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优质课件)第7课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共39张)

文档属性

名称 (公开课优质课件)第7课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共39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09 21:22: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印第安人是美洲的原住民,是美洲的主人。然而,在今天的美国,印第安人大多聚居在一些偏僻的保留区内。
——课本P38
思考:印第安人为何会居住在保留区?
这一切与欧洲殖民者的侵略扩张直接相关。
新航路开辟
15c末-18c殖民扩张 18c中期-19c中期殖民扩张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殖民扩张
背景
主要 国家
扩张 地区 扩张 方式
结果
①新航路开辟
②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发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西、葡、荷、英、法等
英、俄、法、美等
英、法、美、德、俄、日等帝国主义国家
公开殖民抢掠、欺诈贸易、种族灭绝、三角贸易;东印度公司(垄断贸易,重商主义)
武力威胁,强签不平等条约;商品倾销、掠夺原料;
资本输出为主,厂资、矿资、路资、债资;
划分势力范围,瓜分世界;
①推动欧洲资本原始积累及资本主义发展
②给亚非拉国家带来灾难
①推动工业资本主义发展;
②客观上促进亚非拉国家走上近代化道路;
①世界瓜分殆尽,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②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大多在非洲、美洲沿海地区
全球扩张,深入内地
回顾复习
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三个阶段
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因果关系
课程标准:
1.了解近代以来的殖民扩张导致的人口转移和族群变化;
2.认识人口和族群的变化最终引起了文化的冲突、交融与认同。
三、华工对美洲、大洋洲的影响
一、欧洲殖民扩张对美洲的影响
二、英国殖民活动对大洋洲的影响
中国
西方
一、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
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后,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争相开始在美洲进行疯狂的殖民扩张和掠夺。
(一)殖民扩张
【思考】殖民扩张是怎样影响美洲族群变化的?
新航路
的开辟
殖民者屠杀、奴役印第安人
人口
锐减
种植园劳动力不足
买进非洲黑人,
作为奴隶在种植园劳动
杂居
形成
混血人种
▲印第安人遭屠杀
(二)美洲族群的变化
1.时间: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后。
2.美洲族群变化的表现:
黑人
混血
白人
印第安人
一、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
16c,葡萄牙将巴西变成殖民地,并在非洲沿岸、印度果阿、马六甲和中国澳门等地建立殖民据点和商站。
西班牙以美洲为主,除巴西以外的中、南美洲广大地区,以及亚洲的菲律宾逐渐沦为西班牙殖民地。
知识回顾:殖民地划分问题1493年教皇子午线
①印第安人数量锐减
②非洲黑人数量激增
③白人数量激增
殖民
扩张
④新的混血族群出现
(二)美洲族群的变化
一、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
①印第安人数量锐减
材料:在新航路开辟后的的100年间,印第安人数量减少了95%,最先被殖民的加勒比海一些岛屿上的印第安人甚至难觅踪影。在安第斯山地区的印第安人,印加帝国末期至少有900万人,殖民者入侵100多年后,减少到60万人。
1)原因: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和掠夺,屠杀、奴役以及从欧洲传来的天花等传染病。
2)影响:中断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印第安人被殖民者大量屠杀,印第安文明遭到毁灭性打击。
打破了原本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
纲要下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p44
印加帝国(13c-16c)
(二)美洲族群的变化
一、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
②非洲黑人数量激增
为了弥补劳动力的不足,大约从16世纪开始,殖民者进行三角贸易,从非洲掳掠黑人,贩卖到美洲作奴隶。
1)原因:
2)影响:
①对非洲:深刻改变了非洲的人口结构,严重影响了非洲的社会发展;
②对美洲:为殖民者在美洲的种植园与矿山提供了劳动力;
③对欧洲∶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④对世界∶世界联系进一步加强,促进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2018·新课标Ⅱ卷·33)图6可以用来说明,奴隶贸易
