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主题探究
思维导图
常考题型
(1)这篇文章表达了什么主题?
(2)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解题思路
理解文章主题的方法:
(1)文体。
散文:叙事散文应看写的内容,记事,表现了什么精神、人格;抒情散文应着重分析写了什么景物,抒发了什么情感或哲理;哲理散文主要分析文章阐发了什么观点或哲理。
小说:小说是通过主要事件,塑造人物形象,从而反映主旨。因此要关注小说情节和环境描写等,通过蛛丝马迹剖析小说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分析作者写作意图。
文章标题。
有的标题直接概括了文章的中心,体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题目所传达出来的信息,可以捕捉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如题目中出现了“思念、愁、乐、难忘”等关键性信息。
文章开头和结尾。
有的文章开门见山,直抒胸臆。有的篇末点题,卒章显志。而这些关键性语句或段落往往和主旨相联系。
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往往是文章产生的大环境,它会提示作者写作意图和文章产生的根源等,帮助我们把握主旨。
含义深刻的语句。
有的文章中的的议论抒情句,有画龙点晴的作用,作者对所写的人、事的情感或态度,往往用议论或抒情句来表达。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或词语可以判断作者的感情倾向,然后借此分析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等。
人物形象。
对于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可以通过通过对具体人物形象的刻画,即对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进行分析,归纳文章主旨。
写作技巧。
对欲扬先抑、对比、衬托等写作手法进行分析,就能抓住文章主旨。
初中常涉及的主题:
写景类文章:抒发对大自然/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借景抒情: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类行为的反思。对山川变化、时光流逝的感叹等。
写人类文章:对亲人的思念和爱,对亲情的回忆和渴望。对人物美好精神品质的赞美和歌颂,中华传统美德,为家为国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精神的赞美,小人物的善良,真善美的品质。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思考。批判人物的假丑恶,虚伪、贪婪的形象(多体现于外国短篇小说)。对人性的思考。
回忆性散文: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体现童真童趣;对故乡故人的思念;体现朋友之间真挚的友谊。
传统文化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对艺人精湛技艺的赞美;对传统文化命运的思考;对现代社会发展导致的问题的批判;对传统的向往。
人与动物:对动物的欣赏;对动物命运的关注;提倡尊重动物、善待生命的意识;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对人类破坏生态的行为的批判。
社会热点事件:老人儿童缺乏陪伴的问题;人性的冷漠;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答题格式
这篇文章通过记叙/描写/刻画......的故事/景物/形象,表达/赞美/揭示/表现了......的思想/精神/道理/特点,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课堂练习
1.(23-24九年级上·河南平顶山·期末)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小莫的海底
①小莫下水前,朝我郑重地挥了挥手。这是他每次下水之前必做的一个动作。这种仪式从我4岁的时候开始,到我16岁的时候结束。
②我坐在礁石上一个绑着石头的大筐里,每次他挥手的时候我总是睁大眼睛,屏住呼吸,我很紧张,却不知道为什么紧张。我从小生长在海边,但我只能看到海的表面,我一点也不清楚海底是怎么样的,对于我来说,海底是属于小莫的另一个世界。
③小莫从12岁开始下水采淡菜,那年,我刚满4岁。
④淡菜是我们那里最常见的海贝,味道鲜美。海里能吃的贝类不少,淡菜是长得比较怪的一种,椭圆形的壳,漆过似的亮黑,随身还带着一团乱麻,一群淡菜的乱麻纠缠在一起,运气好的采到了就能拉出来一大串。
⑤小莫属于运气特别好的。从第一天下水,他就成串成串地往上拉淡菜。岛上的马大开了个加工厂,雇了些赋闲在家的女人,把淡菜用大锅煮熟,去壳晒干,装到塑料袋里封口,销到上海北京那些大城市里去。塑料袋上印着红色的字:马大贻贝干,那是有名的海鲜干货,很受欢迎。小莫把淡菜卖给马大的加工厂,一个夏天能赚到不少的钱。
⑥采淡菜的季节在夏天,但其它季节小莫也并非无所事事,他在海边钓鱼捉蟹,也在泥涂上捡海螺海瓜子,但小莫从不跟着渔船出海捕鱼。
⑦从我4岁开始,小莫主宰了我的全部世界。
⑧从小到大,我记不清被小莫打过多少次,他的手板又大又硬。以前爹打我,我有娘的裤脚可以躲。小莫打我,我没地方躲,只有大哭大叫,隔壁的马婶听到我的哭声跑过来,有时候正财伯也会跟着过来,马婶搂着我唉声叹气,正财伯对着小莫骂,直把他骂得低下了头。
⑨晚上,我和小莫一人占据着床的一边,背对背。床很大,是爹娘留下来的。半夜醒来,我发现我们都挪到了床的中央,我蜷缩着贴在他的胸前,而他的手臂自然地环住我,就像以前娘经常做的那样。想到娘,我就想哭,但我从没见小莫哭过,小莫比我大8岁,他已经不会哭了。
⑩小莫的水性很好。小时候我常被吓哭,因为一起潜下去的人都冒出来了,他却迟迟没有露出海面。小莫似乎很喜欢呆在海底,这让我很好奇。海底到底有些什么?我甚至有些无端的猜测,不过这些念头过于荒唐,刚冒出来就让我压了下去。
10多岁的时候,我缠着小莫想学游泳、学潜水,我也想看看海底。小莫瞪着眼,绝不允许我下水。
16岁那年,我初中毕业,考上了县里的高中。小莫不再下海了,马大的厂子聘他做销售部经理,在县里设了个销售点,离我的学校仅两条街。我住在他的宿舍。晚上我做作业,他就去外面。
上大学后,我终于在学校的泳池里学会了游泳。暑假回乡我拖着个大箱子,里面是我借来的两套潜水装备。小莫来码头接我,他已经成了一个很平常的居家男人,一个3岁男孩的爸爸。儿子叫爸爸,他就笑,儿子要什么,他都给。我有点迷茫,那个动不动就打我的小莫,那个下水之前总是朝我挥手的小莫,就是眼前这个满脸堆笑的男人吗?
我带上两套潜水装备,拉小莫去海边,我终于潜到了海底,却没有看到任何我想看到的东西。
我和小莫坐在我小时候常常坐的礁石上,一人一颗烟。
“我还记得你小时候坐在大筐里的样子。”他侧过头看了我一眼,“终于长大了。”
“我记得你向我挥手的样子。”
他沉默了一会儿:“其实每次挥手,都是跟你说,再见了,这次下去我再也不要上来了,我要跟我爹娘在一起。”
“为什么我从没看到你哭过?”
他指了指前方:“它看到过。”
前方是大海,我刚才下海的时候,尝到过它的苦涩。
小莫,大名徐海莫,12岁辍学,是我唯一的哥哥。
(1)文章主要写了“我”和小莫的故事,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表格。
(2)文中的小莫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3)这篇小说以“我”回忆往事的角度来叙述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假如你是校报的编辑,按照主题分设栏目,你准备把这篇小说放在哪个栏目,请联系小说内容与主旨简述理由。
栏目一:成长之旅
栏目二:温暖亲情
【答案】(1)①我4岁起跟着小莫,在海边等他。②小莫打我,被骂,晚上却搂着我入睡。③我上高中,在小莫的宿舍学习。④小莫与我在海边交流,吐露心声。
(2)有责任有担当,当家里只有弟弟和自己的时候,承担起照顾弟弟的责任;坚强勇敢,在弟弟面前没有哭过,只有下海的时候独自难受;勤劳,12岁时下海采淡菜,靠着在海边的劳动养活他们兄弟两个;牺牲自我,12岁辍学,却努力让弟弟上学。
(3)小说以“我”回忆往事的角度来讲述“我”和小莫的故事,显得亲切真实,增强文章感染力;有利于安排故事的发展变化,用“我”的感受、“我”的叙述交代故事发展,避免过多的解释说明。
(4)选择成长之旅。示例:这篇小说写的是“我”和小莫两个人的成长故事,这个过程充满了艰辛与磨难。对小莫而言是责任承担,是对读书的放弃,是孤独的坚守,他最终成长为一个平凡的男人;对于“我”而言,除了失去父母的痛苦之外,还有小莫给“我”带来的温情与支持,在小莫的支持下,“我”不断求学,成长得更优秀。这个故事启示人们,成长过程有各种艰难困苦,一定要坚持,不断向上,努力改变。
选择温暖亲情。示例:这篇小说写“我”和小莫之间的兄弟亲情。小莫为了“我”,12岁辍学,承担起照顾“我”的责任,去海边采淡菜,捡海瓜子来养活“我”。支持“我”学习,让“我”在宿舍学习,为“我”创造好的读书条件,这就是对弟弟的温情;“我”对小莫,小时候对他依恋,例如海边等小莫,夜晚抱着他睡等。从不理解小莫为什么不哭到理解并心疼,小说最后对小莫的郑重介绍,是发自内心对他的感谢与尊敬。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亲情伟大而珍贵,要珍惜身边的亲情。
【详解】(1)本题考查概括事件。
①根据首段中的“小莫下水前,朝我郑重地挥了挥手。这是他每次下水之前必做的一个动作。这种仪式从我4岁的时候开始,到我16岁的时候结束”可得:“我”4岁起跟着小莫,在海边等他。
②根据第⑧段中的“从小到大,我记不清被小莫打过多少次”“正财伯对着小莫骂”和第⑨段中的“而他的手臂自然地环住我,就像以前娘经常做的那样”可得:小莫因打“我”被骂,半夜却搂着“我”睡觉。
③根据第 段中的“6岁那年,我初中毕业,考上了县里的高中……我住在他的宿舍。晚上我做作业”可得:“我”上高中,在小莫的宿舍学习。
④根据第 段中的“我和小莫坐在我小时候常常坐的礁石上,一人一颗烟”和后文两人的对话可得:小莫与“我”在海边交流,吐露心声。
(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结合第⑨段“晚上,我和小莫一人占据着床的一边,背对背。床很大,是爹娘留下来的。半夜醒来,我发现我们都挪到了床的中央,我蜷缩着贴在他的胸前,而他的手臂自然地环住我,就像以前娘经常做的那样”可知,当家里只有弟弟和自己的时候,小莫承担起照顾弟弟的责任,这体现出小莫有责任有担当;
结合第⑨段“想到娘,我就想哭,但我从没见小莫哭过,小莫比我大8岁,他已经不会哭了”,第 段“他指了指前方:‘它看到过’”可知,小莫在弟弟面前没有哭过,只有下海的时候独自难受,这体现出小莫坚强勇敢的品质;
结合第⑥段“从第一天下水,他就成串成串地往上拉淡菜。岛上的马大开了个加工厂,雇了些赋闲在家的女人,把淡菜用大锅盘熟,去壳晒干,装到塑料袋里封口,销到上海、北京那些大城市里去。塑料袋上印着红色的字:马大贻贝干。那是有名的海鲜干货,很受欢迎。小莫把淡菜卖给马大的加工厂,一个夏天能赚到不少的钱”可知,小莫12岁时下海采淡菜,靠着在海边的劳动养活他们兄弟两个,这体现出小莫勤劳的品质;
结合第 段“10多岁的时候,我缠着小莫想学游泳、学潜水,我也想看看海底。小莫瞪着眼,绝不允许我下水”,第 段“小莫,大名徐海莫,12岁辍学,是我唯一的哥哥”可知,小莫12岁辍学,却努力让弟弟上学,这体现出小莫牺牲自我的精神。
(3)本题考查叙述视角。小说以第一人称“我”回忆往事的角度来讲述“我”和小莫的故事,这样写既通过“我”的亲身经历安排情节的曲折变化,避免多余的解释说明,又有利于展现“我”和小莫真实的心路历程,表现一位普通人物平凡而又崇高的品质;同时第一人称显得亲切真实,使人身临其境;“我”是事件的参与者,用“我”的感受和“我”的叙述交代故事发展,将人物情感和事件交织在一起,增强感染力,更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主旨。作答时任选一个栏目,然后结合内容来分析即可。
示例:我选《成长之旅》。这篇小说写的是“我”和小莫两个人的成长故事,“我”失去了娘,从4岁到16岁,小莫像娘一样照顾着“我”,教育着“我”,供“我”读书,最终让“我”上了大学变得更优秀;而小莫也只是比“我”大8岁,他12岁辍学,就开始下水采淡菜挣钱,在“我”的面前小莫从来没有哭泣,而是独自吞下苦涩,他最终有了自己的孩子,他也成长为一个平凡的男人;因而这篇文章聚焦着“我”和小莫的成长过程,突出了成长的主题。
示例:我选《温暖亲情》。这篇小说写小莫对“我”的照顾以及“我”对小莫的感激,凸显出了兄弟亲情。小莫12岁辍学,去海边采淡菜,捡海瓜子来养活“我”,支持“我”学习,上考中的时候小莫让“我”在宿舍学习,为“我”创造好的读书条件,这就是小莫对弟弟的温情;“我”小时候对小莫很依恋,经常在海边等小莫,夜晚抱着小莫睡觉,小莫潜水没及时出来“我”为小莫担心而吓哭,从不理解小莫为什么不哭到理解并心疼,以及文章最后对小莫的介绍,肯定小莫是“我”唯一的哥哥,则是“我”发自内心对小莫的感谢与尊敬。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亲情伟大而珍贵,要珍惜身边的亲情。
(2024·河南·模拟预测)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的排箫
①吴战在病房守了3天,父亲吴炳坤终于醒了。吴战的心并未放松下来,因为大夫说过,父亲的情况很危险。88岁的父亲身体一向很好,这次回辽宁老家给祖父母扫墓不小心摔了一跤,一下子把自己摔到生命垂危的状态。
②父亲睁开眼睛,环视围绕在他床边的人都是他最亲的人,他的目光在每个人的脸上掠过,然后喃喃地说,这是父母留我,我就不走了,箫……箫……大家都不知道他最后一句想说什么,想再问问,他又晕了过去。
③大家一起猜父亲的话,二儿子吴战说,父亲是不是想要他的排箫?大儿子罗援一拍大腿说,肯定是。俩人赶紧回酒店,翻找无果。吴战说,是不是放在家里没拿来?罗援说,应该是,排箫是父亲的宝贝,不可能随时带在身上。吴战想了想说,要不我回去取一趟吧,咱爸的情况可能回不了山东了。罗援沉默了一会儿,点点头。
④吴战回到山东枣庄家里,在父亲卧室的柜子里找到了排箫。这个排箫原来虽不是父亲的,却改变了父亲的人生轨迹。
⑤排箫是用废旧的子弹壳做的,它真正的主人是父亲的战友罗耀祖。俩人一起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父亲差点死在战场上,而罗耀祖永远地留在了那里。父亲曾给吴战讲过那段经历。那次要攻占一个高地,上级下达命令,必须在天亮前占领高地。可敌人的火力很猛,战斗持续了6个多小时,仍没有任何进展。眼看天就亮了,连长急得眼睛都红了。连长说,都背上炸药包,一个一个上,直到把对方的地堡炸毁为止。“我先来!”大家还想说什么,连长已背着炸药包、拿着手榴弹冲出了战壕。但连长眼看着就要爬到目的地时,被敌人发现,中弹牺牲。
⑥连长的牺牲激发了大家的斗志,副连长毫不犹豫地接着冲出战壕,随后是排长、副排长……最后是士兵,按入伍时间排序,入伍最长的排到最前面。吴炳坤入伍不到一年,排在中间。为了炸掉敌方地堡,我方已牺牲38人,再下一个就是吴炳坤。每个将要跳出战壕的战友都会留下几句遗言,让下一个战友将来回国时转告他的父母家人。吴炳坤前面那个战友平时胆子小,连老鼠都怕,大家都叫他“胆小鬼”。“胆小鬼”在他前面的战友刚跳出战壕,就跟吴炳坤交代了遗言。他说,如果我回不来,别告诉我父母,他们会受不了的。说完,他哭了。过了一会儿,等情绪平复下来,他又觉得这话不妥,于是又改口说,如果我回不来,跟我父母说,让他们别难过,我是为保卫国家牺牲的,这是我的荣耀。这次说完,他没有哭。
⑦“胆小鬼”刚改好遗言,就传来前一个战友牺牲的消息。“胆小鬼”没有迟疑退缩,勇敢地冲了出去。吴炳坤的大脑瞬间一片空白。那一刻,说不紧张不害怕是撒谎,吴炳坤整个人都变得僵硬起来,紧张得说不出话。后面的战友见他愣,拍了他一下,问他要跟父母说什么。吴炳坤被拍醒了似的说,告诉我父母,别想我,我来生再回报他们的养育之恩。吴炳坤说完背好炸药包,拿好手榴弹,准备冲出战壕。就在这时,敌方阵营一阵巨响,“胆小鬼”竟成功炸毁敌方地堡,我方乘胜而上,一举拿下了高地。可是“胆小鬼”却永远地留在了那里。吴炳坤觉得自己是死里逃生。
⑧“胆小鬼”大名叫罗耀祖,山东枣庄人。吴炳坤回国后辗转找到罗耀祖的父母。罗耀祖五个姐姐,家里就他一个男孩。他没能回来,父母都受不了这个打击,一夜之间苍老了很多。他们的悲恸,吴炳坤永远都忘不了。
⑨吴炳坤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离开罗耀祖家的,到火车站买票时才发现排箫还没还给罗耀祖的父母。这个排箫是罗耀祖生前最喜欢的乐器,没事时他经常用它吹老家的曲子。吴炳坤不想把排箫据为己有,于是返回罗家,发现一家人正抱在一起失声痛哭。罗母一边哭一边自责罗家到她这里断了香火,最后竟哭得晕厥过去。看到罗母哭晕后,吴炳坤决定留在罗家给罗耀祖的父母当儿子,给他们养老送终。罗炳坤成家生子后,让大儿子姓了罗家的姓,二儿子才姓自己的姓。
⑩吴战找到排箫后马不停蹄地往回赶,生怕见不到父亲最后一面。当吴战拿着排箫奔回父亲的病房,轻声唤他时,多次昏迷的父亲竟又睁开了眼睛。看到排箫,父亲的眼神似乎亮了一下,他把排箫握在手里放在胸口上,说,传,传下去……当大家还在猜测父亲的意思时,吴战已明白了,他说,__________?父亲点点头,放心地闭上了眼睛。
父亲一定是听到了罗耀祖的箫声,不然他的嘴角不会微微地翘起来。
(作者:李伶伶。有删改)
2.本文题为“父亲的排箫”,作者围绕父亲和排箫写了哪几件事?请按时间顺序进行概括。
3.阅读下面句子,根据括号中的要求回答问题。
(1)吴炳坤的大脑瞬间一片空白,那一刻,说不紧张不害怕是撒谎,吴炳坤整个人都变得僵硬起来,紧张得说不出话。(从描写的角度进行赏析)
(2)当大家还在猜测父亲的意思时,吴战已经明白了,他说,_______?父亲点点头,放心地闭上了眼睛。(吴战明白了父亲让“传下去”的意思,他说了些什么让父亲点点头?)
