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09 散文阅读:写作特色(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全国通用】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09 散文阅读:写作特色(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6.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1970-01-01 08:00:00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写作技巧
一、思维导图
常考题型
(1)本文/段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写作手法?
(2)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做分析。
(3)XX段用的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三、知识梳理
(一)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表现手法这个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表现手法指象征、托物言志、衬托、对比、抑扬、虚实结合、以小见大等手法,广义的表现手法包括修辞手法。可以先考虑狭义的手法,再考虑修辞手法。
常见表现手法
象征:通过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与之有某种联系的概念、思想感情。引申事理,形象而含蓄,耐人寻味。
抑扬: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两相对照,形成起伏之势,给读者以强烈印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托物言志:假托某种具体事物来表达作者特定的主张或哲理。把要抒发的感情、要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含蓄地表达出来,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间。
虚实结合:抓住重点,或以实衬虚,或以虚衬实,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凸显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
借景抒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点面结合:叙写事件的全过程是面,抓住某一特殊情节或细节是点,两者结合既能反映出事物的全貌,又能突出重点,表达事件的普遍意义和特殊意义。
以小见大:抓住最能体现大主题、看似平凡细小却包含典型意义和生命哲理的小事件来叙写,感人且具有社会意义。
衬托:突出表现主要人物或事物的性格或特点等,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对比:突出事物特点,使形象鲜明。
卒章显志:亦作“卒章见志”,在文章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的手法就叫卒章显志,也叫“篇末点题”,“志”就是指文章的主题、中心。“卒”为完毕。增加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伏笔:伏笔,就是上文看似无关紧要的事或者物,对下文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某种提示或暗示。埋下伏笔后,后边一定要有照应。交代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
照应,是文章前后内容上的关照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主旨突出,能更好地抒发感情,渲染气氛。制造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悬念: 设置悬念是在文章的某一部分设置一个疑问或矛盾冲突,以造成读者某种急切期待和热烈关心的心理的一种写法。使文章情节曲折生动;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突出了文章主旨、人物形象。
铺垫:增强情节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完整性。
联想想象: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二)记叙顺序
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顺叙:顺叙即按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记叙文中的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事情发展顺序也包含其中。
顺叙可分为以下几种:
时间顺序:时间顺序是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时间顺序的语言标志是表时间的词语。
空间顺序:空间顺序是按照事物空间结构的存在方式,从外到内、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从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描写,有利于全面介绍事物各方面的特征。
事情发展顺序:事情发展顺序是以事件进程的先后来安排写作顺序。
作用:按事件发展(时间)叙述,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倒叙:倒叙是先叙述事件的结局,或把事件发展过程中最突出的片断提到前面来写,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时间顺序叙述事件发生、发展的经过。
作用:
强调主要内容,突出中心思想;
开篇点题;
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引出下文;
避免了叙述的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插叙:插叙是在叙事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暂时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而插入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作用:
写出了……内容(概括内容);
交代(解释)了……的原因;
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
丰富人物形象,突出人物性格;
突出文章中心;
丰富文章内容,使文章情节完整;
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补叙: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补入的内容是中心事件发展的有机环节,可放在篇中,也可放在篇末,但去掉后会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补叙的作用是交代铺垫,引起下文;制造亮点,曲折情节;补充解释,完善结构。
作用:
补充交代相关情节,使故事情节完整。
丰富人物形象,突出主题。
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达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四、课堂练习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谎言背后是深爱
①在我的记忆里,父亲总是寒冬挖藕。寒冷的时节,藕价才会高一些。父亲没有钱买连体雨衣,他直接脱掉外衣,卷上裤腿,就下藕塘。
②赤手赤脚,单薄的衣服,冰凉的塘泥。父亲唯一的挖藕工具是一把藕铲。父亲将双手支在藕铲上,往下用力,再将锹起的塘泥用双手捧起甩到身后。
③等到藕挖出了几小堆,父亲就会装了它们一挪一歇地拿到岸上。母亲将藕放到最近的水沟里,蹲下身子洗藕。母亲带了一块软软的破布,慢慢地擦藕上的泥巴,尤其是藕结处的泥巴。藕结不能洗断,否则会把泥土弄到藕孔里。不能用稻草洗,成熟的稻草虽然看起来软,但比布粗糙,会把鲜藕的外皮洗坏。母亲洗得很小心,一蹲就是几个小时。
④空旷的田野上,寒风霸道地呼啸着,我没一会儿就觉得躲在鞋子里的双脚冻成了冰坨。“爸,脚很冷吧?”“妈,手冻僵了吧?”我的声音似乎也被风刮出了棱角。“不冷。”父亲和母亲抢着回答。
⑤其实,我知道母亲洗完藕的时候,手指发麻,双腿硬邦邦的,像没了知觉。我知道父亲的关节一年比一年不好,那是被冻的。
⑥我的弟弟从小多病,经常牙齿咬的紧紧的,人事不知。母亲拿了筷子去撬,有时用手去掰开,任由弟弟把她的手指咬得嘎嘎作响。家里的经济捉襟见肘,父亲母亲不停地干活,希望能让借钱的次数少一点。
⑦半夜时分,当我还在梦乡的时候,他们已经推着藕进城去了。有一段时间,他们天天深夜去拉瓮,拉到几十里路外的一个地方,赚一点可怜的脚力钱,有几年,父亲和母亲揽了下砖窑的活。炎热的夏天,他们钻进那个热得冒火的窑里码砖头,一趟又一趟,把自己烤得像咸鱼干。
⑧我读师范的第一年,我没有和父母写信突然回了家。家里没有人,经村人指点,我找到了他们。
⑨我的父亲和母亲在给人拆老房子,没有脚手架,没有安全帽,父亲和母亲站在泥墙上,用锄头在锄泥墙。锄一下,就飞扬起一大片的粉尘,脚下的墙也跟着摇晃。
⑩回家的时候,父亲和母亲除了眼白,全身都黑乎乎的,我心疼得流下泪来。父亲说:“真的不累,也很安全。那房子矮啊,是不是?”母亲附和地说:“是啊是啊。我们年轻,有的是力气。”
可是我知道,父亲和母亲干的活,没有几个人能吃得消,他们不是机器,即使是机器,也需要上油,需要休息啊。
1997年4月11日,我的弟弟离开了我们。23岁的生命戛然而止,这对我的父母来讲,是多大的痛苦啊。仅一夜间,他们就老了!
从此,疾病纷至沓来。
父亲的手抖得越来越厉害,有时连菜也夹不住。一向嗓门大,爱说传奇故事的他说不清一句完整的话。一开口,舌头就兀自抖动起来,抖上半天,也发不出清晰的声音。医院一查,是顽固的疾病帕金森。“我没事,真的没事,”父亲说。
过了两年,母亲和父亲都行动迟缓起来。强迫两人去医院,双双住下了。医生说是脑梗塞中风,一旦中风,可就麻烦了。
出院后,父亲和母亲除了每天吃好几种药,依然像没事人一样,事事为我操心,知道我喜欢吃三角叉,母亲就给我做,不管那程序多么繁杂。他们总是牵挂着我的身体,担心我的神经性耳鸣和各种不适。听说把蚯蚓装入台葱加点盐,再放进耳朵,能治我的病,父亲就回乡下四处找台葱。在上门楼取台葱时,我的父亲扭伤了脚踝。他没有告诉我,怕我担心。
母亲走路老是摔倒,一摔就是仰面的大跟头,还老半天起不来,有一天,我发现家里的瓷砖破了一块。母亲淡淡地说,是她的脑袋磕破的。
天哪,这么厚的瓷砖都破了!母亲这一跤摔得有多重啊!泪水在我眼里打着转,母亲说:“我没事的,真的没事,倒是你,要注意身体啊。”很久以后,我才偶然得知,母亲那次摔倒,躺了半天都无法起来,脑袋一直痛了一个多月。
父亲和母亲,是这世上最爱说谎的人:我不冷,我不累,我不疼,我没事,我很好……
为了儿女,他们习惯了牺牲自己,那一句句谎言的背后,分明屹立着最真切最深沉的爱!
1.请从父母的角度,概括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2.请分析下面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空旷的田野上,寒风霸道地呼啸着。
3.文章第⑨⑩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分析其表达效果。
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父母形象。
【答案】1.①父亲,母亲深冬挖藕洗藕。②父母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下拆房赚钱。③弟弟去世,父母精神崩溃,相继住院。④母亲摔倒,头部磕破瓷砖。 2.环境描写,写出了寒风的凛冽,表现出环境的恶劣,衬托出了父母挖藕的艰辛和不易,为后文父母回答不冷做铺垫。 3.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父母拆老房子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危险以及干活的艰辛和父母的话“真的不累,很安全,我们年轻有力气”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我的心疼,内疚之情,从而刻画了父母怕子女担心的爱子情深。 4.①勤劳:寒冬挖藕。②自尊自爱:家里经济捉襟见肘,父亲母亲不停干活,希望能让借钱的次数少一点。③坚强:给弟弟看病。④爱子情深:干活很累,生病却不愿意告诉子女。
【解析】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结合题干要求,从“父母的角度”,即围绕父母讲述的事情。可运用“人物/对象+事件”的形式进行概括。
结合第①段“在我的记忆里,父亲总是寒冬挖藕”③段“母亲将藕放到最近的水沟里,蹲下身子洗藕”,可概括为:父母寒冬挖藕、洗藕;
结合第⑨段“我的父亲和母亲在给人拆老房子,没有脚手架,没有安全帽,父亲和母亲站在泥墙上,用锄头在锄泥墙”,可概括为:父母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下辛苦拆房赚钱;
结合第 段“1997年4月11日,我的弟弟离开了我们”“仅一夜间,他们就老了” 段“过了两年,母亲和父亲都行动迟缓起来。强迫两人去医院,双双住下了”,概括为:弟弟生病去世,父母精神崩塌,相继佳院;
结合第 段“母亲走路老是摔倒,一摔就是仰面的大跟头,还老半天起不来。有一天,我发现家里的瓷砖破了一块。母亲淡淡地说,是她的脑袋磕破的”,概括为:母亲摔倒,头部磕破瓷砖。
2.本题考查环境描写及作用。
结合④段“空旷的田野上,寒风霸道地呼啸着”可知,这句话为环境描写,同时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寒风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描写出田野环境的恶劣,衬托出父母挖藕的艰辛。联系④段“我没一会儿就觉得躲在鞋子里的双脚冻成了冰坨。‘爸,脚很冷吧?’‘妈,手冻僵了吧?’我的声音似乎也被风刮出了棱角。‘不冷。’父亲和母亲抢着回答”可知,为后文父母回答不冷这一内容做铺垫。
3.本题考查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结合第⑨段“我的父亲和母亲在给人拆老房子,没有脚手架,没有安全帽,父亲和母亲站在泥墙上,用锄头在锄泥墙”,第⑩段“父亲说:‘真的不累,也很安全。那房子矮啊,是不是’母亲附和地说:‘是啊是啊。我们年轻,有的是力气”分析,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父母拆老房子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危险及干活的艰辛和父母安慰我的话“真的不累,安全,我们年轻,有力气”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我”的心疼、内疚之情,从而刻画了父母吃苦耐劳的特点,并体会父母为子女着想、怕子女担心的爱子深情。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通读全文,结合文章内容进行人物性格特点、精神品质等方面进行概括。
“父母寒冬挖藕、洗藕”写出父母的勤劳或者吃苦耐劳;“家里的经济捉襟见肘,父亲母亲不停地千活,希望能让借钱的次数少一点”写出父母自尊自爱自强;“给弟弟看病”写出父母的坚强和对孩子无私的爱;“真的不累,也很安全。那房子矮啊,是不是”“是啊是啊。我们年轻,有的是力气”等语言描写写出父母安慰孩子、怕孩子担心的爱子深情。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中国地图
侯发山
①爷爷曾是地图绘制工程师,绘了一辈子地图,对地图有着特殊的感情。退休后,每天对着地图默默地看,有时还自言自语,嘀嘀咕咕不知说些什么。家里有人的时候,总要给人家讲述地图上地名背后的故事。
②其实,这些在别人听来都是故事,发生在爷爷身上就是事故。那时候,技术条件差,别说是卫星,航空测量都还是空白,需要带上平板仪、经纬仪,实地走访,测量,标记。在河南嵩山测量的时候,被三只饿狼盯上了。爷爷当时还是小青年,给吓得哆哆嗦嗦,准备给狼当干粮的时候,附近几个砍柴的山民及时赶来,凭借手里的镰刀和棍子吓退野狼。在陕西榆林,正在工作的时候、天气突变,一时间飞沙走石,爷爷赶紧把衣服脱下来,打算盖到平板仪上,结果晚了一步,望远镜的一个镜片被石头打烂了。几乎同一瞬间,爷爷下意识地扑到仪器上保护仪器,结果额头也被飞溅的镜片给划伤了。他到当地医院治疗的时候,认识了那里的一名护士,后来结为伉俪。奶奶曾感激地对爷爷说,若不是嫁给他,把她带进城里,她早被风沙给“吃”了——她的家乡在毛乌素沙漠的边缘上,一年三百六十天,有二百多天都是风沙……
③爷爷九十多了,时而清醒时而糊涂,特别是奶奶去世后,免不了唠叨他的“想当年”。
④后来,孙子小兵考上了武汉大学,学的就是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专业,毕业后,干的正是地图测绘。比起爷爷,小兵这一代的测量技术有了飞速的提升,除了航空测量,还利用人造卫星拍摄地貌,足不出户,坐在计算机前就可以测绘地图。
⑤这天,小兵拿回来一张最新的《中国地图》。爷爷两眼放光,戴着老花镜,趴在地图上瞅起来,边看边念叨:“黑龙江,黄河,长江……小兵,伶仃洋上咋有一座桥?新建的?”
⑥“爷爷,这就是港珠澳大桥,连接珠海、香港和澳门的。”
⑦“这个桥建得好,建得好!”爷爷感慨不已,然后继续一点一点地瞅,“小兵,丹江口水库咋新增一条支流?我看看,河南,河北,北京,天津,不对吧,若是支流、到天津这里应该入海啊。是不是搞错了?”
⑧小兵扑哧笑了,说:“爷爷,这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⑨“南水北调?就是当年毛主席提出的那个计划?”爷爷扑闪着昏花的眼睛,似乎有点明白了。“对!”小兵忙不迭地点头。
⑩爷爷满意地点点头,接下来又趴在地图上瞄起来。忽然,他叫道:“小兵,榆林,毛乌素沙漠咋没有了?是不是忘记标了?”
“是啊,毛乌素沙漠呢?”小兵认真地瞅了瞅地图,皱着眉头说,“爷爷,要不,咱到榆林看一看?”
“好!古人绘制地图就是实地测绘,后人常常把地图命名为‘禹迹图’,顾名思义,大禹的足迹。绘制地图就得眼见为实,哪像你们,唉!”爷爷说罢,又说,“只是我的腿不当家,怕是走不动。”
“爷爷,我开车带您去。”“中。”爷爷爽快地答应了。爷爷退休后,家人多次说要带他去旅游,他都拒绝了,说:“全中国我都跑遍了,山山水水都在我的心里。”
小兵开车带着爷爷,到了榆林,到了毛乌素,望着茫茫无际的林海,爷爷似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小兵忍不住说道:“爷爷,是真的,这是绿洲,不是沙漠!”
爷爷回过神来,说:“小兵,是不是你早就知道,故意骗爷爷来的?”
小兵憋住笑,说:“爷爷,我是知道,但还真没来过……现在都是通过遥感技术来测量和绘制的。”
爷爷说:“今天的技术就这么神奇?”小兵点点头,自豪地说:“当然啦,通过人工智能进行地图数据收集和分析,目前已经能够高度自动化地生成要素丰富的高精地图,甚至道路上的虚线都能显示出来……”
好半天,爷爷都没说话。末了,他感慨了一句:“我也想再活五百年,在福窝里还没扑腾够呢。”
5.小说标题“中国地图”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6.爷爷“对地图有着特殊的感情”,在文中有哪些具体表现?请简要回答。
7.阅读下面句子,根据括号中的要求回答问题。任选一题作答。
(1)其实,这些在别人听来都是故事,发生在爷爷身上就是事故。(句子中的“故事”和“事故”能否互换?为什么?
