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一颗小桃树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一颗小桃树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09 18:17:48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一颗小桃树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字词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走出了山,来到城里,我才知道我的藐小;我从此也有了血(xuè)气方刚的魂魄,学习呀,奋斗呀,一毕业就走上了社会,要轰轰烈烈地干一番我的事业了。
B.它已经老了许多呢,瘦了许多呢,昨日楚楚的容颜全然褪(tuì)尽了。
C.早晨起来,就昕昕(xī xī)沥沥的,我还高兴地说:“春雨贵如油,今年来得这么早!”
D.可我的小桃树,一颗“仙桃”的种子,却开得太白了,太淡了,那辨花儿单薄(bó)得似纸做的。
2.下面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
A.脾性 嫩绿 淋湿 撑腰
B.赤裸 执着 嫌弃 褪尽
C.孱头 服侍 摇憾 花瓣
D.欲绽 委屈 傲慢 奥丧
3、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连续几天阴雨,今天终于放晴。鸟儿们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雨刚停,就迫不及待地卖弄起它们的歌喉,声音是那么的甜润,像______清泉流进心里。阳光像只________的猫,悄悄爬进窗户,轻舔着摊开的书页。书页上的文字似乎也活跃起来,在一片银白的背景下____。推开窗,一股新鲜的空气,____着草木的清香扑鼻而来。一窗新绿,满目生机……
A.一缕缕 蹑手蹑脚 跳动 挟裹
B.一股股 缩手缩脚 闪耀 夹杂
C.一股股 蹑手蹑脚 闪耀 挟裹
D.一缕缕 缩手缩脚 跳动 夹杂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无误的一项是 ( )
A.小沈阳的表演幽默搞笑,每每使大人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孩子更是笑得前俯后仰。  
B.近日,北京、大连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到广大的中西部就业,两地学生已蠢蠢欲动。  
C.他酷爱收藏,为了充实自己的“奇石王国”,他常常慷慨解囊,上门求购别人珍藏的奇石。  
D.专家指出,日常体验式活动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帮助学生树立珍爱生命的意识。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小明的学习成绩是班级中最好的同学。
B.能否保护好水资源,是关系到人类持续发展的大事。
C.参加家务劳动,可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责任心和自信心。
D.每个中学生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有用人才。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用法不正确的一项( )
A.她说:都吃下去吧,这是一颗‘仙桃’;含着桃核做一个梦,谁梦见桃花开了,就会幸福一生呢。
B.爷爷是喜欢服侍花的,在我们的屋里、院里、门道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草。
C.我从此也有了血气方刚的魂魄,学习呀、奋斗呀,一毕业就走上了社会,要轰轰烈烈地干一番我的事业了。
D.啊,小桃树啊!我该怎么感激你?你到底还有一朵花呢,明日一早,你会开吗?你开的是灼灼的吗?香香的吗?
7.下列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这个时候,它浑身无力,精神不振。
②很快就把一冬天积存在肠胃里的食物残渣排泄出来。
③美洲的大黑熊冬眠醒来以后,懒洋洋地爬出了窝。
④于是,它就去寻找一些有轻泻作用的野浆果饱餐一顿。
⑤从此黑熊振作了精神,开始了新一年的生活。
①③②⑤④ B.③④②①⑤ C.③②①④⑤ D.③①④②⑤
8.综合性学习
班级开展“岁寒三友”文化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沐松风】 某同学有一段没有写完的文字,请你在空白处写上恰当的内容。
松树的风格在于只要有一粒种子,它就可以茁壮生长。它不畏天,即使________________,即使____________________,它依旧生长着;它不择地,哪怕石缝狭小,哪怕土壤贫瘠,它依旧生长着;它不靠人,就算无人施肥,就算无人灌溉,它依旧生长着。松树的风格启示着我们:
(2)【赏竹影】 某同学在对联网站上,以“半窗竹影添风趣”为上联发帖求对。下面最佳的下联是(  )
A.一案书香有幽默  B.一枝梅花陶雅情
C.一径花香迎面来  D.半壁梅香赋雪情
(3)【品梅香】 某同学读到一首咏梅的古诗,请你帮他解决下面的问题。
早 梅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诗句“疑是经冬雪未销”中的“疑”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阅读理解
(一)阅读课文第1.2段,回答问题。
我常想给我的小桃树写点文章,却没写出一个字来。只是自个儿忏悔,又自个儿安慰,说:我是该给它写点什么了。
今天下雨,早晨起来就淅淅沥沥的,我还高兴地说:春雨今年来得这么早!一边让雨淋湿我的头发,一边还想去田野悠然地踏青呢。那雨却下得大了,而且下了一整天。我闭了柴门,倚窗坐下,看我的小桃树,枝条被风雨摇撼着,花一片片落了,大半陷在泥里,三点两点地在黄水里打着旋儿。它瘦了许多,昨日的容颜全然褪尽了,可怜它太小了,才开了一次花。我再也不忍看了,我万般无奈。唉,往日我多么傲慢,多么矜持,原来也是个孱头。
9.文章开头反复强调“想要给我的小桃树写点文章”“该给它写点什么了呢”,有什么作用?
