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学案
课题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提出问题
凸透镜的成像大小、正倒、实虚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猜想与
假设
器材与
装置图
光具座、蜡烛、凸透镜(f约为10cm)、光屏
方
法
步
骤
(1)将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2f,例如u=4f…u=3f…。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
(2)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使物距在2f和f之间,例如u=1.8f…u=1.2f…。重复以上操作,进行观察和测量。
(3)继续移近蜡烛,使物距u<f,例如u=0.8f…u=0.3f…。若在屏上不能得到蜡烛的像,则用眼睛透过透镜观察蜡烛的像。并记录像的正倒、大小。
表
格
物距与焦距关系
物距
u/cm
像的性质
像距
正倒
大小
实虚
v/cm
u>2f
?
?
?
?
?
u>2f
?
?
?
?
?
f?
?
?
?
?
f?
?
?
?
?
u?
?
?
?
?
u?
?
?
?
?
结
论
1、u>2f成 、 的 像;
2、f3、u评
估
反馈练习
1、关于凸透镜所成的像判断对错
(1)所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所成的虚像都是正立的。( )
(2)所有放大的像都是虚像,所有缩小的像都是实像。( )
(3)能用光屏承接的像是实像,不能用光屏承接的像是虚像。( )
2、凸透镜的焦距是5cm,当物体离透镜17cm,则所成的像是( )
A放大的实像 B放大的虚像C缩小的实像D缩小的虚像
3、下列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B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C幻灯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放大镜成倒立放大的虚像
4、如图所示:
(1)当蜡烛放在a点时成_____、_____的_____像 。
(2)当蜡烛放在c点时,在光屏上得不到,但眼睛透过透镜看物体能看到_____、______的______像 。
(3)由实验探究知当蜡烛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像时,物距____(﹥、﹦、﹤)像距;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时物距_____(﹥、﹦、﹤)像距。
达标检测
1、判断
(1)虚像和实像都能用光屏承接( )
(2)凸透镜只能成实像,不能成虚像( )
(3)凸透镜所成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 )
2、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可以得到的像是( )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的实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3、一个凸透镜的焦距是7cm,物体在距凸透镜2cm时,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
A放大的实像 B 缩小的实像C放大的虚像D缩小的虚像
4、如图所示:
(1)物体在____成缩小的实像,其中____(a或b)点的像更大一点。
(2)物体在c、d点成倒立______的实像,d点所成的像比c点所成的像_____(大或小)。
(3)物体在e点成______、______的______像。
作业:利用作图形式,探究u=2f和u=f时的成像情况。
教材分析
年 级: 八 年 级
学 科: 物 理
讲 课 人: 付 正 芹
课 题: 探 究 凸 透 镜 成 像 规 律
课 型: 新 授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研究并知道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过程与方法
1.体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和方法
2.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学习运用具体的物理学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的物理道理的意识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互相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教学难点
凸透镜成放大虚像的条件及像的性质
学情分析
学生对凸透镜的的应用有一定的认识,但学生理解成像的规律会有一定困难,可通过探究加深认识
教学方法
“五位一体”整体组合法
教具与媒体
光具座、蜡烛、凸透镜、光屏等
教学流程简案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策略
复
习
提
问
指导学生做实验,由现象引出课题
师:下面我们一起做一个小实验。每一组桌上都有一个凸透镜,先用凸透镜靠近指纹观察,再远处大屏幕上的字。师:请描述一下看到的现象。由学生叙述的现象引出课题: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生:1、实像都是倒立的能用光屏承接。虚像都是正立的不能用光屏承接。
2、照相机成倒立的缩小的像,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像,?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像
发挥学生主动性,通过谈话法回顾、巩固所学的知识
课
题
引
入
与同学们一起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引导。首先我们一起回顾一下上一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展示投影片)
做实验,说现象。
生:描述看到的现象。如:看到远处的物体是倒立的、缩小的,近处的物体是放大的、正?立的等。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课
题
探
究
提出问题
启发诱导
师:凸透镜的成像大小、正倒、实虚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生:思考并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
通过小组讨论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相互协作精神
猜想与假设
①师:通过我们已经了解的关于凸透镜的知识和你的日常生活经验,你认为上述问题的答案可能是什么?各小组讨论提出。一定要说出你猜想的依据。
②师:应该怎样去验证猜想是否正确呢?