4.文章第⑥段画波浪线的句子用大量的笔墨来刻画吴炳坤“胆小”的形象用意何在?请简要作答。
5.本文的主题是什么?请写出两个方面,并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2.①抗美援朝时期,战友罗耀祖牺牲在战场上,父亲带着罗耀祖遗言和他最喜欢的乐器——排箫回国;②回国后,父亲在罗耀祖老家山东找到了他的家人,送还排箫时看到罗家人的悲痛,决定留在罗家;③88岁的父亲回辽宁老家扫墓摔倒后生命垂危,但嘴里一直念叨着排箫,吴战回山东找到排箫;④见到排箫的父亲交代孩子要将排箫传下去。 3.(1)运用心理和外貌描写,细腻地刻画了吴炳坤面对惨烈的战争形势和即将要到来的悲惨命运的紧张、害怕,也从侧面表现了罗耀祖及其他战友的英勇无畏、不惧牺牲的优秀品质。
(2)示例:您是不是想说让我们把排箫传下去,把罗耀祖叔叔勇敢不怕牺牲的精神传下去
4.通过对吴炳坤平时形象的刻画及他交代遗言的急切来突出他的“胆小”,交代他“胆小鬼”绰号的由来;写出了他对父母的挂念,突出了他的孝顺,也为下文吴炳坤替他留在罗家尽孝埋下伏笔;与后文他为了战争胜利毫不迟疑冲锋陷阵的勇敢形象形成对比,突出了他的英勇无畏。 5.①表达了对曾经无惧牺牲、英勇无畏的英雄的感激和赞颂之情。文章以吴炳坤的在重病时仍寻找排箫引出了抗美援朝时期无数战士为争取战争胜利无惧牺牲、勇敢无畏的事迹,同时吴炳坤让孩子将“排箫”及排箫代表的精神传下去,这些都表现了作者对父辈们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所做出的牺牲的感激和颂扬之情。
②表现了年轻一辈对以吴炳坤为代表的父辈的理解和感念以及对勇敢无畏、无私奉献等美好精神品质的传承。文章中以罗耀祖为代表的父辈为争取战争胜利无惧牺牲,而以吴炳坤为感念战友情,代替罗耀祖尽孝,这些牺牲自我、心怀大义的优秀品质令人景仰,而结尾吴战理解父亲“传下去”的话,也意在强调对父辈们身上所拥有的美好品质的传承。
【解析】2.本题考查文章情节的概括。作答时梳理与父亲和排箫相关的故事情节,然后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概括即可。
阅读可知,文章第①——④段讲述了吴战的父亲吴炳坤因回老家扫墓时摔倒而住院,他想要自己的排箫,吴战决定回山东找排箫;第⑤——⑨段回忆了父亲获得排箫的过程及因排箫而改变的人生——他拿着罗耀祖最爱的乐器回到祖国,看到悲痛的罗耀祖父母决定留在其故乡,替他孝顺父母;第⑩—— 段写吴战带着找回的排箫来到医院,父亲让他将排箫及其代表的精神传下去。由此可知,按时间顺序第⑤——⑨段讲述的故事应排在最前,第①——④段的情节排第二,随后是第⑩—— 段讲述的情节。
3.(1)本题考查句子赏析。从“大脑瞬间一片空白、说不紧张不害怕是撒谎、紧张得说不出话”等可以看出该句使用了心理描写,从“整个人都变得僵硬起来”可以看出使用了外貌描写。句子是对吴炳坤面对战友罗耀祖冲锋地阵后表现的刻画,从中可以看出其直截了当地点出了吴炳坤面对惨烈战争形势的害怕,同时从他的表现也侧面表现了“胆小鬼”罗耀祖勇敢冲锋的可贵,突出了勇敢无畏的精神。
(2)本题考查内容的补写。横线上要填写时吴战对父亲吴炳坤所说的“传下去”这句话的理解。由前文可知,父亲吴炳坤将排箫放在胸口,而他的命运也由排箫改变,排箫是他的宝贝,所以这里他说传下去的应该是“排箫”。同时根据第⑤-⑨段的内容可知,排箫是父亲战友罗耀祖最喜爱的乐器,“胆小鬼”罗耀祖为了战争胜利勇敢地冲锋陷阵牺牲自我,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所以他最喜爱的排箫得以保全是依靠了他勇敢无畏的牺牲精神,将排箫传下去也就是将罗耀祖所代表的无畏牺牲、勇敢奉献的精神传下去。据此填写吴炳坤所说的“传下去”内涵即可,同时注意吴战作为儿子应礼貌用语,而且句子结尾为“?”,所以作答时应用问句。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
阅读可知,画波浪线的内容主要叙述了罗耀祖平时的“胆小”表现以及在战场上他向战友快速地交代遗言并因此而哭泣等内容,一方面表现了他的“胆小”,另一方面也说明他对父母的在乎和孝顺,同时由第⑧⑨段内容可知,父母非常重视罗耀祖,所以这也为后文写吴炳坤留下为罗耀祖尽孝埋下伏笔;画波浪线的句子中罗耀祖的“胆小”与第⑦段中他冲锋陷阵的毫不迟疑、勇敢冲锋形成了强烈对比,也突出了他不惧牺牲的英勇形象。据此分析进行作答即可。
5.本题考查主题探究。
作答时要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文章主要讲述了回老家扫墓的吴炳坤因摔倒入院,重病时仍不忘排箫,儿子吴战回山东寻找排箫,并回忆了排箫是父亲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胆小鬼”战友罗耀祖的遗物,父亲到战友故乡山东返还遗物时看到因为战友牺牲而悲痛万分的父母而决定替战友尽孝,吴战取回排箫回到父亲身边,父亲叮嘱吴战将排箫传下去。由此可知,排箫是文章的线索,它是罗耀祖的遗物,它能够完好无损是罗耀祖等人用流血牺牲换来的,所以文章借“父亲的排箫”表达了作者对罗耀祖等人为战争胜利无畏牺牲的赞美;同时吴炳坤因为“排箫”而改变了命运,他代替战友尽孝,并叮嘱儿子将“排箫”传下去,这也体现了父辈们牺牲自我、成全大义的精神的传承。
6.(21-22九年级上·河南鹤壁·期末)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母亲的雨天
①我们小的时候,母亲不喜欢雨天。春雨绵绵,下起来不爱停歇。我家三间土屋,黄泥抹的屋顶,在春雨的慢慢浸洇下,不出一天就会漏雨,滴答、滴答、滴答,雨水不分昼夜滴落在接雨的盆里罐里,滴滴答答的声音,让母亲愁容满面,一叹再叹。最让母亲发愁的还是我们兄妹三个不懂事的孩子,总趁母亲一眼没看住便蹿出院去,冒着细雨去找小伙伴们玩耍,不玩到衣服湿透,鞋子裹满泥巴,是不会想起来回家的。母亲苦于拿不出衣服给我们替换,所以一顿巴掌也是躲不过的。那雨天,对母亲来说,是一场绵绵的愁烦。
②夏天的雨断断续续,下得急,又猛烈,一场雨刚过,太阳就出来暴晒,地面刚刚干,接着又是一场。麦收过后,真正入了夏,天气开始湿热,满田的庄稼苗疯长,和庄稼苗同样疯长的还有杂草。母亲整天在田里劳作,施肥打药,间苗除草,掐尖打杈,她的汗衫湿透,腰身累弯,仍然忙不完地里那些活。她需要炽烈的阳光把刚刚除掉的杂草晒死,可是往往一场大雨过后,除干净的庄稼垄里又钻出密密麻麻的草芽芽,已拔掉的草棵也会起死回生,又在雨水里扎根活过来。雨过天晴,烈日当空,母亲只好再次汗流浃背地去除草。那雨,对母亲来说是一遍又一遍的疲累与煎熬。
③秋天,棉花刚刚采摘回来,像小山一样堆在房顶。雪白喧软的棉花需要接连几天明媚的阳光来晒干,然后送到棉站,卖个好价钱。可是总有那么一场秋雨,淅淅沥沥下个没完没了,母亲用塑料布把棉花一层一层捂在房顶上,不出几天,棉花就会被捂得发黄,发黄就会影响验定级别,至少要少卖几十上百块钱,那一场秋雨,对于母亲来说,便是一场剜心剔骨的疼痛。
④我们当时年幼,不曾懂得生活的苦,也不曾懂得母亲的累,对于我们来说,雨天最开心!因为只有下雨的时候,母亲才有空闲呆在家里,给我们做一餐好吃的。炸丸子,包饺子,烙油饼……总之,那时候的雨天在我们心里是值得期待的,屋子漏雨,田里长草,棉花变黄,这些和一餐美食相比简直不值一提。
⑤下雨天的母亲,竭尽所能,满足我们的要求。父亲看我们围在桌前狼吞虎咽,总是打趣埋怨母亲:油是不是放太多了?这三个小家伙会吃死老子的!母亲会送父亲一个白眼,然后和父亲一起笑话我们的吃相,尤其是我,因为是个女孩,总是被数落吃相不雅,却也没妨碍我依然吃得肚皮溜圆。
⑥长到十三四岁的时候,家里翻盖了房子,五间红砖到顶的房子亮堂起来,房顶和地面也都用水泥处理过,房顶也搭了晾晒的架子,再也不用担心房顶的棉花被捂黄,更不用担心漏雨。并且那个时候开始使用除草剂,下再大的雨,杂草也不再疯狂。雨天,终于变成了母亲的假期。
⑦至今脑子里还保存着一个下雨天:我和弟弟趴在门口的饭桌子上做作业,母亲坐在床边收拾着一家人的衣服,一件一件抻得平平整整,叠得整整齐齐,再一层一层归置到橱柜里,父亲在厨房的门口哐当哐当修理着农具,弟弟的小黑狗乖乖地卧在屋檐下的背篓里。而雨,正在院里刷刷地落,一架葡萄藤在雨里,两棵柿子树在雨里,还有几棵月季也在雨里,不忧不惧。
⑧我已不记得当时为什么停下来写字的手,但这一幕就这样印在了脑子里,多少年过去,这一幕依然清晰。
⑨今天,又是雨天,窗外的天空黑沉沉的,我忙完手头的事情,突然想起来给母亲打一个电话,问问她在忙啥?电话接通,母亲笑笑说:没忙啥,在看雨。
⑩看雨?我的心里突然不是滋味,眼里慢慢蓄了雨。
如今的雨天再长,时间再闲,母亲也不会为自己去忙活一餐美食,窗下没有写作业的我们,厨房门口没有修理农具的父亲,小黑狗也离世多年,只有院里的葡萄架还在,柿子树还在,月季也还在,一场雨在院里安静地落,母亲一个人,在窗前静坐。
雨天,不知窗前看雨的母亲,是否会感到一丝丝的凉意?
(1)请认真梳理本文情节,将下面空缺的内容补充完整。
时间 母亲对雨天的态度 母亲在雨天的感受
“我”年幼时 ① ②
“我”十三四岁时 ③ 闲适与舒心
“我”成年后 不悲喜 孤单与岑寂
(2)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母亲整天在田里劳作,施肥打药,间苗除草,掐尖打杈。(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②电话接通,母亲笑笑说:“没忙啥,在看雨。”(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3)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概括。
(4)本文的主题是什么?请写出两个方面,并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 不喜欢 愁烦与煎熬 喜爱
(2)①运用动词写出了母亲对于农事的娴熟,表现出了母亲的辛劳与忙碌。
②通过对母亲的语言描写,表现出了母亲一个人在雨天看雨时的孤独与落寞。
(3)①吃苦耐劳:夏天烈日当空,母亲整天在田里劳作,施肥打药,间苗锄草,掐尖打杈;秋天,用塑料布把棉花一层层捂在房顶,为家事操心;②疼爱子女:母亲在下雨天竭尽所能,满足子女的要求,给子女们做炸丸子、包饺子、油饼等。
(4)①歌颂母爱:文章中作者回忆母亲在雨天的点点滴滴,歌颂了母爱的伟大,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无限思念和关怀,让我们体会到了浓浓的亲情;②感悟成长:作者写雨天的故事,记叙了不同阶段雨天给母亲带来的不同感受,以自己的成长轨迹记录对母爱的理解,抒发了自己对母亲的心疼以及真正懂得母爱的坚韧和伟大后的感悟。
【详解】(1)本题考查梳理概括文章情节。
第一、二空。“我”年幼时,对应的是开头至⑤段。从第①段“母亲不喜欢雨天”“那雨天,对母亲来说,是一场绵绵的愁烦”、第②段“那雨,对母亲来说是一遍又一遍的疲累与煎熬”可知,这两空应分别填“不喜欢”“愁烦与煎熬”。
第三空。根据第⑥段“长到十三四岁的时候,家里翻盖了房子,五间红砖到顶的房子亮堂起来,房顶和地面也都用水泥处理过,房顶也搭了晾晒的架子,再也不用担心房顶的棉花被捂黄,更不用担心漏雨。并且那个时候开始使用除草剂,下再大的雨,杂草也不再疯狂。雨天,终于变成了母亲的假期”,可知第三空应填“喜欢”“高兴”“开心”等词语。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
①这个句子在第②段,写母亲在田间的劳动。“母亲整天在田里劳作,施肥打药,间苗除草,掐尖打杈”句中“打药、除草、打杈”等动词写出了母亲对于农业劳动的娴熟。结合下句“她的汗衫湿透,腰身累弯,仍然忙不完地里那些活”,可知这些动作描写表现出了母亲的辛劳与忙碌。
②这个句子在第⑨段,写如今母亲在雨天的情景。“没忙啥,在看雨”为语言描写。结合第 段“一场雨在院里安静地落,母亲一个人,在窗前静坐”,可知母亲的回答表现出了她一个人在雨天看雨时的孤独与落寞之情。
(3)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根据第③段中的“母亲整天在田里劳作,施肥打药,间苗锄草,掐尖打杈,她的汗衫湿透,腰身累弯,仍然忙不完地里那些活”、第④段中的“母亲用塑料布把棉花一层一层捂在房顶上”可知,母亲整日在田间劳作,为家事操心,是一个吃苦耐劳的人。
根据第⑤段中的“因为只有下雨的时候,母亲才有空闲待在家里,给我们做一餐好吃的。炸丸子,包饺子,烙油饼”和第⑥段中的“下雨天的母亲,竭尽所能,满足我们的要求”可知,母亲是一个疼爱孩子的人。
(4)本题考查文章主旨。
本文记叙了下雨天“我”家土屋漏雨;拔掉的草棵在雨水里起死回生,母亲还要汗流浃背锄草;淅淅沥沥的雨下个没完没了,母亲用塑料布把棉花一层一层捂在房顶上,棉花就会被捂得发黄,至少要少卖几十甚至上百块钱。通过加快母亲在雨天的辛苦劳动,表达了对母亲的赞美和思念,所以文章的主题之一是歌颂母爱。
再有作者写雨天的故事,记叙了不同阶段雨天给母亲带来的“愁烦”“疲累与煎熬”“欢喜”“孤独”等不同的感受,由一家人其乐融融,到 段中如今“一场雨在院里安静地落,母亲一个人,在窗前静坐”可知家中环境依旧,但是带给母亲温暖的人都不在身边了。通过自己的成长轨迹记录对母爱的理解,抒发了自己对母亲的心疼以及真正懂得母爱的坚韧和伟大后的感悟,因此主题之二是作者对成长的感悟。
(23-24九年级上·山东青岛·期末)喜鹊来敲我家窗
王子君
①窗外,一只喜鹊飞来飞去,不时地用喙敲打着窗棂,“嘎嘎嘎”“喳喳喳”,叫声响亮。我一眼认出了它。
②我打开窗,亲热地说:“喜鹊,谢谢!我知道了。我这就去!”
③喜鹊在空中盘旋了几圈,“喳——”地叫了一声,便向公园的方向飞去。
④公园,当然是指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北园,距我的家仅百米之遥。
⑤记得第一次走进北园,是夏末秋初。从北门进去,不到七八十米,便遇见了喜鹊。它们从这棵树飞到那棵树,从那棵树飞到草地,又从草地飞回树上,不时发出“嘎——嘎嘎喳喳”的叫声。见到人来,它们便往树林中间飞。那灰白分明的羽毛,将影姿衬托得与众不同,它们的身子自前往后依次呈现紫色、蓝色、绿色等光泽,在阳光下越发油亮多彩、轻盈梦幻。我一下子就记住了这些喜鹊,它们的形状、叫声和飞翔的体态。
⑥喜鹊是报喜鸟、吉祥鸟,一进园就见到喜鹊,我心里自然高兴,便忍不住问候它们:“喜鹊,飞翔快乐!”
⑦去北园的次数多了,见到的喜鹊也多了。清洋河东岸一片树林混生着高大的白杨、银杏、榆树,那里喜鹊最常见。渐渐地,喜鹊不再像初见时那样飞开去,而是不惊不乍,停在草地上安闲地啄食,或在树杈上浅吟低唱。每次见到它们,我都会愉悦地喊:“喜鹊!”
⑧有一次,我一喊“喜鹊!”,它们便“嘎嘎——”了一声,我以为它们是在回应我,不由心花怒放,童心大发。我指着不远处的一栋高楼:“喜鹊喜鹊,我是你们的邻居哩!我家的阳台上,摆着一高一矮两盆景,高的是木瓜树,树叶像风火轮;矮的是牛油果树,叶片青绿发亮。都漂亮得很。”
⑨喜鹊是留鸟,冬天留守公园。因为它们,森林公园在寒冷萧瑟中仍然有那么一些生气,让人忽略了冬天的枯寂。
⑩前年初冬,突起暴风雪。风雪停后,我去北园,见到七八只喜鹊在雪地里使劲啄刨,很是专注,仿佛它们的宝藏被暴风雪埋到了雪下。雪地洁白,喜鹊刨雪的样子很可爱。我轻轻跺一跺脚,喊一声:“喜鹊!”它们受惊般跳到树杈上,机警地看了看。随后,又跳到雪地里,朝我行走了几步,喳喳地叫,唱歌一样。
清风不识字,鸟儿却认人。喜鹊仿佛认识了我,这让我开心。
我去外地一个多月,回来后去北园散步。还没到河边,便听到一阵叫声。循声加快步子,很快看见了喜鹊,它们错落有致地停在几棵白杨树枝头,头一致地向着我的方向,仿佛在为我的归来歌唱。大概是久久未见,我见到的喜鹊好像肥硕了一些。它们站在花间,站在树上,或者飞起来,都更加醒目、优美。
因为疫情,我经常好几天不出门。一天早晨,我在厨房听到了喜鹊的叫声。探头一看,阳台那个木瓜树花盆上,站立着一只喜鹊。它让我惦记起北园的喜鹊,便去散步。那天,喜鹊的叫声好像格外欢畅,腾跃飞翔也格外来劲。
接下来,我又是一周没有下楼,喜鹊又来敲打我的窗户。它在我窗前飞着,敲打着窗子。有一次,我还打开窗让它飞进来。它在我的沙发上跳来跳去,又飞到花盆上啄了几下牛油果树,然后“喳——”的一声,飞了出去,那声音欢快极了。
我突发奇想:这常来窗前飞叫、敲打我家窗棂的喜鹊,是否就是北园的喜鹊,来喊我去北园散步,去和它们说话呢?
待喜鹊再来时,我拿出家里久已不用的30倍望远镜观察。果然,在镜头里,它飞进了北园,飞进了我常看见它们的那片树林。我心里有些激动,喜鹊,或许它真的听懂了我的话,找到了我的家!
以后每次去北园,我就会和喜鹊说:“喜鹊,我家的木瓜树又长高一毫米了,牛油果叶子更绿了哩!”或者,我会说一些别的新鲜事,像和亲密的朋友聊天。
树叶将黄未黄的时候,我去北园散步。园内游人明显少了许多,也清静了许多。到了河边,我听见鸟儿的吵闹声。抬头一看,一棵高大的白杨树上,两只喜鹊正在打闹。它们互相啄着,啄一下,彼此跳飞起来,停在枝头上,少顷又冲上去啄对方,其间发出“噎”、“喳喳”的叫声,仿佛气恼。很快,它们吵累了,分开了,一只停在原地,一只飞到另一枝树杈上,背影相对,长长的楔形尾巴翘得老高,身子一颤一颤,生气地朝树外望着。可是过不了几秒钟,它们又都转过身去,相互凝看,好像在赌气等待对方的原谅。终于,那只飞走的喜鹊受不了了,飞回原来的树枝,两只喜鹊亲热地叫着,交颈错项,又黏在了一起。
这是一对喜鹊夫妻。我拍下几幅照片,记录它们吵架、分开、和好的过程。我放大照片看它们,觉得它们这样吵吵闹闹的样子,和人世间夫妻的生活差不多,但似乎又比人世间夫妻的生活要幸福、简单得多。
今天,这个春天的早晨,我又一次受喜鹊的提醒与召唤,来到北园散步。阳光照在新生的芦苇上,照在河水上,照在河岸上,透亮清爽。我冲下河岸拍芦苇,不想惊飞了一群鸟,它们飞到几十米外一片高高的树上。看它们的身姿,是喜鹊。我往前走,它们往前飞,那份喜悦欢畅,感染得周围的一切都葳蕤生光。
我录了一段喜鹊的叫声,又拍了两张喜鹊飞翔的照片,发给远方的朋友。
朋友兴奋地问,这是你常说起的奥森北园吗?一大早看见喜鹊,多么美好。
7.通读全文,根据提示,将表格补充完整
主要事件 喜鹊表现 人物情感
第一次进北园散步 飞向树林 (1)
去北园次数多了 (2) 愉悦
前年初冬我去北园 (3) 开心
好长时间没有出门 飞进屋子 (4)
初秋去北园散步 吵架和好 羡慕
8.下列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运用了插叙的记叙顺序,使得文章情节曲折,兴趣盎然。
B.文章多次提到“牛油果”和“木瓜树”,既起到串联文章的作用,又用这两种吉祥的植物寄寓了作者美好的情感。
C.作者开始称“喜鹊”,后又用“朋友”称之,表现出作者对喜鹊情感的深入。
D.文章主体部分按时间顺序记叙了我和喜鹊相识、相熟和相依的过程,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
9.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文章第 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阳光照在新生的芦苇上,照在河水上,照在河岸上,透亮清爽。
10.文章详写第 段,有何用意?
