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新课导入 新课讲授 课堂总结 课堂检测)课件(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新课导入 新课讲授 课堂总结 课堂检测)课件(共35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0-15 17:00: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1.本课以时事热点作为切入口,围绕着乌克兰局势的变化,逐步认识大国博弈,谁主沉浮中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首先,从乌克兰问题引出历史根源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辅之于教师讲解,理清苏联解解体的根源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政治体制的影响。其次,通过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明确当今世界形势的变化是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最后,回到乌克兰局势的变化,明确多极化趋势在不断的加强,理清当今世界格局是“一超多强”。
2.本课的重点是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影响和两极格局瓦解后,“一超多强”局面的形成;关于苏联解体方面,主要结合具体视频播放和阅读教材,从而明确苏联解体只是斯大林模式的失败,而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它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结束,使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关于“一超多强”方面,主要利用乌克兰局势的变化,设置一些情境性问题,从而使学生明确当今世界格局是一超多强,呈现多极化趋势并不断加强,这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促进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的发展。
1.识记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基本史实及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具体表现。
2.理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原因和影响,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3.探究“冷战”后世界格局变化的具体状况。
乌克兰乱局
大国博弈,谁主沉浮?
——从乌克兰局势看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922年,东乌克兰加入苏联,成为苏联的创始国之一。二战爆发,波兰被分割占领,西乌克兰与东乌克兰合并。乌克兰全境加入苏联社会主义阵营。
1985年,戈尔巴乔夫在苏联上台后,乌克兰民族主义和民族独立倾向迅速抬头,全国政局急剧动荡,乌克兰开始了其独立步伐。
1991年8月24日乌克兰独立。
乌克兰问题产生的历史根源是什么?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
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989年起,东欧局势发生了激烈的动荡,美国《时代》周刊曾用几个“10”概括了东欧六国的事态:“波兰变化用了10年,匈牙利用了10个月,民主德国用了10周,捷克斯洛伐克用了10天,而罗马尼亚仅用了10个小时”。
1.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剧:时间短,速度快
变:社会制度根本性变化
综合上述内容与图片,我们应该如何理解东欧剧变?
90年代关于苏联的漫画
介绍苏联解体的过程
http://www.jtyhjy.com/edu/ppt/ppt_playVideo.action mediaVo.resId=55f0e8acaf508f0099b1ccb9
时间 事件 影响
1985 戈尔巴乔夫改革 困难重重,无法打开局面
1991 经互会解体
华约解散 苏联在欧洲构筑的政治、经济、军事体系全线崩溃
1991.8 《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 将苏联变为一个松散的邦联
1991.8.19 八一九事件 国家政权性质发生根本的质变
1991.12.22 《阿拉木图宣言》 苏联完全解体
苏联解体
苏联解体
①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经济改革
政治改革
激化各种矛盾
②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和政策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③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苏联为什么会走向解体?
实质: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2.解体的原因
(1)标志着二战以来两极格局的瓦解
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2)社会主义遭受重大挫折
但以中国为首的社会主义各国正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3.苏联解体的影响