(2)我也想再活五百年,在福窝里还没扑腾够呢。(该句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8.“对比”是写作中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本文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任意找出一处,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答案】5.①“中国地图”既指文中的中国地图实物,又指装在爷爷心中的中国地图。②新旧地图的变化折射出祖国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③“中国地图”承载着地图测绘人对中国地图测绘事业的热爱与追求。④“中国地图”蕴含了对祖国发展的骄傲与自豪之情。 6.①退休后还经常查看地图。②喜欢讲述地图上地名背后的故事。③对新地图兴趣浓厚。④敏锐发现新地图中的细微变化。 7.(1)示例一:不能。“故事”侧重传奇色彩,而“事故”侧重意外。原句突出了爷爷当年测绘工作的艰辛和危险。示例二:能。“事故”侧重意外,而“故事”侧重传奇色彩,互换后突出了爷爷对事业的热爱,对付出的无悔。(2)运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充满感彩;表现了爷爷对时代、对事业、对生活的热爱。 8.示例一:爷测绘时,条件艰苦,需要实地走访;小兵测绘时,测量技术飞速提升,足不出户坐在计算机前就可以测绘地图。通过将往昔与当下进行对比,体现了祖国测绘技术飞速发展。
示例二:爷爷年轻时,毛乌素地区风沙肆虐;孙子小兵工作后时代变迁,毛乌素地区通过植树造林,变成了茫茫无际的林海,体现了祖国环境的今夕变化,生态环境越来越好。
【解析】5.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
结合第①段“爷爷曾是地图绘制工程师,绘了一辈子地图,对地图有着特殊的感情。退休后,每天对着地图默默地看”可知,标题“中国地图”指的是文中爷爷绘制出来的中国地图实物;
结合第⑤段“这天,小兵拿回来一张最新的《中国地图》。爷爷两眼放光,戴着老花镜,趴在地图上瞅起来,边看边念叨:‘黑龙江,黄河,长江……小兵,伶仃洋上咋有一座桥?新建的?’”,第⑦段“小兵,丹江口水库咋新增一条支流?我看看,河南,河北,北京,天津,不对吧,若是支流、到天津这里应该入海啊。是不是搞错了?”,第⑩段“小兵,榆林,毛乌素沙漠咋没有了?是不是忘记标了?”可知,爷爷将最新的《中国地图》与装在自己心中的中国地图相对照,敏锐发现了新地图中的细微变化,“中国地图”又指装在爷爷心中的中国地图;
结合第⑤段“小兵,伶仃洋上咋有一座桥?新建的?”,⑥段“爷爷,这就是港珠澳大桥,连接珠海、香港和澳门的。”,⑦段“小兵,丹江口水库咋新增一条支流?我看看,河南,河北,北京,天津,不对吧,若是支流、到天津这里应该入海啊。是不是搞错了?”,⑧段“小兵扑哧笑了,说:‘爷爷,这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⑩段“小兵,榆林,毛乌素沙漠咋没有了?是不是忘记标了?”, 段“小兵开车带着爷爷,到了榆林,到了毛乌素,望着茫茫无际的林海,爷爷似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小兵忍不住说道:‘爷爷,是真的,这是绿洲,不是沙漠!’”可知,通过新旧的中国地图的对照,写出了新的中国地图的变化,这一变化折射出了祖国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
结合第②段“那时候,技术条件差,别说是卫星,航空测量都还是空白,需要带上平板仪、经纬仪,实地走访,测量,标记。……几乎同一瞬间,爷爷下意识地扑到仪器上保护仪器,结果额头也被飞溅的镜片给划伤了”可知,爷爷当地图绘制工程师的时候需要带上各种测量仪器,实地走访,测量,标记,还写到了他在测量途中遇到的危险以及保护仪器的事迹,表现了爷爷对中国地图测绘事业的热爱,“中国地图”承载着像爷爷一样的地图测绘人对中国地图测绘事业的热爱与追求;
结合第 段“爷爷说:‘今天的技术就这么神奇?’小兵点点头,自豪地说:‘当然啦,通过人工智能进行地图数据收集和分析,目前已经能够高度自动化地生成要素丰富的高精地图,甚至道路上的虚线都能显示出来……’”,第 段“好半天,爷爷都没说话。末了,他感慨了一句:‘我也想再活五百年,在福窝里还没扑腾够呢。’”可知,小兵和爷爷对现如今祖国的变化发展感到非常的自豪和骄傲,爷爷不禁发出了“想再活五百年”,“中国地图”蕴含了对祖国发展的骄傲与自豪之情。
6.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与概括。
根据第①段“退休后,每天对着地图默默地看”可知,爷爷退休后还经常查看地图;
根据第①段“家里有人的时候,总要给人家讲述地图上地名背后的故事”可知,爷爷喜欢讲述地图上地名背后的故事;
根据第⑤段“这天,小兵拿回来一张最新的《中国地图》。爷爷两眼放光,戴着老花镜,趴在地图上瞅起来,边看边念叨”可知,爷爷对新地图兴趣浓厚;
根据第⑤段“小兵,伶仃洋上咋有一座桥?新建的?”,第⑦段“小兵,丹江口水库咋新增一条支流?我看看,河南,河北,北京,天津,不对吧,若是支流、到天津这里应该入海啊。是不是搞错了?”,第⑩段“小兵,榆林,毛乌素沙漠咋没有了?是不是忘记标了?”可知,爷爷敏锐发现新地图中的细微变化。
7.(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故事”是指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事故”(多指生产、工作中)发生的意外损失或祸患。结合第第②段“那时候,技术条件差,别说是卫星,航空测量都还是空白,需要带上平板仪、经纬仪,实地走访,测量,标记。在河南嵩山测量的时候,被三只饿狼盯上了。爷爷当时还是小青年,给吓得哆哆嗦嗦,准备给狼当干粮的时候,附近几个砍柴的山民及时赶来,凭借手里的镰刀和棍子吓退野狼。在陕西榆林,正在工作的时候、天气突变,一时间飞沙走石,爷爷赶紧把衣服脱下来,打算盖到平板仪上,结果晚了一步,望远镜的一个镜片被石头打烂了。几乎同一瞬间,爷爷下意识地扑到仪器上保护仪器,结果额头也被飞溅的镜片给划伤了。他到当地医院治疗的时候,认识了那里的一名护士,后来结为伉俪”写了爷爷在实地测量时发生过被饿狼盯上、为保护仪器而受伤的事,这些在别人听来都是故事,发生在爷爷身上就是事故,突出了爷爷当年测绘工作的艰辛和危险。所以不能换;
爷爷将在实地测量时发生过被饿狼盯上、为保护仪器而受伤的事当成是故事,表现了爷爷对工作的艰辛、对工作中遇到的危险的事不在意,突出了了爷爷对事业的热爱,对付出的无悔。所以可以换。
(2)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
“想再活五百年”这是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在福窝里还没扑腾够呢”将新时代比作“福窝”,这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结合第 段“爷爷说:‘今天的技术就这么神奇?’小兵点点头,自豪地说:‘当然啦,通过人工智能进行地图数据收集和分析,目前已经能够高度自动化地生成要素丰富的高精地图,甚至道路上的虚线都能显示出来……’”可知,爷爷对今天的技术如此先进,能进行地图数据收集和分析、自动化地生成要素丰富的高精地图、能显示出道路上的虚线非常的惊讶与高兴,他还想“再活五百年”,利用现在的技术继续奉献给地图绘制事业,“在福窝里还没扑腾够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爷爷对这个时代,对事业、对生活的热爱。
8.本题考查对比手法。选取文中运用对比手法的句子并加以赏析,合理即可。
结合②段“那时候,技术条件差,别说是卫星,航空测量都还是空白,需要带上平板仪、经纬仪,实地走访,测量,标记”、 段“当然啦,通过人工智能进行地图数据收集和分析,目前已经能够高度自动化地生成要素丰富的高精地图,甚至道路上的虚线都能显示出来”可知,选文将爷爷实地走访测绘地图与小兵足不出户,通过人工智能和数据分析测绘进行对比,突出祖国测绘技术的飞速发展,表达作者对祖国科技发展的赞美之情。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济南的秋天
①_____________设若你的幻想中有个中古的老城,有睡着了的大城楼,有狭窄的古石路,有宽厚的石城墙,环城流着一道清溪,倒映着山影,岸上蹲着红袍绿裤的小妞儿。你的幻想中要是有这么个境界,那便是济南。设若你幻想不出——许多人是不会幻想的——请到济南来看看吧。
②请你在秋天来。那城、那河、那古路、那山影,是终年给你预备着的。可是,加上济南的秋色,济南由古朴的画境转入静美的诗境中了。这个诗意秋光秋色是济南独有的。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秋和冬是不好分开的。秋睡熟了一点便是冬,上帝不愿意把它忽然唤醒,所以作个整人情,连秋带冬全给了济南。
③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那么,请看济南吧。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发的不同了。以颜色说吧,山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进黄的阴影。山脚是镶着各色条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山顶上的色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山顶的颜色不同还不重要,山腰中的颜色不同才真叫人想作几句诗。山腰中的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动,特别是在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忽然又温暖一会儿,这个变动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觉得出这个变化,而立刻随着变换。忽然黄色更真了些,忽然又暗了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流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合着彩色,轻轻的抹上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有这样的山,再配上那蓝的天,晴暖的阳光;蓝得像要由蓝变绿了,可又没完全绿了;晴暖得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凉风,正像诗一样的温柔;这便是济南的秋。况且因为颜色的不同,那山的高低也更显然了。高的更高了些,低的更低了些,山的棱角曲线在晴空中更真了,更分明了,更瘦硬了。看山顶上那个塔!
——节选自老舍《济南的秋天》
9.下列哪句话最适合填入第①自然段的横线上?( )
A.济南的秋天是静谧的。 B.济南的秋天是温和的。
C.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 D.济南的秋天是虚幻的。
10.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第①自然段中加点词语“睡着了”的表达作用。
11.如何理解第②自然段中画线句子的意思?可以从表现手法(或表达技巧)等方面进行思考。
12.济南的秋天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具体语句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9.C 10.用“睡着了”将大城楼及济南拟人化,突出济南的秋天给人宁静祥和的感觉。(“拟人”,说明部分合理即可。 11.作者用春天西湖的景色和夏天瑞士的风光与济南的秋天作对比,衬托出济南秋天之美; 用上帝馈赠秋冬两季,衬托出济南的好。(“对比,衬托”;能够说明济南秋天的美好即可。) 12.古朴、安静、秀美、有诗意等等。结合语句说明合理即可。
【解析】9.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概括。
C.根据第①段“设若你的幻想中有个中古的老城,有睡着了的大城楼,有狭窄的古石路,有宽厚的石城墙,环城流着一道清溪,倒映着山影,岸上礴着红袍绿裤的小妞儿”“设若你幻想不出——许多人是不会幻想的——请到济南来看看吧”可知,作者描绘的美丽景象在现实生活中是真实存在的;根据第②段“可是,加上济南的秋色,济南由古朴的画境转入静美的诗境中了。这个诗意秋光秋色是济南独有的。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可知,济南的秋天是富有诗意的;
由此可概括为: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
故选C。
10.本题考查对词句的理解赏析。
根据第①段“有睡着了的大城楼,有狭窄的古石路,有宽厚的石城墙”中加点词语“睡着了”可知,这是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城楼”拟人化,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大城楼及济南古城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表达了作者的喜爱、赞美之情。
11.本题考查对词句的理解赏析。
根据第②段中画线句子“这个诗意秋光秋色是济南独有的。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可知,“济南独有的”“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可知,这是采用对比的写法,把春天西湖的景色与夏天瑞士的风光同济南的秋天进行对比,从而烘托出济南秋天之美。
根据第②段“秋和冬是不好分开的。秋睡熟了一点便是冬,上帝不愿意把它忽然唤醒,所以做个整人情,连秋带冬全给了济南”可知,这是用上帝将秋冬两季一起馈赠给济南,从而衬托出济南是个好地方。
12.本题考查对文章的分析、概括。
根据第②段“请你到秋天时来。那城、那河、那古路、那山影,是终年给你预备着的。可是,加上济南的秋色,济南便由古朴的画境转入静美的诗境中了”可知,济南的冬天具有古朴、静美的特点;
根据第②段“可是,加上济南的秋色,济南便由古朴的画境转入静美的诗境中了”、第③段“有这样的山,再配上那蓝的天,晴暖的阳光;蓝得像要由蓝变绿了,可又没完全绿了;晴暖得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凉风,正像诗一样的温柔;这便是济南的秋”可知,济南的冬天具有诗意;
根据第③段“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发的不同了。以颜色说吧,山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进黄的阴影。山脚是镶着各色条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山顶上的色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山顶的颜色不同还不重要,山腰中的颜色不同才真叫人想作几句诗。山腰中的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动,特别是在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忽然又温暖一会儿,这个变动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觉得出这个变化,而立刻随着变换。忽然黄色更真了些,忽然又暗了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流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合着彩色,轻轻的抹上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可以概括为:济南的冬天具有秀美的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动物笑谈(节选)
康拉德·劳伦兹
①在研究高等动物的行为时,常常会发生一些妙事,不过逗笑的主角常常不是动物,而是观察者自己。他们在和有高度智慧的鸟或哺乳动物打交道的时候,常常需要不顾自己的尊严,所以,实在不能嗔怪有些外行人批评: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家实验的方法怪诞不经。如果不是因为我出了名的无害于人,大概老早就给关进疯人院了。等我说过一个小故事之后,你就明白为什么艾顿堡的居民都把我当疯子了。
②有一段时间我正在做有关水鸭子的实验,想要解释存在我心中已久的疑问。疑问是这样的:刚刚从人工孵卵器孵出的小雁鹅,总是把第一个碰到的生物认作是自己的母亲,并且一心一意地跟随着她;但是水鸭子就不同了,凡是由人工孵卵器养出的小凫,总是极其羞怯,难以接近,每次一出壳,就赶紧逃开,躲到附近的暗角里不肯出来。这是什么缘故呢?
③记得有次我把一堆水鸭蛋拿给一只麝香鸭代孵,小兔的羽毛一干,也是马上就逃走了,我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把它们抓了回来。又一次我让农场里的一只胖大白鸭代孵,那些小家伙却高高兴兴地跟在她后面,好像她是它们真正的母亲似的。我猜想关键一定在母鸭的叫声上,因为从外表看来,不管是那只家养的白鸭还是麝香鸭,都和真正的水鸭长得大相径庭;不过白鸭的叫声却和水鸭一样——这是因为农场的家鸭原是由野鸭驯养而来的,在这段驯养的过程之中,野鸭羽毛的颜色和身体的形状都已大变,但是叫法却还保持原样。
④我国此得到一个颇为清晰的结论:如果我要小凫跟着我走,我得学母凫一样叫才行。“他在脖子上挂个铃铛,嘴里发出哞哞的叫声,小牛就以为他是母牛。”布什的诗句正是这种情况的最佳写照。
⑤于是我立刻着手去做这个实验。就在复活节后的第七个星期天,我把一窝待孵的水鸭蛋放在人工孵卵器里。小凫一出壳,羽毛刚干,我就学着母水鸭的叫声,不停地唤着它们。果然,这一次这些小鸭子一点也不怕我,它们信任地望着我,挤成一堆,听任我用叫声把它们带走。我的猜想因此完全得到证实:新出世的雏凫只对母凫的叫声有本能的反应,却不知道母亲该像什么;只要会像母鸭一样叫唤,不管是只肥胖的北京鸭还是一个更胖的人,都成了它们的母亲。
⑥不过,这个代替物却不能太高。在实验开始时,我原和小鸭子一样匍匐在草中,后来我逐渐换成坐的姿势。可是,等我一旦站起来试着带它们走,它们就不动了;它们的小眼睛焦急地向四周探索,却不会朝上方看,没有多久,就像被弃的小鸭子一般,发出细细的尖叫,哭起来了。因此,为了要它们跟着我,我不得不蹲着走,这自然颇不舒服。尤其糟的是,做母亲的水鸭子得时刻不停地叫唤,只要有半分钟的时间忘了“呱格格格,呱格格格”地唱着,小凫的颈子就拉长了,和小孩子拉长了脸一样。要是这时我不继续叫唤,它们就要尖声地哭了。好像只要我不出声,它们就以为我死了,或者以为我不再爱它们了。这真是值得大哭特哭的理由呢!
