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概括人物形象
思维导图
常考题型
(1)文中xxx有哪些性格特点?请概括分析。
(2)你认为文中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变式)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塑造xxx人物?
解题思路
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①人物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描写等,生动形象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②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通过环境的侧面描写衬托人物性格或烘托人物心情。
③表现手法。如托物言志、欲扬先抑、对比等。通过表现手法突出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④记叙顺序。通过插叙或补叙等记叙顺序丰富人物形象,补充交代人物性格特点及人物社会地位或身份。
⑤主要事件(理情节)。根据主要事件提炼人物的感情、性格。
⑥文中人物的评价(侧面描写)。可以直接利用文章中肯的评价人物形象类的词语。
解题步骤:
审题,明确答题角度。
①看题干是概括还是分析方法,“概括”题要求写出人物形象或性格特点。“分析”题则可能需要结合文章相关事件及文章塑造人物的手法。
②整体分析性格和形象。“形象”以性格为中心兼及人物的外在特征、身份地位等。答形象时需要关注三大特征:性格特征、职业特征(教师或医生等)、身份地位特征(关注特殊身份,如官员等)。
③若需要答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需整体组织答案,包括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主要体现人物性格的事件、人物形象类词语。
(2)联系文章内容,明确答题区域,筛选概括人物形象(特点、精神品质),注意所选词语需中肯反映人物特点。
阅读描写部分方法:
作者是抓住人物的什么特征进行描写的;
作者采用什么方法进行描写的;
这些描写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答题格式
概括类:××是一个……(性格特点)+……(身份地位)的人。
分析类:××是一个……的人。特点一+事例;特点二+事例……
方法类: ××××(句段)运用了……(手法),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等),刻画了人物……的形象,表达了……的感情、主题。
课堂练习
(23-24九年级上·广东茂名·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与父亲的八年冷战
①我从小在父亲的棍棒下长大。从十四岁那一年的某一天开始,父亲就再也没有打过我了。因为,那一次,父亲的一顿暴殴,让我手臂鲜血直流,我愤然离家出走了一天。第二天,我又累又饿,特想回家,就设计了一个巧合,故意让母亲找到了我。之后,我没有再跟父亲说过一句话,整整八年。
②记不清挨了多少打,反正,打过了还是老样子,想玩就玩,哥们一叫就结帮打架,被老师赶出教室就整天在街上混。这些事情总是很快就败露了,所以总挨打。有时也不打,父亲用要我吃肉这种独特的方式惩罚我。虽说那时吃肉的时候并不多,但我一吃肉就条件反射式的呕吐,因此父母怀疑我那超瘦肉型的身材与我长期只吃青菜有关。犯了事,要是家里有肉的话,父亲就跟我谈条件,用三块肉换一棍子,不许吐,我装作不同意,每吃一块就努力地扮演很痛苦的表情。父亲就说,那就一块肉换一棍子吧,我依然表情痛苦无奈地同意了。后来我吃肉已经不反胃了,甚至觉得还有几分可口,但仍然,装出很痛苦的表情,让父亲不挥舞棍棒也得到惩罚我的快感,让他以为达到了教育我,又补充了我的身体营养这一无比高明的目的。
③不跟父亲说话之后,他不再管我,也不打我,也不理我吃不吃肉。这时,我故意在吃饭时老挟肉吃,大口地嚼,吧唧吧唧的,装作吃得很香的样子,气他。我用眼角余光偷看他的反应,开始他很吃惊,接着就目无表情,专心吃他的饭。我知道他也在装,心里肯定气得要命。可是后来他却常常三更半夜出去,天大亮才回来,回来时手里提着一点肉,让母亲做汤给我喝了才上学——原来他大半夜都在食品站排队买肉。可我依然没跟他说话。
④我十五岁那年考的大学,没考上像样的学校,在家门口上的学,令他这个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感到很丢人。我们之间依然在冷战。十九岁我大学毕业,工作了,虽说我们厂有三千多人,只有包括我在内的三个大学生,但我还是混,整天打麻将下围棋,不思上进。父亲还是冷着脸,我们还是不说话。
⑤二十一岁,我混厌了,也觉得这样下去不是个事,于是就背英语单词考研。家里不声不响地多了几本大部头的英文词典。我知道是他所为,我想对他表示一下,却无从开始。考研一举成功,而且是北京的一家名校。父母都很高兴,母亲买了好酒做了好菜,父亲吃了喝了,我也吃了喝了,两人也不交谈,都只跟我妈说话,也都不说我考研的事。那天准备去火车站,母亲给我收拾的大包小包在地上搁着,父亲扛起就走,我只得一路小跑跟着。他上了公共汽车,我也跟着上,他买了我们两人的票,他下来,我也跟着下,依然没有一句话。我看看他扛着行李的高大背影,
⑥在月台上,父亲放下行李,头扭在一边,眼睛看着别处,挺专心的样子。我看着他,等他回头看我时,我就叫他爸,可他一直不回头。我发现他的两鬓居然斑白了——我不知道自己多久没有认真看过他一眼了。想想自己的忤逆,心里产生了一种壮烈的感觉,有一种咸腻的东西涌出眼角,我艰难地说了声,爸,您回去吧。父亲没有反应,没扭过头来。站台上人很多,很嘈杂,我怀疑父亲没有听见。我又说了句,爸,您回去吧。他扭过头,看着我,那是我们八年来第一次的对视。我分明地看到他眼眶湿了。他点点头,两颗泪珠掉在他那厚厚的镜片上。他伸手拍拍我肩膀,没说一句话,却站着不动。我们就这样站着,没有再说一句话,一直到我上车,他从车窗外给我递完行李,还站着。我的泪止不住地往下滴,他的眼眶也一直湿着。火车开了,他还站着,一直到我看不见他。那次,他拍我的肩膀,是八年来我们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⑦现在父亲已经七十岁,腿脚也不灵便了。但话多,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多。我回家时,我们父子俩有说不完的话,天南海北,古今中外,家长里短,无所不谈。而我成长中的许多细枝末节,更是他津津乐道的事。那一天,他感慨地说,那时我老打你,真不对,简单粗暴,教育方法有问题。我说,是我不学好,打还是该的。要是黑子(我儿子小名)像我小时那样不长进,我会比你打得还凶。父亲笑笑,说,那他会恨你。我说,那不要紧,只要儿子学好,成才,就由他恨去吧。我母亲就在一边笑,很欣慰地。而六岁的黑子在一旁撅嘴,哼,打我?你敢!我到法院告你去。
1.阅读全文,按照时间顺序梳理故事情节。
时间 主要故事情节
14岁时 ①
15岁﹣20岁时 我依旧混日子,父子间的冷战持续
21岁时 ②
现在 我们无话不谈,父子俩冰释前嫌
2.结合语境,赏析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我艰难地说了声,爸,您回去吧。
3.请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分析父亲的人物形象。
4.本文在构思和写作手法上富有特色,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
5.(2023·广东广州·二模)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夜里老鼠是睡觉的
(德国)沃尔夫冈 博尔歇特
①在孤零零的墙上开着一个窗洞,那张开的大口像是在打呵欠,被夕阳的余晖照射,呈现出一片又蓝又红的色彩。一团团尘云在东斜西歪的烟囱残臂之间闪闪发光。瓦砾片堆成的荒野发着愣。
②他闭着眼睛。突然眼前更暗了,他觉得有人走了过来,正站在他面前,黑魆魆,蹑手蹑脚。这下它们发现我了!他想。但是他眯起双眼只看到两条套着破旧裤子的腿,弯曲得相当厉害,以致于他的目光能从它们中间穿过去。他壮着胆子顺着裤腿往上瞄了一眼,认出这是一个上了年纪的男人,手里拿着一把小刀和一只篮子,手指尖上沾着些土。
③“你在这儿睡觉啊?”那人边问边俯视着他乱蓬蓬的头发。于尔根眯起眼睛,他的眼光从这人的两腿当中穿过,瞧着太阳,说:“不,我没睡,我要守在这儿。”那人点点头:“是这样,为了这个,你带着大棍子对吗?”
④“对。”于尔根勇敢地回答,同时握紧了棍子。
⑤“你在守着什么呢?”
⑥“这我不能说。”他双手紧紧攥着那根棍子。“是守着钱,对吗?”那人放下篮子,在裤子臀部上来回擦着小刀。
⑦“不,根本就不是为了钱,”于尔根轻蔑地说,“完全是另外一样东西。”
⑧“哦,那是什么呢?”
⑨“我不能讲,反正是别的东西。”
⑩“好,不说,那我也就不告诉你篮子里装的什么?”那人用脚踢了一下篮子,啪地合上小刀。
“哼,篮子里装的什么我会猜,”于尔根一脸鄙夷,“兔子草。”
“好家伙,真准!”那人十分惊讶地说,“你真是个机灵鬼。多大了?”
“九岁。”
“哈,瞧瞧,九岁了。那么你也知道三乘九等于几,是吧?”
“那还用说,”于尔根回答着,为了争取时间,他还补了一句:“这很容易。”他的目光从那人的两条腿中间穿过。“三乘九是吗?”他又问了一遍,“二十七。我一下就算出来了。”
“一点不错,我就有这么多兔子”,那人说。
于尔根不由得张大嘴巴:“二十七只?”
“你可以去瞧嘛,不少还是仔兔呢。你不想去看看吗?”
“我可不能,我得守在这儿”,于尔根犹豫着。
“老这样?夜里也这样?”那人问。
“夜里也一样,天天这样,一直是这样。”于尔根抬头看着罗圈腿。“打星期六起就这样了,”他悄声说。
“你难道就没回过家?饿了总该吃吧。”
于尔根拿起一块石头。下面放着半只面包,还有一只白铁盒。
“你抽烟吧?”那人问道,“用烟斗吗?”
于尔根抓紧棍子,畏缩地说:“我抽自己卷的烟,我不喜欢烟斗。”
“多可惜,”那人朝他的篮子弯下腰,“你满可以安安静静地瞧瞧那些兔子,特别是那几只小的,或许你还能挑一只,可你却不能离开这里。”
“不,”于尔根伤心地说,“不不。”
那人拿起篮子,直起身子。“那好吧,如果你非得呆在这儿的话——多可惜。”他转过身去。“要是你能替我保密,”这时于尔根急忙说,“是因为那些老鼠。”
罗圈腿缩回了一步:“因为老鼠?”
“是呀,它们吃死人,吃人,它们靠这活命。”
“谁说的?”
“我们老师。”
“那你就留神起老鼠来了?”那人问。
“才不是呢!”接着他用很低的声音讲道,“我的弟弟,他就躺在下面,就在这儿。”于尔根用棍子指着倒塌的墙垣。“我们的房子遭到了轰炸,地下室里的亮光一下子没有了,他也不见了,我们还大声叫过他。他比我小好多,才四岁。他肯定还在这儿。他比我小好多。”
那人俯看着他乱蓬蓬的头发,突然说道:“那,你们老师有没有告诉你们,夜里老鼠是睡觉的?”
“没有,”于尔根轻声说,一下子显得很不耐烦,“这个他没有说过。”
那人说,“夜里老鼠是睡觉的,夜里你可以放心回家,夜里它们总睡觉,天一黑就睡下了。”
于尔根用棍子在瓦砾堆里戳出一个个小窟窿。
这儿全是它们的小床,他想,全是小床。
“现在你明白了吧?”那人又说,他的罗圈腿显得很不安静,“我现在赶紧去喂我的兔子,等天一黑我就来接你。或许我还能带一只来,一只小的。还是,你说呢?”
这时于尔根站了起来,问:“我真能有一只兔子吗?一只白的成吗?”
“我找找看,”那人边走边喊,“可你一定要等着我,我带你回家,懂吗?我得告诉你父亲怎样做兔子笼,这事你们可得懂。”
“好,”于尔根喊道,“我等着。天黑前我还得留意着老鼠。我一定等着。”他又喊。“我们家里还剩有些木板,箱子板。”他叫道。
可是那人已经听不到这些了,他圈着两条弯腿朝太阳跑去。黄昏把太阳染得血红,于尔根还能看见阳光从那两条腿当中照射过来,两条弯弯的腿。还有那只篮子兴奋地摇晃着,里面是兔子草。青青的兔子草,因为瓦砾片而变得有些发灰。
(周芸译,选自《当代外国文学》1987年第2期,文章有删减)
【注】黑魆魆(xū):形容黑暗无光,或颜色发黑。
(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语言简洁明快,通过描写两个人物相遇后的对话,包含了严肃的主题。
B.小说的情节按照时间顺序展开叙述,开头就交代了于尔根守着废墟的原因。
C.贯穿全文的“兔子”,唤起了于尔根作为孩子天真无邪的一面,更具震撼力。
D.结尾场景与开头照应,却充满温情,因为于尔根暂时从阴影中摆脱了出来。
(2)结合上下文,从描写的角度分析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那人说,“夜里老鼠是睡觉的,夜里你可以放心回家,夜里它们总睡觉,天一黑就睡下了。”
②这儿全是它们的小床,他想,全是小床。
(3)首段的景物描写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分析其作用。
(4)小说塑造了于尔根和“罗圈腿”两个鲜明的人物形象,你认为谁才是小说的主人公呢?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2021·湖北武汉·一模)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觅渡
梁衡
①常州城里那座不大的瞿秋白的纪念馆我已经去过三次。纪念馆本是一间瞿家的旧祠堂,祠堂前原有一条河,叫觅渡河。一听这名字我就心中一惊,觅渡,觅渡,渡在何处?
②如果秋白是一个如李逵式的人物,大喊一声:“你朝爷爷砍吧,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也许人们早已把他忘掉。他是一个书生啊,一个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他在黄埔军校讲课,在上海大学讲课,他的才华熠熠闪光,听课的人挤满礼堂,爬上窗台,甚至连学校的教师也挤进来听。秋白被排挤离开党的领导岗位后,转而为文,短短几年他的著译竟有五百万字。秋白与鲁迅、茅盾、郑振铎这些现代文化史上的高峰,也是齐肩至顶的啊!
③和秋白同时代的有一个人叫梁实秋,在抗日高潮中仍大写悠闲文字,被左翼作家批评为“抗战无关论”。他自我辩解说,人在情急时固然可以操起菜刀杀人,但杀人毕竟不是菜刀的使命。他还是一直弄他的纯文学,后来确实也成就很高,一人独立译完了《莎士比亚全集》。现在,当我们很大度地承认梁实秋的贡献时,更不该忘记秋白这样的,情急用菜刀去救国救民,甚至连自己的珠玉之身也扑上去的人。如果他不这样做,留把菜刀作后用,留得青山来养柴,在文坛上他也会成为一个、甚至十个梁实秋。
④如果秋白的骨头像他的身体一样地柔弱,他一被捕就招供认罪,那么历史也早就忘了他。秋白偏偏以柔弱之躯演出一场泰山崩于前而不动的英雄戏。他刚被捕时敌人并不明他的身份,他自称是一名医生,在狱中读书写字,连监狱长也求他开方看病。但是一个听过他讲课的叛徒终于认出了他。蒋介石听说抓到了瞿秋白,急电宋希濂去处理此事,宋在黄埔时听过他的课,执学生礼,想以师生之情劝其降。但他死意已决。当一个人从道理上明白了生死大义之后,他就获得了最大的坚强和最大的从容。刑前,秋白唱《国际歌》,唱红军歌曲,泰然自行至刑场,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盘腿席地而坐,令敌开枪。从被捕到就义,这里没有一点死的畏惧。
⑤如果秋白就这样高呼口号为革命献身,人们也许还不会这样长久地怀念他研究他。他偏偏在临死前又抢着写了一篇《多余的话》。别人看到的他是一个光明的结论,他在这里却非要说一说光明之前的暗淡,或者光明后面的阴影。这又是一种惊人的平静。作为领袖,人们希望他内外都是彻底的鲜红,而他却固执地说:不,我是一个多重色彩的人。当我们只看他的革命事业,看他从容赴死时,他是一座平原的高山,令人崇敬;当我们再看他对自己的解剖时,他更是一座下临深谷的高峰,风鸣林吼,奇绝险峻,给人更多的思考。
⑥我在这间旧祠堂里,想象着当年门前的小河,河上来往觅渡的小舟。秋白就是从这里出发,到上海办学,会见鲁迅;到广州参与国共合作,去会孙中山;到苏俄去当记者,去参加共产国际会议……他出门登舟之时一定想到“野渡无人舟自横”,想到“轻解罗裙,独上兰舟”。那是一种多么悠闲的生活,是一个多么宁静的港湾。他多么想靠上那个码头,但他没有,直到临死的前一刻他还在探究生命的归宿。一般人是把人生投入革命,在他是把革命投入人生,革命是他人生实验的一部分。他一生都在觅渡,但是到最后也没有傍到一个好的码头,这实在是一个悲剧。但正是这悲剧的遗憾,人们才这样以其生命的一倍、两倍、十倍的岁月去纪念他。但是他又说了一些看似多余的话,他觉得探索比到达更可贵。当年项羽兵败,虽前有渡船,却拒不渡河。项羽如果为刘邦所杀,或者他失败后再渡乌江,都不如临江自刎这样留给历史永远的回味。项羽面对生的希望却举起了一把自刎的剑,秋白在将要英名流芳时却举起了一把解剖刀,他们都将行将定格的生命的价值又推上了一层。哲人者,宁肯舍其事而成其心。秋白不朽。
(根据命题需要有删改)
6.第②③段中,作者写了李逵和梁实秋的例子,其意图是什么?
7.结合④⑤段的内容,作者借“平原的高山”和“下临深谷高峰”表现了瞿秋白的哪些精神品质?
