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题 《雷雨》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提示:分析本课时教学内容在单元中的位置,核心内容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功能价值分析,蕴含的正确价值观念,已学内容与本课内容的关联。可用结构图示呈现
《雷雨》是一篇描写夏季时节雷雨景象的优美短文,全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记叙,集中地表现了3个场景的鲜明特点。课文语言凝练,用词准确,写景细致逼真。文中多为短句白描,既生动地再现了夏天雷雨的景象,又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本课时主要是对生字的认识,以及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者分析 提示:学生与本课时学习相关的学习经验、知识储备、学科能力水平、学生兴趣与需求分析,学生发展需求、发展路径分析,学习本课时可能碰到的困难
本班学生有独立的识字能力,本课书要求学生认读的字比较少,要求学生会写的字大多是由学生熟悉的部件组成,学生可以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再通过教师的点拨即可。二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但他们对于一些抽象词语的理解有困难,可以通过看图、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并把学习的方法潜移默化地教给学生。
学习目标确定 提示: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学科思想方法、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进阶,描述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后应达成的目标和学生应能够做到的事情。可分条表述
会认4个字。 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学习课文感受大自然的变化。
学习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特点。
学习评价设计 提示:从知识获得、能力提升、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思维发展、价值观念培育等方面设计过程性评价的内容、方式与工具等,通过评价持续促进课堂学习深入,突出诊断性、表现性、激励性。体现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进阶,课时的学习评价是单元学习过程性评价的细化,要适量、适度,评价不应中断学生学习活动,通过学生的行为表现判断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本节课在学习效果评价中注意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1、运用教师课堂语言评价策略,随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2、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方面对学生进行夺星评价。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课件引入,初步感知。教师活动1 课件展示课文第一幅插图。 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说得更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雷雨》。谁对雷雨有了解?向大家介绍介绍。 同学们的课外知识真丰富。学生活动1 看课件展示的插图。 我看到了满天的乌云。我看到了闪电很亮。我看到了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我听到了轰隆隆的雷声。 我知道雷雨多在夏季下。我知道雷雨来得快,下的时间不长。雷雨过后,天上会有一道彩虹……活动意图说明: 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主体地位,雷雨可以说是学生记忆中的一个影像。采用多媒体组合的方式,营造了教学氛围,创设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学文情境,把语言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融为一体,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率。环节二:初步感知,合作学字。教师活动2 自由读文,划出不认识和不会读的字。 同桌互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我们来玩游戏,课件出示本课要认的字,你认识了什么字,是用什么方法认识字的。 同学们的识字方法真好了。 分小组合作:想想、画画,哪些自然段写雷雨前,哪些自然段写雷雨中,哪里自然段写雷雨后的景象? 各小组汇报。学生活动2 自读课文,识记生字,划出不认识的字。 同桌一个读一个听。 我认识,运用“减一减”的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 1至3写雷雨前,4至6写雷雨中,7至8写雷雨后。活动意图说明: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说,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更乐意去读。这里四个生字的读音对学生来说相对较容易,可以适当减少教学时间,学生的识字方法很多,教师要适当总结,以便学生在今后的识字中有“法”可依,进而丰富识字经验,提高识字能力。环节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教师活动3 谁愿意读雷雨前的段落? 谁来当小老师评评他读得怎么样? 好,你来读读。 这个同学读得很有感悟,同学们就学着卡住了的语气,把雷雨前的景象读一读。 谁来说说雷雨前的景象? 自由读雷雨中的段落。 谁为说说雷雨中的景象? 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说得非常好,请看(展示课文第二幅图的课件) 这时,如果你就是图中的小朋友,你有怎样的感觉? 同学的想像真丰富。请一位同学读7、8自然段。 谁来说说课文中是怎样描写雨后景象的?学生活动3 学生读。 自由读,仿读,找同伴读。 看屏幕。 学生自由发言。 读7、8段 学生自由表达想法活动意图说明: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掌握字词的同时,充分接触熟悉文本内容。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压”,图文结合增强学生的想象和感受,同时入情入境引导学生朗读。同时让学生来扮演角色朗读,学生很感兴趣,能够进入角色带着自己的见解朗读句子。环节四:课后延伸。教师活动4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课文为什么先写闪电,后写雷声? 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你的课外知识真丰富,这篇课文是作者仔细观察天气后写的,你们以后也会留心观察天气的变化,把它写在日记里,好吗?学生活动4 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快,所以先出现闪电,后听见雷声。 雷雨过后,空气中的小水珠在阳光的折射下,就出现了彩虹。 好!活动意图说明: 通过看形象的画面,引导学生想象,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借用多媒体展示子雨过天晴的美景。孩子们被雨后的美景吸引住,抒发了自己的感受,展开了丰富的联想。环节五:本课小结。教师活动5 通过看图与读文相结合,读中感悟,感受雷雨前、中、后的不同特点,为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活动5 这篇课文形象生动地记叙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不同的自然景象。活动意图说明: 引导学生回到整体。
板书设计 提示:板书完整呈现教与学活动的过程,最好能呈现建构知识结构与思维发展的路径与关键点。使用PPT应注意呈现学生学习过程的完整性
雷雨 雷雨前 雷雨中 雷雨后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提示:设计时关注作业的意图、功能、针对性、预计完成时间。发挥好作业复习巩固、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的作用;面向全体,进行分层设计;检测类作业与探究类、实践类作业有机衔接;分析作业完成情况,作为教学改进和个性化指导与补偿的依据
给下列生字注音。 垂 压 乱 彩虹 蜘蛛 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把下列的词语重新排列。 太阳出来了( ) 雨越下越大( ) 天亮起来了( ) 满天的乌云( ) 雨声也小了( ) 下起雨来了( )
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提示: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
制作PPT课件,准备音频、视频资料。前期布置预习作业,要求学生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并提出不懂的问题,学生课前搜集有关雷雨的相关资料。
教学反思与改进 提示:单节课教与学的经验性总结,基于学习者分析和目标达成度进行对比反思,教学自我评估与教学改进设想。课后及时撰写,突出单元整体实施的改进策略,后续课时教学如何运用本课学习成果,如何持续促进学生发展
平等对话教学,突出学生主体。本节课教学设计主要突出对话教学,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设计教学活动突出学生主体。 夯实语文训练,注重语言实践。本节课语文教学的重心放在创设生活化的言语实践环境,引导学生在读、思、义的语文实践中感悟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整节课具有浓浓的语文味,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培养,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提高。 本课教学美中不足的是缺少有效的评价语言,有部分落后学生还是没有带动起来。有待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