⑦小鸭子和雁鹅不同,小鸭子对母亲的需索不休,带它们真是累人的差事。想想看,我不但得蹲在地上爬行,还得不停地嘎嘎地叫,这真不是好玩的。
⑧不过为了探求真理,也只好忍受这种考验了。所以,那个星期天,当我带着那群小鸭子在我们园里青青的草上又蹲又爬又叫地走着,而心中正为它们的服从而暗自得意的时候,猛一抬头,却看见园子的栏杆上排着一排人,他们全都脸色煞白。
⑨这自然是一些外地来的观光客,他们大概为眼前的景象吓得呆了,因为他们只看到一个有着一大把胡子的大男人,屈着膝,弯着腰,低着头在草地上爬着,一边不时回头偷看,一边大声地学着鸭子的叫声——至于那些小鸭子,那些叫人一看就明白原委的小鸭子,却完全不露痕迹地藏在深深的草里,你叫那些观光客怎么能相信自己的眼睛呢?
13.选文第①段用“逗笑”“怪诞不经”“疯子”这几个词描写动物观察者,选文中的“我”做了哪些“怪诞不经”的事?
14.第⑧段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15.在《动物笑谈》中,作者不仅把小水鸭子当作自己的孩子,还把鹦鹉可可当作自己的朋友,他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生活趣事令人向往。从这篇文章中,你学到了哪些与动物相处的方式?
【答案】13.①学母水鸭的叫声,不停地呼唤刚孵出来的水鸭子。②屈着膝,弯着腰,低着头在草地上爬着,模仿水鸭子行走。 14.对比。对比的作用在于同时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使事物的某种特征更鲜明。选文中表现出了我为科学实验不顾自己形象,得意忘形,忘乎所以,而围观的人却被我的做法吓得脸色煞白,突出了作者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15.示例:我们要善待生命,亲近动物,尊重它们,保护它们,关爱它们才能取得它们的信任:了解动物的习性,才能和动物和谐相处;用童趣的眼光看待动物,发现动物的美。(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
根据第⑤段“于是我立刻着手去做这个实验。就在复活节后的第七个星期天,我把一窝待孵的水鸭蛋放在人工孵卵器里。小凫一出壳,羽毛刚干,我就学着母水鸭的叫声,不停地唤着它们”可知,“我”学母水鸭的叫声,不停地呼唤刚孵出来的水鸭;
根据第⑨段“这自然是一些外地来的观光客,他们大概为眼前的景象吓得呆了,因为他们只看到一个有着一大把胡子的大男人,屈着膝,弯着腰,低着头在草地上爬着,一边不时回头偷看,一边大声地学着鸭子的叫声”可知,“我”屈着膝,弯着腰,低着头在草地上爬着,模仿水鸭子行走。
14.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划线句中的“暗自得意”指的是偷偷高兴,写出“我”做实验的投入和开心;“脸色煞白”形容的是观光客们惊订的表情,写出人们对“我”行为的吃惊。“我”与观光客人的神态形成鲜明的对比,因此运用的是对比的表现手法,对比能突出被表现物的本质特征,使形象更鲜明;划线句突出体现了突出了作者为科学实验不顾自己形象的献身的精神。
15.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根据第⑤段“于是我立刻着手去做这个实验。就在复活节后的第七个星期天,我把一窝待孵的水鸭蛋放在人工孵卵器里。小凫一出壳,羽毛刚干,我就学着母水鸭的叫声,不停地唤着它们。果然,这一次这些小鸭子一点也不怕我,它们信任地望着我,挤成一堆,听任我用叫声把它们带走”可知,作模仿母水鸭的叫声,像妈妈一样呼唤着小凫,可见要善待生命,亲近动物,尊重它们,保护它们,关爱它们才能取得它们的信任。
根据第⑥段“不过,这个代替物却不能太高。在实验开始时,我原和小鸭子一样匍匐在草中,后来我逐渐换成坐的姿势。可是,等我一旦站起来试着带它们走,它们就不动了;它们的小眼睛焦急地向四周探索,却不会朝上方看,没有多久,就像被弃的小鸭子一般,发出细细的尖叫,哭起来了。因此,为了要它们跟着我,我不得不蹲着走,这自然颇不舒服”可知,作者在做实验时,遵循了小鸭子对母亲对依赖的习性,可见了解动物的习性才能和动物和谐相处;
根据第⑥段“做母亲的水鸭子得时刻不停地叫唤,只要有半分钟的时间忘了‘呱格格格,呱格格格’地唱着,小凫的颈子就拉长了,和小孩子拉长了脸一样。要是这时我不继续叫唤,它们就要尖声地哭了。好像只要我不出声,它们就以为我死了,或者以为我不再爱它们了。这真是值得大哭特哭的理由呢”可知,作者在吃做实验时将小凫看作成小孩子,心中充满了对小凫的喜爱,看见用童趣的眼光看待动物,发现动物的美。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人生没有多余的疼
朱成玉
①在键盘上敲字的时候,忽然想,如果人生也有一个删除键,我会删除些什么呢?快乐幸福的时光自然舍不得删去,那么删去的就只有那些疼了。
②我想删去手指的疼。因为一分之差没有考上县城的重点高中,老师和家人都劝我复读一年,我却倔强地选择了离开学校。每天上午9点30分,是学校上课间操的时间,喇叭里传来熟悉的“广播体操”,一颗心便跟着疼了,再回不去本该属于自己的校园。于是更加发奋地自学,冬天,写字的手冻成了“馒头”,钻心的疼让我坐卧不宁,直到现在,每到下雨阴天,手指还会隐隐作痛,20多年以前的疼,就像一条甩不掉的蛇,紧紧尾随。
③我想删去肩膀的疼。在家待业的时候,临时在一个工地做了半年力工,手掌磨出许多大大的血泡,却也不能停下来,因为瓦匠等着我“伺侯”呢,炎炎烈日,汗流浃背,苦不堪言。之后,又去粮库扛麻袋。黑压压的麻袋落到肩膀上,整个人一下子就蹲到了地上,如此反复,直到后来才慢慢地直起腰来,真不知道那一天是如何熬过来的,那是天底下最漫长的一天,我盼着天快点黑下来,快点,可是太阳,像故意和我作对一般,越发地把它那邪恶的热泼到我身上。回家之后,掀开衣服,看到肩膀上整个掀开了一层皮,里面嫩嫩的肉呼之欲出!母亲一边给我擦着药膏,一边心疼得直掉眼泪。
④我想删去脚掌的疼。刚结婚的时候,一贫如洗。租来的房子又小又破,冬天很冷,墙壁上到处是亮晶晶的霜花。买不起煤,就去后山打柴。有一天回来得晚,天已经黑了,妻子担心,拿着手电去山路上寻我。直至看到我拉着一车柴火,蹒跚归来时,终于忍不住哭出声来。我告诉她,不敢快走,鞋子马上就要掉了底儿,她找个绳子帮我把鞋子绑上。脚冻了,又红又肿,害得我现如今走起路来都不是那么笔直。
⑤我想删去牙疼,我想删去头疼,我想删去失恋的疼,我想删去失去亲人的疼,我想删去各种各样的心疼,我想删去……太多太多的疼!
⑥我不知道,为何我的人生有如此多的疼,我似乎是疼痛银行的行长。
⑦但是现在,我感谢疼痛,每一次疼痛,都会带给你一次历练。就像一次一次地跌倒,让孩子学会了走路和奔跑,就像一次一次地摔伤,让鹰学会了飞翔。人生在世,谁没有疼的经历呢!有痛感的人生,是有盐、有钙的人生。
⑧疼是人生里最活跃的细胞,可以用它谱曲,用它填词,可以用它酿酒,用它泡茶。在岁月的喉结,轻轻将它吐出,可以换一曲妖娆的歌儿。疼是推着人往前走的风,你若想甩脱它,便闻不到它吹送到你跟前的花香了。
⑨人生没有多余的疼。赞叹珍珠的光芒时,别忘了,那是贝壳的眼泪,是用疼痛磨砺出来的璀璨。
16.文章以“人生没有多余的疼”作标题有何作用?
17.本文中对“疼”的叙述采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18.赏析第⑦段划线句子的修辞手法。
19.读完这篇文章,对你人生的启迪是什么?
【答案】16.(1)揭示了文章的主题。(2)把生活中的疼痛升华为人生中的挫折,这种挫折实则就是一种历练,一种积淀,所以说“人生没有多余的疼”。 17.(1)欲扬先抑;(2)前文用大量的篇幅写“我”想删去生活中的“疼”,后文笔锋一转写感谢疼痛,前面的删去为后面的感谢作了铺垫。 18.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疼痛能给人带来的历练,比喻成孩子在跌倒中学会走路和奔跑,在摔伤中雄鹰学会飞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疼痛都会带给人历练的结果。 19.启迪: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因此难免总会有疼痛;但人生的璀璨是用疼痛磨砺出来的。
【解析】16.本题考查对标题作用的分析。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根据第②段“我想删去手指的疼”,第③段“我想删去肩膀的疼”,第④段“我想删去脚掌的疼”,第⑤段“我想删去牙疼,我想刚去头疼,我想删去失恋的疼,我想刚去失去亲人的疼,我想删去各种各样的心疼,我想刚去……太多太多的疼”分析,“疼”表面上是说身体上和心理上的疼痛。根据第⑦段“我感谢疼痛,每一次疼痛,都会带给你一次历练”,第⑧段“疼是推着人往前走的风,你若想甩脱它,便闻不到它吹送到你跟前的花香了”,第⑨段“是用疼痛磨砺出来的璀璨”分析,“人生没有多余的疼”,可知人生疼的经历是指人生中的挫折,这种挫折是一种历练,一种沉淀,可以磨砺璀璨的人生,故标题直接表明了作者对于疼痛的认知,表明了对人生中的挫折与磨难的情感态度,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17.本题考查文章的表现手法。
文章第②至⑥段写了“我”想删去手指的疼、肩膀的疼、脚掌的疼、牙疼、头疼、失恋的疼等等太多的疼,因为它们带给“我”痛苦,这是“抑”;但后文第⑦至⑨段笔锋一转,写“我”感谢疼痛,因为每一次疼痛,都会带给人一次历练,这是“扬”。写前面的“删去”目的是为后面写“感谢”作铺垫。故对“疼”的叙述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
18.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
从修辞角度赏析。“我感谢疼痛,每一次疼痛,都会带给你一次历练。就像一次一次地跌倒,让孩子学会了走路和奔跑,就像一次一次地摔伤,让鹰学会了飞翔”,把疼痛能给人带来的历练,比喻成孩子在跌倒中学会走路和奔跑,在摔伤中鹰学会飞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每一次疼痛,都会带给你一次历练”,给人带来成长,突出主题“人生没有多余的疼”,表达了对疼痛的感谢之情。
19.本题考查对文章的启悟能力。认真研读文章,结合文章内容得出启示。
围绕第⑦段“人生在世,谁没有疼的经历呢!有痛感的人生,是有盐、有钙的人生”,第⑧段“疼是推着人往前走的风,你若想甩脱它,便闻不到它吹送到你跟前的花香了”,第⑨段“人生没有多余的疼。赞叹珍珠的光芒时,别忘了,那是贝壳的眼泪,是用疼痛磨砺出来的璀璨”等内容得出启示。此题开放,结合文章内容,言之有理即可。示例: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有了生活中各种疼痛的存在,才让我们对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感触良深,才扎扎实实地铺垫了成长的基石。珍珠的光芒是用疼痛磨砺出来的璀璨,人生的光芒也是用挫折磨砺出来的璀璨。
阅读下面的课文,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济南的冬天
老舍
①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②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月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儿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③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④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儿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儿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⑤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⑥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⑦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儿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品。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⑧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20.文章第④段中,作者为什么说“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你是如何理解的?
21.文章第⑦段写了济南冬天水的哪些特点?
22.结合上下文,品味第⑥段划线句子中加点的两个“卧”字有何妙处?
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
23.文章第①段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24.文章结尾第⑧段“这就是冬天的济南”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答案】20.因为济南的冬天是温暖、舒适的。这一句写处济南的冬天给人们带来了喜悦,侧面描写济南冬天的暖和舒适。 21.清、绿、暖 22.两个“卧”,运用拟人,把村庄和雪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小村庄、矮屋顶上的薄雪的可爱,烘托出恬静安适的气氛。 23.对比手法,将济南的冬天和北平的冬天进行对比,突出济南的冬天无风,晴朗的特点。 24.①内容上,表现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热爱和赞美;②结构上,照应题目,呼应前文,总结全文。
【分析】20.本题考查对词句的理解。
由第④段“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便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因为这样慈善的冬天”可知,济南的冬天是温暖舒适和慈善的,给人们以安全感和踏实感,因此这句“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借人们在冬季的神态侧面展现济南的冬天的温暖和舒适,表达出人们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
21.本题考查对内容的概括。
第⑦段写出了济南冬天的水。
根据“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藻上冒着点热气”可得:暖;
根据“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可得:绿;
根据“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可得:清亮。
22.本题考查词句的赏析。
“卧”是趴或者躺的意思,把村庄和雪人格化,运用的是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小村庄、矮屋顶上的薄雪的可爱形态(或情态),烘托出恬静安适的气氛。同时,“卧”与前文“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相照应,表达作者对济南,对济南冬天的喜爱。
23.本题考查表现手法。
由“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可知,北平的冬天常常刮风,而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可知,第①段使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将北平冬天常刮风的天气和济南冬天没有风的天气进行对比,突出济南的冬天晴朗的特点,流露出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
24.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
“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意思是:这澄澈而又温润的,秀丽明净的,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句话在文章的结尾处,是对济南冬天的一种赞美,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是全文的总结句,与本文的题目“济南的冬天”相照应,并且与开头“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相呼应。据此回答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刘湛秋
①南国的雪,我们分离得太久了。
②那微带甜味的湿润,那使人快活的冷气,那彩色梦幻的飞旋,伴着我少年的轻狂,再也无法追寻。
③那时没有暖气也没有炉子的小屋,铁一样寒冷的硬被子,都无法阻挡对雪的渴望,只要睁眼看见屋外白花花的光亮,那就像涌进来一股暖流,勾起难以抑制的温暖的心情。
④雪,南国的松软美丽的雪啊!
⑤它纷纷扬扬,比春天一树树的梨花还要美。这时,北风变得柔和了,吹着它,上下翻飞,轻轻地降落,使人能看清那六角的菱形,看到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
⑥不知它是想依恋天空,还是想委身大地。它忽上忽下,是那样的轻盈而自由啊!忽然,它落进了我的颈脖,像个小绒毛,却又摸不到它,产生了甜甜的微痒。我伸出手来,它会安静地落到我的掌心,在我的钟情的眼睛里,慢慢地消失了它的身影。有时候,真愿意伸出舌头,希望能接到一片雪花,那淘气的愉快里绽开了多少天真的梦。
⑦雪,南国的松软美丽的雪啊!
⑧忽然,我像一下子变成熟了,往往放弃堆雪人、打雪仗的乐趣,却愿意宁静地默默地走去,翻过废弃的铁路线,来到郊外,默视着广袤的天空和田野。所有的污秽和荒凉全遮掩了,只有雪,白花花的、纯净的雪。这大自然创造的最精美的白色拥抱了田野山岗、房屋和树林。偶尔由于风的吹动,越冬的树和菜斑斑点点闪着一点新绿。
⑨这时,眼睛和心变得多么亮,多么舒展。美丽的维纳斯仿佛就在你的身边,对着你微笑。所有的幻想都会脱颖而出,飞向雪的地平线,开出白色的花朵。
⑩雪,南国的松软美丽的雪啊!
我们分离得太久了,也许我还能追寻那没有污染的洁白,幼稚却纯真的梦幻,和那寒冷中的温暖?
25.请在文中找出最能概括南国雪的特点的词语,并说说本文从几个方面来写雪这个特点的?
