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综合复习训练(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中外史纲要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 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综合复习训练(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中外史纲要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09 16:01: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综合复习训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霍布斯鲍姆在《帝国的年代:1875-1914》中写道:“19世纪80年代,欧洲不仅是支配和改变世界的资本主义发展核心,同时也是世界经济和资本主义社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材料旨在说明( )
A.资本主义生产时代曙光到来 B.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世界范围内建立
C.西方殖民改变世界发展走向 D.欧洲革命沉重打击了封建专制制度
2.19世纪50年代,英国探险家利文斯敦实现了欧洲人第一次从西到东横跨非洲大陆的探险;19世纪60年代,英国探险家斯皮克在东非发现尼罗河河源“维多利亚湖”;被《纽约先驱报》捧为“最伟大的非洲探险家”的英国探险家斯坦利,在19世纪70年代首次查明了刚果河流域的地形和地貌。这些地理考察活动( )
A.满足了殖民者侵略非洲的愿望 B.旨在加深人类对非洲了解认识
C.能为进一步侵略准备地理资料 D.标志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
3.独立时代,美洲国家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为了维护革命成果和保持社会稳定,美洲的强权政治往往通过剥夺某些群体的权利来迫使人民接受其统治。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美洲的强权政治主要是指考迪罗主义 B.美洲国家的独立斗争主要是黑人领导
C.整个美洲都通过强权政治来维系统治 D.独立之后印第安人重新成为美洲主宰
4.1878年,探险家斯坦利从刚果回来后出版了《穿过黑暗大陆》,并在欧洲商会发表演说,提到刚果河流域的居民众多,只要稍微改善一下他们的穿衣习惯,曼彻斯特纺织机器昼夜开动也将供应不上。这一言论在欧洲引发强烈反响。斯坦利的演说( )
A.促成列强召开柏林会议 B.引发非洲人民的强烈反抗
C.刺激列强加速瓜分非洲 D.意在变革非洲的生产方式
5.被誉为“通向埃及世界的钥匙”的罗塞塔石碑,是古埃及文明遗产,由拿破仑军队1799年入侵埃及时发现。1801年,英国占领埃及,此碑被英王乔治三世夺取并捐赠给大英博物馆,至今仍为英国占有。该石碑的命运( )
A.呈现出古代文明的辉煌 B.得益于考古界的国际合作
C.反映了殖民主义的强权 D.体现了东西方的文化交锋
6.1905 年伊朗立宪革命爆发后,反国王联盟迅速形成,参与者既有农民、工人,也有学生、知识分子和宗教权威,还有许多少数族群。他们“徘徊在真诚的爱国主义和十足的个人利己主义之间,经常随政治形势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立场”。这表明伊朗( )
A.民族革命失败具有必然性 B.民主改革意识的觉醒
C.立宪革命缺乏坚实的基础 D.反国王联盟实力强大
7.“一是他首次为印度各地的人们提供了一种共同的语言和一种共同的文化背景,二是不可避免的使印度产生政治上的自觉性和自治要求一批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利用欧洲的思想意识攻击英国的统治,并组织了一个民族主义运动”。该论述的主题是英国殖民侵略( )
A.客观上促进文化重构 B.建设性远大于破坏性
C.有利于民族独立运动 D.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
8.下表为伊朗立宪革命时期的主要政治势力的概况。这( )
派别 概况
宪法设计者萨德·道莱等开明官僚 因与民主党领导人塔基赞德发生矛盾,在议会与国王的冲突中,逐渐站在国王一边
温和宗教人士 由于民主党人提出政教分离,使得他们向国王靠拢
民主派 社会民主党 在俄国成立,回国发展组织,反对在伊朗成立西方式的政党政治
伊朗民主党 脱胎于社会民主党组织,主张建立西方式的政党政治
A.体现民族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矛盾 B.表明立宪革命的群众基础较弱
C.反映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勾结 D.反映革命队伍内部缺乏凝聚力
9.某运动旨在“用和平的和合法的手段取得‘斯瓦拉吉’(自主)”,号召国人放弃英国授予的爵位、封号和名誉职位,从立法机构、法院和政府离职,学生退出英国办的学校。该运动是( )
A.埃及民族独立运动 B.墨西哥民族解放运动
C.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D.印度尼西亚独立运动
10.1905年,在印度加尔各答出现第一所民族学校之后,东孟加拉等地也建立了多所民族学校。期间,工商界人士、自由派大地主等踊跃捐助筹建民族大学。这表明印度( )
A.民族意识逐渐觉醒 B.国民教育体系基本建立
C.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D.普及民族教育成为共识
11.在西班牙、葡萄牙统治下的拉丁美洲,直到独立战争前,在社会制度上,不论是委托监护制、米达制、债役农制还是黑人奴隶制,都是以强制性劳动和人身隶属为基础的。由此可知,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
A.将帝国主义作为斗争对象 B.群众基础十分广泛
C.旨在践行启蒙运动的思想 D.具有民主革命性质
12.拉美独立运动的杰出领袖圣马丁宣称:“整个美洲就是我们的国家,南美洲国家必须组成紧密的联盟,以实现其自由与独立的理想。”这一言论( )
A.使拉美国家摆脱欧洲的控制 B.为美国推行门罗主义创造条件