11.有人认为文章的主题是对当下幸福生活的憧憬和赞美,也有人认为是对人与自然和谐的追求,你认同哪一个观点?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7.(1)高兴
(2)安闲啄食
(3)专注啄刨
(4)激动 8.A 9.运用排比,描写了北园在阳光照耀下美丽的景色,有力地表现出作者在喜鹊的提醒与召唤下,徜徉于北园美景的喜悦欢畅之情。 10.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描写了喜鹊夫妇由吵架、分开到和好的过程,表达出对喜鹊的喜爱之情;同时,以鸟喻人,表达出对人世间夫妻关系和谐美好的赞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1.我认同第一种观点。喜鹊是报喜鸟,是作者对美好生活赞美与向往情感的载体,文中所写的美好环境、和谐的夫妻关系无不是美好生活的组成部分。文章结尾“一大早看见喜鹊,多么美好”,都暗示了这一主题。
我认同第二种观点。文章写了我和喜鹊由相见、相熟到相依的过程,喜鹊由怕人到来敲我家窗,营造了浓浓的人与喜鹊和谐共处的美好氛围,这就是人与动物和谐共处产生的奇迹。
【解析】7.本题考查内容概括和情感主旨。
(1)根据第⑥段中“喜鹊是报喜鸟、吉祥鸟,一进园就见到喜鹊,我心里自然高兴”,可以得知:第一次进北园散步,看见喜鹊时是高兴的心情。
(2)根据第⑦段中“渐渐地,喜鹊不再像初见时那样飞开去,而是不惊不乍,停在草地上安闲地啄食,或在树杈上浅吟低唱。每次见到它们,我都会愉悦地喊”,可以得知:愉快的原因是看见喜鹊安闲啄食。
(3)根据第⑩段中“前年初冬,突起暴风雪。风雪停后,我去北园,见到七八只喜鹊在雪地里使劲啄刨,很是专注,仿佛它们的宝藏被暴风雪埋到了雪下”,以及第 段中“清风不识字,鸟儿却认人。喜鹊仿佛认识了我,这让我开心”,可以得知:开心的原因是看见喜鹊专注啄刨。
(4)根据第 段中“我又是一周没有下楼,喜鹊又来敲打我的窗户。它在我窗前飞着,敲打着窗子。有一次,我还打开窗让它飞进来”,以及第 段中“果然,在镜头里,它飞进了北园,飞进了我常看见它们的那片树林。我心里有些激动,喜鹊,或许它真的听懂了我的话,找到了我的家”,可以得知:当喜鹊飞进屋子时是激动的心情。
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A.文章第⑤至 段按时间顺序记叙了我和喜鹊相识、相熟和相依的过程,这些插叙与文章的主线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作者对喜鹊的深厚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这些插叙并没有导致情节变得曲折复杂,而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因此,选项中“使得文章情节曲折”表述有误。
故选A。
9.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该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通过连续三次使用“照在……上”的句式,通过连续使用“照在……上”的句式,强调了阳光在北园各个角落的普照,从而展现了北园在阳光照耀下的美丽景色。当阳光照在新生的芦苇上,芦苇的翠绿被突显出来;当阳光照在河水上,河水的清澈被突显出来;当阳光照在河岸上,河岸的整洁被突显出来。这种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北园的生机勃勃和美丽动人,也传达了作者在喜鹊的提醒与召唤下,徜徉于北园美景的喜悦欢畅之情。
10.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
在第 段中,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喜鹊夫妇吵架、分开到和好的过程描述得生动具体。“它们互相啄着,啄一下,彼此跳飞起来,停在枝头上,少顷又冲上去啄对方,其间发出‘噎’‘喳喳’的叫声,仿佛气恼。”这样的描述使得喜鹊夫妇的行为具有了人类的情感特征,让读者能够更容易地产生共鸣,对喜鹊产生喜爱之情。
通过描写喜鹊夫妇的吵架与和好过程,实际上也在借物喻人,以此表达对人世间夫妻关系和谐美好的赞美。喜鹊夫妇虽然吵架,但很快就能和好如初,这种简单而纯粹的感情被作者用来对比和赞美人世间的夫妻关系。这样的表达方式,使得文章的主题更加深刻和富有内涵。
通过描写喜鹊夫妇的和好过程,作者也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喜鹊夫妇的和好,象征着夫妻间的包容和理解,这种美好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和谐、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11.本题考查文章主题。
文章通过描绘喜鹊与作者之间的互动,以及喜鹊夫妇之间的打闹与和好,传达出作者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在第 段中,作者写道:“以后每次去北园,我就会和喜鹊说:‘喜鹊,我家的木瓜树又长高一毫米了,牛油果叶子更绿了哩!’或者,我会说一些别的新鲜事,像和亲密的朋友聊天。”这种与喜鹊的亲密互动和分享,体现了作者对幸福生活的体验和享受。同时,喜鹊夫妇之间的打闹与和好,也象征着夫妻间的包容和理解,这种美好的情感也表达了作者对和谐、美好生活的赞美。
文章通过描绘作者与喜鹊之间的互动和喜鹊夫妇之间的打闹与和好,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和和谐共生。在第 段中,作者写道:“清风不识字,鸟儿却认人。喜鹊仿佛认识了我,这让我开心。”这种人与鸟之间的互动和相互认识,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生物的尊重和亲近。同时,通过描绘喜鹊夫妇之间的打闹与和好,文章也表达了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的和谐共生和相互依存的关系。
文章既表达了对当下幸福生活的憧憬和赞美,也表达了对人与自然和谐的追求。这两种观点在文章中相互交织、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了文章的主旨和内涵。答题时,选择其中一个主题,结合文章具体内容来答即可。
(23-24九年级上·山东临沂·期末)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锻打
刘成章
①这片沃野,出小麦,出玉米,出一眼望不到边的蔬菜,还出杏子和柿子。
②这片沃野,也出过一些成语和故事,例如“泾渭分明”、《柳毅传书》等。
③这片沃野,叫作泾阳。
④现当代好几位引人瞩目的文化名人出自这里:于右任、吴宓、李若冰、雷抒雁……他们给这个世界留下了丰厚的思想和艺术,如今都已作古。
⑤作家白描也出生在这里。这棵葆有青春的树,枝枝丫丫,花开正红。他热爱这片沃野,退休后回到这里汲取灵感,埋头写作,推出了一本抒写家乡的皇皇巨著:《天下第一渠》。
⑥当人们正在阅读和品味他的书时,他又投入了另一场劳动。
⑦叮!咣!叮!咣!火花四溅!
⑧他和泾阳的一位铁匠,奋力打铁。
⑨白描抡着老锤。
⑩一块烧红的铁,被他们死死地摁在砧上,来回锻打,又翻转来锻打。锻打!锻打!叮咣锻打!每一锤都是那么气势磅礴,如暴雨雷霆!
铁被打得遍体鳞伤,火焰般的铁屑落地变黑,而铁,已在剧痛中变形、升华。这是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白描的膀子上,隆起了肌肉疙瘩;白描的额上,汗水滚落;白描的肋间如波涛起伏,那是他的肺在紧张呼吸,他在喘息。
一个曾经的文弱书生,忽然间李逵起来。
我已八十六岁了,作家打铁的场面,我是头一次看见。
白描打铁所产生的冲击力,令我激动不已,难以自持。
我似乎看见,一缕又一缕的历史云烟,在我们这颗蓝色的星球上飘过。旧石器时代来了,又走了。新石器时代来了,也走了。接下来是青铜器时代。而铁器时代的开启,是三千多年前,是春秋战国,也就是白描刚写过的兴修郑国渠的年月。兴修郑国渠,工程浩大,十万人参加,每天会用坏多少工具,而白描此时的行为,活像是为郑国渠出力。我猜想,白描在抡着老锤的时候,脑子里一定会想到这些。
到了蒸汽时代,与它伴生的《国际歌》一直这么唱:
我们要夺回劳动果实,
让思想冲破牢笼。
快把那炉火烧得通红,
趁热打铁才能成功!
好啊,咱们就烧,就打!
在悲壮激越的歌声中,泾阳竖起了一座浸透着党的光辉的革命丰碑:安吴青训班。
多少仁人志士,多少英雄儿女,投身到革命洪流中去了。他们一直奋斗到改革开放的年月,初心依然像块永不生锈的金子,闪闪发光。我猜想,白描在抡老锤的时候,脑子里一定也会想到这些。
往昔和今天,历史和现实,通过白描手里的老锤,在铁匠炉前,在铁砧上,得到了和谐的交融。
这是充满力量感的雕塑,线条粗犷。
这是震撼人心的打击乐,震响在时代的交响乐里。
这是火与铁的热舞,直逼生命和灵魂。
它旋律优美如海的波涛,节奏铿锵似历史的巨轮在滚动。
它演绎的是一种传承千年的工匠精神,内心笃定,永不退缩,求索极致。
法国大作家左拉曾在作品中说,因为看铁匠打铁,他的病居然奇迹般地好了。我虽然还没有达到这一步,但是,白描打铁的健美姿态,确实震撼了我,给了我力量,我觉得我年轻了好几岁。
白描的怀前虽然有围裙,但是打铁时溅起的火花,还是向他的两臂、颈部和脸上,直奔而去。我看见一簇火花,似乎已经烧进他的肌肉里。他好像成了一块钢铁。他皮肤上沁出的汗珠,在炉火的照耀下,像灿烂的火花。
一层一层的火花,溅起来,溅起来,溅成了流星雨,好不璀璨夺目!流星雨装饰着他,他何其美丽!
无数的星星拱围着他,他好像站在星空之中。
白描浑身大汗淋漓,忘情地抡着老锤,他在说:
“我也是在锻打自己!”
生命,永远需要不息的追求。
记得有一首诗这样说:“敢迎烈焰方成器,不鼓清风怎铸魂?”我想把这两句诗,送给白描,送给一切有志气的劳动者,并向他们致以敬意!
12.作为一名劳动者,白描身上具备哪些突出的优秀品质?
13.文章 段中说“生命,永远需要不息的追求”,请列举文中涉及人物的具体表现。
14.“一层一层的火花,溅起来,溅起来,溅成了流星雨,好不璀璨夺目!流星雨装饰着他,他何其美丽!”请从句式和修辞的角度赏析该句的语言特点。
15.试着概括归纳本文的主题。
【答案】12.内心笃定、永不退缩、求索极致、不停追求。(写出其中3点即可) 13.①作家白描推出巨著《天下第一渠》后又去打铁,锻打自己;②作者看到白描打铁后进行了深度思考,写出了《锻打》一文;③从古至今,劳动者为了生存与发展一直前仆后继地努力;④革命英雄儿女为了追求正义与真理不懈地奋斗。 14.句式:运用短句,铿锵有力,突出火花迸溅的节奏感(韵律美)。
修辞: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火花的璀璨。(或:运用反复的手法,突出强调白描打铁场景带给作者的震撼。)
15.作者由白描打铁引发了对往昔和今天、历史和现实的联想,展现了白描等劳动者在历史进程中,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抒发了作者对劳动者的由衷赞美。(意近即可)
【解析】12.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
根据第⑧段“他和泾阳的一位铁匠,奋力打铁”第 段“白描的膀子上,隆起了肌肉疙瘩;白描的额上,汗水滚落;白描的肋间如波涛起伏,那是他的肺在紧张呼吸,他在喘息”第 段“一个曾经的文弱书生,忽然间李逵起来”,第 段“它演绎的是一种传承千年的工匠精神,内心笃定,永不退缩,求索极致”可知,白描曾经一个文弱书生,跟着铁匠学打铁,来锻造自己,并体现出工匠精神,可以看出白描是一个求索极致、不停追求、永不退缩、敢于挑战自我的人;
根据第 段“它演绎的是一种传承千年的工匠精神,内心笃定,永不退缩,求索极致”第 段“我也是在锻打自己”可知,白描在锻打中体验生活并追求生命的坚韧和笃定,可以看出白描是一个内心笃定的人。
13.本题考查梳理并概括文章内容。
根据第⑤段“他热爱这片沃野,退休后回到这里汲取灵感,埋头写作,推出了一本抒写家乡的皇皇巨著:《天下第一渠》”,第⑥段“当人们正在阅读和品味他的书时,他又投入了另一场劳动”和第 段“‘我也是在锻打自己!’”可概括出:作家白描推出巨著《天下第一渠》后又去打铁,锻打自己;
根据第 段“我已八十六岁了,作家打铁的场面,我是头一次看见”和第 段“白描打铁所产生的冲击力,令我激动不已,难以自持”可概括出:作者看到白描打铁后进行了深度思考,写出了《锻打》一文;
根据第 段至第 段“旧石器时代来了,又走了。新石器时代来了,也走了。接下来是青铜器时代……好啊,咱们就烧,就打”可概括出:从古至今,劳动者为了生存与发展一直前仆后继地努力;
根据第 段“多少仁人志士,多少英雄儿女,投身到革命洪流中去了。他们一直奋斗到改革开放的年月,初心依然像块永不生锈的金子,闪闪发光”可概括出:革命英雄儿女为了追求正义与真理不懈地奋斗。
14.本题考查赏析语句。
“一层一层的火花,溅起来,溅起来,溅成了流星雨,好不璀璨夺目!流星雨装饰着他,他何其美丽!”,从句式上看,运用众多短句组成该句,简洁明快,节奏感较强,有力地体现出火花迸溅的美丽场景,突出表达作者对这一打铁场景的震撼之情。从修辞手法方面看,两个“溅起来”使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增强语气,起到反复咏叹,强烈表达出作者看到这一场景的震撼;“一层一层的火花,溅起来,溅起来,溅成了流星雨,好不璀璨夺目”将一层一层溅起来的“火花”比作“流星雨”,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体现出火花的璀璨美丽。
15.本题考查归纳主题。
文章记叙了作家白描写书、劳动、锻打自己,以及对磨砺精神的体验和思考。作者认为:铁在高温下千锤百炼方成器,白描打铁其实也在锻造自己的意志和精神,体现了他迎难而上的不懈追求。
结合第 段至第 段“这是充满力量感的雕塑,线条粗犷。这是震撼人心的打击乐,震响在时代的交响乐里。这是火与铁的热舞,直逼生命和灵魂。它旋律优美如海的波涛,节奏铿锵似历史的巨轮在滚动。它演绎的是一种传承千年的工匠精神,内心笃定,永不退缩,求索极致”内容可知,作者由白描打铁引发了对往昔和今天、历史和现实的联想,展现了白描等劳动者在历史进程中,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赞美锻铁的健美姿态;
结合第 段“生命,永远需要不息的追求”和第 段“我想把这两句诗,送给白描,送给一切有志气的劳动者,并向他们致以敬意”句可得出:赞美锻铁所传递的工匠精神;赞美有志气的劳动者不惧困难、进取拼搏,抒发了作者对劳动者的由衷赞美。
(23-24九年级上·浙江台州·期末)阅读《散步》一文,完成各题。
散步
李娟
①我是腊月二十九晚上回到阿克哈拉的。大年三十我们大扫除了一通,晚上我们一边吃年夜饭,一边商量明天怎么过年。后来妈妈想出一个主意来,她说:“我们一大早起来,穿得厚厚的,暖暖和和的。把家里的三条狗也带上,一起穿过村子进入荒原,一直向南面走,直到走累了为止。”她还说:“这一次要去到最远的——远得从未去过的地方看看。”我们都是喜欢散步的。
②于是,大年初一早上,我们吃得饱饱的上路了。最近这几天天气非常暖和,清晨一丝微风也没有,天空明净地向前方的地平线倾斜。远远的积雪的沙丘上,牛群缓缓向沙漠腹心移动,红色衣裙的放牛人孤独地走在回村的途中。
③除此之外,视野中空空荡荡,大地微微起伏。
④十七岁的大狗阿黄已经很老很老了,皮松肉懒的。牙齿缺了好几颗,剩下的牙也断的断,烂的烂,没一颗好牙。狗最爱的骨头它是嚼不动的,只能吃些馍馍剩菜。阿黄是我今年回家看到的家里的新成员。原来的大狗琼瑶死了。
⑤阿黄原先是邻居家的狗。后来邻居搬家,嫌它太老了就不要它了。于是我们就把它带回了家。它一副懒洋洋的模样,整天趴在墙根下晒太阳,叫它三声才爱理不理地横你一眼。但一出了门就立刻变了样,精神抖擞。远远甩开赛虎和赛虎的狗宝宝小蛋蛋,从东边跑到西边远远的地方,再从西边跑回东边的远方。一会儿逮着野兔子狂追,一会儿在红柳丛中拼命扒土,一刻也静不下来。总是跑着跑着就跑到我们看不到的地方,急得赛虎和蛋蛋四处找它。
⑥有好几次半天也没见它出现,我们便加快脚步,一边四面寻找一边大声呼喊。结果喊到筋疲力尽时,它却幽灵一样从背后冒了出来。
⑦小狗蛋蛋第一次走这么远的路,一路上兴奋又紧张。我想它是崇拜阿黄的,看上去它极想跟着阿黄闯世界去,却又不敢远离我和我妈。于是便不停地在我们和远远的阿黄之间来回奔波。结果,它一个人走的路估计比我们四个加起来走的路还要多。
⑧赛虎已经是妈妈了,非常懂事,一点也不乱跑。大部分时间跟在我们脚边一步一步地走。偶尔去追赶一下蛋蛋,有时也会去找阿黄。但阿黄总是对它好凶,龇牙咧嘴的,不许它靠近。
⑨戈壁坦阔无边,我们两人三狗微渺弱小地行走在大地的起伏之中。有时来到高处,看到更远处的高地。起风了,三条狗蹲立在风中向远方眺望,狗耳朵吹得微微抖动。我们把衣领竖起来,解下围巾包住脑门,继续往前走。渐渐走进了一道干涸宽阔的旧河床里。这是一条山洪冲刷出来的沟壑。每年初夏暴雨时分,洪水都会从这里经过,奔向地势低的乌伦古河谷。长长的风刮去平坦处的积雪,裸露出大地的颜色。走在上面,脚下的泥沙细腻而有弹性,背阴的河岸下白雪皑皑。赛虎和蛋蛋一头扑进雪地里打滚。我和我妈顺势把两条小脏狗塞进雪堆里,用碎雪又搓又揉,好好给它们洗了个澡。等洗完了,我们的手指头都快冻僵了。
⑩越往前走风越大,天空越蓝。我妈说拐过前面那座沙丘就会有树。不久后,果然就看到了树。已经走过那么远的空无一物的荒野,突然看到树,真是难以言喻的感觉。在阿克哈拉,以为树只长在湿润的乌河两岸。想不到离水源那么远的戈壁滩中也有。
一共大约十来棵,都是杨树。有三棵在远一点的地方安静地并排生长着,其余的凑成了一片小小的树林。林子里长着芨芨草、红柳和铃铛刺等灌木。我们走出河床,向三棵树那边走去。看到树下有毡房驻扎过的圆形痕迹。这些树离地两米高的地方一点树皮也没有。肯定是被骆驼啃的。虽然裸露着光滑结实的木质,但它们并没有死亡。
我妈向我描述了一下她所观察到的骆驼吃树叶的情景:先用嘴衔住树枝的根端,然后顺着枝子一路撸到枝梢上。于是,这条树枝上的全部树叶一片不剩地全都撸进了嘴里,又利索又优美。骆驼真聪明,不像牛和马,只会逮着叶子多的地方猛啃一通,一点也不讲策略。
出了林子继续向南,风越来越大。快中午了,赛虎和蛋蛋都累得直吐舌头。只有阿黄仍兴致勃勃地东跑西跑,神出鬼没。我们又走上一处高地,这里满地都是被晒得焦黑的拳头大小的扁形卵石,一块一块平整地排列在脚下,放眼望去黑压压一大片。而大约两百米远的地方,又有一个铺满白色花岗岩碎片的沙丘。两块隆出大地的高地就这样一黑一白地紧挨在大地上,相连处截然分明。天空光滑湛蓝,太阳像是突然降临的发光体一般。每当抬头看到这太阳,都好像是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一样—心里微微一动,惊奇感转瞬即逝,但记起现实后的那种猛然而至的空洞感却难以愈合。
月亮静静地浮在天空的另一边,边缘薄而锋利。
虽然脑袋上包着围巾,但我的额头和后脑勺还是被风吹得冰冷发疼。咽喉也有些疼。大家便开始往回走。回去的路恰好迎着风,于是我们都不再说话了。满世界只有风声,呜呜地南北纵行、通达无碍。阿黄终于也累了似的,再也不乱跑了。三个狗并成一排跟在我们脚边。赛虎本来就身体不好,更是累得一瘸一瘸。我和我妈只好轮流抱着它走。
我妈边走边骂阿黄:“刚才我们叫你,为什么不理?就只顾自己瞎跑。哼,现在再听话再摇尾巴也没有用了!不理你!”
