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18课 《阿炳在1950》(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18课 《阿炳在1950》(共3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0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0-15 08:19: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2张PPT。
音乐是没有国界的,日本著名的世界级指挥大师小泽征尔
听完《二泉映月》后,感动
得双膝跪地,泪流满面。是什
么使得这位指挥了无数场演出
的指挥大师如此动情呢?就让
我们一同来感受音乐的魅力吧!乐曲欣赏,说说你听完的感受。《二泉映月》是阿炳的代表作, 这首乐曲就像他悲惨一生和真实写照,作品旋律委婉流畅,跌宕起伏,意境深邃。乐曲有时像对美好景色的回忆,有时又像对黑暗社会的控诉,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在旧社会饱尝辛酸的感受和倔强不屈的性格,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1950一.朗读课文: 字词识记券( ) 糯( )
骥( ) 钵( )
稀罕: 巅峰: 耗尽:
截然不同:
高山仰止:
千古绝唱:
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原意是品德像大山一样崇高的人,说就会有人景仰他。文中形容人们听到好的音乐作品后,欣喜之余景仰之情油然而生。千百年来音乐造诣最高的作品。 二.生平简介
 阿炳(1893-1950):原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江苏无锡人。1893年8月17日阿炳出生在无锡雷尊殿旁“一和山房”。父亲华清和(号雪梅)为无锡洞虚宫雷尊殿当家道士,阿炳幼时便表现了罕见的音乐天赋,在他10岁那年,父亲便教他迎寒击石模拟击鼓,练习各种节奏。 生平简介
 12岁那年,阿炳开始学吹笛子,父亲经常
要他迎着风口吹,且在笛尾上挂铁圈以增强
腕力,后来索性将铁圈换成了秤砣;
阿炳在学二胡的时候,更加刻苦,琴弦上被
勒出血痕,手指也拉出了厚厚的茧,阿炳
演奏用的二胡的外弦比一般弦粗壮得多,
这与他常年练习分不开的。
1914年,华雪梅去世,阿炳成为雷尊殿的
当家道士,与堂兄华伯阳轮流主管雷尊殿的香火收入。
后由于经营不善,阿炳又染上恶习,生活逐渐潦倒,
在他34那年,双目相继失明,因生活所迫,
流浪街头,卖艺为生。1939年,阿炳与
江阴农村寡妇董彩娣结为夫妇。 17岁时,阿炳正式参加道教音乐吹奏,他长得
一表人才,还有一副好嗓子,被人们誉称为“小天师”。 生平简介1950年夏,中央音乐学院杨荫浏、曹安和教授
专程来无锡为阿炳演奏录音,
1950年12月4日阿炳与世长辞,葬于无锡
西郊山脚下“一和山房”墓地,1951年3月27日
其妻董彩娣病故。 生平简介阿炳在音乐上的成就,远远超越了家传师承的藩篱,博采众长,广纳群技,把对痛苦生活的感受,全部通过音乐反映出来。他的音乐作品,渗透着传统音乐的精髓,透露出一种来自人民底层的健康而深沉的气息,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充满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生平简介你能为阿炳写一个
100字左右的小传吗?阿炳,原名华彦钧,江苏无锡人,著名的民间艺术家,世界名曲《二泉映月》的作者,他出身在道门,从小在道观中长大,学习道教音乐,精通音律。旧社会长期沦落街头以卖艺为生,新中国挽救了他的艺术生命。因为双目失明,人称瞎子阿炳。 阿炳小传:1.文题为何要突出阿炳在1950?1950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三.探究课文:民间音乐家祝世匡和黎松寿录下了阿炳的二胡曲 , 使阿炳的 音乐得以传承。《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三首二胡作品和《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三首琵琶作品。2.阿炳此处被抢录下来的作品有几首?《二泉映月》《大浪淘沙》获二十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奖。