26.文章中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27.“这时,眼睛和心变得多么亮,多么舒展”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答案】25.松软美丽没有污染的洁白(白花花的光亮/颜色白),幼稚却纯真的梦幻(轻盈而自由/姿态轻盈),那寒冷中的温暖(宁静地默默地走去/心绪宁静)。 26.对比写法,将南国的雪与梨花作对比,突出南国雪松软美丽的特点。 27.所有的污秽和荒凉全遮掩了,只有雪,白花花的、纯净的雪。
【解析】25.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能力。
依据③段“只要睁眼看见屋外白花花的光亮”中的“白花花的光亮”和④段“雪,南国的松软美丽的雪啊”中的“松软美丽”以及 段“我们分离得太久了,也许我还能追寻那没有污染的洁白”中的“没有污染的洁白”可以概括为:洁白、松软美丽。
依据⑥段“不知它是想依恋天空,还是想委身大地。它忽上忽下,是那样的轻盈而自由啊!”中的“轻盈而自由”可以概括为:轻盈而自由(或/姿态轻盈)。
依据③段“只要睁眼看见屋外白花花的光亮,那就像涌进来一股暖流,勾起难以抑制的温暖的心情”中的“温暖”和 段“我们分离得太久了,也许我还能追寻那没有污染的洁白,幼稚却纯真的梦幻,和那寒冷中的温暖?”中的“那寒冷中的温暖”可以概括为:寒冷中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26.本题考查分析对比手法及其作用的能力。
依据上下文语境可知,“它”指的是冬天南国的雪。依据“比春天一树树的梨花还要美”可知,这是运用对比的写法;这里将南国的雪与梨树的花作比较,依据“使人能看清那六角的菱形,看到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可知,这样描绘突出南国雪松软美丽的特点。
27.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能力。⑨段中的“这时”具有指代性。答案应在上文中筛选概括。
依据⑧段“所有的污秽和荒凉全遮掩了,只有雪,白花花的、纯净的雪”可以概括为:所有的污秽和荒凉全遮掩了,只有雪,白花花的、纯净的雪。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春天的翻浆
邓思清
①地上冒绿,枝头含蕾,我知道是春天来了。可是看不到这些迹象的时候,又怎么去感受春天的气息呢?朋友们提议去看湘西南城步县的十万古田时,听说那里仍然冷峭,不见绿色。可是春天来了,挡不住人们踏春脚步。
②阵阵冷风中,我们踏上前往十万古田的山路,山道陡峭,路面凹凸,小轿车不能开到里头,只能步行。走路速度慢,亲近了大山,一路上毛竹向人招手,飞泉亲抚了脸蛋,偶尔还能听到一声鸟儿的问候,人渐渐醉入氧离子,不住疑心起置身美境的真实性!
③这个地方处于湘桂两省接壤的西端大山里,过去有一条蜿蜒官道上通云贵,山里住着很多苗民,垦田耕作,繁衍生息,曾经尘烟缭绕,人气旺盛。后来交通改善,舟车便捷,这条官道寂静下来了。为了方便交易和生活,山民们搬到了几十里外的寨市,一大片水草丰茂的耕田就荒芜了。经年累月,草木葱茏,渐渐成为人们久远记忆中的十万古田。
④行进在山道上,探寻深山春天的气息,我已无法感受到当年古道上来去匆匆的气氛,但能看到那时候春光留下的影子,树影婆娑,摇曳绰约。
⑤这几年,人们突然想起了这片已还原为处女地的古田,原生态的神奇面貌引得大家纷纷前往探奇观胜,政府决定实施开垦,把这块土地变得更加美丽,当地群众都支持这个举动。但是山高路远,道路崎岖,开垦这么大一片杂树遍布、藤蔓交织的土地谈何容易!
⑥这是春天了,山外已经姹紫嫣红,这里仍是一片沉寂,土地是黑色的,没有看到花蕾,深山春来迟,气息远着呢。同行的当地朋友刘君说,他们已经挥汗几年了,把公路一米米地掘进去,过不久,这里将是一片美丽的田园。
⑦顺着他的指引望去,道路两边是白杨林,林间疏松,枯叶满地,道路弯曲着,地下是灰黑的,黑土意味着肥沃。路的前方也是暗淡的,就跟欧洲大地一样,辽阔沉静,但视觉格外清晰,让人感觉是来到了异域。行进中,路边忽然出现一排竹木篱笆,这是开垦人的菜园,尽管没有看到菜,也没看到人,我们还是惊欢不已,好像闻到了久远先民的生活气息,一个劲地以篱笆为背景留影。
⑧踩在土路上,得不停地看着脚下,不然就会摔倒,因为开过去的沉重卡车压出了两道深沟,地下翻浆了,沁出新土的气息,泥土被挤到了路上,像几条长龙扭曲着身子,奋力向前爬行。不是还寒冷着吗,土地还冻着呢,怎能出现如此狰狞、如此遒劲的翻浆?得多大的力量才能把底下的黏土挤上来。我知道这不是卡车的力量,卡车之于冻土如舟行水上,压不下去的。
⑨那么只有土地本身的力量了,它想翻身换个姿势,因为春天来了,春天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把土地唤醒;第二件事情是给大地穿上衣裳,别上花簪。人们常说,春回神州、大地复苏,是春天让土地复活的。春天怎会有这么大的力气呢,让土地翻浆了。夏天气温更高,大地却是硬邦邦的。我想起春风和冬风比赛的故事,看谁能把人穿的棉衣吹下来,冬风铆足力气狂吹,结果那个人双臂越裹越紧,而春风不紧不慢,平和地吹拂着,不一会那个人就把棉衣脱下了。春风是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太用力了,反而达不到效果。记得小时候看父亲开春犁田,乍暖还寒的天气,父亲赤脚踩地说不冷,水牛拉着犁,一声吆喝下去,泥浆就翻卷上来,不一会,条条长龙卧在了田间,要是在冬天,根本无法开犁的,土地僵硬,这会儿却已被春风酥化了。
⑩多年没有看到犁田了,现在看到了几条巨龙般的翻浆,叫我知会,春天已经来到深山,且有惊天动地的力量,这跟花开草绿没有关系,也不是春天的使命。土地翻浆是播种希望,这几条翻浆通向前方,没能看到尽头,看来负重的卡车已经轰然开到了想去的地方。
每个春天都是这样,人和大地,面临着一次磅礴的翻浆,有点决绝,却是一种新格局的开始。
(选自《湖南日报》)
28.请说说文章最后一段文字的内涵。
29.“翻浆”是指地面或道路出现泥泞、破裂和冒浆的现象。请联系全文说说文题“春天的翻浆”中的“翻浆”的含义。
30.结合语境,品析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走路速度慢,亲近了大山,一路上毛竹向人招手,飞泉亲抚了脸蛋,偶尔还能听到一声鸟儿的问候。
31.选文第⑨段插入“春风和冬风比赛的故事”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用意?
32.细读全文,参照下面的链接材料,探究作者的情感。
链接材料:
朱自清的《春》抓住春天的特点,描绘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草木花卉争荣的景象,赞美了春的创造力,激励人们珍惜大好时光,辛勤劳作,奋发向上,抒发了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答案】28.示例:春天孕育着生命,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土地翻浆是为了播种希望,人的翻浆是精神境界的升华与成长,大地与人如果没有磅礴的翻浆,没有与旧的东西决绝,也就没有新的开始,一年之计在于春,抓住机遇,希望就在前方。 29.题目中的“翻浆”是指春天让大地苏醒,让大地充满生命活力以及希望。(意思对即可) 30.拟人。将山人格化,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大山给人的清逸、友好、爽朗之感。写出了大山里的生机活力,表达了作者对大山的喜爱、陶醉之情。 31.对比。通过春风和冬风对比,说明春风能给大地带来活力,意在突出春风的力量,说明春风是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 32.本文抒发了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同时希望人也像春一样,每年都应“翻浆”,记住人生使命,让生活充满新的希望。
【解析】28.此题考查语句理解,要联系前文内容来分析。
联系第⑩段中的“春天已经来到深山,且有惊天动地的力量,这跟花开草绿没有关系,也不是春天的使命。土地翻浆是播种希望”可得: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春天充满着希望,而土地翻浆是一个新的开始,是在播种希望。由物及人可知,春天到来,土地翻浆,万物复苏,重新开始一个生命轮回,人的“翻浆”也是新的成长,即精神境界的升华。联系末段中的“人人和大地,面临着一次磅礴的翻浆,有点决绝,却是一种新格局的开始”可知,人如同大地一样,如果没有与过去决绝的态度,就不会有一个新的格局,新的开始。人们常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只要抓住每个“翻浆”的机会,就会有一个新的开始,实现心中的梦想。
29.此题考查关键词语的含义,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分析。
联系第⑩段中的“春天已经来到深山,且有惊天动地的力量,这跟花开草绿没有关系,也不是春天的使命。土地翻浆是播种希望”可知,题目中的“翻浆”指的是春天到来,拥有着惊天动地的力量,让万物复苏,也播种下希望,让大地花开草绿,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30.本题考查语句赏析。
“亲近”点明下文是与大山的近距离接触,“招手”“亲抚”“问候”把毛竹、飞泉、鸟儿人格化,这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毛竹向人们招手,表现了大山的热情与友好;飞泉的水气扑面,给人以清凉之感;鸟儿并不怕人,而是亲切的问候,表现了大山的爽朗。对于大山里毛竹、飞泉、鸟儿的描写,表现春回大山后的生机与活力,联系后句“人渐渐醉入氧离子,不住疑心起置身美境的真实性”可知,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对大山景致的喜爱与陶醉。
31.本题考查表现手法。
“冬风铆足力气狂吹,结果那个人双臂越裹越紧,而春风不紧不慢,平和地吹拂着,不一会那个人就把棉衣脱下了”运用了对比手法,冬风不能吹下人们的衣服,而春风却可让人主动把棉衣脱下,联系本段中的“人们常说,春回神州、大地复苏,是春天让土地复活的。春天怎会有这么大的力气呢”可知,此处运用对比手法,意在突出春风的力量。联系本段中的“春风是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太用力了,反而达不到效果”可知,这里说明春风是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
32.本题考查探究作者情感。
联系末段中的“每个春天都是这样,人和大地,面临着一次磅礴的翻浆,有点决绝,却是一种新格局的开始”可知,作者除了抒发自己对于春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之外,还希望人们能像春天一样,不放过每一次“翻浆”的机会,与过去旧的东西决绝,用“翻浆”为自己打开一种新的人生格局,让自己的生命充满新的希望与机会。
33.阅读《黑羊》,完成问题。
①从前有个国家,里面人人是贼。
②一到傍晚,他们手持万能钥匙和遮光灯笼出门,走到邻居家里行窃。破晓时分,总能发现自己家也失窃了。
③他们就这样幸福地居住在一起。没有不幸的人,因为每个人都从别人那里偷东西,别人又再从别人那里偷,直到最后一个人去第一个窃贼家行窃。该国贸易也就不可避免地是买方和卖方的双向欺骗。政府是个向臣民行窃的犯罪机构,而臣民也仅对欺骗政府感兴趣。所以日子倒也平稳
④有一天——到底是怎么回事没人知道——总之是有个诚实人到了该地定居。到晚上,他没有携袋提灯地出门,却待在家里抽烟读小说。
⑤贼来了,见灯亮着,就没进去。
⑥这样持续了有一段时间。后来他们感到有必要向他挑明一下,纵使他想什么都不做地过日子,可他没理由妨碍别人做事。他天天晚上待在家里
⑦诚实人感到他无力反抗这样的逻辑。从此他也像他们一样,晚上出门,次日早晨回家。但他是诚实的。对此,看河水打桥下流过。每次回家,他都会发现家里失窃了。
⑧不到一星期,诚实人就发现自己已经一文不名了;他家徒四壁,因为那是他自己的错;不,问题是他的行为使其他人很不安。因为他让别人偷走了他的一切却不从别人那儿偷任何东西,发现家里没被动过一一那本该是由诚实人进去行窃的。
⑨不久以后,那些没有被偷过的人家发现他们比人家富了,就不想再行窃了。更糟的是,总发现里面是空空如也。因此他们就变穷了。
⑩同时,富起来的那些人和诚实人一样,养成了晚上去桥上的习惯,事态就更混乱了,因为这意味着更多的人在变富
现在,那些富人发现,如果他们天天去桥上,敲定了工资和如何分成。自然,他们依然是贼,富人是越来越富,穷人是越来越穷。
有些人富裕得已经根本无须亲自行窃或雇人行窃就可保持富有。但一旦他们停止行窃的话,他们就会变穷,因为穷人会偷他们。因此他们又雇了穷人中的最穷者来帮助他们看守财富,这就意味着要建立警察局和监狱。
因此,在那诚实人出现后没几年,人们就不再谈什么偷盗或被偷盗了;但他们个个都还是贼。
唯一诚实的只有开头的那个人,但他不久便死了,饿死的。
(选自《在你说“喂”之前》,译林出版社)
(1)请梳理结构,填写表格。
时间 事件 结果
有一天晚上 人人都要出去偷别人家的东西。 人们“幸福”地居住在一起。
① 有人偷,有人看桥下的流水。 有人富有,有人挨饿,更多的人在变富
现在 雇佣穷人去偷,偷者照偷。 ②
没几年 ③ 只说穷人和富人,诚实的人死了。
(2)诚实人的品性中除了诚实,还有什么特点?作者主要采用哪种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
(3)文中有两处“看河水打桥下流过的情形”的描写,诚实人和富人“看河水”的原因及他们的心理状态有何不同?
(4)想一想,作者把小说命名为“黑羊”,有什么深刻寓意呢?联系全文进行分析。
(5)寓言常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联系上下文,说说本寓言小说的虚构与真实各表现在哪里?
【答案】(1) 不久以后。 富人是越来越富。 富人雇了穷人中的最穷者来帮助他们看守财富。
(2)如执着,高洁自守,恪守道德准则等,如:诚实人与众人对比,力量的对比。
(3)第一处表现了诚实人处境尴尬和内心无奈。第二处表现了富人们因处境的变化而带来心情的愉悦。
(4)文章中暗指诚实人。是他的另类行为改变了整个国家的状态,用对一个诚实的人的否定来证实社会的欺骗性。
(5)小说中“诚实人”的生活遭遇不是现实中发生的事情,它的情节荒诞、离奇、贫富现象等方面的思考。虚构不等于生活真实。
【详解】(1)本题考查提炼概括能力。
①空,依据⑦段“次日早晨回家。但他是诚实的。对此,看河水打桥下流过。每次回家,他都会发现家里失窃了”、⑨段“不久以后,那些没有被偷过的人家发现他们比人家富了,就不想再行窃了”可以概括为:不久以后。
②空, 段“现在,那些富人发现,如果他们天天去桥上,敲定了工资和如何分成。自然,他们依然是贼,富人是越来越富,穷人是越来越穷”可以概括为:富人是越来越富。
③空,依据 段“有些人富裕得已经根本无须亲自行窃或雇人行窃就可保持富有。但一旦他们停止行窃的话,他们就会变穷,因为穷人会偷他们。因此他们又雇了穷人中的最穷者来帮助他们看守财富,这就意味着要建立警察局和监狱”可知,富人雇了穷人中的最穷者来帮助他们看守财富。
(2)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能力。
依据⑦段“从此他也像他们一样,晚上出门,次日早晨回家。但他是诚实的。”可以看出他具有执着,高洁自守的性格;依据 段“唯一诚实的只有开头的那个人,但他不久便死了,饿死的”。可知,因为他恪守道德准则导致饿死的。因此,他具有恪守道德准则的特点。
依据④—— 内容可知,文中是将这个诚实人与富人的表现进行对比,开刻画城诚实人这一人物形象的。
(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能力。
依据⑦段“诚实人感到他无力反抗这样的逻辑。从此他也像他们一样,晚上出门,次日早晨回家。但他是诚实的。对此,看河水打桥下流过。每次回家,他都会发现家里失窃了”中的“诚实人感到他无力反抗这样的逻辑”可知,第一处表现了诚实人处境尴尬和内心无奈。
依据 段“现在,那些富人发现,如果他们天天去桥上,敲定了工资和如何分成。自然,他们依然是贼,富人是越来越富,穷人是越来越穷”可知,第二处表现了富人们因生活处境发生了变化,富人是越来越富,因而内心非常愉悦。
(4)本题考查分析题目含义的能力。
依据全文内容可知,这个诚实人具有执着,高洁自守和恪守道德准则的特点。这恰如一头羊身上具有的主要特点;还有,他的行为与众不同。他的到来,改变了这个地方的生活习惯和多数人的行为,从而表现了这个地方的人都具有欺骗性、自欺欺人的主题。据此,可概括为:题目暗指诚实人。因为是他的另类行为改变了整个国家的生活、生存状态,用自己的老师本分、诚实善证实了当地人具有欺骗性的特点,有利鞭挞了社会现实。
(5)本题考查理解小说写法的能力。
虚构的表现:依据全文内容可知,全文在描述穷人和富人的偷盗行为时,叙事情节荒诞、离奇,因此判断出小说中以“诚实人”为主的生活遭遇在现实生活中根本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是虚构的。
真实性:故事中,作者对贫穷人、富人的描绘,能足够引起人们对生活中某些贫富现象的思考。也就是说,贫富现象在社会现实中是真实存在的,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记叙顺序
1.(2022·湖南永州·中考真题)阅读记叙性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第一次吆喝
金佩庆
①吃过早饭,我们挑起担子走出了长兴县城的一家小吃店,开始了谋生的一天。为了避开行人的目光,我跟在芳相哥的后面,把头压得很低。
②“修雨伞哎——补雨伞,补雨伞哎——修雨伞!”
