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诗经.氓》教案
一 教学目标 :
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培养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作的能力。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反复朗读并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3、理解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初步培养鉴赏作品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重点:
1、 熟背本诗,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2、 比兴手法的运用,及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难点: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
二 教学过程
㈠、导入:(放录音)让学生听歌曲《在水一方》。
提问:谁知道歌词的出处? [明确]《诗经》中的《蒹葭》,
教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诗经》中的其他作品。
㈡ 简介《诗经》
《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记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社会生活。原本只称《诗》,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共160篇,大都是民间的歌谣,最富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成为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 21教育网
“雅”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与 风、雅、颂合称为《诗经》六义。 [来源:21世纪教育网]21cnjy.com
(三) 指导诵读
放录音:第一遍,提醒学生注意 字音和节奏(二二节拍)
指名两位学生朗读,并让其说明这样读的理由。
集体朗读(要求读出诗歌的语气 语调,把握主人公起伏的情感)
(四)词汇掌握
1.识记字音、字形、释义
将 咎 夙
筮 耽 咥
隰 晏晏 垝垣
2.找出文中的通假字(于—吁 无—毋 说—脱等等)
3.找出文中的古今异义的词语(至于 以为 泣涕 子 贿 宴)
4.找出文中活用的词语并解释
其黄而陨:黄,名词活用作动词,变黄。
士贰其行:贰,数量词作动词,有二心。
二三其德:二三,数量词作动词,经常改变。
(五)小组讨论 理清思路(用两个字概括诗歌大意) 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明确] 恋爱 婚变 决绝(板书)
(六)自主 合作 探究
1、从文中可以看出年主人公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2、文章是如何体现赋、比、兴手法的?21世纪教育网
3、探究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原因。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