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巨人的花园》 教学设计 (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27《巨人的花园》 教学设计 (2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09 09:50: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巨人的花园》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它通过生动形象的叙述,讲述了一个自私的巨人如何将孩子们从自己的花园里赶走,以及他最终醒悟并拆除围墙的故事。课文主题鲜明,结构严谨,语言活泼优美,寓意深远,是一篇优秀的童话故事。
首先,从故事结构上看,课文可以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描述了孩子们在巨人美丽的花园里快乐玩耍的情景;第二部分讲述了巨人赶走孩子们后,花园变得寒冷、荒凉;第三部分则描述了巨人改变态度后,春天重新回到花园的景象;第四部分则是巨人到老一直看着孩子们在花园里快乐地玩耍,并深切地感受到最美的花朵是这群活泼可爱的孩子。这样的结构安排,使得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其次,课文在描写手法上颇具特色。作者通过对比鲜明的循环式结构,巧妙地将孩子去、花园荒、巨人苦,以及孩子来、花园美、巨人欢等内在哲理逻辑深入浅出地展示出来。这种前后照应、对比鲜明的写法,使得故事更具张力,也使得读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故事所传达的道理。
此外,课文所蕴含的教育意义也值得深思。它告诉我们,能和大家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巨人最初因为自私而赶走孩子们,导致花园变得荒凉;而当他拆除围墙,欢迎孩子们回来时,花园又重新焕发生机。这一转变不仅体现了巨人的成长和改变,也向我们传递了分享和友爱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巨人的花园》是一篇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它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形象的描写手法,向读者展示了分享和友爱的重要性。同时,这篇课文也符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够引导他们在阅读过程中感受童话故事的魅力,理解故事所传达的道理,从而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人文素养。
《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方案
第一课时
一、学生特点和学段要求分析
四年级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期,对故事性强的文本有着浓厚的兴趣,喜欢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参与课堂活动。学段要求方面,学生应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旨。
二、核心素养目标
1. 语言建构与运用
学生能够准确认读并书写生字新词,理解其在课文中的含义。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复述故事情节,表达自己的感受。
2. 思维发展与提升
学生能够通过比较、归纳等方法,理解巨人的态度变化及其对花园的影响。
学生能够体会童话故事的寓意,思考分享和友爱的重要性。
3. 审美鉴赏与创造
学生能够感受童话故事的语言美、情节美,培养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学生能够尝试模仿课文中的描写手法,进行简单的创作。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教学,掌握生字新词的正确读音和书写。
理解课文大意,把握巨人的态度变化及其对花园的影响。
教学难点
体会童话故事的深层寓意,理解分享和友爱的重要性。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童话故事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巨人的花园》。”
2. 识字写字教学
教师:“首先,我们来看看课文中有哪些生字新词。”
(出示生字新词,如“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呼啸、隆冬、孤独、训斥”等,指导学生正确认读,并讲解其含义。)
教师:“现在,请大家翻开课本,跟随老师一起书写这些生字新词。”
(教师范写,学生跟写,注意纠正学生的书写错误。)
3.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教师:“现在,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试着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谁愿意来分享一下你概括的课文主要内容?”
(学生分享,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深入理解,分析巨人变化
教师:“课文中,巨人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对花园有什么影响?”
(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A:“巨人一开始很自私,把孩子们赶走了,花园就变得荒凉寒冷。”
学生B:“后来,巨人醒悟了,拆除了围墙,花园就变得美丽热闹了。”
教师:“非常好!你们观察得很仔细。那么,是什么让巨人发生了这样的变化呢?”
