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中外史纲要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中外史纲要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9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09 10:07: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1915年,德国通过丹麦国王派人去俄国探寻媾和意向,俄国对此表示欢迎。1916年11月,英国外交大臣主张用协商方式与德国媾和,法国前总理茹卡也提出与德国单独媾和的要求。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交战国面临长期阵地战的困境 B.战争结果符合人们预期
C.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的必要性 D.德国的扩张行为招致不满
2.关于一战后的国际秩序,威尔逊的想法是“对国际社会进行改造,克服竞争性的民族国家体系带来的弊端,消除国际无政府状态和权势政治,最终将民族国家的私利引向国际社会共同的利益”。威尔逊的这一主张( )
A.意在促进世界和平发展 B.深受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
C.确立了美国的霸权地位 D.助推了国际新秩序的构建
3.丘吉尔曾把凡尔赛体系称为“胜利者的蠢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该体系( )
A.对战败国的严惩为新的国际冲突埋下祸根 B.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新格局
C.促使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 D.忽略了世界上综合国力最强大的美国利益
4.一战后,中立观念被集体安全思想所取代,倡议集体安全的国联在盟约中废除会员国的中立权。1920年国联成立后,欧洲中立国都加入了国联。1936年比利时、荷兰宣布重返中立。1938年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宣称中立,并表示“对所有国家友好,保持独立的坚定决心”。这表明( )
A.国联“全体一致”原则失效 B.中立国家认可大陆均势政策
C.国联委任统治制度形同虚设 D.国联集体安全机制走向衰落
5.国联指定其成员国担任委任统治地的受委任国,有别于一直以来“先占、征服或割让”等传统方式。受委任国对委任地的统治并不发生主权归属地位转移的效果,实际管理方国家需要履行向国联行政院提交委任事项执行情况年度报告等义务。据此可知,国联的委任制度( )
A.对保护战后和平发挥巨大作用 B.折射出非殖民化的时代趋势
C.有效维护了殖民地人民的利益 D.体现了国联的集体安全原则
6.《凡尔赛和约》曾被德国人称为一种专制独裁或一项奴隶条约。1924年开始,英国和美国放宽对德国赔款要求。1926年,德国加入国际联盟,并成为国联行政院常任理事国。这反映了( )
A.德国摆脱了凡尔赛体系束缚 B.世界大国之间矛盾错综复杂
C.德国成为二战爆发的策源地 D.国际联盟大力推行绥靖政策
7.20世纪初,在欧洲人中兴起了一股“道家热”。他们发现老子“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道法自然”的处事原则.“无为而治”的行为方式,对弥补西方文明中的精神失落有积极作用。当时一篇文章写道:“战前德国青年在山林中散步时大半带一本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现在却带一本老子的《道德经》。”欧洲“道家热”的兴起( )
A.缘于一战带来巨大灾难 B.缓和了德国社会阶级矛盾
C.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成为解决经济危机的良药
8.如图老照片中的建筑物为北京的“公理战胜碑”,竖立于1918年11月;其前身为1901年竖立的“克林德碑"(克林德为1899年后的德国驻华公使)。其碑名的变迁历程反映出( )
A.清廷卖国求荣的实质 B.晚清综合国力的增强
C.国人民族精神的成长 D.西方观念逐步中国化
9.在谈到一战的爆发时,辜鸿铭指出,不仅小报靠造谣中伤,制造一些耸人听闻的消息以维持生存,甚至世界知名的报刊也在利益的驱动下进行“不道德”的报道与评论,其立场随着本国利益的转变而转变,丧失了应有的公正与道德。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舆论导向加快了战争的爆发进程 B.欧美新闻媒介道德已基本沦丧
C.经济形势恶化导致了一战的爆发 D.率鸿铭揭示了一战爆发的根源
10.1926年英国政府所公布的《贝尔福报告》称:英国(本土居民)与自治领(居民)虽然同为国王的臣民并作为英联邦成员自由连结为一体,但在英帝国内无论内政、外交等任何方面,都是彼此互不隶属、地位平等的自治团体。这反映出,一战后的英国( )
A.接受了民族自决原则 B.殖民统治走向衰落
C.积极推进经济一体化 D.努力维护世界和平
11.1890年,对于参与同盟,英国政治家的想法与美国孤立主义者一样,不感兴趣。然而,到20世纪初英国抛弃了孤立主义,与位于亚洲的日本结盟。出现这种变化主要是( )
A.工业化浪潮导致英国经济衰落 B.国际舞台上日本扮演重要角色
C.英国在亚洲的殖民地先后觉醒 D.列强冲突扩展逐渐带有世界性
12.某学者指出:“战胜国片面追求民族国家的绝对利益,使该体系存在严重的内在矛盾和致命弊端,并导致战后的和平既短暂又脆弱。”与该体系密切相关的是(  )
A.《凡尔赛条约》 B.《大西洋宪章》 C.《联合国家宣言》 D.雅尔塔体系
13.“蝴蝶在南半球扇动翅膀,会在北半球造成龙卷风”。有史学家认为历史上最著名的蝴蝶效应便是“一颗子弹造成的世界大战”。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