C.利于拉美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D.表明拉美一体化思潮由来已久
13.19世纪20年代,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多半限于一些国家的局部地区,规模较小,带有很大的自发性。到19世纪中期,出现了第一次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包括伊朗巴布教徒起义、印度民族大起义等。这一变化( )
A.推动了亚洲地区民族民主意识觉醒 B.促进了各国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C.维护了亚洲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D.缘于西方大规模的殖民侵略和扩张
14.英属13个殖民地经过战争获得独立、政治稳定且一直沿用1787年的宪法至今;拉丁美洲19世纪早期赢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但经历了分裂,平均每国已采用过10部不同的宪法。由此可知,美洲( )
A.政治受西方影响呈现多样化 B.实行了代议制民主
C.民族民主运动取得一定成效 D.通过战争获得独立
15.19世纪前,欧洲列强对非洲的侵略以暴力掠夺为主要特征,包括掠夺黄金、贩卖奴隶等。19世纪后,欧洲列强的侵略方式逐渐转变为领土占有和殖民。这一侵略方式的转变( )
A.与资本主义发展水平相适应 B.源于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需求
C.以满足资本原始积累为目的 D.开启了列强在非洲的殖民争夺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
——马克思《资本论》
材料二 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
(1)材料一中,马克思揭露了殖民主义的哪些罪恶?谈谈你对“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的理解。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谈谈你对欧洲殖民侵略“双重的使命”的认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殖民掠夺在资本主义破晓中出现的时候,印度的中世纪史尚未终结。”马克思曾经断言道,“印度本来就逃不掉被征服的命运”,因为当时印度政治上的主要特点是分裂和国家政权对社会相对弱小的控制能力。莫卧儿帝国是印度历史上最后一个帝国,也在印度历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从来没有形成中央集权的专制国家。面对地处东西方要冲的印度,英国殖民者从东印度公司开始,到英国女王直接管理,用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完成了对印度的征服,印度实际上是英国议会直接控制和统治。
——摘编自陆梅《从印度的变迁看英国殖民统治的双重历史使命》
材料二 近代以来,西方大国谋求霸权历来是军事扩张、经济掠夺、意识形态渗透“三位一体”。相比于武力征服和经济控制,意识形态渗透隐蔽且威力强大。对亚非拉国家的思想渗透就是着眼于控制、摧毁非西方的价值观和灵魂,最终目的是通过文化渗透和价值观输出,摧毁、颠覆乃至替代对象国的信仰体系、价值标准和文化自信,使后者按照西方的意志和利益思考和行事。
——摘编自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印度无法逃脱被英国征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进行价值输出和文化渗透的危害。
18.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墨西哥和美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较(单位:1990年国际元)
1820年 1930年
墨西哥 759 1618
美国 1257 6213
——据【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统计》材料二 19世纪20年代墨西哥独立后,社会经济结构与殖民地时期相比没有明显变化。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向国际市场出口农矿产品,消费的工业品则依赖进口。采取的自由贸易政策适应了这种发展方式。所有这些都与内战之前美国南方地区非常相似。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发生后,国际市场上初级产品价格暴跌,墨西哥外汇收入骤减,无法进口工业品,只能在本土生产。为发展工业,出台了贸易保护政策,大规模工业化在此独特背景下开始了。
——摘编自刘新成、刘北成主编《世界史·近代卷》
指出材料一中墨西哥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相对于美国的变化,并结合材料二解释变化的原因。
1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甘地认为,非暴力抵抗是印度争取摆脱英国殖民桎梏的惟一正确方法;同时,他认为非暴力抵抗并不意味着对外国统治和其他罪恶的屈服。他写道:“我深信假如只有在怯懦和暴力两者之间加以选择时,我将劝人选择暴力——我宁愿要印度采用暴力来保护自己的荣誉,而不愿印度卑躬屈膝、含垢忍辱地听人家侮辱,失去自己的荣誉。可是我认为非暴力比暴力高明得多。”“因此我并不是因为印度衰弱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而正是因为认识了印度的力量我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
材料二 贾·尼赫鲁记述道:“乔里乔拉事件后,我们的运动突然停止,我想国大党的著名领袖差不多全都愤慨,只有甘地例外。”“难道我们必须使三亿多印度人受了关于非暴力行动的理论和实践的训练后才能前进吗?即令如此,我们当中有多少人敢说,我们在警察极度挑衅下还能十分斯斯文文?即令我们办得到,但是那些打进我们运动中来的暗探和内奸采取暴力行动或煽动别人从事暴力活动,我们对这种人有什么办法呢?如果这是非暴力运动的惟一条件,那么非暴力的抵抗方法必然失败。”
——以上两则材料均节选自王春良《世界现代史诸问题》
(1)材料一中甘地选择非暴力主义的理由是什么?(不得摘抄原文)实际原因又是什么?