学生C:“是孩子们的到来和欢笑,让巨人感受到了分享和友爱的快乐。”
5. 体会寓意,深化理解
教师:“通过这个童话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
学生D:“我明白了分享和友爱的重要性,只有和大家分享,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
教师:“说得真好!这就是这个童话故事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希望大家在生活中也能像巨人一样,学会分享和友爱。”
6. 课堂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巨人的花园》这篇童话故事,通过识字写字、朗读课文、讨论分析等活动,我们不仅了解了故事情节,还体会到了其中的深层寓意。希望大家能够牢记这个道理,并在生活中实践它。”
7. 作业布置
复习生字新词,准备听写。
朗读课文,体会童话故事的语言美。
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并和家人分享。
教学反思
在这篇教学设计中,我注重了对学生认知特点和学段要求的把握,通过识字写字教学、初读课文等环节,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课文的基本认知。同时,我也注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其中的深层寓意。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在理解课文深层寓意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这可能是因为我在讲解过程中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此外,我也意识到在识字写字教学环节,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高。这可能是因为我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字词的识记,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尝试采用更加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如游戏化教学、情景模拟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总体来说,这篇教学设计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我将根据教学反思中的建议,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巨人的花园》具体详细教学设计方案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
1. 语言建构与运用:学生能够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2.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逐段深入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分析巨人的情感变化和花园状态的变化,并理解其深层联系。
3. 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感受童话的想象美和语言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并鼓励学生尝试简单的文学创作。
重难点
重点:
逐段学习课文,理解巨人的情感变化和花园的变化及其之间的内在联系。
领会课文的写作手法,如对比、拟人等。
难点:
深刻领会课文的教育意义,即分享和友爱的重要性。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巨人的花园》的故事内容,这节课我们将逐段深入学习,探讨巨人和花园的变化,以及其中蕴含的深意。”
2. 逐段学习,深入理解
段落一:巨人的花园原本的样子
教师:“首先,我们来看第一段,描述的是巨人花园原本的样子。请大家朗读,并思考花园的特点。”
学生齐读后,教师提问:“花园原本是怎样的?哪些词语描绘出了它的美丽?”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强调描写花园美丽的词语。
段落二:巨人赶走孩子,花园的变化
教师:“接下来,我们看看巨人赶走孩子后,花园发生了什么变化。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二段,并找出描述花园变化的句子。”
学生自由朗读后,分享找到的句子。
教师提问:“花园为什么会变得寒冷荒凉?这反映了巨人的什么性格特点?”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巨人的自私和花园的荒凉之间的联系。
段落三至五:巨人态度的转变和花园的复苏
教师:“随着故事的发展,巨人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请大家分组学习第三至五段,讨论巨人的态度是如何变化的,以及这种变化对花园有什么影响。”
学生分组学习后,分享讨论结果。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分析巨人的情感变化和花园状态的变化,并强调其中的内在联系。
段落六:巨人最后的感悟
教师:“最后,我们来看看巨人的最后感悟。请大家默读最后一段,思考巨人从这件事中学到了什么?”
学生默读后,分享自己的理解。
教师总结:“巨人学会了分享和友爱,他明白了只有和大家分享,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这也是我们这个故事想要传达给大家的道理。”
3. 领会写作手法
教师:“在逐段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作者运用了许多生动的写作手法。比如,作者通过对比巨人前后的态度和花园的变化,突出了分享和友爱的重要性。你们还能找到其他的写作手法吗?”
学生讨论并分享,教师点评并总结。
4. 体会教育意义
教师:“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们得到了什么启示?”
学生分享自己的体会,教师强调分享和友爱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将这一道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5. 课堂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逐段深入学习了《巨人的花园》,不仅理解了故事情节和人物情感,还领会了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故事的教育意义。希望大家能够牢记这个故事的道理,并在生活中实践它。”
6. 作业布置
复习课文,加深对故事内容和教育意义的理解。
尝试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写一篇关于分享和友爱的小故事。
教学反思
在这篇更加详细的教学设计中,我更加注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性,通过逐段学习、讨论分享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领会其中的教育意义。同时,我也注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如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等。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逐段学习的方式表现出较高的兴趣,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这也使得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加显著。
然而,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领会写作手法和教育意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这可能是因为我在讲解过程中没有足够深入地引导学生去分析和思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对写作手法和教育意义的讲解,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生动的语言,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此外,我也意识到在作业布置方面,部分学生的完成情况不够理想。这可能是因为我对作业的难度和要求没有把握好。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作业的针对性和差异性,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合理布置作业,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总体来说,这篇教学设计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培养核心素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我将根据教学反思中的建议,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