A.塞尔维亚青年射出的这颗子弹导致国际局势迅速恶化
B.这颗子弹的发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根本原因
C.大战前形成了法西斯轴心国和反法西斯同盟国的对抗
D.欧洲在这场战争中遭受致命打击并失去了世界优势地位
14.美国史学家入江昭指出,“八个签约国将为第九个签约国——中国——而合作,维护后者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坚持机会均等原则,为稳定日本的成长营造环境”。以下对这次签约“合作”的解释正确的是( )
①列强打败中国并强迫中国签订此约 ②中国借此机会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③日本在东亚地区的扩张遭到了限制 ④“机会均等”成为八国共同的侵华原则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华盛顿会议前,美国某报纸撰写文章指出:“‘以工代战’的中国受邀参会虽是非常明智的行为,但是认为他们已经可以解决问题是错误的,目前中国的发展还不足以被重视,更没有实力和大国博弈周旋。”这反映出美国某报纸( )
A.为美帝国不履行大国责任和担当作辩护 B.对一战后中国的遗留历史问题分析透彻
C.忽视了中国人民争取主权和利益的决心 D.完全赞同列强对中国的外交原则和方式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5年10月3日,意大利向埃塞俄比亚发起了全面进攻,随后国际联盟宣布意大利违背盟约发动了战争。除意大利及其仆从国外,国际联盟其余成员国都同意这一结论,并联合制裁意大利,实施武器禁运和禁止进口意大利商品等措施。这加深了意大利的财政困难,引起了意大利国内对法西斯政权的不满和批评。但英法两国没有完全放弃和意大利合作的幻想。1935年12月,英法两国背着国际联盟制定了“霍尔一赖伐尔计划”。按照这个计划,埃塞俄比亚一半以上的领土实际上被吞并。这个计划泄露后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正在讨论中的石油制裁和进一步扩大制裁范围的工作被拖延下来。当苏联提出封锁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略通道——苏伊士运河时,英国害怕导致与意大利的直接冲突,拒绝了这一行之有效的提议。1936年5月,意大利宣布吞并埃塞俄比亚。
——据陈必录《略论国际联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际联盟在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过程中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国联制裁效果的因素。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918年11月到1919年年初这段时间是自近代以来中国人最兴奋激动的时刻。中国经历了极短暂的历史狂热期,从1918年年初美国总统威尔逊关于处理战后问题的十四点建议(“十四点原则”)传开,到11月停战协议签字达到高潮,直至1919年夏季中国巴黎和会外交失败消息传出来为止,这段时期大众是在“公理战胜”“劳工神圣”(由蔡元培提出)两个口号中度过的。这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狂热时期,也是民族大觉醒前的狂热时期。
——摘编自李永昌《觉醒前的狂热——论“公理战胜”和“劳工神圣”两个口号》
材料二 严复曾支持中国加入世界大战,可是欧战结束后,严复彻底幻灭了,认为唯有古代中国的儒家思想才能解救中国和西方。梁启超目睹了战争的可怕影响之后断言:这场欧战近乎消灭了人类文明。他放弃了达尔文主义,认为东方现在可以提供一些西方所没有的价值。
——摘编自朱继军《从国家建构看第一次世界大战——从徐国琦<中国与大战:寻求新的国家认同与国际化>一书谈起》
材料三 (一战后)梁漱溟认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理与欲的和谐和平衡”,中国文化处在一个高于西方文化的水平上,中国文化当引导西方人走向儒学之路。
——摘编自徐国琦著,马楠、张春田译《何为中国:1919年的中国与世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结束前后“公理战胜”和“劳工神圣”口号提出的历史背景,并简要评价“觉醒前的狂热”。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前后国人对西方文明态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争勋章 大英政府陆军部寄给张全杭的信封
注:上图是一战结束后, 英国陆军部寄给张全杭一枚“战争勋章”。勋章为铜质,直径3.6、通长15.6厘米,正反面有不同图案,正面为英国国王乔治五世的头像:背面图像为一名手持短剑的骑马士兵,上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马蹄下有骷髅等图案,这些数字和图案表示一战的时长以及战场上的人员伤亡。
材料二 “东北四省与台湾、澎湖群岛为已经失去五十年或十二年以上之领土,而能获得美英共同声明归还我国,而且承认朝鲜于战后独立自由,此皆为国民革命之主要目标与期望,而今竟能发表于三国共同声明之中,实为空前未有之外交成功也。”
声明正式公布后,立即引起国际舆论的极大反响,当地多份报刊纷纷加印版面,刊登三巨头以及蒋宋夫妻的大幅照片,并发表《日本帝国之丧钟》的社评,赞扬“中国在对日作战之地位极为重要”,亦“为亚洲方兴未艾之强国”。
——摘自高素兰编《蒋中正总统档案事略稿本》等
