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9课《古诗三首》阅读理解题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一、诗词曲鉴赏
1.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凉州词
唐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①凉州词:又名《出塞》。②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③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④何须:何必。⑤杨柳:杨树的柳条,又指《杨柳曲》。⑥不度:吹不到。⑦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
(1)这是一首 ,前两句 ,突出了戍边士卒 ,后两句 ,抒发了戍边士卒的 。
(2)品读古诗,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前两句以远川高山衬托“孤城”,描绘出边地的雄阔苍凉之景。
B.“杨柳”是双关语,既指音乐的曲调,又指现实中的杨柳树。
C.诗歌用“何须”二字,由边地图景描绘转入情感抒发。
D.全诗极写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情绪消极悲切。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是( )
A.五千仞岳上摩天(超高层的大楼) B.西出阳关无故人(故乡的人)
C.劝君更尽一杯酒(指元二) D.客舍青青柳色新(新种的柳树)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
(5)后人称此诗为边塞诗中的“绝唱”, 查阅资料,以诗的后两句为对象,分析诗歌是如何写出“征夫离愁”之情的。
二、阅读。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2.解释加点字词的含义:
①涕泪: ②却看: ③漫: 。
3.表现诗人一家欣喜欲狂的句子是: 。
4.本诗表达了作者 的心情。
5.此诗中表现的诗人的感情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 。
6.“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中的“忽传”二字表现出 ,诗人“涕泪”是因为
7.“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之句,营造了一幅 的画面,表达了诗人 、 的心境。
8.下列关于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全诗突出写了一个“喜”字,表现了听闻捷报后欣喜、激动的感情。
B.“满”字描绘出了诗人喜极而泣的样子,情感真实、感人。
C.“青春作伴好还乡”中的“青春”指春天,春天的景象是明丽的,正好与“喜”的心境相匹配
D.“下”说明从“巫峡”到“襄阳”是逆流而上,“向”则表明从“洛阳”到“襄阳”走的是陆路。
三、对比阅读。
秋夜将晓出篇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一)
迢迢天汉西南落,喔喔邻鸡一再鸣。
壮志病来消欲尽,出门搔首怆平生。
(二)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9.仔细阅读两首古诗,填写下面的表格。
季节 时间 地点 主题
10.体会两首古诗的用问特点。
(1)第一首诗中“迢迢”描写了 ,“喔喔”描写了 这两个词语两两相对,渲染了 的环境。
(2)第二首诗中,“三万里”指的是 ,“五千仞”指的是 这两个词运用 的修辞手法,突出了 的特点。
11.(阅读要素)阅读这两首古诗,我们可以想象到诗中生动的情景和诗人丰富的内心情感。下列描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疾病缠身,久治不愈,几乎无法下床了。
B.诗人出门四望,一边用手搔着满头白发,一边慨叹。
C.诗人望着山岳,想到了自己的家乡。
D.诗人由北方的景物联想到那些在金统治区的百姓,不禁发出感慨。
12.仔细品读两首诗,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体会到:“怆平生”,诗人“怆”的是 “南望王师”,诗人“望”的是 。
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从军行
, 。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3.把诗句补充完整。
14.本诗作者是 代著名的边塞诗人 。
15.诗的前两句通过描写 、 、 、 、 等景物,勾勒出戍边将士战斗、生活的典型环境,侧面反映出将士戍边生活的 。
16.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后两句的意思,并写写从诗句中体会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17.这首诗将环境描写和感情抒发融为一体,是边塞诗中的佳作。请你再写出两句描写边塞生活的诗句。
18.按提示,回忆课文,填写诗句。
诗言志,词传情。从“ ,唯见长江天际流”中体会朋友渐行渐远时,李白的惆怅;从“ ,青春作伴好还乡”中体会杜甫听闻收复失地后的“喜欲狂”;从“ ,南望王师又一年”中体会在金人统治下,南宋百姓的失望又尚未绝望;从“牧童归去横牛背, ”中去体会牧童放牧归来悠闲;从“ ,也傍桑阴学种瓜”中感受古代儿童的勤劳;也从“临行密密缝, ”中体会慈母怎样将自己的牵挂装进儿子的行囊……
参考答案:
1.(1) 边塞诗 写景 生活环境的荒凉 抒情 离愁别恨
(2)D
(3)C
(4)意境雄阔,悲壮苍凉,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
(5)唐时有折柳赠别的风俗,因而见杨柳而生愁,甚至听《折杨柳》歌而生怨。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无法折柳寄情,听曲更生怨恨:“天寒地冻”、“征战无期”、“归家无望”。然而,“怨”也罢,愁也罢,都是枉然,因而说“何须怨”。
【详解】(1)本题考查诗句内容的理解。
《凉州词》是一首边塞诗,此诗以特殊的视角描绘了远眺黄河的特殊感受,展现了边塞地区壮丽而荒凉的景色,营造出一种壮阔而苍凉的氛围,流露出慷慨之气。前两句写景,描绘了西北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突出了戍边士卒生活环境的荒凉艰苦。后两句抒情,在苍凉的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勾起戍卒的离愁,抒发了戍边士卒的思乡之情和离愁别绪。
(2)本题考查诗句内容的理解。
