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同步练习题
一、基础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 )
A. 铿(kēng)尔 以俟(sì)君子 为(wéi)国以礼 B. 是故哂(sh n)之 端章甫(p ) 喟(wèi)然叹曰
C. 饥馑(j ng) 毋(wù)吾以也 率(shuài)尔而对曰 D. 千乘(chéng)之国 如其礼乐(yuè) 曾皙(xī)
2.下列书写没有问题的一项是( )
A.慑乎大国之间 B.非诸候而何 C.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待坐 D.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3.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如或知尔 B.莫春者,春服既成 C. 加之以师旅 D.可使足民
4.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俟君子 俟:等待 B.居则曰 居:居住
C.且知方也 方:合乎礼仪的行事准则 D.鼓瑟希 希,同“稀”,稀疏
5. 下列“如”解释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A. 如或知尔 B. 仙之人兮列如麻 C. 如其礼乐 D.宗庙之事,如会同
6.下列句子的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以吾一日长乎尔
A. 异乎三子者之撰 B. 不吾知也 C. 则何以哉 D.加之以师旅
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饥馑,泛指饥荒。饥,指蔬菜歉收。馑,指谷物不熟。
B.冠者,成年人。古时,女子和男子在二十岁时行加冠礼,表示成年。
C.千乘,周制,国家有事,诸侯出车千乘,故以“千乘”为诸侯国或诸侯的代称。春秋后期,千乘之国是中等国家;战国时期,诸侯国小者称“千乘”,大者称“万乘”。
D.宗庙,是祖先崇拜的产物,是人们为亡灵建造的寄居之所。除天子设七庙、诸侯五庙,大夫、士、庶人皆可设庙,以祭先祖。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的几位弟子各具特点,从“_________”中我们可以读出子路的直率。但孔子对他的“言志”却并不满意,这一点可以从“________”中得到验证。
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赤)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之事,他说“______,______”。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描绘了一幅春游图:暮春时节,穿好春服,老少郊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唱着歌回去。
(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和自谦的话打消弟子们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9.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让:谦让 B. 异乎三子者之撰 撰:撰写
C.我与点也 与:赞成 D.舍瑟而作 作:起身,站起来
10.下列加点词的解释相同的一项( )
A. 为国以礼 余以乾隆三三十九年十二月 B. 是故哂之 蚓无爪牙之利
C. 如五六十而非邦也与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D. 孰能为之大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11.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皙没有直接说明自己要怎样从政治国,而是通过描绘出一幅“风清俗美,人民安乐”的太平盛世图,展现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并表现了一种“安贫乐道”“澡身浴德”的高洁志趣。
B. 孔子对学生的评论,不仅可以看出孔子的学生都“志在为政”,都想通过入仕实现理想抱负,还可以看出孔子对学生是因材施教。