(2)有人认为“非暴力”抵抗运动实际上是号召群众逃避斗争,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并说明你的理由和看法。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19世纪80年代(欧洲)。根据材料“19世纪80年代,欧洲不仅是支配和改变世界的资本主义发展核心,同时也是世界经济和资本主义社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并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和殖民扩张,亚非拉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沦为了欧美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成为资本主义的附庸,在这一殖民体系基础之上,资本主义主导了世界经济发展走向,同时也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原则,这说明西方殖民改变了世界发展走向,C项正确;工业革命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曙光到来,排除A项;材料内容与马克思主义无关,排除B项;这一时期欧洲的封建专制制度基本结束,排除D项。故选C项。
2.C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后期,欧洲探险家们纷纷深入非洲内陆探险,为列强进一步侵占非洲提供了地理和人文资料,C项正确;探险家的活动属于科学考察,在非洲建立殖民地、划分势力范围才能真正满足殖民者的愿望,排除A项;探险家对非洲的地理考察可以加深人类对非洲的认识,但这并不是探险的最主要目的,排除B项;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美洲。根据材料“美洲的强权政治”并结合所学可知,独立后的拉丁美洲国家普遍实行军事独裁统治,即实行考迪罗主义,A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领导拉美独立运动的玻利瓦尔和圣马丁都是白种人,排除B项;“整个美洲”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印第安人被西方殖民大肆屠杀,不可能重新成为美洲主宰,排除D项。故选A项。
4.C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原因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18年(欧洲)。根据材料“曼彻斯特纺织机器昼夜开动也将供应不上”可知,探险家斯坦利认为刚果河流域居民众多,刺激欧洲对非洲进行商品输出经济侵略,C项正确;柏林会议召开是1884年,柏林会议的召开与斯坦利演说无直接关联,排除A项;材料无法得出非洲人民的态度,排除B项;材料强调欧洲列强加强对非洲的商品输出,与变革生产方式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5.C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原因题,时空是1801年的埃及。根据材料“1801年,英国占领埃及,此碑被英王乔治三世夺取并捐赠给大英博物馆,至今仍为英国占有。”可知,罗塞塔石碑见证了古埃及的传统文化,是古埃及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也见证了殖民主义的罪恶,C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古代文明辉煌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罗塞塔石碑的发现与考古界合作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罗塞塔石碑体现不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
6.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伊朗。根据材料“徘徊在真诚的爱国主义和十足的个人利己主义之间,经常随政治形势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立场”可知,参与伊朗立宪革命的阶层虽然众多,但政治立场并不坚定,所以立宪革命的基础并不坚实,C项正确;参与立宪革命的阶层政治立场不坚定并不意味着革命必然失败,排除A项;材料表明的是伊朗立宪革命基础不坚实,不能体现民主改革意识的觉醒,民主革命意识的觉醒论断缺乏足够的依据,排除B项;参与革命的各阶层政治立场不坚定,所以反国王联盟的实力不一定强大,排除D项。故选C项。
7.A
【详解】本题是最佳选择题。时空是近代英国。根据材料可知,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促进了印度统一文化的发现及客观上促进了印度文化的重构。A项反映了材料的主题,A项最佳;印度产生政治上的自觉性和自治要求,攻击英国的统治,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民族独立运动的开展,但这只是材料一个层次的意思,不是材料主旨,材料强调了印度文化的发展,C项次佳;材料强调英国殖民侵略对印度的影响,客观上有利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但材料主要论述的是印度文化的发展变化及其产生的影响。D项次佳;材料强调英国殖民侵略对印度文化的积极作用,并未提到其破坏性,排除B项。故答案为:A(3分)C(1分);D(1分);B(0分)。
8.D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初(伊朗)。根据材料可知,伊朗立宪革命的政治势力至少有4个,而且民主派内部有分裂,属于统治阶层的官僚和宗教人士也有分歧,缺乏统一的领导核心,这体现出伊朗立宪革命过程中革命队伍内部缺乏凝聚力,最终导致革命的失败,D项正确;这些都是民族主义势力,材料中看不出社会主义势力,排除A项;材料看不出群众基础强弱情况,没有体现这些派别的群众基础,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帝国主义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
9.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印度。根据“用和平的和合法的手段取得‘斯瓦拉吉’(自主)”、“召国人放弃英国授予的爵位、封号和名誉职位,从立法机构、法院和政府离职,学生退出英国办的学校”等信息可知,这一运动是通过和平手段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结合所学可知这一运动应该是英国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C项正确;埃及的民族独立运动不是通过和平手段进行斗争,排除A项;墨西哥民族解放运动也不是采用和平手段,而且墨西哥反抗的也不是英国殖民者,排除B项;印度尼西亚的独立运动是抗击日本殖民者的运动,采用的也不是和平手段,排除D项。故选C项。