A.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
B.促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C.导致“日不落帝国”的产生
D.因白银开采的需要达到极盛
(二)美洲族群的变化
一、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
③白人数量大量增加
材料:宗教改革后,清教势弱,被英国国教打击迫害,一些清教徒被迫来到了北美洲,建立了一系列殖民地;14到16世纪,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持续开展圈地运动,争夺农民的土地,农民成了一无所有的自由人,欧洲农民,生活苦不堪言,遭到虐待,只好逃到新大陆生存;1521年,西班牙士兵侵占了墨西哥城和秘鲁,获得了最少700万英镑的财富。西班牙的财富神话,进一步刺激了商人、冒险家、投机者,乃至掌权者们的野心。
“五月花(MayFlower)”号,1620年,该船载欧洲102名躲避政治迫害的人由英国的普利茅斯出发,前往今天的马萨诸塞。
1)原因:很多欧洲人因为各种原因(宗教改革、政治迫害、寻找发财致富的机会等)来到美洲,使美洲的白人数量增加。
2)影响:①加速殖民扩张,同时也带去先进生产方式,客观上促进了美洲开发;
②世界联系进一步加强,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促进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二)美洲族群的变化
一、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
美国和加拿大,白人占据了人口的大多数。在美国,幸存的印第安人被赶进保留地生活。
混血人种居主导。
在秘鲁等少数国家,印第安人相对较多。
海地等西印度群岛国家,黑人人口占多数
北美:主要以白人为主
拉美:混血人种占主导
西印度群岛:黑人为主
④新的混血族群出现
2019·新课标Ⅰ卷·33)有研究认为,美国独立后不到半个世纪,拉丁美洲经过独立战争,推翻了殖民统治,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难辞其咎”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  )
A.奴役掠夺土著居民 B.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
C.进行了大量的移民 D.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
美国独立时间:1775.4-1783
拉美独立时间:1804海地独立-1826年西属拉美基本独立
(二)美洲族群的变化
④新的混血族群出现
一、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
【讨论】分析美洲“人口结构”的分布状态产生原因?
西班牙移民到美洲时,随行的女性很少,因此,不得不在印第安人中寻找伴侣,两个种族的通婚很普遍。总的来说,西班牙政府鼓励通婚。西班牙人与北美十三殖民地的英格兰人不同,而与加拿大的法兰西人相似,不反感自己和当地人的血统混合……
西班牙殖民统治美洲的三个世纪里,去美洲的西班牙人相对较少。英格兰政府鼓励移民,并且在殖民地建立了英格兰人和当地人交易的市场。不过,与英格兰政府不同,西班牙政府限制本国人自由迁徙到殖民地。在没有获得许可,没有满足当局对道德和正统要求的情况下,任何西班牙人都不得进入西印度群岛……据说,16世纪,每年从西班牙到美洲的移民不超过一千人或一千五百人。这些数字,可能也是接下来两个世纪里的最大值……
——[美]赫顿·韦伯斯特著,夏晓敏译:《拉丁美洲史》
北美的殖民政策:
①英国人屠杀、驱赶印第安人;
②鼓励欧洲移民建立资本主义社会;③引进黑奴进入南方种植园
拉美的殖民政策:
①西班牙、葡萄牙(封建社会)本国人口较少,不鼓励移民、限制其他欧洲人来拉美;
②不禁止不同族群的通婚。
美国政府从印第安人部落原来拥有的土地中划出来供部落全体成员继续居住的那一部分土地,它的边界确定,范围有限,印第安人不得随意离开,非印第安人也不允许擅自进入。
西进运动
美国东部居民向西部地区迁移的运动,始于18世纪末,终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进运动开发了美国西部,推动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随着西进运动的进行,大批印第安人遭到屠杀,幸存者被强行赶到西部更为荒凉的“保留地”。
重要概念
(二)美洲族群的变化
④新的混血族群出现
一、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
年份 移民增长数(万) 年份 专利证书增长数
1851-1854 37.9-42.8 1851-1856 757-2315
1863-1866 17.6-31.9 1863-1867 3781-12301
1879-1882 17.8-78.9 1880-1883 12926-21196
1898-1903 22.9-85.7 1898-1903 20404-31046
上面是1851-1903年美国外来移民潮与技术发明统计表,从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
A.美国外来移民呈逐年递增的趋势
B.移民是美国科技革命的重要力量
C.移民与美国的侵略扩张相伴而生
D.美国一直奉行着积极的移民政策
(三)美洲族群变化的影响
一、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
【探究思考】结合教材和史料分析美洲族群变化有什么影响?