8.第⑥段中提到“他觉得探索比到达更可贵”,那么瞿秋白“可贵的探索”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9.作者借此文表达了自己对瞿秋白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文概括做答。
(20-21九年级上·重庆长寿·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小题。
鸟事
白小川
①春夏之交,如果白石水库保护区再次燃爆小城,那定是候鸟的归来。
②李大嘴会逢人就说,候鸟来了。第一只飞来的是黑嘴鸥,第二只那是灰鹤,然后是白天鹅,野鸭,最后才是不知名的各种野鸟。他像个大喇叭,比候鸟还兴奋。
③于是观鸟、拍照、游玩的人也渐多。小城依次开始复苏,灵动,像解封的大凌河,哗哗流淌。而人们的嘈杂,喊叫,以及指尖的闪光灯,并没给候鸟带来多少恐惧,它们反而越聚越多,看起来倒是有一种仪式感。多年来,一直这样,乐此不疲。它们也不惧怕那些捕杀偷猎的,谁的一生不是如此,哪有那么一帆风顺,人事如此,鸟事亦如此。
④李大嘴是保护区的管理员。自打候鸟来了,他就跟着一起忙碌起来。他是它们的守护神,没谁比他更熟悉它们。
⑤清晨,阳光金子般洒在白石水库的碧波上,周边一片葱翠。不时有候鸟起早在水边觅食,啁啾着,一只黑嘴鸥箭一样扎进水面,叼起一条白鱼,腾空而起。成群的野鸭细声叫着,它们比家养的鸭更含蓄,矜持。而这节骨眼,也正是它们野味最足的时候,深讨那些偷猎者的青睐。李大嘴也早早地扒搂口饭,提着电话,在湖边铆足精神。
⑥李大嘴是有心事的。前几日儿子说要报考今年小城行政执法局的公务员,李大嘴自然高兴。儿子马上就毕业了,对口工作不是太好找,一般的地方还看不上眼。总不能大学毕业了,还跟他一样,看鸟吧。“那有什么不可以的?你不是说这是一项高尚的职业吗?”“那也不行,就是不行。”这是前几日李大嘴跟儿子的一次对话。虽然没达成共识,但能得到儿子的尊重也值了。自己干了一辈子鸟事,没啥出息,但毕竟那是自己喜欢的。想当初,老婆就因为这,撇下爷俩走了。这些年,一把屎一把尿的,孩子跟着自己没少吃苦,可不能再对不起他了。公务员再难考,也得想办法,李大嘴思忖着。
⑦一群野鸭被李大嘴的脚步声惊扰到,呼啦啦一片,带着湖水的腥气,尖叫着腾云驾雾起来。把李大嘴也吓一跳,像是他的阴谋被识破了。
⑧第二天,李大嘴进城买完鸟食,就去办了一件很重要的事。他去了执法局局长家里。
⑨开门的是局长的夫人,也是李大嘴的表姐。“这么早?”“这不,鸟都回来了,趁着味好,赶紧逮两只肥的给表姐尝尝鲜嘛。”李大嘴没这么谄媚过,他在心里有种自虐的感觉。“呦,太阳打西边出来了?这些年连个鸟蛋都没吃过你的,今儿个是咋了?”说着赶忙就拎了过去,“哟,是够肥的,还是活的呢。”表姐用了些力气,李大嘴似有不舍,抓着不放。“轻拿轻放啊,姐夫不在家?”“嗯,现在市里边搞创城,每天都起早贪黑的。”李大嘴跟表姐又唠了会儿,最后表姐说:“都是自家人,放心吧。”
⑩出了表姐的家,李大嘴如释重负,可就是高兴不起来。
天色将晚,李大嘴将买的鸟食,依次排开,细致拌匀,他知道它们的习性,食量,地点,喜好等,今天他格外卖力。李大嘴想起了以前有一回他就是用嘴死死咬住偷盗者的,那次他立了功,也有了李大嘴这个响当当的绰号。
几天后,儿子打来电话,李大嘴高兴地问起公务员的事。这次,李大嘴是真生气了,他从来没跟儿子发过那样的火。后来有人说,他不是因为儿子不考公务员了,而是心疼那两只鲜活的野鸭。
李大嘴问:“说不考就不考了?”
“不考了,我想自主创业。”
李大嘴就挂了电话,不想听儿子说。恰巧局长表姐夫打来了电话,他得接。
表姐夫是自己来的。见面就说:“那两只鸭子很肥啊!”李大嘴想象着表姐夫嘴里流出的鸭油,就不舒服。可嘴上却说:“这算个鸟事啊,要是喜欢,这边还有。”李大嘴一说完,局长的脸就沉了下来。“你这是监守自盗,亏你看了一辈子的鸟。我吃过你一个鸟蛋吗?”
李大嘴心里不服气,刚想说什么,就见局长打开车后门,拎个袋子下来。“你的鸭子好好的呢。”
局长又说:“你儿子的事,我知道了。自主创业好,他不是学电子的吗,让他搞搞新型监控设备,如果设备、手续没问题,可以走招标程序,把保护区都安上监控,就帮你大忙了。”
没等局长说完,李大嘴就迫不及待打开袋子,那两只野鸭果然倍儿精神。
(选自《2019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略有改动)
10.梳理小说故事情节,在方框内填写相应词语。
11.第⑩段写到 “李大嘴如释重负,可就是高兴不起来”,怎样理解李大嘴此时的矛盾心理?
12.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句子。
13.请简要分析文中“局长”这一人物形象。
14.文末写那两只野鸭“果然倍儿精神”,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2021·湖北·一模)阅读下面小说,完成小题。
父爱昼夜无眠
尤天成
①父亲最近总是萎靡不振,大白天躺在床上鼾声如雷,新买的房子音响一般把他的声音“扩”得气壮山河,很是影响我的睡眠。我是一名昼伏夜“出”的自由撰稿人,并且患有神经衰弱的职业病。我提出要带父亲去医院看看。他这个年龄嗜睡,没准儿就是老年痴呆症的前兆。父亲不肯,说他没病。再三动员失败后,我有点恼火地说,那您能不能不打鼾,我多少天没睡过安稳觉了。一言既出,顿觉野蛮和“忤逆”,我怎么能用这种口气跟父亲说话?父亲的脸在那一刻像遭了寒霜的柿子,红得即将崩溃。但他终于什么也没说。
②第二天,我睡到下午四点才醒来,难得如此“一气呵成”。突然想起父亲的鼾声,推开他的房门,原来他不在。说不定到哪儿玩小麻将去了。我一直鼓励他出去多交朋友。看来,虽然我的话冲撞了父亲,但他还是理解我的,这就对了。父亲在农村穷了一辈子,我把他接到城里来和我一起生活,没让他为柴米油盐操过一点儿心。为买房子,我欠了一屁股债。这不都得靠我拼死拼活写文章挣稿费慢慢还吗?我还不到30岁,头发就开始“落英缤纷”了,这都是用脑过度、睡眠不足造成的,我容易吗?作为儿子,我惟一的要求就是让他给我一个安静的白天,养精蓄锐。我觉得这并不过分。
③父亲每天按时回来给我做饭,吃完后让我好好睡,就又出去了。有一天,我随口问父亲,最近在干啥呢?父亲一愣,支吾着说,没,没干啥。我突然发现父亲皮肤比原先白了,人却瘦了许多。我夹些肉放进父亲的碗里,让他注意加强营养。父亲说,他是“贴骨膘”,身体棒着呢。
④转眼到了年底,我应邀为一个朋友所在的厂子写专访,对方请我吃晚饭。由于该厂离住处较远,他们用专车来接我。饭毕,他们让我随他们到附近的浴室洗澡。雾气缭绕的浴池边,一个擦背工正在一具肥硕的躯体上刚柔并济地运作。与雪域高原般的浴客相比,擦背工更像一只瘦弱的虾米。就在他结束了所有的程序,转过身来随那名浴客去更衣室领取报酬时,我们的目光相遇了。“爸爸!”我失声叫了起来,惊得所有浴客把目光投向我们父子,包括我的朋友。父亲的脸被热气蒸得浮肿而失真,他红着脸嗫嚅道,原想跑远点儿,不会让你碰见而丢你的脸,哪料这么巧……
⑤朋友惊讶地问,这真是你的父亲吗?
⑥我说是。我回答得那样响亮,因为我没有一刻比现在更理解父亲,感激父亲,敬重并抱愧于父亲的。我终于明白父亲为什么在白天睡觉了,他与我一样昼伏夜出。可我深夜沉迷于写作,竟从未留意过父亲的房间里有没有鼾声。
⑦我随父亲来到更衣室。父亲从那个浴客手里接过三块钱,喜滋滋地告诉我,这里是闹市区,浴室整夜开放,生意很好,他已攒了一千多块了。最后,父亲郑重地说:“我想帮你早点把放债还上。”
⑧在一旁递毛巾的老大爷对我说,你就是小尤啊?你爸为了让你写好文章睡好觉,白天就在这些客座上躺一躺。唉,都是为了儿女哟……
⑨我心情沉重地回到浴池。父亲不放心地追了进来问,孩子,想啥呢?我说,我想,让我为您擦一次背……话未说完,就已鼻酸眼热,湿湿的液体借着水蒸气的掩护蒙上了眼睛。
⑩“好吧。咱爷俩互相擦擦,你小时候经常帮我擦背呢。”
父亲以享受的表情躺下来。我的双手朝圣般拂过父亲条条隆起的胸骨,犹如走过一道道爱的山岗。
15.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①段画横线句子说“父亲不肯,说他没病”,联系全文看,父亲再三不肯去看病的原因有:一是怕花钱;二是怕影响工作而不能为儿子多出力。
B.文章第②段画横线句子写了“我”希望父亲白天不影响“我”睡觉的理由,吐露了生活的艰辛,表达了“我”对生活的埋怨和不满。
C.文章多处设有伏笔,如“大白天躺在床上鼾声如雷”“我突然发现父亲皮肤比原先白了”等,这些伏笔使情节的发展更合乎情理,不显得突兀。
D.文章第⑧段中递毛巾老大爷的话,是对父亲的侧面描写,既照应了前文,又更好地突出了父亲的形象。
16.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围绕生活中极其平常的“擦背”一事展开故事,演绎出一对平凡父子的人间真爱,读来亲切感人。
B.作者巧妙地运用对比、烘托等艺术手法,将人物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出神入化,并步步深入地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C.由于“我”的指责,父亲从此不再白天休息,而到浴室不分昼夜地“擦背”,好让“我”还清房债。这无不使读者感受到了强烈的金子般的父爱。
D.文章像一曲轻音乐,跌宕起伏中奏出父爱的深沉博大,荡人心魂,教人受益。
17.文中的“我”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简要概括“我”这一人物形象。
18.文章以“父爱昼夜无眠”为题,你是如何理解“昼夜无眠”这四个字的?
(2021·河北承德·一模)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幸福的光亮
①小区临街的店铺,可谓五花八门。理发店、电脑维修店、童装店、早餐屋……只有一间店铺还闲着。它比别家的租金略高,但门前环境也最好:地面宽敞,绿化带植被茂盛,还有巨大的合欢树,如同撑着一把大伞。合欢树下是街坊大妈们平日聊天休闲的场所,平时热热闹闹。但今天,这棵树下却静得很──那家空置的店铺终于来了房客。一个年轻妇女一手抱着个可爱的小孩,另一只手拿笤帚在扫地。男人在店铺里清理杂物。这个孩子,叫旺旺。
②没多久,大妈们就了解到这家新房客的情况──听说男主人找了家工厂上班,一家人从乡下刚进城,结婚时欠了债,在老家挣不到钱,进城来打工挣钱。
③白天,他们家敞着门,几个月大的小孩在一个凉席上玩儿,旺旺妈就在旁边穿手链、剪线头、缝玩具,总也不闲。
④没成想,没过多久,就遇到了麻烦。旺旺爸骑摩托车不小心撞断了腿,治疗费用让这个小家难以承受。旺旺爸在医院久住不起,回了家,小夫妻俩夜里的哭声,隔着门都传出很远。
⑤旺旺妈率先振作起来。她把家隔成两半,锅碗瓢盆和简易的木板床塞进小小的隔间,更大的地方放了货架,“旺旺超市”开张了。
⑥早上,她把丈夫的竹椅和孩子的小床搬到合欢树下,给他们摆上热腾腾的早饭。太阳移,树荫动,旺旺妈便将竹椅小床不断往树荫里挪。她一天到晚乐呵呵的,把笑容带给丈夫、孩子和每一位顾客。
⑦小区里的人,渐渐地都愿意来这里买东西,因为旺旺妈乐观,看着喜气,总是笑吟吟的,嗓音甜,说话柔,做事利索。别看店面小,货却备得很全。她娇小的身躯跨上大号摩托,先去批发市场上货,再到蔬菜市场进水果和青菜。“好卖就卖,卖不掉的我就吃了。”她笑呵呵地说。
⑧这天,旺旺妈操刀削土豆皮,将十几个土豆切丝浸泡着。本是要自己吃的,却被买菜的客人看中了,非要买去,还经常预定。旺旺妈的食材生意,借助土豆丝拓展开。她开始做些加工好的净菜,回家下锅炒炒就能吃,生意愈发红火。虽然腿上有伤,但旺旺爸开始力所能及地给家里帮帮忙,脸上也逐渐有了笑容。
⑨A合欢树下的老人们说,旺旺家真不容易。小区里分布着好几个超市,三步一户、五步一家的,西门口刚开了个大型超市,生鲜齐全。要不是旺旺一家勤劳能干,这小超市很难支撑下去。
⑩旺旺超市开了一年多后,旺旺爸终于康复了,全心帮妻子打理小超市。买卖虽小,却是一家人的根基。他们家水果蔬菜新鲜好吃,品质有保证。不跟别人硬拼价格,而是拼服务和时间:B大清早出门,想买些东西,只有旺旺家早早就开着门,旺旺妈正在整理刚刚批发回的蔬菜,都是最新鲜的食材。晚上,别家超市都是九点关门,只有旺旺超市的灯一直亮到十点半。刚来的时候,她还是满脸羞怯、白白净净的模样,现在已成为面颊黑红的干练店嫂。
丈夫干不了重活儿,旺旺妈一直自己干着上货、搬运等活计。后来有了上门送货的配送车,可她还是自己往批发市场跑。她说,有些居民想买的东西,还得她去淘。只有自己亲自挑,才能上到最好的货。
随着网上购物的飞速发展,旺旺超市门口暂存的快递多起来。无论多忙,旺旺妈都将物件保管、交接得非常仔细。她还专门腾出一个大纸箱放快递,旺旺超市成了个小型中转站。
取快递的人说,你收点费吧,要不我们以后不好意思麻烦你。可旺旺妈执意不收,邻居间这么点小事都不能托付吗?我一没花本钱,二没花劳动,哪里能要你们的钱呢?以后也尽管往这里放,我收一件收十件都一样,不耽误多少工夫。
去年夏天,旺旺超市却罕见地关了门,门口一块纸牌上写着:有事外出,歇业一周。旺旺超市自开业以来,几乎没有关过门,实在有事,最多关门半天。这次是怎么了?
再次营业的时候,旺旺妈满脸灿烂的笑容。邻居问,这几天干啥去了?旺旺妈说:“去北京旅游了。旺旺就要上学了,我们两口子也从来没出过远门。这次去北京好几天,去天安门看了升国旗,还去了故宫、万里长城!”
她将招牌和灯盏重新擦拭一遍,到了晚上,“旺旺超市”那盏灯更加明亮了。
19.旺旺妈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20.任选文中A、B画波浪线句子一处,请从写法角度加以赏析。
21.请说说“旺旺超市却罕见地关了门”这一情节的设置有何妙处。
22.结合上下文,在横线上补充旺旺妈说话时的神态或语气,并说明理由。
旺旺妈___________地说:“去北京旅游了。”
23.“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出自2017年12月3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的2018新年贺词,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21·湖北恩施·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下面小题。
给我妈尝尝
严明
①前年春天,父亲住了一段时间医院,回到家后,我问妈:“我能不能出去一段时间?”我妈说:“去吧,肯定没问题。”我打算跟合肥的张亮从定运出发,开车去甘肃拍照。走的时候我跟卧床的父亲辞行,妈帮我喊他:“严明要去甘肃了,过些天就回来!”“哦……”愣了一会儿,他又补了一句,“带点好吃的。”话刚说完我妈就笑了,说:“你牙都没有了,能吃什么?”妈说的是实情,缺牙外加病重、爸已经只能吃我妈做的小馄饨了。其实爸的那句话没说全,隐藏了后半句,就是“给你妈尝尝”。
②妈妈的人生是极简的,她绝不会主动消费去尝鲜、吃稀奇,也无吃零食的习惯。回想起来,我也没给爸妈买过什么,买得最多的好像是茶叶。
③几个月前,我在外地讲课,临走时收到礼品,一箱石榴。纸箱外印有硕大的彩色石榴图片,还有“怀远石榴”几个大字,看看亲动。我从小就知道,石榴是怀远老家的特产,不过没有吃过的印象,大概是因为没在它成熟的季节回去过。石榴花我是见过的,钟形的花裂为六瓣。蕊在其中,艳丽异常。它有个坚实的底托,那就是孕有果实的地方。
④我不是一个喜欢花花草草的人,但石榴花是个例外。以前有首民歌,唱“石榴花一样的阿娜尔罕”,我曾好奇,石榴花一样的女子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为什么新疆也有石榴花?资料上说,石榴择土不严,在沙土上都能茁壮生长。我老家的地里就是那种土壤。
⑤我妈说过,她嫁过去那会儿什么都缺,什么好东西都没吃过,坐月子才能吃一点红糖水泡馓子。我把奶瓶里的奶喝完了,还笑闹,她就把我平放在床上,将奶瓶垂直对着我的嘴,依靠地心引力的帮助让我获得最后几滴奶……
⑥不多想,能在第三地见到怀远石榴也是意外,我不想再坚持严控行李重量的习惯了,我要把它们带回家,给我妈尝尝。
⑦回到家后,妈妈很欣喜,拿出几个石榴送给邻居,笑呵呵地回来,再拿出一个,坐在门前开始品尝。我也吃了,果真很甜,水分特别足,籽儿很小,一大把入得口中,稍一抿嘴,果粒即破。然后,就可以像喝饮料一般饮下那些汁水。在整个吃石榴的过程中,妈妈都很沉默,她每递给我一块我也不推让。想必是因为产地的关系,母子的这场分食异常平静,平静得有些肃穆。我心里清楚,这奇异的果实是那片土地所出,如今爸爸正长眠在那片土地上。
⑧妈妈上一次吃怀远石榴,很有可能是在她刚嫁过去的时候,或是在生我的时候。
⑨那时,她才二十多岁。那时候,她是石榴花一样的女子。
(选自《读者》2021年第6期)
24.分析文章以“给我妈尝尝”为题的好处。
25.第④段中的画线句在结构上有哪些作用?
26.文章第⑦段使用“肃穆”一词,有哪些原因?