③走到居民区,芳相哥突然用方言吆喝起来。我大吃一惊。这悠悠的吆喝声如同一个闷雷,顿时使我明白自己此行一个严重的疏忽。
④那是1983年暑假,49岁的父亲病故后的第二年,我高考落榜。大病三天之后,母亲含泪劝我放弃再考,帮她支撑这个濒临绝境的家。说实在的,为赡养年迈的婆婆,供养五个子女读书,母亲拼命在六亩多责任田里劳作,一分钱掰成两半花,我这个全家唯一的全劳力再任性也没有勇气向她要学费复习了。
⑤无奈,在农忙过后,我拜当年父亲的徒弟芳相哥为师,挑起父亲留下的雨伞担子,登上北去的列车。
⑥那时的义乌老家,农闲之际上“三府”(杭嘉湖地区)修补雨伞是成年男子的传统项目之一。而我此行的目的就是想挣到复习的费用。于是,就有了刚才所说的那一幕。
⑦此时此刻,“曲线高考”的如意算盘,似乎一下子被芳相哥的吆喝打碎了。我只想扔掉肩上的担子,找个地方躲起来。
⑧原以为修雨伞不过是风餐露宿、走街串巷辛苦而已,没料到还得满街吆喝。如果事先考虑到这点常识,我绝不会有勇气出来的。然而后悔已晚,除了硬着头皮往前走,我别无选择。
⑨不一会儿,便有几个顾客拿了伞打招呼。简单地讨价还价后,芳相哥便在大腿上铺了块厚布修理起来。他一面修补一面向我指点要领。过了一会儿,就叫我到附近的居民宿舍招揽生意。
⑩毕竟是刚出校门的中学生,脸皮薄。我在居民区转来转去总也张不开口。在一个无人的地方,我憋足了气:“修——”后面的声音连自己也听不见了。赶紧落荒而逃。
“怎么没有?生意从口中出,你要胆大些喊阿。不喊谁知道你干什么?”芳相哥说。我感到这个世界太残酷了,强忍住委屈的泪水。
然而,委屈也只好委屈。慢慢地,从轻轻地喊到大声地喊,从无人处喊到有人处喊,我战胜了自己,总算过了修伞的第一关。
三天之后,芳相哥让我独自上路。
后来发现,当我在街头巷尾吆喝时,并没有人在旁边讥笑我,于是吆喝得越来越带劲,生意自然也源源不断。
雨伞的种类繁多,有的还相当复杂。开始时,顾客送来的伞,本来凑合着还能用,经我一修理却面目全非了。不过实践中我很快成为行家,最困难的仍是每天出门的第一声吆喝。
在近两个月的时间里,我和芳相哥同宿一个旅店,早散晚聚,跑遍了江浙皖交界处的近十个城镇的大街小巷。在与形形色色的顾客打交道中,我尝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也发了笔小财,挣了120多元。
丹桂飘香的时候,我向芳相哥吐露了想复习再考的秘密。
“原来如此,那我们还是早些回去吧。”
当母亲终于明白我外出学手艺是为了挣学费考大学时,长叹了一声也就没有反对。第二年,我考取了杭州大学。
这段艰苦的谋生生活犹如一次青春的洗礼,改变了我的命运,也让我终身受益。
(选自《开花的课桌——当代散文佳作选读》)
(1)请你说说第⑦段加点词“曲线高考”在文中的含义。
(2)我的心理随着“吆喝声”的不同情景而发生变化。请根据下面的提示填空。
吆喝时的情景 “我”的心理感受
听到芳相哥的吆喝时 ①
② 异常尴尬
感觉没有人讥笑我吆喝时 ③
(3)第④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 段画横线的句子。
“怎么没有?生意从口中出,你要胆大些喊呵。不喊谁知道你干什么?”
(5)对于第 段,有人主张删除,有人主张不删除。你赞成哪种说法?请说明理由。
【答案】(1)通过修伞挣钱复习参加高考。
(2)①大吃一惊;②自己在第一次吆喝时;③越来越带劲。
(3)插叙,交代了家境困难,因此不得不放弃高考的原因。
(4)语言描写,写出了芳相哥对“我”的鼓励。
(5)不删除,第 段总结全文,升华了文章的主旨,表达了对那段艰苦岁月的感激之情。
【详解】(1)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
结合第⑥段“而我此行的目的就是想挣到复习的费用。于是,就有了刚才所说的那一幕”,可知“曲线高考”在文中是指通过修伞挣钱复习参加高考。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
结合第③段“走到居民区,芳相哥突然用方言吆喝起来。我大吃一惊。这悠悠的吆喝声如同一个闷雷,顿时使我明白自己此行一个严重的疏忽”,可知①:大吃一惊;
结合第⑩段“毕竟是刚出校门的中学生,脸皮薄。我在居民区转来转去总也张不开口。在一个无人的地方,我憋足了气:‘修——’后面的声音连自己也听不见了。赶紧落荒而逃”可知②:自己在第一次吆喝时;
结合第 段“后来发现,当我在街头巷尾吆喝时,并没有人在旁边讥笑我,于是吆喝得越来越带劲,生意自然也源源不断”可知③:越来越带劲。
(3)本题考查对记叙顺序的分析。
结合第④段“那是1983年暑假,49岁的父亲病故后的第二年,我高考落榜。大病三天之后,母亲含泪劝我放弃再考,帮她支撑这个濒临绝境的家”,可知本段采用了插叙,插叙了父亲病故的内容,交代了家境困难的处境,解释不得不放弃高考的原因。
(4)本题考查描写手法。
“怎么没有?生意从口中出,你要胆大些喊呵。不喊谁知道你干什么”是芳相哥对“我”说的话,属于语言描写,写出了芳相哥对“我”的鼓励,对下文“我”能开口吆喝作了铺垫。
(5)本题考查结尾段作用。
首先表明观点,不删除。再阐述理由,结尾段“这段艰苦的谋生生活犹如一次青春的洗礼,改变了我的命运,也让我终身受益”升华了文章的主旨,表达了对那段艰苦岁月的感激之情。
(2022·内蒙古赤峰·中考真题)阅读《老舍的父子情》,完成下面小题。
老舍的父子情
舒乙
①父爱如山,多年以后回忆起来,仍然令我泪流。
②我的父亲,既不是典型意义上的慈父,也不是那种严厉得令孩子见而生畏的人。他是个新旧时代交替之际的人,所以他比较复杂,当然也是个复杂的父亲。
③我的第一个记忆是一岁多有的。那是在青岛,门外来了个老道,对我父亲说,14号那天,往小胖子(我当时比较胖)左手腕上系一圈红线就可以消灾,我当时吓得哇哇大哭,父亲却听从了老道的安排。他说:“二看小胖子手腕的红线,我觉得比写二本伟大的作品还骄傲。”
④父亲在后来写的幽默小文中,多次提到他的一女一儿“均狡猾可喜”:他常常要当马当牛,在地上爬来爬去,还要学牛叫,小胖子常常下令让他“开步走”,可是永远不喊“立正”,走起来没完。无数个刚想起来的好词好句就在这些“命令”中飞到了九霄云外,所以至今也没有成为伟大的莎士比亚。
⑤在我两岁零三个月的时候,父亲南下武汉加入抗战洪流。再见到父亲时,我已经8岁。见头一面时,我觉得父亲很苍老,他刚割完阑尾,腰直不起来,我怯生生地喊了他一声“爸”,他抬起一只手臂,摸摸我的头,叫我“小乙”。我发现,在家里他很严肃,并不和孩子随便说笑,也没有什么特别亲昵的动作。他当时严重贫血,整天抱怨头昏,但还是天天离不开书桌,写《四世同堂》。
⑥当朋友来看他的时候,他的话才多了起来,变得非常健谈,往往一张嘴就是一串笑话,逗得大家前仰后合。我总是静静地在一旁听,也免不了跟着傻笑,父亲从不赶我走,还常常指着我亲切地叫我“傻小子”。他对我的功课和成绩毫无兴趣,一次也没问过,也没辅导过,完全不放在心上。他十分欣赏我对画画有兴趣,对刻图章有兴趣,对收集邮票有兴趣,他知道我上五年级时被选为小学学生会主席时,禁不住大笑起来,以为是件很可乐的事,而且还是那句评语:这傻小子!
⑦他很爱带我去访朋友,坐茶馆,上澡堂子,走在路上,总是他拄着手杖在前面,我紧紧地跟在后面,他从不拉我的手,也不和我说话。后来他去了美国。
⑧15岁时,他从美国回来,给我带回来的礼物是一盒矿石标本,里面有二十多块可爱的小石头,闪着各种异样的光彩,每一块都有学名,还有简单的说明。他见到我,不再叫“小乙”,而是称呼“舒乙”,而且伸出手来和我握手,好像彼此是朋友一样。握着他伸过来的手,我的心充满了惊奇,顿时感到自己长大了,不再是他的小小的“傻小子”了。
⑨高中毕业后,我通过了留学苏联的考试,父亲很高兴。他三次到苏联去,都要专程到列宁格勒来看我。他很少给我写信,但是常常得意地对朋友们说:“儿子是学理工的,学的是木头里炼酒精!”
⑩对我的恋爱婚事,父亲表示完全尊重孩子的选择。婚礼当天,他请了两桌客,招待亲家和老友,他还送给我们一幅亲笔写的大条幅,红纸上八个大字:“勤俭持家,健康是福”。可惜,后来条幅遭到了意外破坏,残破不堪,但却是我最珍贵的宝贝。
父亲死后,我一个人曾在太平湖畔陪他度过一个夜晚。那夜,______。
我很悲伤,我也很幸运。
(选自《笔墨华夏》,有删改)
2.联系文章内容,说说作者为什么称老舍是一个“复杂”的父亲?
3.文章第④段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记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文章结尾句“言简意丰,耐人寻味”,请简要分析。
5.结合语境,依据括号里的要求赏析词句
(1)多次提到他的一女一儿“均狡猾可喜”:他常常要当马当牛,在地上爬来爬去,还要学牛叫。(从词语运用角度)
(2)父爱如山,多年以后回忆起来,仍然令我泪流。(从修辞角度)
6.结合选文内容,在第 段横线处补充恰当的景物描写。
7.阅读《骆驼祥子》选段,比较选段和本文的语言风格有何异同。
他们的车破,所以只能从清晨转到午后三四点钟,拉出“车份儿”和自己的嚼谷……自从有了这辆车,他的生活过得越来越起劲儿了。天天用不着为“车份儿”着急,拉多少,钱都是自己的,他的希望更大了。
(选自老舍《骆驼祥子》)
【答案】2.老舍,既不是典型的慈父,也不是那种严厉得令孩子见而生畏的人,所以是个复杂的父亲。“我”跟父亲出门,“他从不拉我的手,也不和我说话”,说明老舍不是“典型的慈父”;然而父亲常常指着我不无亲切地叫我“傻小子”,慈爱之情又见笔端,说明老舍也不是那种严厉得令孩子见而生畏的人。第④段采用了插叙的手法。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 3.第④段采用了插叙的手法。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 4.“悲伤”是因为父亲去世了,难免悲痛;“幸运”是庆幸自己有这样一位学识渊博,严厉而又不失慈爱的伟大的父亲。 5.(1)“狡猾”一词贬义褒用,在这里是“聪明”的意思,表达了老舍对子女的喜爱之情。
(2)该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父爱比作一座山,表达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和感激。 6.晚风呜咽叹息,盘旋在我的周围,似窸窸窣窣的薄纱,小心翼翼的不愿扰人清静。 7.相同点:语言平实朴素,饱含感情。
不同点:《老舍的父子情》中完全属于书面表达,未运用俗语和方言。《骆驼祥子》中北京方言俗语数不胜数,这种以北京话为基础的俗白、凝练的文字,极富有市井色彩,充满通俗的趣味。
【解析】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人物形象的分析。
通过第⑦段中“他很爱带我去访朋友,坐茶馆,上澡堂子,走在路上,总是他拄着手杖在前面,我紧紧地跟在后面,他从不拉我的手,也不和我说话”的内容可知,“我”跟父亲出门,“他从不拉我的手,也不和我说话”,说明老舍不是“典型的慈父”;
通过第⑧段中“15岁时,他从美国回来,给我带回来的礼物是一盒矿石标本,里面有二十多块可爱的小石头,闪着各种异样的光彩,每一块都有学名,还有简单的说明。他见到我,不再叫‘小乙’,而是称呼‘舒乙’,而且伸出手来和我握手,好像彼此是朋友一样。握着他伸过来的手,我的心充满了惊奇,顿时感到自己长大了,不再是他的小小的‘傻小子’了”的内容可知,“我”十五岁再见到父亲时,他和“我”握手,称呼“我”的大名“舒乙”,采取了一种大人对大人的平等态度,从中可看出父亲的严厉;
通过第⑥段中“当朋友来看他的时候,他的话才多了起来,变得非常健谈,往往一张嘴就是一串笑话,逗得大家前仰后合。我总是静静地在一旁听,也免不了跟着傻笑,父亲从不赶我走,还常常指着我亲切地叫我‘傻小子’”的内容可知,父亲常常亲切地叫我“傻小子”,又表现出慈爱之情,说明老舍也不是那种严厉得令孩子见而生畏的人。从以上分析中,可看出老舍是个“复杂”的父亲。
3.考查对记叙顺序的理解和作用分析。解答时,首先根据段落内容判断记叙顺序再结合上下文和主旨分析其作用。
通过第④段中“父亲在后来写的幽默小文中,多次提到他的一女一儿‘均狡猾可喜’:他常常要当马当牛,在地上爬来爬去,还要学牛叫,小胖子常常下令让他‘开步走’,可是永远不喊‘立正’,走起来没完。无数个刚想起来的好词好句就在这些‘命令’中飞到了九霄云外,所以至今也没有成为伟大的莎士比亚”的内容可知,采用了插叙的记叙手法。根据表达方式、情节上的需要。暂时中断主线的叙述。而插入有关的事情或片段。以使读者对故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联系第⑤段中“在我两岁零三个月的时候,父亲南下武汉加入抗战洪流。再见到父亲时,我已经8岁。见头一面时,我觉得父亲很苍老,他刚割完阑尾,腰直不起来,我怯生生地喊了他一声‘爸’,他抬起一只手臂,摸摸我的头,叫我‘小乙’。我发现,在家里他很严肃,并不和孩子随便说笑,也没有什么特别亲昵的动作”的内容可知,为下文做了铺垫,丰富了文章内容。
4.考查对文章结尾的理解和作用分析。解答时,围绕句中“悲伤”“幸运”来进行分析即可。
联系第 段中“父亲死后,我一个人曾在太平湖畔陪他度过一个夜晚”的内容可知,“悲伤”是指我因父亲去世而感到悲痛伤心;
联系通过第⑦段中“他很爱带我去访朋友,坐茶馆,上澡堂子,走在路上,总是他拄着手杖在前面,我紧紧地跟在后面,他从不拉我的手,也不和我说话”,第⑧段中“15岁时,他从美国回来,给我带回来的礼物是一盒矿石标本,里面有二十多块可爱的小石头,闪着各种异样的光彩,每一块都有学名,还有简单的说明。他见到我,不再叫‘小乙’,而是称呼‘舒乙’,而且伸出手来和我握手,好像彼此是朋友一样。握着他伸过来的手,我的心充满了惊奇,顿时感到自己长大了,不再是他的小小的‘傻小子’了”,第⑥段中“当朋友来看他的时候,他的话才多了起来,变得非常健谈,往往一张嘴就是一串笑话,逗得大家前仰后合。我总是静静地在一旁听,也免不了跟着傻笑,父亲从不赶我走,还常常指着我亲切地叫我‘傻小子’”的内容可知,“我”为拥有这样一位严厉而又不失慈爱的父亲感到幸运,表达出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怀念之情。
5.(1)考查对词语的赏析。解答时,首先分析词语本义,再结合句子内容和语境,分析其表达效果。狡猾,指诡诈不可信,狡诈刁钻。联系句中“他常常要当马当牛,在地上爬来爬去,还要学牛叫”的内容可知,“狡猾”一词贬义褒用,在这里是“聪明”的意思,表达了老舍对子女顽劣的无可奈何和对孩子的喜爱之情。
(2)考查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作用分析。解答时,首先结合句子内容,判断采用何种修辞手法,再分析其表达效果。根据句中“父爱如山”的内容可知,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父爱”比喻为“山”,突出了“父爱”沉甸甸的分量,表达出作者对父亲的深深感激和怀念之情。
6.考查对环境描写的理解和补写能力。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一切景语皆情语,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有:1、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2、渲染气氛;3、烘托人物心情;4、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解答时,根据上下文内容,把握人物的情感,就所处地点进行合理的描写即可。
通过第 段中“父亲死后,我一个人曾在太平湖畔陪他度过一个夜晚”和第 段中“我很悲伤,我也很幸运”的内容可知,作者心情低落,哀伤,把握这种感情基调进行描写即可。
示例:月牙在云里缓缓移动,偶尔从云隙投下几缕冰凉的银光,洒在我的身上。
7.考查对比阅读能力和语言风格的把握。解答时,全面把握文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写作技巧
一、思维导图
常考题型
(1)本文/段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写作手法?