墨西哥城三文化广场
本土与外来、传统与现代
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征服带来了伊比利亚的文化概念,他们认为比土著文化优越。同样,他们也认为非洲宗教和文化比自己的低劣……印第安社会生存下来,并且在与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互动的同时,维持着相对的自治性。同样,奴隶们在学习应付他们的主人和适应新环境的同时,保持了非洲的宗教传统、信仰、习惯和语言。 ——《现代拉丁美洲》
(1)人口结构: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出现了新的族群——混血人种;
(2)美洲文化:
①打断了美洲文化的发展进程,土著文化受到破坏。
②人口迁移带来文化交融,形成了新的文化认同,发展了欧洲文化主导、融合多种文化因素的新的美洲文化。
③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各族群各具特色的文化,使美洲文化更加多元化。
(三)美洲族群变化的影响
一、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
【探究思考】结合教材和史料分析美洲族群变化有什么影响?
(2015·浙江文综·21)下图是美国1821—1920年新增欧洲移民示意图。下列不属于这一期间移民因素的是(  )
A.英国与美国的历史渊源
B.法西斯大规模迫害犹太人
C.躲避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
D.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人口迁徙
英国国旗
二、英国的殖民活动与大洋洲人口结构的改变
【探究思考】为什么大洋洲这些国家国旗含有英国国旗因素?
材料1 大洋洲是世界上最小的一个洲;考古发现,3万年前,澳大利亚就有人类居住。英国人到来前,处于原始社会,社会发展程度低。澳大利亚是典型的移民国家,被社会学家喻为“民族的拼盘”。澳大利亚最早的原住民如今不及总人口的1%。2006年人口普查中,白人占92%,多数澳大利亚人的祖先是19、20世纪的英国移民。
(一)英国的殖民活动
1.流放罪犯:18世纪中后期,英国殖民者将澳大利亚作为流放罪犯的场所。
2.建立牧场:19世纪,英国殖民者掠夺原住民的土地,建立牧场;
沦为原料产地。(工业革命的开展,对原材料需求增加)
3.开采金矿:1851年,在澳大利亚发现金矿,采矿业迅速发展。
二、英国的殖民活动与大洋洲人口结构的改变
英国罪犯为主
英国自由移民增多,罪犯比例下降
“淘金热”吸引英国、欧洲、印度、中国移民,1868年英国停止输送罪犯。
澳大利亚淘金热
(二)大洋洲人口结构的改变
二、英国的殖民活动与大洋洲人口结构的改变
1、原因:
殖民扩张的加剧与欧洲移民的涌入。
2、表现:
(1)大洋洲原住民遭到驱赶和屠杀,人口数量锐减;
(2)19世纪中叶,白人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欧洲文化成为当地文化的主流。
材料 为了保证族群不灭绝,剩下的塔斯马尼亚土著与殖民者谈判,最后他们离开故土,去了弗林德斯岛。这其中,有一个叫特鲁加尼尼的塔斯马尼亚女子一直在中间协调,特鲁加尼尼就是最后一个塔斯马尼亚纯土著,当包括特鲁加尼尼夫妻在内的约200个土著民一起被转移到弗林德斯岛后,土著民们就开始因为生病或者与捕鲸人产生矛盾而接连死去。特鲁加尼尼的丈夫也死了,她只好嫁给另一个土著民威廉。1871年,威廉去世了,他死后被解剖展览,目睹这一切的特鲁加尼尼痛苦万分,5年后她也去世了,临终前,她请求不要让那样的事发生在自己身上。但她却被葬在了关押女犯人的地方,并且死后2年还被挖出来,放到博物馆里展览了72年。人们并不知道她临死前怀着怎样的心情,只能看到贴在她身上的标签写着:最后一个塔斯马尼亚纯种土著。
3、影响:
(二)大洋洲人口结构的改变
二、英国的殖民活动与大洋洲人口结构的改变
①人口结构:原住民人数在英国殖民活动中因屠杀、疾病等因素大为减少,而来自英国的各种移民人数则持续增加,导致大洋洲人口结构由原来的以原住民为主改变为以英国移民为主。
人口结构发生了替代性变化