材料三 十八大以来,周边外交的一个巨大进展就是将中亚和东盟确定为两个优先方向,两个板块,一东一西,一个在海上一个在陆上,体现了周边外交的立体感。中亚和东盟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两个重点地区,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两个首倡之地。在经贸合作领域, 东盟连续三年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中国与中亚五国的贸易额自建交起已增长100多倍。地区政策的形成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进展,表明在中国的思维方式里,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互动不再只聚焦于中国自身的利益诉求,而是以整个地区的共同利益为目标。更为关键的是,中国积极参与地区制度化建设,不断深化与周边地区的合作机制。
——摘编自方长平《新时代中国周边外交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成就》
(1)从史料载体的角度,指出材料一中“战争勋章”和“信封”的史料类型,并说明其历史价值。结合所学,写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有关中国问题的决议。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三国共同声明”的名称,并简述“空前未有之外交成功”的具体成果。从东方主战场的角度阐释时评赞扬“中国在对日作战之地位极为重要”的理由。
(3)根据材料三,概括“将中亚和东盟确定为两个优先方向”的必要性。结合所学,举例说明21世纪中国在这两个地区参与“制度化建设”的努力。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8年,英、法、美、德等15个国家的代表共同签署了《非战公约》,规定“各缔约国以各自人民的名义郑重宣布,它们斥责为解决国际争端而诉诸战争,并放弃将战争作为彼此关系中的国家政策工具。各缔约国同意,除非通过和平手段,否则不得寻求解决或解决它们之间可能发生的任何性质或起因的一切争端或冲突。”
——摘编自吴于廑等《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 《非战公约》并未给各国带来真正意义上的安全,整个20年代各国之间的摩擦不断,法国一直苦于寻求自身的安全保障,首倡非战公约。美国也是非战公约签订的实际主导者,其真实用意则是“体面的孤立”。公约中各缔约国同意放弃将战争作为彼此关系中的国家政策工具。但公约没有规定集体执行该公约义务的办法,更为严重的是,当时主要大国甚至那些倡导国都对公约做了有利于自己的变通和保留。二战的事实也构成了对非战的巨大讽刺。而从二战后纽伦堡审判的整个过程来看,正是由于《非战公约》的事先存在以及战胜国的引用,才使得审判有法可依,有理为据。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及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建立和对战犯的审判,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地对国际战争罪犯进行的审判,对国际法发展和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摘编自王立桩《非战公约历史定位的转变》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非战公约》出台的背景。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非战公约》“并未给各国带来安全”的原因。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一战期间欧洲。据材料,一战期间的1915-1916年,同盟国和协约国方面都产生了停战媾和的想法,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因为战争转入阵地战阶段,旷日持久、消耗巨大,且短期内胜负难分,参战国试图谋求早日结束战争,A项正确;一战发展为长期阵地战,让参战国始料未及,而非符合预期,排除B项;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的必要性主要指的是协约国在战场上的困境,材料体现同盟国和协约国都在战争中面临压力,排除C项;对德国的不满应该导致协约国坚持对德战争,而非希望媾和,排除D项。故选A项。
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一战后(世界)。材料的美国总统威尔逊在战后提出的主张,是想建立以大国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新秩序,从而达到美国霸权目的,美国的目的虽然没有达到,但一战后建立了国际联盟,助推了国际新秩序的构建,D项正确;威尔逊的主张意在建立美国一战后的霸权地位,排除A项;威尔逊的想法与社会主义革命无关,排除B项;一战后,美国的霸权没有实现,美国的霸权地位是在二战后确立的,排除C项。故选D项。
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一战后(世界)。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凡尔赛体系是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的掠夺的基础上,是战胜国以强权政治原则建立的新秩序,为新的国际冲突埋下祸根,A项正确;凡尔赛体系仍然是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该体系对战败国的严惩为新的国际冲突埋下祸根,C项与题意无关,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该体系对战败国的严惩为新的国际冲突埋下祸根,D项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排除D项。故选A项。