10.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05年的印度。根据材料“1905年,在印度加尔各答出现第一所民族学校之后,……工商界人士、自由派大地主等踊跃捐助筹建民族大学”及所学可知,1905年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爆发,它标志着印度的民族斗争由资产阶级改良活动阶段进入到革命运动阶段。由此可见,题干中民族学校的建立体现了印度民族意识的逐渐觉醒,A项正确;材料仅涉及民族学校的相关信息,无法得出国民教育体系基本建立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印度民族工业迅速发展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材料无法得出普及民族教育成为共识的结论,表述不准确,排除D项。故选A项。
1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美洲。从材料中看出独立战争前美洲保留了委托监护制等专制色彩的制度,可知拉美独立运动带有民主革命性质,D项正确;拉美独立运动时期没有出现帝国主义,排除A项;B项“十分广泛”过于夸大,排除B项;材料中体现不出启蒙运动的思想,排除C项。故选D项。
12.C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近代的拉丁美洲。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圣马丁认为南美洲国家都应以实现自由和独立为目标,要结成紧密的联盟,这一言论有助于拉美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C项正确;拉美国家虽然实现了民族独立,但受自身经济基础薄弱等因素的困扰,其并未完全摆脱欧洲的控制,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南美洲国家之间的合作,并非为美国推行门罗主义创造条件,排除B项;“拉美一体化思潮由来已久”是对材料信息的过度解读,无法体现“由来已久”,排除D项。故选C项。
13.D
【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数时空是:19世纪20年代的亚洲。依据材料概括可知:19世纪初期到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从局部发展到更广泛区域,与西方列强扩大侵略相关,D项正确;亚洲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在19世纪末,排除A项;促进了各国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不符合史实,在西方国家的侵略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不可能迅速发展,排除B项;维护了亚洲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符合史实,沦为沦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排除C项。故选D项。
14.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18至19世纪的美洲。根据材料可知,独立战争使北美地区获得了独立,此后美国颁布了1787年宪法,维护了政治秩序的稳定。19世纪拉美国家虽然在政治上获得了独立,但未形成稳定的国家宪法。由此可见,美洲地区的政治受西方殖民者的影响,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A项正确;美国实行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民族,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民主运动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材料并不是强调民族解放战争对国家独立的影响,不符合主旨,排除D项。故选A项。
15.A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十九世纪前后的世界。据本题材料可知,19世纪前,欧洲列强对非洲以暴力掠夺为主要特征,19世纪后,欧洲列强的侵略方式逐渐转变为领土占有和殖民,尤其是对非洲的掠夺最为激烈,将非洲殖民地化,变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地。结合所学可得出,这种变化源于资本主义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与资本主义发展水平相适应,A项正确;垄断资本主义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对材料概况不全面,排除B项;原始积累是资本主义早期殖民掠夺的产物,与变化时间不符合,排除C项;“开启了”说法不够严谨,排除D项。故选A项。
16.(1)罪恶:屠杀印第安人,对美洲和东印度进行征服和掠夺,贩卖黑人奴隶。
理解:欧洲国家将掠夺来的财富转化为资本,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认识: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及统治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了苦难和贫困。但资本主义殖民扩张客观上冲击了这些地区落后的社会、经济体制,传播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破坏了殖民地原有的经济体制,引起了经济的深刻变化,起了建设性的作用。马克思就英国对印度的统治所具有的破坏性和建设性“双重的使命”的论述是客观的和辩证的。
【详解】(1)本题为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近代世界。罪恶:由材料一中“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可知,屠杀印第安人;由“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可知,对美洲和东印度进行征服和掠夺;由“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可知,贩卖黑人奴隶。
