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3张PPT)
【导入新课】
《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学科素养
通过了解历史上跨洲、跨国家、跨地区不同规模的人口迁徙,以及移民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认识在迁徙与融入当地社会过程中出现的文化认同。 1.时空观念:运用时空定位,分析二战后特定的时代背景,了解二战后人口迁徙的主要途径和方式。
2.史料实证:搜集相关资料,认识经济全球化对人口迁徙的影响;归纳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和特点。
3.唯物史观:正确运用唯物史观,认识经济全球化推动世界范围内劳动力市场的形成;科技进步和经济全球化改变了劳动力市场的结构。
4.家国情怀:面对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冲击,既要保持开放包容的心态,又要弘扬传统文化,展现民族特色。
阶段 人口迁移的特征 文化交融的表现
古代游牧民族迁移
近代殖民扩张
现代社会移民
以游牧民族迁徙为主,迁移后与
当地居民融合形成新的人种和民族
形成古代早期的
区域文化
伴随着殖民活动,主要从亚、非、欧迁入美洲、大洋洲
欧洲文化为主导,融合多种文化因素的新文化
主要迁往发达国家和地区
多元一体的移民文化
温故知新
经济活动移民
难民
移民:是人口在不同地区之间的迁移活动的总称。移民不一定伴有国籍转变,包括短期人口迁徙和国籍转变等。
现代社会移民
主动移民
被迫移民
——劳动力的全球流动
(经济移民)
——难民(政治移民)
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
文化交融、认同
01
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
全球劳动力市场的形成背景
全球劳动力流动方向
全球劳动力市场结构的改变
全球人口迁徙的影响
1、概念:
(一)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指以跨国公司为载体,商品、劳务、技术、资金等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世界各国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过程。实质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进一步扩张。
2、表现(内容):
贸易自由化
生产国际化
资本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相互依存度剧增,各国之间的交往与联系加强
经济全球化指通过贸易、资金流动、技术创新、信息网络和文化交流,使各国经济在世界范围高度融合,形成相互依赖关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一、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的过程。
新航路开辟后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殖民扩张开始
工业革命后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二战后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20世纪70年代以来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量。
20世纪90年代 以来 跨国公司迅猛发展。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的诞生,把贸易、投资和服务的国际化提高到新的水平。
进入21世纪 以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成为强劲的时代潮流。
3、过程:
4、影响:
一、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
(一)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孕育了全球流动的劳动力市场; 改变着全球劳动力市场的结构
一、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主动移民)
▲跨国公司职员
▲来自不同的国家的
波音飞机的零部件
▲来自不同的国家的苹果手机零部件
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
国际分工日益深化
生产的国际化大大加强
全球劳动力市场逐渐形成
1.背景:
学习聚焦:经济全球化孕育了全球流动的劳动力市场,也改变着全球劳动力市场的结构。
西欧
大洋洲
北美
拉丁美洲
东南亚
北非
南欧
中东
日本
东欧
二战后
20世纪50-70年代
20世纪70-8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观察上图并结合教材,了解二战后劳动力全球流动的概况。
指出有哪些重要的劳动力输出国和输入国。
时间 原因 流动出发地 流动目的地 趋势
二战后
20世纪七八十年代 20世纪九十年代 美国经济高速发展;西欧谋求共同体,经济实力增强;大洋洲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较快。
中东产油工业发展迅速;
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发展迅速。
受到苏联模式影响的东欧国家经济发展困难,社会经济出现严重危机;西欧、北美经济发展迅速。
南欧、北非、东南亚、拉美
非洲、亚洲
东欧
西欧、北美和大洋洲等
中东产油国、(日本以及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
西欧、北美
由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向发达国家(或地区)流动
2.表现(三个阶段与路线)
3、特点:
(1)为发达国家提供了劳动力,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经验,有利于缓解当地人地矛盾。
