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土壤中有什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外力的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21世纪教育网
2、土壤包含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颗粒(小石子、沙、黏土)、动物、植物的残留物,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 21·cn·jy·com
3、水流动时能携带土壤微粒跟着一起运动,当水流静止下来时,携带的物质也会沉积下来。一般来说,重的颗粒先沉积,轻的颗粒后沉积。 www.21-cn-jy.com
4、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土壤,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土壤的成分。
2、用沉积的方法把土壤成分按颗粒的大小分成几层。
3、综合各种方法获得的信息,获得对土壤成分的正确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并且知道土壤的成分。
【教学难点】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
分组器材:为学生准备新鲜湿润的土壤及干燥的土壤、塑料盒、报纸、放大镜、去掉上部的透明饮料瓶、镊子、小棍、水、牙签等。 [来源:21世纪教育网]2·1·c·n·j·y
教师演示:有关图片和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观看视频《土壤中的动植物》,回顾知识,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当整块的岩石风化会变?碎石。碎石继续变化就会变成?越来越小的颗粒。那这些颗粒又是怎样变成土壤的呢?
2、学生猜测土壤是怎样形成的?
二、土壤和生命
观看书本图片,完成作业本的连线题,自学知道生命的生物与土壤的关系。
三、寻找土壤的成分
土壤中有哪些成分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寻找一下吧!
1、生命的物质21世纪教育网
刚才同学们观看后,你觉得土壤中有哪些生命的物体呢?21世纪教育网
(蚯蚓、老鼠、蜗牛、蚯蚓、……动物、植物、微生物)
2、非生命物质
观察新鲜湿润的土壤。(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
把土倒在纸上进行观察。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进行观察?我们观察到了什么?(水)
观察干燥的土壤。(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
把捻碎且干燥的土壤,用牙签把土壤颗粒分开,你看到了什么?[21世纪教育网
这些颗粒大小一样吗?你是怎么区别的呢?
我们能描述它们的大小吗?
小组观察后交流,并做好记录。
全班交流、汇报、小结。
资料阅读:根据颗粒大小可以把土壤的微粒分类,最大的土壤颗粒是沙砾(小石子),其次是沙,接着是比沙还要小的沙粉,最小的土壤微粒是黏土。这些统称为岩石的微粒。沙砾(小石子)直径大于2毫米、黏土的微粒很小,甚至用肉眼都没有办法看清楚。
图片或课件出示:放大后的沙砾、沙、沙粉和黏土颗粒。
有人刚才看见植物的枯枝败叶,动物的残体,我们把这些腐烂后的物质称为腐殖质。
3、观察土壤的沉积实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
把一些土倒入水中,我们发现了什么?(水变浑浊了、水面上有漂浮物、水面上有白色泡沫、大部分泥土沉在杯子底部、……)21教育网
搅拌水中的土壤,然后静置一段时间(下课前进行交流),我们又看到了什么现象?(土壤分层,最底部的是颗粒比较大的石子,最上面的是颗粒比较小的粉沙。)问:为什么不是黏土呢?(黏土遇到水会互相粘合一起质量增加比粉沙重,由此最上面一层是粉沙。)
土壤的沉积物分成了哪几层?(由下到上:小石子、沙、黏土、粉沙)
试着解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顺序?再做一次验证自己的想法。
小组观察后交流,并做好记录。
全班交流、汇报、小结。
4、延伸、小结。
观察动画:证明土壤中是否有水?腐殖质?盐分?最后我们探究发现土壤中的含有什么?
5、讨论。
有人说: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我们怎么解释这一观点?说说自己的理由,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6、出示图片和文字资料,教师讲解,学生阅读学习。说说土壤和人类的关系。
四、课外拓展活动
阅读高士其的诗歌《我们的土壤妈妈》。
现在我们能解释土壤是怎样形成的了吗?
板书设计:3.4 土壤里有什么?
土壤里的主要成分:小石子(沙砾)、沙、黏土、粉沙、腐殖质、盐分、空气、水等混合物。
教学后记:本节课土壤里有什么,拆乱了教材的编排顺序,感觉上的比较乱,由于掺和了实验动画导致课时一节课完成不了,最终诗歌还是留在下节课欣赏啦。亮点:也就因为动画的缘故,学生看着动画很有意思,都情不自禁的说老师你这是在哪里下载的,好好玩啊,哈哈在那时候根本不需要考虑学生有没有在听课,因为学生肯定在听课的!这不经让我感觉到如果上课有新意,学生会情不自禁的被老师吸引过去,根本无需担忧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假如学生还会让你生气,说明你教的还不够好!好经典的话语!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