(选自《我的阿勒泰》)
16.下面对文本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文章记叙了“我”与母亲在大年初一的一次戈壁远足经历,以“散步”为题,轻松寻常,反映了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
B.文章描写了戈壁、沙丘、河谷等西北特有的自然风貌,展现了壮阔美丽的阿勒泰风光。
C.文章语言平淡自然,清新活泼,带有强烈的生活气息,有一种原生态的美。
D.文章内容高度集中,结构浑然紧致,行文细腻绵密,很好地体现了李娟的创作风格。
17.请结合加点词谈谈对文中画线句的理解。
戈壁坦阔无边,我们两人三狗微渺弱小地行走在大地的起伏之中。
18.《读者新语文》公众号平台中介绍李娟的作品时写道:“李娟写得最多的大概是她妈妈,看完她的文字,你最想见的,除了她,就是她妈妈。”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对文中“妈妈”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
19.李娟《<我的阿勒泰>自序》写道:“对于阅读者,愿你能通过我的眼睛和情感,体会到遥远的阿勒泰角落里的一些生活态度和美好。”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对本文主题的理解。
【答案】16.D 17.“坦阔无边”写出了戈壁的辽阔空旷,强调了大自然的宏大和壮丽;而“微渺弱小”则和“坦阔无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人的微小和脆弱;但人们依然勇往直前,坚强乐观,自足丰盈,体现了人生智慧。 18.妈妈是一个热爱生活,积极乐观,坚韧智慧,有情趣,有爱心的人。妈妈生活在荒芜的戈壁,却选择用“散步”的方式来过年,并且要去“最远的——远得从未去过的地方”看看;散步时还要带着三条狗,包括收养的邻居不要了的老狗阿黄,途中顺便用雪把狗洗干净了,还抱走不动了的赛虎回家;妈妈能够细心观察到骆驼吃树叶的情景,并向我描述得生动有趣。 19.示例:本文描写了我与母亲带着三条狗散步的经历及散步过程中看到的景象,展现了一个广阔、美丽又充满生命力的世界,表现了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同时也传递出阿勒泰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乐于探索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尊重和敬畏。
【解析】16.本题考查文本分析。
D.“文章内容高度集中”有误,本文以散步为线索,记叙了一家人和三条狗在过年时外出散步的经历,描写了沿途所见风光,符合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故选D。
17.本题考查语句理解。
联系语境“戈壁坦阔无边”可知,“坦阔无边”表现了戈壁的广袤无垠,展现了大自然的宏林与壮丽之美。结合语境“我们两人三狗微渺弱小”可知,“微渺弱小”表现了我们两人三狗的微小与脆弱。戈壁的广袤与人的微小脆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人的微小和脆弱。联系句中的“行走在大地的起伏之中”可知,尽管人们在自然面前是如此的微小与脆弱,但还是勇敢地行走在自然之中,表现了人们的勇往直前和坚强乐观,体现了人生智慧。
18.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根据首段中的“我们一大早起来,穿得厚厚的,暖暖和和的。把家里的三条狗也带上,一起穿过村子进入荒原,一直向南面走,直到走累了为止”可知,妈妈选择用散步的方式来过年,可见她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根据首段中的“这一次要去到最远的——远得从未去过的地方看看”可知,妈妈是一个富有探索精神,坚韧智慧的人。
根据第⑤段中的“阿黄原先是邻居家的狗。后来邻居搬家,嫌它太老了就不要它了。于是我们就把它带回了家”,第⑨段中的“我和我妈顺势把两条小脏狗塞进雪堆里,用碎雪又搓又揉,好好给它们洗了个澡”,第 段中的“赛虎本来就身体不好,更是累得一瘸一瘸。我和我妈只好轮流抱着它走”可知,妈妈是一个积极乐观,有爱心的人。
根据第 段中的“我妈向我描述了一下她所观察到的骆驼吃树叶的情景:先用嘴衔住树枝的根端,然后顺着枝子一路撸到枝梢上。于是,这条树枝上的全部树叶一片不剩地全都撸进了嘴里,又利索又优美”可知,妈妈是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人。
19.本题考查赏析主旨。
读文可知,本文主要描写了我与母亲两人带着三条狗在过年时外出散步的过程以及沿途看到的戈壁景象。根据第②段中的“清晨一丝微风也没有,天空明净地向前方的地平线倾斜。远远的积雪的沙丘上,牛群缓缓向沙漠腹心移动,红色衣裙的放牛人孤独地走在回村的途中”,第 段中的“一共大约十来棵,都是杨树。有三棵在远一点的地方安静地并排生长着,其余的凑成了一片小小的树林。林子里长着芨芨草、红柳和铃铛刺等灌木”可知,作者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广阔、美丽,又充满生机的世界。
联系第⑨段中的“戈壁坦阔无边,我们两人三狗微渺弱小地行走在大地的起伏之中”可知,表现了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和谐相外的美好画面,表现了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尊重与敬畏。
联系首段中的“我们一大早起来,穿得厚厚的,暖暖和和的。把家里的三条狗也带上,一起穿过村子进入荒原,一直向南面走,直到走累了为止”“这一次要去到最远的——远得从未去过的地方看看”可知,父老乡亲出阿勒泰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乐于探索的精神。
(2024·河北邯郸·模拟预测)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闪烁的星光
①车辆段没搬时,还在车站的后身。出了站,沿着旋转楼梯上去,顺着桥走,下了桥往左手边一拐就到了。
②车辆段空间不大,有点憋闷。我每次去办完事,就一刻不停地往回赶。我去段里的任务就是写写新闻稿。我笔下的职工不都是劳模,更多的是平凡而普通的人。写新闻我不在行,毕竟本来是学铁道车辆的。但当我在身前挂个大相机,穿一身藏蓝色工服,戴上安全帽,走进车辆段检修大库时,似乎也能找到些感觉。
③我从气割岗位路过,看见火花四溅,想着拍出来的效果肯定不错。于是我就站在挺远的安全地带,靠着长焦镜头能拍到气割师傅。夏天实在太闷热,我蹲在不通风的角落里出了一身的汗。
④气割师傅更是辛苦。除了要面对枪焰这个近在眼前的高温热源,他还得穿着厚厚的工作服,袖口、领口都扎得牢牢的,不透气。胸前的纽扣,也都要如数扣好。再热的天,再闷的天,气割岗位的师傅们穿戴都是规规矩矩的。他们还要戴上安全帽,穿上又长又厚的过肘皮手套,特别笨重,且热。
⑤我用镜头盯着师傅的一举一动,直到他停下来,走到逆光处的水池边,水哗哗地冲出水龙头。他解开了衣襟,我忽然看见有闪闪发光的东西在衣襟上动。衣服上有什么吗?我起身三步并作两步走到水池边,装作洗手的样子。可是,我什么都没看见,那些星星点点的光亮消失了。我赶紧又回到刚才的位置,用镜头再次拉近,那些光亮再次出现。真是奇怪了,这些小光点好像在和我捉迷藏。
⑥我站在那里,忽然对师傅说:“别动,感觉你工作服上有光点,怎么靠近了就没了?”那位师傅看我这身行头,真就定在那里一动不动,挺配合我。我看了看,没发现什么,他却好像明白了,敞开衣襟让我看个清楚。我再次回到刚才的位置,顺着小小的光亮一点一点靠近,发现他衣襟上竟然有许多小小的孔洞。原来那些亮光是太阳的光芒,因为逆光,那个深蓝近乎黑黢黢的衣襟,透出的点点光亮竟然格外显眼。
⑦我兴奋起来,感觉灵感来了。那天整整一个下午,我就看他切割。
⑧大热天难熬。眼见师傅的工作服后背开出一朵朵盐碱花,盛开又消失,消失又盛开,湿了又干,干了又湿,……
⑨气割师傅被工友们称作“火枪手”。我很怕那个火枪,“呼呼呼”的声音像凛冽的风、咆哮的风,要撕开阻挡它的一切,飞溅出的火花更是让我心生畏惧。这之前我只接触过电焊,那时我还在学校实习,电焊产生的火花把我的袜子烫出了窟窿眼儿,尽管捂得很严实,又在脚面上挡了一个帆布垫,也无济于事,以至于我现在都惧怕。
⑩此刻,我眼前的气割师傅全神贯注地盯着切割的部件,但面对火花又十分气定神闲,没有一丝一毫要躲避的意思。其实,即便真的被烫到了,他也不会改变切割的姿势,除非切割结束。后来我知道了,所有的“气定神闲”都是在无数次烫伤中练就的。因为他知道他手上那把火枪的厉害程度,也知道车辆的零部件很多、很复杂,人一躲,火枪一歪,就可能会对零件造成损害。即便要调整切割角度,也要先调节火焰或者关火,然后才收回专注力,再找一个合适的角度进行切割。这一串稳定连贯的手法,没有几年时间是练不出来的。
这位气割师傅姓陈。下班跟他一起洗澡的时候,我才真正见识到了那些貌似绚烂璀璨的火花,会给身体造成怎样的伤害。老陈的胳膊上、肩膀上、肚皮上,都留下了许多深色的细小瘢痕。穿衣服的时候,我仔细看了他的工作服,两只袖子,两片衣襟,到处都是细细密密的孔洞,让人有些心疼。
铁路事业发展的脚步不停。新建设的车辆段,一栋栋新楼拔地而起,有图书馆、足球场、室内篮球馆、羽毛球馆、棋牌室、健身房,还有职工宿舍。检修大库不再是黑黢黢的旧厂房,新的大库宽敞又亮堂,猛地走进去,感觉仿佛不是厂房变好了,而是眼睛忽然明亮了。走进车辆段,映入眼帘的是用转向架、轮对、制动梁等报废部件焊接成的工艺品。那时我还去看望过老陈,他自豪地说,他赶上了新段的建设,满院这些“大部头”都是他一手切割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他还说他把我之前发表的那篇“豆腐块”——《“火枪手”老陈》一直留着,他要做个纪念。
后来几年,我没再去车辆段。知道老陈退休了,偶尔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他,他爱上了甩铁鞭运动。我会给他甩铁鞭的视频点个赞,聊上几句。我发表文章,写了工友之间的事儿,他看到后也点个赞,除此之外再无更多往来。直到有一天,我从同事那里惊闻:老陈“走”了。我不愿相信,更不愿接受这一事实。
此后,不知为什么,老陈经常在我的脑海里浮现,尤其是和同事聊到气割或者电焊岗位时,抑或是谁谁退休了,谁谁喜欢上了什么运动,老陈总是最先冲进我的脑海。
老陈很平凡,但大多数人度过的都是平凡的一生。平凡可以,但不能平庸。就说老陈,能在一个岗位坚持近二十年。坚持,让一个人有了操守,有了信念。而日复一日的坚持,日复一日的精进,日复一日的热爱,能做到的人并不多。
我想起老陈,就会想起老陈身上星星点点的瘢痕,就会想起老陈闪烁着星光般的衣服。那些“星星”都是老陈用时间、用汗水、用心血,一颗一颗种上去的,每一颗都有他的火焰,都有他的温度,都有他的故事。它们像一枚枚闪耀的勋章,布满他的衣襟、他的胸口、他的心上。
(选自2023年11月25日《人民日报》
20.说说本文标题的妙处。
21.自选一个角度(用词、修辞、表达方式等),简要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那些“星星”都是老陈用时间、用汗水、用心血,一颗一颗种上去的,每一颗都有他的火焰,都有他的温度,都有他的故事。
22.阅读第④段,说说作者为什么如此详细地描写气割师傅工作时的穿衣特点。
23.选文表达了作者对老陈师傅怎样的情感?
24.铁路中学投票选举出感动师生的十大工匠,老陈师傅位列其中。请你为老陈师傅写一段颁奖词。
【答案】20.“闪烁的星光”指孔洞因逆光所透出的点点星光;赞美了老陈热爱工作、数十年如一日的恒心和毅力,点明文章主旨;设下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1.示例:“用时间、用汗水、用心血”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陈师傅在岗位上的辛勤付出与执着坚守,表达了作者对陈师傅热爱工作、具有毅力的赞美。 22.表现陈师傅工作的辛苦;侧面体现了陈师傅热爱工作、坚守岗位。 23.对陈师傅辛苦工作的心疼;对想陈师傅坚守岗位、吃苦耐劳的赞美;对陈师傅充满了无限的思念与怀念。 24.示例:您是一位默默坚守岗位的工匠,用精湛的技艺和执着的精神,铸就了国家的辉煌。您的心灵,如同磐石般坚定,任凭风云变幻,始终坚守在岗位上。您是大国工匠的典范,是我们心中的英雄。
【解析】20.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
根据第⑥段“我再次回到刚才的位置,顺着小小的光亮一点一点靠近,发现他衣襟上竟然有许多小小的孔洞。原来那些亮光是太阳的光芒,因为逆光,那个深蓝近乎黑黢黢的衣襟,透出的点点光亮竟然格外显眼”可知,“闪烁的星光”是指陈师傅衣服上的孔洞,因逆光所透出的点点星光;
联系第 段“老陈很平凡,但大多数人度过的都是平凡的一生。平凡可以,但不能平庸。就说老陈,能在一个岗位坚持近二十年”,第 段“我想起老陈,就会想起老陈身上星星点点的瘢痕,就会想起老陈闪烁着星光般的衣服。那些‘星星’都是老陈用时间、用汗水、用心血,一颗一颗种上去的,每一颗都有他的火焰,都有他的温度,都有他的故事”可知,陈师傅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岗位上,兢兢业业,衣服上的孔洞是他坚守的印证,表达了作者对陈师傅热爱工作、富有恒心、坚守岗位的赞美;
联系第⑤段“他解开了衣襟,我忽然看见有闪闪发光的东西在衣襟上动。衣服上有什么吗”“可是,我什么都没看见,那些星星点点的光亮消失了。我赶紧又回到刚才的位置,用镜头再次拉近,那些光亮再次出现。真是奇怪了,这些小光点好像在和我捉迷藏”可知,文章最初并未交代“星光”是什么,设下悬念,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1.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从用词、修辞、表达方式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如“一颗一颗”运用了叠词;“用时间、用汗水、用心血”“都有他的火焰,都有他的温度,都有他的故事”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整个句子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联系第 段“老陈很平凡,但大多数人度过的都是平凡的一生。平凡可以,但不能平庸。就说老陈,能在一个岗位坚持近二十年。坚持,让一个人有了操守,有了信念。而日复一日的坚持,日复一日的精进,日复一日的热爱,能做到的人并不多”可知,陈师傅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岗位上,该句表达了作者对陈师傅坚守岗位、热爱工作、具有毅力等品质的赞美。
示例:“一颗一颗”是叠词,突出了了陈师傅对工作的辛勤付出,赞美了陈师傅热爱工作、坚持不懈的品质。
22.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第④段“除了要面对枪焰这个近在眼前的高温热源,他还得穿着厚厚的工作服,袖口、领口都扎得牢牢的,不透气。胸前的纽扣,也都要如数扣好。再热的天,再闷的天,气割岗位的师傅们穿戴都是规规矩矩的。他们还要戴上安全帽,穿上又长又厚的过肘皮手套,特别笨重,且热”,写陈师傅在炎热天穿着厚厚的衣服工作,表现了陈师傅工作的辛苦
联系第 段“老陈很平凡,但大多数人度过的都是平凡的一生。平凡可以,但不能平庸。就说老陈,能在一个岗位坚持近二十年。坚持,让一个人有了操守,有了信念。而日复一日的坚持,日复一日的精进,日复一日的热爱,能做到的人并不多”可知,通过对陈师傅艰苦的工作环境的描写,侧面体现了陈师傅坚守岗位、热爱工作的品质。
23.本题考查文章主旨。
联系第④段“气割师傅更是辛苦。除了要面对枪焰这个近在眼前的高温热源,他还得穿着厚厚的工作服,袖口、领口都扎得牢牢的,不透气。胸前的纽扣,也都要如数扣好。再热的天,再闷的天,气割岗位的师傅们穿戴都是规规矩矩的”,第⑩段“后来我知道了,所有的“气定神闲”都是在无数次烫伤中练就的。因为他知道他手上那把火枪的厉害程度,也知道车辆的零部件很多、很复杂,人一躲,火枪一歪,就可能会对零件造成损害”可知,作者看到陈师傅在炎热天仍穿着厚厚的工作服,知道陈师傅经历了无数次烫伤,表达了作者对陈师傅的心疼;
联系第 段“老陈很平凡,但大多数人度过的都是平凡的一生。平凡可以,但不能平庸。就说老陈,能在一个岗位坚持近二十年。坚持,让一个人有了操守,有了信念。而日复一日的坚持,日复一日的精进,日复一日的热爱,能做到的人并不多”可知,陈师傅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岗位上,表达了作者对陈师傅坚守岗位、热爱工作、具有毅力等品质的赞美;
联系第 段“直到有一天,我从同事那里惊闻:老陈‘走’了。我不愿相信,更不愿接受这一事实”,第 段“此后,不知为什么,老陈经常在我的脑海里浮现,尤其是和同事聊到气割或者电焊岗位时,抑或是谁谁退休了,谁谁喜欢上了什么运动,老陈总是最先冲进我的脑海”可知,陈师傅去世以后,作者在生活中时常想到陈师傅,表达了作者对陈师傅的思念与怀念。
24.本题考查语言表达。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结合陈师傅坚守岗位、热爱工作的事迹,运用文学性的语言写一段颁奖词即可。
示例:您以匠心独运,诠释了坚守的意义。在岁月的长河中,您用汗水和智慧,书写了属于自己的传奇。您对工作的热爱,如同燃烧的火焰,永不熄灭。
(2024·安徽芜湖·一模)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喜 鹊
高亚平
①喜鹊可以说是关中农村最常见的鸟类了,尤其是靠近秦岭北麓这一带的乡间,人家房前屋后的大树上,乡野沟渠坎畔的树枝间,多有喜鹊的影子。喜鹊的样子很喜庆,圆圆的脑袋,尖尖的喙,胖胖的身躯,长长的尾巴,羽毛黑、白、蓝、紫色均有,可以说是人见人爱。而乡人们最喜欢的,是它喳喳的叫声,他们认为那是一种吉祥的声音。“喜鹊喳喳叫,客人就来到”,在我们村里,这是人们最爱说的一句话。
②我也很喜欢喜鹊,缘由有二。一是我自小生活在乡下,喜鹊多见,见的多了,就如乡邻一样熟悉了。熟悉了便心生欢喜。二是觉得这种鸟好看,叫起来也好听,不像麻雀,整天一群一群的。聚集在人家屋檐前,叽叽喳喳,吵得人心烦,有时还糟害庄稼,惹人不待见;也不像猫头鹰,叫起来声音尖利刺耳,如锐器在石板上划过。
③记忆里,喜鹊在春天和冬天最常见,夏天见到的似乎不太多。这也许是夏天草木茂盛,喜鹊的行踪不易被发现的原因吧。春天,在故乡的原野上常能见到喜鹊。它们一只两只的在麦田中蹦跳,头一点一点的,看上去很好玩;或者一边喳喳地叫着,从这棵树上缓缓地飞到那棵树上,尾羽划出优美的弧线。这个季节,喜鹊的巢也比较好找,多在高大的白杨树上。行走在乡野上,偶一抬头,你便会看到一个个巨大的喜鹊巢,安然地蹲踞在高杨大柳的树梢间,好像一件件艺术品。天空是纯净的,蔚蓝的,不染一丝儿杂尘,这时也许有风,那巢便随了风轻轻摇晃。
④虽然摇晃,却不用担心巢会被风刮下来,因为喜鹊是筑巢的高手。我在乡间生活了多年,见过好多鸟儿的巢,燕子的,麻雀的,斑鸠的……我以为,都不及喜鹊的巢筑得漂亮、结实。麻雀就乱乱的一团草,囫囵弄一个小窝。有时,它们甚至连这样简易的巢也不筑,就直接栖息在人家的屋檐下,或者树丛中。燕子的巢固然精致,但也是筑在人家的屋梁上,而且喜用旧巢,既没有喜鹊巢大,也没有喜鹊巢好看。至于斑鸠巢,多筑在大树主干一两丈高的斜枝处,不但潦草,也极不安全。少年时期,我就不止一次看见,村童爬上树去掏斑鸠窝,惊得斑鸠绕着树乱飞。而喜鹊就无此之虞,它们的巢多在大树的顶端,村童爬不上去;就是爬上去了,也因树梢枝干太细,孩子们怕折断树枝,跌落在地,而不敢贸然爬上顶端去掏喜鹊窝。更何况,村里的大人还禁止小孩爬到树上掏喜鹊窝。因此,喜鹊在故乡多见,就是极自然的事了。
⑤春夏季节,喜鹊忙碌着筑巢、生蛋、育雏,而到了秋天,喜鹊似乎悠闲了一些。这个季节,雏鹊已长大,不用再哺育,田间又多的是食物,它们不用费太多的力气,就可以吃饱。吃饱了的喜鹊就在田野上,或者在人家房前屋后的大树上鸣叫、嬉戏。只有到了冬天,因为缺少食物,又加之天气太冷,它们才显得呆滞一些,似乎没有春夏秋三季活跃。而冬天见到的喜鹊,多数时候都是在觅食。
⑥喜鹊喜逐人居,这种现象,我是早就知道的。过去,在家乡的那段年月里,我也常见到。不过,近二十年来,在平原上、川地里,我见到喜鹊的次数似乎变少了。有时候偶尔见到,也常常是一只两只的,没有成群的。而那喜鹊的巢,也似乎比记忆中小了些,望过去约有篮球般大小,孤零零地架在半大树的树梢间。去年冬天,我去秦岭沣峪口游玩,在红草河边,竟然意外地碰到了一大群喜鹊。它们叫着,闹着,在一块山地里蹦跳着,边跳边啄食。那份悠然,令我神往。我当时激动了半天,还专门停下匆匆的脚步,静静地观看了一阵子。
⑦那一刻,我的心似乎又回到了熟悉的故乡,回到了遥远的童年。恍惚间,我看见慈祥的奶奶拿了一张喜鹊登梅的大红窗花,正往窗格上贴。而窗外,则是一地的白雪,一树的琼枝。
(摘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25.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喜鹊”为题,既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又贯穿了文章的线索。
B.因为喜鹊“喳喳的叫声”寓意着吉祥,所以深受家乡人们的喜爱。
C.喜鹊是筑巢的高手,它们把巢筑在大树的顶端,筑得漂亮、结实,又安全。
D.第⑦段运用虚实结合的写法,描绘童年时在故乡与奶奶一起生活的情景。
26.文章围绕“喜鹊”,主要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27.第②段中写到了麻雀和猫头鹰,这样写有什么意图?
