国际惯例和国际组织等。
5.建立以美、苏为主导的战后国际秩序——雅尔塔体系
三、秩序重构的战后格局
会议名称 时间 内容 作用
开罗会议 (美、英、中) 1943年11月 《开罗宣言》宣告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国 中国收复领土的权利得到国际公认
德黑兰会议 (苏、美、英) 1943年11月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及商谈战后处置德国和成立国际组织等问题 加速德国走向灭亡
雅尔塔会议 (苏、美、英) 1945年2月 商谈对德政策和安排战后世界事宜 为雅尔塔体系建立奠定基础
波茨坦会议 (苏、美、英) 1945年7月 重申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的精神;并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波茨坦公告》,重申了《开罗宣言》的主要内容 加速日本法西斯的灭亡
三、秩序重构的战后格局
雅尔塔体系
(2).内容
在欧洲
在亚洲
①领土问题:重新确定欧亚国家的版图;
德国由美、苏、英、法分区占领
日本由美国单独占领;日本领土限制在四个岛屿及若干小岛,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在太平洋区域所占的一切岛屿以及日本窃取于中国的领土;承认朝鲜最终独立
1948
体现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共处与合作,但事实上也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
促进中国的领土主权完整
三、秩序重构的战后格局
(一)雅尔塔体系
(2).内容
②法西斯问题:审判战犯,肃清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
纽伦堡审判(对德战犯)
东京审判(对日战犯)
③殖民地问题:对德、日、意的殖民地及国联的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
抑制法西斯主义势力
促进民族解放运动
④战后秩序问题:
a.美、苏、英划分势力范围。
b.成立联合国(体系保障)
大国间相互妥协,带有大国强权政治色彩,严重损害了一些国家的利益。
三、秩序重构的战后格局
(1)性质:世界性、综合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
协调国际争端、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的机构。
(2)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加强国际合作, 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
(3)原则:“大国一致”原则(美苏英法中)
▲联合国标志
联合国秘书长呼吁俄乌双方在东正教复活节期间暂时停火
思考:结合【学思之窗】,如何评价“大国一致”的原则?
积极:有利于维护弱小国家的利益,一定程度上防止美国利用联合国称霸世界,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局限:一些大国可能滥用否决权,阻碍安理会职能的公正行使,成为某些大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工具。
国际性组织:1945.10.24 联合国成立
三、秩序重构的战后格局
“我的一边坐着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坐着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丘吉尔
西欧 美国 苏联
1948年全西欧的工业产量比1937年下降30%;西欧九国的出口只及美国1/2。 1948年美国的工业产量比1937年增长了47%,美国的工业生产量占世界2/3,拥有全球财富的50%左右。 以1938年的工业生产为100,到1950年苏联工业为166%,确立了世界第二工业大国的地位。
军事设施遭到严重破坏 1200万人的军队,30艘航空母舰,1000艘战舰,近500个军事基地。 垄断了原子弹的制造。 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在欧亚许多地区有驻军。1949年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53年氢弹爆炸成功。
欧洲衰落,美苏空前强大
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经济、政治、军事强国
苏联军事、政治十分强大,
国际威望高
国际格局:从欧洲中心走向两极格局
三、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合作探究】根据以下资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如何评价雅尔塔体系?
材料1:雅尔塔体系具有相当的历史进步性,双方的决策者都认为要尽力避免冲突,要争取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于是和平共处便实际成为他们指导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原则正式纳入了国际关系体系。雅尔塔体系所倡导的和平民主独立的原则对战后世界的和平民主独立发展,有着极大的作用。一定程度上来说,它决定了世界战后的和平发展 。
——摘编自徐蓝《试论雅尔塔体系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积极性:以建立和维护世界和平为主要目标,提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共处与合作,对战后世界和平、民主、独立和发展有着很大的作用。
材料2:该体系同样具有大国强权政治的深深烙印,它建立在美苏战时军事实力均势的基础之上,是美、英、苏三大国出于对各自利益的现实考虑和对战后世界安排的长远打算,在进行了长期的讨价还价之后相互妥协的产物。 ——摘编自徐蓝
《雅尔塔体系、冷战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消极性:是大国相互妥协的产物,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严重损害了一些国家的利益。
1、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官方称,正在进行的是一场保卫民主的战争。据此,有些驻扎在开罗的英国士兵于1943年底召开了“普通士兵的模拟议会”,要求将煤炭、钢铁和银行收归国有,给予印度独立地位等。普通士兵的行动可以用来说明(  )
A.英国空前尖锐的阶级矛盾 B.世界大战导致的政治革命
C.政府宣传引发的社会对立 D.正义战争唤醒的进步意识
2、1930~1931年,纽约市儿童餐厅提供的廉价午餐数量猛增,曾在1917~1918年因战争而畅销的香烟产量再次剧增,许多穿着整洁西装的商贩在街头兜售苹果,也成为城市一景。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
A.经济危机持续加深 B.社会矛盾趋于缓和
C.新政取得良好成效 D.福利制度已经确立
A
A
课堂巩固
4、下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盟国军队实施的某重大军事行动示意图。该军事行动达成的直接政治后果是( )
A.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B.轴心国集团的瓦解
C.反法西斯战争根本转折完成
D.联合国成员国的进一步增加
3、“抗日何所恃?忠贞与汗血。”1943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生根本转折的一年,中美英三国举行会议发表宣言:“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的或占领的一切岛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的领土,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该次会议召开地点所处地区是(  )
A.西亚 B.东欧 C.北非 D.东亚
C
B
课堂巩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