4.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一战后至1938年(欧洲)。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比利时、荷兰宣布重返中立,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宣称中立,这就说明这些国家不受盟约约束,从而使集体安全有名无实,国联集体安全机制走向衰落,D项正确;全体一致规则是指决策方案的通过需要参与行政决策的全体成员国投票,且都投赞成票,材料未反映,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中立国家对大陆均势政策的态度,排除B项;委任统治制度,是指国际联盟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国的海外殖民地和属地分别委任给有关国家统治的制度,材料与海外殖民地和属地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一战后(欧洲)。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一战后国联对担任委任统治地的受委任国做出规定,受委任国需要维护委任地的主权和向国联行政院提交年度工作报告等,委任统治不同于殖民统治,这折射出非殖民化的时代趋势,B项正确;国联委任制度缓和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的矛盾,有利于国际的和平与安全,但“巨大作用”说法错误,委任制度本质仍是殖民统治,排除A项;“有效维护”说法错误,委任制度本质仍是殖民统治,排除C项;集体安全原则是全体成员国对国际和平集体相互保障,而材料是委任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
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24—1926年(德国)。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和美国放宽对德国的赔款要求,以及德国加入国际联盟并成为常任理事国,这反映了国际关系中的复杂变化和调整,这些变化涉及到大国之间的利益权衡、对德国的态度转变以及对国际秩序的影响,B项正确;1933年纳粹党上台后逐渐摆脱凡尔赛体系的束缚,选项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1933年1月,德意志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纳粹党)掌握国家政权后,在欧洲中部形成的一个战争策源地,排除C项;美国并没有加入国际联盟,美国的放宽政策不能反映国际联盟大力推行绥靖政策,排除D项。故选B项。
7.A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影响题,时空是20世纪初的欧洲。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20世纪初,德国兴起了“道家热”的思潮,结合所学可知,道家主张遵循自然规律,无为而治,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从侧面折射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德国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国家亟需休养生息,A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道家思想对德国社会阶级矛盾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信息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无关,排除C项;道家思想并不是解决经济危机的良药,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8.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1901年竖立“克林德碑”是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后,就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被杀一事做出的谢罪致歉行动,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华民族的屈辱的象征;1918年一战结束,中国赢得战胜国的身份,而德国是一战的战败国,因此国人将其改名为“公理战胜碑”,表达了对胜利的喜悦和摆脱屈辱的期盼,反映出近代民族主义精神对国人的影响加深,C项正确;清廷卖国求荣的实质未分析“变迁”,仍停留在“克林德碑”的时代,排除A项;1918年中国的综合国力相较于清末并未有明显增长,碑名的改换也不是综合国力增强造成的结果,排除B项;碑名的变迁,是西方观念进一步传播的反映,“以公理战胜强权”不是中国传统观念,而属于西方宣扬的观念,不存在“逐步中国化”的说法,排除D项。故选C项。
9.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辜鸿铭的观点主要是指出了媒体在战争爆发过程中的作用和责任。他认为,媒体为了追求利益,有时会发布不实或偏颇的信息,这种行为可能会加速战争的爆发进程,A项正确;欧美新闻媒介道德已基本沦丧"虽然可能有一定道理,但这并不是辜鸿铭的主要观点。他的重点在于媒体如何影响战争进程,而不是媒体的道德水平,排除B项;一战的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不是经济形势恶化,排除C项;辜鸿铭的观点提供了一些关于战争爆发的见解,但他并没有揭示一战爆发的根源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