C.曾皙所描绘的美好图景,暗含如家所向往的“礼治治国”的政治理想,符合儒家所向往的“礼治”社会的最高境界,所以孔子当即表示赞同。
D.孔子唯独对子路“哂之”,这是孔子含而不露的批评,是因为子路回答问题时忽视了“礼”,显得不够谦虚。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3.请根据曾皙对理想的描述为下面两副对联分别拟写下联和上联,概述这一情景。
(1)第一副: 上联:呼朋引伴踏春去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副: 上联:_____________ 下联:童子六七沂水濯衣衣犹香
三、课外延伸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仲尼弟子 昨夜星辰(节选)
鲍鹏山
①孔子为人以德,其人格也如同北斗星辰,而他的那些弟子,则正是拱卫在他周围的灿烂群星,在那个筚路蓝缕的洪荒时代,他们共同构成了吾民族头顶上深邃而灿烂的天宇。这些昨夜的星辰,至今仍在那遥远的地方闪烁,向我们送来他们意味深长的注视……
②《论语》中若无子路,就如同《水浒》中没有了李逵。金圣叹评点《水游》,说及李逵,“是上上人物”“写得真是一片天真烂漫到底”。这话,正是子路的“好批语”。金圣叹还说,李大哥一开口, 总有奇绝语。我也以为,子路兄一说话,便百媚千娇。此人原也是一条绿林好汉,专打天下不平人。但他又和梁山好汉武松、李逵、鲁智深一样,无一丝淫邪之意。这些人都可以说是真正的伟丈夫。
③我以为,子路是孔门弟子中无一丝小人之心的君子,无一丝虚伪之习的真人,无一丝畏怯之态的丈夫。孔门弟子中,像子路这样的人,不可无一,不可有二。不可无一者何?孔门中若没有这样一个真君子伟丈夫,真令孔门黯然无光;不可有二者何?此等天真人,岂能重出?孔子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他也知道,等到他的大道在这浊世不能施展的时候,等他彻底绝了世俗之望,要乘一叶扁舟,江海寄余生的时候,他的那些弟子们都会作鸟兽散,而此时,仍能一如既往地跟随他的,哪怕烟波满眼也无怨无悔的,会有一个子路,但也只有一个子路。是的,子路只能有一个。
④毫无疑问,子路是孔门中精神最健全,人格最完整,自我最舒张的人物。对社会现状,他比孔子有容忍度,对一些人和事,他也比孔子看得开通。他终究还没有修养成圣,离普通人还较近,所以,对普通人的人性缺点,他有更宽宏的蕴含度。这使他更可爱,更可亲可近。同时他又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君子亦有穷乎?”这种诘问恰好表明了他对道德、人格力量的崇拜与信仰。在孔门弟子中,樊迟关心耕稼,颜回关心仁德,曾子致力于孝道的扩张,子夏关心学问的精进,公西华仗着年轻,记忆力好,整天在那里背记繁琐的周礼条文,子贡则心有旁骛,眼盯着市场的行情变化。而只有子路,在别人纷纷致力于经世致用之学的时候,他问“死”,问鬼神,问“成人”(完美的人),谁能想到,偏偏是这个粗莽的人,关心着这类形而上的问题?
⑤“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子路深感痛苦的,不是闻道之难,而是行道之难。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这话要让子路说,他肯定会说:“不可以。因为还没有行道,怎么能死?”道不能是一小撮精神贵族充实内心的精神食粮,而应该是大众的呼吸与空气,是阳光和水,是土壤和风。应当把这些还给大众。子路是绝对的大公无私,他的精神中不能存有任何独享的东西,哪怕是暂时的。他急于把他领悟到的东西公诸大众,如果还未能做到这一点,他宁愿“不闻”:和大众一样贫乏是可以的,而拥有大众没有的东西是不可以的。在子路这样的圣贤面前,一切自以为的“精神贵族”都显得龌龊,他们自以为贵,正显出他们的贱。正像在子路身上,因为他绝无一丝自爱自恋,反而显示出一种真正的高贵。这种高贵,步伐不快,但我们赶不上;调子不高,但我们盖不住;悬的不远,但我们射不中。孔子问:“仁远乎哉?”子路答:“不远。我欲仁,斯仁至矣。”我们答:“远。仁有好处吗?”我们和子路就这样判然有别了。
⑥子路如此刚直、天真、胸无点滓,毫无城府,邪恶的世界当然不会让他得到善终。孔子以一个洞明世事的世故眼光,早已预言过子路将“不得其死”。在那时人的观念里,“死”,乃是人生命的自然终点,也就是庄子所讲的“天年”。“不得其死”,就是指他的生命将意外地终结,从而得不到(或等不到)那个自然的终局。后来的事实证实了孔子的预言,在卫国的蒉聩孔俚之乱里,子路不避其难,挺身赴险,像他老师一样“知其不可而为之”地去维护“义”,终于被杀。但我以为这样的死才有价值,苟活不如好死。既然生命的终局总是死,为什么不能利用“死”来为生命争取最后的荣耀?从这个意义上说,子路是死得其所。
