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光的魅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光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能够学会分类自然光和人造光,了解光与艺术表演、绘画、摄影、建筑及光绘涂鸦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了解更多光与美术的关系。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索实践、总结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能够利用光的照射进行创作与光有关的艺术作品,从欣赏、体验、运用光的角度进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光可以运用在不同领域,感受到光与我们的生活和艺术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对光的兴趣和对科学实践探索的追求,借助用光创作的艺术作品,开阔学生的视野。人们的生产生活离不开光、艺术创作也离不开光,光让我们的作品更加绚丽多彩,且丰富我们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光与美术的关系,能够利用光创作和光有关的艺术作品。
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光源的魅力,如何灵活地运用光去丰富生活,让学生体验光绘涂鸦,拓展新的绘画技能。
【教学过程】
情境创设,感知光魅
师:同学们,上课前老 师先播放一场来自日本艺术家草 间弥生的《无限的镜像屋》作品展视频。结束后,引导学生谈谈感受。通过学生的讨论互动 ,教师进行作品展的讲解:艺术 家利用 镜子 与灯光的结合,在单一镜子反光的魅力自然光人造光阳光激光极光霓虹灯闪电路灯手电筒光与艺术表演线条光与绘画冷色调/暖色调光与摄影方向、强弱、色彩光与建筑静、动射的基础上融入灯光,通过光的多次反射,呈现了光彩夺目的视觉盛宴。并顺势导入课题《光的魅力》。【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创设将教室与五彩缤纷的灯光球相结合,模拟日本艺术家草 间弥生《 无限镜像屋》,同 时播放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光、触摸 光,初步感知到光的神奇魅力。
(二)尝试探索,欣赏光魅
1.自主探索(1)引导学生复习光源的定义。为了学科统整在本节课光源的定义上 ,教师从 三年级科学课入手,引导学生说出能发光的物体叫做 光源。(2)学生自主探究。两分钟的时间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以手电筒为光源和探索盒里的材料进行初 次尝试探索。通过学生的初次尝试,发现他们能够将生活用品和光的照射相结合,使其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可以在学生现有的知识上进行更深层次的讲授,同时激发学生探索学习的好奇心,为下面的知识讲授做好铺垫。
2.了解光与欣赏光
(1)初识光,学会分类。引导学生说出在生活中常见的光,并重点讲解来自动物体内发出的生物光,如水母、萤火虫。教师再根据光源的不同讲解自然光和人造光,并引导学 做光分类游戏。
(2)感受光,拓宽视野。①光与艺术表演在学生已经能够 根据光源的不同对光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播放 《电光舞蹈秀》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光与艺术表演的结合,再引申出舞台灯光。让学生感受光让艺术表演更具魅力。②光与绘画出示印象派大师 莫奈 的油画作品《教堂》,引导学生观察绘画作品中的光,结合学生的答案适时讲 解画 家如何通过色彩将光留在画布上,画 出不同时间段的教堂。
③光与摄影首先 通过 询问 的方式,调查学生对摄影的熟悉度。以现场拍摄人物肖像照片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老师是如何运用光的?了解光的方向。通过讨论分析作品,讲解摄影中如何利用光的方向进行拍摄。 再通过学生自主分析四幅 摄影引出摄影中光的强弱 和色彩的运用。④光与建筑本环 节以图 片视频形式,通过教师精选 的5张建筑图 片,引导学生感受自然光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再次体会光的魅力。
3.体验光,光绘涂鸦。在学生对光的魅力有一定感受理解的基础上,以立体主义大师毕加索的光绘作品为例,引 出用光进行的绘画创作的方法——光绘涂鸦。再结合 老师进行光绘涂鸦的视频教授学生如何利用光进行绘画。在学生了解方法的基础上,邀请4名学生尝试光绘涂鸦,抓住光的轨迹 。
(三)自主创作,运用光魅
1.小结梳理 、播放视频。教师对授课内容 进行小结梳理,并出示教师制作的和光有关的艺术作品视频,为下面的学生创作 做好铺垫 。
2.学生创作。学生从摄影、绘画、手工中进行一场“我们与光”的艺术作品展示。创作前各 小组讨论交流 创作方法。教师 出示展示 要求:(1)请给你们的作品 命名 。(2)各 组选择 一名同学进行作品阐述 。
(四)作品呈现,展示光魅各小组代表上台展示作品。
1.学生互相评价作品。
2.展示同学的作品师生共同讲评,教师对学生作品进行总结性评价。
3.归纳本课重点。
(五)知识拓展,保护光魅语言和海报的形式引导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充分感受到了光的神奇魅力,但是光给我们带来艺术美的同时,也 耗费了大量的不可再生资源,举例像煤炭、石油等。在课上倡议学生要从身边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像随手关灯,节约用电,通过节约资源变向引导学生可以一直感受到光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