10.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6年(英国)。根据材料“在英帝国内无论内政、外交等任何方面,都是彼此互不隶属、地位平等的自治团体”可知,1926年英国通过《贝尔福报告》,宣称自治领与英国本土在内政、外交等任何方面都是彼此互不隶属,均为地位平等的自治团体,这赋予了英国殖民地以较广泛的自治权利,反映了英国殖民统治走向了衰落,B项正确;民族自决强调由本民族决定本民族的事务,一战后英国的自治领所拥有的权力依然是由英国政府所赋予的,排除A项;《贝尔福报告》的主旨是为了维护英国的殖民统治而非促进经济一体化,排除C项;这一举措并不能真正地维护世界和平,排除D项。故选B项。
1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初(世界)。据材料“到20世纪初英国抛弃了孤立主义,与位于亚洲的日本结盟”及所学知识可知,伴随着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争夺殖民地,列强在世界范围内的冲突加强,如英国为了和俄国争夺亚洲地区,与日本结盟,所以出现材料中变化的原因是列强冲突扩展逐渐带有世界性,D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两次工业革命中,英国的经济在不断发展,排除A项;英国与日本结盟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制衡俄国,B项不能全面体现材料变化出现的原因,排除B项;英国之所以与日本结盟不是为了镇压殖民地的反抗,而是与俄国在远东地区争夺殖民地,排除C项。故选D项。
1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9年(世界)。据材料“战胜国片面追求民族国家的绝对利益”,可见这场战争是帝国主义之间为利益而进行的战争,可以判断战争是1914-1918年的一战,战后形成的体现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该体系密切相关的是《凡尔赛条约》,A项正确;《大西洋宪章》是1941年二战期间的,排除B项;《联合国家宣言》是1942年二战时期26国发表的宣言,排除C项;雅尔塔体系是二战后的国际体系,排除D项。故选A项。
1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可知,材料涉及的历史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塞尔维亚青年行刺奥匈帝国王储,史称“萨拉热窝事件”,随后此事件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A项正确;这颗子弹的发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导火索,不是根本原因,排除B项;法西斯轴心国和反法西斯同盟国的对抗以及欧洲失去世界优势地位都是在二战中,排除CD项。故选A项。
14.D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1921年的世界。根据材料“八个签约国将为第九个签约国——中国——而合作”“维护……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坚持机会均等原则”及所学可知,此约为《九国公约》。《九国公约》签订后,“门户开放”“机会均等”成为欧美列强共同的侵华原则,从而限制了日本独占中国的野心,③④项正确;《九国公约》是在协约国打败同盟国的基础上签订的,且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①项错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产物,②项错误。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15.C
【详解】该报纸强调“目前中国的发展还不足以被重视,更没有实力和大国博弈周旋”,所以不能解决中国权益问题。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忽视了中国人民争取主权和利益的决心,C项正确;材料不涉及为美国逃避国际责任的行为作积极辩护问题,排除A项;“透彻”太绝对,排除B项;美国主流媒体虽对列强的外交有清醒认识,但“完全赞同”太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
16.(1)影响:对意大利实行经济制裁但不够彻底;成员国没有履行相应制裁;纵容了意大利法西斯的侵略,使得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亚。
(2)因素:英法控制国联;英法背着国际联盟谋求自身利益,任意牺牲小国利益;国联实行“大国一致”原则,缺乏执行决议的强制力,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绥靖政策、和平思潮的影响。
【详解】(1)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30年代的欧洲。据材料“国际联盟宣布意大利违背盟约发动了战争”“联合制裁意大利,实施武器禁运和禁止进口意大利商品等措施”“正在讨论中的石油制裁和进一步扩大制裁范围的工作被拖延下来”,可得出对意大利实行经济制裁但不够彻底;据材料“英法两国没有完全放弃和意大利合作的幻想。1935年12月,英法两国背着国际联盟制定了‘霍尔一赖伐尔计划’。按照这个计划,埃塞俄比亚一半以上的领土实际上被吞并”“英国害怕导致与意大利的直接冲突,拒绝了这一行之有效的提议。1936年5月,意大利宣布吞并埃塞俄比亚。”可得出成员国没有履行相应制裁;纵容了意大利法西斯的侵略,使得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亚。