27.请你阅读全文,概括“妈妈”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
(2021·贵州毕节·中考真题)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那天早上父亲天没亮就起了床,我听着父亲的脚步声很轻地响进院子里去。我起来时,父亲已在新屋门口踏黄泥。黄泥是用来砌缝的,这种黏性很强的黄泥掺上一些石灰水豆浆水,砌出的缝隙老鼠也钻不开。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父亲浮在雾里。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②等泥水匠和两个助工来的时候,父亲已经把满满一凼黄泥踏好。那黄泥加了石灰水和豆浆水,颜色似玉米面,红中透着白,上面冒着几个水泡,被早晨的阳光照着,亮亮的,红得很耀眼。
③父亲从老屋里拿出四颗大鞭炮,他居然不敢放,让我来。我把火一点,呼一声,鞭炮蹿上了高空,稍停顿一下便掉下来,在即将落地的瞬间,啪——那条红色的纸棍便被炸得粉碎。许多纸筒落在父亲的头上肩膀上,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无奈,他的背是驼惯了的,胸无法挺得高。因而,父亲明明高兴,却露出尴尬的笑。
④不知怎么回事,我也偏偏在这让人高兴的瞬间发现,父亲老了。糟糕的是,父亲却没真正觉得他自己老,他仍然和我们一起去撬老屋门口那三块青石板,父亲边撬边和泥水匠争论那石板到底多重。泥水匠说大约有三百五十斤吧,父亲说不到三百斤。我亲眼看到父亲在用手去托青石板时腰闪了一下。我就不让他抬,他坚持要抬。抬的时候,他的一只手按着腰。
⑤三块青石板作为新台阶的基石被砌进去了,父亲曾摸着其中一块的那个小凹惊异地说:“想不到这么深了,怪不得我的烟枪已经用旧了三根呢。”
⑥新台阶砌好了,九级,正好比老台阶高出两倍。新台阶很气派,全部用水泥抹的面,泥瓦匠也很用心,面抹得很光。父亲按照要求,每天在上面浇一遍水。隔天,父亲就用手去按一按台阶,说硬了硬了。再隔几天,他又用细木棍去敲了敲,说实了实了。又隔了几天,他整个人走到台阶上去,把他的大脚板在每个部位都踩了踩,说全冻牢了。
⑦于是,我们的家就搬进新屋里去。于是,父亲和我们就在新台阶上进进出出。搬进新屋的那天,我真想从台阶上面往下跳一遍,再从下往上跳一遍。然而,父亲叮嘱说:“泥瓦匠交代,还没怎么大牢呢,小心些才是。”其实,我也不想跳。我已经是大人了。
(选自《台阶》)
28.从选文对父亲四件事的描写中,看出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先填写空白处,再回答问题)
①起早踏黄泥,② ,③撬石板闪腰,④
父亲:
29.第五段末尾划线句表现出“父亲”性情的什么特点?
30.简述父亲最能打动人的某个举动及自己的感受(第五段划线句不得再用)
(2021·河南·中考真题)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舵链
①舵链断的瞬间,我有些崩溃。舵链一断,我们最后一点生存的希望也就断了。试想一个没有舵的小登陆艇,在这七级大风的海上,能挺多久?
②司令部安排我去石砬岛年终检查,没想到半路遭遇这种状况。
③班长立刻组织抢修舵链,这才发现,几乎不可能。修舵链要从船头的铁柱处下去,可甲板到船头的舱盖上结了厚冰,舱盖是拱形的,十多米长。平时,船一晃,在上面走都很难。现在结了冰,站都站不住,根本别想走过去。班长看着结冰的舱盖请示陪同的马参谋长:“参谋长,过不过?”“怎么过?”“爬!”“多大把握?”“没有。”马参谋长认真看了看班长,重重拍了他一下。
④班长立刻转身对兵们吩咐:“我先上。等会儿你们拉住我腰上的绳,一点点放,不能松,也不能紧……”“班长!我先上!”矮个子兵跳出来大叫。“你体格差,我先上。”班长说。“你是班长,你得在这儿指挥!”矮个子兵喊。理由似乎很充分,班长愣了一下。
⑤风在肆虐,刀子般割着人们的脸。
⑥突然,班长叫了起来,矮个子兵已绑着绳子,向船头爬去了。我和马参谋长一个箭步,一起抓住绳子。
⑦空气凝固了,大家紧盯着叉开手脚紧贴舱盖趴着的矮个子兵。冰太滑,戴手套扒不住,他摸索着摘掉手套,用手抠着蠕动爬行。留在冰上的手套随船晃动,忽悠一下滑进了海里,立刻被海浪吞没了。颠簸中,他在舱盖上滑来滑去,好几次都差点儿滑落大海。不知过了多久,他伸手去够船头那根铁柱,大家都屏住呼吸:差一点儿……还差一点儿……就差一点点儿了……他的手终于抓住了铁柱。
⑧他抢修好了舵链,船又继续航行。
⑨矮个子兵把腰上的绳子解下来,准备系到铁柱上,好掌着绳子往回走。突然,一阵狂风吹来,船体猛烈晃动,矮个子兵脚下一滑,手中的救命绳被甩了出去。大家呆住了,没了绳子,他无论如何也回不来了。班长急了,拿起绳子非要送过去。矮个子兵喊:“班长,别过来!”班长喊:“就你那小体格,一会儿就得冻成冰棍儿!”“班长!”矮个子兵大叫,“你要是过来,我就……我就跳下去!”
⑩班长蹲下呜呜地哭。“起来!把泪擦掉!”马参谋长喝道,“你跟他喊话,不许停。”“是!”班长抹把泪,立即与矮个子兵对喊起来。刚开始,矮个子兵声音还挺正常,过了一会儿,声音就开始发颤了,而且半天回一句。班长赶紧喊:“咱们唱个歌吧!”说着领头唱起来,“咱当兵的人……有啥不一样……”矮个子兵马上跟着唱。“只因为我们都穿着朴实的军装……”大家都唱起来。
我们嚎叫着唱了一遍又一遍,早已不知道哪句是头哪句是尾。我们停不下来,也不敢停下来。直到马参谋长暴怒地吼叫起来,我们才戛然而止。矮个子兵不知何时已停止了唱歌,头耷拉着。马参谋长对着他喊:“你抬起头!只抬一下头就行!……请你抬头看着我!看我在干什么?”矮个子兵的头终于慢慢抬了起来。班长哭喊:“你看呀,参谋长给你敬礼呢!你抬头看着,大家都给你敬礼呢!”一只只手臂举了起来,一个个标准的军礼,向着矮个子兵,向着前方这面在狂风恶浪中迎风屹立的“人旗”。马参谋长喊道:“你看好了,我在给你敬礼。按条令要求,你应该向我行注目礼。首长的手不放下,你的目光就不能离开!你得抬头看着我,不许低头!”矮个子兵果然一直抬着头,一直看着马参谋长。两颗泪珠沿着马参谋长僵硬的面颊滚落下来。
一条迎风破浪的船上,一个身材瘦小的士兵双手紧攀铁柱,旗帜般立于船头之上,海风鼓荡他的衣襟,发出哗啦啦的声响。眼前这幅高扬着“人旗”的画面,永远地刻进了我的脑海。
到了石砬岛,我们抬着矮个子兵直奔医院。他很快缓了过来,但双手已严重冻伤。
第二天。风停了,我乘艇返航,结冰的舱盖在阳光下格外刺眼,矮个子兵正看着舱盖发呆,我说:“想什么呢?”“我总忍不住想,我要是掉海里了,我妈可咋办?”他声音有些发抖、竟流下泪来。我轻声问:“那你还要坚持上?”不上咋办?航链要是不接上,就得任船在海上漂了,总不能眼瞅着船翻了吧?
望着他缠满纱布的双手,我的眼睛湿润了……
(作者:马晓丽。有删改)
31.本文情节波澜起伏,请认真梳理,将下面空缺的情节补充完整。
① ② ③
32.从全文看,马参谋长是个什么样的人?请从两个方面简要分析。
33.作者是如何表现矮个子兵去修舵链途中行进的艰难的?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34.文中的“人旗”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小说的内容和主旨加以探究。
(2021·湖北随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胖子与瘦子
(俄罗斯)契诃夫
①两位朋友在从莫斯科通往彼得堡的尼古拉铁路的一个站点上邂逅。两个人中一位是胖子,一位是瘦子。胖子刚在站点的餐厅用过午餐,嘴唇油光锃亮,活像两颗熟透了的樱桃。他身上散发出一股烈性葡萄酒和橙花的气息。瘦子呢,刚从车厢里出来,费劲地拖着提箱、大包小包和几只纸板盒子。他的身上则有一股火腿肠和咖啡渣的气息。他的身后,有个尖下巴的瘦女人在东张西望,那是他的妻子,此外还有他的儿子,一位高个子的中学生,眯着一只眼睛。
②“波尔菲里!”胖子一见瘦子,大声招呼起来,“是你吗?亲爱的!多少年没见了!”
③“老天爷!”瘦子惊呼起来,“米沙!我少年时的朋友!哪阵风把你吹到这儿来的?”
④于是两个老朋友亲吻了起来,吻了一次又一次,连吻了三次,眼望着对方的泪眼。两人无不为这次意外相遇而惊喜交集。
⑤“亲爱的!”亲吻之后,瘦子先开了口,“真没有想到!太意外了!我说,你好好瞧瞧我!啊,你还是那么帅!那么倜傥风流,那么讲究打扮!啊,老天爷!你时来运转了?发财了?结婚了么?你瞧,我成家了……她是我妻子路易莎,娘家姓万岑巴赫……新教徒……他是我儿子,纳法奈尔,中学三年级学生。纳法尼亚①,这位是我小时候的朋友!中学同班同学!”
⑥纳法奈尔想了想,摘下帽子。
⑦“中学时的同学!”瘦子接着说,“你还记得,大家怎么拿你开心的事吗?大家管你叫赫洛斯特拉特②,因为你用香烟把公家的一本书烧了一个窟窿。我的外号叫厄菲阿尔特③,因为我喜欢告状。哈,哈……那时我俩还是少不更事的孩子呢。别害怕,纳法尼亚!走近点儿……这位是我的妻子,娘家姓万岑巴赫……新教徒。”
⑧纳法尼亚犹豫片刻,躲到了父亲的背后去了。
⑨“你好吗,朋友?”胖子得意洋洋地看着朋友,问,“在哪里高就?做到几品官了?”
⑩“是在供职,亲爱的!是八品文官,两年了。得过一枚斯坦尼斯拉夫勋章。薪水不算高……嗨,凑合着过呗。妻子教音乐。我呢,私底下用木料做些烟盒,挺不错的烟盒!一只卖一卢布。要是一下子买十只或更多的,可以让些价。凑合着过呗。知道吗,原本是个科员,如今上调到本部门任科长……往后就在那儿任职了。我说,你呢?怕已是五品文官了吧?啊?”
“不,亲爱的,还要高哩。”胖子说,“我已经是三品文官了……还得过两枚星章。”
瘦子一听脸色发白,目瞪口呆,但很快脸色舒展开来,现出喜气洋洋的笑容来,脸上、眼睛里似乎火星四射。他整个人像是蜷缩起来,弯腰弓背,矮了大半截儿……他的手提箱、大包小包和纸板盒全都蜷缩起来,现出条条皱纹来……他妻子的尖嘴巴越发尖了。纳法奈尔挺直了身子,扣上制服上所有的扣子……
“我,大人……可说是非常高兴!您可说是我少年时的朋友,一下子青云直上,做了这么大的官!嘻,嘻,大人!”
“得了吧!”胖子皱起了眉头,说,“干吗用这样的腔调!你我是少年时的朋友,何必用官场上的那套奉承?”
“哪能呢……您说哪里去了……”瘦子的身子蜷缩得越发厉害了,笑嘻嘻地说,“承蒙您大人的好意……鄙人如沾再生甘露……大人,他是犬子纳法奈尔……这是贱妻路易莎,新教徒,某种意义上……”
胖子刚想说句客气话,可只见瘦子脸上一副诚惶诚恐、低三下四的寒酸相,直要呕出来。他扭过脸,伸出手来告别。
瘦子只握住对方三只指头,深深鞠了一躬,嘴里发出“嘻嘻”笑声。他妻子也莞尔一笑,纳法奈尔双脚咔嚓一声,挺身敬礼,把制帽也掉落到了地上。一家三口又喜又惊。
(选自长江文艺出版社《契诃夫小说选》)
【注释】①纳法尼亚:纳法奈尔的爱称。②赫洛斯特拉特:古代希腊人,他为了扬名于世,在公元前356年焚烧了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阿泰密斯神庙。③厄菲阿尔特:古代希腊人,曾引波斯军队入境,出卖同胞。
35.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36.结合语境,说说第 段加点词语的含义。
他的手提箱、大包小包和纸板盒全都蜷缩起来,现出条条皱纹来……
37.简要分析第⑨段在选文中的作用。
38.结合选文内容,说说这篇小说是如何运用对比的艺术手法表现出讽刺效果的。
39.“瘦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一人物形象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请简要作答。
(2021·湖北鄂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养一朵雪花
石兵
①少年时,我曾悄悄养了一朵雪花。如今想来,这是一件多么不可思议的事,可在当年,我竟真的做到了。
②那年冬天,雪下得特别多特别大,让我萌生了养一朵雪花的念头。试验了多次,我发现雪花落在手上很快就会融化,便取了一块冻得冰冷的铁片,小心翼翼地让雪花落在上面,趁它没有融化,放入院落中的地窖里。
③那是一座四四方方的小城堡,贮存着过冬的大白菜,天气极冷,大白菜上结着冰碴,整整齐齐站成一排。
④彼时,我还是个身材瘦小的孩子,矮下身就能钻入地窖。我把盛着雪花的铁片放在最冷的角落里,尽量让自己离雪花远一点,害怕不小心呵出的热气融化了它。
⑤后来,这朵雪花竟然真的在地窖里安了家。每天清晨,天未亮时,我都会在最冷的时分悄悄打开菜窖,用一支小小的手电筒照向它。雪花的花瓣一片也没少,紧紧贴在灰黑色的铁片上。尽管颜色渐渐不再那么洁白,变得有些晶莹剔透,但是,它依然保持着一朵雪花的纯洁与美丽,让我感受到从未有过的美好。
⑥那时,家里穷,大白菜就是过冬唯一的蔬菜,母亲隔几天就会取出一棵。我没有告诉母亲地窖里养了一朵雪花,只是每次都躲在母亲身后,提醒她取那些离雪花远的大白菜。
⑦白菜一棵一棵变少,冬天一天一天过去,我养在地窖里的雪花却一直灿烂。
⑧一天黄昏,天空阴沉了许久,再一次飘起了雪花,可没一会儿,就变成了淅淅沥沥的雨,落在地上顺着沟沟坎坎四处流淌,最后,竟顺着菜窖的门缝流了进去。
⑨我为此忧心忡忡,待到雨势渐小,小心翼翼打开地窖的门,竟然看到了不可思议的一幕:所有的大白菜都开满了晶莹的雪花,是的,晶莹的雪花。原来,那些滴入地窖的雨因为地窖中气温极低,便在落下后迅速凝结。大白菜的菜叶上,地害的地面上,还有那块铁片的身上,都“绽开”了雪花。只是,这些雪花都没有我养的那朵漂亮。
⑩令我始料未及的是,地窖美景只存在了短短几天。气温已经不可逆转地上升,冬天过去,春天就要来了。
我养的那朵雪花是在某个清晨悄悄消失的,只留下一道淡淡的水痕。那天,我走入菜窖,拿起那块不再冰冷的铁片,突然忧伤起来。
多年后的一天,白发苍苍的母亲从床下拿出一块泛黄的铁片递给我,问:“这个铁片,你还记得吗?”
我一直以为没有人知道我养雪花的事。见我惊奇地瞪大眼睛,母亲笑着说:“你只养了一朵雪花,我可是养了一大堆呢。为了养雪花,我去学校找老师请教,老师说,只要温度够低,让雪花与空气隔开,它就能存放更久。那年冬天,每次下雪,我都悄悄收集一些,把它们放在背阳的地方养着,看到你的雪花要化了,我就悄悄运一朵放在上面。我知道你每天早上去看它,所以就在你睡熟后悄悄替换一朵。晚上可真冷啊,出去一趟就冻得脸也红腿也疼。”
原来,养雪花的人不是我,而是母亲。为了孩子一个童话般的愿望,一件在成人世界中毫无意义的事情,母亲放弃了睡眠与温暖,默默付出了这么多。我一直认为是自己养了一朵雪花,独立完成了一件困难至极的事,这种源于童年的自信让我始终笃信自己是个被幸运眷顾的人,让我在遇到困难时仍然充满信心,却不知一切的幸运其实都源于母亲,她默默为我筑造起一座童话城堡,让不可能成为可能。
阿德勒说,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虽然我的童年贫穷与饥饿如影随形,但因为母亲,因为那朵养了一冬的雪花,一切都被铺陈了温暖而美好的背景。这背景的底色,就是爱吧。
(选自《意林》2021年7月刊)
40.第①段中划横线的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
41.第⑥段中加点的字“躲”表现了“我”当时什么样的心理?
42.第 段中划横线的句子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43.请结合本文内容分析文中“母亲”这一人物形象。
44.本文故事情节安排巧妙,请作简要分析。
(2021·广东广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月亮与霓虹灯
[意大利]伊塔洛·卡尔维诺
夜晚,霓虹灯耀眼的光亮持续了二十秒钟后熄灭了。二十秒钟的瞬息间,整个夜空露出笑脸,金色的新月像一把镰钩高高挂在空中,一朵淡淡的云彩遮住了它的笑容,显现出一个若隐若现的月晕;星星眨巴着亮晶晶的小眼睛,熙熙攘攘,缀满天空,一直连接上银河的明亮光带。二十秒后,霓虹灯重新亮起来。
这个霓虹灯是高悬在对面楼顶上高大霓虹灯广告的一部分,每隔二十秒钟亮一次,一次亮二十秒钟。每当它亮的时候,夜空就变得平平坦坦,漆黑一片,月亮蓦然惨淡无光,星星失去了光彩。
马科瓦尔多一家住在霓虹灯对面一幢楼的阁楼里。
马科瓦尔多很想教给孩子一点天文知识,便慨然指点着天体星辰的位置:“看,那是大熊星座,一、二、三、四,那儿是勺把,那是小熊星座。北极星指示北方。”
“那么,那一颗指示什么?”孩子指着霓虹灯中的字母C天真地问。
“那是字母C,跟星辰没有关系,它只是霓虹灯广告的最后一个字母。星星指示方向:东、西、南、北。现在是新月,因为月亮的弦峰朝西隆起。记住,上弦近望,下弦近晦。”
“爸爸,那么C要落了?因为C是下弦!”
“这跟升还是落没关系,那是商业公司安上去的广告灯。”
“那么,月亮又是哪个公司安上去的?”