②文明进程:西方文明随移民进入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区,对这一地区的文明构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表现为西方文明的全面移植,以及在大洋洲的本土化,进而形成具有大洋洲属性与特征的新文明。
【合作探究】英国殖民澳大利亚的特点
材料:18世纪中后期,英国殖民者来到澳大利亚。最初,英国将澳大利亚作为流放罪犯的场所。19世纪,英国殖民者在澳大利亚掠夺原住民的土地,建立牧场。1851年,人们在澳大利亚发现了金矿,采矿业迅速发展起来。1788年英国库克船长在悉尼登陆时,居住在澳洲的土著有30万人,500个左右的部落,人们从事狩猎和采集,通过以群体的家族集团形式居住在一起。到了19世纪中叶,澳洲土著只剩下5万多人,白人已经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欧洲文化成为当地文化的主流。
——摘编自《澳洲土著民族的历史与现状》
①持续时间长; ②规模不断扩大; ③种族灭绝;
④经济掠夺; ⑤移植本国生产方式; ⑥文化殖民。
二、英国的殖民活动与大洋洲人口结构的改变
三、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
第二阶段(被动移居):
从鸦片战争到清末﹐几乎全是被西方殖民主义者拐掠﹑贩卖的契约华工﹐分布在世界各地。19世纪去东南亚的华工﹐累计至少在七百万人以上﹐人数估计十倍于前一阶段。
华工出国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动移居):
在鸦片战争前﹐主要是自愿结伙出洋谋生﹐大多分布在东南亚﹐人数较少(下南洋)﹔
华工也被称为 “猪仔”,泛指于晚晴时,前赴海外工作的华人劳工,通常是来自穷乡僻壤的破产平民、无业贫民或渔民。他们前往的海外地包括:东南亚、美国、加拿大及澳洲,甚至是更遥远的拉丁美洲地区,葡萄牙、英国、美国等国殖民者往往强迫由于这些出国的劳工签署契约,以未来若干年的工资支付运输费用,获取巨额利润,这些劳工称为契约华工。
(一)华工含义
历史纵横
“下南洋”
  明清到民国时期,中国东南沿海特别是广东、福建一带的民众为了谋生,漂洋过海,前往东南亚各地,甚至远到印度洋一带。这一现象被称为“下南洋”。中国人在当地,有的经商,有的从事农业或手工业,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传播了中华文化。
原因:
①国内政治动荡,战乱不断,民不聊生;
②地少人多,人地矛盾突出。
③殖民者到来,加速了东南亚开发。
特点:
①主要是自愿结伙出洋谋生;
②大多分布在东南亚、人数较少。
三、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
(二)第一阶段:下南洋
原因:
①黑奴价格较高,消极怠工,生产效率低;
②黑奴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的推动;
③工业革命的开展,需要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商品输出成为主要手段;
④欧洲民主政治发展,启蒙思想传播;
⑤英美等国陆续颁布禁止奴隶贸易的法令。
三、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
(三)第二阶段:华工出国(1840年-)
材料1:除了道德和政治因素外,经济力量也是使奴隶制和奴隶贸易寿终正寝的因素……随着时间推移,奴隶劳动力的价格一直没有降下来,而随时可能出现的叛乱使奴隶主不得不保持耗资巨大的武装力量。即使没有反抗,奴隶们也消极怠工,奴隶主还必须照管他的生活……180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废除奴隶贸易法案》……1833年,美国总统托马斯·杰斐逊签署法令废除奴隶贩卖。此后,其他国家纷纷效仿,制定法律废除奴隶制。长达400年之久罪恶的跨大西洋奴隶贩卖活动宣告终结。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探究思考】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其产生的原因?对华工产生了什么影响?