(3)加强了世界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1)范围:就近迁移和全球范围内流动
(2)方向:劳动力主要是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流动.。
(3)数量:人口迁移数量不断增多,占世界总人口数量低。
(4)劳动力市场结构主要体现为精英迁移:精英移民从事的主要是高科技或贸易金融等新兴产业的工作。
(5)形式:迁移形式多样化
4、影响:
一、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
时间 劳动力结构 新趋势
20世纪50—70年代
20世纪80年代以来 劳工迁移
知识精英迁移
传统制造业和公共服务业的体力劳动者为主
贸易、金融等新兴行业的知识精英增加
(三)劳动力市场结构的变化:
1.结构变化表现:
根据有关数据显示,清华大学有七分之一的应届毕业生都会选择出国留学,其中有69%的人都选择去美国进行深造,而在这一批留学生之中,有86%的人选择留在国外发展。
美国硅谷
2.结构变化原因:
①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②新兴产业发展,发达国家产业升级,对劳动力的更高要求;
③跨国公司推动。
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
全球劳动力市场逐渐形成
国际分工日益深化生产的国际化加强
产业升级,全球劳动力市场的结构发生变化
时间 劳动力结构 趋势
20世纪50—70年代
20世纪80年代以来 劳工迁移
知识精英迁移
传统制造业和公共服务业的体力劳动者为主
贸易、金融等新兴行业的知识精英增加
卡塔尔世界杯场馆和基础设施的建造依赖大量海外劳工
美国硅谷
(1)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产业结构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对劳动力的素养和劳动岗位的分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影响到劳动力的流动方向和社会分层,因教育程度和专业素养提升形成的移民中的“知识精英”,在科技创新和跨国公司的国际业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P43【思考点】全球劳动力市场结构演变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3、结构变化的影响:
(1)由体力劳动者向脑力劳动者转化,
(2)由低层次体力劳动者向高层次体力劳动者转化,
(3)由低层次脑力劳动者向高层次脑力劳动者转化。
4、劳动力市场结构变动的基本趋势:
何碧玉,女,1985年出生于新乡,十四岁时,以750的高分考上了清华。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教授。
何碧玉曾经在别人的采访中说过:她在美国学习和科研的时候,觉得美国的科研、学习环境和氛围更好,而且自己在美国的工作很顺利,生活也很开心,因此没有想过要回国。
对移民的永久居留许可
为了管理移民,部分国家允许一些外籍人士在本国长期民留,并享有其他准国民待遇。最初,这种居留许可在护照上体现,后来各国多颁发单独的永久居留许可证明。各国颁发的许可证根据其历史传统和证件特色,有各种各样的俗称,如美国的为“绿卡”,加拿大的为“枫叶卡”,等等。2004年8月,中国开始实施《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审批管理办法》。
历史纵横
2004年8月,中国开始实施《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审批管理办法》。中国的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被称为“最难拿的绿卡”,盖洛普民调公司曾公布一项数据,针对全球156个国家成年人的调查显示,有约700万人想移民中国,至2016年中国绿卡持卡人数才破万……2017年底荷兰化学家伯纳德·费林和瑞士科学家库尔特·维特里希得到中国绿卡,他们曾在2016年、2002年分别获得诺贝尔化学奖2018年包括诺贝尔奖得主维特里希·库尔特·赫尔曼在内的6名外籍人才得到中国绿卡。
教材P43思考点:
全球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演变对人口迁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美国“硅谷”鸟瞰图
“硅谷”工作的亚裔科技人员图
(1)以体力劳动为主的移民到发达国家的难度越来越大。
(2)受教育程度和专业素养较高的移民呈现增长趋势。
(3)在跨国公司的国际业务中“知识精英”移民发挥着重要作用。
【史论生成】(了解)
全球劳动力市场的现状
1.发展中国家创造了大部分就业岗位:在过去几十年,发展中国家创造了上亿个非农业就业岗位,使得数亿人成功脱离了贫困,无疑是全球劳动力市场最为显著的成就之一。中国为世界贡献了30%的非农业就业岗位。
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发达国家致力于发展高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大力推广节约劳动力成本的自动化技术,使得从事制造业的劳动力大大减少。
2.全球劳动力供求失衡: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失衡都在日趋明显。劳动力失衡将对全球经济产生不利影响。低技能劳动力的失业率持续攀升,高技能岗位因供给不足而无人填补,这会带来全球经济增长率的下降。需求和供应在不同技能水平的失衡带来薪资的分化加剧,导致收入差距扩大。
3.南亚和非洲地区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劳动力供应区:在未来,南亚和非洲的发展中国家将成为全球劳动力的主要来源地。中国将成为高技能人口的最大供应国。
4.中国将面临人口减少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现今中国的劳动力结构发生了重大改变。中国重视提高全国农业和城市劳动力的教育,大幅度提高高等教育的覆盖率。未来中国劳动力总量可能年均增长率下降至0.5%,而人口老龄化等因素也将给劳动力市场带来新的挑战。