10.第二段开头写“雨大”的目的何在?
11.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妙处。
它已经老了许多呢,瘦了许多呢,昨日楚楚的容颜全然褪尽了。
“往日多么傲慢的我,多么矜持的我,原来也是个孱头。”如何理解这句话中“孱头”的含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野 菊
曹柏青
①金风飒飒,银霜沉沉。
②秋阳艳丽,四野俱寂,霜枝无语。黄灿灿的野菊,丰满鲜嫩地伸展着,翠绿肥硕的叶子,像打开的伞架,支撑着金黄的花盘,在晚来的秋风中轻轻地摇曳。“天生傲骨差相似,撑住残秋是此花。”
③静读陶诗未终卷,又乘秋风观野菊。
④我穿行在馥郁的秋风里。我看见夕阳的车轮,向远方滚去。田埂旁,池塘边,土坡上,我诧异地看着这一簇簇金灿灿的野菊,满目秋艳,它默不作声的美,依然震撼了我。苍凉人生,至情至性,有了野菊的映衬,人格人品的意味格外深长啊!秋来倾听菊语,雨霁捕捉竹籁。我的灵魂闪烁在秋阳、翠竹的光影婆娑中,我在细密的花纹中拣起人生的金子。
⑤野菊随地发,涢水逐门生。
⑥我怔怔地站在乡野中,俯河畔,仿佛一瞬间成了写意画中的背景。人在野菊丛,心随年轮走。从秋风寒霜中,我看到野菊的笑脸,一丛浓绿从脚底漫进我的心灵,我呼吸到野菊芬芳的气息;从奔跑的秋阳中,我看到它打在希望树枝上发出的银铃般声响。看一方水土,被一方水土营养,观秋野被故土野菊滋润。岁月复年轮,庭院深几许?遍野黄花,风骨霜艳无重数……沧桑观花花不语,枝头抱香秋千去。菊以它不争的从容开在晚秋,默契着思想者和隐士的情怀。思想者的沉默如菊,也昭示着一种精神力量。而无知者的喋喋不休,却暴露出内心的苍白。野菊寂寞而不失望,孤独但仍从容,这是野菊的涵养,也是野菊的风度。对野菊的钟爱,是我对庸俗社会关系的一种逆动,也是一种物我两化的冲动和实践,更是我心灵全部的最终皈依。境生情,情生心,心生境,人生与自然物象的契合。
⑦我看过很多野菊,在田野,在大路边,在树林中,在草丛里,到处都有耀眼的野菊花,但它们都开得很小,小得像一枚很不起眼的硬币。而我家老屋的篱笆上贫瘠泥土中的野菊花却开得如此灿烂、坦荡,给我一种惊奇。我如同喝下一杯积年陈酿,沉醉不已。
⑧我徜徉在篱笆墙的野菊中,这时,复杂变得简单,愉悦取代烦恼,虚伪回归真诚。我是乐意在这境地里筑茅庐而住的。
⑨野菊是花中的忍者,餐霜饮露,清淡素雅,幽冷隽异,甘苦自知。完美是一个极具诱惑力的口号,也是一个漂亮的陷阱。野菊花它不是招摇的,而是寂寞的,它在寒霜中美得朴素、执着、天然……
⑩我爱老屋篱笆墙的野菊,是向生命的高度冲刺,是贴近大地的呢喃细语,是对生命的繁茂与美丽的那份苦苦眷恋和期待。
⑾秋风瑟瑟,落叶飘飞。我爱的秋天是一种明艳的色彩,是一种深情的爱意,是一种舒适的淡香,是一种故土的温暖。那种感觉让人永远怀念。
13.文章第②段引用诗句“天生傲骨差相似,撑住残秋是此花”,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概括。
14.谈谈你对第⑥段中的画线句“思想者的沉默如菊,也昭示着一种精神力量。而无知者的喋喋不休,却暴露出内心的苍白”的理解。
15.第⑦段写生长“在田野,在大路边,在树林中,在草丛里”的野菊,其作用是什么?