28.请按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
(1)虽然摇晃,却不用担心巢会被风刮下来,因为喜鹊是筑巢的高手。(从句子作用的角度)
(2)它们叫着、闹着、在一块山地里蹦跳着,边跳边啄食。(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29.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25.D 26.喜鹊深受人们喜爱;喜鹊是筑巢的高手;喜鹊的生活习性。 27.用麻雀和猫头鹰和喜鹊作对比,突出喜爱好看、叫声好听、深受人们喜爱的特点。 28.(1)这一句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突出喜鹊的巢穴漂亮结实。
(2)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喜鹊的自在、悠然,表达我对喜鹊的喜爱以及见到喜鹊的激动心情。 29.作者通过对喜鹊的介绍和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喜鹊的喜爱之情,也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对童年、对奶奶的怀念之情。
【解析】2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D.“描绘童年时在故乡与奶奶一起生活的情景”表述错误,应该是“描绘了奶奶在雪天里贴窗花的情景”;
故选D。
2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梳理。
根据第①“喜鹊可以说是关中农村最常见的鸟类了,……可以说是人见人爱。而乡人们最喜欢的,是它喳喳的叫声,他们认为那是一种吉祥的声音。“喜鹊喳喳叫,客人就来到”,在我们村里,这是人们最爱说的一句话”、第②段“我也很喜欢喜鹊,缘由有二。一是我自小生活在乡下,喜鹊多见,见的多了,就如乡邻一样熟悉了。熟悉了便心生欢喜。……”可以概括为:人们喜爱喜鹊的原因;
根据第③段“这个季节,喜鹊的巢也比较好找,多在高大的白杨树上。行走在乡野上,偶一抬头,你便会看到一个个巨大的喜鹊巢,安然地蹲踞在高杨大柳的树梢间,好像一件件艺术品”、第④段“虽然摇晃,却不用担心巢会被风刮下来,因为喜鹊是筑巢的高手。……而喜鹊就无此之虞,它们的巢多在大树的顶端,村童爬不上去;就是爬上去了,也因树梢枝干太细,孩子们怕折断树枝,跌落在地,而不敢贸然爬上顶端去掏喜鹊窝。更何况,村里的大人还禁止小孩爬到树上掏喜鹊窝”可以概括为:喜鹊的巢穴。
根据第⑤段“春夏季节,喜鹊忙碌着筑巢、生蛋、育雏,……而冬天见到的喜鹊,多数时候都是在觅食”、第⑥段“喜鹊喜逐人居,……它们叫着,闹着,在一块山地里蹦跳着,边跳边啄食”可知,这两段介绍了喜鹊的生活习性。
27.本题考查表现手法。
根据第②段“我也很喜欢喜鹊……觉得这种鸟好看,叫起来也好听,不像麻雀,整天一群一群的。聚集在人家屋檐前,叽叽喳喳,吵得人心烦,有时还糟害庄稼,惹人不待见;也不像猫头鹰,叫起来声音尖利刺耳,如锐器在石板上划过”可知,这一段主要描写我喜爱喜鹊的原因。原因之一就是“好看,叫起来也好听”。为了突出它的这一个特点,作者用麻雀和猫头鹰和它作对比,“麻雀的叫声不好听,糟害庄稼惹人烦”;“猫头鹰的叫声尖利刺耳”。在对比中突出作者对喜鹊的喜爱。
28.本题考查赏析句子。
(1)根据上文第③段末尾一句“这时也许有风,那巢便随了风轻轻摇晃”、下文第④段“我在乡间生活了多年,见过好多鸟儿的巢,燕子的,麻雀的,斑鸠的……我以为,都不及喜鹊的巢筑得漂亮、结实”可知,这句话处在上下文的中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及承接上文对喜鹊巢穴的介绍,又领起下文对其他鸟儿巢穴的介绍,从而在对比中突出喜鹊是筑巢的高手。
(2)“闹着、蹦跳着”是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喜鹊当做人来写,赋予它人的动作,“叫着、闹着、在一块山地里蹦跳着 ”三个短语构成了排比句式,突出表现了喜鹊在山地里活动时的自在、活泼和悠然,表达了作者对喜鹊的喜爱、羡慕以及当时的激动之情。
29.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情感的分析和概括。
根据第②段“我也很喜欢喜鹊,缘由有二”可知,文中主要表现了我对喜鹊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根据第⑦段“那一刻,我的心似乎又回到了熟悉的故乡,回到了遥远的童年。恍惚间,我看见慈祥的奶奶拿了一张喜鹊登梅的大红窗花,正往窗格上贴。而窗外,则是一地的白雪,一树的琼枝”可知,看到喜鹊勾起了我对故乡的思念,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对奶奶的怀念之情。
(2024·安徽·一模)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父亲头上的雪
①那年冬天,雪下得比往年的大一些。那是父亲人生中最让他感到高兴的一场雪——我就是在那个下雪天出生的。父亲一大早去找医生,在大雪里踉踉跄跄地奔行。雪花落在父亲的头发上,他丝毫没有察觉。(A)就这样,在漫天的雪花中,我开始了与父亲的故事。
②那时,父亲在村小教书,收入微薄。一家人住在学校的一间简陋的安置房里。单凭父亲的收入是根本养不了一家人的,生活中很多东西只能靠赊账才能买来。父亲每到年关便开始发愁,可是,他一个师范毕业的老师,除了舞文弄墨,别的也不会。于是,在快过年的时候,他想到了卖春联。
③父亲开始在学校一间闲置的屋子里“创业”。他买来红纸,用刀裁好,然后便开始写了。因为白天要去卖春联,所以他只能晚上写。他经常写到半夜,就在那间屋子里披着外套睡去。我早晨去那间屋子玩,就会看见凝固的墨水,还有地上晾干的春联。
④天气晴好时,父亲去集市摆摊卖春联;如果碰到雨雪天,就只能收摊。摆摊就是看天吃饭。可是,他总不能因为坏天气就在屋子里耗上一天。于是,父亲找来蛇皮袋,背着他的那些春联,一个村子一个村子地去卖。一副春联很便宜,可是父亲翻山越岭,从一个村子到另一个村子,却是十分辛苦的。
⑤等到父亲回来时,天已经黑了。(B)他把蛇皮袋放下,然后在外面跺掉脚上的雪,拍打掉身上的雪。我在屋里笑着说:“呀,爸爸变成白头发的老爷爷了。”父亲笑着回应:“那我给你变个魔术,马上变成黑头发。”他用毛巾拍掉头上的雪,头发也从花白变成湿润的黑色。
⑥刚上学的那个暑假,我特别喜欢出去玩。但是平日里操劳的父亲,总想在中午休息一会儿,又害怕我出去乱跑,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父亲会在午休的时候喊我去给他拔白发,十根一毛钱。我刚上一年级,这样既可以锻炼我数数的能力,又可以让我不乱跑,可谓一举两得。而对我来说,这是赚零花钱的最好方式。
⑦那时父亲才30来岁,已经有白发了,可这成了我的“生财之道”。我在父亲的黑发里寻找着白发,将白发一根根地拔下来。有时候,我看见一茬头发里有好几根白发,便兴奋起来。有时候,我会将两根一起拔掉,然后哈哈大笑。经过多次试验,我找到拔白发的窍门,比如后脑勺的头发拔起来最疼,头顶上的头发拔起来最容易。每次拔完,我都要炫耀一番我的“战果”。
⑧后来上了初中,我不好意思再拔父亲的白发,我们之间的交流也变少了。
⑨一个下雪天,父亲骑着那辆破旧的自行车来学校接我。(C)因为成绩不好,我沉默着。他让我在车子的后座上撑着伞,并说:“你别挡住我的视线,下雪天路滑。”我坐在车的后座上,看着自行车在雪地上留下一道痕迹,看着他在风雪中头发开满白色的花。我忘了在哪一刻,我发现有些雪花是拍不掉的,有些风霜永远地留在了他的头上。
⑩如今,我已经大学毕业,父亲不用再为了我四处奔波,不用在下雪天骑着自行车带我回家,也不用为了让我不乱跑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主题探究
思维导图
常考题型
(1)这篇文章表达了什么主题?
(2)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解题思路
理解文章主题的方法:
(1)文体。
散文:叙事散文应看写的内容,记事,表现了什么精神、人格;抒情散文应着重分析写了什么景物,抒发了什么情感或哲理;哲理散文主要分析文章阐发了什么观点或哲理。
小说:小说是通过主要事件,塑造人物形象,从而反映主旨。因此要关注小说情节和环境描写等,通过蛛丝马迹剖析小说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分析作者写作意图。
文章标题。
有的标题直接概括了文章的中心,体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题目所传达出来的信息,可以捕捉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如题目中出现了“思念、愁、乐、难忘”等关键性信息。
文章开头和结尾。
有的文章开门见山,直抒胸臆。有的篇末点题,卒章显志。而这些关键性语句或段落往往和主旨相联系。
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往往是文章产生的大环境,它会提示作者写作意图和文章产生的根源等,帮助我们把握主旨。
含义深刻的语句。
有的文章中的的议论抒情句,有画龙点晴的作用,作者对所写的人、事的情感或态度,往往用议论或抒情句来表达。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或词语可以判断作者的感情倾向,然后借此分析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等。
人物形象。
对于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可以通过通过对具体人物形象的刻画,即对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进行分析,归纳文章主旨。
写作技巧。
对欲扬先抑、对比、衬托等写作手法进行分析,就能抓住文章主旨。
初中常涉及的主题:
写景类文章:抒发对大自然/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借景抒情: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类行为的反思。对山川变化、时光流逝的感叹等。
写人类文章:对亲人的思念和爱,对亲情的回忆和渴望。对人物美好精神品质的赞美和歌颂,中华传统美德,为家为国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精神的赞美,小人物的善良,真善美的品质。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思考。批判人物的假丑恶,虚伪、贪婪的形象(多体现于外国短篇小说)。对人性的思考。
回忆性散文: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体现童真童趣;对故乡故人的思念;体现朋友之间真挚的友谊。
传统文化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对艺人精湛技艺的赞美;对传统文化命运的思考;对现代社会发展导致的问题的批判;对传统的向往。
人与动物:对动物的欣赏;对动物命运的关注;提倡尊重动物、善待生命的意识;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对人类破坏生态的行为的批判。
社会热点事件:老人儿童缺乏陪伴的问题;人性的冷漠;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答题格式
这篇文章通过记叙/描写/刻画......的故事/景物/形象,表达/赞美/揭示/表现了......的思想/精神/道理/特点,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课堂练习
1.(23-24九年级上·河南平顶山·期末)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小莫的海底
①小莫下水前,朝我郑重地挥了挥手。这是他每次下水之前必做的一个动作。这种仪式从我4岁的时候开始,到我16岁的时候结束。
②我坐在礁石上一个绑着石头的大筐里,每次他挥手的时候我总是睁大眼睛,屏住呼吸,我很紧张,却不知道为什么紧张。我从小生长在海边,但我只能看到海的表面,我一点也不清楚海底是怎么样的,对于我来说,海底是属于小莫的另一个世界。
③小莫从12岁开始下水采淡菜,那年,我刚满4岁。
④淡菜是我们那里最常见的海贝,味道鲜美。海里能吃的贝类不少,淡菜是长得比较怪的一种,椭圆形的壳,漆过似的亮黑,随身还带着一团乱麻,一群淡菜的乱麻纠缠在一起,运气好的采到了就能拉出来一大串。
⑤小莫属于运气特别好的。从第一天下水,他就成串成串地往上拉淡菜。岛上的马大开了个加工厂,雇了些赋闲在家的女人,把淡菜用大锅煮熟,去壳晒干,装到塑料袋里封口,销到上海北京那些大城市里去。塑料袋上印着红色的字:马大贻贝干,那是有名的海鲜干货,很受欢迎。小莫把淡菜卖给马大的加工厂,一个夏天能赚到不少的钱。
⑥采淡菜的季节在夏天,但其它季节小莫也并非无所事事,他在海边钓鱼捉蟹,也在泥涂上捡海螺海瓜子,但小莫从不跟着渔船出海捕鱼。
⑦从我4岁开始,小莫主宰了我的全部世界。
⑧从小到大,我记不清被小莫打过多少次,他的手板又大又硬。以前爹打我,我有娘的裤脚可以躲。小莫打我,我没地方躲,只有大哭大叫,隔壁的马婶听到我的哭声跑过来,有时候正财伯也会跟着过来,马婶搂着我唉声叹气,正财伯对着小莫骂,直把他骂得低下了头。
⑨晚上,我和小莫一人占据着床的一边,背对背。床很大,是爹娘留下来的。半夜醒来,我发现我们都挪到了床的中央,我蜷缩着贴在他的胸前,而他的手臂自然地环住我,就像以前娘经常做的那样。想到娘,我就想哭,但我从没见小莫哭过,小莫比我大8岁,他已经不会哭了。
⑩小莫的水性很好。小时候我常被吓哭,因为一起潜下去的人都冒出来了,他却迟迟没有露出海面。小莫似乎很喜欢呆在海底,这让我很好奇。海底到底有些什么?我甚至有些无端的猜测,不过这些念头过于荒唐,刚冒出来就让我压了下去。
10多岁的时候,我缠着小莫想学游泳、学潜水,我也想看看海底。小莫瞪着眼,绝不允许我下水。
16岁那年,我初中毕业,考上了县里的高中。小莫不再下海了,马大的厂子聘他做销售部经理,在县里设了个销售点,离我的学校仅两条街。我住在他的宿舍。晚上我做作业,他就去外面。
上大学后,我终于在学校的泳池里学会了游泳。暑假回乡我拖着个大箱子,里面是我借来的两套潜水装备。小莫来码头接我,他已经成了一个很平常的居家男人,一个3岁男孩的爸爸。儿子叫爸爸,他就笑,儿子要什么,他都给。我有点迷茫,那个动不动就打我的小莫,那个下水之前总是朝我挥手的小莫,就是眼前这个满脸堆笑的男人吗?
我带上两套潜水装备,拉小莫去海边,我终于潜到了海底,却没有看到任何我想看到的东西。
我和小莫坐在我小时候常常坐的礁石上,一人一颗烟。
“我还记得你小时候坐在大筐里的样子。”他侧过头看了我一眼,“终于长大了。”
“我记得你向我挥手的样子。”
他沉默了一会儿:“其实每次挥手,都是跟你说,再见了,这次下去我再也不要上来了,我要跟我爹娘在一起。”
“为什么我从没看到你哭过?”
