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祁阳市浯溪二中2023-2024学年语文八年级下册名著《经典常谈》综合测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祁阳市浯溪二中2023-2024学年语文八年级下册名著《经典常谈》综合测试题(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09 20:58: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湖南省祁阳市浯溪二中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名著《经典常谈》综合测试题
(满分:100分 时间:5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诗经》被称作“诗三百”,现在实存(  )篇。
A.300 B.301 C.303 D.305
2.杜预作《春秋序》,论到(  ),说“其文缓,其旨远”,“缓”是委婉,“远”是含蓄。这不但是好史笔,也是好文笔。所以这部书不但是史学的权威,也是文学的权威。
A.《左传》 B.《春秋》 C.《公羊传》 D.《战国策》
3.如果你想了解屈原的爱国情感,你应该选择的阅读内容是( )
 A.《说文解字》第一 B.“四书”第七 C.辞赋第十一 D.文第十三
4.在人家门头上,在小孩的帽饰上,我们常见到八卦那种东西。讲八卦的便是(  )这部书。
A.《春秋》 B.《诗经》 C.《中庸》 D.《周易》
5.下列关于名著《经典常谈》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典常谈》没有平铺直叙,而是以流利畅达的语言娓娓道来,常有引人入胜之处。
B.春秋时通行赋诗,“诗言志”中的“志”总是关联着政治或者教化作用,人们用这样的观点去解读作品,如孟子评价《关雎》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C.杜牧很有政治的眼光,但朝中无人,终于是个失意者。他的七绝感慨深切,情辞新秀。《泊秦淮》一首也曾推为压卷之作。
D.古代史官记事,无非征实、劝惩两种目的。
6.下列关于名著《经典常谈》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典常谈》全书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等经史子集共十三部分内容,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是介绍传统文化的典范之作。
B.汉代所见的“记”很多,但流传到现在的只有三十八篇《大戴记》和四十九篇《小戴记》。后世所称《礼记》,多半专指《大戴记》。C.本书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史记》等经典著作,并概述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等情况。
D.孔子托于文王、周公,墨子托于禹,孟子托于尧、舜,老、庄托于传说中尧、舜以前的人物。
7.下列关于名著《经典常谈》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乐”在古代是“礼”的一部分,附属于礼,用来补助仪文的不足。“乐”包括歌和舞,它教人平心静气,互相和爱,这样自然没有贪欲、捣乱、欺诈等事情。
B.“刃”字是在“刀”形上加上一点,指示刃之所在,属于形声字。
C.《经典常谈》多次被“常谈”,正是因为它普及性、通俗性的特点。
D.本书作者朱自清,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8.下列关于名著《经典常谈》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典常谈》共13篇,介绍了《说文解字》《资治通鉴》等经典著作,讲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
B.《说文解字》是东汉许慎所作,书中讲到造字和用字,指出“日”“月”都是象形字。
C. 编年既使历史系统化,还增加了确实性,作为现存最早的编年史,《春秋》功不可没。
D.春秋时诗的主要作用在乐歌;孔子时代,孔子采取断章取义的方法,用《诗》来讨论做学问做人的道理;孔子以后,《诗三百》成为儒家的“六经”之一。
9.下列关于名著《经典常谈》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言志”是一句古话,古代所谓“言志”和现在所谓“抒情”并不一样,那“志”总是关联着政治或者教化作用。
B.《汉广》与《蒹葭》都是古代反映爱情的民歌。
C.《经典常谈》对知识的讲解精辟,且通俗流畅,深入浅出,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
D.《<春秋>三传第六》中“三传”为《离骚》《公羊传》《穀梁传》,三传特别注重《春秋》的劝惩作用。
10.下列关于名著《经典常谈》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书”的各个的名字的记载相较于总名较晚。其中形声最便,用处最大,形声字最多。
B.“人”“言”为“信”“信”是会意文字,“江”“河”是转注文字。
C.《经典常谈》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以此展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
D.“记”是一种文体,为记述事物的文章。《桃花源记》的作者是东晋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表达了他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1.墨家是有团体组织的,他们的首领叫作“   ”,他们不但是打仗的专家,并且是   的专家。但墨家和别的武士不同,他们反对   ,提倡“   ”“   ”,主张“   ”“非乐”。