⑦子路死亡的消息传到鲁国,七十多岁的孔子停止了肉羹之食。这是他老人家终生喜爱的食物。圣人的生活开始缺少滋味。
⑧第二年,孔子驾鹤西去。
(有删改)
1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主要用比喻的手法,总写仲尼及其弟子如我们民族天宇中的星辰般永恒闪耀,开篇即点题,并引出下文要评说的对象——仲尼弟子。
B. 作品在行文中有多处引用,这不仅丰富了作品内容,增强了说服力与感染力,还体现出作者的学识功底及思想阅历,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C. 第④段中,写孔门弟子樊迟、颜回等人的追求是为了与子路的追求形成鲜明对比,突出看似粗莽的子路所关注的却没有那么现实功利。
D. 作者说《论语》中若无子路,就如同《水浒》中没有了李逵。他的意思是,文本风貌虽有不同,但塑造鲜活生动地人物却是共同的要求。
15. 第⑤段中,为什么说子路身上显示出的是一种“真正的高贵”?请简要概括。
有人说⑦⑧两段的语言含蓄蕴藉,请结合文本赏析其特点及效果。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曾子芸瓜而误斩其根。曾皙怒,援大杖击之,曾子仆地,有顷乃苏,厥然而起,进曰:“曩者参得罪于大人,大人用力教参,得无疾乎?”退屏鼓琴而歌欲令曾皙听其歌声令知其平也孔子闻之告门人曰参来勿内也曾子自以无罪使人谢孔子孔子曰:“汝闻著叟有子名曰舜?舜之事父也,索而使之,未尝不在侧,求而杀之,未尝可得。小篷则待,大篷则走,以逃暴怒也。今子委身以待暴怒,立体而不去,杀身以陷父不义,不孝就是大乎?汝非天子之民耶?杀天子之民罪奚如?”以曾子之材,又居孔氏之门,有罪不自知,处义难乎!
孔子谓子路曰:“汝何好?”子路曰:“好长剑。”孔子曰:“非此之问也,请以汝之所能,加之以学,岂可及哉!”子路曰:“学亦有益乎?”孔子曰:“夫人君无谏臣则失政,士无教友,则失听。狂马不释其策,操弓不返于菜。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成?毁仁恶士,且近于刑。君子不可以不学。”子路曰:“南山有竹,弗揉自直,斩而射之,通于犀革,又何学为乎?”孔子曰:“括而羽之,链而砥砺之,其入不益深乎?”子路拜曰:“敬受教哉!”
子路问于孔子曰:“请释古之学而行由之意,可乎?”孔子曰:“不可,昔者,东夷慕诸夏之义,有女,其夫死,为之内私婿,终身不嫁。不嫁则不嫁矣,然非贞节之义也。苍梧之弟,娶妻而美好,请与兄易。忠则忠矣,然非礼也。今子欲释古之学而行子之意,庸知子用非为是,用是为非乎!不顺其初,虽欲悔之,难哉!”
(节选自《说苑·建本》)
1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退屏鼓琴而歌/欲令曾皙听其歌声/令知其平也/孔子闻之/告门人曰/参来勿内也/曾子自以无罪/使人谢孔子/
B. 退屏鼓琴而歌/欲令曾皙听/其歌声令知/其平也/孔子闻之/告门人曰/参来勿内也/曾子自以无罪/使人谢孔子/
C. 退屏鼓琴而歌/欲令曾皙听/其歌声令知/其平也/孔子闻之/告门人曰/参来勿内也/曾子自以无罪使人/谢孔子/
D. 退屏鼓琴而歌/欲令曾皙听其歌声/令知其平也/孔子闻之/告门人曰/参来勿内也/曾子自以无罪使人/谢孔子/
1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人,指王公贵族之类的高位者,或是对父母长辈的称呼。文中指曾子的父亲。
B. “得无疾乎”中“疾”的意思与《劝学》“声非加疾也”中“疾”的意思不同。
C. “今子委身以待暴怒”中“委”的意思与《庖丁解牛》中“如土委地”的意思相同。
D. 东夷,古时中原对东方各部落的统称。夷,后来泛指华夏族以外的少数民族。
1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曾皙脾气暴躁,仅因儿子锄草时不慎斩断了瓜苗的根,便拿起大棍击打儿子,致使儿子倒地,不省人事。
B. 孔子对曾参被父亲用大棍打却不知道躲闪的行为进行了批评,认为曾参的做法会使他的父亲陷入不义。
C. 孔子认为子路很有才能,如果再进一步学习,将不会有人能超过子路,但喜欢长剑并不能帮助他提高才能。
D. 孔子认为东夷女子在其丈夫死了之后,虽然没有再次出嫁,但纳私婿做法也不符合贞节的本义。
2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舜之事父也,索而使之,未尝不在侧,求而杀之,未尝可得。
(2)今子欲释古之学而行子之意,庸知子用非为是,用是为非乎!