他指了指前方:“它看到过。”
前方是大海,我刚才下海的时候,尝到过它的苦涩。
小莫,大名徐海莫,12岁辍学,是我唯一的哥哥。
(1)文章主要写了“我”和小莫的故事,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表格。
(2)文中的小莫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3)这篇小说以“我”回忆往事的角度来叙述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假如你是校报的编辑,按照主题分设栏目,你准备把这篇小说放在哪个栏目,请联系小说内容与主旨简述理由。
栏目一:成长之旅
栏目二:温暖亲情
(2024·河南·模拟预测)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的排箫
①吴战在病房守了3天,父亲吴炳坤终于醒了。吴战的心并未放松下来,因为大夫说过,父亲的情况很危险。88岁的父亲身体一向很好,这次回辽宁老家给祖父母扫墓不小心摔了一跤,一下子把自己摔到生命垂危的状态。
②父亲睁开眼睛,环视围绕在他床边的人都是他最亲的人,他的目光在每个人的脸上掠过,然后喃喃地说,这是父母留我,我就不走了,箫……箫……大家都不知道他最后一句想说什么,想再问问,他又晕了过去。
③大家一起猜父亲的话,二儿子吴战说,父亲是不是想要他的排箫?大儿子罗援一拍大腿说,肯定是。俩人赶紧回酒店,翻找无果。吴战说,是不是放在家里没拿来?罗援说,应该是,排箫是父亲的宝贝,不可能随时带在身上。吴战想了想说,要不我回去取一趟吧,咱爸的情况可能回不了山东了。罗援沉默了一会儿,点点头。
④吴战回到山东枣庄家里,在父亲卧室的柜子里找到了排箫。这个排箫原来虽不是父亲的,却改变了父亲的人生轨迹。
⑤排箫是用废旧的子弹壳做的,它真正的主人是父亲的战友罗耀祖。俩人一起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父亲差点死在战场上,而罗耀祖永远地留在了那里。父亲曾给吴战讲过那段经历。那次要攻占一个高地,上级下达命令,必须在天亮前占领高地。可敌人的火力很猛,战斗持续了6个多小时,仍没有任何进展。眼看天就亮了,连长急得眼睛都红了。连长说,都背上炸药包,一个一个上,直到把对方的地堡炸毁为止。“我先来!”大家还想说什么,连长已背着炸药包、拿着手榴弹冲出了战壕。但连长眼看着就要爬到目的地时,被敌人发现,中弹牺牲。
⑥连长的牺牲激发了大家的斗志,副连长毫不犹豫地接着冲出战壕,随后是排长、副排长……最后是士兵,按入伍时间排序,入伍最长的排到最前面。吴炳坤入伍不到一年,排在中间。为了炸掉敌方地堡,我方已牺牲38人,再下一个就是吴炳坤。每个将要跳出战壕的战友都会留下几句遗言,让下一个战友将来回国时转告他的父母家人。吴炳坤前面那个战友平时胆子小,连老鼠都怕,大家都叫他“胆小鬼”。“胆小鬼”在他前面的战友刚跳出战壕,就跟吴炳坤交代了遗言。他说,如果我回不来,别告诉我父母,他们会受不了的。说完,他哭了。过了一会儿,等情绪平复下来,他又觉得这话不妥,于是又改口说,如果我回不来,跟我父母说,让他们别难过,我是为保卫国家牺牲的,这是我的荣耀。这次说完,他没有哭。
⑦“胆小鬼”刚改好遗言,就传来前一个战友牺牲的消息。“胆小鬼”没有迟疑退缩,勇敢地冲了出去。吴炳坤的大脑瞬间一片空白。那一刻,说不紧张不害怕是撒谎,吴炳坤整个人都变得僵硬起来,紧张得说不出话。后面的战友见他愣,拍了他一下,问他要跟父母说什么。吴炳坤被拍醒了似的说,告诉我父母,别想我,我来生再回报他们的养育之恩。吴炳坤说完背好炸药包,拿好手榴弹,准备冲出战壕。就在这时,敌方阵营一阵巨响,“胆小鬼”竟成功炸毁敌方地堡,我方乘胜而上,一举拿下了高地。可是“胆小鬼”却永远地留在了那里。吴炳坤觉得自己是死里逃生。
⑧“胆小鬼”大名叫罗耀祖,山东枣庄人。吴炳坤回国后辗转找到罗耀祖的父母。罗耀祖五个姐姐,家里就他一个男孩。他没能回来,父母都受不了这个打击,一夜之间苍老了很多。他们的悲恸,吴炳坤永远都忘不了。
⑨吴炳坤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离开罗耀祖家的,到火车站买票时才发现排箫还没还给罗耀祖的父母。这个排箫是罗耀祖生前最喜欢的乐器,没事时他经常用它吹老家的曲子。吴炳坤不想把排箫据为己有,于是返回罗家,发现一家人正抱在一起失声痛哭。罗母一边哭一边自责罗家到她这里断了香火,最后竟哭得晕厥过去。看到罗母哭晕后,吴炳坤决定留在罗家给罗耀祖的父母当儿子,给他们养老送终。罗炳坤成家生子后,让大儿子姓了罗家的姓,二儿子才姓自己的姓。
⑩吴战找到排箫后马不停蹄地往回赶,生怕见不到父亲最后一面。当吴战拿着排箫奔回父亲的病房,轻声唤他时,多次昏迷的父亲竟又睁开了眼睛。看到排箫,父亲的眼神似乎亮了一下,他把排箫握在手里放在胸口上,说,传,传下去……当大家还在猜测父亲的意思时,吴战已明白了,他说,__________?父亲点点头,放心地闭上了眼睛。
父亲一定是听到了罗耀祖的箫声,不然他的嘴角不会微微地翘起来。
(作者:李伶伶。有删改)
2.本文题为“父亲的排箫”,作者围绕父亲和排箫写了哪几件事?请按时间顺序进行概括。
3.阅读下面句子,根据括号中的要求回答问题。
(1)吴炳坤的大脑瞬间一片空白,那一刻,说不紧张不害怕是撒谎,吴炳坤整个人都变得僵硬起来,紧张得说不出话。(从描写的角度进行赏析)
(2)当大家还在猜测父亲的意思时,吴战已经明白了,他说,_______?父亲点点头,放心地闭上了眼睛。(吴战明白了父亲让“传下去”的意思,他说了些什么让父亲点点头?)
4.文章第⑥段画波浪线的句子用大量的笔墨来刻画吴炳坤“胆小”的形象用意何在?请简要作答。
5.本文的主题是什么?请写出两个方面,并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6.(21-22九年级上·河南鹤壁·期末)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母亲的雨天
①我们小的时候,母亲不喜欢雨天。春雨绵绵,下起来不爱停歇。我家三间土屋,黄泥抹的屋顶,在春雨的慢慢浸洇下,不出一天就会漏雨,滴答、滴答、滴答,雨水不分昼夜滴落在接雨的盆里罐里,滴滴答答的声音,让母亲愁容满面,一叹再叹。最让母亲发愁的还是我们兄妹三个不懂事的孩子,总趁母亲一眼没看住便蹿出院去,冒着细雨去找小伙伴们玩耍,不玩到衣服湿透,鞋子裹满泥巴,是不会想起来回家的。母亲苦于拿不出衣服给我们替换,所以一顿巴掌也是躲不过的。那雨天,对母亲来说,是一场绵绵的愁烦。
②夏天的雨断断续续,下得急,又猛烈,一场雨刚过,太阳就出来暴晒,地面刚刚干,接着又是一场。麦收过后,真正入了夏,天气开始湿热,满田的庄稼苗疯长,和庄稼苗同样疯长的还有杂草。母亲整天在田里劳作,施肥打药,间苗除草,掐尖打杈,她的汗衫湿透,腰身累弯,仍然忙不完地里那些活。她需要炽烈的阳光把刚刚除掉的杂草晒死,可是往往一场大雨过后,除干净的庄稼垄里又钻出密密麻麻的草芽芽,已拔掉的草棵也会起死回生,又在雨水里扎根活过来。雨过天晴,烈日当空,母亲只好再次汗流浃背地去除草。那雨,对母亲来说是一遍又一遍的疲累与煎熬。
③秋天,棉花刚刚采摘回来,像小山一样堆在房顶。雪白喧软的棉花需要接连几天明媚的阳光来晒干,然后送到棉站,卖个好价钱。可是总有那么一场秋雨,淅淅沥沥下个没完没了,母亲用塑料布把棉花一层一层捂在房顶上,不出几天,棉花就会被捂得发黄,发黄就会影响验定级别,至少要少卖几十上百块钱,那一场秋雨,对于母亲来说,便是一场剜心剔骨的疼痛。
④我们当时年幼,不曾懂得生活的苦,也不曾懂得母亲的累,对于我们来说,雨天最开心!因为只有下雨的时候,母亲才有空闲呆在家里,给我们做一餐好吃的。炸丸子,包饺子,烙油饼……总之,那时候的雨天在我们心里是值得期待的,屋子漏雨,田里长草,棉花变黄,这些和一餐美食相比简直不值一提。
⑤下雨天的母亲,竭尽所能,满足我们的要求。父亲看我们围在桌前狼吞虎咽,总是打趣埋怨母亲:油是不是放太多了?这三个小家伙会吃死老子的!母亲会送父亲一个白眼,然后和父亲一起笑话我们的吃相,尤其是我,因为是个女孩,总是被数落吃相不雅,却也没妨碍我依然吃得肚皮溜圆。
⑥长到十三四岁的时候,家里翻盖了房子,五间红砖到顶的房子亮堂起来,房顶和地面也都用水泥处理过,房顶也搭了晾晒的架子,再也不用担心房顶的棉花被捂黄,更不用担心漏雨。并且那个时候开始使用除草剂,下再大的雨,杂草也不再疯狂。雨天,终于变成了母亲的假期。
⑦至今脑子里还保存着一个下雨天:我和弟弟趴在门口的饭桌子上做作业,母亲坐在床边收拾着一家人的衣服,一件一件抻得平平整整,叠得整整齐齐,再一层一层归置到橱柜里,父亲在厨房的门口哐当哐当修理着农具,弟弟的小黑狗乖乖地卧在屋檐下的背篓里。而雨,正在院里刷刷地落,一架葡萄藤在雨里,两棵柿子树在雨里,还有几棵月季也在雨里,不忧不惧。
⑧我已不记得当时为什么停下来写字的手,但这一幕就这样印在了脑子里,多少年过去,这一幕依然清晰。
⑨今天,又是雨天,窗外的天空黑沉沉的,我忙完手头的事情,突然想起来给母亲打一个电话,问问她在忙啥?电话接通,母亲笑笑说:没忙啥,在看雨。
⑩看雨?我的心里突然不是滋味,眼里慢慢蓄了雨。
如今的雨天再长,时间再闲,母亲也不会为自己去忙活一餐美食,窗下没有写作业的我们,厨房门口没有修理农具的父亲,小黑狗也离世多年,只有院里的葡萄架还在,柿子树还在,月季也还在,一场雨在院里安静地落,母亲一个人,在窗前静坐。
雨天,不知窗前看雨的母亲,是否会感到一丝丝的凉意?
(1)请认真梳理本文情节,将下面空缺的内容补充完整。
时间 母亲对雨天的态度 母亲在雨天的感受
“我”年幼时 ① ②
“我”十三四岁时 ③ 闲适与舒心
“我”成年后 不悲喜 孤单与岑寂
(2)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母亲整天在田里劳作,施肥打药,间苗除草,掐尖打杈。(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②电话接通,母亲笑笑说:“没忙啥,在看雨。”(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3)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概括。
(4)本文的主题是什么?请写出两个方面,并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23-24九年级上·山东青岛·期末)
喜鹊来敲我家窗
王子君
①窗外,一只喜鹊飞来飞去,不时地用喙敲打着窗棂,“嘎嘎嘎”“喳喳喳”,叫声响亮。我一眼认出了它。
②我打开窗,亲热地说:“喜鹊,谢谢!我知道了。我这就去!”
③喜鹊在空中盘旋了几圈,“喳——”地叫了一声,便向公园的方向飞去。
④公园,当然是指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北园,距我的家仅百米之遥。
⑤记得第一次走进北园,是夏末秋初。从北门进去,不到七八十米,便遇见了喜鹊。它们从这棵树飞到那棵树,从那棵树飞到草地,又从草地飞回树上,不时发出“嘎——嘎嘎喳喳”的叫声。见到人来,它们便往树林中间飞。那灰白分明的羽毛,将影姿衬托得与众不同,它们的身子自前往后依次呈现紫色、蓝色、绿色等光泽,在阳光下越发油亮多彩、轻盈梦幻。我一下子就记住了这些喜鹊,它们的形状、叫声和飞翔的体态。
⑥喜鹊是报喜鸟、吉祥鸟,一进园就见到喜鹊,我心里自然高兴,便忍不住问候它们:“喜鹊,飞翔快乐!”
⑦去北园的次数多了,见到的喜鹊也多了。清洋河东岸一片树林混生着高大的白杨、银杏、榆树,那里喜鹊最常见。渐渐地,喜鹊不再像初见时那样飞开去,而是不惊不乍,停在草地上安闲地啄食,或在树杈上浅吟低唱。每次见到它们,我都会愉悦地喊:“喜鹊!”
⑧有一次,我一喊“喜鹊!”,它们便“嘎嘎——”了一声,我以为它们是在回应我,不由心花怒放,童心大发。我指着不远处的一栋高楼:“喜鹊喜鹊,我是你们的邻居哩!我家的阳台上,摆着一高一矮两盆景,高的是木瓜树,树叶像风火轮;矮的是牛油果树,叶片青绿发亮。都漂亮得很。”
⑨喜鹊是留鸟,冬天留守公园。因为它们,森林公园在寒冷萧瑟中仍然有那么一些生气,让人忽略了冬天的枯寂。
⑩前年初冬,突起暴风雪。风雪停后,我去北园,见到七八只喜鹊在雪地里使劲啄刨,很是专注,仿佛它们的宝藏被暴风雪埋到了雪下。雪地洁白,喜鹊刨雪的样子很可爱。我轻轻跺一跺脚,喊一声:“喜鹊!”它们受惊般跳到树杈上,机警地看了看。随后,又跳到雪地里,朝我行走了几步,喳喳地叫,唱歌一样。
清风不识字,鸟儿却认人。喜鹊仿佛认识了我,这让我开心。
我去外地一个多月,回来后去北园散步。还没到河边,便听到一阵叫声。循声加快步子,很快看见了喜鹊,它们错落有致地停在几棵白杨树枝头,头一致地向着我的方向,仿佛在为我的归来歌唱。大概是久久未见,我见到的喜鹊好像肥硕了一些。它们站在花间,站在树上,或者飞起来,都更加醒目、优美。
因为疫情,我经常好几天不出门。一天早晨,我在厨房听到了喜鹊的叫声。探头一看,阳台那个木瓜树花盆上,站立着一只喜鹊。它让我惦记起北园的喜鹊,便去散步。那天,喜鹊的叫声好像格外欢畅,腾跃飞翔也格外来劲。
接下来,我又是一周没有下楼,喜鹊又来敲打我的窗户。它在我窗前飞着,敲打着窗子。有一次,我还打开窗让它飞进来。它在我的沙发上跳来跳去,又飞到花盆上啄了几下牛油果树,然后“喳——”的一声,飞了出去,那声音欢快极了。
我突发奇想:这常来窗前飞叫、敲打我家窗棂的喜鹊,是否就是北园的喜鹊,来喊我去北园散步,去和它们说话呢?
待喜鹊再来时,我拿出家里久已不用的30倍望远镜观察。果然,在镜头里,它飞进了北园,飞进了我常看见它们的那片树林。我心里有些激动,喜鹊,或许它真的听懂了我的话,找到了我的家!
以后每次去北园,我就会和喜鹊说:“喜鹊,我家的木瓜树又长高一毫米了,牛油果叶子更绿了哩!”或者,我会说一些别的新鲜事,像和亲密的朋友聊天。
树叶将黄未黄的时候,我去北园散步。园内游人明显少了许多,也清静了许多。到了河边,我听见鸟儿的吵闹声。抬头一看,一棵高大的白杨树上,两只喜鹊正在打闹。它们互相啄着,啄一下,彼此跳飞起来,停在枝头上,少顷又冲上去啄对方,其间发出“噎”、“喳喳”的叫声,仿佛气恼。很快,它们吵累了,分开了,一只停在原地,一只飞到另一枝树杈上,背影相对,长长的楔形尾巴翘得老高,身子一颤一颤,生气地朝树外望着。可是过不了几秒钟,它们又都转过身去,相互凝看,好像在赌气等待对方的原谅。终于,那只飞走的喜鹊受不了了,飞回原来的树枝,两只喜鹊亲热地叫着,交颈错项,又黏在了一起。
这是一对喜鹊夫妻。我拍下几幅照片,记录它们吵架、分开、和好的过程。我放大照片看它们,觉得它们这样吵吵闹闹的样子,和人世间夫妻的生活差不多,但似乎又比人世间夫妻的生活要幸福、简单得多。
今天,这个春天的早晨,我又一次受喜鹊的提醒与召唤,来到北园散步。阳光照在新生的芦苇上,照在河水上,照在河岸上,透亮清爽。我冲下河岸拍芦苇,不想惊飞了一群鸟,它们飞到几十米外一片高高的树上。看它们的身姿,是喜鹊。我往前走,它们往前飞,那份喜悦欢畅,感染得周围的一切都葳蕤生光。
我录了一段喜鹊的叫声,又拍了两张喜鹊飞翔的照片,发给远方的朋友。
朋友兴奋地问,这是你常说起的奥森北园吗?一大早看见喜鹊,多么美好。
7.通读全文,根据提示,将表格补充完整
主要事件 喜鹊表现 人物情感
第一次进北园散步 飞向树林 (1)
去北园次数多了 (2) 愉悦
前年初冬我去北园 (3) 开心
好长时间没有出门 飞进屋子 (4)
初秋去北园散步 吵架和好 羡慕
8.下列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运用了插叙的记叙顺序,使得文章情节曲折,兴趣盎然。
B.文章多次提到“牛油果”和“木瓜树”,既起到串联文章的作用,又用这两种吉祥的植物寄寓了作者美好的情感。
C.作者开始称“喜鹊”,后又用“朋友”称之,表现出作者对喜鹊情感的深入。
D.文章主体部分按时间顺序记叙了我和喜鹊相识、相熟和相依的过程,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
9.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文章第 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阳光照在新生的芦苇上,照在河水上,照在河岸上,透亮清爽。
10.文章详写第 段,有何用意?
11.有人认为文章的主题是对当下幸福生活的憧憬和赞美,也有人认为是对人与自然和谐的追求,你认同哪一个观点?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23-24九年级上·山东临沂·期末)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锻打
刘成章
①这片沃野,出小麦,出玉米,出一眼望不到边的蔬菜,还出杏子和柿子。
②这片沃野,也出过一些成语和故事,例如“泾渭分明”、《柳毅传书》等。
③这片沃野,叫作泾阳。
④现当代好几位引人瞩目的文化名人出自这里:于右任、吴宓、李若冰、雷抒雁……他们给这个世界留下了丰厚的思想和艺术,如今都已作古。
⑤作家白描也出生在这里。这棵葆有青春的树,枝枝丫丫,花开正红。他热爱这片沃野,退休后回到这里汲取灵感,埋头写作,推出了一本抒写家乡的皇皇巨著:《天下第一渠》。
⑥当人们正在阅读和品味他的书时,他又投入了另一场劳动。
⑦叮!咣!叮!咣!火花四溅!
⑧他和泾阳的一位铁匠,奋力打铁。
⑨白描抡着老锤。
⑩一块烧红的铁,被他们死死地摁在砧上,来回锻打,又翻转来锻打。锻打!锻打!叮咣锻打!每一锤都是那么气势磅礴,如暴雨雷霆!
铁被打得遍体鳞伤,火焰般的铁屑落地变黑,而铁,已在剧痛中变形、升华。这是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白描的膀子上,隆起了肌肉疙瘩;白描的额上,汗水滚落;白描的肋间如波涛起伏,那是他的肺在紧张呼吸,他在喘息。
一个曾经的文弱书生,忽然间李逵起来。
我已八十六岁了,作家打铁的场面,我是头一次看见。
白描打铁所产生的冲击力,令我激动不已,难以自持。
我似乎看见,一缕又一缕的历史云烟,在我们这颗蓝色的星球上飘过。旧石器时代来了,又走了。新石器时代来了,也走了。接下来是青铜器时代。而铁器时代的开启,是三千多年前,是春秋战国,也就是白描刚写过的兴修郑国渠的年月。兴修郑国渠,工程浩大,十万人参加,每天会用坏多少工具,而白描此时的行为,活像是为郑国渠出力。我猜想,白描在抡着老锤的时候,脑子里一定会想到这些。
到了蒸汽时代,与它伴生的《国际歌》一直这么唱:
我们要夺回劳动果实,
让思想冲破牢笼。
快把那炉火烧得通红,
趁热打铁才能成功!