D.本诗虽极写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写得大气悲壮,没有衰飒颓唐的情调,表现出盛唐诗人广阔的心胸。
故选D。
(3)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A.“五千仞岳上摩天”意思是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摩天:指迫近天,形容很高的样子。
B.“西出阳关无故人”意思是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故人:亲人。
C.“劝君更尽一杯酒”意思是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君:对人的尊称,这里指元二。
D.“客舍青青柳色新”意思是空气清新,旅舍更加青翠。柳色新:指柳树更加绿。
故选C。
(4)本题考查意境意象。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孤寂、凄凉、悲壮的意境。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描绘了黄河的壮阔,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则突出了边塞的荒凉和孤峭。整首诗流露出戍边士兵的思乡怀土之情,同时也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悲壮苍凉,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气。
(5)本题考查主旨情感。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是王之涣《凉州词》中的名句,这两句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巧妙地传达了征夫离愁的情感。首先,“羌笛何须怨杨柳”这句诗,用羌笛吹奏的哀怨之声比喻征夫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羌笛的哀怨之声,就像杨柳在风中摇曳,仿佛在诉说着离别的痛苦和思乡的忧愁。这里的“怨”字,既表达了羌笛声的哀怨,也暗示了征夫内心的怨念和痛苦。其次,“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句诗,则通过春风无法穿越玉门关这一地理障碍的比喻,进一步强调了征夫无法回到家乡的无奈和绝望。春风象征着温暖和希望,然而它却无法穿越玉门关,就像征夫无法回到家乡一样。这里的“春风不度”既是对自然现象的客观描述,也是对征夫内心绝望的生动比喻。诗人不说“闻折柳”却说“怨杨柳”,造语尤妙,深化了诗意,“何须怨”看似宽慰,实则曲折表达了心中的抱怨,诗人委婉地表达了对皇帝不顾及戍守玉门关边塞士兵的生死,不能体恤边塞士兵的抱怨之情。
2. 眼泪 还看 随便 3.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4.表达了作者在四川听到平叛官军打了胜仗收复北地的喜悦 5.喜 6. 消息来得突然 听到胜利的消息喜极而泣,又有对自己长期颠沛流离生活的感慨 7. 疾速飞驰 迫不及待 归心似箭 8.D
【分析】译文:剑外忽然传来收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时涕泪满衣裳。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日光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趁着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家乡。心想着就从巴峡穿过巫峡,经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
2.本题考查古诗字词解释。
①“初闻涕泪满衣裳”意思是刚刚听到时涕泪满衣裳。“涕泪”,指眼泪。
②“却看妻子愁何在”意思是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却看”,还看。
③“漫卷诗书喜欲狂”意思是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漫”,随便。
3.本题考查寻找关键句子。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意思是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表现出诗人一家的欣喜欲狂。
4.本题考查体会作者思想情感。
这是一首叙事抒情诗,诗歌主要叙写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延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终于结束了。作者想到可以挈眷还乡,十分喜悦,喜极而涕。抒发了诗人无法抑制的胜利喜悦与还乡快意,表现了诗人真挚的爱国情怀,表达了诗人博大的爱国胸怀和高尚的精神境界。
5.本题考查体会作者思想情感。
诗的前半部分写初闻喜讯的惊喜;后半部分写诗人手舞足蹈做返乡的准备,凸显了急于返回故乡的欢快之情。全诗情感奔放,处处渗透着“喜”字,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延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终于结束了。作者喜闻蓟北光复,想到可以挈眷还乡,喜极而涕。故此诗中表现的诗人的感情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喜”。
6.本题考查对古诗关键字词的理解。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意思是剑外忽然传来收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时涕泪满衣裳。
结合诗歌意思可知,“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对自己长期颠沛流离生活的感慨,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真实表现。
7.本题考查赏析诗句。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意思是心想着就从巴峡穿过巫峡,经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
词句中,诗人既展示想象,又描绘实境。“穿”字表现了作者及家人乘船从“巴峡”到“巫峡”,疾速飞驰的画面,表达了诗人迫不及待、归心似箭的心境。
8.本题考查对古诗诗句的理解。
