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发芽实验(一)
【教学背景和目标】
1、学生在三年级的时候就已经学过凤仙花的种植方法,联系学生的生活常识,学生能够说出许多真理。
2、学生在探究性实验设计方面还比较欠缺,但是对于对照实验的方法以及注意点学生还是比较不错的。
3、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能够对设计实验略知一二,再根据要求可以想出实验方案。
【教学建议】
1、根据实际教学发现课堂内安排学生操作实验时间来不及,需要学生课后家里完成,因此课堂教学中无需学生准备过多的学具,否则学生只顾着玩弄学具还忘记听课,课堂效果将不是很好。课堂以举一例让学生知道设计实验的流程。先引导学生实验时要注意的地方,然后教师着重强调实验的注意事项。
2、为防止课后出现许多学生没有完成对比实验的观察,而影响下节课的效果。教师在布置课后任务时可以激发学生观察兴趣,比如呈现绿豆苗成长的相关图片,问学生你们想不想达到这种成果啊?唤醒学生内在需求。
3、由于设计实验是五年级学生初次接触的方法,因此在设计种子发芽的对比实验,切不可一开始就完全放手让学生四人小组讨论设计,教学中要经历扶-导-放的过程,使学生经历对比实验科学思维。在一个班级中我尝试了先让学生思考设计的教学方式,但是结果学生都无从下手,最后还是照着课本把例子了解了一遍,由于没有投影仪只好这样了。不过后来在其他班级改变教学设计,学生还是比较流利的回答问题,提出超乎想象的答案,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空气、合适的温度与水分。
·过程与方法:
1、经历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
2、按照自己的对比实验计划进行实验观察、学会详细记录实验现象,发现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养成严谨准确的科学思维习惯。
2、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3、学会实验设计的思路。
【教学重点】
1、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对比实验的过程。
2、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难点】
1、经历设计种子发芽的对比实验的过程,形成对比实验的科学思维。
2、按要求记录实验的现象,通过实验现象总结规律。
教具学具
【教具】:两个干净的塑料种植杯、6粒大小相同的绿豆种子、两块纸巾、两张标签
【教学资料】
PPT课件、实验计划表、实验记录表、相关图片赋予PPT课件内
【教学过程】:
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
1、图片引课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你看到了什么?
生:(答案丰富多彩,看到种子发芽、长出小叶片、看到泥土、看到根……)
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我们在三年级的时候学过凤仙花的一生。那么,你们觉得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板书:种子发芽)(教学说明:从种子发芽图片切入,自然而亲切吸引学生的注意)
2、自由交流
(教学预设: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会涉及种子发芽需要养料,需要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需要土壤等。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摘要板书。)
学生在给出这些条件的时候会有不同的见解,先不给学生明确的答案。使得学生心中产生知识盲点,有着急切愿望解决问题。
师:在大家的配合下,许多同学都提出了很多因素,那哪些条件是种子发芽必须的,哪些是不必须的呢?(稍停顿,给学生思考的时间)随即让个体学生做出判断性回答。旨在让学生对刚才黑板上所列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重新做一次个体的审视、选择。)
生:学生会发表不同的见解。有些学生会联系凤仙花的实验说出种子发芽不需要土壤,有位学生居然想到语文书中的一篇文章,说一粒种子掉进石头缝里还会发芽生根,便得出种子发芽不需要水、土壤、养料、阳光等,当然这种推测她没有考虑到刮风下雨的情况,因而把重要因素忽略了。这在课堂上没有公开指明哪些不妥,只是借机问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来说明种子发芽的条件呢
3、质疑思考
(播放绿豆芽、绿豆种子):同学们,这是我们吃过的豆芽菜,豆芽是由什么发芽的呢?
生:绿豆、黄豆……
师:今天我们就以绿豆种子为例,来设计实验判断种子发芽需要的必须与非必须条件。(教学说明:1、从种子发芽过渡到具体的绿豆种子发芽,这样的讨论更有针对性。
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教学说明:五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设计对比实验,如果单单让学生开始设计,学生能够讲出大概的方法,但是不能非常规范的讲述出实验的思路,因此如何让这种全新的实验方式为学生固存、内化、运用,是本次教学中的一大难点。突破这个难点关键要步步引领学生进入深度思考,认识对比实验的本质——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过程中,是指在控制相同条件下,只改变其中单一的某条件,进而观察实验现象,最后两组对比得出科学结论的一种实验方式。又称控制变量法,这稍微使学生了解,可说可不说。
因此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第一个对比实验的设计进行举例精耕细讲。给学生一个好的例子,从而他们能够模仿再创新。)
1、引水成渠:举例,引领。
师:有同学说了,绿豆发芽,这些黑板上的条件并不是必须的。那有谁能够挑一个条件设计实验证明呢?口说无凭啊!