理解:对于“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的理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早期殖民掠夺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必要手段,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本题为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近代世界。根据材料二“一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可知,殖民掠夺具有两面性;再结合“殖民扩张”相关知识,可知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一方面破坏殖民地落后的社会、经济体制,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了苦难和贫困,而另一方面,传播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引起了殖民地社会经济的深刻变化,起了建设性的作用。综上可知,马克思对于殖民扩张的看法是客观的与辩证的。
17.(1)政治:分裂和国家政权对社会相对弱小的控制能力;经济:印度的生产力落后,无法与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相匹敌;地理位置:印度处于东西方要冲。
(2)传统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遭到质疑;导致人民思想混乱;西方文化输出未动摇我国文化自信的根基。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世界)。据材料一“因为当时印度政治上的主要特点是分裂和国家政权对社会相对弱小的控制能力”,可得出政治:分裂和国家政权对社会相对弱小的控制能力;据材料一“当殖民掠夺在资本主义破晓中出现的时候,印度的中世纪史尚未终结”,可得出印度的生产力落后,无法与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相匹敌;据材料一“面对地处东西方要冲的印度”,可得出印度处于东西方要冲。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世界)。据材料二”摧毁、颠覆乃至替代对象国的信仰体系、价值标准和文化自信,使后者按照西方的意志和利益思考和行事“,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传统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遭到质疑;导致人民思想混乱;西方文化输出未动摇我国文化自信的根基。
18.变化:墨西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但与美国的差距加大。
原因:墨西哥独立后社会经济结构依然依赖于进口;经济大危机的影响;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展开。
【详解】本题是对比、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1820-1930年(墨西哥)。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一信息,墨西哥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820年的759国际元发展到1930年的1618国际元,由此可知,墨西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加;根据图表信息,1820年美墨之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差距是近500国际元,发展到1930年的差距是将近3600国家元,由此可知,墨西哥与美国的差距加大。
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19世纪20年代墨西哥独立后,社会经济结构与殖民地时期相比没有明显变化。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向国际市场出口农矿产品,消费的工业品则依赖进口”可知,墨西哥独立后社会经济结构依然依赖于进口;根据材料“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发生后,国际市场上初级产品价格暴跌,墨西哥外汇收入骤减,无法进口工业品”可知,经济大危机的影响;根据材料“大规模工业化在此独特背景下开始了”可知,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展开。
19.(1)甘地理由:非暴力比暴力高明得多,认识到了印度的力量。
实际原因:印度经济发展落后,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与英国相比经济军事实力悬殊;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的动摇性和妥协性;以往民族起义均遭失败。
(2)否。“非暴力”抵抗运动虽然束缚了群众斗争的主动性,限制了人民争取独立的斗争范围,但它仍具有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正义性质,对英国殖民统治有巨大的打击作用;它是一种特殊的斗争形式,但不是逃避斗争;其在一定程度上的软弱性是由印度经济落后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妥协性所决定的。
【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印度。第(1)题中第一问学生可根据材料一中的第一句话概括得出答案,第二问可从当时印度经济的发展程度、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等方面来说明。
本题是选择观点说明类,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印度。第(2)题从“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进步性和局限性两个方面来总结即可。即“非暴力”抵抗运动虽然束缚了群众斗争的主动性,限制了人民争取独立的斗争范围,但它仍具有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正义性质,对英国殖民统治有巨大的打击作用;它是一种特殊的斗争形式,但不是逃避斗争;其在一定程度上的软弱性是由印度经济落后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妥协性所决定的。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