D.有误。尾句中,诗人既展示想象,又描绘实境。从“巴峡”到“巫峡”,峡险而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峡”到“襄阳”,顺流急驶,所以用“下”;从“襄阳”到“洛阳”,已换陆路,所以用“向”,用字高度准确。因此,“下”说明从“巫峡”到“襄阳”不是逆流而上,是顺流急驶。
故选D。
9. 秋天 天将黎明 篱门外 热爱祖国 10. 银河遥远 鸡鸣阵阵 黎明前冷清 黄河很长 华山很高 夸张 黄河、华山气势雄伟 11.A 12. 时间飞逝。 报国无门朝廷收复失地。
【解析】9.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从“秋夜将晓出篇门迎凉有感”可知,两首古诗的季节是秋季,时间是天即将亮时,地点是篱门外。第一首落笔写银河西坠,鸡鸣欲曙,渲染出一种宁静肃杀的气氛,表现了悲壮的感慨。第二首写大好河山,陷于敌手,抒发了诗人希望、失望而终不绝望的千回百转的心情。主题都是为国征战。
10.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1)“迢迢天汉西南落,喔喔邻鸡一再鸣。”意思:迢迢万里的银河朝西南方向下坠,喔喔的鸡叫之声在邻家不断长鸣。第一首诗中“迢迢”描写了银河下坠,“喔喔”描写鸡叫长鸣,两两相对,渲染了寂静的环境。
(2)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中的“三万”“五千”都是夸张的说法,“三万”形容很长,“五千”形容很高,都不是确数。诗句中的“三万里河”指的是黄河,“三万里”写出了河的长;“五千仞岳”指的是华山,“五千仞”写出了山的高。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突出山很高。
11.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A.这首诗强烈的反映出诗人渴望尽快收复大好山河,统一祖国的愿望,洋溢着爱国热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南宋统治者长期未能收复失地的失望与悲愤。从“秋夜将晓出篇门迎凉有感”可知,诗人是可以下床的,并不是疾病缠身,久治不愈,几乎无法下床了。
故选A。
12.本题主要考查对字词的理解。
“怆平生”的“怆”字表现了有心杀敌、无力回天的感慨。
写大好河山,陷于敌手,以“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千回百转的心情。“南望王师”,诗人“望”的是能够出师北伐,收复祖国疆土。
13.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14. 唐 王昌龄 15. 青海湖 长云 雪山 孤城 玉门关 孤寂和寒苦 16.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侵犯的敌人,誓不返回家乡。表达了诗人对边关将士这种不怕牺牲的精神的歌颂。 17.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18. 孤帆远影碧空尽 白日放歌须纵酒 遗民泪尽胡尘里 短笛无腔信口吹 童孙未解供耕织 意恐迟迟归
【解析】13.本题考查古诗默写。
《从军行》是唐代大诗人王维早期创作的作品。全诗: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4.本题考查作家作品的掌握。
《从军行》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诗人采用乐府旧题写的此类边塞诗,表达边塞将士的宏伟壮志。
15.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
诗的前两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意思是:青海湖上乌云密布,遮得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
诗中描写了青海湖、长云、雪山、孤城、玉门关等景物,描绘出一幅壮阔苍凉的边塞风景,概括了西北边陲的状貌,侧面反映出将士戍边生活的困难、艰苦。
16.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
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分析可知,破:攻破、战胜;还:回去。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意思是: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侵犯的敌人,誓不返回家乡。
此句描写了战斗的艰苦激烈,体现了将士的报国壮志愈加坚定,表达了诗人对边关将士这种不怕牺牲的精神的歌颂和赞美之情。
17.本题考查诗句的积累。
回答此题要结合自己知识的积累,写出描写边塞生活的诗句即可。
示例: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王维。
18.本题考查古诗词的识记。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出自唐代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的感情。注意“影”“碧”的正确书写。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出自盛唐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表达了作者对官军收复失地的极度喜悦之情、希望回到故乡的迫切感情。注意“纵”的正确书写。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出自宋代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表达了诗人希望、失望而终不绝望的千回百转的情感。注意“遗”的正确书写。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出自宋代雷震的《村晚》,诗人描绘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刻画了一个悠闲俏皮的牧童形象,写出牧童无忧无虑、悠闲自在的情趣。注意“腔”的正确书写。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出自宋代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描绘了一幅农家孩童在桑树地下学着大人栽种瓜果的画面。注意“解”“耕”的正确书写。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出自唐代孟郊的《游子吟》,表达了母亲对儿女的关怀以及对儿女无私的、伟大的爱。注意“恐”的正确书写。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