生:(学生有些选择阳光,有些选择水,但只是粗略的设计思路例如说一个给水一个不给水……有个班级在讲述的时候说了一粒种子放在土壤中加水,一粒种子放在土壤中不加水;一粒种子放在阳光下,一粒种子密封在抽屉中……学生的答案很多,但是教师要注意倾听,因为学生的不经意回答中会有许多漏洞需要老师帮忙补救的,他们讲述的方法比较好,只是没有科学的完整表达,在这方面需要及时的加以鼓励表扬同时引导他们思考他们的回答哪里有差错。比如:请问你这里说的密封是什么意思?你能给大家再具体说下吗?给学生一次解释的机会,也许第二次他就能够把问题说清楚,换来成就感,最后提醒他要注意措词。又如:在学生讲述完实验后让他们分析实验结果,你们是如何从实验现象中判断种子萌发的条件哪些是必须的呢?让学生回答,他们的想法比老师还要完美,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师:那么又如何辨别绿豆发芽哪些条件是必须的,而哪些又不是必须的呢?我们不能随意猜测,要有科学的论断啊?怎样的实验办法可行呢?(让学生进入无声胜有声的思考境界。)
(在学生思考后,若有学生能比较清楚地说出符合对比实验的基本要义的实验方法,那么教师要引领规范实验过程与方法,要强调注意事项如两组实验,其它条件都一致,只能改变其中一个条件。最后总结归纳:像这样实验分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其它条件相同,只改变对照组其中某一个条件,我们这种实验方法称为对比实验。)
直接将实验设计的思路展示在ppt中,学生根据问题将其补充完整。
2、放手学生自己实验设计
师:同学们现在知道如何设计实验了,那下面各个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条件进行实验设计,最后派代表说说实验方案。
3、分组汇报交流
生:讨论(有些小组各顾各的写方案,这需要教师加强引导培养合作精神。)
师:同学们,都填好实验计划表了,我们来分分组,研究绿豆发芽是否需要“水”这个问题的同学请举手。你们我们简称“水”组。同时请两到三位同学交流实验计划表,请同组同学参与评价及完善。(依次交流“阳光”组、“温度”组,教师补充完善实验计划。)分步让学生组长讲述实验方案,教师与学生认真倾听,表扬其设计完美的地方,补充不足之处。
在小组分别讲述实验方案时,再全班讨论完毕ppt展示实验设计的计划表。进一步完善学生的构思。
(在阳光组要注意遮盖同时放在阳光下,确保温度不会影响实验的结果;温度组注意语句的表述,有位学生很大胆的提出温度是时时刻刻都有的,所以实验要提出的问题是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吗?然后设置不同的温度进行实验,在此我感叹学生机灵的小脑袋,我投去敬佩的目光以及满意的微笑!)
师:(引导完善)同学们,你们听清楚他的实验方法了吗?你们觉得还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吗
(预设 生:a.两组应该有相同的绿豆种子。 B.两组都应该得到相同的水。 C.两组应该放在相同的地方……若学生没有提及教师可以用假设点拨,例:同学们如果在实验过程中我经常给没有土的绿豆种子洒水湿润,而不给土壤环境中的绿豆种子洒水湿润这样可以吗 )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怎么做实验了吗?下面要各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实验,回家动手做实验并且天天观察记录实验结果,同时绘制表格在本子上认真记录下来。
最后呈现:实验计划表
三、布置实践作业和下节课内容提示:
1、自我阅读教材P4的实验具体操作方法指南。
2、交流讨论实验过程中还要注意的事项(1、每个盒内要有3粒以上的绿豆。2、给盒子标好编号。)
3、鼓励学生回家认真完成实验,并做好观察记录。下节课将对我们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请大家准备好实验记录单,对认真完成实验的同学加星评价。
4、有能力、有条件的同学还拍摄绿豆种子发芽各个变化的照片,尝试下定实验结论。
教学预设板书
种子发芽
水 合适的温度 土壤 阳光 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