现象:奴隶贸易逐渐被废除
黑奴贸易受到限制,
殖民者需要新的廉价劳动力。
三、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
(1)华工出国原因
(三)第二阶段:华工出国(1840年-)
国内:①地少人多,人地矛盾加剧,受生活所迫;
②西方列强的侵略,小农经济逐渐解体,大批农业和手工业者破产;
③太平天国运动失败,躲避政治迫害;
④19世纪中叶后,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出国;
⑤明清下南洋的传统;
材料1:1807年3月25日,英国议会通过《废除奴隶贸易法案》,禁止英国船只从非洲往美洲运送奴隶。黑奴贸易受到限制,殖民者不得不寻找新的廉价劳动力。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续增条约》,规定:“两国人民可随时自由往来、游历、贸易或久居”。这一规定为美国在中国扩大招募华工提供了合法根据。
从雍正二年到光绪十三年 ( 1724—1887) 的 163 年间,广东人口从 400 多万猛增到 2970 多万,增幅达近 6 倍之剧。庞大的人口压力在日益剧烈的土地兼并之下,不断地游离出过剩的贫困人口,西方工业品的涌入又打击了珠江三角洲的手工业……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后,福建安溪一带都有民众参加,运动失败后,参加起义的民众被迫逃往海外。
丁日昌在《为秘鲁在澳门、厦门等地拐骗华工出洋致总署函》中说:“此等承工华民,皆因兵燹之后,一时失业,受其引诱,其甘心愿往者,固无一二也。”
——姚远《清末民初广东、江苏海外移民比较研究》
三、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
(1)华工出国原因
(三)第二阶段:华工出国(1840年-)
国际:①黑奴贸易受到限制,殖民者需要新的廉价劳动力;
②美国淘金热的吸引;
③殖民者的诱骗和绑架。
材料2:19世纪中后期的一则招工广告:美国人是非常富裕民族,彼等需要华人前往,极表欢迎。彼有优厚工资,大量上等房舍、食物与衣着。你可随时寄信或汇款给亲友,我等可负责传递驳汇,稳当无误。此是一个文明国家……全体一视同仁……现有许多中国人,已在彼谋生,自非一陌生之地……如欲赚取工资及保障工作,可向本公司申请,便得保证。
——《台山华侨史》
1.美国:华工是加利福尼亚金矿和中央太平洋铁路工地等繁重劳动场所的主要劳动力。
2.拉丁美洲:加勒比群岛、秘鲁以及古巴等地,也有成千上万的华工。
“150年前,他们拿着简陋的工具,在崇山峻岭和绝壁深谷中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以血肉之躯铺就了通往美国西部的战略大通道,创造了当时的工程奇迹,带动了美国西部大开发,成为旅美侨胞奋斗、进取、奉献精神的一座丰碑。”
——习近平讲述美国太平洋铁路和华工的故事
“我们建造了铁路,铁路成就了美国。”
三、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
(2)华工开发美洲
(三)第二阶段:华工出国(1840年-)
1.19世纪中叶,大量华工来到澳大利亚开采金矿。到1858年,华工人数已超过4万。
2.在大洋洲的一些岛屿上,华工在种植园和矿山辛勤劳动,促进了这些地方的开发。
华人在悉尼和墨尔本从事种菜业
“新金山”淘金的华工
在种植园中工作的华工
三、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
(3)华工开发大洋洲
(三)第二阶段:华工出国(1840年-)
【探究思考】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华工对世界发展和本国进步所做出的的重大贡献?
三、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
(4)华工的贡献
(三)第二阶段:华工出国(1840年-)
材料1:唐人街是老华侨的温床、新华侨的聚会所,也是美国人眼里的小中国。也许我们应该把唐人街的英文原名直译过来,干脆称它为“中国城”,可能更恰当一定。
——李欧梵《美国的“中国城”》
材料2: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1500万人左右,期中90%移往东南亚,移民与祖国保持着密切联系,1862——1949年,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有25510家,投资总额约63271万元。 ——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民史》(第六卷)等
材料3“此次推翻帝制,各埠华侨既捐巨资以为军费,而回国效命决死,以为党军模范者复踵相接”、“华侨是革命之母” ——孙中山《1916年致海外革命同志书》
材料4:一战期间,中国派遣至英法的华工约有14万人之多。华工一到欧洲,就立即被划拨到各处,他们不仅在重工企业、港口码头等地从事最艰苦、最繁重的劳动,而且还身处战争前线,负责挖战壕、就伤病、送给养甚至直接参战,有近2万人死于战火或疾病。 ——摘编自王平贞等《一战百年:华工赴欧启示录》
3.对欧洲:一战期间,中国派出大量劳工加入协约国,为战争胜利做出了贡献,促进中欧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提高中国国际地位。(纲要上)
【探究思考】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华工对世界发展和本国进步所做出的的重大贡献?
