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学习目标
1.能知道宋朝社会生活的大概风貌与特点.能说出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华的主要表现;娱乐场所出现的原因.
2.知道宋朝就有了春节等传统节日,能说出宋词、元曲的主要特点及代表作家.文化娱乐和节庆风俗的变化.
3.能列举宋词元曲的代表人物并能辨别风格特点.宋词和三位著名词人:苏、李、辛
4.了解元曲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能熟记《资治通鉴》的大概内容以及其历史地位.
一、繁荣的都市生活
1、宋元时期都市的基本情况:
宋元时期有很多大的城市,在社会生活方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
——据《宋史·地理志》《元大都人口考》《宋词与都市生活》
大都市有特征:繁荣的商业,密集的人口,昌盛的文教,丰富的娱乐生活
宋元时期的都市规模远远超于同时期其他国家。
临安
大都
开封
一、繁荣的都市生活
2.宋元大都市
北宋时的开封、南宋时的临安、元朝的大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特点:①人口多
②商业突破时间、空间限制
南宋临安
元朝大都
北宋开封
夜市
早市
草市
整体感知:宋元时期都市的变化
材料:夜市直至三更(晚上11点至凌晨1点)尽,才五更(凌晨3点至5点)又复开张。
——《东京梦华录》
经商时间不再受限,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商业区分布更加自由
打破经商的空间限制
一、繁荣的都市生活
欢迎来到北宋时期的“网红打卡地”你和同学们可以在这里看到什么呢?
3.开封最繁华:
大相国寺
大相国寺
河南开封大相国寺
大相国寺有大小院落60余座,殿堂屋宇四五百间。该寺每月开放5次,供“万姓交易”。大门附近卖飞禽走兽,二三门卖日用杂货,靠近佛殿的地方经营笔墨,两廊卖织绣、珠宝等,殿后交易古玩、字画和书籍。
①场地宽:
②庙会多:
③交易多:
④表演多:
⑤规格高:
可容万人
每月举办多次庙会
人流如潮,进行各种商品交易
傀儡戏、舞剑、杂技等各种表演
殿前设乐棚,供皇家乐队演奏
一、繁荣的都市生活
4.大相国寺最繁华的表现:
——徐苹芳复原的北宋相国寺平面图
宠物市场
日用百货市场
文化市场
书籍古玩市场
手工艺品市场
①各种商品交易
545亩
傀儡戏
杂技
②各种表演
繁华的大相国寺还能看杂技、舞剑、傀儡戏等各种表演.
大相国寺——购物、观看表演
③元宵节时,大相国寺的殿前设乐棚,供皇家乐队演奏
烟台毓璜顶庙会
宋代这种以宗教活动、大众娱乐、商品交易为特殊组合的,包容性很强的庙会文化成熟,并且流传至今。
庙会文化
“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4.大相国寺最繁华的表现:
一、繁荣的都市生活
若夫龙华春日,燃灯月夕,都人士女,百亿如云……千乘万骑,流人如龙……凭栏四望,佳气荣光。
——宋·宋日《大相国寺碑铭》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的瓦子
瓦子
勾栏
“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
——吴自牧《梦梁录》
一、繁荣的都市生活
【瓦子】
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5.开封丰富的市民文化生活—瓦子
①产生的原因: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商业发展.
②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
宋代蹴鞠铜镜
③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一、繁荣的都市生活
6.活动内容:
①、勾栏内广商业广告琳琅满目,有各种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如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蹴鞠的,令人眼花缭乱。
②瓦子里还有许多摊位,有卖饮食、药材、古玩、字画的,还有剃头、相面、算卦的,十分热闹。
瓦子
勾栏
踢弄类
魔
术
类
一、繁荣的都市生活
在瓦子里我们可以看到哪些摊位呢?