(2)因素:据材料中英法的作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法控制国联;据材料“英法两国没有完全放弃和意大利合作的幻想”“英法两国背着国际联盟”可得出英法背着国际联盟谋求自身利益,任意牺牲小国利益;结合所学可知,国联实行“大国一致”原则,缺乏执行决议的强制力,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时这一时期绥靖政策和平主义思潮,也影响了国联的制裁效果。
17.(1)背景:一战期间,中国劳工“以工代兵”奔赴欧战;中国作为协约国一方名义上获得战胜国地位;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关于处理战后问题的十四点建议;新文化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评价:“觉醒前的狂热”指的是一战结束后中国成为战胜国一方,中国的知识分子幻想中国的国际地位将会得到巨大提升,但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导致这种幻想破灭,最终导致五四运动的爆发,中国的民族意识得到前所未有的觉醒;这种依靠帝国主义的行为只能是一种幻想,最后依靠的依旧是综合国力。
(2)变化:由崇拜西方文明到依靠东方文明来反思西方文明。
影响:对一战后的反战思想具有一定影响;有利于中国知识分子重新思考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中国文化的创新发展;对后世思想形成一定的借鉴意义。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18年11月到1919年年初(中国)。根据材料“从1918年11月到1919年年初这段时间是自近代以来中国人最兴奋激动的时刻。”并结合所学可知,一战期间,中国劳工“以工代兵”奔赴欧战,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作为协约国一方获得战胜国地位;根据材料“从1918年年初美国总统威尔逊关于处理战后问题的十四点建议(‘十四点原则’)传开”并结合所学可知,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关于处理战后问题的十四点建议,强调开放的外交政策,各国应该公开、诚实地处理彼此之间的外交事务,以建立互信的基础;结合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民族意识的逐渐觉醒。评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可从“狂热”的实质出发,点明中国的知识分子幻想中国的国际地位将会得到巨大提升,但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导致这种幻想破灭,最终导致五四运动的爆发,中国的民族意识得到前所未有的觉醒;并结合实际历史可知,这种依靠帝国主义的行为只能是一种幻想,最后依靠的依旧是综合国力。
(2)本题是对比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18年11月到1919年年初(中国)。变化:根据材料“严复曾支持中国加入世界大战,可是欧战结束后,严复彻底幻灭了,认为唯有古代中国的儒家思想才能解救中国和西方。”“中国文化处在一个高于西方文化的水平上,中国文化当引导西方人走向儒学之路。”可知,一战前后国人对西方文明态度由崇拜西方文明到依靠东方文明来反思西方文明。影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可从战后思想、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后世的影响出发答题,如对一战后的反战思想具有一定影响;有利于中国知识分子重新思考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中国文化的创新发展;对后世文化形成一定的借鉴意义。
18.(1)类别:实物史料。价值:是研究华工参加一战的第一手史料;论证华工对一战的重大贡献;是研究一战进程、伤亡等历史的重要资料;也可以佐证近代国际邮政事业发展历史。
规定: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了诸多特权;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
(2)名称:《开罗宣言》内容:规定日本所窃中国领土归还中国;承认朝鲜独立;决定对日作战及战后处置日本的基本策略。
理由:中国战场抗击的日军兵力超过了太平洋战场上日军的总兵力;协调配合了盟军作战,给予盟军战略、资源和情报上的重大支持;中国积极倡导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实际参与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谋划和指挥;中国军队直接入缅作战,有力支援了盟军对日作战及东南亚人民的抗日斗争。
(3)必要性:地理位置重要(发展周边外交的需要);“一带一路”建设的需要;中国与两地的经济合作密切;开辟大国特色外交新路。
努力: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主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成立亚投行;成立丝路基金。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中国。第一小问史料与价值,根据材料一“战争勋章”与“大英政府陆军部寄给张全抗的信封”可知,这是实物史料;根据材料一“正反面有不同图案,正面为英国国王乔治五世的头像:背面图像为一名手持短剑的骑马士兵,上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马蹄下有骷髅等图案,这些数字和图案表示一战的时长以及战场上的人员伤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史料价值是研究华工参加一战的第一手史料;论证华工对一战的重大贡献;是研究一战进程、伤亡等历史的重要资料;也可以佐证近代国际邮政事业发展历史。
