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影响气候的因素(共26张ppt)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影响气候的因素(共26张ppt)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4-09 13:00: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0 °
20 °
40 °
60 °
80 °
10 °
30 °
50 °
70 °
90°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全年多雨
夏季多雨
全年少雨
热带沙漠气候
地中海气候
冬季多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多雨
温带
大陆性气候
全年少雨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多雨
夏季多雨
夏季多雨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少雨且集中于夏季
苔原气候
冰原气候
全年少雨
全年少雨
东北信风带
盛行西风带
极地东风带
极地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全年高温
冬温
夏热
冬冷夏热
全年
寒冷
非地带性气候类型及形成原因
——影响气候的因素
美国宇航局测试最新的太空探测车,选择的测试地点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地区之一,智利阿塔卡马沙漠。
智利的阿塔卡马沙漠空气干燥,寸草不生,被公认为世界上最荒芜的地区之一,被称为世界的“干极”,是世界上降水量最少的地方。阿塔卡马是地球上最接近火星的自然环境,这里土壤荒瘠、强酸性,连细菌也不能存活,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其中一部分是因为缺水。
这里每十年的降雨量,只能用毫米来度量,而在沙漠的某些部分,已经数百年都没有出现过丝毫的降水迹象。
400年不下雨的极旱之地,
人类说它是火星在地球上的投影
南美洲洋流图
南美洲地形图
以阿卡塔玛沙漠位置为切入点,从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入手,结合南美洲的地形图,洋流分布图等,分析阿塔卡马沙漠成为世界上最干旱沙漠,并且南美洲西海岸热带沙漠气候自南回归线延伸至赤道附近呈狭长分布的原因
南美洲气候类型图
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热带沙漠气候
秘 鲁 寒 流
热带沙漠气候
南美洲西海岸热带沙漠气候自南回归线延伸至赤道附近。
成因:
1、由于秘鲁寒流延伸到赤道附近。
2、南北狭长的安第斯山脉阻挡了沙漠气候向东部内陆延伸,沿海岸狭长分布。
3、受高大的安第斯山脉阻挡,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少降水,较干燥。
总结归纳:
非地带性是指由于海陆分布、洋流、地质构造、地形起伏等,干扰或破坏了地带性分布,使自然带未按或未完全按某一方向延伸或更替的现象,形成与地带性相异的各种地域分异现象。
在地带性气候的分布及成因分析的认知基础之上,探究非地带性气候的分布及成因分析,属于从一般到特殊、从大尺度到小尺度的过渡学习。
(一)热带雨林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1
2
3
4
5
典型分布区一(1.2.3.4):
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东南部、中美地峡东部
成因:a.处于来自海洋的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b.受地形抬升形成大量降水。(地形)
c.暖流对沿岸起到增温增湿作用(洋流)
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的马达加斯加暖流 澳大利亚东北部东澳大利亚暖流
巴西东南部的巴西暖流 中美地峡东部的北赤道暖流
成因: 来自海洋的信风+地形迎风坡+沿岸暖流
(一)热带雨林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5
典型分布区二(5):非洲西部15°N附近
成因:
a.几内亚暖流(赤道)逆流对沿岸增温增湿作用;
b.地形的抬升加强地形雨
几内亚暖流
西南季风
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形成西南季风,西南风带来丰沛降水。
成因: 来自海洋的季风+地形迎风坡+沿岸暖流
(二)热带草原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典型分布区: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 非洲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的热带草原气候
1
1、成因:地势高 该地虽然纬度较低,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但由于东非高原海拔较高,使气温较同纬度地区低、空气无法受热膨胀上升形成对流雨,降水较同纬度地区少,热量、水分条件达不到热带雨林气候标准,成为热带草原气候。
2
2、成因:该地湿季是由于夏季来自海洋的气流越过暖流上空带来大量水汽,干季是因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北移影响该地区,气流下沉,降水稀少。
(三)热带沙漠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典型分布区:非洲大陆东岸索马里半岛的热带沙漠气候
由于东北信风从大陆吹来,干燥少雨;
夏季盛行来自非洲大陆的西南风(离岸风),干燥少雨
夏季索马里寒流为上升流,使该地沿岸降温、干旱,从而形成热带沙漠气候。
东北信风
西南季风
(四)温带海洋性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增湿
典型分布区:北纬60度以北的北欧大西洋沿岸
北大西洋暖流
(五)温带大陆性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典型分布区:南美洲南部巴塔哥尼亚高原
成因:
①西部高大的安第斯山脉的阻挡,西风难以入内,形成了干燥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②东岸西风漂流(寒流)的分支更加重了沿岸的干燥。
南美洲地形图
(五)温带大陆性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典型分布区:北美洲、欧洲西部高纬度地区;北美大陆东岸
成因:美洲、欧洲西部高纬度地区本应属于极地气候的地区。由于暖流对沿岸的增温作用。
成因:北美大陆东岸该类型气候一直延伸到沿海。①北美大陆西部高山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②东岸拉布拉多寒流对沿岸起到降温减湿作用。
影响非地带性气候的主要因素
太阳辐射
海陆位置
大气环流
地形
洋流
人类活动
3.能够通过不同的资料或图片获取区域气候信息,观察比较不同区域非地带性气候的成因。
太阳辐射
在地球表面不同纬度地带分布
热量随纬度增高而减少
气候差异
根本原因
一、太阳辐射
——造成气候差异的根本因素
主要影响气温
二、大气环流
三圈环流
(气压带、风带)
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
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西风带控制降水多;
信风带控制降水少
(若信风是从海洋吹来,降水多)
季风环流(冬季风、夏季风)
夏季风影响,降水多;
冬季风影响,降水少;
(若冬季风是经过了海洋,降水多)
——造成气候差异的直接因素
主要影响降水
三、下垫面
1.海陆差异
2.洋 流
3.地 形
其他因素
对流层大气中的热量和水分主要来自地面,地面性质的不同直接影响到大气的水热状况乃至运动特征。
地表物质组成(岩石、土壤、水面、冰雪和植被等)不同,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也不同,从而影响到地表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进而导致地区间热量状况出现差异。
4.其他因素
反射率不同影响气温
(如:南极气温更低:冰川—反射率高—气温低)
比热容
岩石——温差大,干燥
覆盖高——温差小,湿润
地表物质组成
植被覆盖
水面——温差小,湿润
覆盖低——温差大,干燥
四、人类活动
影响大气温度
改变大气成分
改变下垫面性质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主要有三种途径。
太阳辐射
大气环流
气候
因子
海陆分布
地 形
洋 流
气 温
降 水
降 水
气温/降水
气温/降水
热 带
大陆东岸
迎/背风坡
寒暖流
亚热带
温 带
亚寒带
最冷月15℃以上
最冷月0℃以上
最冷月在0℃以下
最热月略高于10℃
温海除外
大陆西岸
季风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
内陆和沿海
大陆性和海洋性
地 形
山脉的分布
山 地
盆地
垂直分异
中心气温低
中心气温高
气候的垂直变化
人类活动
温室气体/植树造林/修水库等
影响力减弱
【小结】
大气环流(降水)
太阳辐射(纬度——气温)
下垫面因素
人类活动
气候形成的影响因素
地形(海拔、坡向)
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其他因素(下垫面物质组成、反射率)
三圈环流
季风环流
影响大气温度
改变大气成分
改变下垫面性质
海陆差异(年/日较差、降水)
纳瓦里诺岛(68°W,55°S)是智利的岛屿,位于火地岛的南面。岛上最高点海拔1195m,岛的北部年降水量467mm,南部年降水量800mm。最热月平均气温为9.6°C,最冷月平均气温为1.9°C。下图示意纳瓦里诺岛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纳瓦里诺岛最热月平均气温较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气压带与风带 D.地形地势
2.纳瓦里诺岛南部降水多于北部的原因可能是( )
A.位于盛行西风迎风坡,多地形雨 B.濒临德雷克海峡,有暖流流经
C.山脉西北走向,利于西风深入 D.受极锋影响,多锋面气旋雨
B
D
【课堂练习】
格什姆岛位于霍尔木兹海峡,面积1336km2,海岸线曲折,多基岩海岸。图示意格什姆岛的区域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格什姆岛气温常年高于零度,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①大气环流 ②地形因素 ③纬度、海陆位置 ④洋流性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课堂练习】
孟买位于印度半岛西侧,全年干湿分明,降水集中在6—9月,5月份特别炎热。下图是孟买区位略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造成孟买全年干湿分明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势高低 D.大气环流
5.孟买5月份特别炎热的主要原因是( )
①暖湿气流影响 ②下沉气流影响
③太阳辐射强烈 ④飓风活动强烈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D
B
【课堂练习】
马达加斯加岛中部为海拔1000-2000米的高原和山地,沿海多为平原和丘陵。中国援助马达加斯加科研团队对该国进行了详细考察。考察发现:塔那那利佛省(虚线区域)为该国人口和城市最密集的地区,7月甲地平均气温明显高于乙地。下图示意马达加斯加岛1月和7月平均降水量分布(单位:mm)。
(1)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角度,分析该岛1月平均降水量较多的原因。
(2)与乙地相比,说明甲地7月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
1月赤道低气压带(热带辐合带)南移,该岛北部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对流雨较多。
该岛中部海拔较高甲地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晴天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多;东南信风越过山地高原后,气流下沉增温,气温较高。
【课堂练习】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