孔子劝子路学习的理由有哪些?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22.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②善,无施③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④之。”(选自《论语·公冶长》)
[注] ①方:礼仪;②伐:夸耀、自夸;③施:表白;④怀:关爱。
和弟子相比,孔子之志有什么特点呢?请简要概括。
子路之志是什么呢?请概括并作简要评价。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同步练习题答案
A. B.端章甫(f ) 喟(kuì)然叹曰 C.饥馑(j n) 毋(wú)吾以也 D.千乘(shèng)之国
D. A.慑为“摄” B. 候为“侯” C.待为“侍”
B 莫同“暮”
B 居,平日、平时
D例句:如:或者 A. 如果 B. 像 C.至于D.或者
6.D 都是状语后置句
7. C. A.饥和馑解释说反了。B.女子成年为十五岁,行笈礼。D.庶人不可设庙
8.(1)子路率尔而对曰 夫子哂之
(2)端章甫 愿为小相焉
(3)浴乎沂 风乎舞雩
(4)以吾一日长乎尔 毋吾以也
9.B撰:才能
10.D A.用;在B.代词,代指子路;定语前置标志 C.或者;像 D.都为“谁”
11.B 曾皙不没有表现出“通过入仕实现理想抱负”。
12.(1)暮春时节,春装已经穿上了,和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在沂水里洗澡,再到舞雩台上吹风,一路上唱着歌回来。
(2)宗庙祭祀和诸侯会盟,这不是诸侯的事又是什么 像赤这样的人如果只能做一个小相,那谁又能做大相呢 ”
13.第一副下联:戏水沐风咏歌回
第二副上联:冠者五六舞雩当风风正暖
14. D D项,“他的意思是,文本风貌虽有不同,但塑造鲜活生动地人物却是共同的要求”错误,作者说“《论语》中若无子路,就如同《水浒》中没有了李逵”,只是表达对子路的极度喜欢,对作者的意思理解错误。
15. ①子路的品格:无私率性,对“道”“仁”这样至高的精神,愿与大众一起追求,绝无一丝自爱自恋。②子路的追求:并非高不可攀,遥不可及,但我们却始终与之有距离。
16. 特点:含蓄蕴藉。主要用叙述的表达方式,写孔子停肉羹之食,很快离世的事,貌似冷静客观,实则句句含情。
效果:①表达情感沉郁哀痛,让人更深切地感到孔子对子路死亡的痛苦和受到的打击。颇具感染力,引人唏嘘叹惋。②从侧面表现出子路的品格之高及其在孔子心目中的分量之重。
17. A 句意:(于是)退到屏风后面边弹琴边唱歌,想让父亲听见他的歌声,让父亲知道他身体平安无恙。孔子听说了这件事,告诉门下弟子说:“曾参来了,不要让他进来。”曾参自认为没有犯错,便托人向孔子谢罪。
18. C B.“得无疾乎”中“疾”的意思是受伤,“声非加疾也”中“疾”的意思是劲疾。句意:有没有受伤?/声音并没有加大。
C.“今子委身以待暴怒”中“委”的意思是舍弃,“如土委地”中“委”的意思是散落。句意:如今你却舍弃自己的身体给父亲等待他的暴怒/就像泥土一样散落在地上。
19. C C.“但喜欢长剑并不能帮助他提高才能”错,孔子并没有对子路“好长剑”提出反驳,只是说子路回答的“好长剑”,不是他问的问题。
