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习作:我的“自画像”》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习作:我的“自画像”》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09 09:58: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习作:我的“自画像”》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习作:我的“自画像”》是一节旨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课程。该课程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特点,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写作能力。
首先,从教学目标的设定来看,这节写作课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自我观察、思考和描述,绘制一幅属于自己的“自画像”。通过这一过程,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外貌特征、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从而培养自我认知和自我表达的能力。同时,通过写作练习,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也将得到提升。
其次,从教学内容的设计来看,这节写作课十分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我观察,梳理出自己的外貌、性格、爱好等方面的特点,并指导学生将这些特点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述出来。这样的教学内容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写作技巧和方法。
此外,这节写作课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个性化表达。教师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独特的视角和语言来描述自己,从而展现出自己的个性和特色。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表达能力。
然而,这节写作课也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例如,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教师可以进一步强调文章的结构和条理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组织语言和表达思想。同时,教师还可以提供更多的写作范例和优秀作品供学生参考和学习,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综上所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习作:我的“自画像”》是一节具有很高实用价值的写作课程。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特点,提升自我认知和自我表达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和创新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发展。
《习作:我的“自画像”》教学设计方案
一、核心素养目标
1. 语言建构与运用
学生能够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外貌、性格和爱好等特征。
学生能够组织语言,构建连贯、完整的文章结构。
2. 思维发展与提升
学生能够通过自我观察与反思,发现并总结自己的特点。
学生能够发挥想象力,用独特的视角和语言表达自己。
3. 审美鉴赏与创造
学生能够欣赏优秀的自画像作品,感受其语言美和艺术魅力。
学生能够在写作中展示自己的个性和创造力。
4. 文化传承与理解
学生能够在写作中体现自己的文化特色,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自我观察,发现并总结自己的特点。
指导学生运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自己的特点,构建完整的文章结构。
教学难点
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写作中的畏难情绪,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用独特的语言表达自己。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完成一项有趣的任务——为自己画一幅‘自画像’。那么,你们会怎么描绘自己呢?是活泼可爱,还是沉稳内敛?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吧!”
学生:“老师,我们要怎么写啊?感觉自己好像没什么特别的。”
教师:“别担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闪光点。我们可以从外貌、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入手,慢慢挖掘。”
2. 观察自我,梳理特点
教师:“现在,请大家静静地观察自己,或者回忆一下别人对你的评价,思考一下你有哪些独特的特点。”
(学生自我观察,思考)
学生A:“老师,我觉得我的眼睛很大,很有神。”
教师:“非常好,大眼睛确实是一个很有特点的外貌特征。那么,你能再具体描述一下吗?比如眼睛的形状、颜色等。”
学生A:“我的眼睛是黑色的,形状像两颗大大的葡萄,每次笑起来都会眯成一条线。”
3. 互动分享,启发思维
教师:“现在,请大家分享一下自己梳理出的特点,我们可以互相启发,发现更多有趣的地方。”
学生B:“我觉得我很开朗,喜欢交朋友。”
教师:“开朗的性格确实很棒!那你能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吗?比如你在什么情况下表现出开朗的性格?”
学生B:“比如在学校里,我经常主动和同学打招呼,和他们聊天。”
学生C:“我喜欢画画,每次画完都觉得自己好像创造了一个新世界。”
教师:“哇,画画真的是一个很有创意的爱好!你能具体描述一下你画画时的情景吗?比如你的心情、周围的环境等。”
学生C:“我每次画画时都很专注,感觉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下来。我会用心感受画面的色彩和线条,努力把心中的想法表达出来。”
4. 范例引导,学习技巧
教师:“大家分享得都很好!现在,我们来看一篇优秀的自画像作品,学习一下别人是如何描述自己的特点的。”
(展示范例,引导学生分析学习)
学生D:“老师,我觉得这篇范文写得很生动,我也想试试。”
教师:“非常好,那就请大家开始动笔吧!记住,要用生动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特点哦!”
5. 练习写作,指导修改
(学生开始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走到学生E身边:“你这里用‘我的笑声像银铃般清脆’来形容自己的笑声,非常生动。但你觉得还可以怎样进一步描述呢?”
学生E:“我可以再加上‘总能给人带来欢乐和轻松’。”
教师:“非常好,这样描述就更完整了。”
6. 作品展示,互相点评
教师:“现在,请几位同学来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可以给予点评和建议。”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点评)
学生F:“我觉得XX同学写得很有趣,尤其是他描述自己爱好的部分,让我感受到了他的热情和专注。”
教师:“确实如此,XX同学用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自己的特点。大家也可以学习这种表达方式,让自己的作品更加吸引人。”
7. 总结提升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如何写好自己的‘自画像’。希望大家能够在今后的写作中,更加关注自己的特点,用生动的语言展现自己的个性。同时,也要学会欣赏他人的作品,从中汲取灵感和启发。”
学生:“谢谢老师,这节课我学到了很多!”
《习作:我的“自画像”》教学反思
本次《习作:我的“自画像”》的教学,我力求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自我、梳理特点,并运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自己的特点,完成一幅属于自己的“自画像”。从整体来看,教学目标基本达成,学生在活动中展现出了较高的参与度和创作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师生互动和对话,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表达自己的特点。在观察自我环节,学生积极分享自己的外貌特征、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课堂氛围活跃。在互动分享环节,学生之间的启发和补充使得特点描述更加丰富多彩。同时,我也通过范例引导,帮助学生学习如何运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自己的特点。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部分学生在描述特点时仍显得较为笼统,缺乏具体的细节描写。这可能是因为我在指导时未能充分强调细节的重要性。其次,部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畏难情绪,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写作方法的指导和鼓励。
针对以上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采取以下改进措施:一是加强对学生观察能力和细节描写能力的培养,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引导学生学会捕捉和描述细节;二是加强写作方法的指导,通过更多的范例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三是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乐趣和成就感。
通过这次教学,我深刻认识到在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挖掘特点并运用生动的语言进行表达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我也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个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