02
难民的困境和救助
难民困境的原因
难民来源的变化
国际社会难民救助的努力
难民的现状和影响
解决难民的途径
二、难民的困境和救助(被迫移民)
因为战争和地区冲突、宗教或部族矛盾、自然灾害、经济恶化等各种原因被迫离开原籍国且不能或不愿返回原籍国的人。
历史上很早就出现难民。成全球性的问题是从20世纪开始的。今天,难民问题己是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全球性问题。
(1)政治难民:是指由于种族、宗教、国籍属于某一社会团体或具有某种政治见解而遭迫害留在其本国之外的人。
(2)战争难民:是指由于外来侵略、占领、外国统治或本国内战而导致其本国部分或全部领土上的公共秩序被严重扰乱而无法生存,从而被迫离开其原住地前往他处或他国避难的人,包括战争导致的流离失所者。
(3)经济难民:主要是指因经济原因在原居住地无法生存而被迫迁移的人,包括逃往邻国边境和在本国流离失所的人。
(4)环境难民:主要分为:灾害型难民(又可分为自然灾害和技术灾害)、土地征用型难民(又可分为经济发展型和战争导致的生态灭绝型)和环境退化型难民。
1、难民概念:何谓难民?
2、难民问题出现的原因:政治原因和种族迫害(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政策)、战争和地区冲突(霸权主义侵略性战争、边界纠纷、内战和地区战争)、宗教或部族矛盾、自然灾害、经济恶化(国家政策失误)等
①政治因素:主要指政治迫害、人权问题与武装战争冲突等。
②经济因素:经济全球化的负面效应造成的贫富两极化、粮食短缺与金融危机等。
③社会因素:人口爆炸、社会动荡、民族冲突矛盾等
3、国际难民具有群体性、无助性、流动性、自发性和被动性的特征
4.难民来源的变化
①二战前难民问题 :主要产生于欧。如遭到纳粹德国迫害而流亡的犹太难民。
②二战后难民问题 :
主要产生于中东、非洲和东南亚地区。
◎遭到纳粹德国迫害而流亡的犹太难民
◎巴勒斯坦难民
◎苏丹难民
1950年
1951年
1966年
2000年
成立联合国难民署,专门协调处理难民问题
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规定救助难民的行动准则
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议定书》,扩大了1951年公约的适用范围
决定设立“世界难民日”(6月20日)
5.国际社会对难民救助的措施
时空观念
(2)影响:
①难民给流入国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社会、安全问题;
②影响到当事国之间的关系和有关地区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
③在世界局势中增添了动乱因素,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问题:结合上面材料和所学,总结难民问题会产生的影响。
(1)现状:尽管国际社会在难民的人道主义救助上作了很大努力,但仍没有改变难民逐年增加的趋势,任重道远。
6.难民问题的现状和影响
◎乌克兰难民
◎移民沿着危地马拉与墨西哥边界的公路一路北上
难民问题怎么破?说说你的看法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减少战争
维护世界和平
建立国际性援助机构建立制度保障
加强国际合作
帮助难民重建家园回归本国
有条件国家合
理接受安置难民
03
04
05
06
01
02
03
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
移民社会与移民文化
移民社会多元文化的代表
三、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
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世界出现了遍及各国的移民社会,移民社会的居民由不同文化传统的民族组成。
3、移民文化:移民社会的居民由不同文化传统的民族组成。在不同文化的交汇、借鉴与认同中,形成各种多元一体的移民文化。
移民人口多源性 → 移民文化多元性
民族和文化多样性日益突显
2、移民社会的特征:多元文化并存、互相交融、“多元一体”
经济全球化
移民社会
移民文化
(一)背景:移民社会的出现和移民文化的形成
1、移民社会:
(二)移民社会多元文化代表(表现)
类别 美国移民文化 新加坡移民文化
背景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世界各地的移民不断来到北美,共同建设______________ ①19世纪以来,苏伊士运河的通航,极大地缩短了东南亚与欧洲的航程
②新加坡逐渐成为繁荣的贸易大港和____________,从英国殖民地成为独立国家
美利坚合众国
国际化都市
特征 以______文化为主流,也吸收了非洲、亚洲、拉丁美洲等地的文化 多元文化和谐共处,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影响 ①____________________是美国社会的显著特征 ②多元文化传统使美国社会始终存在着不同民族间的文化认同问题 ①马来语、______、英语和泰米尔语均为官方语言
②各民族尊重彼此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各类宗教建筑形式各异,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欧洲
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
华语
【学思之窗】P46
据1790年美国第一次人口统计,当时来自欧洲的移民结构为:英格兰人占60.14%,苏格兰人占8.1%,爱尔兰人占9.5%,德意志人占8.6%,荷兰人占3.1%,法国人占2.3%,瑞典人占0.7%,西班牙人占0.8%。
1901-1920年,移民人口中,来自欧洲的占85%,来自亚洲的和来自拉丁美洲的均占4%。
1961-1970年,移民人口中,来自欧洲的占33%,来自亚洲的占13%,来自拉丁美洲的占39%。
1981-1990年,移民人口中,来自欧洲的占10%,来自亚洲的占38%,来自拉丁美洲的占47%。
——摘编自余志森主编《美国多元文化研究》
思考:美国主要移民来源和移民结构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发生了哪些变化?