(2)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做分析。
(3)XX段用的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三、知识梳理
(一)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表现手法这个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表现手法指象征、托物言志、衬托、对比、抑扬、虚实结合、以小见大等手法,广义的表现手法包括修辞手法。可以先考虑狭义的手法,再考虑修辞手法。
常见表现手法
象征:通过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与之有某种联系的概念、思想感情。引申事理,形象而含蓄,耐人寻味。
抑扬: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两相对照,形成起伏之势,给读者以强烈印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托物言志:假托某种具体事物来表达作者特定的主张或哲理。把要抒发的感情、要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含蓄地表达出来,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间。
虚实结合:抓住重点,或以实衬虚,或以虚衬实,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凸显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
借景抒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点面结合:叙写事件的全过程是面,抓住某一特殊情节或细节是点,两者结合既能反映出事物的全貌,又能突出重点,表达事件的普遍意义和特殊意义。
以小见大:抓住最能体现大主题、看似平凡细小却包含典型意义和生命哲理的小事件来叙写,感人且具有社会意义。
衬托:突出表现主要人物或事物的性格或特点等,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对比:突出事物特点,使形象鲜明。
卒章显志:亦作“卒章见志”,在文章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的手法就叫卒章显志,也叫“篇末点题”,“志”就是指文章的主题、中心。“卒”为完毕。增加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伏笔:伏笔,就是上文看似无关紧要的事或者物,对下文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某种提示或暗示。埋下伏笔后,后边一定要有照应。交代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
照应,是文章前后内容上的关照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主旨突出,能更好地抒发感情,渲染气氛。制造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悬念: 设置悬念是在文章的某一部分设置一个疑问或矛盾冲突,以造成读者某种急切期待和热烈关心的心理的一种写法。使文章情节曲折生动;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突出了文章主旨、人物形象。
铺垫:增强情节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完整性。
联想想象: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二)记叙顺序
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顺叙:顺叙即按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记叙文中的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事情发展顺序也包含其中。
顺叙可分为以下几种:
时间顺序:时间顺序是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时间顺序的语言标志是表时间的词语。
空间顺序:空间顺序是按照事物空间结构的存在方式,从外到内、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从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描写,有利于全面介绍事物各方面的特征。
事情发展顺序:事情发展顺序是以事件进程的先后来安排写作顺序。
作用:按事件发展(时间)叙述,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倒叙:倒叙是先叙述事件的结局,或把事件发展过程中最突出的片断提到前面来写,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时间顺序叙述事件发生、发展的经过。
作用:
强调主要内容,突出中心思想;
开篇点题;
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引出下文;
避免了叙述的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插叙:插叙是在叙事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暂时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而插入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作用:
写出了……内容(概括内容);
交代(解释)了……的原因;
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
丰富人物形象,突出人物性格;
突出文章中心;
丰富文章内容,使文章情节完整;
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补叙: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补入的内容是中心事件发展的有机环节,可放在篇中,也可放在篇末,但去掉后会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补叙的作用是交代铺垫,引起下文;制造亮点,曲折情节;补充解释,完善结构。
作用:
补充交代相关情节,使故事情节完整。
丰富人物形象,突出主题。
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达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四、课堂练习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谎言背后是深爱
①在我的记忆里,父亲总是寒冬挖藕。寒冷的时节,藕价才会高一些。父亲没有钱买连体雨衣,他直接脱掉外衣,卷上裤腿,就下藕塘。
②赤手赤脚,单薄的衣服,冰凉的塘泥。父亲唯一的挖藕工具是一把藕铲。父亲将双手支在藕铲上,往下用力,再将锹起的塘泥用双手捧起甩到身后。
③等到藕挖出了几小堆,父亲就会装了它们一挪一歇地拿到岸上。母亲将藕放到最近的水沟里,蹲下身子洗藕。母亲带了一块软软的破布,慢慢地擦藕上的泥巴,尤其是藕结处的泥巴。藕结不能洗断,否则会把泥土弄到藕孔里。不能用稻草洗,成熟的稻草虽然看起来软,但比布粗糙,会把鲜藕的外皮洗坏。母亲洗得很小心,一蹲就是几个小时。
④空旷的田野上,寒风霸道地呼啸着,我没一会儿就觉得躲在鞋子里的双脚冻成了冰坨。“爸,脚很冷吧?”“妈,手冻僵了吧?”我的声音似乎也被风刮出了棱角。“不冷。”父亲和母亲抢着回答。
⑤其实,我知道母亲洗完藕的时候,手指发麻,双腿硬邦邦的,像没了知觉。我知道父亲的关节一年比一年不好,那是被冻的。
⑥我的弟弟从小多病,经常牙齿咬的紧紧的,人事不知。母亲拿了筷子去撬,有时用手去掰开,任由弟弟把她的手指咬得嘎嘎作响。家里的经济捉襟见肘,父亲母亲不停地干活,希望能让借钱的次数少一点。
⑦半夜时分,当我还在梦乡的时候,他们已经推着藕进城去了。有一段时间,他们天天深夜去拉瓮,拉到几十里路外的一个地方,赚一点可怜的脚力钱,有几年,父亲和母亲揽了下砖窑的活。炎热的夏天,他们钻进那个热得冒火的窑里码砖头,一趟又一趟,把自己烤得像咸鱼干。
⑧我读师范的第一年,我没有和父母写信突然回了家。家里没有人,经村人指点,我找到了他们。
⑨我的父亲和母亲在给人拆老房子,没有脚手架,没有安全帽,父亲和母亲站在泥墙上,用锄头在锄泥墙。锄一下,就飞扬起一大片的粉尘,脚下的墙也跟着摇晃。
⑩回家的时候,父亲和母亲除了眼白,全身都黑乎乎的,我心疼得流下泪来。父亲说:“真的不累,也很安全。那房子矮啊,是不是?”母亲附和地说:“是啊是啊。我们年轻,有的是力气。”
可是我知道,父亲和母亲干的活,没有几个人能吃得消,他们不是机器,即使是机器,也需要上油,需要休息啊。
1997年4月11日,我的弟弟离开了我们。23岁的生命戛然而止,这对我的父母来讲,是多大的痛苦啊。仅一夜间,他们就老了!
从此,疾病纷至沓来。
父亲的手抖得越来越厉害,有时连菜也夹不住。一向嗓门大,爱说传奇故事的他说不清一句完整的话。一开口,舌头就兀自抖动起来,抖上半天,也发不出清晰的声音。医院一查,是顽固的疾病帕金森。“我没事,真的没事,”父亲说。
过了两年,母亲和父亲都行动迟缓起来。强迫两人去医院,双双住下了。医生说是脑梗塞中风,一旦中风,可就麻烦了。
出院后,父亲和母亲除了每天吃好几种药,依然像没事人一样,事事为我操心,知道我喜欢吃三角叉,母亲就给我做,不管那程序多么繁杂。他们总是牵挂着我的身体,担心我的神经性耳鸣和各种不适。听说把蚯蚓装入台葱加点盐,再放进耳朵,能治我的病,父亲就回乡下四处找台葱。在上门楼取台葱时,我的父亲扭伤了脚踝。他没有告诉我,怕我担心。
母亲走路老是摔倒,一摔就是仰面的大跟头,还老半天起不来,有一天,我发现家里的瓷砖破了一块。母亲淡淡地说,是她的脑袋磕破的。
天哪,这么厚的瓷砖都破了!母亲这一跤摔得有多重啊!泪水在我眼里打着转,母亲说:“我没事的,真的没事,倒是你,要注意身体啊。”很久以后,我才偶然得知,母亲那次摔倒,躺了半天都无法起来,脑袋一直痛了一个多月。
父亲和母亲,是这世上最爱说谎的人:我不冷,我不累,我不疼,我没事,我很好……
为了儿女,他们习惯了牺牲自己,那一句句谎言的背后,分明屹立着最真切最深沉的爱!
1.请从父母的角度,概括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2.请分析下面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空旷的田野上,寒风霸道地呼啸着。
3.文章第⑨⑩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分析其表达效果。
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父母形象。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中国地图
侯发山
①爷爷曾是地图绘制工程师,绘了一辈子地图,对地图有着特殊的感情。退休后,每天对着地图默默地看,有时还自言自语,嘀嘀咕咕不知说些什么。家里有人的时候,总要给人家讲述地图上地名背后的故事。
②其实,这些在别人听来都是故事,发生在爷爷身上就是事故。那时候,技术条件差,别说是卫星,航空测量都还是空白,需要带上平板仪、经纬仪,实地走访,测量,标记。在河南嵩山测量的时候,被三只饿狼盯上了。爷爷当时还是小青年,给吓得哆哆嗦嗦,准备给狼当干粮的时候,附近几个砍柴的山民及时赶来,凭借手里的镰刀和棍子吓退野狼。在陕西榆林,正在工作的时候、天气突变,一时间飞沙走石,爷爷赶紧把衣服脱下来,打算盖到平板仪上,结果晚了一步,望远镜的一个镜片被石头打烂了。几乎同一瞬间,爷爷下意识地扑到仪器上保护仪器,结果额头也被飞溅的镜片给划伤了。他到当地医院治疗的时候,认识了那里的一名护士,后来结为伉俪。奶奶曾感激地对爷爷说,若不是嫁给他,把她带进城里,她早被风沙给“吃”了——她的家乡在毛乌素沙漠的边缘上,一年三百六十天,有二百多天都是风沙……
③爷爷九十多了,时而清醒时而糊涂,特别是奶奶去世后,免不了唠叨他的“想当年”。
④后来,孙子小兵考上了武汉大学,学的就是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专业,毕业后,干的正是地图测绘。比起爷爷,小兵这一代的测量技术有了飞速的提升,除了航空测量,还利用人造卫星拍摄地貌,足不出户,坐在计算机前就可以测绘地图。
⑤这天,小兵拿回来一张最新的《中国地图》。爷爷两眼放光,戴着老花镜,趴在地图上瞅起来,边看边念叨:“黑龙江,黄河,长江……小兵,伶仃洋上咋有一座桥?新建的?”
⑥“爷爷,这就是港珠澳大桥,连接珠海、香港和澳门的。”
⑦“这个桥建得好,建得好!”爷爷感慨不已,然后继续一点一点地瞅,“小兵,丹江口水库咋新增一条支流?我看看,河南,河北,北京,天津,不对吧,若是支流、到天津这里应该入海啊。是不是搞错了?”
⑧小兵扑哧笑了,说:“爷爷,这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⑨“南水北调?就是当年毛主席提出的那个计划?”爷爷扑闪着昏花的眼睛,似乎有点明白了。“对!”小兵忙不迭地点头。
⑩爷爷满意地点点头,接下来又趴在地图上瞄起来。忽然,他叫道:“小兵,榆林,毛乌素沙漠咋没有了?是不是忘记标了?”
“是啊,毛乌素沙漠呢?”小兵认真地瞅了瞅地图,皱着眉头说,“爷爷,要不,咱到榆林看一看?”
“好!古人绘制地图就是实地测绘,后人常常把地图命名为‘禹迹图’,顾名思义,大禹的足迹。绘制地图就得眼见为实,哪像你们,唉!”爷爷说罢,又说,“只是我的腿不当家,怕是走不动。”
“爷爷,我开车带您去。”“中。”爷爷爽快地答应了。爷爷退休后,家人多次说要带他去旅游,他都拒绝了,说:“全中国我都跑遍了,山山水水都在我的心里。”
小兵开车带着爷爷,到了榆林,到了毛乌素,望着茫茫无际的林海,爷爷似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小兵忍不住说道:“爷爷,是真的,这是绿洲,不是沙漠!”
爷爷回过神来,说:“小兵,是不是你早就知道,故意骗爷爷来的?”
小兵憋住笑,说:“爷爷,我是知道,但还真没来过……现在都是通过遥感技术来测量和绘制的。”
爷爷说:“今天的技术就这么神奇?”小兵点点头,自豪地说:“当然啦,通过人工智能进行地图数据收集和分析,目前已经能够高度自动化地生成要素丰富的高精地图,甚至道路上的虚线都能显示出来……”
好半天,爷爷都没说话。末了,他感慨了一句:“我也想再活五百年,在福窝里还没扑腾够呢。”
5.小说标题“中国地图”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6.爷爷“对地图有着特殊的感情”,在文中有哪些具体表现?请简要回答。
7.阅读下面句子,根据括号中的要求回答问题。任选一题作答。
(1)其实,这些在别人听来都是故事,发生在爷爷身上就是事故。(句子中的“故事”和“事故”能否互换?为什么?
(2)我也想再活五百年,在福窝里还没扑腾够呢。(该句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8.“对比”是写作中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本文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任意找出一处,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济南的秋天
①_____________设若你的幻想中有个中古的老城,有睡着了的大城楼,有狭窄的古石路,有宽厚的石城墙,环城流着一道清溪,倒映着山影,岸上蹲着红袍绿裤的小妞儿。你的幻想中要是有这么个境界,那便是济南。设若你幻想不出——许多人是不会幻想的——请到济南来看看吧。
②请你在秋天来。那城、那河、那古路、那山影,是终年给你预备着的。可是,加上济南的秋色,济南由古朴的画境转入静美的诗境中了。这个诗意秋光秋色是济南独有的。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秋和冬是不好分开的。秋睡熟了一点便是冬,上帝不愿意把它忽然唤醒,所以作个整人情,连秋带冬全给了济南。
③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那么,请看济南吧。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发的不同了。以颜色说吧,山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进黄的阴影。山脚是镶着各色条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山顶上的色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山顶的颜色不同还不重要,山腰中的颜色不同才真叫人想作几句诗。山腰中的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动,特别是在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忽然又温暖一会儿,这个变动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觉得出这个变化,而立刻随着变换。忽然黄色更真了些,忽然又暗了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流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合着彩色,轻轻的抹上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有这样的山,再配上那蓝的天,晴暖的阳光;蓝得像要由蓝变绿了,可又没完全绿了;晴暖得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凉风,正像诗一样的温柔;这便是济南的秋。况且因为颜色的不同,那山的高低也更显然了。高的更高了些,低的更低了些,山的棱角曲线在晴空中更真了,更分明了,更瘦硬了。看山顶上那个塔!
——节选自老舍《济南的秋天》
9.下列哪句话最适合填入第①自然段的横线上?( )
A.济南的秋天是静谧的。 B.济南的秋天是温和的。
C.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 D.济南的秋天是虚幻的。
10.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第①自然段中加点词语“睡着了”的表达作用。
11.如何理解第②自然段中画线句子的意思?可以从表现手法(或表达技巧)等方面进行思考。
12.济南的秋天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具体语句进行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动物笑谈(节选)
康拉德·劳伦兹
①在研究高等动物的行为时,常常会发生一些妙事,不过逗笑的主角常常不是动物,而是观察者自己。他们在和有高度智慧的鸟或哺乳动物打交道的时候,常常需要不顾自己的尊严,所以,实在不能嗔怪有些外行人批评: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家实验的方法怪诞不经。如果不是因为我出了名的无害于人,大概老早就给关进疯人院了。等我说过一个小故事之后,你就明白为什么艾顿堡的居民都把我当疯子了。
②有一段时间我正在做有关水鸭子的实验,想要解释存在我心中已久的疑问。疑问是这样的:刚刚从人工孵卵器孵出的小雁鹅,总是把第一个碰到的生物认作是自己的母亲,并且一心一意地跟随着她;但是水鸭子就不同了,凡是由人工孵卵器养出的小凫,总是极其羞怯,难以接近,每次一出壳,就赶紧逃开,躲到附近的暗角里不肯出来。这是什么缘故呢?
