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练基础】
必备知识1 光合作用以二氧化碳为原料并产生氧气
1.现有四个实验装置,若要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则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 ( )
A.①和② B.③和④
C.②和③ D.①和③
2.下图为植物叶片在适宜环境条件下进行的某种生理活动简图,A、B、C分别表示相应的物质。若C表示氧气,则此生理过程可以表示植株的 ( )
A.扩散作用
B.吸收水分
C.蒸腾作用
D.光合作用
3.某菜农种植的大葱高达2.44米,成为2022年最高的章丘大葱,在产量大丰收的同时,他也将“葱王”荣誉带回了家中。“葱王”体内的有机物主要来自下列哪些物质的转化 ( )
A.水和有机物
B.二氧化碳和水
C.二氧化碳和无机盐
D.水和无机盐
4.大气中氧和二氧化碳含量能保持相对稳定,这主要是 ( )
A.光合作用的结果
B.大气中氧含量多的结果
C.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少的结果
D.氧被大量消耗的结果
5.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植物只有绿叶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B.淀粉和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C.水和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D.一定的光照是光合作用的条件
6.“低碳生活”已成为时髦的话题,保护植被和大面积绿化是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有效方法,对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有重大意义。该做法的原因之一是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 ( )
A.吸收二氧化碳 B.吸收水和无机盐
C.生产有机物 D.释放二氧化碳
7.大棚温室种植蔬菜时,在水肥条件均具备的情况下,适当增加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可提高光合作用的 ,即提高作物的 。
必备知识2 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8.农业生产上充分利用阳光的措施是 ( )
A.同种植物间种得稀疏些
B.同种植物间种得紧密些
C.不同种植物间种得紧密些
D.种植农作物时要合理密植
9.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要让阳光尽量多地照射到农作物上,少照射到空地上,并要避免农作物的叶片互相遮光。故应该采用的栽培方法是 ( )
A.高度密植 B.高度稀植
C.合理密植 D.适当稀植
【练能力】
10.在大棚中种植蔬菜能增加蔬菜的光合作用强度。下列能有效提高蔬菜产量的办法是 ( )
A.浇水越多越好
B.向大棚中充入氧气
C.喷施储存在钢瓶中的二氧化碳
D.保持大棚内的空气干燥
11.一般来说,光照增强,植物光合作用增强。但在夏天光照最强的中午,光合作用反而减弱了。分析可知,其原因是 ( )
A.强烈的蒸腾作用抑制了光合作用
B.光照太强,影响了酶的活性
C.气孔关闭,二氧化碳供应不足
D.气孔关闭,氧气不能释放出来
【练素养】
12.将某株绿色植物移置黑暗中24小时,随后把植株上一片绿叶的主叶脉剪断,另一片绿叶从上、下两面贴上一块不透明的锡纸(如下图),再光照4小时,取下两叶经脱色后滴加碘液,发现A处、C处不变色,B处变为蓝色。该实验能够证明光合作用需要 ( )
A.水和二氧化碳
B.水和叶绿体
C.水和阳光
D.叶绿体和阳光
方法点拨——验证光合作用常用的实验方法
①滴加碘液,验证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
②选一叶片,部分遮光,验证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
③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或者用碳酸氢钠溶液增加二氧化碳,都可验证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
④选一叶片,切断主叶脉,验证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⑤用银边天竺葵验证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⑥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或卫生香验证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氧气。
13.草莓被誉为“果中皇后”,富含多种营养成分,深受人们的喜爱。很多采摘园的果农在大棚中种植草莓。请回答下列问题:
(1)果农在大棚种植草莓时,常在棚内放养蜜蜂,放养蜜蜂最直接的目的是 。
(2)草莓是对盐敏感的植物,某些无机盐会影响草莓的产量。科研人员在无土栽培的条件下,利用盆栽法分别研究钙盐和钠盐对草莓生理特性的影响。下列图表表示不同无机盐对草莓气孔导度(注:气孔导度是指气孔的开放程度)和叶绿素(包括叶绿素a、叶绿素b)相对含量影响的实验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处理 叶绿素a/ (100mmol/L) 叶绿素b/ (100mmol/L)
对照组 1.276 0.678
氯化钠 1.110 0.551
氯化钙 1.078 0.536
①表中结果显示,两种盐都会使 含量下降,导致光合作用吸收的 减少,进而使光合速率下降。
②图中结果显示,随着盐溶液浓度的增加,气孔导度 ,导致植物体吸收 的速率减慢,使光合速率下降,其中 溶液的影响更大。因此在种植过程中,要考虑无机盐对草莓产量的影响。
3.5.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参考答案
练基础
1.D 2.D 3.B 4.A 5.A 6.A
7.效率 产量
8.D 9.C
练能力
10.C 11.C
练素养
12.C
13.(1)帮助植物传粉 (2)叶绿素a和叶绿素b(或叶绿素) 太阳能 降低 二氧化碳 氯化钙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