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5 大自然的语言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翩然( ) 簌簌( ) 物候( )
载途( ) 农谚( ) 刺槐( )
连翘( ) 短促( ) 孕育( )
悬殊( ) 销声匿迹( ) 草长莺飞( )
piān
hòu
zài
sù
huái
yùn
yàn
qiáo
cù
shū
yīnɡ
nì
字词学习
悬殊:相差很远。
孕育:怀胎生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
衰草连天:形容荒草遍地,极其荒凉的样子。
年年如是:每年都像这样。
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草长莺飞:形容春天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美好的景象。
销声匿迹:本义是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本文指昆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词语解释
明确说明对象
把握对象特征
理清说明顺序
找准说明方法
领会语言特色
说明文知识回顾
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打比方
列数字
举例子
作比较
分类别
引用……
打比方:把什么比做什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 (说明对象)的……特点
列数字:通过列举准确的数字,准确具体的说明了…… (说明对象)的……特点,给读者留下具体清晰的印象。
作比较:把什么同什么进行比较,鲜明突出的说明了……的……特点,给读者留下具体清晰的印象。
举例子:通过列举……的事例,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给读者留下具体清晰的印象。
引用:通过引用……资料,具体准确的说明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地理解被说明的事物。
下定义:使读者对概念有确切的了解。
作诠释: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使读者在阅读时对抽象的事物能够更加理解。
事物说明文 事理说明文
说明文知识回顾
事理说明文:解释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的规律的说明文。
说明对象:某个抽象的事理
将抽象事理的成因、关系、原理等说清楚,使读者明白这个事理“为什么是这样”。
快速浏览课文,完成任务: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2.文章围绕说明对象具体写了哪些内容?
3.文章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整体感知
筛选信息的主要方法:
①寻找段落中心句。
②寻找设问式语句。
③注意一些标志性词语,如“首先是为了……”“此外还有……”“对于……”“还可以……”“也可以……”“为了……”
何为物候和物候学
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大自然的语言
启示:写说明文要符合人们对事物的认知规律,有条理,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经度差异
纬度差异
高下差异
古今差异
逻辑顺序
再读课文,思考:
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第1—3段是怎样将“物候”这一科学概念一步步引出来的?
第6—10段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换顺序?
课文解读
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草木枯荣、候鸟来去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
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课文解读
第1—3段是怎样将“物候”这一科学概念一步步引出来的?
文章先描绘四季变迁的景象,再指出诸如草木荣枯、候鸟迁徙等动植物的变化与气候之间存在的关联,最后指出,这些“大自然的语言”就是物候。
①纬度的差异
②经度的差异
③高下的差异
④古今的差异
主要
空间
时间
次要
第6—10段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逻辑顺序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为什么?
不能调整。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另外,前三个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是时间因素。
对四个因素的解说由一个设问句引出,接下来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连接词,使这一部分层次井然,条理清晰。
这样安排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易于读者接受。
科普说明文通常是深奥难懂的,本文却简单轻松地给我们介绍了有关物候的科普知识,作者是怎样做到的呢?
首先,作者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把不易理解的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使读者容易接受。运用优美的词语、多种修辞手法,使枯燥的物候知识生动形象。
其次,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最后,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把物候学知识介绍得一清二楚,便于读者掌握。
探讨方法,品味语言
比较阅读,品味语言
比较文章第一段内容和下面这段话在语言表达上各有什么特点?
原文: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7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改文:3、4月份,气温升高,积雪开始融化,各种植物也逐渐变绿。5、6月份,候鸟回归。夏天到了。植物叶子渐渐变黄、掉落,候鸟南迁,昆虫消失,冬天即将来临。
如果把文章的标题改为《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好不好?文章标题用“大自然的语言”有什么好处?
不好。
《大自然的语言》将大自然拟人化,把物候现象说得生动有趣,更能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
深入探究
什么是物候、物候学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时间因素
空间因素
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纬度差异
经度差异
高下差异
古今差异
大自然的语言
结构梳理
文章从自然现象入手,用通俗生动的语言介绍了物候、物候学,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号召人们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和研究,促进农业生产。
主旨概括
总 结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把一门科学——物候学介绍得浅显易懂,饶有趣味。全文采用逻辑顺序说明,思路清晰明了:描述物候现象——作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这种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方法和行文思路值得我们学习。局部说明也很有特色。本文语言严谨而生动,兼具说明的科学性和生动性,是一篇极有价值的科普文,是科学家竺可桢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的具体体现。文章启发我们:科学距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在我们的身边,而想要探索它,就要有科学精神,丰富科学知识的储备,要掌握科学方法,勇于探索科学奥秘。
拓展迁移
两个月前,在广州,看见了玉兰开花;
两个月后,在北京,又看见玉兰开花。
玉兰花呀,我说,你走得真慢哪!
费了两个月工夫,你才到了京华。
——郭沫若
1.用物候现象解释诗人这句感叹: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蚯蚓路上爬,雨水乱如麻。
泥鳅静,天气晴。
猪衔草,寒潮到。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
龟背潮,下雨兆……
2.搜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
课后作业
这篇文章总结了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决定因素。课外查找资料,或根据自己的观察、体验,为课文补充一些例证,还可以探究一下是否有其他决定因素,与同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