“月亮不是任何公司安上去的,是一颗卫星,永远存在。”
就这样,每当霓虹灯闪亮的时候,马科瓦尔多的星辰总是和地球上的商业广告纠缠在一起,解释不清。
这时,孩子两掌合拢,形成一个机关枪,朝着耀眼的霓虹灯打去,哒、哒、哒……
“但愿把它打灭了!”父亲情不自禁地说,“这样的话,我指给你看狮子星座、双子星座……”
“狮子星座!”孩子顿时高兴起来,“等一下!”他想到了一个主意。他拿来弹弓,掏出经常装在口袋里的石子,安在弹弓上,用尽浑身力气向霓虹灯射去。石子飞过去,亮闪闪的霓虹灯熄灭了,在广告牌的框架上左盘右旋的字母变得模糊不清,黑乎乎一团,宛如缠绕在棚架上的葡萄蔓藤。
马科瓦尔多很想揍孩子一巴掌,但胳膊刚抬起来,又停住了。他忽然感觉到,自己站在高高的闹楼里,仿佛飘飘然升到了奇妙的宇宙空间。抬头环视,天穹像一个无限大的球体囊括一切,无边无际。微小发亮的星星镶满天穹。月亮依然显露出一个不透明球体的自然容貌,反射出动人的光辉。
马科瓦尔多久久倚在阁楼窗户上眺望。
第二天上午,两个电工出现在对面楼上霓虹灯的框架中间,检查灯管和电线。马科瓦尔多将头伸到窗外,看着这情景,忧郁地说:“今天晚上又是一个霓虹之夜。”那种神情很像一个善于预言天气的老人。
有人在敲阁楼的门。房门打开了,走进一个戴眼镜的先生。他对马科瓦尔多说:“请原谅,能从你们的窗户看看吗?多谢,多谢!”
戴眼镜的先生又自我介绍:“我是戈迪弗雷多博士,霓虹灯广告公司的专员。”
马科瓦尔多忐忑不安地说:“您看,是孩子随便拿石子打麻雀玩,不小心把对面的霓虹灯广告给打坏了。我已经狠狠地揍了他一顿……您尽管放心,保证以后再不出现这种事。”
戈迪弗雷多博士聚精会神地听着,认真地说:“说真的,那是斯派公司的灯,我不是为他们公司做事,他们公司快倒闭了。我属于另一家公司,我是来观察一下能不能在这座楼顶上安一个广告灯。不过,请您继续讲下去,您讲的,我很感兴趣。”
半个钟头以后,马科瓦尔多与戈迪弗雷多博士达成一项协议:只要对面楼顶斯派公司的广告灯一亮,孩子就用弹弓把它打掉。
月底的一天,戈迪弗雷多博士带着几个电工出现在阁楼对面的楼顶上。
那天晚上,比原先高一倍宽一倍的新广告灯闪烁着刺眼的光辉。从此以后,金色的月亮惨淡无光,亮晶晶的星星失去了踪影,无限辽阔的天穹和无比美好的夜景消失了。只有一排巨大的霓虹灯,每两秒钟亮一次,一次亮两秒钟。
(有删改)
4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父亲想教给孩子天文知识,却发现孩子分不清天上星辰与楼顶广告。
B.由于耀眼的霓虹灯遮蔽了夜空,父亲一再怂恿淘气的孩子去打碎它。
C.马科瓦尔多与博士达成协议这一情节,出人意料,充满了戏剧性。
D.小说中“月亮”代表了美好的大自然,“霓虹灯”则是商业社会的产物。
46.结合文段,从修辞的角度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7.小说中的马可瓦尔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分析。
48.小说结尾耐人寻味,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
试卷第1页,共3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概括人物形象
思维导图
常考题型
(1)文中xxx有哪些性格特点?请概括分析。
(2)你认为文中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变式)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塑造xxx人物?
解题思路
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①人物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描写等,生动形象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②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通过环境的侧面描写衬托人物性格或烘托人物心情。
③表现手法。如托物言志、欲扬先抑、对比等。通过表现手法突出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④记叙顺序。通过插叙或补叙等记叙顺序丰富人物形象,补充交代人物性格特点及人物社会地位或身份。
⑤主要事件(理情节)。根据主要事件提炼人物的感情、性格。
⑥文中人物的评价(侧面描写)。可以直接利用文章中肯的评价人物形象类的词语。
解题步骤:
审题,明确答题角度。
①看题干是概括还是分析方法,“概括”题要求写出人物形象或性格特点。“分析”题则可能需要结合文章相关事件及文章塑造人物的手法。
②整体分析性格和形象。“形象”以性格为中心兼及人物的外在特征、身份地位等。答形象时需要关注三大特征:性格特征、职业特征(教师或医生等)、身份地位特征(关注特殊身份,如官员等)。
③若需要答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需整体组织答案,包括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主要体现人物性格的事件、人物形象类词语。
(2)联系文章内容,明确答题区域,筛选概括人物形象(特点、精神品质),注意所选词语需中肯反映人物特点。
阅读描写部分方法:
作者是抓住人物的什么特征进行描写的;
作者采用什么方法进行描写的;
这些描写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答题格式
概括类:××是一个……(性格特点)+……(身份地位)的人。
分析类:××是一个……的人。特点一+事例;特点二+事例……
方法类: ××××(句段)运用了……(手法),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等),刻画了人物……的形象,表达了……的感情、主题。
课堂练习
(23-24九年级上·广东茂名·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与父亲的八年冷战
①我从小在父亲的棍棒下长大。从十四岁那一年的某一天开始,父亲就再也没有打过我了。因为,那一次,父亲的一顿暴殴,让我手臂鲜血直流,我愤然离家出走了一天。第二天,我又累又饿,特想回家,就设计了一个巧合,故意让母亲找到了我。之后,我没有再跟父亲说过一句话,整整八年。
②记不清挨了多少打,反正,打过了还是老样子,想玩就玩,哥们一叫就结帮打架,被老师赶出教室就整天在街上混。这些事情总是很快就败露了,所以总挨打。有时也不打,父亲用要我吃肉这种独特的方式惩罚我。虽说那时吃肉的时候并不多,但我一吃肉就条件反射式的呕吐,因此父母怀疑我那超瘦肉型的身材与我长期只吃青菜有关。犯了事,要是家里有肉的话,父亲就跟我谈条件,用三块肉换一棍子,不许吐,我装作不同意,每吃一块就努力地扮演很痛苦的表情。父亲就说,那就一块肉换一棍子吧,我依然表情痛苦无奈地同意了。后来我吃肉已经不反胃了,甚至觉得还有几分可口,但仍然,装出很痛苦的表情,让父亲不挥舞棍棒也得到惩罚我的快感,让他以为达到了教育我,又补充了我的身体营养这一无比高明的目的。
③不跟父亲说话之后,他不再管我,也不打我,也不理我吃不吃肉。这时,我故意在吃饭时老挟肉吃,大口地嚼,吧唧吧唧的,装作吃得很香的样子,气他。我用眼角余光偷看他的反应,开始他很吃惊,接着就目无表情,专心吃他的饭。我知道他也在装,心里肯定气得要命。可是后来他却常常三更半夜出去,天大亮才回来,回来时手里提着一点肉,让母亲做汤给我喝了才上学——原来他大半夜都在食品站排队买肉。可我依然没跟他说话。
④我十五岁那年考的大学,没考上像样的学校,在家门口上的学,令他这个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感到很丢人。我们之间依然在冷战。十九岁我大学毕业,工作了,虽说我们厂有三千多人,只有包括我在内的三个大学生,但我还是混,整天打麻将下围棋,不思上进。父亲还是冷着脸,我们还是不说话。
⑤二十一岁,我混厌了,也觉得这样下去不是个事,于是就背英语单词考研。家里不声不响地多了几本大部头的英文词典。我知道是他所为,我想对他表示一下,却无从开始。考研一举成功,而且是北京的一家名校。父母都很高兴,母亲买了好酒做了好菜,父亲吃了喝了,我也吃了喝了,两人也不交谈,都只跟我妈说话,也都不说我考研的事。那天准备去火车站,母亲给我收拾的大包小包在地上搁着,父亲扛起就走,我只得一路小跑跟着。他上了公共汽车,我也跟着上,他买了我们两人的票,他下来,我也跟着下,依然没有一句话。我看看他扛着行李的高大背影,
⑥在月台上,父亲放下行李,头扭在一边,眼睛看着别处,挺专心的样子。我看着他,等他回头看我时,我就叫他爸,可他一直不回头。我发现他的两鬓居然斑白了——我不知道自己多久没有认真看过他一眼了。想想自己的忤逆,心里产生了一种壮烈的感觉,有一种咸腻的东西涌出眼角,我艰难地说了声,爸,您回去吧。父亲没有反应,没扭过头来。站台上人很多,很嘈杂,我怀疑父亲没有听见。我又说了句,爸,您回去吧。他扭过头,看着我,那是我们八年来第一次的对视。我分明地看到他眼眶湿了。他点点头,两颗泪珠掉在他那厚厚的镜片上。他伸手拍拍我肩膀,没说一句话,却站着不动。我们就这样站着,没有再说一句话,一直到我上车,他从车窗外给我递完行李,还站着。我的泪止不住地往下滴,他的眼眶也一直湿着。火车开了,他还站着,一直到我看不见他。那次,他拍我的肩膀,是八年来我们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⑦现在父亲已经七十岁,腿脚也不灵便了。但话多,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多。我回家时,我们父子俩有说不完的话,天南海北,古今中外,家长里短,无所不谈。而我成长中的许多细枝末节,更是他津津乐道的事。那一天,他感慨地说,那时我老打你,真不对,简单粗暴,教育方法有问题。我说,是我不学好,打还是该的。要是黑子(我儿子小名)像我小时那样不长进,我会比你打得还凶。父亲笑笑,说,那他会恨你。我说,那不要紧,只要儿子学好,成才,就由他恨去吧。我母亲就在一边笑,很欣慰地。而六岁的黑子在一旁撅嘴,哼,打我?你敢!我到法院告你去。
1.阅读全文,按照时间顺序梳理故事情节。
时间 主要故事情节
14岁时 ①
15岁﹣20岁时 我依旧混日子,父子间的冷战持续
21岁时 ②
现在 我们无话不谈,父子俩冰释前嫌
2.结合语境,赏析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我艰难地说了声,爸,您回去吧。
3.请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分析父亲的人物形象。
4.本文在构思和写作手法上富有特色,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
【答案】1.①父亲打我,冷战开始;②我考上研究生,父子关系缓和 2.“艰难”是困难的意思,写出了“我”当时难以开口的情形,表现了“我”看到年迈的父亲,又想起自己的忤逆时,心中的愧疚和难为情。 3.①爱孩子,“父亲用要我吃肉这种独特的方式惩罚我”;②不善表达,父亲半夜三更出去买肉给“我”吃;③教育方式的简单粗暴,父亲对孩子的棍棒教育可以看出;④父亲还是一个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的人。 4.示例一:插叙,第②段补充交代了小时候“我”的顽劣和父亲用吃肉来惩罚“我”这一独特的爱的方式,揭示了“我”与父亲冷战的根源,丰富了文章内容,为下文写父亲外冷实热的深沉之爱作铺垫。
示例二:对比,父亲八年不与“我”说话和父亲七十多岁后,与“我”有说不完的话形成对比,表现了父亲对“我”态度的变化,表达了深沉的父爱。
示例三:欲扬先抑,文章先写父亲粗暴的教育方式以及“我”对父亲的反感敌对;长大后,“我”理解了父亲的良苦用心,内心充满了对父亲深深爱意。
【解析】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
第一空,结合①段中“我从小在父亲的棍棒下长大。从十四岁那一年的某一天开始,父亲就再也没有打过我了。因为,那一次,父亲的一顿暴殴,让我手臂鲜血直流,我愤然离家出走了一天。第二天,我又累又饿,特想回家,就设计了一个巧合,故意让母亲找到了我。之后,我没有再跟父亲说过一句话,整整八年”可概括为:父亲打我,冷战开始;
第二空,结合⑤段中“二十一岁,我混厌了,也觉得这样下去不是个事,于是就背英语单词考研。家里不声不响地多了几本大部头的英文词典。我知道是他所为,我想对他表示一下,却无从开始。考研一举成功,而且是北京的一家名校”,⑥段中“在月台上,父亲放下行李,头扭在一边,眼睛看着别处,挺专心的样子。我看着他,等他回头看我时,我就叫他爸,可他一直不回头。我发现他的两鬓居然斑白了——我不知道自己多久没有认真看过他一眼了。想想自己的忤逆,心里产生了一种壮烈的感觉,有一种咸腻的东西涌出眼角,我艰难地说了声,爸,您回去吧。父亲没有反应,没扭过头来。站台上人很多,很嘈杂,我怀疑父亲没有听见。我又说了句,爸,您回去吧。他扭过头,看着我,那是我们八年来第一次的对视。我分明地看到他眼眶湿了。他点点头,两颗泪珠掉在他那厚厚的镜片上”可概括为:我考上研究生,父子关系缓和。
2.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解答时,首先理解词语本义,再结合句子内容和语境,分析其表达效果。
艰难:艰辛而困难。结合⑥段中“在月台上,父亲放下行李,头扭在一边,眼睛看着别处,挺专心的样子。我看着他,等他回头看我时,我就叫他爸,可他一直不回头。我发现他的两鬓居然斑白了——我不知道自己多久没有认真看过他一眼了。想想自己的忤逆,心里产生了一种壮烈的感觉,有一种咸腻的东西涌出眼角,我艰难地说了声,爸,您回去吧”的内容可知,“艰难”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当时难以开口的情形,表现了“我”看到年迈的父亲,又想起自己的忤逆时,心中的愧疚和难为情。
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概括。
结合②段中“记不清挨了多少打,反正,打过了还是老样子,想玩就玩,哥们一叫就结帮打架,被老师赶出教室就整天在街上混。这些事情总是很快就败露了,所以总挨打。有时也不打,父亲用要我吃肉这种独特的方式惩罚我。虽说那时吃肉的时候并不多,但我一吃肉就条件反射式的呕吐,因此父母怀疑我那超瘦肉型的身材与我长期只吃青菜有关”可知,父亲用要我吃肉这种独特的方式惩罚我,体现出他关心、疼爱孩子;
结合③段中“不跟父亲说话之后,他不再管我,也不打我,也不理我吃不吃肉。这时,我故意在吃饭时老挟肉吃,大口地嚼,吧唧吧唧的,装作吃得很香的样子,气他。我用眼角余光偷看他的反应,开始他很吃惊,接着就目无表情,专心吃他的饭。我知道他也在装,心里肯定气得要命。可是后来他却常常三更半夜出去,天大亮才回来,回来时手里提着一点肉,让母亲做汤给我喝了才上学——原来他大半夜都在食品站排队买肉”的内容可知,父亲半夜三更出去买肉给“我”吃,体现出父亲的不善表达;
结合①段中“我从小在父亲的棍棒下长大。从十四岁那一年的某一天开始,父亲就再也没有打过我了。因为,那一次,父亲的一顿暴殴,让我手臂鲜血直流,我愤然离家出走了一天”可知,父亲对孩子进行棍棒教育,可以看出父亲教育方式简单粗暴;
结合⑦段中“现在父亲已经七十岁,腿脚也不灵便了。但话多,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多。我回家时,我们父子俩有说不完的话,天南海北,古今中外,家长里短,无所不谈。而我成长中的许多细枝末节,更是他津津乐道的事。那一天,他感慨地说,那时我老打你,真不对,简单粗暴,教育方法有问题。我说,是我不学好,打还是该的”可知,父亲还是一个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的人。
4.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理解分析。写作手法包括表达方式、写作方法、修辞手法、结构手法等。写作方法,也叫表现手法,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包括:托物言志(托物喻人)、欲扬先抑、衬托(烘托)、夸张、讽刺、借景抒情、前后照应、对比、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开放性试题,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即可。
结合②段中“记不清挨了多少打,反正,打过了还是老样子,想玩就玩,哥们一叫就结帮打架,被老师赶出教室就整天在街上混。这些事情总是很快就败露了,所以总挨打。有时也不打,父亲用要我吃肉这种独特的方式惩罚我。……后来我吃肉已经不反胃了,甚至觉得还有几分可口,但仍然,装出很痛苦的表情,让父亲不挥舞棍棒也得到惩罚我的快感,让他以为达到了教育我,又补充了我的身体营养这一无比高明的目的”可知,第②段运用了插叙的手法,补充交代了小时候“我”的顽劣和父亲用吃肉来惩罚“我”这一独特的爱的方式,揭示了“我”与父亲冷战的根源,丰富了文章内容,为下文写父亲外冷实热的深沉之爱作铺垫。
结合①段中“之后,我没有再跟父亲说过一句话,整整八年”,⑦段中“现在父亲已经七十岁,腿脚也不灵便了。但话多,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多。我回家时,我们父子俩有说不完的话,天南海北,古今中外,家长里短,无所不谈”可知,文中作者将父亲八年不与“我”说话和父亲七十多岁后,与“我”有说不完的话形成鲜明对比,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表现了父亲对“我”态度的变化,表达了深沉的父爱。
结合①段中“我从小在父亲的棍棒下长大。从十四岁那一年的某一天开始,父亲就再也没有打过我了。因为,那一次,父亲的一顿暴殴,让我手臂鲜血直流,我愤然离家出走了一天。第二天,我又累又饿,特想回家,就设计了一个巧合,故意让母亲找到了我。之后,我没有再跟父亲说过一句话,整整八年”,③段中“不跟父亲说话之后,他不再管我,也不打我,也不理我吃不吃肉。这时,我故意在吃饭时老挟肉吃,大口地嚼,吧唧吧唧的,装作吃得很香的样子,气他。我用眼角余光偷看他的反应,开始他很吃惊,接着就目无表情,专心吃他的饭。我知道他也在装,心里肯定气得要命”可知,文章先写父亲粗暴的教育方式以及“我”对父亲的反感敌对;
结合⑦段中“现在父亲已经七十岁,腿脚也不灵便了。但话多,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多。我回家时,我们父子俩有说不完的话,天南海北,古今中外,家长里短,无所不谈。而我成长中的许多细枝末节,更是他津津乐道的事。那一天,他感慨地说,那时我老打你,真不对,简单粗暴,教育方法有问题。我说,是我不学好,打还是该的。要是黑子(我儿子小名)像我小时那样不长进,我会比你打得还凶”可知,长大后,“我”理解了父亲的良苦用心,内心充满了对父亲深深爱意。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5.(2023·广东广州·二模)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夜里老鼠是睡觉的
(德国)沃尔夫冈 博尔歇特
①在孤零零的墙上开着一个窗洞,那张开的大口像是在打呵欠,被夕阳的余晖照射,呈现出一片又蓝又红的色彩。一团团尘云在东斜西歪的烟囱残臂之间闪闪发光。瓦砾片堆成的荒野发着愣。
②他闭着眼睛。突然眼前更暗了,他觉得有人走了过来,正站在他面前,黑魆魆,蹑手蹑脚。这下它们发现我了!他想。但是他眯起双眼只看到两条套着破旧裤子的腿,弯曲得相当厉害,以致于他的目光能从它们中间穿过去。他壮着胆子顺着裤腿往上瞄了一眼,认出这是一个上了年纪的男人,手里拿着一把小刀和一只篮子,手指尖上沾着些土。
③“你在这儿睡觉啊?”那人边问边俯视着他乱蓬蓬的头发。于尔根眯起眼睛,他的眼光从这人的两腿当中穿过,瞧着太阳,说:“不,我没睡,我要守在这儿。”那人点点头:“是这样,为了这个,你带着大棍子对吗?”