③记得有次我把一堆水鸭蛋拿给一只麝香鸭代孵,小兔的羽毛一干,也是马上就逃走了,我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把它们抓了回来。又一次我让农场里的一只胖大白鸭代孵,那些小家伙却高高兴兴地跟在她后面,好像她是它们真正的母亲似的。我猜想关键一定在母鸭的叫声上,因为从外表看来,不管是那只家养的白鸭还是麝香鸭,都和真正的水鸭长得大相径庭;不过白鸭的叫声却和水鸭一样——这是因为农场的家鸭原是由野鸭驯养而来的,在这段驯养的过程之中,野鸭羽毛的颜色和身体的形状都已大变,但是叫法却还保持原样。
④我国此得到一个颇为清晰的结论:如果我要小凫跟着我走,我得学母凫一样叫才行。“他在脖子上挂个铃铛,嘴里发出哞哞的叫声,小牛就以为他是母牛。”布什的诗句正是这种情况的最佳写照。
⑤于是我立刻着手去做这个实验。就在复活节后的第七个星期天,我把一窝待孵的水鸭蛋放在人工孵卵器里。小凫一出壳,羽毛刚干,我就学着母水鸭的叫声,不停地唤着它们。果然,这一次这些小鸭子一点也不怕我,它们信任地望着我,挤成一堆,听任我用叫声把它们带走。我的猜想因此完全得到证实:新出世的雏凫只对母凫的叫声有本能的反应,却不知道母亲该像什么;只要会像母鸭一样叫唤,不管是只肥胖的北京鸭还是一个更胖的人,都成了它们的母亲。
⑥不过,这个代替物却不能太高。在实验开始时,我原和小鸭子一样匍匐在草中,后来我逐渐换成坐的姿势。可是,等我一旦站起来试着带它们走,它们就不动了;它们的小眼睛焦急地向四周探索,却不会朝上方看,没有多久,就像被弃的小鸭子一般,发出细细的尖叫,哭起来了。因此,为了要它们跟着我,我不得不蹲着走,这自然颇不舒服。尤其糟的是,做母亲的水鸭子得时刻不停地叫唤,只要有半分钟的时间忘了“呱格格格,呱格格格”地唱着,小凫的颈子就拉长了,和小孩子拉长了脸一样。要是这时我不继续叫唤,它们就要尖声地哭了。好像只要我不出声,它们就以为我死了,或者以为我不再爱它们了。这真是值得大哭特哭的理由呢!
⑦小鸭子和雁鹅不同,小鸭子对母亲的需索不休,带它们真是累人的差事。想想看,我不但得蹲在地上爬行,还得不停地嘎嘎地叫,这真不是好玩的。
⑧不过为了探求真理,也只好忍受这种考验了。所以,那个星期天,当我带着那群小鸭子在我们园里青青的草上又蹲又爬又叫地走着,而心中正为它们的服从而暗自得意的时候,猛一抬头,却看见园子的栏杆上排着一排人,他们全都脸色煞白。
⑨这自然是一些外地来的观光客,他们大概为眼前的景象吓得呆了,因为他们只看到一个有着一大把胡子的大男人,屈着膝,弯着腰,低着头在草地上爬着,一边不时回头偷看,一边大声地学着鸭子的叫声——至于那些小鸭子,那些叫人一看就明白原委的小鸭子,却完全不露痕迹地藏在深深的草里,你叫那些观光客怎么能相信自己的眼睛呢?
13.选文第①段用“逗笑”“怪诞不经”“疯子”这几个词描写动物观察者,选文中的“我”做了哪些“怪诞不经”的事?
14.第⑧段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15.在《动物笑谈》中,作者不仅把小水鸭子当作自己的孩子,还把鹦鹉可可当作自己的朋友,他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生活趣事令人向往。从这篇文章中,你学到了哪些与动物相处的方式?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人生没有多余的疼
朱成玉
①在键盘上敲字的时候,忽然想,如果人生也有一个删除键,我会删除些什么呢?快乐幸福的时光自然舍不得删去,那么删去的就只有那些疼了。
②我想删去手指的疼。因为一分之差没有考上县城的重点高中,老师和家人都劝我复读一年,我却倔强地选择了离开学校。每天上午9点30分,是学校上课间操的时间,喇叭里传来熟悉的“广播体操”,一颗心便跟着疼了,再回不去本该属于自己的校园。于是更加发奋地自学,冬天,写字的手冻成了“馒头”,钻心的疼让我坐卧不宁,直到现在,每到下雨阴天,手指还会隐隐作痛,20多年以前的疼,就像一条甩不掉的蛇,紧紧尾随。
③我想删去肩膀的疼。在家待业的时候,临时在一个工地做了半年力工,手掌磨出许多大大的血泡,却也不能停下来,因为瓦匠等着我“伺侯”呢,炎炎烈日,汗流浃背,苦不堪言。之后,又去粮库扛麻袋。黑压压的麻袋落到肩膀上,整个人一下子就蹲到了地上,如此反复,直到后来才慢慢地直起腰来,真不知道那一天是如何熬过来的,那是天底下最漫长的一天,我盼着天快点黑下来,快点,可是太阳,像故意和我作对一般,越发地把它那邪恶的热泼到我身上。回家之后,掀开衣服,看到肩膀上整个掀开了一层皮,里面嫩嫩的肉呼之欲出!母亲一边给我擦着药膏,一边心疼得直掉眼泪。
④我想删去脚掌的疼。刚结婚的时候,一贫如洗。租来的房子又小又破,冬天很冷,墙壁上到处是亮晶晶的霜花。买不起煤,就去后山打柴。有一天回来得晚,天已经黑了,妻子担心,拿着手电去山路上寻我。直至看到我拉着一车柴火,蹒跚归来时,终于忍不住哭出声来。我告诉她,不敢快走,鞋子马上就要掉了底儿,她找个绳子帮我把鞋子绑上。脚冻了,又红又肿,害得我现如今走起路来都不是那么笔直。
⑤我想删去牙疼,我想删去头疼,我想删去失恋的疼,我想删去失去亲人的疼,我想删去各种各样的心疼,我想删去……太多太多的疼!
⑥我不知道,为何我的人生有如此多的疼,我似乎是疼痛银行的行长。
⑦但是现在,我感谢疼痛,每一次疼痛,都会带给你一次历练。就像一次一次地跌倒,让孩子学会了走路和奔跑,就像一次一次地摔伤,让鹰学会了飞翔。人生在世,谁没有疼的经历呢!有痛感的人生,是有盐、有钙的人生。
⑧疼是人生里最活跃的细胞,可以用它谱曲,用它填词,可以用它酿酒,用它泡茶。在岁月的喉结,轻轻将它吐出,可以换一曲妖娆的歌儿。疼是推着人往前走的风,你若想甩脱它,便闻不到它吹送到你跟前的花香了。
⑨人生没有多余的疼。赞叹珍珠的光芒时,别忘了,那是贝壳的眼泪,是用疼痛磨砺出来的璀璨。
16.文章以“人生没有多余的疼”作标题有何作用?
17.本文中对“疼”的叙述采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18.赏析第⑦段划线句子的修辞手法。
19.读完这篇文章,对你人生的启迪是什么?
阅读下面的课文,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济南的冬天
老舍
①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②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月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儿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③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④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儿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儿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⑤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⑥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⑦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儿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品。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⑧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20.文章第④段中,作者为什么说“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你是如何理解的?
21.文章第⑦段写了济南冬天水的哪些特点?
22.结合上下文,品味第⑥段划线句子中加点的两个“卧”字有何妙处?
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
23.文章第①段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24.文章结尾第⑧段“这就是冬天的济南”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刘湛秋
①南国的雪,我们分离得太久了。
②那微带甜味的湿润,那使人快活的冷气,那彩色梦幻的飞旋,伴着我少年的轻狂,再也无法追寻。
③那时没有暖气也没有炉子的小屋,铁一样寒冷的硬被子,都无法阻挡对雪的渴望,只要睁眼看见屋外白花花的光亮,那就像涌进来一股暖流,勾起难以抑制的温暖的心情。
④雪,南国的松软美丽的雪啊!
⑤它纷纷扬扬,比春天一树树的梨花还要美。这时,北风变得柔和了,吹着它,上下翻飞,轻轻地降落,使人能看清那六角的菱形,看到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
⑥不知它是想依恋天空,还是想委身大地。它忽上忽下,是那样的轻盈而自由啊!忽然,它落进了我的颈脖,像个小绒毛,却又摸不到它,产生了甜甜的微痒。我伸出手来,它会安静地落到我的掌心,在我的钟情的眼睛里,慢慢地消失了它的身影。有时候,真愿意伸出舌头,希望能接到一片雪花,那淘气的愉快里绽开了多少天真的梦。
⑦雪,南国的松软美丽的雪啊!
⑧忽然,我像一下子变成熟了,往往放弃堆雪人、打雪仗的乐趣,却愿意宁静地默默地走去,翻过废弃的铁路线,来到郊外,默视着广袤的天空和田野。所有的污秽和荒凉全遮掩了,只有雪,白花花的、纯净的雪。这大自然创造的最精美的白色拥抱了田野山岗、房屋和树林。偶尔由于风的吹动,越冬的树和菜斑斑点点闪着一点新绿。
⑨这时,眼睛和心变得多么亮,多么舒展。美丽的维纳斯仿佛就在你的身边,对着你微笑。所有的幻想都会脱颖而出,飞向雪的地平线,开出白色的花朵。
⑩雪,南国的松软美丽的雪啊!
我们分离得太久了,也许我还能追寻那没有污染的洁白,幼稚却纯真的梦幻,和那寒冷中的温暖?
25.请在文中找出最能概括南国雪的特点的词语,并说说本文从几个方面来写雪这个特点的?
26.文章中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27.“这时,眼睛和心变得多么亮,多么舒展”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春天的翻浆
邓思清
①地上冒绿,枝头含蕾,我知道是春天来了。可是看不到这些迹象的时候,又怎么去感受春天的气息呢?朋友们提议去看湘西南城步县的十万古田时,听说那里仍然冷峭,不见绿色。可是春天来了,挡不住人们踏春脚步。
②阵阵冷风中,我们踏上前往十万古田的山路,山道陡峭,路面凹凸,小轿车不能开到里头,只能步行。走路速度慢,亲近了大山,一路上毛竹向人招手,飞泉亲抚了脸蛋,偶尔还能听到一声鸟儿的问候,人渐渐醉入氧离子,不住疑心起置身美境的真实性!
③这个地方处于湘桂两省接壤的西端大山里,过去有一条蜿蜒官道上通云贵,山里住着很多苗民,垦田耕作,繁衍生息,曾经尘烟缭绕,人气旺盛。后来交通改善,舟车便捷,这条官道寂静下来了。为了方便交易和生活,山民们搬到了几十里外的寨市,一大片水草丰茂的耕田就荒芜了。经年累月,草木葱茏,渐渐成为人们久远记忆中的十万古田。
④行进在山道上,探寻深山春天的气息,我已无法感受到当年古道上来去匆匆的气氛,但能看到那时候春光留下的影子,树影婆娑,摇曳绰约。
⑤这几年,人们突然想起了这片已还原为处女地的古田,原生态的神奇面貌引得大家纷纷前往探奇观胜,政府决定实施开垦,把这块土地变得更加美丽,当地群众都支持这个举动。但是山高路远,道路崎岖,开垦这么大一片杂树遍布、藤蔓交织的土地谈何容易!
⑥这是春天了,山外已经姹紫嫣红,这里仍是一片沉寂,土地是黑色的,没有看到花蕾,深山春来迟,气息远着呢。同行的当地朋友刘君说,他们已经挥汗几年了,把公路一米米地掘进去,过不久,这里将是一片美丽的田园。
⑦顺着他的指引望去,道路两边是白杨林,林间疏松,枯叶满地,道路弯曲着,地下是灰黑的,黑土意味着肥沃。路的前方也是暗淡的,就跟欧洲大地一样,辽阔沉静,但视觉格外清晰,让人感觉是来到了异域。行进中,路边忽然出现一排竹木篱笆,这是开垦人的菜园,尽管没有看到菜,也没看到人,我们还是惊欢不已,好像闻到了久远先民的生活气息,一个劲地以篱笆为背景留影。
⑧踩在土路上,得不停地看着脚下,不然就会摔倒,因为开过去的沉重卡车压出了两道深沟,地下翻浆了,沁出新土的气息,泥土被挤到了路上,像几条长龙扭曲着身子,奋力向前爬行。不是还寒冷着吗,土地还冻着呢,怎能出现如此狰狞、如此遒劲的翻浆?得多大的力量才能把底下的黏土挤上来。我知道这不是卡车的力量,卡车之于冻土如舟行水上,压不下去的。
⑨那么只有土地本身的力量了,它想翻身换个姿势,因为春天来了,春天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把土地唤醒;第二件事情是给大地穿上衣裳,别上花簪。人们常说,春回神州、大地复苏,是春天让土地复活的。春天怎会有这么大的力气呢,让土地翻浆了。夏天气温更高,大地却是硬邦邦的。我想起春风和冬风比赛的故事,看谁能把人穿的棉衣吹下来,冬风铆足力气狂吹,结果那个人双臂越裹越紧,而春风不紧不慢,平和地吹拂着,不一会那个人就把棉衣脱下了。春风是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太用力了,反而达不到效果。记得小时候看父亲开春犁田,乍暖还寒的天气,父亲赤脚踩地说不冷,水牛拉着犁,一声吆喝下去,泥浆就翻卷上来,不一会,条条长龙卧在了田间,要是在冬天,根本无法开犁的,土地僵硬,这会儿却已被春风酥化了。
⑩多年没有看到犁田了,现在看到了几条巨龙般的翻浆,叫我知会,春天已经来到深山,且有惊天动地的力量,这跟花开草绿没有关系,也不是春天的使命。土地翻浆是播种希望,这几条翻浆通向前方,没能看到尽头,看来负重的卡车已经轰然开到了想去的地方。
每个春天都是这样,人和大地,面临着一次磅礴的翻浆,有点决绝,却是一种新格局的开始。
(选自《湖南日报》)
28.请说说文章最后一段文字的内涵。
29.“翻浆”是指地面或道路出现泥泞、破裂和冒浆的现象。请联系全文说说文题“春天的翻浆”中的“翻浆”的含义。
30.结合语境,品析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走路速度慢,亲近了大山,一路上毛竹向人招手,飞泉亲抚了脸蛋,偶尔还能听到一声鸟儿的问候。
31.选文第⑨段插入“春风和冬风比赛的故事”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用意?
32.细读全文,参照下面的链接材料,探究作者的情感。
链接材料:
朱自清的《春》抓住春天的特点,描绘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草木花卉争荣的景象,赞美了春的创造力,激励人们珍惜大好时光,辛勤劳作,奋发向上,抒发了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33.阅读《黑羊》,完成问题。
①从前有个国家,里面人人是贼。
②一到傍晚,他们手持万能钥匙和遮光灯笼出门,走到邻居家里行窃。破晓时分,总能发现自己家也失窃了。
③他们就这样幸福地居住在一起。没有不幸的人,因为每个人都从别人那里偷东西,别人又再从别人那里偷,直到最后一个人去第一个窃贼家行窃。该国贸易也就不可避免地是买方和卖方的双向欺骗。政府是个向臣民行窃的犯罪机构,而臣民也仅对欺骗政府感兴趣。所以日子倒也平稳
④有一天——到底是怎么回事没人知道——总之是有个诚实人到了该地定居。到晚上,他没有携袋提灯地出门,却待在家里抽烟读小说。
⑤贼来了,见灯亮着,就没进去。
⑥这样持续了有一段时间。后来他们感到有必要向他挑明一下,纵使他想什么都不做地过日子,可他没理由妨碍别人做事。他天天晚上待在家里
⑦诚实人感到他无力反抗这样的逻辑。从此他也像他们一样,晚上出门,次日早晨回家。但他是诚实的。对此,看河水打桥下流过。每次回家,他都会发现家里失窃了。
⑧不到一星期,诚实人就发现自己已经一文不名了;他家徒四壁,因为那是他自己的错;不,问题是他的行为使其他人很不安。因为他让别人偷走了他的一切却不从别人那儿偷任何东西,发现家里没被动过一一那本该是由诚实人进去行窃的。
⑨不久以后,那些没有被偷过的人家发现他们比人家富了,就不想再行窃了。更糟的是,总发现里面是空空如也。因此他们就变穷了。
⑩同时,富起来的那些人和诚实人一样,养成了晚上去桥上的习惯,事态就更混乱了,因为这意味着更多的人在变富
现在,那些富人发现,如果他们天天去桥上,敲定了工资和如何分成。自然,他们依然是贼,富人是越来越富,穷人是越来越穷。
有些人富裕得已经根本无须亲自行窃或雇人行窃就可保持富有。但一旦他们停止行窃的话,他们就会变穷,因为穷人会偷他们。因此他们又雇了穷人中的最穷者来帮助他们看守财富,这就意味着要建立警察局和监狱。
因此,在那诚实人出现后没几年,人们就不再谈什么偷盗或被偷盗了;但他们个个都还是贼。
唯一诚实的只有开头的那个人,但他不久便死了,饿死的。
(选自《在你说“喂”之前》,译林出版社)
(1)请梳理结构,填写表格。
时间 事件 结果
有一天晚上 人人都要出去偷别人家的东西。 人们“幸福”地居住在一起。
① 有人偷,有人看桥下的流水。 有人富有,有人挨饿,更多的人在变富
现在 雇佣穷人去偷,偷者照偷。 ②
没几年 ③ 只说穷人和富人,诚实的人死了。
(2)诚实人的品性中除了诚实,还有什么特点?作者主要采用哪种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
(3)文中有两处“看河水打桥下流过的情形”的描写,诚实人和富人“看河水”的原因及他们的心理状态有何不同?
