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清贫》阅读理解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清贫》阅读理解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6.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09 05:56: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2课《清贫》阅读理解题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研学回来后,你们阅读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的作者与你们一样参观了方志敏的故居,请你完成下列题目。
高贵的清贫
徐贵祥
①油菜花开时节,我们来到方志敏的故乡——江西省漆工镇的湖塘村。此处四面环山,一幢古色古香的木楼坐落在山根处,旁边是两汪平静的水塘,这就是方志敏故居。
②回顾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那些投身革命的知识分子,大都有殷实的家境。因为信仰,因为革命,他们放弃了高贵的物质生活,追求着精神上的高贵。从他们的手里经过的财富成千上万,可是他们自己的身上,却往往连一个铜板也没有。
③并不是每个人都配得上“清贫”这个字眼的,仅仅身无分文,还不是清贫。清贫是一种境界,只有精神高贵的清贫才是真正的清贫。
④方志敏的故事很多,给我印象深刻的,还是在他被俘之后,国民党屡次派出高官劝降,甚至蒋介石亲自出面许以高官厚禄,均被方志敏在谈笑中拒绝。
⑤我看到过一张方志敏身穿军装挥手告别的照片,那是在他率部北上抗日的前夕,在葛源的枫林村,那个高高举过头顶、直直指向天空的手势,沉稳、自信、决绝,释放出一个革命者勇敢无畏的力量。那一瞬间,我对身边的朋友说,方志敏不仅是一位革命英雄,也是一个贵族。
⑥贵族是什么?不是世代因袭的爵位,也不是显赫的权势,真正的贵族,有一颗悲天悯人的心,有一腔实现理想信仰的热血,有一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铮铮铁骨。当年才30多岁的方志敏,掌管着闽浙皖赣(gàn)苏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可谓一言九鼎,从他手里经过的真金白银不在少数。可是,在“方志敏式”的苏维埃政府内,节俭却蔚然成风,连铅山县委买了12元黄烟,都受到严厉的批评,被挖苦为“好阔气的铅山县委”。
⑦回想小学时代读过的《清贫》,我突然发现那个时候我并没有真正读懂,不,几十年后仍然“没有读懂”。放眼望去,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心里再默默地诵读那些文字,似乎从字里行间领略到另一种风景。“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⑧我仍然记得伏尼契的小说《牛虻》中,作为革命者的牛虻亚瑟被执行枪决的那个情节,亚瑟从一开始就对即将到来的死亡谈笑风生并且评头论足,唇枪舌剑拒绝忏悔。在士兵向他射击时,他一次次地嘲笑和矫正士兵的枪法:“来吧,孩子们,不要害怕,朝这儿打!”
⑨而在今天,行走在蒙蒙细雨的湖塘村,我清晰地看到了另一个更加伟大的“亚瑟”,因为他领导了更多的“亚瑟”,而他的清贫是为了更多的人不再清贫,今天的清贫是为了明天不再清贫,这样的清贫才是高贵的清贫。
(文章有删减)
1.(信息提取)请你根据文章内容补全下面的内容。
方志敏故居 (1)所处位置: (2)周围环境: (3)外形点:
2.(内容理解)请你判断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
A.投身革命的知识分子家境都十分的优越,所以才可以追求自己的理想。
B.方志敏才三十多岁就已经手握大权了,但他依旧秉持着节俭的作风。
C.作者通过探访故居、观看照片、回想课文等方式对方志敏进行了解。
D.作者将方志敏和“亚瑟”相提并论,表现了作者对于方志敏的推崇。
3.(句子赏析)请你从描写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语文要素: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
在士兵向他射击时,他一次次地嘲笑和矫正士兵的枪法:“来吧,孩子们,不要害怕,朝这儿打!”
4.(主旨情感)请你结合下面的句子,谈谈你对“高贵的清贫”的认识。
①并不是每个人都配得上“清贫”这个字眼的,仅仅身无分文,还不是清贫。清贫是一种境界,只有精神高贵的清贫才是真正的清贫。
②而他的清贫是为了更多的人不再清贫,今天的清贫是为了明天不再清贫,这样的清贫才是高贵的清贫。
二、延伸阅读
身陷囹圄,宁死不屈
①1935年1月中旬,为接应红十军团主力部队,方志敏毅然重返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圈。
②1月29日,方志敏被俘。
③一天晚饭后,敌人的一位军官亲自提审方志敏。他推心置腹似的对方志敏说:“方先生,我忠告你,你们已经一败涂地,你又何必钻牛角尖?像你这样杰出的人才,国民党会给你高官厚禄的。”
④方志敏打断他的话,说:“共产党人信仰共产主义,将功名利禄视为粪土。”
⑤“方先生,信仰要实现得几百年。何必当傻子,识时务者为俊杰。”
⑥方志敏站起身来厉声说道:“革命者宁可被敌人残杀,也绝不投降,要我屈膝投降,休想!”