好啊,咱们就烧,就打!
在悲壮激越的歌声中,泾阳竖起了一座浸透着党的光辉的革命丰碑:安吴青训班。
多少仁人志士,多少英雄儿女,投身到革命洪流中去了。他们一直奋斗到改革开放的年月,初心依然像块永不生锈的金子,闪闪发光。我猜想,白描在抡老锤的时候,脑子里一定也会想到这些。
往昔和今天,历史和现实,通过白描手里的老锤,在铁匠炉前,在铁砧上,得到了和谐的交融。
这是充满力量感的雕塑,线条粗犷。
这是震撼人心的打击乐,震响在时代的交响乐里。
这是火与铁的热舞,直逼生命和灵魂。
它旋律优美如海的波涛,节奏铿锵似历史的巨轮在滚动。
它演绎的是一种传承千年的工匠精神,内心笃定,永不退缩,求索极致。
法国大作家左拉曾在作品中说,因为看铁匠打铁,他的病居然奇迹般地好了。我虽然还没有达到这一步,但是,白描打铁的健美姿态,确实震撼了我,给了我力量,我觉得我年轻了好几岁。
白描的怀前虽然有围裙,但是打铁时溅起的火花,还是向他的两臂、颈部和脸上,直奔而去。我看见一簇火花,似乎已经烧进他的肌肉里。他好像成了一块钢铁。他皮肤上沁出的汗珠,在炉火的照耀下,像灿烂的火花。
一层一层的火花,溅起来,溅起来,溅成了流星雨,好不璀璨夺目!流星雨装饰着他,他何其美丽!
无数的星星拱围着他,他好像站在星空之中。
白描浑身大汗淋漓,忘情地抡着老锤,他在说:
“我也是在锻打自己!”
生命,永远需要不息的追求。
记得有一首诗这样说:“敢迎烈焰方成器,不鼓清风怎铸魂?”我想把这两句诗,送给白描,送给一切有志气的劳动者,并向他们致以敬意!
12.作为一名劳动者,白描身上具备哪些突出的优秀品质?
13.文章 段中说“生命,永远需要不息的追求”,请列举文中涉及人物的具体表现。
14.“一层一层的火花,溅起来,溅起来,溅成了流星雨,好不璀璨夺目!流星雨装饰着他,他何其美丽!”请从句式和修辞的角度赏析该句的语言特点。
15.试着概括归纳本文的主题。
(23-24九年级上·浙江台州·期末)阅读《散步》一文,完成各题。
散步
李娟
①我是腊月二十九晚上回到阿克哈拉的。大年三十我们大扫除了一通,晚上我们一边吃年夜饭,一边商量明天怎么过年。后来妈妈想出一个主意来,她说:“我们一大早起来,穿得厚厚的,暖暖和和的。把家里的三条狗也带上,一起穿过村子进入荒原,一直向南面走,直到走累了为止。”她还说:“这一次要去到最远的——远得从未去过的地方看看。”我们都是喜欢散步的。
②于是,大年初一早上,我们吃得饱饱的上路了。最近这几天天气非常暖和,清晨一丝微风也没有,天空明净地向前方的地平线倾斜。远远的积雪的沙丘上,牛群缓缓向沙漠腹心移动,红色衣裙的放牛人孤独地走在回村的途中。
③除此之外,视野中空空荡荡,大地微微起伏。
④十七岁的大狗阿黄已经很老很老了,皮松肉懒的。牙齿缺了好几颗,剩下的牙也断的断,烂的烂,没一颗好牙。狗最爱的骨头它是嚼不动的,只能吃些馍馍剩菜。阿黄是我今年回家看到的家里的新成员。原来的大狗琼瑶死了。
⑤阿黄原先是邻居家的狗。后来邻居搬家,嫌它太老了就不要它了。于是我们就把它带回了家。它一副懒洋洋的模样,整天趴在墙根下晒太阳,叫它三声才爱理不理地横你一眼。但一出了门就立刻变了样,精神抖擞。远远甩开赛虎和赛虎的狗宝宝小蛋蛋,从东边跑到西边远远的地方,再从西边跑回东边的远方。一会儿逮着野兔子狂追,一会儿在红柳丛中拼命扒土,一刻也静不下来。总是跑着跑着就跑到我们看不到的地方,急得赛虎和蛋蛋四处找它。
⑥有好几次半天也没见它出现,我们便加快脚步,一边四面寻找一边大声呼喊。结果喊到筋疲力尽时,它却幽灵一样从背后冒了出来。
⑦小狗蛋蛋第一次走这么远的路,一路上兴奋又紧张。我想它是崇拜阿黄的,看上去它极想跟着阿黄闯世界去,却又不敢远离我和我妈。于是便不停地在我们和远远的阿黄之间来回奔波。结果,它一个人走的路估计比我们四个加起来走的路还要多。
⑧赛虎已经是妈妈了,非常懂事,一点也不乱跑。大部分时间跟在我们脚边一步一步地走。偶尔去追赶一下蛋蛋,有时也会去找阿黄。但阿黄总是对它好凶,龇牙咧嘴的,不许它靠近。
⑨戈壁坦阔无边,我们两人三狗微渺弱小地行走在大地的起伏之中。有时来到高处,看到更远处的高地。起风了,三条狗蹲立在风中向远方眺望,狗耳朵吹得微微抖动。我们把衣领竖起来,解下围巾包住脑门,继续往前走。渐渐走进了一道干涸宽阔的旧河床里。这是一条山洪冲刷出来的沟壑。每年初夏暴雨时分,洪水都会从这里经过,奔向地势低的乌伦古河谷。长长的风刮去平坦处的积雪,裸露出大地的颜色。走在上面,脚下的泥沙细腻而有弹性,背阴的河岸下白雪皑皑。赛虎和蛋蛋一头扑进雪地里打滚。我和我妈顺势把两条小脏狗塞进雪堆里,用碎雪又搓又揉,好好给它们洗了个澡。等洗完了,我们的手指头都快冻僵了。
⑩越往前走风越大,天空越蓝。我妈说拐过前面那座沙丘就会有树。不久后,果然就看到了树。已经走过那么远的空无一物的荒野,突然看到树,真是难以言喻的感觉。在阿克哈拉,以为树只长在湿润的乌河两岸。想不到离水源那么远的戈壁滩中也有。
一共大约十来棵,都是杨树。有三棵在远一点的地方安静地并排生长着,其余的凑成了一片小小的树林。林子里长着芨芨草、红柳和铃铛刺等灌木。我们走出河床,向三棵树那边走去。看到树下有毡房驻扎过的圆形痕迹。这些树离地两米高的地方一点树皮也没有。肯定是被骆驼啃的。虽然裸露着光滑结实的木质,但它们并没有死亡。
我妈向我描述了一下她所观察到的骆驼吃树叶的情景:先用嘴衔住树枝的根端,然后顺着枝子一路撸到枝梢上。于是,这条树枝上的全部树叶一片不剩地全都撸进了嘴里,又利索又优美。骆驼真聪明,不像牛和马,只会逮着叶子多的地方猛啃一通,一点也不讲策略。
出了林子继续向南,风越来越大。快中午了,赛虎和蛋蛋都累得直吐舌头。只有阿黄仍兴致勃勃地东跑西跑,神出鬼没。我们又走上一处高地,这里满地都是被晒得焦黑的拳头大小的扁形卵石,一块一块平整地排列在脚下,放眼望去黑压压一大片。而大约两百米远的地方,又有一个铺满白色花岗岩碎片的沙丘。两块隆出大地的高地就这样一黑一白地紧挨在大地上,相连处截然分明。天空光滑湛蓝,太阳像是突然降临的发光体一般。每当抬头看到这太阳,都好像是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一样—心里微微一动,惊奇感转瞬即逝,但记起现实后的那种猛然而至的空洞感却难以愈合。
月亮静静地浮在天空的另一边,边缘薄而锋利。
虽然脑袋上包着围巾,但我的额头和后脑勺还是被风吹得冰冷发疼。咽喉也有些疼。大家便开始往回走。回去的路恰好迎着风,于是我们都不再说话了。满世界只有风声,呜呜地南北纵行、通达无碍。阿黄终于也累了似的,再也不乱跑了。三个狗并成一排跟在我们脚边。赛虎本来就身体不好,更是累得一瘸一瘸。我和我妈只好轮流抱着它走。
我妈边走边骂阿黄:“刚才我们叫你,为什么不理?就只顾自己瞎跑。哼,现在再听话再摇尾巴也没有用了!不理你!”
(选自《我的阿勒泰》)
16.下面对文本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文章记叙了“我”与母亲在大年初一的一次戈壁远足经历,以“散步”为题,轻松寻常,反映了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
B.文章描写了戈壁、沙丘、河谷等西北特有的自然风貌,展现了壮阔美丽的阿勒泰风光。
C.文章语言平淡自然,清新活泼,带有强烈的生活气息,有一种原生态的美。
D.文章内容高度集中,结构浑然紧致,行文细腻绵密,很好地体现了李娟的创作风格。
17.请结合加点词谈谈对文中画线句的理解。
戈壁坦阔无边,我们两人三狗微渺弱小地行走在大地的起伏之中。
18.《读者新语文》公众号平台中介绍李娟的作品时写道:“李娟写得最多的大概是她妈妈,看完她的文字,你最想见的,除了她,就是她妈妈。”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对文中“妈妈”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
19.李娟《<我的阿勒泰>自序》写道:“对于阅读者,愿你能通过我的眼睛和情感,体会到遥远的阿勒泰角落里的一些生活态度和美好。”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对本文主题的理解。
(2024·河北邯郸·模拟预测)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闪烁的星光
①车辆段没搬时,还在车站的后身。出了站,沿着旋转楼梯上去,顺着桥走,下了桥往左手边一拐就到了。
②车辆段空间不大,有点憋闷。我每次去办完事,就一刻不停地往回赶。我去段里的任务就是写写新闻稿。我笔下的职工不都是劳模,更多的是平凡而普通的人。写新闻我不在行,毕竟本来是学铁道车辆的。但当我在身前挂个大相机,穿一身藏蓝色工服,戴上安全帽,走进车辆段检修大库时,似乎也能找到些感觉。
③我从气割岗位路过,看见火花四溅,想着拍出来的效果肯定不错。于是我就站在挺远的安全地带,靠着长焦镜头能拍到气割师傅。夏天实在太闷热,我蹲在不通风的角落里出了一身的汗。
④气割师傅更是辛苦。除了要面对枪焰这个近在眼前的高温热源,他还得穿着厚厚的工作服,袖口、领口都扎得牢牢的,不透气。胸前的纽扣,也都要如数扣好。再热的天,再闷的天,气割岗位的师傅们穿戴都是规规矩矩的。他们还要戴上安全帽,穿上又长又厚的过肘皮手套,特别笨重,且热。
⑤我用镜头盯着师傅的一举一动,直到他停下来,走到逆光处的水池边,水哗哗地冲出水龙头。他解开了衣襟,我忽然看见有闪闪发光的东西在衣襟上动。衣服上有什么吗?我起身三步并作两步走到水池边,装作洗手的样子。可是,我什么都没看见,那些星星点点的光亮消失了。我赶紧又回到刚才的位置,用镜头再次拉近,那些光亮再次出现。真是奇怪了,这些小光点好像在和我捉迷藏。
⑥我站在那里,忽然对师傅说:“别动,感觉你工作服上有光点,怎么靠近了就没了?”那位师傅看我这身行头,真就定在那里一动不动,挺配合我。我看了看,没发现什么,他却好像明白了,敞开衣襟让我看个清楚。我再次回到刚才的位置,顺着小小的光亮一点一点靠近,发现他衣襟上竟然有许多小小的孔洞。原来那些亮光是太阳的光芒,因为逆光,那个深蓝近乎黑黢黢的衣襟,透出的点点光亮竟然格外显眼。
⑦我兴奋起来,感觉灵感来了。那天整整一个下午,我就看他切割。
⑧大热天难熬。眼见师傅的工作服后背开出一朵朵盐碱花,盛开又消失,消失又盛开,湿了又干,干了又湿,……
⑨气割师傅被工友们称作“火枪手”。我很怕那个火枪,“呼呼呼”的声音像凛冽的风、咆哮的风,要撕开阻挡它的一切,飞溅出的火花更是让我心生畏惧。这之前我只接触过电焊,那时我还在学校实习,电焊产生的火花把我的袜子烫出了窟窿眼儿,尽管捂得很严实,又在脚面上挡了一个帆布垫,也无济于事,以至于我现在都惧怕。
⑩此刻,我眼前的气割师傅全神贯注地盯着切割的部件,但面对火花又十分气定神闲,没有一丝一毫要躲避的意思。其实,即便真的被烫到了,他也不会改变切割的姿势,除非切割结束。后来我知道了,所有的“气定神闲”都是在无数次烫伤中练就的。因为他知道他手上那把火枪的厉害程度,也知道车辆的零部件很多、很复杂,人一躲,火枪一歪,就可能会对零件造成损害。即便要调整切割角度,也要先调节火焰或者关火,然后才收回专注力,再找一个合适的角度进行切割。这一串稳定连贯的手法,没有几年时间是练不出来的。
这位气割师傅姓陈。下班跟他一起洗澡的时候,我才真正见识到了那些貌似绚烂璀璨的火花,会给身体造成怎样的伤害。老陈的胳膊上、肩膀上、肚皮上,都留下了许多深色的细小瘢痕。穿衣服的时候,我仔细看了他的工作服,两只袖子,两片衣襟,到处都是细细密密的孔洞,让人有些心疼。
铁路事业发展的脚步不停。新建设的车辆段,一栋栋新楼拔地而起,有图书馆、足球场、室内篮球馆、羽毛球馆、棋牌室、健身房,还有职工宿舍。检修大库不再是黑黢黢的旧厂房,新的大库宽敞又亮堂,猛地走进去,感觉仿佛不是厂房变好了,而是眼睛忽然明亮了。走进车辆段,映入眼帘的是用转向架、轮对、制动梁等报废部件焊接成的工艺品。那时我还去看望过老陈,他自豪地说,他赶上了新段的建设,满院这些“大部头”都是他一手切割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他还说他把我之前发表的那篇“豆腐块”——《“火枪手”老陈》一直留着,他要做个纪念。
后来几年,我没再去车辆段。知道老陈退休了,偶尔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他,他爱上了甩铁鞭运动。我会给他甩铁鞭的视频点个赞,聊上几句。我发表文章,写了工友之间的事儿,他看到后也点个赞,除此之外再无更多往来。直到有一天,我从同事那里惊闻:老陈“走”了。我不愿相信,更不愿接受这一事实。
此后,不知为什么,老陈经常在我的脑海里浮现,尤其是和同事聊到气割或者电焊岗位时,抑或是谁谁退休了,谁谁喜欢上了什么运动,老陈总是最先冲进我的脑海。
老陈很平凡,但大多数人度过的都是平凡的一生。平凡可以,但不能平庸。就说老陈,能在一个岗位坚持近二十年。坚持,让一个人有了操守,有了信念。而日复一日的坚持,日复一日的精进,日复一日的热爱,能做到的人并不多。
我想起老陈,就会想起老陈身上星星点点的瘢痕,就会想起老陈闪烁着星光般的衣服。那些“星星”都是老陈用时间、用汗水、用心血,一颗一颗种上去的,每一颗都有他的火焰,都有他的温度,都有他的故事。它们像一枚枚闪耀的勋章,布满他的衣襟、他的胸口、他的心上。
(选自2023年11月25日《人民日报》
20.说说本文标题的妙处。
21.自选一个角度(用词、修辞、表达方式等),简要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那些“星星”都是老陈用时间、用汗水、用心血,一颗一颗种上去的,每一颗都有他的火焰,都有他的温度,都有他的故事。
22.阅读第④段,说说作者为什么如此详细地描写气割师傅工作时的穿衣特点。
23.选文表达了作者对老陈师傅怎样的情感?
24.铁路中学投票选举出感动师生的十大工匠,老陈师傅位列其中。请你为老陈师傅写一段颁奖词。
(2024·安徽芜湖·一模)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喜 鹊
高亚平
①喜鹊可以说是关中农村最常见的鸟类了,尤其是靠近秦岭北麓这一带的乡间,人家房前屋后的大树上,乡野沟渠坎畔的树枝间,多有喜鹊的影子。喜鹊的样子很喜庆,圆圆的脑袋,尖尖的喙,胖胖的身躯,长长的尾巴,羽毛黑、白、蓝、紫色均有,可以说是人见人爱。而乡人们最喜欢的,是它喳喳的叫声,他们认为那是一种吉祥的声音。“喜鹊喳喳叫,客人就来到”,在我们村里,这是人们最爱说的一句话。
②我也很喜欢喜鹊,缘由有二。一是我自小生活在乡下,喜鹊多见,见的多了,就如乡邻一样熟悉了。熟悉了便心生欢喜。二是觉得这种鸟好看,叫起来也好听,不像麻雀,整天一群一群的。聚集在人家屋檐前,叽叽喳喳,吵得人心烦,有时还糟害庄稼,惹人不待见;也不像猫头鹰,叫起来声音尖利刺耳,如锐器在石板上划过。
③记忆里,喜鹊在春天和冬天最常见,夏天见到的似乎不太多。这也许是夏天草木茂盛,喜鹊的行踪不易被发现的原因吧。春天,在故乡的原野上常能见到喜鹊。它们一只两只的在麦田中蹦跳,头一点一点的,看上去很好玩;或者一边喳喳地叫着,从这棵树上缓缓地飞到那棵树上,尾羽划出优美的弧线。这个季节,喜鹊的巢也比较好找,多在高大的白杨树上。行走在乡野上,偶一抬头,你便会看到一个个巨大的喜鹊巢,安然地蹲踞在高杨大柳的树梢间,好像一件件艺术品。天空是纯净的,蔚蓝的,不染一丝儿杂尘,这时也许有风,那巢便随了风轻轻摇晃。
④虽然摇晃,却不用担心巢会被风刮下来,因为喜鹊是筑巢的高手。我在乡间生活了多年,见过好多鸟儿的巢,燕子的,麻雀的,斑鸠的……我以为,都不及喜鹊的巢筑得漂亮、结实。麻雀就乱乱的一团草,囫囵弄一个小窝。有时,它们甚至连这样简易的巢也不筑,就直接栖息在人家的屋檐下,或者树丛中。燕子的巢固然精致,但也是筑在人家的屋梁上,而且喜用旧巢,既没有喜鹊巢大,也没有喜鹊巢好看。至于斑鸠巢,多筑在大树主干一两丈高的斜枝处,不但潦草,也极不安全。少年时期,我就不止一次看见,村童爬上树去掏斑鸠窝,惊得斑鸠绕着树乱飞。而喜鹊就无此之虞,它们的巢多在大树的顶端,村童爬不上去;就是爬上去了,也因树梢枝干太细,孩子们怕折断树枝,跌落在地,而不敢贸然爬上顶端去掏喜鹊窝。更何况,村里的大人还禁止小孩爬到树上掏喜鹊窝。因此,喜鹊在故乡多见,就是极自然的事了。
⑤春夏季节,喜鹊忙碌着筑巢、生蛋、育雏,而到了秋天,喜鹊似乎悠闲了一些。这个季节,雏鹊已长大,不用再哺育,田间又多的是食物,它们不用费太多的力气,就可以吃饱。吃饱了的喜鹊就在田野上,或者在人家房前屋后的大树上鸣叫、嬉戏。只有到了冬天,因为缺少食物,又加之天气太冷,它们才显得呆滞一些,似乎没有春夏秋三季活跃。而冬天见到的喜鹊,多数时候都是在觅食。
⑥喜鹊喜逐人居,这种现象,我是早就知道的。过去,在家乡的那段年月里,我也常见到。不过,近二十年来,在平原上、川地里,我见到喜鹊的次数似乎变少了。有时候偶尔见到,也常常是一只两只的,没有成群的。而那喜鹊的巢,也似乎比记忆中小了些,望过去约有篮球般大小,孤零零地架在半大树的树梢间。去年冬天,我去秦岭沣峪口游玩,在红草河边,竟然意外地碰到了一大群喜鹊。它们叫着,闹着,在一块山地里蹦跳着,边跳边啄食。那份悠然,令我神往。我当时激动了半天,还专门停下匆匆的脚步,静静地观看了一阵子。
⑦那一刻,我的心似乎又回到了熟悉的故乡,回到了遥远的童年。恍惚间,我看见慈祥的奶奶拿了一张喜鹊登梅的大红窗花,正往窗格上贴。而窗外,则是一地的白雪,一树的琼枝。
(摘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25.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喜鹊”为题,既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又贯穿了文章的线索。
B.因为喜鹊“喳喳的叫声”寓意着吉祥,所以深受家乡人们的喜爱。
C.喜鹊是筑巢的高手,它们把巢筑在大树的顶端,筑得漂亮、结实,又安全。
D.第⑦段运用虚实结合的写法,描绘童年时在故乡与奶奶一起生活的情景。
26.文章围绕“喜鹊”,主要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27.第②段中写到了麻雀和猫头鹰,这样写有什么意图?
