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草船借箭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5草船借箭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09 20:05: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题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提示:分析本课时教学内容在单元中的位置,核心内容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功能价值分析,蕴含的正确价值观念,已学内容与本课内容的关联。可用结构图示呈现
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课文讲的是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超群。
学习者分析 提示:学生与本课时学习相关的学习经验、知识储备、学科能力水平、学生兴趣与需求分析,学生发展需求、发展路径分析,学习本课时可能碰到的困难
五年级学生大部分学生学习习惯良好,学习积极性高,能较好的完成学习任务。表现在课前主动预习,上课积极动脑思考,主动发言。另外本班同学的阅读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比较强。正是由于学生的这些特点,为本堂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学习目标 提示: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学科思想方法、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进阶,描述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后应达成的目标和学生应能够做到的事情。可分条表述
1.了解本课的情节,使学生认识到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2.认识学习以记事为主的课文,必须抓住事情发展的线索,理清它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并领会事件的本质意义。 3.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
学习重点难点 1.让学生读懂课文,在读的基础上,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2.能从课文所描写的人物性格中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作用。
学习评价设计 提示:从知识获得、能力提升、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思维发展、价值观念培育等方面设计过程性评价的内容、方式与工具等,通过评价持续促进课堂学习深入,突出诊断性、表现性、激励性。体现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进阶,课时的学习评价是单元学习过程性评价的细化,要适量、适度,评价不应中断学生学习活动,通过学生的行为表现判断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在反复研读文本、充分预设学情的基础上,我引领孩子从“听其言”的角度切入,结合课标的要求,引领孩子从“识词语,明词义”“初读文,解要素”“听其言,知其意”“读三国,悟其智”四个层面来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品读文本的过程中,以“听其言,知其意”为抓手,小组合作学习,继而层次逻辑“听其言,知天气”“听其言,知人心”,学生联系下文,结合故事情节,感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复习引入教师活动1 一、复习引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草船借箭》。请你回忆,“草船借箭”的起因是什么? 2、文中哪句话点出了原因? 3、“草船借箭的结果”怎样呢? 4、“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师随机板书:神机妙算: 5、过渡: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我们继续学习“借箭的经过”。学生活动1 1、回顾“草船借箭”的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用10天造十万枝箭的命令来设计陷害诸葛亮。 2.齐读第一句。 3.齐读最后一句。 4.理解词语的意思: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情势,决定策略。) 活动意图说明::阅读教学首先要渲染气氛——创造情境——引出主题,因此,在这个环节的设计,我主要让快速进入课文,为接下来的授课做好铺垫。 环节二:深入探究教师活动2 1、学习要求:自由读第6-9段“借箭的经过”,想想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表现在哪些地方?找到相关的语句读一读,并试着写下自己的感受。 交流。 知天文: (1)“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1、学生交流。 2、教师小结:在这种大雾漫天、看不清虚实的情况下,如果是别人也许有派兵的可能,而曹操是绝不会派兵的,因为曹操生性多疑。曹操曾经带剑睡觉,梦中杀人,甚至杀害了医术高明的华佗。正因为对曹操的这一特点了如指掌,所以此时诸葛亮镇定自若,谈笑风生。 3、你再看看这句话,联系上下文,觉得诸葛亮在笑谁?笑什么?好好揣摩。 (5)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 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为什么一字儿摆开?