三、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
(4)华工的贡献
(三)第二阶段:华工出国(1840年-)
1.对美洲和大洋洲:保留和传播着中华文化,促进了美洲和大洋洲经济、文化的发展。
2.对中国:(1)近代华侨投资办厂,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对中国:(2)一些华人华侨曾积极支持辛亥革命和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事业,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做出重大贡献;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
英国的殖民活动与大洋洲的人口结构的改变
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
美洲族群变化的原因
美洲族群变化的表现
美洲国家人口结构的构成
英国在大洋洲的殖民活动
英国在大洋洲的殖民活动表现
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原因
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主要形式
华工在美国的开发
华工在大洋洲的开发
课堂小结
1.(2022·福建·统考高考真题)16世纪,西班牙征服墨西哥后极力推广天主教,排斥当地宗教信仰,遭到当地人的强烈反对。17世纪中期后,以天主教圣母形象为原型、糅合墨西哥本土文化元素的瓜达卢佩圣母像却逐渐流行开来,成为墨西哥的象征之一。据此推知,西班牙的殖民( )
A.改变了区域人口结构 B.摧毁了美洲本土文化
C.影响了欧洲宗教改革 D.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
【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材料以墨西哥的象征之一—瓜达卢佩圣母像叙述了西班牙殖民者极力推广天主教与墨西哥本土宗教信仰,从冲突到兼容的史实。殖民势力的持续侵略改造着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改变了墨西哥人口结构,A项正确;瓜达卢佩圣母像糅合墨西哥本土文化元素,排除B项;材料与欧洲宗教改革没有关系,排除C项;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征服墨西哥,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
典例研析
2.( 2019·全国·高考真题)有研究认为,美国独立后不到半个世纪,拉丁美洲经过独立战争,推翻了殖民统治,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难辞其咎”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
A.奴役掠夺土著居民 B.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
C.进行了大量的移民 D.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
【答案】D【详解】西班牙和葡萄牙虽然引领开辟新航路,但当时西班牙和葡萄牙是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其落后的生产方式传播到拉丁美洲,成了拉丁美洲发展滞后的历史包袱,而北美地区被英国殖民统治,英国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到这一地区,推动了北美的快速发展,因此出现这种差别主要是因为拉美移植了宗主国旧的生产方式,故选D
随堂训练
1、根据西班牙在美洲殖民地颁布的法规,从1526年起,非洲奴隶能够通过向主人支付钱款的方式获得自由。他们通过和印第安女人或者和西班牙男主人生育子女的方式也能确保后代获得自由。上述规定( )
A.传播了启蒙思想的原则 B.推动了种植园经济的兴起
C.便利了美洲族群的融合 D.抑制了当地原住民的发展
解析:A项,材料中西班牙政府以有条件的方式允许奴隶获得自由,不符合启蒙运动所强调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思想。故A项错误。B项,种植园经济是伴随着欧洲殖民主义者确立起对美洲的殖民统治而建立起来的。故B项错误。C项,据材料“非洲奴隶能够通过向主人支付钱款的方式获得自由”“他们通过和印第安女人或者和西班牙男主人生育子女的方式也能确保后代获得自由”可知西班牙政府放开了印第安女性与当地白人通婚的限制,鼓励奴隶通过金钱赎买和通婚的方式获得自由,有利于促进不同族群在美洲地区的融合。故C项正确。D项,允许印第安人通过通婚的方式获得自由,有利于当地印第安原住民的发展。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C