28.请按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
(1)虽然摇晃,却不用担心巢会被风刮下来,因为喜鹊是筑巢的高手。(从句子作用的角度)
(2)它们叫着、闹着、在一块山地里蹦跳着,边跳边啄食。(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29.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2024·安徽·一模)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父亲头上的雪
①那年冬天,雪下得比往年的大一些。那是父亲人生中最让他感到高兴的一场雪——我就是在那个下雪天出生的。父亲一大早去找医生,在大雪里踉踉跄跄地奔行。雪花落在父亲的头发上,他丝毫没有察觉。(A)就这样,在漫天的雪花中,我开始了与父亲的故事。
②那时,父亲在村小教书,收入微薄。一家人住在学校的一间简陋的安置房里。单凭父亲的收入是根本养不了一家人的,生活中很多东西只能靠赊账才能买来。父亲每到年关便开始发愁,可是,他一个师范毕业的老师,除了舞文弄墨,别的也不会。于是,在快过年的时候,他想到了卖春联。
③父亲开始在学校一间闲置的屋子里“创业”。他买来红纸,用刀裁好,然后便开始写了。因为白天要去卖春联,所以他只能晚上写。他经常写到半夜,就在那间屋子里披着外套睡去。我早晨去那间屋子玩,就会看见凝固的墨水,还有地上晾干的春联。
④天气晴好时,父亲去集市摆摊卖春联;如果碰到雨雪天,就只能收摊。摆摊就是看天吃饭。可是,他总不能因为坏天气就在屋子里耗上一天。于是,父亲找来蛇皮袋,背着他的那些春联,一个村子一个村子地去卖。一副春联很便宜,可是父亲翻山越岭,从一个村子到另一个村子,却是十分辛苦的。
⑤等到父亲回来时,天已经黑了。(B)他把蛇皮袋放下,然后在外面跺掉脚上的雪,拍打掉身上的雪。我在屋里笑着说:“呀,爸爸变成白头发的老爷爷了。”父亲笑着回应:“那我给你变个魔术,马上变成黑头发。”他用毛巾拍掉头上的雪,头发也从花白变成湿润的黑色。
⑥刚上学的那个暑假,我特别喜欢出去玩。但是平日里操劳的父亲,总想在中午休息一会儿,又害怕我出去乱跑,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父亲会在午休的时候喊我去给他拔白发,十根一毛钱。我刚上一年级,这样既可以锻炼我数数的能力,又可以让我不乱跑,可谓一举两得。而对我来说,这是赚零花钱的最好方式。
⑦那时父亲才30来岁,已经有白发了,可这成了我的“生财之道”。我在父亲的黑发里寻找着白发,将白发一根根地拔下来。有时候,我看见一茬头发里有好几根白发,便兴奋起来。有时候,我会将两根一起拔掉,然后哈哈大笑。经过多次试验,我找到拔白发的窍门,比如后脑勺的头发拔起来最疼,头顶上的头发拔起来最容易。每次拔完,我都要炫耀一番我的“战果”。
⑧后来上了初中,我不好意思再拔父亲的白发,我们之间的交流也变少了。
⑨一个下雪天,父亲骑着那辆破旧的自行车来学校接我。(C)因为成绩不好,我沉默着。他让我在车子的后座上撑着伞,并说:“你别挡住我的视线,下雪天路滑。”我坐在车的后座上,看着自行车在雪地上留下一道痕迹,看着他在风雪中头发开满白色的花。我忘了在哪一刻,我发现有些雪花是拍不掉的,有些风霜永远地留在了他的头上。
⑩如今,我已经大学毕业,父亲不用再为了我四处奔波,不用在下雪天骑着自行车带我回家,也不用为了让我不乱跑,想出拔白发的法子,更不会因为我的成绩不好,在一场大雪中那样沉默。但他还是会像以前一样,上完课后小跑回家,在门口停下,跺跺脚上的雪,把帽子取下来拍拍上面的雪。可是那白发终究不像从前那样,拍一拍就变成黑发。那些雪花再也拍打不掉,那些风霜成了他生命中的一部分。
可每当想起那些被我拔掉的白发,我的心里就会下一场雪。
30.“他带着满身风寒站在门外,全身都是雪”,它在文中的位置应该是( )。
31.第⑥⑦⑧三个段落能否删去?为什么?
32.请从修辞方法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我忘了在哪一刻,我发现有些雪花是拍不掉的,有些风霜永远地留在了他的头上。
33.“父亲头上的雪”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34.文章结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结合生活经历,谈谈你受到的启发。
(2022·山东临沂·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深巷里的老墙
①在婺源农村小住几天。一出门,迎面就是一指墙,一走路,人就夹行在两墙中间每天出出进进,这墙就是一页读不完的书。
②当地传统的砌墙方法是薄砖立砌、横搭、中空、填土,再外涂白灰。这样既节省材料又可保温,而且土在墙中,寓田于墙。新墙在刚落成之时洁白如纸,就是我们常看到的白墙黛瓦的微式格调。当初,一位泥瓦匠完成一座新房或一堵新墙时,断没有想到他却为大自然提供了一张作画的温床。
③岁月之笔是这样作画的。先用细雨在墙上一遍一遍地刷洗,再用湿雾一层一层地洇染,白墙上就显出纵横交错的线条和大大小小的斑点。论层次,这里有美术课上讲的黑、白、灰的过渡;论形状,则云海波涛、春风杨柳、山石嶙峋,胜过一本《芥子园画谱》。我儿子是学画的,他说国画里所讲的线条、皴法、留白,西画里讲的光影、色调、透视,在这墙上都可以找到,就是课堂上没有讲过的这里也有。人工艺术在自然面前是这样渺小,他自从住到这里就再也没敢画过一笔画。正是“眼前有景画不得,神来之笔在上头”。
④但大自然并不满足于平面的艺术。风雨如刀,岁月如锥。白墙这里被铲去一块皮,那里被刻出一道沟,有时还被随意抽去一块砖,甚至推倒半堵墙。然后,再借来四面八方的种子,乘着风和雨,漫天摇落在墙头。那些绿色的生命便悄无声息地栖身到砖缝里、墙皮间、红土中,甚至就借着一丝温气黏附在光洁的墙面上。它们才是真正的“蚰蛛侠”,缘墙而走,无处不在,无缝不生。村里古祠堂有一面大院墙,上面爬满了积年生的薛荔果,果可生吃亦可做成凉粉。这是一面既能看又能吃的墙。我任选了一面墙,借手机上的识花软件,一个一个地认识这些从未谋面的花草。单听这些名字,就让你心里暖暖的。那紫云英,本是水田里的绿肥作物,这时也飞上墙头,从叶间探出紫色的小花,回望它走来的田野;有名为“窃衣”的,是隐身高手,它开着白色的小花,籽带绒毛,总能偷偷粘在衣服上跟你回家,落户墙角;有一种野草莓,酸酸甜甜,名“蓬虆(léi)”,唐人贾岛的诗里居然写到它:“别后解餐蓬虆子,向前未识牡丹花。”
⑤你随意漫步吧,土墙、石墙、砖墙、篱笆墙,满墙上都草解人情,花惹人爱。只要你有耐心,任选一墙,就可以面壁一两个小时,像是在美术馆里看画展。不,比画展更好看。这是一面面实实在在的生态墙、文化墙。你想,无数个鲜活的生命自愿齐集到这面老墙上,跻身砖石,扎根红土,探身招手,与人共舞,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
⑥有这样一堵老墙,原来曾是一座三层楼高的民居,已三面坍塌,唯留下一个楼的直角兀立在窄巷之上。直角往南的一面墙还比较完整,袒露着砖块横竖相砌的纹路和白色的灰缝。而靠北的那段已经塌得只剩下一条棱线,清晰地露出墙的筋骨结构。只见碎砖破瓦如瀑布一样倾泻下来,犬牙交错的砖块间露出当年填充的红土。唯有那个高高的楼角还十分完整,在蓝天的背景下划出一个标准的直角图形。楼角上方白云来去,一只孤雁在天际盘旋,风在轻轻地打着口哨。这时晚霞烧红了天边,风雨楼台,残阳如血。
⑦我一时惊呆了,如果要给眼前的这幅画起个名字,就叫岁月。
⑧我知道这个村子是有来头的,历史上曾出了二十七位进士。你看脚下的石板路与河边的洗衣石,路上一低头就是一块废弃的古碑,村口一棵宋代的老樟树七八个人才能合抱。岳飞曾在这一带驻军,与悲壮的《满江红》不同,他在这里留下了一首轻松愉快的小诗《花桥》“上下街连五里遥,青帘酒肆接花桥。十年征战风光别,满地芊芊草色娇。”当年的芊芊草色,现在依旧点染在寻常百姓家的墙头上。
⑨在走回家的路上,我有意绕来绕去多走了几条巷子。为的是再多读几段老墙。有一座土墙矮房,早已被主人遗弃,劣筑的红土墙面上夹杂着石块草根。而一坡青瓦斜披而下,瓦上长满嫩绿的厚厚的苔藓。苔藓这东西很有意思,不管是老砖、旧瓦、朽木、断墙,都一律公平地给穿上鲜亮的绿装。现在这绿苔青瓦的屋檐压得很低,直遮住了老土墙的额头。而墙脚正绽放着一束灿烂的花。我想,自从人类走出山洞发明了垒墙盖房,墙就与人长相厮守,从此墙上就烙下了人的体温、音容和身影。可惜近年来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已是弃了泥土,别了砖瓦,不见了柴墙篱笆。难得这深巷里还为我们保存了些有温度的老墙,保存了前人的眼泪和笑脸。我眺望深深的街巷,谁解这老墙里的密码?谁又能读得懂这幅风雨斑斑却又四季变换的青绿山水画?
(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9月4日第8版,有删改)
35.根据文章③④两个自然段,简要概括岁月之笔是怎样“作画”的。
36.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你想,无数个鲜活的生命自愿齐集到这面老墙上,跻身砖石,扎根红土,探身招手,与人共舞,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
37.作者在第⑧自然段引用岳飞的诗歌《花桥》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8.文章的结尾处写道“我眺望深深的街巷,谁解这老墙里的密码?谁又能读得懂这幅风雨斑斑却又四季变换的青绿山水画?”结合全文,说说这两句话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021·青海西宁·中考真题)阅读《老山界》(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老山界
陆定一
①自己的队伍来了,我们烧了些水给大家喝。一路前进,天黑了才到山脚,果然有许多竹林。
②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③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地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④“不要掉队呀!”
⑤“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⑥“我们顶着天啦!”
⑦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⑧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⑨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动了。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又等了一点多钟,传下命令来说,就在这里睡觉,明天一早登山。
⑩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但就在路上睡么?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吗?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
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战。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黎明的时候被人推醒,说是准备出发。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
又传下命令来,要队伍今天无论如何爬过这座山。因为山路很难走,一路上需要督促前进。我们几个人又停下来,立刻写标语,分配人到山下山上各段去喊口号,演说,帮助病员和运输员。忙了一会儿,再向前进。
走了不多远,看见昨晚所说的峭壁上的路,也就是所谓的雷公岩,果然陡极了,几乎是九十度的垂直的石梯,只有一尺多宽;旁边就是悬崖,虽然不很深,但也够怕人的。崖下已经聚集了很多马匹,都是昨晚不能过去、要等今天全纵队过完了再过去的。有几匹曾经从崖上跌下来,脚骨都断了。
很小心地过了这个石梯。上面的路虽然还是陡,但并不陡得那么厉害了。一路走,一路检查标语。我渐渐地掉了队,顺便做些鼓动工作。
这很陡的山爬完了。我以为三十里的山就是那么一点;恰巧来了一个瑶民,同他谈谈,知道还差得远,还有二十多里很陡的山。
昨天的晚饭,今天的早饭,都没吃饱。肚子很饿,气力不够,但是必须鼓着勇气前进。一路上,看见以前送上去的标语用完了,就一路写着标语贴。累得走不动的时候,索性在地上躺一会儿。
快要到山顶,我已经落得很远了。许多运输员都走到前头去了,剩下来的是医务人员和掩护部队。医务人员真是辛苦,因为山陡,伤员病员都下了担架走,旁边需要有人搀扶着。医务人员中的女同志们英勇得很,她们还是处处在慰问和帮助伤员病员,一点也不知道疲倦。回头向来路望去,那些小山都成了“矮子”。机关枪声很密,大概是在我们昨天出发的地方,五、八军团正跟敌人开火。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
到了山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我忽然想起:将来要在这里立个纪念碑,写上某年某月某日,红军北上抗日,路过此处。我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坐在山顶上休息一会儿。回头看队伍,没有翻过山的只有不多的几个人了。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
下山十五里,也是很倾斜的。我们一口气儿跑下去,跑得真快。路上有几处景致很好,浓密的树林里,银子似的泉水流下山去,清得透底。在每条溪流的旁边,有很多战士们用脸盆、饭盒子、茶缸煮粥吃。我们虽然也很饿,但仍旧一气儿跑下山去,一直到宿营地。
这回翻山使部队开始养成一种新的习惯,那就是用脸盆、饭盒子、茶缸煮饭吃,煮东西吃。这种习惯一直保持了很久。
老山界是我们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但是我们走过了金沙江、大渡河、雪山、草地以后,才觉得老山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
39.用简洁的语言归纳选文主旨。
40.结合选文内容,从描写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不要掉队呀!”“不要落后做乌龟呀!”“我们顶着天啦!”
(2)路上有几处景致很好,浓密的树林里,银子似的泉水流下山去,清得透底。
41.选文第②段中“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奇观”指什么?
42.选文第23段写“老山界是我们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为什么又写到比起金沙江、大渡河、雪山、草地,老山界的困难“还是小得很”?
(2023·重庆·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战马魂
蒙福森
①东汉时期,伏波将军马援率军平乱,途经龚州,其渡江之处名“将军古渡”,久负盛名。虽历经千年,至今古韵犹存。
②历代文人墨客在将军古渡留下了不少诗作,摘录一二佳句:
③“汉将征边地,威名重伏波。”
④“试看将军滩上水,犹留豪气击鸣鼓。”
⑤古渡不远,有一处空旷开阔的草坪,马援曾在此操练士兵。遥想当日,旌旗招展,战马嘶鸣,声震四野。
⑥草坪中有一处泥潭,深可及腹,宽数丈,野草覆盖,人所不知。
⑦马援坐骑名火龙驹,皇帝亲赠,多年来,随他南征北战,保家卫国,开疆辟土,立下赫赫战功。
⑧那日,早操练毕,马援下马,解鞍卸甲,任由火龙驹在草地上吃草。
⑨忽闻火龙驹陷入泥潭之中,马援大惊。
⑩火龙驹拼命挣扎,可泥潭像一个囚笼,牢牢地困住了火龙驹。
到了中午,骄阳似火,大地如炙。很快,火龙驹耗去了力气,浑身汗津津的,疲惫不堪。
马援想尽了种种办法,依然无法把火龙驹救出来。
从黄昏到傍晚,从傍晚到深夜,从深夜到黎明,马援一夜不眠,坐在泥潭边,默默地陪伴着火龙驹,眼看着心爱的坐骑慢慢耗尽了力气,却一筹莫展。
燃烧的篝火,映红了马援的脸庞。他的脑海中,往事一幕幕地回放:大漠,风沙,古道,草原,砂砾……火龙驹驰骋沙场,迅疾如风;战场上,刀光剑影,血染沙场:殷红的血,染红了火龙驹的躯休。那血迹,有马援的,有火龙驹的,有敌人的。
天边露出了鱼肚白,绿野平畴,疏林野树,江水苍茫,江中一叶轻舟,随波逐流,与往日并无二致。
但,火龙驹的生命,却到了最后的时刻。
马援老泪纵横。
火龙驹也流下了泪水,仿佛亲人间的生离死别。
马援心如刀割。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人走来:“闻将军坐骑陷入泥潭之中,您一夜不眠。老朽来自北方草原,自幼牧马,懂马,多年前随大军南下,今有一法,或可一用。”
“请问何法?”马援紧紧地抓住老人的手,心急如焚地说。
老人说:“此法未必有用,但到了此刻,不妨一试。”
马援依老人之法,将所有战马云集于草地上。老人头裹红布,腰系红绸,手执长鞭,牵住其中一匹,跨身一跃而上。嗷呜——一声高喊,手起鞭落,抽打坐骑。
坐骑奔跑起来了。
其他战马也跟着奔跑起来。
老人挥舞长鞭,驱马绕着泥潭一圈儿一圈儿地奔跑。
马群绕着圈儿奔跑,越跑越快。
一时间,群马嘶鸣,响遏行云。马蹄翻飞,泥土飞溅,马蹄声急,声震四野。马群越跑越快,越跑越急,风驰电掣,气势如虹。像一股激流,如暴雨,如闪电,如飞沙,如走石,如飓风,如海啸,如天崩,如地裂……
最初,火龙驹茫然地望着它的同伴奔跑。后来,随着群马的嘶鸣,飞奔,火龙驹沉寂的灵魂被唤醒了,激发了,一股与生俱来的力量,刹那间迸发出来。“咴——”但闻其一声嘶鸣,挣扎着,一跃而起。虽然,跃起一点儿,随即沉下,但它百折不挠,无所畏惧,不断地跃起,沉下,跃起,沉下,跃起,沉下……
哪怕每次跃起,挪移只有一点点,但它依然顽强不屈,绝不放弃。
马群依然在奔跑。
火龙驹在跃起,沉下,跃起,沉下……
像在战场上,它和伙伴们,披荆斩棘,永不退缩。
火龙驹一步一步地,终于,跃出了泥潭。蓦然,火龙驹鬃毛竖立,前蹄高杨,“咴——”一声长啸,穿云裂帛,声震荒野。
此时,一轮红日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红彤彤的,远处的田野、山峦、树木、村落、河流,殷红一片。
“浮生几度,苍生困苦,功名付与酒一壶。醉怒吼,慷慨处,气吞万里如虎。十万弓弩,欲遮天幕,百万同袍,不知归路……”军营里,歌声忽起,慷慨激昂,悲壮苍凉。
一年后,马援在征战五溪时,病逝于军前,壮志未酬,年六十四岁。火龙驹不饮不食,日夜嘶鸣,绝食而死。
(选自《百花园》2022年第9期,有删改)
43.读小说要读故事。故事叙述可以有不同的视角,请站在马援的视角,用第一人称来概述故事。
44.读小说要关注“虚构中的真实”。小说中的细节须符合生活的真实,本文哪些细节体现了这一特点?请任找一例简要分析。
45.读小说要体味有意味的形式。文中画波浪线的四个句子独立成段,如果将其合并为一段,其表达效果有何差异?
46.读小说要领悟主题的丰富性。试归纳小说的三个主题。
47.读小说要细品结尾。有人认为,本文最后一段应该删去,你赞同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
试卷第1页,共3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