16.本文的语言典雅凝练,富有情趣,请从第②—④段中找一句你喜欢的句子并进行赏析。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神奇的丝瓜
季羡林
①今年春天,孩子们在房前空地上,斩草挖土,开辟出来了一个一丈见方的小花园。周围用竹竿扎了一个篱笆,移来了一棵玉兰花树,栽上了几株月季花,又在竹篱下面随意种上了几棵扁豆和两棵丝瓜。土壤并不肥沃,虽然也铺上了一层河泥,但估计不会起很大的作用,大家不过是玩玩而已。
②过了不久,丝瓜竟然长了出来,而且日益茁壮。这当然增加了我们的兴趣。但是我们也并没有过高的期望。我自己每天早晨工作疲倦了,常到屋旁的小土山上走一走,站一站,看看墙外马路上的车水马龙和亚运会招展的彩旗,顾而乐之,只不过顺便看一看丝瓜罢了。
③丝瓜是普通的植物,我也并没有想到会有什么神奇之处。可是忽然有一天。我发现丝瓜秧爬出了篱笆,爬上了楼墙。以后,每天看丝瓜,总比前一天向楼上爬了一大段,最后竟从一楼爬上了二楼,又从二楼爬上了三楼。说它每天长出半尺,绝非夸大之词。丝瓜的秧不过像细绳一般粗。如不注意,连它的根在什么地方,都找不到。这样细的一根秧竟能在一夜之间输送这样多的水分和养料,供应前方,使得上面的叶子长得又肥又绿,爬在灰白色的墙上,一片浓绿,给土墙增添了无限活力与生机。
④这当然让我感到很惊奇,我的兴趣随之大大地提高。每天早晨看丝瓜成了我的主要任务。爬小山反而成为次要的了。我往往注视着细细的瓜秧和浓绿的瓜叶,陷入沉思,想得很远,很远……
⑤又过了几天,丝瓜开出了黄花。再过几天,有的黄花就变成了小小的绿色的瓜。瓜越长越长,越长越大,重量当然也越来越增加。最初长出的那一个小瓜竟把瓜秧坠下来了一点,直挺挺地悬垂在空中,随风摇摆。我真是替它担心,生怕它经不住这一份重量,会整个地从楼上坠了下来落到地上。
⑥然而不久就证明了,我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最初长出来的瓜不再长大,仿佛得到命令停止了生长。在上面,在三楼一位一百零二岁的老太太家的窗台上,却长出来了两个瓜。这两个瓜后来居上,发瘾似的猛长,不久就长成了小孩胳膊一般粗了。这两个瓜加起来恐怕有五六斤重,那一根细秧怎么能承担得住呢?我又担心起来。没过几天,事实又证明了我是杞人忧天。两个瓜不知从什么时候忽然弯了起来,把躯体放在老太太的窗台上,活像两个粗大变弯的绿色牛角。
⑦不知道从哪一天起,我忽然又发现,在两个大瓜的下面,在二三楼之间,在一根细秧的顶端,又长出来了一个瓜,垂直地悬在那里。我又犯了担心病:这个瓜上面够不到窗台,下面也是空空的。总有一天,它越长越大,会把上面两个大瓜也坠了下来,一起坠到地上,同它的根部聚合在一起。
⑧然而今天早晨,我却看到了奇迹。同往日一样,我习惯地抬头看瓜:下面最小的那一个早已停止生长,孤零零地悬在空中,似乎一点分量都没有;上面老太太窗台上那两个大的似乎长得更大了,威武雄壮地压在窗台上;中间的那一个却不见了。我看看地上,没有看到掉下来的瓜。等我倒退几步抬头再看时,却看到了那一个我认为失踪了的瓜,平着身子躺在紧靠楼墙凸出的一个台子上。这真让我大吃一惊。这样一个原来垂直悬在空中的瓜怎么忽然平身躺在那里了呢?这个凸出的台子人是无法上去的,绝不会有人把丝瓜摆平。
⑨我百思不得其解,徘徊在丝瓜下面。我仿佛觉得这棵丝瓜有了思想,它能考虑问题,而且还有行动。丝瓜用什么来思想呢?丝瓜靠什么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呢?上下数千年,纵横几万里,从来也没有人说过,丝瓜会有思想,我无法同丝瓜对话,而丝瓜则似乎心中有数,它怡然泰然悠然坦然,仿佛含笑面对秋阳。
(有删改)
第⑨段说“我仿佛觉得这棵丝瓜有了思想,它能考虑问题,而且还有行动”。丝瓜有思想、会行动的具体表现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结合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1)第⑧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然而今天早晨,我却看到了奇迹。
(2)请对第⑥段中画线的句子作简要赏析。
两个瓜不知从什么时候忽然弯了起来,把躯体放在老太太的窗台上,活像两个粗大变弯的绿色牛角。
19、此文的语言具有哪些特点?