④“对。”于尔根勇敢地回答,同时握紧了棍子。
⑤“你在守着什么呢?”
⑥“这我不能说。”他双手紧紧攥着那根棍子。“是守着钱,对吗?”那人放下篮子,在裤子臀部上来回擦着小刀。
⑦“不,根本就不是为了钱,”于尔根轻蔑地说,“完全是另外一样东西。”
⑧“哦,那是什么呢?”
⑨“我不能讲,反正是别的东西。”
⑩“好,不说,那我也就不告诉你篮子里装的什么?”那人用脚踢了一下篮子,啪地合上小刀。
“哼,篮子里装的什么我会猜,”于尔根一脸鄙夷,“兔子草。”
“好家伙,真准!”那人十分惊讶地说,“你真是个机灵鬼。多大了?”
“九岁。”
“哈,瞧瞧,九岁了。那么你也知道三乘九等于几,是吧?”
“那还用说,”于尔根回答着,为了争取时间,他还补了一句:“这很容易。”他的目光从那人的两条腿中间穿过。“三乘九是吗?”他又问了一遍,“二十七。我一下就算出来了。”
“一点不错,我就有这么多兔子”,那人说。
于尔根不由得张大嘴巴:“二十七只?”
“你可以去瞧嘛,不少还是仔兔呢。你不想去看看吗?”
“我可不能,我得守在这儿”,于尔根犹豫着。
“老这样?夜里也这样?”那人问。
“夜里也一样,天天这样,一直是这样。”于尔根抬头看着罗圈腿。“打星期六起就这样了,”他悄声说。
“你难道就没回过家?饿了总该吃吧。”
于尔根拿起一块石头。下面放着半只面包,还有一只白铁盒。
“你抽烟吧?”那人问道,“用烟斗吗?”
于尔根抓紧棍子,畏缩地说:“我抽自己卷的烟,我不喜欢烟斗。”
“多可惜,”那人朝他的篮子弯下腰,“你满可以安安静静地瞧瞧那些兔子,特别是那几只小的,或许你还能挑一只,可你却不能离开这里。”
“不,”于尔根伤心地说,“不不。”
那人拿起篮子,直起身子。“那好吧,如果你非得呆在这儿的话——多可惜。”他转过身去。“要是你能替我保密,”这时于尔根急忙说,“是因为那些老鼠。”
罗圈腿缩回了一步:“因为老鼠?”
“是呀,它们吃死人,吃人,它们靠这活命。”
“谁说的?”
“我们老师。”
“那你就留神起老鼠来了?”那人问。
“才不是呢!”接着他用很低的声音讲道,“我的弟弟,他就躺在下面,就在这儿。”于尔根用棍子指着倒塌的墙垣。“我们的房子遭到了轰炸,地下室里的亮光一下子没有了,他也不见了,我们还大声叫过他。他比我小好多,才四岁。他肯定还在这儿。他比我小好多。”
那人俯看着他乱蓬蓬的头发,突然说道:“那,你们老师有没有告诉你们,夜里老鼠是睡觉的?”
“没有,”于尔根轻声说,一下子显得很不耐烦,“这个他没有说过。”
那人说,“夜里老鼠是睡觉的,夜里你可以放心回家,夜里它们总睡觉,天一黑就睡下了。”
于尔根用棍子在瓦砾堆里戳出一个个小窟窿。
这儿全是它们的小床,他想,全是小床。
“现在你明白了吧?”那人又说,他的罗圈腿显得很不安静,“我现在赶紧去喂我的兔子,等天一黑我就来接你。或许我还能带一只来,一只小的。还是,你说呢?”
这时于尔根站了起来,问:“我真能有一只兔子吗?一只白的成吗?”
“我找找看,”那人边走边喊,“可你一定要等着我,我带你回家,懂吗?我得告诉你父亲怎样做兔子笼,这事你们可得懂。”
“好,”于尔根喊道,“我等着。天黑前我还得留意着老鼠。我一定等着。”他又喊。“我们家里还剩有些木板,箱子板。”他叫道。
可是那人已经听不到这些了,他圈着两条弯腿朝太阳跑去。黄昏把太阳染得血红,于尔根还能看见阳光从那两条腿当中照射过来,两条弯弯的腿。还有那只篮子兴奋地摇晃着,里面是兔子草。青青的兔子草,因为瓦砾片而变得有些发灰。
(周芸译,选自《当代外国文学》1987年第2期,文章有删减)
【注】黑魆魆(xū):形容黑暗无光,或颜色发黑。
(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语言简洁明快,通过描写两个人物相遇后的对话,包含了严肃的主题。
B.小说的情节按照时间顺序展开叙述,开头就交代了于尔根守着废墟的原因。
C.贯穿全文的“兔子”,唤起了于尔根作为孩子天真无邪的一面,更具震撼力。
D.结尾场景与开头照应,却充满温情,因为于尔根暂时从阴影中摆脱了出来。
(2)结合上下文,从描写的角度分析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那人说,“夜里老鼠是睡觉的,夜里你可以放心回家,夜里它们总睡觉,天一黑就睡下了。”
②这儿全是它们的小床,他想,全是小床。
(3)首段的景物描写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分析其作用。
(4)小说塑造了于尔根和“罗圈腿”两个鲜明的人物形象,你认为谁才是小说的主人公呢?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B
(2)①示例:运用语言描写,写那人为了让于尔根晚上能休息,编织夜里老鼠是睡觉的谎言,表现了那人的善良、富有爱心。
②示例:运用心理描写,写出于尔根已经相信了那人的话,表现出孩子的天真、幼稚。
(3)示例:描绘了因战火而变成废墟后的房屋坍塌、城市衰败的景象;渲染了死寂、缺乏生气的氛围,为全文奠定了凄凉、哀伤的感情基调;暗示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为下文叙写于尔根与那人之间发生的故事作铺垫。
(4)示例:小说着力刻画了“罗圈腿”的形象,写了“罗圈腿”用善良的谎言让于尔根回家,表现了“罗圈腿”的善良和爱心,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中心人物。作者讴歌赞美“罗圈腿”人性光辉的同时,也控诉了战争的罪恶,从而升华了小说的主题。
【详解】(1)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先读懂文章内容,找出与原文不一致之处,再作出判断。
B.有误,结合小说前十段可知,小说开始写于尔根守在废墟,但是没有说他守在这里的原因;
故选B。
(2)本题考查赏析语言。解答此题,要先准确判断使用的描写方法,再结合句子分析其表达作用。
①“夜里老鼠是睡觉的,夜里你可以放心回家,夜里它们总睡觉,天一黑就睡下了”是对那人的语言描写,写出那人为了让于尔根晚上能休息,告诉于尔根“夜里老鼠是睡觉的”这个谎言,表现了那人的善良、富有爱心,彰显出人性的光辉。
②“这儿全是它们的小床”“全是小床”是对于尔根心理的描写,可以看出于尔根已经相信了那人的话,认为老鼠夜里是要睡觉的,表现出孩子的天真。
(3)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
文章开头第①段叙写了遭遇战火后的景象,是典型的环境描写,为全文奠定了凄凉、哀伤的感情基调。开头第①段“窗洞在打呵欠”“瓦砾堆发着愣”“一团团尘云在东斜西歪的烟囱残臂之间闪闪发光”,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描绘了因战火而变成废墟后的房屋坍塌、城市衰败的景象,渲染了死寂、缺乏生气的氛围,暗示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为下文叙写于尔根与那人之间发生的故事作铺垫。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
本文的主旨是控诉战争的罪恶,讴歌人性的善良。本文的主人公可以认为是于尔根,也可以认为是“罗圈腿”。如果认为是于尔根,可从塑造于尔根的幼稚、孩子气以及与他年龄不相称的勇敢坚定这一形象来反衬战争的残酷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罗圈腿”是主人公,可从表现他的善良和爱心来表达对战争的罪恶的控诉这一角度进行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小说的主人公是于尔根,写了于尔根的弟弟因为轰炸永久地被埋在了房子下面,因为老师说老鼠会吃死人,所以于尔根不分日夜守护着弟弟不被老鼠吃掉,表现了于尔根的幼稚、孩子气,同时也体现了他于年龄不相称的勇敢坚定,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中心人物。作者讴歌赞美于尔根的同时,也揭露了战争的残酷,控诉了战争的罪恶,从而升华了小说的主题。
(2021·湖北武汉·一模)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觅渡
梁衡
①常州城里那座不大的瞿秋白的纪念馆我已经去过三次。纪念馆本是一间瞿家的旧祠堂,祠堂前原有一条河,叫觅渡河。一听这名字我就心中一惊,觅渡,觅渡,渡在何处?
②如果秋白是一个如李逵式的人物,大喊一声:“你朝爷爷砍吧,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也许人们早已把他忘掉。他是一个书生啊,一个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他在黄埔军校讲课,在上海大学讲课,他的才华熠熠闪光,听课的人挤满礼堂,爬上窗台,甚至连学校的教师也挤进来听。秋白被排挤离开党的领导岗位后,转而为文,短短几年他的著译竟有五百万字。秋白与鲁迅、茅盾、郑振铎这些现代文化史上的高峰,也是齐肩至顶的啊!
③和秋白同时代的有一个人叫梁实秋,在抗日高潮中仍大写悠闲文字,被左翼作家批评为“抗战无关论”。他自我辩解说,人在情急时固然可以操起菜刀杀人,但杀人毕竟不是菜刀的使命。他还是一直弄他的纯文学,后来确实也成就很高,一人独立译完了《莎士比亚全集》。现在,当我们很大度地承认梁实秋的贡献时,更不该忘记秋白这样的,情急用菜刀去救国救民,甚至连自己的珠玉之身也扑上去的人。如果他不这样做,留把菜刀作后用,留得青山来养柴,在文坛上他也会成为一个、甚至十个梁实秋。
④如果秋白的骨头像他的身体一样地柔弱,他一被捕就招供认罪,那么历史也早就忘了他。秋白偏偏以柔弱之躯演出一场泰山崩于前而不动的英雄戏。他刚被捕时敌人并不明他的身份,他自称是一名医生,在狱中读书写字,连监狱长也求他开方看病。但是一个听过他讲课的叛徒终于认出了他。蒋介石听说抓到了瞿秋白,急电宋希濂去处理此事,宋在黄埔时听过他的课,执学生礼,想以师生之情劝其降。但他死意已决。当一个人从道理上明白了生死大义之后,他就获得了最大的坚强和最大的从容。刑前,秋白唱《国际歌》,唱红军歌曲,泰然自行至刑场,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盘腿席地而坐,令敌开枪。从被捕到就义,这里没有一点死的畏惧。
⑤如果秋白就这样高呼口号为革命献身,人们也许还不会这样长久地怀念他研究他。他偏偏在临死前又抢着写了一篇《多余的话》。别人看到的他是一个光明的结论,他在这里却非要说一说光明之前的暗淡,或者光明后面的阴影。这又是一种惊人的平静。作为领袖,人们希望他内外都是彻底的鲜红,而他却固执地说:不,我是一个多重色彩的人。当我们只看他的革命事业,看他从容赴死时,他是一座平原的高山,令人崇敬;当我们再看他对自己的解剖时,他更是一座下临深谷的高峰,风鸣林吼,奇绝险峻,给人更多的思考。
⑥我在这间旧祠堂里,想象着当年门前的小河,河上来往觅渡的小舟。秋白就是从这里出发,到上海办学,会见鲁迅;到广州参与国共合作,去会孙中山;到苏俄去当记者,去参加共产国际会议……他出门登舟之时一定想到“野渡无人舟自横”,想到“轻解罗裙,独上兰舟”。那是一种多么悠闲的生活,是一个多么宁静的港湾。他多么想靠上那个码头,但他没有,直到临死的前一刻他还在探究生命的归宿。一般人是把人生投入革命,在他是把革命投入人生,革命是他人生实验的一部分。他一生都在觅渡,但是到最后也没有傍到一个好的码头,这实在是一个悲剧。但正是这悲剧的遗憾,人们才这样以其生命的一倍、两倍、十倍的岁月去纪念他。但是他又说了一些看似多余的话,他觉得探索比到达更可贵。当年项羽兵败,虽前有渡船,却拒不渡河。项羽如果为刘邦所杀,或者他失败后再渡乌江,都不如临江自刎这样留给历史永远的回味。项羽面对生的希望却举起了一把自刎的剑,秋白在将要英名流芳时却举起了一把解剖刀,他们都将行将定格的生命的价值又推上了一层。哲人者,宁肯舍其事而成其心。秋白不朽。
(根据命题需要有删改)
6.第②③段中,作者写了李逵和梁实秋的例子,其意图是什么?
7.结合④⑤段的内容,作者借“平原的高山”和“下临深谷高峰”表现了瞿秋白的哪些精神品质?
8.第⑥段中提到“他觉得探索比到达更可贵”,那么瞿秋白“可贵的探索”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9.作者借此文表达了自己对瞿秋白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文概括做答。
【答案】6.表现(突出)瞿秋白作为一位有才华的知识分子,甘愿为救国救民而献身。 7.从容、坚强(无畏);能冷静地剖析自己(善于思考或反思)、胸怀坦荡。 8.舍弃悠闲的生活,去探索革命道路;把革命视为探索生命价值的一部分,甘愿为此献身;在生命的终点(在将要英名流芳时),主动剖析自己。 9.敬仰(敬佩、赞美)、惋惜、怀念(哀悼)
【分析】6.本题考查分析内容体会事例作用。
根据第②段句子“如果秋白是一个如李逵式的人物……也许人们早已把他忘掉”可知,与李逵相比,突出瞿秋白不只是李逵一样的人物,他被人们纪念的原因,有超越李逵的地方在于瞿秋白是一个有才华的知识分子而又有献身精神。
根据第③段“如果他不这样做,留把菜刀作后用,留得青山来养柴,在文坛上他也会成为一个、甚至十个梁实秋”可知,描写梁实秋的例子是为了衬托瞿秋白如果做学问,会更有成就。
再依据第④段句子“秋白偏偏以柔弱之躯演出一场泰山崩于前而不动的英雄戏”可知,瞿秋白是甘愿为救国救民献身的,而放弃了当年一个有成就的,能超越梁实秋的文人。
7.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概括。
根据第④如句子“当一个人从道理上明白了生死大义之后,他就获得了最大的坚强和最大的从容”.可知概括瞿秋白具有“坚强、从容”的性格特点。
根据第④段句子“泰然自行至刑场,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盘腿席地而坐,令敌开枪。从被捕到就义,这里没有一点死的畏惧”可概括瞿秋白具有“从容、无畏”的性格。
再根据第⑤段句子“当我们只看他的革命事业,看他从容赴死时,他是一座平原的高山,令人崇敬”可知,称“他是一座平原的高山”在于他拥有从容、无畏、坚强的品质。“当我们再看他对自己的解剖时,他更是一座下临深谷的高峰,风鸣林吼,奇绝险峻,给人更多的思考”可知,称他是“下临深谷的高峰”,在于他具有“自我解剖”的精神。
8.本题考查概括人物事件。要抓住关键句子概括作答。
根据第③段句子“当我们很大度地承认梁实秋的贡献时,更不该忘记秋白这样的,情急用菜刀去救国救民,甚至连自己的珠玉之身也扑上去的人”可知,他舍弃悠闲的生活,去探索革命道路;
根据第⑥段句子“一般人是把人生投入革命,在他是把革命投入人生,革命是他人生实验的一部分”可以概括,他把革命视为探索生命价值的一部分,甘愿为此献身;
根据第⑥段句子“秋白在将要英名流芳时却举起了一把解剖刀”可以概括,他在生命的终点(在将要英名流芳时),主动剖析自己。
9.本题考查分析内容,体会感情。抓住作者直接抒发感情的句子及对人物的叙述描写中融入感情的句子体会作答。
根据第②段句子“秋白与鲁迅、茅盾、郑振铎这些现代文化史上的高峰,也是齐肩至顶的啊!”可看出作者对瞿秋白才华的赞美。
根据第③段句子“如果他不这样做,留把菜刀作后用,留得青山来养柴,在文坛上他也会成为一个、甚至十个梁实秋”可知,作者有赞美还有惋惜之情。
根据第④段句子“从被捕到就义,这里没有一点死的畏惧”可知,包含作者对英勇赴死的瞿秋白赞美敬佩之情;
根据第⑥段句子“哲人者,宁肯舍其事而成其心。秋白不朽”可知,作者对瞿秋白的赞美与怀念之情。
(20-21九年级上·重庆长寿·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小题。
鸟事
白小川
①春夏之交,如果白石水库保护区再次燃爆小城,那定是候鸟的归来。
②李大嘴会逢人就说,候鸟来了。第一只飞来的是黑嘴鸥,第二只那是灰鹤,然后是白天鹅,野鸭,最后才是不知名的各种野鸟。他像个大喇叭,比候鸟还兴奋。
③于是观鸟、拍照、游玩的人也渐多。小城依次开始复苏,灵动,像解封的大凌河,哗哗流淌。而人们的嘈杂,喊叫,以及指尖的闪光灯,并没给候鸟带来多少恐惧,它们反而越聚越多,看起来倒是有一种仪式感。多年来,一直这样,乐此不疲。它们也不惧怕那些捕杀偷猎的,谁的一生不是如此,哪有那么一帆风顺,人事如此,鸟事亦如此。
④李大嘴是保护区的管理员。自打候鸟来了,他就跟着一起忙碌起来。他是它们的守护神,没谁比他更熟悉它们。
⑤清晨,阳光金子般洒在白石水库的碧波上,周边一片葱翠。不时有候鸟起早在水边觅食,啁啾着,一只黑嘴鸥箭一样扎进水面,叼起一条白鱼,腾空而起。成群的野鸭细声叫着,它们比家养的鸭更含蓄,矜持。而这节骨眼,也正是它们野味最足的时候,深讨那些偷猎者的青睐。李大嘴也早早地扒搂口饭,提着电话,在湖边铆足精神。
⑥李大嘴是有心事的。前几日儿子说要报考今年小城行政执法局的公务员,李大嘴自然高兴。儿子马上就毕业了,对口工作不是太好找,一般的地方还看不上眼。总不能大学毕业了,还跟他一样,看鸟吧。“那有什么不可以的?你不是说这是一项高尚的职业吗?”“那也不行,就是不行。”这是前几日李大嘴跟儿子的一次对话。虽然没达成共识,但能得到儿子的尊重也值了。自己干了一辈子鸟事,没啥出息,但毕竟那是自己喜欢的。想当初,老婆就因为这,撇下爷俩走了。这些年,一把屎一把尿的,孩子跟着自己没少吃苦,可不能再对不起他了。公务员再难考,也得想办法,李大嘴思忖着。
⑦一群野鸭被李大嘴的脚步声惊扰到,呼啦啦一片,带着湖水的腥气,尖叫着腾云驾雾起来。把李大嘴也吓一跳,像是他的阴谋被识破了。
⑧第二天,李大嘴进城买完鸟食,就去办了一件很重要的事。他去了执法局局长家里。
⑨开门的是局长的夫人,也是李大嘴的表姐。“这么早?”“这不,鸟都回来了,趁着味好,赶紧逮两只肥的给表姐尝尝鲜嘛。”李大嘴没这么谄媚过,他在心里有种自虐的感觉。“呦,太阳打西边出来了?这些年连个鸟蛋都没吃过你的,今儿个是咋了?”说着赶忙就拎了过去,“哟,是够肥的,还是活的呢。”表姐用了些力气,李大嘴似有不舍,抓着不放。“轻拿轻放啊,姐夫不在家?”“嗯,现在市里边搞创城,每天都起早贪黑的。”李大嘴跟表姐又唠了会儿,最后表姐说:“都是自家人,放心吧。”
⑩出了表姐的家,李大嘴如释重负,可就是高兴不起来。
天色将晚,李大嘴将买的鸟食,依次排开,细致拌匀,他知道它们的习性,食量,地点,喜好等,今天他格外卖力。李大嘴想起了以前有一回他就是用嘴死死咬住偷盗者的,那次他立了功,也有了李大嘴这个响当当的绰号。
几天后,儿子打来电话,李大嘴高兴地问起公务员的事。这次,李大嘴是真生气了,他从来没跟儿子发过那样的火。后来有人说,他不是因为儿子不考公务员了,而是心疼那两只鲜活的野鸭。
李大嘴问:“说不考就不考了?”