(4)想一想,作者把小说命名为“黑羊”,有什么深刻寓意呢?联系全文进行分析。
(5)寓言常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联系上下文,说说本寓言小说的虚构与真实各表现在哪里?
记叙顺序
1.(2022·湖南永州·中考真题)阅读记叙性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第一次吆喝
金佩庆
①吃过早饭,我们挑起担子走出了长兴县城的一家小吃店,开始了谋生的一天。为了避开行人的目光,我跟在芳相哥的后面,把头压得很低。
②“修雨伞哎——补雨伞,补雨伞哎——修雨伞!”
③走到居民区,芳相哥突然用方言吆喝起来。我大吃一惊。这悠悠的吆喝声如同一个闷雷,顿时使我明白自己此行一个严重的疏忽。
④那是1983年暑假,49岁的父亲病故后的第二年,我高考落榜。大病三天之后,母亲含泪劝我放弃再考,帮她支撑这个濒临绝境的家。说实在的,为赡养年迈的婆婆,供养五个子女读书,母亲拼命在六亩多责任田里劳作,一分钱掰成两半花,我这个全家唯一的全劳力再任性也没有勇气向她要学费复习了。
⑤无奈,在农忙过后,我拜当年父亲的徒弟芳相哥为师,挑起父亲留下的雨伞担子,登上北去的列车。
⑥那时的义乌老家,农闲之际上“三府”(杭嘉湖地区)修补雨伞是成年男子的传统项目之一。而我此行的目的就是想挣到复习的费用。于是,就有了刚才所说的那一幕。
⑦此时此刻,“曲线高考”的如意算盘,似乎一下子被芳相哥的吆喝打碎了。我只想扔掉肩上的担子,找个地方躲起来。
⑧原以为修雨伞不过是风餐露宿、走街串巷辛苦而已,没料到还得满街吆喝。如果事先考虑到这点常识,我绝不会有勇气出来的。然而后悔已晚,除了硬着头皮往前走,我别无选择。
⑨不一会儿,便有几个顾客拿了伞打招呼。简单地讨价还价后,芳相哥便在大腿上铺了块厚布修理起来。他一面修补一面向我指点要领。过了一会儿,就叫我到附近的居民宿舍招揽生意。
⑩毕竟是刚出校门的中学生,脸皮薄。我在居民区转来转去总也张不开口。在一个无人的地方,我憋足了气:“修——”后面的声音连自己也听不见了。赶紧落荒而逃。
“怎么没有?生意从口中出,你要胆大些喊阿。不喊谁知道你干什么?”芳相哥说。我感到这个世界太残酷了,强忍住委屈的泪水。
然而,委屈也只好委屈。慢慢地,从轻轻地喊到大声地喊,从无人处喊到有人处喊,我战胜了自己,总算过了修伞的第一关。
三天之后,芳相哥让我独自上路。
后来发现,当我在街头巷尾吆喝时,并没有人在旁边讥笑我,于是吆喝得越来越带劲,生意自然也源源不断。
雨伞的种类繁多,有的还相当复杂。开始时,顾客送来的伞,本来凑合着还能用,经我一修理却面目全非了。不过实践中我很快成为行家,最困难的仍是每天出门的第一声吆喝。
在近两个月的时间里,我和芳相哥同宿一个旅店,早散晚聚,跑遍了江浙皖交界处的近十个城镇的大街小巷。在与形形色色的顾客打交道中,我尝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也发了笔小财,挣了120多元。
丹桂飘香的时候,我向芳相哥吐露了想复习再考的秘密。
“原来如此,那我们还是早些回去吧。”
当母亲终于明白我外出学手艺是为了挣学费考大学时,长叹了一声也就没有反对。第二年,我考取了杭州大学。
这段艰苦的谋生生活犹如一次青春的洗礼,改变了我的命运,也让我终身受益。
(选自《开花的课桌——当代散文佳作选读》)
(1)请你说说第⑦段加点词“曲线高考”在文中的含义。
(2)我的心理随着“吆喝声”的不同情景而发生变化。请根据下面的提示填空。
吆喝时的情景 “我”的心理感受
听到芳相哥的吆喝时 ①
② 异常尴尬
感觉没有人讥笑我吆喝时 ③
(3)第④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 段画横线的句子。
“怎么没有?生意从口中出,你要胆大些喊呵。不喊谁知道你干什么?”
(5)对于第 段,有人主张删除,有人主张不删除。你赞成哪种说法?请说明理由。
(2022·内蒙古赤峰·中考真题)阅读《老舍的父子情》,完成下面小题。
老舍的父子情
舒乙
①父爱如山,多年以后回忆起来,仍然令我泪流。
②我的父亲,既不是典型意义上的慈父,也不是那种严厉得令孩子见而生畏的人。他是个新旧时代交替之际的人,所以他比较复杂,当然也是个复杂的父亲。
③我的第一个记忆是一岁多有的。那是在青岛,门外来了个老道,对我父亲说,14号那天,往小胖子(我当时比较胖)左手腕上系一圈红线就可以消灾,我当时吓得哇哇大哭,父亲却听从了老道的安排。他说:“二看小胖子手腕的红线,我觉得比写二本伟大的作品还骄傲。”
④父亲在后来写的幽默小文中,多次提到他的一女一儿“均狡猾可喜”:他常常要当马当牛,在地上爬来爬去,还要学牛叫,小胖子常常下令让他“开步走”,可是永远不喊“立正”,走起来没完。无数个刚想起来的好词好句就在这些“命令”中飞到了九霄云外,所以至今也没有成为伟大的莎士比亚。
⑤在我两岁零三个月的时候,父亲南下武汉加入抗战洪流。再见到父亲时,我已经8岁。见头一面时,我觉得父亲很苍老,他刚割完阑尾,腰直不起来,我怯生生地喊了他一声“爸”,他抬起一只手臂,摸摸我的头,叫我“小乙”。我发现,在家里他很严肃,并不和孩子随便说笑,也没有什么特别亲昵的动作。他当时严重贫血,整天抱怨头昏,但还是天天离不开书桌,写《四世同堂》。
⑥当朋友来看他的时候,他的话才多了起来,变得非常健谈,往往一张嘴就是一串笑话,逗得大家前仰后合。我总是静静地在一旁听,也免不了跟着傻笑,父亲从不赶我走,还常常指着我亲切地叫我“傻小子”。他对我的功课和成绩毫无兴趣,一次也没问过,也没辅导过,完全不放在心上。他十分欣赏我对画画有兴趣,对刻图章有兴趣,对收集邮票有兴趣,他知道我上五年级时被选为小学学生会主席时,禁不住大笑起来,以为是件很可乐的事,而且还是那句评语:这傻小子!
⑦他很爱带我去访朋友,坐茶馆,上澡堂子,走在路上,总是他拄着手杖在前面,我紧紧地跟在后面,他从不拉我的手,也不和我说话。后来他去了美国。
⑧15岁时,他从美国回来,给我带回来的礼物是一盒矿石标本,里面有二十多块可爱的小石头,闪着各种异样的光彩,每一块都有学名,还有简单的说明。他见到我,不再叫“小乙”,而是称呼“舒乙”,而且伸出手来和我握手,好像彼此是朋友一样。握着他伸过来的手,我的心充满了惊奇,顿时感到自己长大了,不再是他的小小的“傻小子”了。
⑨高中毕业后,我通过了留学苏联的考试,父亲很高兴。他三次到苏联去,都要专程到列宁格勒来看我。他很少给我写信,但是常常得意地对朋友们说:“儿子是学理工的,学的是木头里炼酒精!”
⑩对我的恋爱婚事,父亲表示完全尊重孩子的选择。婚礼当天,他请了两桌客,招待亲家和老友,他还送给我们一幅亲笔写的大条幅,红纸上八个大字:“勤俭持家,健康是福”。可惜,后来条幅遭到了意外破坏,残破不堪,但却是我最珍贵的宝贝。
父亲死后,我一个人曾在太平湖畔陪他度过一个夜晚。那夜,______。
我很悲伤,我也很幸运。
(选自《笔墨华夏》,有删改)
1.联系文章内容,说说作者为什么称老舍是一个“复杂”的父亲?
2.文章第④段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记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文章结尾句“言简意丰,耐人寻味”,请简要分析。
4.结合语境,依据括号里的要求赏析词句
(1)多次提到他的一女一儿“均狡猾可喜”:他常常要当马当牛,在地上爬来爬去,还要学牛叫。(从词语运用角度)
(2)父爱如山,多年以后回忆起来,仍然令我泪流。(从修辞角度)
结合选文内容,在第 段横线处补充恰当的景物描写。
6.阅读《骆驼祥子》选段,比较选段和本文的语言风格有何异同。
他们的车破,所以只能从清晨转到午后三四点钟,拉出“车份儿”和自己的嚼谷……自从有了这辆车,他的生活过得越来越起劲儿了。天天用不着为“车份儿”着急,拉多少,钱都是自己的,他的希望更大了。
(选自老舍《骆驼祥子》)
(2021·辽宁盘锦·中考真题)阅读选文,完成各题。
一寸都不能少
阎秀丽
①爹拄着镐头,背靠着地头上的一棵杨树,磕了磕鞋里的土,然后眯着眼睛,看着面前一排排笔直的垄沟,延伸到炊烟的最深处。
②他的眉头忽然皱了一下,用手在眼前上下比量一番,又在地头来回走了几遍,越走眉头皱得越紧。
③我纳闷儿地看着爹,低声问娘:“我爹怎么了?”
④“谁知道抽的哪门子风。”娘说。
⑤“这都快中午了,我饿了,喊我爹回家吧。”我咽了口唾沫,看了看爹的背影,对娘说。
⑥爹性子急躁,还保留着在部队的作风,做什么事都极认真、讲原则,差一点儿也不行,他不发话,我可不敢擅自“离队”。
⑦娘看了看头顶的太阳,又看了看我,回头喊了一嗓子,爹没应,又喊了声,爹还是没理,自顾自地在地头上走来走去。娘生气了,拉着我的手就往家走。我回头,发现爹正猫着腰,似乎在一条垄沟里寻找着什么东西。
⑧我和娘回到家,吃了午饭,便又去了地里。还没等到地方,就发现我家的地里站着一群人,有很大的吵架声从人群里传出来。
⑨吵架的,竟然是爹和老瓦叔!爹和老瓦叔怎么能吵吵起来?他们俩可是从小一起长大的!
⑩听说爹当兵走的时候,老瓦叔哭得鼻涕一把泪一把的,说你就放心去部队吧,家里有我呢。即使后来他们都成家了,我家的农活儿老瓦叔还是像以前那样,没少帮忙干。爹也很感激,每次回来都会和老瓦叔喝两盅,唠上好一阵子。
我和娘钻进人群,看到爹拎着镐头,额头上青筋暴起,指着离他不远的老瓦叔,高一声低一声地吼着。
“弟妹你来评评理,你说说你家人,非得说我占了你家的地,这怎么可能?你家的地这些年都是怎么种的?还不是每年开春我帮你们家种?他说地不对劲儿,这不是埋汰我吗?”【A】老瓦叔涨红着脸,横在娘的面前气哼哼地说。
我心里也有些生爹的气,狠狠瞪了爹一眼。老瓦叔虽然爱占点儿小便宜,可平时没少帮我家忙。他家的日子比较紧巴,但也不会干占地这样的事啊!
娘赶紧笑着说:“别听他胡说,你怎么能占我家的地呢?”爹几步跨到要离去的老瓦叔面前,两手一张吼道,“把地的事儿整明白再走!”
“哎,我看你是没完没了啊,谁稀罕占你家地咋的?当初分地的时候是有文书的,你这块地有多少条垄沟,你数数,看少没少!”
“垄沟是一条没少,界石也在那儿埋着,看哪儿都没毛病,但是垄台儿变窄了!当初分地的时候,界石正对着这棵小树。”父亲指着地头儿的杨树说,“当时我是不是还开玩笑说不用埋界石,用这棵树当界石得了。你说树要是死了咋办,还得以界石为准。这你都忘了?要不咱们拿上尺,按照文书重新量一下?”
“我……我……”爹的话让老瓦叔忽然结巴起来,【B】他看了看爹的眼睛,又看了看地头的那棵树,赤红着脸说不出话来。
“行了,不就是半条垄的事吗?至于吗!”娘赶紧拽着爹的袖子,低声说道,“他家地少人多,算了。”
“绝对不行!”爹转身离开,声音很大。
打那以后,老瓦叔看到爹和娘的身影,都会讪讪地躲开,满脸的不自在。爹在县里工作,忙起来根本没空回家。家里有什么农活儿,娘自然也不好意思再去麻烦老瓦叔帮忙,只能自己干。我心里不由得对爹多了一丝怨气,就因为那半条垄,好好的两家人倒变了仇人一样。
燥热的夏天,一个跟斗跳进了秋天的谷香里。爹弯着腰,身子前倾,飞快地挥舞着镰刀,随着有节奏的刷刷声响,他用脚一勾,镰一挟,谷子便成一抱……爹把收割下来的粮食装了满满两大袋子。他望着我说:“走,去你老瓦叔家一趟。”我虽然纳闷儿,但还是跟着爹去了老瓦叔家。
“送给你啦。”爹将粮食从独轮车上卸下来说。【C】看着爹和满满的两袋粮食,老瓦叔的脸,红得像猪肝。
爹“扑哧”一声笑了,就像石子儿投进潭水里,脸上荡漾着欢乐的波纹,挠了挠头,似乎想说什么,却没有说出来,拉着我走开了。我蹦跳着跟在爹的身后,看着阳光被树叶剪碎,落在心里成了点点滴滴的疑惑。忍不住问爹:“辛辛苦苦打下来的粮食,给他送去干什么啊?”爹说:“他家人口多,粮食不够吃,要不能占咱们家地吗?”
“既然你这么想,那他占就占了呗,还急赤白脸地要回来干吗?咱们挨着累收了粮食又给人送去,图啥呢?”
“两码事。我当兵的第一天,班长就告诉我,有一句话,每个人一定要牢记在心。”爹的眼睛蒙上了一层雾气,“这不仅成为渗进骨子里的习惯,也成了每名军人一生的誓言。”
“啥话?”
爹放下手里的独轮车,身体站得笔直,看着眼前广袤的土地,声音铿锵有力。“属于我们自己的土地,一寸都不能少!”爹的话在蓝天下轰然作响。
(选自《辽宁日报》,有删改)
7.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主要内容。
8.选文第⑩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9.选文中三次写到老瓦叔脸“红”,原因分别是什么?
【A】老瓦叔涨红着脸,横在娘的面前气哼哼地说。
【B】他看了看爹的眼睛,又看了看地头的那棵树,赤红着脸说不出话来。
【C】看着爹和满满的两袋粮食,老瓦叔的脸,红得像猪肝。
10.品析选文第 段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我心里也有些生爹的气,狠狠瞪了爹一眼。
11.选文第 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爹弯着腰,身子前倾,飞快地挥舞着镰刀,随着有节奏的刷刷声响,他用脚一勾,镰一挟,谷子便成一抱……
1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爹“扑哧”一声笑了,就像石子儿投进潭水里,脸上荡漾着欢乐的波纹,挠了挠头,似乎想说什么,却没有说出来,拉着我走开了。
13.选文结尾画线句子别具深意,请谈谈你的理解。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