一、繁荣的都市生活
③.南宋临安的文化娱乐业更为发达的表现:城中有大瓦、中瓦、小瓦、南瓦等多处,城外还有十多处瓦子。
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酒楼,西湖边轻歌曼舞无休无止。
南宋诗人林升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写出临安城的文化娱乐。
反映出当时市民的文化生活十分丰富
6.活动内容:
材料一:南通一巷,谓之“界身”,井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内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东角楼街巷》
材料二: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裕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 ——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1)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宋代文人孟元老对东京的印象。
(2)根据两则材料,概括宋代瓦子兴起的原因。
商品经济的发达;城市的繁荣;宋朝文化高度繁荣;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
材料分析
城市规模大
商业繁荣
社会生活丰富
一、繁荣的都市生活
一、繁荣的都市生活
7.宋元时期的杂剧:
(1)地位: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
(2)内容: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
(3)演出场所:集市、繁华市区、公栏瓦舍等场所
①形成于宋代;
②元朝建立后,元杂剧在北方地区兴盛起来;
③元朝南北统一后,元杂剧传入南方,并广泛演出。
(4)发展阶段:
吹口哨
舞蹈
吹排箫
吹笛子
击鼓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王安石
去年元夜时,
花市灯如昼。
——欧阳修
粽包分两髻[jì],
艾束著危冠。
——陆游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苏轼
春节
元宵节
端午节
中秋节
8.传统节日
一、繁荣的都市生活
宋朝时,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些节日的习俗,如春节的燃放鞭炮、相互拜年,元宵节的挂彩灯、划旱船,端午节的吃粽子、赛龙舟等,一直流传至今。
这些节日,秦汉时期已经基本定型,隋唐时期,节日文化内容不断充实,宋朝时,节日的习俗已成为礼仪性、娱乐性的活动。
扫墓、郊游踏青
禁烟、吃寒食
登高、喝菊花酒避祸划龙舟、吃粽子
乞求聪慧和巧艺
吃饺子、贴春联
以馄饨祭祀祖先
祭祀土地神企求丰收吃春饼、占卜年景
赏月、吃月饼
寒食节重阳节端午节冬至
清明节七夕节元日
中秋节立春
社日
据宋人庞元英的《文昌杂录》记载,宋代的节假日,其中有传统三大节:元日(春节)、寒食、冬至,各休假七天。天庆节、上元节也休假七天。天圣节、夏至、先天节、中元节、下元节、降圣节、腊日各休假三天。立春、人日、中秋节、春分、春社、清明、上巳、天祺节、立夏、端午、天贶节、初伏、中伏、立秋、七夕、末伏、秋社、授衣、重阳、立秋各休假一天,这是北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祠部对休假制度的厘定。
一、繁荣的都市生活
二、宋词元曲史——宋词
1.宋词
①词的特点: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
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
②词的发展:唐朝出现,经五代到两宋得到很大发展,
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③词的格式:每首词依据乐谱的要求,有一定的格式,
叫做词牌。如《念奴娇》《满江红》《蝶恋花》等
④词的内容:内容广泛,风格多样。
⑤代表人物: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二、宋词元曲史——宋词
流派:
诗作特点:
代表作:
词风豪迈而飘逸,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结合在一起,收到引人入胜、激发情感的艺术效果。
豪放派
《江城子·密州出猎》、《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宋词】
苏轼像
北宋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豪迈飘逸
二、宋词元曲史——宋词
流派:
诗作特点:
代表作:
词风委婉、细腻、清秀。前夫妇感情,后反映当时战乱带来的灾难,抒写深沉的忧患情怀。
婉约派
《声声慢·寻寻觅觅》、《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李清照像
【宋词】
李清照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委婉、细腻、清秀
二、宋词元曲史——宋词
山东济南辛弃疾纪念馆
流派:
诗作特点:
代表作:
雄奇阔大,抒情、写景、叙事、
议论,气势磅礴,震撼人心。
豪放派
《青玉案·元夕》、《清平乐·村居》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词】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hui)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雄奇阔大、气势磅礴