“不考了,我想自主创业。”
李大嘴就挂了电话,不想听儿子说。恰巧局长表姐夫打来了电话,他得接。
表姐夫是自己来的。见面就说:“那两只鸭子很肥啊!”李大嘴想象着表姐夫嘴里流出的鸭油,就不舒服。可嘴上却说:“这算个鸟事啊,要是喜欢,这边还有。”李大嘴一说完,局长的脸就沉了下来。“你这是监守自盗,亏你看了一辈子的鸟。我吃过你一个鸟蛋吗?”
李大嘴心里不服气,刚想说什么,就见局长打开车后门,拎个袋子下来。“你的鸭子好好的呢。”
局长又说:“你儿子的事,我知道了。自主创业好,他不是学电子的吗,让他搞搞新型监控设备,如果设备、手续没问题,可以走招标程序,把保护区都安上监控,就帮你大忙了。”
没等局长说完,李大嘴就迫不及待打开袋子,那两只野鸭果然倍儿精神。
(选自《2019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略有改动)
10.梳理小说故事情节,在方框内填写相应词语。
11.第⑩段写到 “李大嘴如释重负,可就是高兴不起来”,怎样理解李大嘴此时的矛盾心理?
12.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句子。
13.请简要分析文中“局长”这一人物形象。
14.文末写那两只野鸭“果然倍儿精神”,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答案】10.依次为:观鸟 逮鸟 喂鸟 退(还)鸟) 11.表姐收下了两只肥野鸭,答应给李大嘴办事,使儿子考公务员的事有了着落,所以他“如释重负”;但毕竟对自己偷野鸭送局长(姐夫)办事的做法,有违良知,有自虐感,所以,他“可就是高兴不起来”。 1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阳光”比作“金子”、把“黑嘴鸥”比作“箭”,突出了清晨白石水库的美丽,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鸟儿觅食的勇猛、迅捷。 13.从起早贪黑搞创城,看出他忠于职守;从主动退还两只肥野鸭、从不吃李大嘴一个鸟蛋,看出他遵纪守法、廉洁自律;从一针见血地指出李大嘴监守自盗,看出他深明大义;从支持李大嘴儿子自主创业、走招标程序给保护区安监控,看出他公私分明、有胆有识。(答到其中两点即可) 14.对保护生态环境行动的赞美;讴歌风清气正的社会。
【分析】10.考查对故事情节的梳理和概括。阅读全文,了解主要内容。本文以“鸟”为线索,贯穿全文,根据题干所给词的提示,在文中找到相对应的句段,按照示例提炼概括。根据第②段“第一只飞来的是黑嘴鸥,第二只那是灰鹤,然后是白天鹅,野鸭,最后才是不知名的各种野鸟”,由此概括为:观鸟;第⑤段“而这节骨眼,也正是它们野味最足的时候,深讨那些偷猎者的青睐。李大嘴也早早地扒搂口饭,提着电话,在湖边铆足精神”,可概括为:护鸟;第⑦段“一群野鸭被李大嘴的脚步声惊扰到,呼啦啦一片,带着湖水的腥气,尖叫着腾云驾雾起来。把李大嘴也吓一跳,像是他的阴谋被识破了”中“阴谋”指李大嘴要逮鸟送局长,由此概括为:逮鸟;第⑨段为送鸟情节;第 段“天色将晚,李大嘴将买的鸟食,依次排开,细致拌匀,他知道它们的习性,食量,地点,喜好等,今天他格外卖力”,由此概括为:喂鸟;第 段写疼鸟情节;第 段“你的鸭子好好的呢。”第 段“没等局长说完,李大嘴就迫不及待打开袋子,那两只野鸭果然倍儿精神。”由此可概括为:还鸟。
11.考查对文章重点句子的理解。结合具体语境分析。根据第⑥段“公务员再难考,也得想办法,李大嘴思忖着”,第⑨段“说着赶忙就拎了过去,‘哟,是够肥的,还是活的呢。’”“都是自家人,放心吧”分析,表姐收下了两只肥野鸭,答应李大嘴帮他儿子考公务员的事,儿子的工作有了着落,所以“如释重负”。根据第⑨段“李大嘴没这么谄媚过,他在心里有种自虐的感觉”,“表姐用了些力气,李大嘴似有不舍,抓着不放”分析,李大嘴为儿子工作,偷逮野鸭送局长办事,违背自己的良知,心里有种自虐的感觉,所以“可就是高兴不起来”。
12.考查句子赏析。注意题干要求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阳光金子般洒在白石水库的碧波上”,把“阳光”比作“金子”,生动形象地写出白石水库的景色美丽;“一只黑嘴鸥箭一样扎进水面,叼起一条白鱼,腾空而起”,把“黑嘴鸥”比作“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黑嘴鸥捕食时动作敏捷,迅猛。
13.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阅读文章,在文中找到人物相关描写及人物事迹分析。第⑨段表姐的语言:“嗯,现在市里边搞创城,每天都起早贪黑的”,由此可知,局长忠于职守;根据第 段“表姐夫是自己来的”,第 段“你的鸭子好好的呢。”局长主动来退还鸭子,可知看出他廉洁自律,遵纪守法;根据第 段“你这是监守自盗,亏你看了一辈子的鸟。我吃过你一个鸟蛋吗?”局长的语言描写,指出李大嘴“监守自盗”,可见他深明大义,秉公守法;根据第 段“你儿子的事,我知道了。自主创业好,他不是学电子的吗,让他搞搞新型监控设备,如果设备、手续没问题,可以走招标程序,把保护区都安上监控,就帮你大忙了。”这是局长的语言描写,他对李大嘴儿子的自主创业很赞成,通过正常的招标程序鼓励支持,保护区安上监控也是帮了李大嘴,由此可见,局长公私分明、有胆有识,关心青年人的创业。
14.考查对文章思想情感的理解。结合文章主要内容分析,“那两只野鸭果然倍儿精神”,不仅指被退还的野鸭倍儿精神,这种“倍儿精神”也是作者所赞扬讴歌的社会风气以及对保护生态环境行动的赞美。文中李大嘴是保护区的管理员,是候鸟们的守护神,可他为了儿子的工作违背自己的良知,偷逮野鸭送局长,使他在心里有种自虐的感觉。可局长并没有享受野味,主动送还野鸭,并且赞成支持李大嘴儿子创业。由此分析,局长遵纪守法、廉洁自律,深明大义,为社会风气提了一股精神气;局长主动送还野鸭,“倍儿精神”也体现了对保护生态环境行动的赞美。
(2021·湖北·一模)阅读下面小说,完成小题。
父爱昼夜无眠
尤天成
①父亲最近总是萎靡不振,大白天躺在床上鼾声如雷,新买的房子音响一般把他的声音“扩”得气壮山河,很是影响我的睡眠。我是一名昼伏夜“出”的自由撰稿人,并且患有神经衰弱的职业病。我提出要带父亲去医院看看。他这个年龄嗜睡,没准儿就是老年痴呆症的前兆。父亲不肯,说他没病。再三动员失败后,我有点恼火地说,那您能不能不打鼾,我多少天没睡过安稳觉了。一言既出,顿觉野蛮和“忤逆”,我怎么能用这种口气跟父亲说话?父亲的脸在那一刻像遭了寒霜的柿子,红得即将崩溃。但他终于什么也没说。
②第二天,我睡到下午四点才醒来,难得如此“一气呵成”。突然想起父亲的鼾声,推开他的房门,原来他不在。说不定到哪儿玩小麻将去了。我一直鼓励他出去多交朋友。看来,虽然我的话冲撞了父亲,但他还是理解我的,这就对了。父亲在农村穷了一辈子,我把他接到城里来和我一起生活,没让他为柴米油盐操过一点儿心。为买房子,我欠了一屁股债。这不都得靠我拼死拼活写文章挣稿费慢慢还吗?我还不到30岁,头发就开始“落英缤纷”了,这都是用脑过度、睡眠不足造成的,我容易吗?作为儿子,我惟一的要求就是让他给我一个安静的白天,养精蓄锐。我觉得这并不过分。
③父亲每天按时回来给我做饭,吃完后让我好好睡,就又出去了。有一天,我随口问父亲,最近在干啥呢?父亲一愣,支吾着说,没,没干啥。我突然发现父亲皮肤比原先白了,人却瘦了许多。我夹些肉放进父亲的碗里,让他注意加强营养。父亲说,他是“贴骨膘”,身体棒着呢。
④转眼到了年底,我应邀为一个朋友所在的厂子写专访,对方请我吃晚饭。由于该厂离住处较远,他们用专车来接我。饭毕,他们让我随他们到附近的浴室洗澡。雾气缭绕的浴池边,一个擦背工正在一具肥硕的躯体上刚柔并济地运作。与雪域高原般的浴客相比,擦背工更像一只瘦弱的虾米。就在他结束了所有的程序,转过身来随那名浴客去更衣室领取报酬时,我们的目光相遇了。“爸爸!”我失声叫了起来,惊得所有浴客把目光投向我们父子,包括我的朋友。父亲的脸被热气蒸得浮肿而失真,他红着脸嗫嚅道,原想跑远点儿,不会让你碰见而丢你的脸,哪料这么巧……
⑤朋友惊讶地问,这真是你的父亲吗?
⑥我说是。我回答得那样响亮,因为我没有一刻比现在更理解父亲,感激父亲,敬重并抱愧于父亲的。我终于明白父亲为什么在白天睡觉了,他与我一样昼伏夜出。可我深夜沉迷于写作,竟从未留意过父亲的房间里有没有鼾声。
⑦我随父亲来到更衣室。父亲从那个浴客手里接过三块钱,喜滋滋地告诉我,这里是闹市区,浴室整夜开放,生意很好,他已攒了一千多块了。最后,父亲郑重地说:“我想帮你早点把放债还上。”
⑧在一旁递毛巾的老大爷对我说,你就是小尤啊?你爸为了让你写好文章睡好觉,白天就在这些客座上躺一躺。唉,都是为了儿女哟……
⑨我心情沉重地回到浴池。父亲不放心地追了进来问,孩子,想啥呢?我说,我想,让我为您擦一次背……话未说完,就已鼻酸眼热,湿湿的液体借着水蒸气的掩护蒙上了眼睛。
⑩“好吧。咱爷俩互相擦擦,你小时候经常帮我擦背呢。”
父亲以享受的表情躺下来。我的双手朝圣般拂过父亲条条隆起的胸骨,犹如走过一道道爱的山岗。
15.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①段画横线句子说“父亲不肯,说他没病”,联系全文看,父亲再三不肯去看病的原因有:一是怕花钱;二是怕影响工作而不能为儿子多出力。
B.文章第②段画横线句子写了“我”希望父亲白天不影响“我”睡觉的理由,吐露了生活的艰辛,表达了“我”对生活的埋怨和不满。
C.文章多处设有伏笔,如“大白天躺在床上鼾声如雷”“我突然发现父亲皮肤比原先白了”等,这些伏笔使情节的发展更合乎情理,不显得突兀。
D.文章第⑧段中递毛巾老大爷的话,是对父亲的侧面描写,既照应了前文,又更好地突出了父亲的形象。
16.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围绕生活中极其平常的“擦背”一事展开故事,演绎出一对平凡父子的人间真爱,读来亲切感人。
B.作者巧妙地运用对比、烘托等艺术手法,将人物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出神入化,并步步深入地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C.由于“我”的指责,父亲从此不再白天休息,而到浴室不分昼夜地“擦背”,好让“我”还清房债。这无不使读者感受到了强烈的金子般的父爱。
D.文章像一曲轻音乐,跌宕起伏中奏出父爱的深沉博大,荡人心魂,教人受益。
17.文中的“我”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简要概括“我”这一人物形象。
18.文章以“父爱昼夜无眠”为题,你是如何理解“昼夜无眠”这四个字的?
【答案】15.B 16.B 17.(1)孝顺(爱自己的父亲)。(2)勤奋(能吃苦、有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3)不虚荣(很实在、阳光)。(4)理解父爱并努力回报。 18.表面含义:父亲为了减轻我经济上的负担,为了让我能够好好休息,晚上到浴室帮别人擦背,白天就在浴室客座上躺一躺,白天和晚上都没有好好休息。
深层含义:父亲对儿子的爱永远没有停止,一直想办法尽其所能地给予(即使从农村来到城里,也想办法打工帮儿子还债)。
【分析】15.B.“表达了‘我’对生活的埋怨和不满。”有误。应为“表达了‘我’对父亲打鼾的埋怨和不满”。故选B。
16.A.“围绕生活中极其平常的‘擦背’一事展开故事”有误,应是围绕着“父亲打鼾”一事展开故事;
C.“父亲从此不再白天休息,而到浴室不分昼夜地‘擦背’,好让‘我’还清房债”是错误的。“你爸为让你写好文章睡好觉,白天就在这些客座上躺一躺”说明父亲白天是在浴室休息,其目的一是让“我”还清房债,二是为让“我”写好文章睡好觉;
D.“跌宕起伏”有误。第一、不符合轻音乐的特征。第二、本文故事情节并无太大的起伏。应为“不惊不乍”;
故选B。
17.考查分析人物形象。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来整体感知的。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根据文中情节可知人物形象。根据“父亲在农村穷了一辈子,我把他接到城里来和我一起生活,没让他为柴米油盐操过一点儿心”得出:孝顺(爱自己的父亲);根据“为买房子,我欠了一屁股债。这不都我拼死拼活写文章挣稿费慢慢还吗?我还不到30岁,头发就开始‘落英缤纷’了”得出:勤奋(能吃苦、有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根据“我说是。我回答得那样响亮,因为我没有一刻比现在更理解父亲,感激父亲,敬重并抱愧于父亲的。我终于明白父亲为什么在白天睡觉了,他与我一样昼伏夜出。可我深夜沉迷于写作,竟从未留意过父亲的房间里有没有鼾声”得出:不虚荣(很实在、阳光);根据“父亲以享受的表情躺下来。我的双手朝圣般拂过父亲条条隆起的胸骨,犹如走过一道道爱的山岗”得出:理解父爱并努力回报。据此综述即可。
18.考查对主旨的理解和把握。本文写“我”为了还房债,没日没夜地写文章赚稿费。而父亲最近总是萎靡不振。大白天躺在床上鼾声如雷,很是影响我的睡眠。“我”说了他几句,父亲没有说出实情。直到有一天,我去浴室洗澡时,发现了父亲。原来父亲晚上去做擦澡工,攒钱要为我还房债。表达了父亲对孩子最质朴深沉的爱,担心。据此可以得出“昼夜无眠”的含义,表面含义:父亲为了减轻我经济上的负担,为了让我能够好好休息,晚上到浴室帮别人擦背,白天就在浴室客座上躺一躺,白天和晚上都没有好好休息。深层含义:表现父亲是一个感性而细心的人,因为他时刻在为儿子考虑。晚上去做擦澡工,攒钱要为我还房债,在“我”不知不觉的时候,父亲的爱为“我”遮挡了风雨,一切为孩子考虑,牺牲自己也毫不怜惜。
(2021·河北承德·一模)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幸福的光亮
①小区临街的店铺,可谓五花八门。理发店、电脑维修店、童装店、早餐屋……只有一间店铺还闲着。它比别家的租金略高,但门前环境也最好:地面宽敞,绿化带植被茂盛,还有巨大的合欢树,如同撑着一把大伞。合欢树下是街坊大妈们平日聊天休闲的场所,平时热热闹闹。但今天,这棵树下却静得很──那家空置的店铺终于来了房客。一个年轻妇女一手抱着个可爱的小孩,另一只手拿笤帚在扫地。男人在店铺里清理杂物。这个孩子,叫旺旺。
②没多久,大妈们就了解到这家新房客的情况──听说男主人找了家工厂上班,一家人从乡下刚进城,结婚时欠了债,在老家挣不到钱,进城来打工挣钱。
③白天,他们家敞着门,几个月大的小孩在一个凉席上玩儿,旺旺妈就在旁边穿手链、剪线头、缝玩具,总也不闲。
④没成想,没过多久,就遇到了麻烦。旺旺爸骑摩托车不小心撞断了腿,治疗费用让这个小家难以承受。旺旺爸在医院久住不起,回了家,小夫妻俩夜里的哭声,隔着门都传出很远。
⑤旺旺妈率先振作起来。她把家隔成两半,锅碗瓢盆和简易的木板床塞进小小的隔间,更大的地方放了货架,“旺旺超市”开张了。
⑥早上,她把丈夫的竹椅和孩子的小床搬到合欢树下,给他们摆上热腾腾的早饭。太阳移,树荫动,旺旺妈便将竹椅小床不断往树荫里挪。她一天到晚乐呵呵的,把笑容带给丈夫、孩子和每一位顾客。
⑦小区里的人,渐渐地都愿意来这里买东西,因为旺旺妈乐观,看着喜气,总是笑吟吟的,嗓音甜,说话柔,做事利索。别看店面小,货却备得很全。她娇小的身躯跨上大号摩托,先去批发市场上货,再到蔬菜市场进水果和青菜。“好卖就卖,卖不掉的我就吃了。”她笑呵呵地说。
⑧这天,旺旺妈操刀削土豆皮,将十几个土豆切丝浸泡着。本是要自己吃的,却被买菜的客人看中了,非要买去,还经常预定。旺旺妈的食材生意,借助土豆丝拓展开。她开始做些加工好的净菜,回家下锅炒炒就能吃,生意愈发红火。虽然腿上有伤,但旺旺爸开始力所能及地给家里帮帮忙,脸上也逐渐有了笑容。
⑨A合欢树下的老人们说,旺旺家真不容易。小区里分布着好几个超市,三步一户、五步一家的,西门口刚开了个大型超市,生鲜齐全。要不是旺旺一家勤劳能干,这小超市很难支撑下去。
⑩旺旺超市开了一年多后,旺旺爸终于康复了,全心帮妻子打理小超市。买卖虽小,却是一家人的根基。他们家水果蔬菜新鲜好吃,品质有保证。不跟别人硬拼价格,而是拼服务和时间:B大清早出门,想买些东西,只有旺旺家早早就开着门,旺旺妈正在整理刚刚批发回的蔬菜,都是最新鲜的食材。晚上,别家超市都是九点关门,只有旺旺超市的灯一直亮到十点半。刚来的时候,她还是满脸羞怯、白白净净的模样,现在已成为面颊黑红的干练店嫂。
丈夫干不了重活儿,旺旺妈一直自己干着上货、搬运等活计。后来有了上门送货的配送车,可她还是自己往批发市场跑。她说,有些居民想买的东西,还得她去淘。只有自己亲自挑,才能上到最好的货。
随着网上购物的飞速发展,旺旺超市门口暂存的快递多起来。无论多忙,旺旺妈都将物件保管、交接得非常仔细。她还专门腾出一个大纸箱放快递,旺旺超市成了个小型中转站。
取快递的人说,你收点费吧,要不我们以后不好意思麻烦你。可旺旺妈执意不收,邻居间这么点小事都不能托付吗?我一没花本钱,二没花劳动,哪里能要你们的钱呢?以后也尽管往这里放,我收一件收十件都一样,不耽误多少工夫。
去年夏天,旺旺超市却罕见地关了门,门口一块纸牌上写着:有事外出,歇业一周。旺旺超市自开业以来,几乎没有关过门,实在有事,最多关门半天。这次是怎么了?