第二小问决议,根据题干“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有关中国问题的决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了诸多特权;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
(2)本题是特点类与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二战时期的中国。第一小问名称与成果,根据材料二“声明正式公布后,立即引起国际舆论的极大反响,当地多份报刊纷纷加印版面,刊登三巨头以及蒋宋夫妻的大幅照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开罗宣言》,其成果是规定日本所窃中国领土归还中国;承认朝鲜独立;决定对日作战及战后处置日本的基本策略。
第二小问理由,根据材料二“并发表《日本帝国之丧钟》的社评,赞扬‘中国在对日作战之地位极为重要’,亦‘为亚洲方兴未艾之强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理由中国战场抗击的日军兵力超过了太平洋战场上日军的总兵力;协调配合了盟军作战,给予盟军战略、资源和情报上的重大支持;中国积极倡导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实际参与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谋划和指挥;中国军队直接入缅作战,有力支援了盟军对日作战及东南亚人民的抗日斗争。
(3)本题是特点类与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的中国。第一小问必要性,根据材料三“一东一西,一个在海上一个在陆上,体现了周边外交的立体感”可知,地理位置重要(发展周边外交的需要);根据材料三“中亚和东盟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两个重点地区,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两个首倡之地。在经贸合作领域, 东盟连续三年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中国与中亚五国的贸易额自建交起已增长100多倍。”可知,“一带一路”建设的需要;中国与两地的经济合作密切;根据材料三“更为关键的是,中国积极参与地区制度化建设,不断深化与周边地区的合作机制。”可知,开辟大国特色外交新路。
第二小问努力,根据材料三“中亚和东盟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两个重点地区,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两个首倡之地”与“更为关键的是,中国积极参与地区制度化建设,不断深化与周边地区的合作机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努力有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主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成立亚投行;成立丝路基金。
19.(1)背景:一战的教训;世界人民反对战争的愿望(和平主义倾向);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妥协与合作。
(2)原因:“凡-华体系”的弊端;资本主义国家利益的冲突;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非战公约》本身的缺陷;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法西斯主义抬头。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世界)。背景:根据材料“1928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的教训;根据材料“各缔约国以各自人民的名义郑重宣布,它们斥责为解决国际争端而诉诸战争,并放弃将战争作为彼此关系中的国家政策工具。”可知,世界人民反对战争的愿望(和平主义倾向);根据材料“各缔约国同意,除非通过和平手段,否则不得寻求解决或解决它们之间可能发生的任何性质或起因的一切争端或冲突。”可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妥协与合作。
(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世界)。原因:根据材料“整个20年代各国之间的摩擦不断,法国一直苦于寻求自身的安全保障,首倡非战公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弊端以及资本主义国家利益的冲突;根据材料“美国也是非战公约签订的实际主导者,其真实用意则是‘体面的孤立’。公约中各缔约国同意放弃将战争作为彼此关系中的国家政策工具。但公约没有规定集体执行该公约义务的办法,更为严重的是,当时主要大国甚至那些倡导国都对公约做了有利于自己的变通和保留。”可知,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根据材料“正是由于《非战公约》的事先存在以及战胜国的引用,才使得审判有法可依,有理为据。”可知,《非战公约》本身的缺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以及法西斯主义抬头。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