辛弃疾
二、宋词元曲史——宋词
著名词人 生活时代 风格特点 代表作
苏轼 北宋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李清照 两宋之交 《声声慢》《一剪梅》
《如梦令》
辛弃疾 南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豪放派
婉约派
豪放派
豪迈而飘逸
委婉、细腻、清秀
豪放雄大,气势磅礴
结合所学,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分析宋词繁荣的原因
相对安定的政局;重文轻武的政策;城市经济的繁荣。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毛泽东
二、宋词元曲史——元曲
关汉卿
马致远
郑光祖
白朴
王实甫
《汉宫秋》
《天净沙·秋思》
《倩女离魂》
《墙头马上》
《西厢记》
《窦娥冤》
④代表: 关汉卿(首位)、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①组成:由散曲、杂剧和南戏组成。
③发展:元代杂剧作家200人左右,剧目600种左右,现存的有150多种。
②艺术特点: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⑤最优秀的戏剧家是关汉卿,他的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
1.宋词
二、宋词元曲史——元曲
元代著名戏曲作家,代表作《西厢记》。整部作品创造了文采璀璨的元曲词汇,是中国戏曲史上"文采派"的杰出代表。
关汉卿
(1220年─1300年)
代表剧目——
《窦娥冤》
⑥代表人物
关汉卿:元代最优秀的杂剧家,号已斋,生活在金末元初。他多才多艺,了解民间疾苦,熟悉民间语言,使得他的杂剧内容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昂扬的斗争精神。他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窦娥冤》、《单刀会》等。
《窦娥冤》描写年轻寡妇窦娥遭受无赖陷害,被贪官判处死刑的故事。
她临刑前对苍天发下三桩誓愿,陈述冤情
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三年大旱
窦娥死后,誓愿一一实现,冤情昭雪
二、宋词元曲史——元曲
【想一想】宋元时期的文学形式发展变化特点?
(1)适应了市民阶级的文化需要;
(2)上层文化与平民文化的交融发展。
可以唱的文学形式
可以演的文学形式
唐诗
宋词
元曲
自由化、通俗化
诗经(春秋) 楚辞(战国) 汉乐府(汉)
诗(唐) 词(宋) 曲(元) 小说(明清)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脉络
原因:随着商品经济和城市的发展,词曲适应了市民阶层的文化需要
三.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1.《资治通鉴》:
(1)作者: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
(2)性质:编年体通史巨著,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纵贯中国16个朝代。
(3)历史地位: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
“史学两司马”
史学巨著 年代 作者 体例 记述时间
《资治通鉴》
西汉
司马迁
纪传体
通史
从黄帝时代到汉武帝时期三千多年的历史
北宋
司马光
编年体
通史
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纵贯16个朝代
《史记》
四、宋元时期的书法和绘画
书法——行书盛行
苏轼、黄庭坚、米芾(fú)、蔡襄。元:赵孟頫(fǔ)
书法大家:
苏轼:《归去来兮辞》
黄庭坚
米芾
蔡襄
赵孟頫
绘画大家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元朝最著名:赵孟頫。作品被称“神品”
宋四家:
以下历史人物分别有可能记载于《史记》还是《资治通鉴》?
孔子
唐太宗
《史记》
《资治通鉴》
《史记》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
《史记》
课堂小结
宋元时期
都市文化
都市生活
文化
大都市:开封、临安、大都
市民生活:瓦子(娱乐兼商业场所) 勾栏(演出场地)
传统节日:春节、中秋节等
宋词: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李清照
元曲:“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窦娥冤》
史学: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编年体通史
课堂巩固
1.宋代出现气象万千的社会风貌的根本原因是( )
A.各民族的交融进一步加强
B.我国的经济重心发生了南移
C.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繁荣
D.社会经济继续向前发展
2.《东京梦华录》记载:“瓦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这一材料反映了宋代( )
A.市民生活丰富 B.边境贸易繁荣
C.社会分工完成 D.民间艺术精湛
3.瓦子在宋代城市盛行的主要原因是( )
A.士大夫的提倡 B.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C.农民的需要 D. 达官贵人的需要
D
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