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整体教学建议与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整体教学建议与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09 18:48: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六下五单元整体教学建议与设计
六下五单元是小学12册教材当中的最后一个自然单元,所以在思维含量、语言运用上,甚至文化自信和审美创造的达成上,有比较高的期待。
纵观这个单元的所有文章,都基于不同文体,既有科幻小说、文言的寓言、有论说性散文、更有类似的说理文诸如此类。可以基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设计来进行单元整合。
这个单元的整合点,可以设为高阶思维的狂欢盛宴。
从文言文两则的《学弈》、《两小儿辩日》到《真理诞生于100个问号之后》,再到散文《表里的生物》科幻小说《他们那时候多有趣》,甚至口语交际、辩论和习作,都依附于“科学发现的机遇总是等着好奇而又爱思考的人”,这样一个基本的逻辑。
尤其是在这个单元,类似《表里的生物》、《两小儿辩日》这样的和学生学习、生活、生命境遇、思维发展相对切近的课文里面,包括《他们那时候多有趣》。
正是他们最近发展区的,也是他们思维最切近的这种情境当中。所以,这些文章的本身,就折射出科学发现机遇的美好!
基于高阶思维,我们把这一个单元的人文主题、语文要素,精读、略读、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这个语文内容本身和单元整组情境、思维盛宴、思维狂欢进行相对的一个切分。
在《学弈》这篇文章当中,我们期待转换文中事物视角,讲述同一个故事。这是一篇寓言,我们传统文化当中的寓言本身就是应实、应节、应虚,有时候是纳谏,有时候是进言。
《学弈》这个故事里边那个专心致志的人,一字不说,那个三心二意的人,已经沉睡了上千年,他也要有机会表达一下他的思考和想法!《两小儿辩日》里面学习辩斗、体验辩斗到自主辩斗,实现批判性思维的启蒙,孰为汝多智乎?
在《真理诞生100个问号之后》,试图夯铸一种说明、说理的方式,就是解读观点之后,能够论证观点,能够表达观点,并在表达的时候注意找到怎样的事例、几个事例最能说明问题。
我们在本课试图探索一种逻辑自洽的方式,希望能够引导孩子们在日后的生活情境当中敢想、敢思考、敢求证、敢探索,甚至敢表达自己的不切实际、令人啼笑皆非的观点和想法。这很重要,我们不能只培养会做正确的事,会说正确的话的孩子,我们也要培养既能做正确、也敢想敢说,甚至明明知道不切实际,但能够自圆其说、逻辑自洽的孩子。
那么在《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和习作《插上科学的翅膀飞》,我们更多的是朝向这种思维的运用,尤其是批判性、创造性和逻辑思维的持续推进!
创造思维在这个单元可以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就像我们这单元的最后一堂课,目标并不是简单的写成什么样,更重要的是孩子敢不敢那样去想,敢不敢超越别人的想法?你敢不敢有自己独特的、更创新的想法?
由此定位和思考,我们会发现这个单元确实是高阶思维的训练!
这个单元的思维方式达到了中国传统思维的极致,从语文园地的日积月累就可以可见一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出自《周易》,核心是变通,变通是什么?变通是中国最高的智慧!
当然也有类似于: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也有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诸如此类,我们会看到创造、蜕变、变通成为核心,这也是最高阶的逻辑思维、创造思维和批判思维的最终成果。
变通的最大效用是什么?就增加我们和自己、和这个世界、和自然万物讲和的能力。这也是2022版课标所崇尚:从教会学生学习语文学科知识,到教会学生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理趣、智趣和情趣是这个单元的核心目标。
从编排上可以看到内容更加理性、抽象、深刻,因为已经是小学的最后一册,第一单元民风民俗、第四单元理想信念,诸如此类,都是关乎更加深刻的风俗精神、理想信念、真情流露,后边还有综合性学习和古诗词诵读。所以这个单元在语言和思维训练上最为复杂。从单元文章的编排上最为丰富。
从理趣来讲,《学弈》当中的喻理语言叙事集中对比呈现,《两小儿辩日》当中的有理有据,具体事例说明观点,正好呼应了“思辨性阅读和表达任务群”在第三学段要求的——有中心、有条理、负责任、重证据的表达。《真理诞生100个问号之后》给到了孩子一种论证观点的基本模式——提出论点,进行论证,总结观点。
《表里的生物》以内心的独白和对话推动情节的发展,以情节的发展来展现孩子探索的过程。
《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从反向的角度来说,我们科幻小说是站在现在,畅想未来,而这篇小说是站在未来回想现在。这个角度是科幻小说书当中极少见的。角度的独特、想象的合理、细节的饱满。
亲爱的你,想一想,什么样的想象文章可以称得上:让人确信,让人信服的文章呢?就是细节的饱满,说的煞有其事。另外还有对话来推动情节,辩论里面学会倾听、寻找对方的矛盾、进行合理的反驳、进行理智的表达等等,都展现出理趣的特点。
而就思维的高阶来看,《学弈》当中出现了逻辑的抽象的思维,因为要求你透过表象看到本质。事实上,《学弈》所折射的就是:凡事都要专心致志。在不同的境遇之下,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效果。
《两小儿辩日》当中,有逻辑思维、推理判断,我为什么觉得这时候的太阳更热,那时候的太阳更凉?我有理有据,我做了推理判断,更重要的是对权威的挑战。孰谓汝多智乎?你孔子我依然可以挑战!当然,两小儿这种辩论的方式也是有局限,而这些局限本身就很有思维的含量,就很有思维的意义!