再次营业的时候,旺旺妈满脸灿烂的笑容。邻居问,这几天干啥去了?旺旺妈说:“去北京旅游了。旺旺就要上学了,我们两口子也从来没出过远门。这次去北京好几天,去天安门看了升国旗,还去了故宫、万里长城!”
她将招牌和灯盏重新擦拭一遍,到了晚上,“旺旺超市”那盏灯更加明亮了。
19.旺旺妈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20.任选文中A、B画波浪线句子一处,请从写法角度加以赏析。
21.请说说“旺旺超市却罕见地关了门”这一情节的设置有何妙处。
22.结合上下文,在横线上补充旺旺妈说话时的神态或语气,并说明理由。
旺旺妈___________地说:“去北京旅游了。”
23.“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出自2017年12月3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的2018新年贺词,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19.(1)乐观开朗,一天到晚乐呵呵的(或总是笑吟吟的);
(2)勤劳能干,自己进货、卖货等;
(3)善抓商机,做加工好的净菜卖给顾客;
(4)热心助人,为顾客精心挑选商品;免费帮邻居保管快递物件等;
(6)温柔贤惠,关爱家人,丈夫干不了重活,毫无怨言,悉心照顾;
(7)疼爱孩子,带孩子去旅游等;
…… 20.A句运用侧面描写,写出超市之多,竞争激烈,从侧面烘托(或衬托)旺旺妈吃苦、能干,表达对旺旺一家的敬佩之情。
B句运用对比写法,将旺旺家超市与其它超市开门、关门时间对比,突出(或强调)旺旺一家服务好、勤劳能干。 21.写出了旺旺家超市一直营业,大家已经习惯了到这里买东西;为下文做铺垫;设置了悬念,使行文有起伏;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答出三点即可给满分,意思对即可) 22.自豪(或高兴、兴奋、神采奕奕、得意、眉飞色舞等)
理由示例:旺旺妈依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家里的生活,疼爱家人,享受旅游的快乐,内心是幸福的,愉悦的,所以会这样说。(符合情境,人物心理,意思对即可) 23.例如: 旺旺一家通过劳动创造了幸福光明的生活;告诉我们,只要不怕苦难,辛苦付出,努力奋进,持之以恒,一定会实现自己的梦想,感受幸福的快乐。
【分析】19.本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准确和全面,人物形象的概括主要从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信息来提取整合。另外,还可以根据情节、环境、作者的客观介绍等方面的信息来提取概括。根据本题的要求,必须有内容,有形象特点。从“她一天到晚乐呵呵的,把笑容带给丈夫、孩子和每一位顾客” “因为旺旺妈乐观,看着喜气,总是笑吟吟的”可以看出旺旺妈的乐观开朗;从“她娇小的身躯跨上大号摩托,先去批发市场上货,再到蔬菜市场进水果和青菜”“旺旺妈一直自己干着上货、搬运等活计”“晚上,别家超市都是九点关门,只有旺旺超市的灯一直亮到十点半”可以看出她肯吃苦,勤劳能干;从“她开始做些加工好的净菜,回家下锅炒炒就能吃,生意愈发红火”可以看出她善抓商机;“无论多忙,旺旺妈都将物件保管、交接得非常仔细”“只有自己亲自挑,才能上到最好的货”可以看出她热心助人;“丈夫干不了重活儿,旺旺妈一直自己干着上货、搬运等活计”丈夫干不了重活,毫无怨言,悉心照顾家人,可以看出她关爱家人;从“去北京旅游了。旺旺就要上学了,我们两口子也从来没出过远门。这次去北京好几天,去天安门看了升国旗,还去了故宫、万里长城”可以看出她疼爱孩子;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20.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赏析。我们可以采用的答题模式是:此句运用了(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方法、词语)+表达效果(如生动形象、生动细腻)+写出了的内容+表达的情感。题干要求从写法角度赏析。
A.“合欢树下的老人们说,旺旺家真不容易”,结合下文内容“小区里分布着好几个超市,三步一户、五步一家的,西门口刚开了个大型超市,生鲜齐全”写出超市之多,竞争激烈,老人们的评价属于侧面描写,烘托出旺旺妈吃苦、能干的品质,表达对旺旺一家的敬佩之情。
B.“大清早出门,想买些东西,只有旺旺家早早就开着门”“晚上,别家超市都是九点关门,只有旺旺超市的灯一直亮到十点半”两句,运用对比写法,将旺旺家超市开门早关门晚,与其它超市开门、关门的时间进行对比,突出旺旺一家服务态度好,开门早关门晚能看出其勤劳能干。
21.本题考查文章某一故事情节的作用。回答时,先从本句分析,说一下这个句子本身的作用,可能是交代了什么情节,表现了什么,然后再说一下和前后文的作用,是不是和后文形成照应或者铺垫作用。结合上下文内容“旺旺超市自开业以来,几乎没有关过门,实在有事,最多关门半天”可知,旺旺家超市一直营业,大家已经习惯了到这里买东西;几乎没有关过门的超市却罕见地关了门,因此有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的作用;同时也为下文写关门的原因是去北京带儿子旅游做了铺垫。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22.本题考查揣摩人物的心理能力。回到文本中,结合语境分析人物内心活动,并结合上下文分析理由。根据“她开始做些加工好的净菜,回家下锅炒炒就能吃,生意愈发红火”“去北京旅游了。旺旺就要上学了,我们两口子也从来没出过远门。这次去北京好几天,去天安门看了升国旗,还去了故宫、万里长城”可以看出,旺旺妈依靠自己的努力,使超市的生意变得红火,改变了一家人的生活,在儿子上学前带全家去旅游,享受旅游的快乐,说明一家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得到了改善,所以内心是自豪的,幸福的,愉悦的,所以可以填自豪或高兴、兴奋、神采奕奕、得意、眉飞色舞等均可。理由符合情境,人物心理,意思对即可。
23.本题考查对语句含义的理解。结合文章内容可知,选文主要讲了旺旺一家虽历经磨难,但坚强乐观的旺旺妈通过努力奋斗,让一家人过上幸福生活,同时给周围人传播了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和正能量的故事,这启示我们要不怕苦难,辛苦付出,努力奋进,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要持之以恒,这样就一定会实现自己的梦想,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据此分析回答即可。
(2021·湖北恩施·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下面小题。
给我妈尝尝
严明
①前年春天,父亲住了一段时间医院,回到家后,我问妈:“我能不能出去一段时间?”我妈说:“去吧,肯定没问题。”我打算跟合肥的张亮从定运出发,开车去甘肃拍照。走的时候我跟卧床的父亲辞行,妈帮我喊他:“严明要去甘肃了,过些天就回来!”“哦……”愣了一会儿,他又补了一句,“带点好吃的。”话刚说完我妈就笑了,说:“你牙都没有了,能吃什么?”妈说的是实情,缺牙外加病重、爸已经只能吃我妈做的小馄饨了。其实爸的那句话没说全,隐藏了后半句,就是“给你妈尝尝”。
②妈妈的人生是极简的,她绝不会主动消费去尝鲜、吃稀奇,也无吃零食的习惯。回想起来,我也没给爸妈买过什么,买得最多的好像是茶叶。
③几个月前,我在外地讲课,临走时收到礼品,一箱石榴。纸箱外印有硕大的彩色石榴图片,还有“怀远石榴”几个大字,看看亲动。我从小就知道,石榴是怀远老家的特产,不过没有吃过的印象,大概是因为没在它成熟的季节回去过。石榴花我是见过的,钟形的花裂为六瓣。蕊在其中,艳丽异常。它有个坚实的底托,那就是孕有果实的地方。
④我不是一个喜欢花花草草的人,但石榴花是个例外。以前有首民歌,唱“石榴花一样的阿娜尔罕”,我曾好奇,石榴花一样的女子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为什么新疆也有石榴花?资料上说,石榴择土不严,在沙土上都能茁壮生长。我老家的地里就是那种土壤。
⑤我妈说过,她嫁过去那会儿什么都缺,什么好东西都没吃过,坐月子才能吃一点红糖水泡馓子。我把奶瓶里的奶喝完了,还笑闹,她就把我平放在床上,将奶瓶垂直对着我的嘴,依靠地心引力的帮助让我获得最后几滴奶……
⑥不多想,能在第三地见到怀远石榴也是意外,我不想再坚持严控行李重量的习惯了,我要把它们带回家,给我妈尝尝。
⑦回到家后,妈妈很欣喜,拿出几个石榴送给邻居,笑呵呵地回来,再拿出一个,坐在门前开始品尝。我也吃了,果真很甜,水分特别足,籽儿很小,一大把入得口中,稍一抿嘴,果粒即破。然后,就可以像喝饮料一般饮下那些汁水。在整个吃石榴的过程中,妈妈都很沉默,她每递给我一块我也不推让。想必是因为产地的关系,母子的这场分食异常平静,平静得有些肃穆。我心里清楚,这奇异的果实是那片土地所出,如今爸爸正长眠在那片土地上。
⑧妈妈上一次吃怀远石榴,很有可能是在她刚嫁过去的时候,或是在生我的时候。
⑨那时,她才二十多岁。那时候,她是石榴花一样的女子。
(选自《读者》2021年第6期)
24.分析文章以“给我妈尝尝”为题的好处。
25.第④段中的画线句在结构上有哪些作用?
26.文章第⑦段使用“肃穆”一词,有哪些原因?
27.请你阅读全文,概括“妈妈”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
【答案】24.(1)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2)衬托人物形象,突出父亲和儿子对母亲的爱;(3)突出小说的主题,表现母亲的坚强和伟大。 25.承上启下,承接了上文我对“石榴花一样的阿娜尔罕”的好奇,引出下文母亲就是石榴花一样的女子,回答了上文的疑问。 26.(1)母子沉浸在对家乡的怀念之中;(2)母子沉浸在对父亲的怀念之中。 27.(1)勤俭节约;(2)安于贫穷,坚强;(3)善良热心;(4)疼爱孩子。
【分析】24.本题考查分析标题的作用。文章标题的作用有:设置悬念吸引读者,作为文章的线索,象征人物的形象或精神,概括文章内容,含蓄的或形象的揭示文章中心。在文章的第一段中“其实爸的那句话没说全,隐藏了后半句,就是‘给你妈尝尝’”,第六段中“我不想再坚持严控行李重量的习惯了,我要把它们带回家,给我妈尝尝”都出现了“给你妈尝尝”,倒数第二段中“妈妈上一次吃怀远石榴”也是写妈妈吃东西的内容,所以文章以“给我妈尝尝”为题起到线索的作用,贯穿全文,使结构完整。第一段中是父亲让我带点好吃的,其实是带给母亲尝尝的;第六段中是我自己要带石榴回来给母亲尝尝的,所以以“给我妈尝尝”为题起到衬托人物形象的作用,突出父亲和儿子对母亲的爱。结合“妈妈的人生是极简的,她绝不会主动消费去尝鲜、吃稀奇,也无吃零食的习惯。回想起来,我也没给爸妈买过什么,买得最多的好像是茶叶”“我妈说过,她嫁过去那会儿什么都缺,什么好东西都没吃过,坐月子才能吃一点红糖水泡馓子。我把奶瓶里的奶喝完了,还笑闹,她就把我平放在床上,将奶瓶垂直对着我的嘴,依靠地心引力的帮助让我获得最后几滴奶”这两处的描写,可知母亲是一个很节俭的人,为了家庭操劳了一生,父亲和儿子都想着带好吃的给母亲吃,所以以“给我妈尝尝”为题突出了母亲的坚强和伟大。
25.本题考查段落结构的作用。“石榴花一样的女子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这句话出现在文章的第五段中,用一个问句表现我对“石榴花一样的女子”的好奇,承接了上文中“我不是一个喜欢花花草草的人,但石榴花是个例外。以前有首民歌,唱‘石榴花一样的阿娜尔罕’,我曾好奇”的描写。下文写到“我妈说过,她嫁过去那会儿什么都缺,什么好东西都没吃过,坐月子才能吃一点红糖水泡馓子。我把奶瓶里的奶喝完了,还笑闹,她就把我平放在床上,将奶瓶垂直对着我的嘴,依靠地心引力的帮助让我获得最后几滴奶”,最后写到“那时候,她是石榴花一样的女子”,表现了母亲就是像石榴一样坚强的女子,回答了上文的疑问,所以还起到引出下文的作用。
26.本题考查理解词语的含义。本题要求分析使用“肃穆”一词的原因,原因在第七段中。由“在整个吃石榴的过程中,妈妈都很沉默,她每递给我一块我也不推让。想必是因为产地的关系,母子的这场分食异常平静,平静得有些肃穆”,可知是因为石榴是怀远老家的特产,母子沉浸在对家乡的怀念之中。由“我心里清楚,这奇异的果实是那片土地所出,如今爸爸正长眠在那片土地上”,可知怀远家乡的石榴引起了母子对父亲的思念,母子沉浸在对父亲的怀念之中。
27.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由“妈妈的人生是极简的,她绝不会主动消费去尝鲜、吃稀奇,也无吃零食的习惯”,可概括为勤俭节约。由“我妈说过,她嫁过去那会儿什么都缺,什么好东西都没吃过,坐月子才能吃一点红糖水泡馓子。我把奶瓶里的奶喝完了,还笑闹,她就把我平放在床上,将奶瓶垂直对着我的嘴,依靠地心引力的帮助让我获得最后几滴奶……”,可概括为安于贫穷,坚强。由“回到家后,妈妈很欣喜,拿出几个石榴送给邻居,笑呵呵地回来,再拿出一个,坐在门前开始品尝”,可概括为善良、热心。由“在整个吃石榴的过程中,妈妈都很沉默,她每递给我一块我也不推让”,可概括为疼爱孩子。
(2021·贵州毕节·中考真题)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那天早上父亲天没亮就起了床,我听着父亲的脚步声很轻地响进院子里去。我起来时,父亲已在新屋门口踏黄泥。黄泥是用来砌缝的,这种黏性很强的黄泥掺上一些石灰水豆浆水,砌出的缝隙老鼠也钻不开。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父亲浮在雾里。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②等泥水匠和两个助工来的时候,父亲已经把满满一凼黄泥踏好。那黄泥加了石灰水和豆浆水,颜色似玉米面,红中透着白,上面冒着几个水泡,被早晨的阳光照着,亮亮的,红得很耀眼。
③父亲从老屋里拿出四颗大鞭炮,他居然不敢放,让我来。我把火一点,呼一声,鞭炮蹿上了高空,稍停顿一下便掉下来,在即将落地的瞬间,啪——那条红色的纸棍便被炸得粉碎。许多纸筒落在父亲的头上肩膀上,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无奈,他的背是驼惯了的,胸无法挺得高。因而,父亲明明高兴,却露出尴尬的笑。
④不知怎么回事,我也偏偏在这让人高兴的瞬间发现,父亲老了。糟糕的是,父亲却没真正觉得他自己老,他仍然和我们一起去撬老屋门口那三块青石板,父亲边撬边和泥水匠争论那石板到底多重。泥水匠说大约有三百五十斤吧,父亲说不到三百斤。我亲眼看到父亲在用手去托青石板时腰闪了一下。我就不让他抬,他坚持要抬。抬的时候,他的一只手按着腰。
⑤三块青石板作为新台阶的基石被砌进去了,父亲曾摸着其中一块的那个小凹惊异地说:“想不到这么深了,怪不得我的烟枪已经用旧了三根呢。”
⑥新台阶砌好了,九级,正好比老台阶高出两倍。新台阶很气派,全部用水泥抹的面,泥瓦匠也很用心,面抹得很光。父亲按照要求,每天在上面浇一遍水。隔天,父亲就用手去按一按台阶,说硬了硬了。再隔几天,他又用细木棍去敲了敲,说实了实了。又隔了几天,他整个人走到台阶上去,把他的大脚板在每个部位都踩了踩,说全冻牢了。
⑦于是,我们的家就搬进新屋里去。于是,父亲和我们就在新台阶上进进出出。搬进新屋的那天,我真想从台阶上面往下跳一遍,再从下往上跳一遍。然而,父亲叮嘱说:“泥瓦匠交代,还没怎么大牢呢,小心些才是。”其实,我也不想跳。我已经是大人了。
(选自《台阶》)
28.从选文对父亲四件事的描写中,看出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先填写空白处,再回答问题)
①起早踏黄泥,② ,③撬石板闪腰,④
父亲:
29.第五段末尾划线句表现出“父亲”性情的什么特点?