①美国建国初,移民主要来自英国,白人驱逐、消灭北美印第安人
②20世纪初,移民主要来自欧洲,部分华工被迫来到美国
③20世纪中后期,来自欧洲的移民减少,拉美的移民超过欧洲,亚洲移民数量增多
④20世纪末,移民以拉美和亚洲移民为主
【问题探究】P47:
有人说,美国是个民族“大熔炉”;也有人说,美国是个民族“大拼盘”。你如何理解这两种观点?从文化认同的视角谈谈你的看法。
美国是个民族“大熔炉”
美国是个民族“大拼盘”
美国文化既有不同传统文化的多元性,也有各种文化交融后形成的体现现代美国特性的一体性。对于主流文化的认同是美利坚民族的核心价值和民族凝聚性。
美国族群关系中长期存在的深层矛盾,会导致“一体性”下降,缺乏民族凝聚力,多元性的更加凸显,会对美国的文化认同构成挑战。
尊重差异 求同存异
各国应该坚持包容普惠,推动各国共同发展。“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追求幸福生活是各国人民共同愿望。人类社会要持续进步,各国就应该坚持要开放不要封闭,要合作不要对抗,要共赢不要独占。
——习近平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2018年11月5日
加强了不同文明的交流与融合;丰富本土文化内涵,推动文化多样性……
从“文化认同”的角度看待移民问题
1.(2023·辽宁·高考真题)2001年,联合国国际移民组织创立国际移民对话机制,秉持“开放和自由原则”,“向所有移民利益相关者开放”,让他们能有平等的机会参与讨论,“分享特定移民问题领域的政策方针和有效做法”。该机制( )
A.有利于国际移民问题的协调合作 B.促进了移民社会文化认同
C.促使全球劳动力流动呈现新趋势 D.推动了区域经济的一体化
【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向所有移民利益相关者开放”、“分享特定移民问题领域的政策方针和有效做法”可知,联合国创立国际移民对话机制,向所有移民利益相关者开放,有利于国际移民问题的协调合作,A项正确
典例研析
2.(2023·江苏·高考真题)下表列举了现代拉丁美洲部分国家名称的起源及含义。综合表中信息可知,现代拉丁美洲( )
A.民族意识不断觉醒
B.多种文化同时并存
C.农业经济较为发达
D.殖民色彩日益浓厚
【答案】B【详解】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拉丁美洲)。据表格信息可知,现代拉美国家名称有的源于印第安语,有的源于西班牙语,其含义或是传统印第安人盛行的物产、神灵,或是殖民国家追求的价值、英雄人物,或是拉美国家的民族英雄等,可见这些现象表明多种文化同时并存,B项正确;
3.(2021·湖北高考·16)1960 年,尼日利亚作家阿契贝发表小说《动荡》。小说主人公奥比在伦敦街头遇到可以用本部族语言交流的尼日利亚人时感到高兴,为与不同部族的尼日利亚人只能用宗主国语言英语交流而感到羞耻。作者通过该情节表达了对于
A.民族文化认同的忧虑 B.殖民经济霸权的批判
C.国家日渐开放的欣慰 D.大国政治对抗的不满
【解析】据材料“用本部族语言……感到高兴,用宗主国语言……羞耻”可知,奥比形象诠释了非洲传统文化与殖民文化的内在矛盾,表达了对民族文化认同的忧虑,故选A项;【答案】A
随堂检测
题组? 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
1.1965年,美国颁布新移民法,每年专门留出2.9万个移民名额给来自国外的高级专门人才。1990年,布什总统签署新的移民法,重点向投资移民和技术移民倾斜。这些新移民法的颁行( )
A.不利于美国社会文化的多元化 B.使外来移民获取了平等的机会
C.有利于美国高新科技保持优势 D.为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创造了条件
C
解析 根据材料“1990年,布什总统签署新的移民法,重点向投资移民和技术移民倾斜”并结合所学可知,美国的新移民法向投资移民和技术移民倾斜,这种做法有利于美国高新科技获得资本和技术支持,从而保持优势,C项正确;移民有利于美国社会文化的多元化,排除A项;“使外来移民获取了平等的机会”不符合“重点向投资移民和技术移民倾斜”,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强调新移民法有利于高新科技保持优势,并没有强调新移民法与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之间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
2.下表所示为现代世界部分时段移民情况及其原因分析。表中空白处应为( )
A
A.经济发展吸引欠发达地区移民涌入 B.意识形态的斗争导致移民流动
C.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出现和平局面 D.经济危机导致失业人员的迁移
时段 移民情况 原因
1918—1945年 国际移民人数呈下降趋势 经济停滞和
政治动乱
1929—1936年 美国外籍人口减少50万人 经济危机
1945—1973年 劳工大规模迁入西欧、北美和大洋洲
1965—1990年 全球移民总量由7 500万增加到1.2亿 世界各地经济