为什么擂鼓、呐喊?虚张声势,为了制造进攻的假象,又让曹军明确射箭方向。 (6)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为什么掉转船身?船头朝东,船尾朝西? (7)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顺风顺水是巧事吗?说明什么? 学生活动2 2、小组讨论。 3、学生汇报: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他算到了什么?又算准了什么? 1、自由读读这句话。他算到了什么?(曹操一定不敢派兵) 2、曹操为什么一定不敢派兵出来?(大雾漫天、看不清虚实、生性多疑) 学生齐读句子:“雾这样大……就回去。” 小组讨论,学生汇报: (笑曹操。)联系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他在笑曹操的生性多疑、轻易中计。这是讽刺的笑、轻蔑的笑、这是嘲笑。 (笑周瑜。)十万枝箭借回来了,周瑜的阴谋落空。这是潇洒的笑、胜利的笑。 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又不留空当,增大受箭面积。 两面受箭,又可保持平衡,也为了撤退的方便,节省时间。 长江江水正是由西向东流,正是趁着顺风顺水的时刻,二十条船像飞一样放回二十多回二十多里,曹操追也来不及了。 活动意图说明 :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大胆的表述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在这一环节中,我主要引导学生从一些句子中去诸葛亮的神 机妙算。环节三:拓展升华教的活动3 1、诸葛亮并没有呼风唤雨的本领,但他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诸葛亮早在三天前就已经算准了这场大雾;诸葛亮考虑周密,算准借箭的位置,并且进行了巧妙的安排;诸葛亮料事如神,算准了曹操多疑不敢出兵。 板书: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 2、过渡:这就是神机妙算啊!怪不得文章结尾,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3、千百年来,诸葛亮的形象成了中华民族智慧的化身。《草船借箭》只是其一,关于他的故事你还知道有哪些? 你还会用什么词语来赞美诸葛亮? 4、草船借箭,每个环节都关系着借箭的成败,每个细节都彰显着诸葛亮的智慧。 5、拓展:《三国演义》中,还有许多让人难忘的人物和故事,希望你与书为友,课外阅读《三国演义》,从文 学中汲取力量,感受文学经典的魅力。学的活动3 想像一下,周瑜说这话时,心情怎样?(佩服、赞叹----)朗读体会。 学生交流,如:借来的箭怎样还给曹操呢?又如:周瑜真的服气了吗?他和诸葛亮之间还有哪些明争暗斗呢?(苦肉计、借东风、火烧赤壁、刘备娶亲、三气周瑜、诸葛亮吊丧) 积累词语:足智多谋、料事如神、智慧超群 课后阅读名著《三国演义》活动意图说明 再次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让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留在学生心里。教材只是优秀文化的缩影,我们语文老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教教材,还要把课内的知识延伸到课外。从读好一篇文章到读好一本书,从读好一本书到读好一段人生。
板书设计 提示:板书完整呈现教与学活动的过程,最好能呈现建构知识结构与思维发展的路径与关键点。使用PPT应注意呈现学生学习过程的完整性
草船借箭 知天文:大雾漫天 神机妙算 晓地理:顺风顺水 识人心:曹操、鲁肃、周瑜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提示:设计时关注作业的意图、功能、针对性、预计完成时间。发挥好作业复习巩固、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的作用;面向全体,进行分层设计;检测类作业与探究类、实践类作业有机衔接;分析作业完成情况,作为教学改进和个性化指导与补偿的依据
1、我来点评:课文中每个人物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简单评价课文中每个人物的形象,给每个人分别写一段评语。 2、学会缩写:请你对《草船借箭》这篇课文进行简要的缩写。 3、读读讲讲:阅读《三国演义》原著,感受人物形象,练习讲述有关的三国故事。 4、七嘴八舌:读了课文和原著,相信你对诸葛亮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请你以《我心中的诸葛亮》为题,写一写你对诸葛亮的认识。 5、搜集擂台:搜集与《三国演义》相关的歇后语。 6、观看影视剧,加深体会。课后,请同学们观看《三国演义》的电视连续剧,继续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
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提示: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
在《草船借箭》的教学中,我制作了简单的动画演示了草船借箭的过程,让学生了解了诸葛亮是如何借到箭的,然后又播放了《草船借箭》的影视片段,让学生了解整个事件的经过,解决了本节课的重难点,让学生通过事件了解了诸葛亮神机妙算的特点。
教学反思与改进 提示:单节课教与学的经验性总结,基于学习者分析和目标达成度进行对比反思,教学自我评估与教学改进设想。课后及时撰写,突出单元整体实施的改进策略,后续课时教学如何运用本课学习成果,如何持续促进学生发展
在这节课中,在教师和学生的一次次对话中,在教师和学生的一次次细细品读体味中,一个活生生的摇着鹅毛扇谈笑风生的,知天时,懂地利,识人心的大智大勇的诸葛亮跃然纸上,也跃然在学生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