30.简述父亲最能打动人的某个举动及自己的感受(第五段划线句不得再用)
【答案】28. 让我放鞭炮 浇水使牢实 勤劳、质朴,踏实肯干,不服输 29.有着坚忍不拔的毅力,忘我的劳动精神 30.示例:最能打动我的是父亲在泥水匠来之前,就把满满一凼黄泥踏好。提前做好准备工作,表明了父亲的认真、勤劳,也表明父亲是一个有计划的人。我们在日常学习中也要有所规划,有的放矢,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分析】2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
从③段的“父亲从老屋里拿出四颗大鞭炮,他居然不敢放,让我来”可概括出,父亲要放鞭炮开工,不敢放,让我来;
从⑥段的“父亲按照要求,每天在上面浇一遍水……说全冻牢了”可概括出,父亲按要求在台阶上浇水,使其牢实;
从事件概括中可以看出父亲勤劳、质朴,踏实肯干,不服输的特点。
29.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这是一段对父亲的语言描写,父亲没注意到石板上的小凹已经很深了,他的烟枪也已经用旧了三根,表明父亲在辛勤的劳作中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心无旁骛地造他的台阶,表现出他是一个对目标执着,有毅力的人。
30.本题考查阅读感悟。答案具有开放性。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第④段的“我亲眼看到父亲在用手去托青石板时腰闪了一下。我就不让他抬,他坚持要抬。抬的时候,他的一只手按着腰”最能打动我,父亲托石板时闪了腰,却仍然不放下劳作,为了理想的实现,他顾不上自己。父亲的精神让人感动,我们在追求理想的征途中,也要努力做到锲而不舍,执著地为实现理想而努力。
(2021·河南·中考真题)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舵链
①舵链断的瞬间,我有些崩溃。舵链一断,我们最后一点生存的希望也就断了。试想一个没有舵的小登陆艇,在这七级大风的海上,能挺多久?
②司令部安排我去石砬岛年终检查,没想到半路遭遇这种状况。
③班长立刻组织抢修舵链,这才发现,几乎不可能。修舵链要从船头的铁柱处下去,可甲板到船头的舱盖上结了厚冰,舱盖是拱形的,十多米长。平时,船一晃,在上面走都很难。现在结了冰,站都站不住,根本别想走过去。班长看着结冰的舱盖请示陪同的马参谋长:“参谋长,过不过?”“怎么过?”“爬!”“多大把握?”“没有。”马参谋长认真看了看班长,重重拍了他一下。
④班长立刻转身对兵们吩咐:“我先上。等会儿你们拉住我腰上的绳,一点点放,不能松,也不能紧……”“班长!我先上!”矮个子兵跳出来大叫。“你体格差,我先上。”班长说。“你是班长,你得在这儿指挥!”矮个子兵喊。理由似乎很充分,班长愣了一下。
⑤风在肆虐,刀子般割着人们的脸。
⑥突然,班长叫了起来,矮个子兵已绑着绳子,向船头爬去了。我和马参谋长一个箭步,一起抓住绳子。
⑦空气凝固了,大家紧盯着叉开手脚紧贴舱盖趴着的矮个子兵。冰太滑,戴手套扒不住,他摸索着摘掉手套,用手抠着蠕动爬行。留在冰上的手套随船晃动,忽悠一下滑进了海里,立刻被海浪吞没了。颠簸中,他在舱盖上滑来滑去,好几次都差点儿滑落大海。不知过了多久,他伸手去够船头那根铁柱,大家都屏住呼吸:差一点儿……还差一点儿……就差一点点儿了……他的手终于抓住了铁柱。
⑧他抢修好了舵链,船又继续航行。
⑨矮个子兵把腰上的绳子解下来,准备系到铁柱上,好掌着绳子往回走。突然,一阵狂风吹来,船体猛烈晃动,矮个子兵脚下一滑,手中的救命绳被甩了出去。大家呆住了,没了绳子,他无论如何也回不来了。班长急了,拿起绳子非要送过去。矮个子兵喊:“班长,别过来!”班长喊:“就你那小体格,一会儿就得冻成冰棍儿!”“班长!”矮个子兵大叫,“你要是过来,我就……我就跳下去!”
⑩班长蹲下呜呜地哭。“起来!把泪擦掉!”马参谋长喝道,“你跟他喊话,不许停。”“是!”班长抹把泪,立即与矮个子兵对喊起来。刚开始,矮个子兵声音还挺正常,过了一会儿,声音就开始发颤了,而且半天回一句。班长赶紧喊:“咱们唱个歌吧!”说着领头唱起来,“咱当兵的人……有啥不一样……”矮个子兵马上跟着唱。“只因为我们都穿着朴实的军装……”大家都唱起来。
我们嚎叫着唱了一遍又一遍,早已不知道哪句是头哪句是尾。我们停不下来,也不敢停下来。直到马参谋长暴怒地吼叫起来,我们才戛然而止。矮个子兵不知何时已停止了唱歌,头耷拉着。马参谋长对着他喊:“你抬起头!只抬一下头就行!……请你抬头看着我!看我在干什么?”矮个子兵的头终于慢慢抬了起来。班长哭喊:“你看呀,参谋长给你敬礼呢!你抬头看着,大家都给你敬礼呢!”一只只手臂举了起来,一个个标准的军礼,向着矮个子兵,向着前方这面在狂风恶浪中迎风屹立的“人旗”。马参谋长喊道:“你看好了,我在给你敬礼。按条令要求,你应该向我行注目礼。首长的手不放下,你的目光就不能离开!你得抬头看着我,不许低头!”矮个子兵果然一直抬着头,一直看着马参谋长。两颗泪珠沿着马参谋长僵硬的面颊滚落下来。
一条迎风破浪的船上,一个身材瘦小的士兵双手紧攀铁柱,旗帜般立于船头之上,海风鼓荡他的衣襟,发出哗啦啦的声响。眼前这幅高扬着“人旗”的画面,永远地刻进了我的脑海。
到了石砬岛,我们抬着矮个子兵直奔医院。他很快缓了过来,但双手已严重冻伤。
第二天。风停了,我乘艇返航,结冰的舱盖在阳光下格外刺眼,矮个子兵正看着舱盖发呆,我说:“想什么呢?”“我总忍不住想,我要是掉海里了,我妈可咋办?”他声音有些发抖、竟流下泪来。我轻声问:“那你还要坚持上?”不上咋办?航链要是不接上,就得任船在海上漂了,总不能眼瞅着船翻了吧?
望着他缠满纱布的双手,我的眼睛湿润了……
(作者:马晓丽。有删改)
31.本文情节波澜起伏,请认真梳理,将下面空缺的情节补充完整。
① ② ③
32.从全文看,马参谋长是个什么样的人?请从两个方面简要分析。
33.作者是如何表现矮个子兵去修舵链途中行进的艰难的?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34.文中的“人旗”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小说的内容和主旨加以探究。
【答案】31. ①矮个子兵冒险抢修舵链 ②救命绳脱手,矮个子兵陷入绝境 ③小艇安全抵达,矮个子兵得到救治 32.①机智:在矮个子兵陷入绝境时,他想到用喊话、敬礼等方式激励矮个子兵坚持下去。②沉着冷静:在遭遇险情时,他镇定指挥,关注情况变化,及时采取应对措施。③刚中有柔:他处事果断,语言严厉,但关心战士安危,看到矮个子兵坚持行注目礼,他流下了眼泪。(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 33.①通过“贴”“扒”“抠” “爬”等一系列动作描写,形象地表现了矮个子兵行进的艰难。②通过描写留在冰上的手套滑进海里,立刻被海浪吞没这一细节,衬托矮个子兵行进的艰险(“空气凝固”“大家屏住呼吸”等描写,烘托紧张的气氛,侧面表现矮个子兵行进的艰险)。③“差一点儿”“还差一点儿”“就差一点点儿”在反复之中有变化,突出爬行的艰难和最后一段路程的漫长(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 34.示例一:矮个子兵抱着铁柱的形象像一面旗帜,他勇敢顽强的精神更像一面旗帜,“人旗”包含着作者对矮个子兵的赞美之情。
示例二:矮个子兵紧抱铁柱立于船头的形象,远看像一面旗帜,他勇敢顽强的精神更像一面旗帜。矮个子兵是当代军人的优秀代表,作者用“人旗”一词表达了对这一群体的赞美之情。
【分析】31.本题考查对文章情节的梳理和把握。根据①段内容“舵链断的瞬间,我有些崩溃。舵链一断,我们最后一点生存的希望也就断了”概括得出:舵链断了,众人遇险;
根据⑦段内容“他伸手去够船头那根铁柱,大家都屏住呼吸:差一点儿……还差一点儿……就差一点点儿了……他的手终于抓住了铁柱”概括得出:矮个子兵冒险抢修舵链;
根据第⑧段“他抢修好了舵链,船又继续航行”概括得出:舵链修好,小艇继续前行;
根据第⑨段“矮个子兵把腰上的绳子解下来,准备系到铁柱上,好掌着绳子往回走。突然,一阵狂风吹来,船体猛烈晃动,矮个子兵脚下一滑,手中的救命绳被甩了出去。大家呆住了,没了绳子,他无论如何也回不来了”概括得出:救命绳脱手,矮个子兵陷入绝境。
根据第⑨至 段内容概括得出:众人想方设法帮助矮个子兵,不让他低下头,闭上眼;
根据第 段内容“到了石砬岛,我们抬着矮个子兵直奔医院。他很快缓了过来,但双手已严重冻伤”概括得出:小艇安全抵达,矮个子兵得到救治。
据此填空即可。
32.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根据第③段“马参谋长认真看了看班长,重重拍了他一下”分析,沉着冷静;
根据第⑩段“你跟他喊话,不许停”和第 段“你看好了,我在给你敬礼。按条令要求,你应该向我行注目礼。首长的手不放下,你的目光就不能离开!你得抬头看着我,不许低头!”分析,机智,关心战友;
根据第 段“两颗泪珠沿着马参谋长僵硬的面颊滚落下来”分析,刚中有柔。
据此综述即可。
33.本题考查赏析语段。矮个子兵去修舵链途在第⑦段。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方面赏析即可。根据“空气凝固了,大家紧盯着叉开手脚紧贴舱盖趴着的矮个子兵。冰太滑,戴手套扒不住,他摸索着摘掉手套,用手抠着蠕动爬行”分析,运用“贴”“扒”“抠”“爬”等一系列动作描写,从正面形象地表现了矮个子兵行进的艰难。表达了对矮个子兵的敬佩之情。根据“留在冰上的手套随船晃动,忽悠一下滑进了海里,立刻被海浪吞没了”分析,从侧面衬托出矮个子兵行进的艰险。根据“空气凝固”“大家屏住呼吸”等描写,烘托紧张的气氛,侧面表现矮个子兵行进的艰险。表达了我的担心和紧张之情;根据“差一点儿……还差一点儿……就差一点点儿了……他的手终于抓住了铁柱”分析,三处省略号,给人以断续之感,表现了矮个子兵爬行的艰难和最后一段路程的漫长。
34.本题考查对关键词语的理解。题干要求从内容和主旨两方面分析。根据“一只只手臂举了起来,一个个标准的军礼,向着矮个子兵,向着前方这面在狂风恶浪中迎风屹立的‘人旗’”内容,从表层意义分析,矮个子兵抱着铁柱的形象像一面旗帜;根据“一条迎风破浪的船上,一个身材瘦小的士兵双手紧攀铁柱,旗帜般立于船头之上,海风鼓荡他的衣襟,发出哗啦啦的声响”内容,从深层意义分析,他勇敢顽强的精神更像一面旗帜,“人旗”包含着作者对矮个子兵的赞美之情;小说通过描写在海上航行遇险的过程,一场面临生死的考验,揭示了“小人物”的内心世界,从马副参谋长的沉着冷静、小艇长的沉着稳重,再到矮个子兵的舍生忘死,弘扬了军人的崇高精神。据此从主旨分析,“人旗”一词弘扬了军人的崇高精神,用“人旗”一词表达了对军人这一群体的赞美之情。
(2021·湖北随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胖子与瘦子
(俄罗斯)契诃夫
①两位朋友在从莫斯科通往彼得堡的尼古拉铁路的一个站点上邂逅。两个人中一位是胖子,一位是瘦子。胖子刚在站点的餐厅用过午餐,嘴唇油光锃亮,活像两颗熟透了的樱桃。他身上散发出一股烈性葡萄酒和橙花的气息。瘦子呢,刚从车厢里出来,费劲地拖着提箱、大包小包和几只纸板盒子。他的身上则有一股火腿肠和咖啡渣的气息。他的身后,有个尖下巴的瘦女人在东张西望,那是他的妻子,此外还有他的儿子,一位高个子的中学生,眯着一只眼睛。
②“波尔菲里!”胖子一见瘦子,大声招呼起来,“是你吗?亲爱的!多少年没见了!”
③“老天爷!”瘦子惊呼起来,“米沙!我少年时的朋友!哪阵风把你吹到这儿来的?”
④于是两个老朋友亲吻了起来,吻了一次又一次,连吻了三次,眼望着对方的泪眼。两人无不为这次意外相遇而惊喜交集。
⑤“亲爱的!”亲吻之后,瘦子先开了口,“真没有想到!太意外了!我说,你好好瞧瞧我!啊,你还是那么帅!那么倜傥风流,那么讲究打扮!啊,老天爷!你时来运转了?发财了?结婚了么?你瞧,我成家了……她是我妻子路易莎,娘家姓万岑巴赫……新教徒……他是我儿子,纳法奈尔,中学三年级学生。纳法尼亚①,这位是我小时候的朋友!中学同班同学!”
⑥纳法奈尔想了想,摘下帽子。
⑦“中学时的同学!”瘦子接着说,“你还记得,大家怎么拿你开心的事吗?大家管你叫赫洛斯特拉特②,因为你用香烟把公家的一本书烧了一个窟窿。我的外号叫厄菲阿尔特③,因为我喜欢告状。哈,哈……那时我俩还是少不更事的孩子呢。别害怕,纳法尼亚!走近点儿……这位是我的妻子,娘家姓万岑巴赫……新教徒。”
⑧纳法尼亚犹豫片刻,躲到了父亲的背后去了。
⑨“你好吗,朋友?”胖子得意洋洋地看着朋友,问,“在哪里高就?做到几品官了?”
⑩“是在供职,亲爱的!是八品文官,两年了。得过一枚斯坦尼斯拉夫勋章。薪水不算高……嗨,凑合着过呗。妻子教音乐。我呢,私底下用木料做些烟盒,挺不错的烟盒!一只卖一卢布。要是一下子买十只或更多的,可以让些价。凑合着过呗。知道吗,原本是个科员,如今上调到本部门任科长……往后就在那儿任职了。我说,你呢?怕已是五品文官了吧?啊?”
“不,亲爱的,还要高哩。”胖子说,“我已经是三品文官了……还得过两枚星章。”
瘦子一听脸色发白,目瞪口呆,但很快脸色舒展开来,现出喜气洋洋的笑容来,脸上、眼睛里似乎火星四射。他整个人像是蜷缩起来,弯腰弓背,矮了大半截儿……他的手提箱、大包小包和纸板盒全都蜷缩起来,现出条条皱纹来……他妻子的尖嘴巴越发尖了。纳法奈尔挺直了身子,扣上制服上所有的扣子……
“我,大人……可说是非常高兴!您可说是我少年时的朋友,一下子青云直上,做了这么大的官!嘻,嘻,大人!”
“得了吧!”胖子皱起了眉头,说,“干吗用这样的腔调!你我是少年时的朋友,何必用官场上的那套奉承?”
“哪能呢……您说哪里去了……”瘦子的身子蜷缩得越发厉害了,笑嘻嘻地说,“承蒙您大人的好意……鄙人如沾再生甘露……大人,他是犬子纳法奈尔……这是贱妻路易莎,新教徒,某种意义上……”
胖子刚想说句客气话,可只见瘦子脸上一副诚惶诚恐、低三下四的寒酸相,直要呕出来。他扭过脸,伸出手来告别。
瘦子只握住对方三只指头,深深鞠了一躬,嘴里发出“嘻嘻”笑声。他妻子也莞尔一笑,纳法奈尔双脚咔嚓一声,挺身敬礼,把制帽也掉落到了地上。一家三口又喜又惊。
(选自长江文艺出版社《契诃夫小说选》)
【注释】①纳法尼亚:纳法奈尔的爱称。②赫洛斯特拉特:古代希腊人,他为了扬名于世,在公元前356年焚烧了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阿泰密斯神庙。③厄菲阿尔特:古代希腊人,曾引波斯军队入境,出卖同胞。
35.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36.结合语境,说说第 段加点词语的含义。
他的手提箱、大包小包和纸板盒全都蜷缩起来,现出条条皱纹来……
37.简要分析第⑨段在选文中的作用。
38.结合选文内容,说说这篇小说是如何运用对比的艺术手法表现出讽刺效果的。
39.“瘦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一人物形象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请简要作答。
【答案】35.两个儿时好友在火车站邂逅的故事。(意近即可) 36.答案示例:“蜷缩”是蜷曲而收缩的意思,行李本身不会“蜷缩”,作者通过这一动作描写(或“作者运用夸张(拟人)的手法”),折射出瘦子的奴性。(意近即可) 37.①通过对胖子的语言和神态描写,刻画出一个自觉高人一等、志得意满的胖子(高官)形象;②暗示了小说“等级观念已深入人心”的主旨;③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瘦子对胖子的言行发生巨大变化埋下伏笔。 38.①胖子和瘦子这两个人物的对比。比如小说开端,油光满面的胖子气派地出场和精瘦干瘪的瘦子拖家带口蠕动在人流中,通过对比,显现出胖子和瘦子不同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处境;又如瘦子与胖子交谈时,瘦子“诚惶诚恐”的神态与胖子“得意洋洋”的神态进行对比,刻画出小官吏习惯性低三下四的奴性嘴脸。
②瘦子在知晓胖子真实身份前后的言行对比。初见面时瘦子的语言充满了亲切感,得知胖子身份后,瘦子的语言则变得敬重和谄媚,通过对比突出瘦子的奴性心理和善变的性格特征。 39.(1)瘦子是一个奴颜婢膝、见风使舵(卑躬屈膝,趋炎附势)的下层官吏。(意近即可)
(2)瘦子这一人物形象反映了当时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等级森严,等级观念深入每一个人的骨髓的社会现实。瘦子的奴性是当时社会的必然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