文化联系的加强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影响移民的原因主要是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战争等,在1945—1973年,二战结束,西欧、北美和大洋洲经济发展较快,吸引了劳工大规模迁入,A项正确;意识形态不是移民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C项表述不完整,排除;这一时期没有世界性经济危机,排除D项。故选A项。
题组? 难民的困境和救助
3.(2022·浙江舟山高二期末)联合国难民署《2017年全球趋势报告》指出:截至2017年底,全球有6 850万人因战争、暴力冲突与迫害被迫逃离家园。这一数字相当于泰国的总人口,比前一年增加近300万人,比10年前增加50%。这反映了( )
A.二战前后难民的主要产生地区是非洲和东南亚
B.联合国难民署是协调处理难民问题的专门组织
C.暴力冲突与迫害是造成难民问题的最主要因素
D.联合国对难民问题非常重视但是仍然任重道远
D解析 据材料“联合国难民署……比10年前增加50%”可知,联合国难民署对难民问题进行了调查、统计,在对难民的救助上作了很大努力,但仍然没有改变难民逐年增加的趋势,在难民问题上仍然任重道远,故选D项;二战前的难民主要产生于欧洲,二战后的难民主要产生于中东、非洲和东南亚等地区,材料不涉及难民的产生地,排除A项;材料强调难民问题任重道远,并未强调联合国难民署的职能,排除B项;C项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排除。
4.据统计,在中东、南亚和非洲等地区,难民问题依然严峻。2022年世界难民日的主题是“不论何人、何地、何时,每个人都有寻求安全的权利”。由此可知( )
A.人类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 B.安全问题仍是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
C.民族和宗教冲突愈演愈烈 D.恐怖主义是当今世界和平的头号敌人
B
解析 根据材料可以看出,世界难民问题十分严峻,从材料“不论何人、何地、何时,每个人都有寻求安全的权利”可以看出当今安全问题依然是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B项正确;中东、南亚、非洲等地的难民问题,不能代表全体人类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排除A项;题干中并未涉及难民问题是不是民族和宗教冲突导致的,排除C项;题干中未涉及难民问题是不是恐怖主义导致的,排除D项。 故选B项。
题组? 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
5.(2023·江苏徐州高二期末)20世纪60年代,日本、新加坡等国的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儒学是一种人文主义而不是技术,是与飞速发展的现代化互不相容的。然而,到20世纪70年代,这些学者认识到,对公司的忠诚、集体环境内的协调与合作,这些因素对东亚很多地区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亚洲模式的发展与欧洲模式有相似之处
B.东亚地区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内部团结一致
C.日本、新加坡善于吸收外来的先进文化
D.亚洲许多国家发展离不开儒家文化助力
D解析 根据题干,20世纪60年代日本、新加坡等国的多数学者认为儒学与现代化互不相容,但到20世纪70年代这些学者认识到了儒学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由此可见亚洲许多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儒家文化助力,D项正确;材料未提及亚洲模式与欧洲模式的比较,排除A项;日本、新加坡等国的学者都认识到儒学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但不能据此得出东亚内部团结一致,排除B项;儒学属于日本、新加坡的传统文化,并非外来先进文化,排除C项。
1.右图是1860—1970年间美国移民情况变化的曲线图。其中①②两个时段分别是移民的最高峰和最低谷。其原因分别是( )
B解析 ①处于1900年左右,美国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经济飞速发展,移民人数达到高峰;②处于1930年左右,正值美国的经济大危机,移民人数跌至低谷,B项正确;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是在二战后,一战是在1914—1918年,排除A项;美苏冷战是在二战后,排除C项;二战是在1945年结束的,排除D项。
课后作业 A组 基础巩固题
美国每年移民人数(1860—1970年)