在《真理诞生100个问号之后》里,有直觉思维、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在《表里的生物》里有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而《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这种求异思维、创新思维发展得更好!
就人文内涵来讲,我们知道思辨性阅读和表达不只注重科学思想,也注重科学精神。什么叫科学精神?就是科学的论说文里,像这一类思维含量比较高的文章里,依然保存有这种人文精神——科学精神,比如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就能有独特的发现、独到的见解。
比如要始终对周围事物怀抱好奇,全新痴迷。
比如要对未来始终充满向往,能利用想象来修复内心。
这些科学精神可以帮助我们的孩子在未来不只懂得创新,也懂得起码的人文关怀!
科学只有借助人文关怀这一根标尺,才能更好的为人类所用,而不至于失控。
第二个话题,基于思辨性阅读和表达学习任务群的设计思想之下的教学建议。今天先以《文言文二则》为例来阐述。
第一个任务——文的阅读。
孩子们到了这个阶段,《学弈》和《两小儿辩日》就是我们六年级文言文学习的最后两篇!语文的学科本位,语文的缰绳要牢牢的抓在手里,所以文的阅读必不可少。
比如难读的句子的朗读、文言节奏和韵味的展现。
比如通过朗读展现出学弈的场景以及二人的不同表现,这是读,熟读才能成诵。
比如课文的理解,文言文的主要阅读方法:借助注释,借助插图,联系上下文,联想意会,诸如此类,足以满足他在今后走出课堂、走出小学,依然具备文言的阅读理解能力。
第二个任务——言的习得。
文言依然离我们很近,凭什么离我们近?一是我们平常在用,成语也好,雅言也罢,都是文言的样式。二是我们要学,熟读成诵是言的习得,学以致用依然是言的习得,出示原文当中的一小句话,尝试着理解这样一句短短浅浅的话,既是对文言语言能力的反馈,也是言的习得。当然言的习得的更高阶的是进行评论,其实无非就是把对寓意的理解变成了评论,用语文的方式来解决语文的问题。不只是说我懂了这个道理,请问你能不能用续写文章结尾的方式来展现、来折射,来体现你对寓意的理解?
这个语言运用的过程,既是寓意的习得,又是语言的增量。
第三个任务,思的延展。
训练高阶思维,单元主题是科学发现的奇遇,文章是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这两点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在每一篇里都要落实!所以我们会讨论,你觉得这个故事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我们会转换,这个老师叫秋,学生可以怎么称呼他?专心致志者,三心二意者,千百年来,这个故事源远流长,它通常适用于什么样的情景?什么情况下需要用到这个故事啊?
想问问你们真实的想法,故事里的这三位站在你们各自的立场,有什么想对读到这个故事的人说的吗?我很期待在课堂当中,我们的孩子跳出这个文本,又深入文本里边的角色,进行一些思维的激荡,最终沉淀下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因为事实上这个故事是虚构,诸如此类,在《两小儿辩日》里我们可以从预学反馈入手,通过预学,我认为两小儿在辩日的什么呢?显然,孩子们还是有很多丰富的想象,接着观摩经典的辩斗,学习辩斗之法。
用三个任务,任务一:梳理辩斗,了解辩点。你得明白这个文章在说什么?第二,还原辩斗,明晰辩法,初体验,再体验。第三,多元讨论思辨价值,首先思辨的是不能觉,不能觉是所有教这篇课文的人都会思辨的点!
由此得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诸如此类。但是思辨这个故事的价值,是更高级的思维方式。
所以,无论是任务一、任务二还是任务三,循序渐进的推进,也表明这个故事之所以口耳相传,为什么流传至今,一定有它的道理所在,而这个道理所在,就是编者思维,就是更高阶的跳脱出文章本身的思维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