20.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丝瓜的成长经历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大雪封不住希望的心
①有一年冬天,我和表弟徒步去离村几十里外的荒野中抓兔子。在白茫茫的雪野中走了许久,也不见那一行令我们欣喜的印迹。中午的时候,起了暴风雪,漫天的狂风,无边的大雪,甸子上的积雪被风吹得像波涛一样滚动,我和表弟躲在树下,满心的恐慌。
②过了近两个小时,风停了,雪也小了,我和表弟忙着往回赶。可走了好一会儿,发现周围仍是无边的雪原,雪虽然没有刚才下得大,可我们的足迹还是很快被湮灭。我们心里一惊,知道是迷了路。本来在冬天很少能在野外迷路,至少有来时的脚印能引领我们回家。可是现在,周围除了雪还是雪,没有路。那些站着的身影,是荒原上稀稀疏疏的树。
③每走到一棵树下,表弟便爬上树去向远处张望,可是这么大的暴风雪过后,很难见到村庄的影子,仿佛大地上的印迹都被大雪所埋没。就这样一路走着,心里焦急万分,如果不能找到村庄,到天黑下来,等着我们的就是黑暗与寒冷,无疑是死路一条。我们一边走一边纳闷,平时没觉得甸子这么大,怎么周围的村庄一个都看不见呢?我们本想朝着一个方向走,可是满天风雪,根本无从辨别方向,只好凭着感觉朝某个方向不停地走。
④当表弟再一次爬上一棵树时,他大声喊道:“哥,前边的雪地上有个黑点!”我们精神一振,奋力迈着疲惫的双腿向前方走去。有的地方雪极深,一脚踩下去能没掉整条腿,这让我们提心吊胆,怕掉进一些被雪填平的深坑里,这极大地影响了我们的速度。表弟一次次地上树,我们离着那个黑点也越来越近,这是我们唯一的希望了。
⑤终于走到了那个黑点所处的位置,却原来是一口极深的水井。表弟失望至极,我心里忽然一动,说:“既然这里有井,附近一定有村子!”表弟闻言又来了精神,飞快地爬上一棵最高的树,观望良久,忽然大喊:“哥,我看见那边有一缕缕的烟,可能是个村子!”我们立刻向那边出发。当时已是傍晚,表弟看到的烟定是村庄的炊烟。又走了近一个小时,一个村子真的出现在视野里。天已擦黑,那一刻,我们都躺到在雪地上,大口地喘着气,放下了心中的巨石。
⑥到了那个村子,我们在老乡家休息了一会儿,便抄近路回到了家,才几里路的距离。想起来真是后怕,如果没有那眼水井,我们也许真的会把命丢在无边的雪野之上。当然内心也很震惊,那么猛烈的暴风雪,竟然封不住一个小小的井口!
⑦许多年以后,当我再次回想往事,心中忽然就多了一份感悟。如果把人心当成一眼水井,那么就算生命中的风雪再大,也无法锁住心里的热情。而且,更重要的是,还能给迷路的人指引方向、带来希望!