⑦劝降不成,敌人没有马上将方志敏处死,而是把他转入所谓的“优待号”房,幻想以此来“感化”方志敏。
⑧方志敏针对敌人想从他身上得到革命根据地情况的心理,将计就计向他们提出要纸和笔写东西。敌人一听方志敏要写东西,喜出望外,以为方志敏真的要写“口供”呢,所以赶紧准备纸和笔。
⑨就这样,在遭受囚禁的几个月中,方志敏以对共产党的无限忠诚,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在牢房里写下了传世之作——《清贫》《可爱的中国》《狱中纪实》等十几万字的壮美篇章,展示了他坚定的革命信仰和不屈的革命意志。,对于宁死不屈的方志敏,敌人已无计可施,秘密下了处决令。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在南昌市下沙窝为国捐躯,年仅36岁。
5.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 ,主要讲了他被俘之后, ,最后为国捐躯的故事。
6.第④自然段中的“将功名利禄视为粪土”中的“功名利禄”指的是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方志敏( )的品质。
A.刚正不阿 B.艰苦朴素 C.自强不息
7.为了让方志敏归顺国民党,国民党使用的手段有哪些?在正确的后面打“√”。
(1)利用高官厚禄来引诱他。( )
(2)将方志敏转入所谓的“优待号”房,打算以此来“感化”他。( )
(3)无计可施,秘密处决了他。( )
8.从方志敏以身殉国的行为中,你体会到他有哪些可贵品质?
参考答案:
1. 江西省漆工镇的湖塘村的山根处 四面环山,旁边是两汪平静的水塘 古色古香的木楼 2.A 3.这句话运用了语言描写,表现了亚瑟面对死亡时的无所畏惧,赞扬了革命者为革命甘愿奉献的崇高精神。 4.①高贵的清贫,是指放弃了高贵的物质生活,追求精神上高贵的清贫。②高贵的清贫,是指为了更多的人不再清贫,为了明天不再清贫的清贫。
【解析】1.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根据文章第①自然段“我们来到方志敏的故乡——江西省漆工镇的湖塘村”,可知所处位置是“江西省漆工镇的湖塘村”。
根据文章第①自然段“此处四面环山,一幢古色古香的木楼坐落在山根处,旁边是两汪平静的水塘,这就是方志敏故居”,可知周围环境是“四面环山,旁边是两汪平静的水塘”。
根据文章第①自然段“此处四面环山,一幢古色古香的木楼坐落在山根处,旁边是两汪平静的水塘,这就是方志敏故居”,可知外形特点是“古色古香的木楼”。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由文章第②段中“回顾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那些投身革命的知识分子,大都有殷实的家境”可以得知并不是所有投身革命的知识分子家境都十分优越,说法过于绝对,所以错误。
故选A。
3.本题考查人物描写。
从“来吧,孩子们,不要害怕,朝这儿打!”这句话可知,运用语言描写,体现出亚瑟在面对敌人的射击时没有丝毫害怕,体现出作者对革命者勇于牺牲的赞美。
4.本题考查主旨情感。
从“仅仅身无分文,还不是清贫。清贫是一种境界,只有精神高贵的清贫才是真正的清贫”可知,“高贵的清贫”是指放弃了富裕的物质生活,追求精神上高贵的清贫。这是指“高贵的清贫”表面意思。
由②句可知,“高贵的清贫”是指为了更多的人不再清贫,为了明天不再清贫的清贫才是高贵的清贫。这是指“高贵的清贫”深层意思。
5. 方志敏 敌人多次劝降无效,他在牢房里写下传世之作 6. 名利和地位 A 7. √ √ 8.方志敏具有对共产党忠诚、坚贞不屈、刚正不阿的可贵品质。
【解析】5.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
《身陷囹圄,宁死不屈》写共产党员方志敏为了接应红十军团主力部队,结果被俘。敌人为了让方志敏归顺国民党,利用各种手段,如:利用高官厚禄来引诱他;将方志敏转入所谓的“优待号”房,打算以此来“感化”他。但都他都不为所动,后来,他在牢房里写下了传世之作——《清贫》《可爱的中国》《狱中纪实》等十几万字的壮美篇章,展示了他坚定的革命信仰和不屈的革命意志。最后,被敌人处决,为国捐躯。这篇文章,向我们展示了一位对党忠诚,刚正不阿的革命形象。
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将功名利禄视为粪土”出现在第④自然段,这是方志敏回答敌人的话,再往前文搜索,从第③自然段“像你这样杰出的人才,国民党会给你高官厚禄的”可知,功名利禄是指高官厚禄,即功名和地位。敌人下重赏来利诱方志敏,但他却嗤之以鼻,可见他坚持革命的坚定决心,坚持走正确的道路,不同流合污,是个刚正不阿的人,所以选A。
7.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1)从第③自然段敌人许诺方志敏“像你这样杰出的人才,国民党会给你高官厚禄的”可知,敌人利用高官厚禄来引诱他。此项判断为正确。
(2)从第⑦自然段“劝降不成,敌人没有马上将方志敏处死,而是把他转入所谓的‘优待号’房,幻想以此来‘感化’方志敏。”可知,敌人打算‘感化’他,此项判断为正确。
(3)题目问的是“为了让方志敏归顺国民党,国民党使用的手段有哪些?”,可知是为了让其归顺,不是为了处决他,所以此项判断为错误。
8.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身陷囹圄,宁死不屈》主要讲述了方志敏不接受敌人的劝降,在牢房里写下传世之作,最后为国捐躯的故事。通读选段,从作者叙述方志敏拒绝高官厚禄的诱惑;拒绝“优待号”的感化,写下表明革命决心的传世之作,表现他对共产党忠诚、坚贞不渝、正直、不怕牺牲的品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