12.选择性阅读是一种理性的、目的性很强的阅读方式,它往往和阅读者的兴趣、思考、关注点密不可分。下面是三位同学的阅读需求,请你为他们推荐《经典常谈》中的相应篇目进行阅读。
《经典常谈》篇目 阅读需求 推荐篇目(填序号)
①《说文解字》第一②《周易》第二③《尚书》第三④《诗经》第四⑤“三礼”第五⑥“春秋三传”第六⑦“四书”第七⑧《战国策》第八⑨《史记》《汉书》第九⑩诸子第十 辞赋第十一 诗第十二 文第十三 同学A想了解太极八卦常识 同学A:   
同学B对先秦帝王将相有探究兴趣 同学B:   
同学C想完整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过程及其成果 同学C:   
13.《经典常谈》是    (人名)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全书一共13篇,包括《周易》《史记》等经典著作,其中 《 》(书名)介绍了“文字的起源”。其中的《四书》指《大学》、《 》、《孟子》和 《 》。
14.下图中有三句话,括号里的都是易错字。在《经典常谈》“说文解字”这一章节中,我们了解到一些方法能帮助我们辨别古诗文的易错字。请结合知识卡片,判断这些字可以利用哪一种方法来辨别。
知识卡片:A利用汉字字理,如从部首、构造、字义等角度分析。
B利用诗歌意象,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C利用格律知识,如律诗和绝句是讲究对仗和用韵的。
①   ②   ③   
15.荀子认为礼的三本是:   、   、   。儒家的礼治主义的思想就是   。
三.解答题(共20分)
16.请结合阅读,将下列阅读任务单补充完整。(给A、B做批注)(6分)
《经典常谈》阅读任务单
内容呈现 我的批注
《说文解字》篇,作者先从民间流传的仓颉造字的神话故事入手写起:“这仓颉据说有四个眼睛,他看见了地上的兽蹄儿鸟爪儿印着的痕迹,灵感涌上心头,便造起文字来……” A:   
《战国策》篇写苏秦游说秦惠王而遭冷落,“他恨极了,用心读书,用心揣摩;夜里倦了要睡,用锥子扎大腿,血流到脚上。” B:   
《诗经》篇写诗的源头:“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给别人或自己听。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唱;一唱三叹得叫别人回肠荡气……” 运用很规范的白话文,并纯熟地在文中运用口语,让经典具有亲和的力量。
17.朱自清先生在《经典常谈》序言里说:“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经典常谈》共十三篇,从内容上看,有的一部书是一门学问,有的一部书是一种生活习俗,有的一部书是一段历史……请以书中的某篇为例,谈谈你读完后获得了什么新文化知识,从而拓宽了自己的视野。(4分)
18.班里组织了一次关于“选择性阅读”的讨论,请根据情境,完成对话。(4分)
主持人:选择性阅读是一种理性的、目的性很强的阅读方式,往往和阅读者的兴趣、思考、关注点密不可分。
同学:是的,“选择性阅读”不失为一种读书的好方法。我在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时,围绕“如何写好作文”这个问题,选择阅读《谈作文》这封信,重点关注信中写作方法的介绍,明白了学文如学画,可临帖,又可写生。所谓临帖就是多读书,许多第一流的作者起初都经过模仿的阶段;要写生,则须勤做描写文和记叙文。
我:我也用过这个方法。我在阅读《经典常谈》时, 

19.班级开展了“走进经典,读以致用”为主题的《经典常谈》(朱自清)整本书阅读活动。请按照要求完成下面任务。
我们读《经典常谈》,要注重了解“古书的来历,其中的大要,历来对于该书有什么问题,直到现在为止,对于该书已经研究到什么程度”,“因这本书的引导,去接触古书”。
——叶圣陶《读<经典常谈》
【走进经典】
(1)请以《<说文解字>第一》为例,谈谈作者朱自清在这一篇里阐明的“大要”有什么?(2分)
【读有所得】
(2)你还喜欢本书中的哪一篇?谈谈你的阅读收获。(2分)
【读以致用】
(3)读了朱自清《经典常谈》中《<诗经>第》之后,谈一谈你对学过的《关雎》一诗有哪些重新或更深的认识?(2分)
中考必读名著《经典常谈》综合测试题参考答案
1.D 2.A 3.C4.D5.B【解析】评价《关雎》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人是孔子并非孟子。6.B【解析】后世所称《礼记》,应是多半专指《小戴记》。7.B【解析】属于指事字8.A【解析】《资治通鉴》不在《经典常谈》里。9.D【解析】《<春秋>三传第六》中“三传”为《左氏传》《公羊传》《穀梁传》。10.B【解析】“江”“河”不是转注字,而是形声字。11.巨子 制造战争器械 侵略 非攻 兼爱 节用12. A:② B:⑧⑨ C:④ 13.朱自清 说文解字 中庸 论语 14.①C②A③B 15. 天地 亲 君师 以礼治乱16.示例一:A.开篇引入语融入传说、习俗、历史背景等,富有吸引力和生活气息。示例二:B.穿插人物心理、动作描写,故事性强,突显经典的生命活力。17. 示例:读《<诗经>第四》,在原先所知道《诗经》是我们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的基础上,我了解了《诗经》的成书过程;明白了“诗言志”这一说法的来由;了解了《毛传》和赋比兴的相关内容等等。18.示例:对中国的汉字文化特别感兴趣。于是我选择阅读《<说文解字>其一》,重点关注了汉字的造字法,知道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法,对汉字的了解更加深入了。19.(1)中国文字的产生与发展,《说文解字》收入文字来源,造字用字“六书”,秦以后书体演变等。(2)示例:比如《<周易>第二》,叙写《周易》的形成,《周易》的价值,《周易》的价值和影响等几方面内容。(3)示例:比如从朱自清谈到《诗经》“诗言志”的教化之“志”,我对于《关雎》诗歌爱情主题的认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们可以把诗歌的主题拓展为对于理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