21.结合全文,说说以“大雪封不住希望的心”为题的妙处。
22.根据提示,填充方框。
情节:突遇暴雪→ →发现黑点→ →发现村庄
心理: →焦急万分→ →失望之极→放下心来
23.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语言。
①表弟一次次地上树,我们离着那个黑点也越来越近,这是我们唯一的希望了。(分别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②那些站着的身影,是荒原上稀稀疏疏的树。(从修辞的角度说说这句话的妙处)
24.第⑤段划线句子中的“真的”一词包含着丰富的心理活动,请以第一人称写出来。(40字以内)
25.文中的“水井”一词表意丰富,请说明。
26.即使有再大的困难,只要心中有希望,脚下不停步,就可能实现人生的目标。你有类似的感悟吗?请结合自身经历谈谈。
三、写作
27、课文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记叙了小桃树虽然在逆境中成长,历经种种风雨,但仍顽强生存,同时作者借小桃树含蓄深刻地表达了自己同命运顽强抗争的精神。请你也运用这种手法,借用下列植物抒发自己的情感吧。(150字左右)
例如:野草、竹子、梅花、莲花等。
答案
B 2.A 3.A 4.D 5.C 6.C 7.D
8.(1)示例:寒冬腊月 酷夏炎热 要直面险恶的环境、恶劣的条件以及人生的困难挫折(意对即可)
(2)B
(3)一个“疑”字,表面写诗人把梅花误以为“雪”的错觉,实际表现了梅花似雪非雪、冰清玉洁的风姿。(意对即可)
9.开篇反复强调要为小桃树写点什么,一是暗示小桃树有特殊的含义,值得我为它写点文章;二是为下文写小桃树对我的重要意义、小桃树给我的启示做铺垫。
10.“雨大”点明了小桃树所处的环境,也更衬托出雨中小桃树的凄惨。
11.“老”“瘦”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备受风雨摧残的小桃树“枝条慌乱”“桃花片片零落”后的凄惨情景。
12.“孱头”是用来称呼软弱无能的人。这句话中的“孱头”是说自己在大自然面前、在风雨面前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小桃树备受风雨摧残的无奈、愤恨和痛苦之情。
13.表明古人对菊花也有感怀,为下文写作者对菊花的感受作铺垫,同时丰富了文章的意蕴,增添了诗意(文采)。
14. 思想者有思维的深度,沉默内敛却有着影响别人的精神力量;无知者越是喋喋不休,越是显现出其思想的贫乏、内心的苍白。
15.写生长在田野、大路边、树林中、草丛里小如硬币的野菊,与“我家老屋的篱笆上贫瘠泥土中的野菊花”形成对比,衬托后者开得灿烂、坦荡,表现对家乡老屋旁生长的野菊花的喜爱之情以及对故土的眷恋之情。
16.句子:“黄灿灿的野菊,丰满鲜嫩地伸展着,翠绿肥硕的叶子,像打开的伞架,支撑着金黄的花盘,在晚来的秋风中轻轻地摇曳。”赏析: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伸展着的野菊的叶子比作打开的伞架,生动形象地写出野菊在晚风中的摇曳之美,表现了作者对野菊的深深喜爱。
17、它能让无法承担重量的瓜停止生长;能给处在有利地形的大瓜找到承担重量的地方,给这样的瓜特殊待遇,让它们生长;它能让竖垂的瓜平身躺下。
18、(1)“奇迹”的本义是并不寻常,令人无法理解的迹象或事情。文中指丝瓜能考虑问题,并且有行动。“奇迹”写出了作者对于丝瓜“躺平”现象的惊讶,表达了作者对于丝瓜“有思考”的生命力的赞美。
(2)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充分展现了丝瓜的生命力,生动描绘了丝瓜主动、灵活调整生存状态的动作,表现出丝瓜具有主动性,似乎有思想的特点。
19、此文极具生动性,语言清新细腻,简洁明快,质朴精练,不失高雅。
20、示例: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要坦然、乐观地面对,要根据遇到的问题灵活地调整生存姿态,不冒进,不卑微,随遇而安。
21.示例:“大雪”一词既指自然界的雪,又虚指人生的困难;“封”字将人心化抽象为具体。整句话写出困难掩藏、阻挡不了希望,具体生动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扣住“大雪”“封”任意一词表述,答出主旨)
22.①雪地迷路;②看到水井;③满心恐慌;④精神一振(意近即可)
23.示例:①“一次次”,是写次数多,表明寻找村庄的急切心理和艰难过程。“唯一”,意思是仅有的、别无其他,写出了对那个黑点寄寓的希望之大。
②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身处雪原难见人踪的失望和惊慌心理。
24.答案略。(须使用第一人称且扣住“猜测得以证实而产生的惊喜之情”作答)
25.①实指吃水用的井;②指人心;③指方向、希望。
26.开放题。(能扣住“困难”“希望”“行动”三个关键词,结合自身经历谈论即可)
27、示例:梅花,它不惧寒冷,不惧风霜,越是环境恶劣,越是开得热闹。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被梅花的这种精神所折服,留下一篇又一篇的经典之作。“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最终由一块钢铁蜕变成一把宝剑,是一遍又一遍在砂石上磨砺出来的。梅花经历磨难,在寒冷的时刻绽放,散发清香。我爱梅花,爱它顽强的精神,它使我在学习和生活中,面对困难时变得更加勇敢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