随堂训练
2、19世纪初,悉尼市街道以及医院、教堂、海岸灯塔等建筑大多出自一些罪犯(来自英国)之手,其中有个设计师曾犯伪造罪,但由于他的贡献,其头像还印在澳大利亚5元钞票的票面上。这说明( )
A.英国流放者推动了澳大利亚的殖民开发
B.贩卖黑奴是英国殖民扩张的重要手段
C.殖民扩张加剧了澳大利亚的社会动荡
D.澳大利亚人口结构的转变得益于工业革命
解析:材料表明英国罪犯为澳大利亚的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结合所学可知,这些罪犯都是被流放到澳大利亚的,故选A项。材料不涉及贩卖黑奴,故排除B项。材料主要讨论的是被流放到澳大利亚的英国罪犯的贡献,故排除C项。澳大利亚人口结构的转变与殖民扩张有关,而非工业革命,故排除D项。
A
随堂训练
3、据统计,18世纪末,澳大利亚有原住民约30万人,到1944年,只有71895人。20世纪70年代,澳大利亚的英格兰人和爱尔兰人的后裔约占82%,原住民约占微不足道的0.01%;新西兰的原住民毛利人约占9%,英国(包括英格兰和爱尔兰)人后裔占近80%。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国殖民扩张的加剧 B.病菌和疾病的大流行
C.大洋洲自然灾害严重 D.部落之间的战争频繁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这一时期由于殖民扩张的加剧,大洋洲的原住民遭到驱赶和屠杀,人口数量锐减,造成大洋洲人口结构的改变,A项正确。
A
随堂训练
4、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写道:一位秘鲁学者指出,印第安美洲的文化就像一条彩虹,并存着七种文化的颜色,即西班牙文化、葡萄牙文化、印第安人文化、黑人文化、印第安伊比利亚人文化、美洲黑人文化和混血人文化。这段材料描述了( )
A.拉丁美洲的多元文化特色 B.对黑人和印第安人的歧视
C.民族意识和民主意识觉醒 D.拉美人民反殖民争取独立
解析:根据材料“印第安美洲的文化就像一条彩虹,并存着七种文化的颜色”可知,强调拉丁美洲的多元文化特色,A项正确;材料主旨强调拉丁美洲的多元文化特色,并没有涉及对黑人和印第安人的歧视,排除B项;民族意识和民主意识觉醒、拉美人民反殖民争取独立属于政治斗争领域,与材料中文化特色不符合,排除C、D两项。故选A项。
A
随堂训练
5、19世纪后期,英国招募的华工主要在澳大利亚、南非、东南亚等地采矿,美国也大量引进华工修筑铁路或在种植园从事繁重的劳动。这些华工( )
A.对当地的开发作出重要贡献 B.推动了当地人口结构的改变
C.成为当地社会的主要劳动力 D.为清政府赚取了大量的外汇
解析:从材料“19世纪后期,英国招募的华工主要在澳大利亚南非、东南亚等地采矿,美国也大量引进华工,修筑铁路或在种植园从事繁重的劳动。”可以看出,这是近代外国人对中国劳动力的掠夺,华工在澳大利亚和美国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促进了当地的开发和经济的发展,A正确;BCD选项都不能从材料中准确的推导出来,排除。故选:A。
A
随堂训练
6、19世纪末美国排华情绪加剧,被人贩卖到美国加州的丁龙辞职回国。他希望把终生积攒的血汗钱12000美元捐献给一所有名的美国大学,建立一个汉学系。在朋友的帮助下,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设置了“丁龙讲座”和“东亚系”。丁龙的经历说明华工出国( )
A.促进中华文化的交流传播 B.推动了美国停止人口贩卖
C.提高了近代中国的国际地位 D.助推美国对知识精英的需求
解析:根据材料“19世纪末美国排华情绪加剧,被人贩卖到美国加州的丁龙辞职回国。他希望把终生积攒的血汗钱12000美元捐献给一所有名的美国大学,建立一个汉学系。在朋友的帮助下,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设置了‘丁龙讲座’和‘东亚系’”可知,丁龙在美国大学捐款,建立汉学系,在美国宣传中国传统文化,体现了华工出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中华文化的交流传播,A项正确;丁龙在美国大学捐款,建立汉学系,与美国停止人口贩卖无关,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近代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排除C项;丁龙在美国大学捐款,建立汉学系,与美国对知识精英的需求无关,排除D项。故选: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