20. (1)舜侍奉父亲时,凡是父亲想找他来使唤的时候,从来没有不在身边的,但是父亲想找他来杀掉时,从来没有找到过。(“事”,侍奉;“索”,找;“侧”,身旁)
(2)现在你想要放弃古代的学问而随自己的心意行动,谁知你是把错误的当成正确的,还是把正确的当成错误的呢? (“释”,放弃;“庸知”,谁知道,怎么知道;“是”,正确)
21. ①以国君缺少谏臣、读书人缺少益友的危害和狂奔的马离不开马鞭,弓弩离不开校正器来说明人接受规劝就会圣明的道理;②指出学习并注重请教便会获得成功,不学习不读书将会濒临刑罚的边缘来证明学习的重要性;③即使天资很好,也要通过学习才会变得更加优秀。
参考译文:
曾参在瓜地除草时不小心斩断了瓜根。(他的父亲)曾皙非常生气,拿起大棒就打他,曾参扑倒在地,过一会才苏醒,他很快就爬起来,上前对父亲说:“刚才我得罪了父亲,您费力教训我,有没有受伤?”(于是)退到屏风后面边弹琴边唱歌,想让父亲听见他的歌声,让父亲知道他身体平安无恙。孔子听说了这件事,告诉门下弟子说:“曾参来了,不要让他进来。”曾参自认为没有犯错,便托人向孔子谢罪。孔子说:“你没有听说普叟有个儿子名叫舜吗?舜侍奉父亲时,凡是父亲想找他来使唤的时候,从来没有不在身边的,但是父亲想找他来杀掉时,从来没有找到过。小的杖刑他就等着挨打,大的杖刑他就跑掉,以躲避父亲的暴怒。如今你却舍弃自己的身体给父亲等待他的暴怒,站在那里不躲开,以自己的死来使你的父亲陷入不义,哪样的不孝比这更大呢?你难道不是天子的百姓吗?杀死天子的百姓,该当何罪呢?”凭着曾参这样的人才,又是孔门的弟子,有了罪过自己还不知道,一举一动都要合乎规矩,实在很难啊!
孔子对子路说:“你爱好什么?”子路说:“爱好长剑。”孔子说:“不是问的这个,凭着你的才能,再进一步学习,谁能比得上你呢!”子路说:“学习也有好处吗?”孔子说:“国君没有直言规劝的臣子,政治就会有缺失,读书人没有能获得教益的朋友,所闻就不广。狂奔的马不能放开马鞭,使用弓弩不能离开校正器。木料经墨线一弹就能取直,人接受规劝就能圣明。接受教育注重请教,哪有不顺利成功的呢?诋毁仁义,厌恶读书人,就将濒临刑罚的边缘。君子不能不学习。”子路说:“南山有竹子,不用揉制自然端直,砍伐下来做成箭射出去,能穿透犀牛皮,又为什么要学习呢?”孔子说:“(如果)在箭的尾部装上羽毛,将箭头磨得十分锋利,那它射得不是更深吗?”子路弯腰拱手说:“恭敬地接受您的教诲!”
子路向孔子问道:“请求舍弃古代的学问而随我的心意行动,可以吗?”孔子说:“不可以。从前,东夷人人仰慕中原的礼义,有女人死了丈夫,就为她接纳一个未正式结婚的丈夫,终身不出嫁。不嫁虽说是不嫁,但已经不是贞节的本义了。苍梧有个弟弟,娶了一个美丽的妻子,请求与哥哥交换。忠诚虽说是忠诚,但不符合礼义。现在你想要放弃古代的学问而随自己的心意行动,谁知你是把错误的当成正确的,还是把正确的当成错误的呢?做一件事情开头不谨慎,以后即使要悔改,那将是很难的啊!”
22.(1)相比之下,孔子的志向是希望老人得到安养,朋友间以诚相待,少年得到关爱,(1分)其关注的层面更为广阔。(1分)
(2)子路有志于治理好一个千乘之国,(1分)有好东西愿意和朋友们共享;(1分)他性格豪爽仗义,(1分)但性情鲁莽,过于崇尚勇力。(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