A.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B.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C.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美苏冷战的影响
D.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2.二战后,大量劳动力从南欧、北非、东南亚、拉丁美洲等地流入西欧、北美洲、大洋洲等;20世纪七八十年代,大量劳动力涌向中东产油国和日本、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20世纪90年代,东欧成为西欧、北美劳动力的新的来源地。上述材料表明( )
A.二战后的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到顶峰
B.经济全球化孕育了全球流动的劳动力市场
C.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改变着劳动力结构
D.劳动力的全球流动预示着经济的平衡发展
B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战后不同时期劳动力的流向存在差异性,主要反映了在全球化的前提下,劳动力市场通过全球流动寻求最佳市场区位条件,故选B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但是“发展到顶峰”表述错误进一步深化发展,排除A项;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实质上反映的是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而劳动力结构的变化深受经济发展水平、教育、人口结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排除C项;劳动力的全球流动预示着经济的不平衡发展,排除D项。
3.如图为美国不同时期主要移民来源和移民结构示意图。由此可推知( )
B
A.白人移民占主导地位状况日益改变
B.移民推动美国多元化文化格局形成
C.移民解决了美国主流文化内在矛盾
D.移民解决了美国以往种族歧视问题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美国的移民来源较广,来自欧洲、亚洲和拉丁美洲,这种移民格局推动美国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B项正确;通过材料无法看出白人占主导地位的状况被改变,排除A项;移民并未解决美国主流文化内在矛盾,排除C项;美国种族问题依然很突出,排除D项。故选B项。
4.二战后,拉丁裔移民在美国人口中占比较高,如迈阿密市的居民中四分之三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西班牙语;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曾说:“我非常希望我是美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不会说西班牙语的总统。”由此可知,大量移民涌入美国( )
A.导致美国调整官方语言 B.激化了美国的种族矛盾
C.迫使政府改革选举制度 D.促进了多元文化的交融
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拉丁裔移民在美国人口中占比较高和美国前总统认可西班牙语等,反映出大量移民涌入美国促进了多元文化的交融,D项正确;美国自建国以来,官方语言一直是美式英语,排除A项;移民涌入激化了种族矛盾与克林顿希望自己是“美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不会说西班牙语的总统”等不符,排除B项;材料与改革选举制度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5.1982年,新加坡开展“东方价值观教育运动”,提出“首要任务就是要增强国民对新加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出‘新加坡人’”。这场运动兴起的背景是( )
A.资本主义弊端凸显 B.新加坡传统封建残余思想蔓延
C.美苏冷战对抗加剧 D.全球化加剧了移民社会的矛盾
D
解析 根据“首要任务就是要增强国民对新加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出‘新加坡人’”可得出新加坡要增强自我民族的认同感是由于在全球化趋势下,新加坡作为移民国家,不同民族间的矛盾凸显,因此要凝聚新加坡本国人的凝聚力,D项正确;A、B项不是其背景,排除;20世纪80年代美苏对抗有所缓和,排除C项。故选D项。
6.下表是1960—2000年美国总人口增长中移民所占的比例。据此可知移民( )