①生:讨论并对上述问题做出解释。例如:照相机能使物体成缩小的像,照像时物体离照相机较远,因此当物体离凸透镜较远时,能成缩小的像……
②生:用实验的方法可以来验证猜想的正确性。
设计实验步骤,并完成实验表格
介绍实验器材(配合实验器材)
介绍方法与步骤
(1)将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2f,例如u=4f…u=3f…。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
(2)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使物距在2f和f之间,例如u=1.8f…u=1.2f…。重复以上操作,进行观察和测量。
(3)继续移近蜡烛,使物距u<f,例如u=0.8f…u=0.3f…。若在屏上不能得到蜡烛的像,则用眼睛透过透镜观察蜡烛的像。并记录像的正倒、大小。
友情提示
1、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中央,蜡烛和光屏放在凸透镜的两侧。使火焰、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2怎样找实像:当成实像时,移动光屏,使光屏上得到最清晰的像时,光屏的位置才是像的位置
3、怎样找虚像:透过凸透镜用眼睛观察物体所成的像。
4、实验时注意分工合作,边实验边记录数据,并填入表格,找出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
凸透镜焦距f=?10? ㎝
仔细研究实验步骤,考虑如何做实验
进行实验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进行实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操作
分
析
论
证
师:引导
学生根据成像的情况对数据进行分类,总结凸透镜成像特点。
讨论总结
生:学生讨论分析数据的特点并得出结论: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的缩小的像。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在2倍焦距和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评估
试验中的疑惑。
讨论,解决
进一步
分析
师:小组讨论并进一步分析书上67页表格下三个问题。师: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数据得到:F是实、虚像分界点。2F是大、小像的分界点。
师:引导学生再做一遍实验,再次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得到:成缩小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放大实像时物距小于像距。像小像距小,像大像距大。
学生解决问题
反馈练习
练习
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小结
知识和方法
①师:通过这节课的探究,你有那些收获?②师:这节课经历了哪几个探究过程?
①生:回答②生: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归纳分析
作业
利用作图法探究物距在焦距和在两倍焦距的成像情况。
课件18张PPT。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回顾1.所有的实像都是_____(正立或倒立),_____(能或不能)用光屏承接。
所有的虚像都是_____(正立或倒立),_____(能或不能)用光屏承接。
2.倒立能正立不能倒立 缩小 倒立 放大 正立 放大 友情提示1.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中央,蜡烛和光屏放在凸透镜的两侧。使烛焰、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2.找实像:固定凸透镜位置不变,移动光屏,使光屏上得到最清晰的像时,光屏的位置才是像的位置。
3.找虚像:眼睛透过凸透镜观察蜡烛所成的像。
4.实验时注意分工合作,边实验边记录数据,并填入表格,找出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 u>2f 成 、 立的 像;
f u表
格
结论 缩小 倒 实 放大 倒 实放大 正 虚 动脑筋1.虚实:凸透镜什么条件下成实像?什么条件下成虚像?
2.大小:凸透镜什么条件下成放大的实像?什么条件下成缩小的实像?有或没有缩小的虚像?
3.倒正:凸透镜所成的像有没有正立的实像?有没有倒立的虚像?
1. u f (>或<)成实像
u f (>或<) 成虚像
2. u 2f(> 或 < ) 成缩小的实像
f u 2f(>或<) 成放大的实像
(有或没有)缩小的虚像。
3.凸透镜所成的像 (有或没有)正立的实像,
(有或没有)倒立的虚像。
>步步高<><没有没有没有新发现<一倍焦点F分虚实二倍焦点
2F分大小 有可能你还会发现一些新的规律呢?当成缩小的实像时 u v(>或<)
当成放大的实像时 u v(>或<)
2. a和b点所成的像相比较哪个大?____(填a或b)点;
c和d点所成的像相比较哪个大?____(填c或d)点;
e和f点所成的像相比较哪个大?____(填e或f)点;><我发现我快乐bde像小像距小
像大像距大无论虚实像,物体越靠近焦点F,
所成的像就越大。学以致用 走进生活 给你一块小玻璃片、水和滴管,请你想办法将你自己的手指纹放大。你能行小结:一、知识 缩小 倒立 实放大 倒立 实放大 正立 虚1、u>2f成 、 的 像;
2、 f3、u小结:一、知识 缩小 倒立 实放大 倒立 实放大 正立 虚1、u>2f成 、 的 像;
2、 f3、u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进行实验设计实验归纳分析得出结论探究过程谢谢大家!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