探究课文:3.录音后,阿炳有什么表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激动、瞪大眼、摸、
抱牢、不肯放手.(动作、神态)他为自己的音乐有了传承的机会而激动不已探究课文:4.这次录音有何意义?1950 录音 的意义成为阿炳的绝唱改变了阿炳的人生命运录音前生活无着,流落街头
录音后登台演出,荣于身后在世界音乐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成为各大交响乐团经典曲目 世界级指挥家高度评价 全国二胡比赛的必奏曲 代表中国民族音乐的经典曲目课文整体内容感知录音的缘由录音的经过录音的结果阿炳的艺术生涯阿炳的坎坷人生(倒叙、插叙)录音及命名的经过录音后不久阿炳病故人物回忆(详)(略)抢录《二泉映月》这一文化遗产的意义成为代表中国民族音乐的世界性曲目阿炳 在1950文中表现了阿炳怎样的性格特点?叛逆,有正义感,正直高尚,有骨气。 文章主要通过介绍阿炳在世的最后一年,中央音乐学院的两位音乐家来到刚解放的无锡为民间艺术家阿炳录音的经过,介绍了阿炳的人生经历,也叙述了《二泉映月》成为世界名曲的经过,赞扬了阿炳饱经沧桑却仍然坚强不屈的性格。中心思想阅读思考1、这六首被抢录下来的乐曲成了阿炳的绝唱!……我们也许就听不到这一段千古绝唱”文中这两个绝唱的意思一样吗?如果不同,请分别解释:不一样,第一个是指阿炳死前最后的演奏。
第二个是造诣最高的意思。2、课后练习三: 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的感情,你认为阿炳最庆幸的是什么?这段话表面是课文所写的几个部分内容的概括,是作者为这些人不经意中做的这些事叫好、庆幸。
但透过字里行间及文中的背景材料,我们也感觉到作者对新中国的讴歌,对党的文艺政策的歌颂,没有新中国,又哪来阿炳艺术生命的新生?阿炳最值得庆幸的是他在世的最后两年无锡解放了,是新中国改变了阿炳的命运,挽救了阿炳的艺术生命。你还知道哪些中外名曲,请写出几首中国名曲《春江花月夜》《高山流水》
《梁祝》《十面埋伏》等

外国名曲《命运交响曲》《蓝色多瑙河》
《悲怆交响曲》等。电视专题片文字稿电视专题片的文字稿,可视为报告文学,它在报道上首先是声画结合,其次是解说和人物同期声结合起来写人叙事,另外,电视专题片在报道深度上有别于一般新闻报道,它以事实报道为基础,通过对事件相关背景材料的介绍、事实因果的探究、相关问题的评述,提示和升华主题。文体特点1、本文叙事上的最大特点是:
由多个人、多角度的叙事。
增强所述人物、事件的真实性;
众多的人物的同期声采访既增添
了历史感,也增添了现场效果
;同时增加了电视画面的可看性。
解说词中又综合运用记叙、
议论、抒怀和说明。文体特点2、发挥电视媒体声画结合的特点,
将解说词(宋体字)与人物同期声
(楷体字)结合起来叙事写人:
同期声有多个人,从不同角度,不同的
方面介绍阿炳;
解说词则将记叙、议论、抒怀和说明
融为一体。文体特点3、以事实报道为基础,
通过事件相关的背景材料的介绍、
事实因果的探究、相关问题的评述,
提示和升华事件的本质。写作特点多角度、多层面展示阿炳人生:从内容上看,既介绍了阿炳的人生经历,
也叙述了《二泉映月》成为世界名曲的经过;
在“点”上写为阿炳录音经过,又“面”上写阿炳
饱经沧桑的一生。在“点”上写为阿炳录音经过时,
既详写了《二泉映月》的录音经过,也略写了
其他五首的录制,并补充说明二泉映月成为
绝唱的原因;在“面”上写阿炳一生时,既写了
他的艺术生涯,也写了他的铮铮傲骨,还同时
叙写了他的出身及爱情生活等。写作特点从结构和写作手法上看,
电视片既有大量的解说旁白词,
也有6人之多的出镜与同期声播出,
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描写;
既有顺叙,也有倒叙,插叙;
既有叙述、说明,也有议论、抒情。下 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