B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民族与文化的多样性是美国社会的显著特 征。从表中可以看出,1960—2000年,美国总人口增长中移民所占的比例总体呈上升趋势,这会使美国多元文化发展的程度加深,B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移民来源地,排除A项; 材料体现不出移民结构的变化,排除C项;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新科技革命,排除D项。
A.主要来自东欧原社会主义国家 B.使美国多元文化发展的程度加深
C.由体力劳动者转变为知识精英 D.是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B组 能力提升题
时间 1960— 1970年 1970— 1980年 1980— 1990年 1990—2000年
比例(%) 11 33 39 34
7.1965年,美国《移民法》规定,科学和艺术方面有突出成就的移民和美国急需的熟练及非熟练劳工享有优先权,移民入境后从事美国人不能或不愿从事的职业,且从事的职业不会引起已经从事此种职业的美国人的失业或工资水平的下降。此规定( )
A.体现实用主义原则 B.促进战后世界经济恢复
C.消除移民歧视观念 D.反映冷战背景下意识形态的对抗
A
解析 依据材料“科学和艺术方面有突出成就的移民和美国急需的熟练及非熟练劳工享有优先权”可知,美国优先考虑科技人才和熟练工人,体现实用主义原则,A项正确;材料说的是美国,不是世界,排除B项;“消除”表述错误,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意识形态的对抗,排除D项。故选A项。
8.德裔犹太人、哲学家霍勒斯·卡伦在《美国的文化与民主》(1924)一书中认为,美国的方式就是管弦乐的方式,每种不同的乐器都有自己个性的特质和主题,用独特且可识别的部分构筑内容,自由与团结的民族精神亦由差异构成。由此可知,卡伦主张( )
A.实行民族平等政策 B.推行文化多元主义
C.建立近代民族精神 D.传播民主主义思想
B
解析 题干中的“每种不同的乐器都有自己个性的特质和主题,用独特且可识别的部分构筑内容,自由与团结的民族精神亦由差异构成”是在说,美国由多种存在差异性的不同的文化有机地组织在一起,且非常“自由与团结”,所以说卡伦主张推行文化多元主义,故选B项;题干强调的是客观上不同文化之间的有机融合关系,而不是强调美国实行民族平等政策,排除A项;题干中强调的是肯定美国文化的多元构成,而不只是强调其民族精神,排除C项;题干强调的是肯定美国的多元文化构成,而不是主张传播民主主义思想,排除D项。
9.下图为1982—2010年中国流动人口流动示意图。影响该图曲线趋势的时代主要因素是( )
A.原中国人口流动起点低
B.中国人口流动迅猛发展
C.城乡之间经济联系密切
D.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巨变
10.1982年,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发动了一场反对西化倾向,捍卫、保持和弘扬东方价值观运动,在全国开展以“忠”、“孝”、“廉”为核心的东方价值观教育,取得显著成就。这场运动( )
A.确立东方文化的统治地位 B.推动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
C.适应美苏在文化领域的争夺 D.应对了移民社会的文化冲击
11.1970—2000年,美国跨族婚姻从30万宗发展到310万宗,主要分布在移民集中地区,产生700万“多种族人”。1990年的人口普查时,有130万的美国白人理不清他们的族裔,就填“美利坚族裔”。这表明人口迁移( )
A.消除了种族歧视 B.改变了移民结构
C.颠覆了婚姻观念 D.加速了族群融合
12.在海南《文氏族谱》等谱牒中,记载了不少生于19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往番”“客洋”(移民海外)之人,其中往往只有这些人的“生时”,而没有其“忌日”。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海南族谱中有关迁往国外的移民的记载则广泛涵盖了人口、职业、婚姻、家庭等内容。这一变化深刻反映出( )
A.信息记录手段的进步 B.近代社会的转型印记
C.航海安全保障的提升 D.民族产业的更新迭代
13.下图是某一时期的人口迁徙方向图。请推断它发生在( )
A.16—19世纪
B.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C.工业革命期间
D.19世纪末20世纪初
14.下图是一副关于欧洲移民问题的漫画。画中“欧盟”太阳伞下的救生员坐在高脚椅上拿着喇叭对着即将落水的难民高喊:“快回去”。该漫画反映了( )
A.欧洲一体化趋势的增强
B.国际局势动荡混乱
C.难民问题引发欧洲关注
D.逆全球化思潮涌动
15.(2022·天津市南开区一模·12)下表是美国外来移民潮与技术发明统计表,据此可知,外来移民( )
A.以科学家和技术人员为主
B.与美国技术进步存在一定相关性
C.推动了美国的民主化进程
D.主要受到了美国新兴产业的吸引
THANK YOU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