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端午粽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端、粽”等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2个偏旁,读准多音字“了”,会写“午、节、豆”3个生字。
2、通过图文结合、借助实物和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
4、初步了解端午节的习俗,感受文中浓浓的亲情,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2、感受文中浓浓的亲情,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了解传统节日,学习“节”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过节吗?
出示春节、元宵节、清明节图片,学生说对应的美食。
这些节日都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是我们的中国节。(板书:中国节)学生跟着教师书空“节”。
2.出示课题,初识“端午粽”
(1)农历五月初五是——生:端午节。端午节的时候吃——粽子,我们叫它“端午粽”。
(2)“端”:“立”作偏旁“横”变“提”,这个“端”也是我们端端正正站立的“端”。
(3)“午”:和“节”的“竖”一样,都是悬针竖。
(4)“粽”:
为什么偏旁是米字旁?(粽子和“米”有关,是用米做成的)
出示“米”的古文字,中间的一横是筛子,农民伯伯收获了稻谷,要筛一筛,上下是小米粒。读“米”。
米可多了,认一认“大米、小米、糯米”。端午粽用哪一种米呢?(糯米)读“糯米”。糯米最香最软,所以最适合包端午粽。“糯米”的“糯”也是米字旁。
书写“粽”,粽子是用米做的传统食物,所以左边是“米字旁”,右边是“宗”,“老祖宗”的“宗”,端午粽是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节日美食。
(5)读课题。
过渡: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端午节,去看一看,尝一尝端午粽。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生读长句子。
出示长句子:
一到端午节,外婆总会煮好一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
看到逗号,注意停顿。
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读清楚了“谁”“在哪里”“做什么”,就能读好停顿。齐读长句子。
长大后我了解到,人们端午节吃粽子,传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多音字“了”:在这里读“liǎo”,读“了解到”。
3.指生开火车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
(一)第二自然段
让我们一起去尝一尝端午粽。
1.自由轻声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哪一句写端午粽的样子,用笔画出来。
2.交流端午粽的样子,指生读。
(1)第一句
端午粽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
读“箬竹叶”。
包粽子需要——读“青青的箬竹叶”。
还有什么?(白白的糯米和红红的枣)
你看到粽子里有——读“白白的糯米”,还有——读“红红的枣”。
读“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
用上这三个词,我们知道端午粽是用什么包的,还让我们看清了它的样子呢。
读好句子。
我们在看端午粽的时候(板书:看),先看到外面是用箬竹叶包的,然后发现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还发现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这样写,就把端午粽的样子讲清楚了。
指生再读句子。
(2)第二句
粽子煮熟了,一掀开锅盖——生读句子。
用鼻子闻一闻,煮熟的粽子有一股清香。
闻到了什么香?(叶子的清香、糯米的清香,红枣的清香)
这是我们用鼻子闻到的。(板书:闻)
(3)第三句
看过了,闻过了,接下来是——吃。让我们一起来尝一尝。(板书:尝)
指生读句子。
粽子的滋味是——又黏又甜。(板书:又......又......)吃过的小朋友说一说又黏又甜是什么感觉?(好吃,黏牙)你还能用“又......又......”来说一说你尝过后的感受吗?(又香又甜,又黏又软)你们都很会品尝美食,说得真好。用了“又......又......”把两种滋味都表现出来了。
3.齐读第一自然段。
4.播放视频,了解如何包粽子。
里面放了什么?(坚果、红枣、红豆、糯米)
外婆可真能干,很快一个粽子就包好了。
(二)第三自然段
1.了解粽子的花样多
(1)认“花样”和“肉”。
外婆包的粽子花样真多。出示词语“花样”。
出示不同形状的粽子的图片:三角粽、枕形粽、锥形粽和四角粽。花样可真多,粽子的形状各不相同。
花样多,粽子的口味也不一样。出示不同口味的粽子的图片:红豆粽、鲜肉粽、蛋黄粽、豆沙粽和红枣粽。
外婆包的粽子——读“花样”多。读“红豆粽”和“鲜肉粽”。
“肉”:古时候“肉”字就像肉的形状,还把肉上的花纹表现出来,纹路变成了这样。认“肉”,读“鲜肉粽”。
(2)迁移运用:用书中方法介绍其他粽子
外婆还把粽子分给我们小朋友。
你会用书上的方法介绍你收到的粽子吗?(“里面......中间......”)
学生观察粽子卡片,小组讨论。
指生介绍粽子。
课后可以和同学交流端午粽。
2.感受粽子“爱的味道”
引读第三句。
不仅带给我们吃,还分给邻居吃。
粽子又黏又甜,又香又软,还有一股什么味道?(爱的味道)
(三)第四自然段
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引读句子。
1.屈原是谁?为什么我们要吃粽子纪念他呢?
认“念”:心字底,心里一直记着他,很想念。
2.出示文字,了解屈原的故事和粽子的由来。
四、复习生字,学写生字。
1.读儿歌,复习生字。
2.写生字。
(1)叶、豆、米。
叶:“口”在左边靠上,小一点。
豆:了解“豆”字的由来。最初是高脚的盘子。
盘子要够大才能装得下东西,所以“豆”字的“口”要写大一点,扁一点。
米:“点”和“短撇”是筛子筛时跳起来的小米粒,所以不能碰到“横”。
(2)分、样
分:“八字头”舒展,把下面包住。
样:“木”的“捺”变成“点”,让右边的“横”能穿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