社会主义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具有曲折性、复杂性
原因 表现 基本特征
(1)南斯拉夫解体
(2)北约轰炸南联盟
(3)国际恐怖主义呈泛滥趋势:9·11事件
二、和平与动荡并存
请同学们阅读书本P127第二子目“和平与动荡并存”,认识“冷战”后国际形势的发展,完成下面表格。
(1)“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矛盾和新冲突。
(2)美国试图独霸全球,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
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总的趋势是缓和。
科索沃战争是由科索沃危机
引发的。1991年南斯拉夫联邦分
裂为五个独立国家。在南联邦解
体过程中,由于领土、财产和利
益分割上的矛盾以及原本存在的民族纠纷和宗教冲突,各共和国间和各国内部的不同民族间先后发生规模不等的战争。
科索沃位于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西南部。1980年后,以独立为目标的科索沃民族主义运动逐步兴起,并得到阿尔巴尼亚的支持。阿族与塞族的矛盾日益尖锐,冲突时有发生。
科索沃战争
1999年3月24日晚,战争爆发,图为贝尔格莱德市中心遭到轰炸。
1999年5月8日, 中国驻南大使馆被袭击。
在轰炸中牺牲的记者邵云环、许杏虎和妻子朱颖
北约对南联盟的轰炸持续了78天。
美军“误炸”中国驻南联盟使馆
“9.11事件”指的是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劫持的飞机撞击美国纽约世贸中心和华盛顿五角大楼的历史事件。2001年9月11日,四架民航客机在美国的上空飞翔,然而这四架飞机却被劫机犯无声无息地劫持。当美国人刚刚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之时,纽约世贸中心,连续发生撞机事件,世贸中心的摩天大楼,轰然倒塌,化为一片废墟,造成了3000多人丧生。
克里米亚是乌克兰境内唯一的自治共和国。毗邻近东地区两大洲的咽喉,因此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乌克兰政府宣布暂停与欧盟签订联系国协定,乌克兰10万人走上街头抗议,促使政府回到通往欧盟的道路上。
双方相持不下,政府出动部队暴力驱散和平抗议,危机正式开始。
游行示威演化为暴力抵抗,集会者暴力冲击政府部门。
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被罢免,并遭到通缉。
俄罗斯上院批准派遣部队进入乌领土;奥巴马与普京进行通话,但没有达成协议,美准备对俄进行经济制裁。
克里米亚举行公投。
乌克兰局势急剧升温,继续爆发冲突。
2013.12.24
2013.12.30
2014.1.19
2014.2.24
2014.3.1
2014.3.16
2014.5
大国博弈仍在继续,多极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乌克兰局势还在升温,未来走向何方,我们不得而知……
乌克兰之变
三、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克里米亚人民庆祝公投入俄
  2014年3月16日,克里米亚举行全民公投,决定继续留在乌克兰,还是加入俄罗斯。近97%的投票者赞成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
  21日,普京签署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的法案,克里米亚正式加入俄罗斯联邦。
根据现场宣布的表决结果:
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100个国家投赞成票,
俄罗斯、古巴、朝鲜、委内瑞拉等11个国家投票反对,
中国、巴西、印度、南非、乌兹别克斯坦等58个国家弃权。
2014年3月27日,第68届联合国大会投票通过有关乌克兰问题决议,宣布克里米亚公投无效。
联大的投票结果说明了当今国际格局怎样的特点
国际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1)美国的态度是什么?美国以什么身份自居?为什么这样自居?
俄罗斯在侵略乌克兰,要对俄罗斯进行制裁和孤立。
世界警察。是唯一的超级大国,要建立单极世界。
  俄罗斯违反了国际法,俄罗斯对乌克兰局势的干预是“侵略行径”,是在“为将来能够入侵乌克兰而制造借口”。我们将对俄罗斯采取的制裁及“孤立”措施。
了解当今世界格局演变情况,完成下面一系列探究问题。
(2)欧盟是怎样表达自己立场的?
团结起来,用一个声音说话。
“乌克兰局势是我们最主要的议题。我们仍然团结一致,决心采取共同行动,应对乌克兰的主权和稳定遭到的威胁。”
——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阿什顿
  2月20日,乌克兰示威者与警方在首都基辅再次爆发冲突,造成严重死伤。欧盟外长20日下午紧急召开临时会议商讨乌克兰局势,决定紧急动议制裁乌克兰,其中包括对在基辅暴力事件中负有责任的官员采取财产冻结、禁入欧盟等多项制裁措施。
(3)日本的态度是什么?日本为什么持这种态度?
跟随欧美对俄制裁;同时认为要慎重决定政策
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扩大世界影响。
 随着欧美诸国将对俄罗斯追加制裁,日本也开始商讨制裁措施。日本政府人士指出:“日本虽然有必要与欧美诸国同步,但要考虑到对日本经济的影响慎重决定。”
(4)俄罗斯的态度是什么?
防止北约东扩,保持俄在乌克兰的影响力,确保大国地位。
“欧盟和美国,应该向我们保证不会插手乌克兰内政,应该向我们保证不会把乌克兰拉进北约,应该保证生活在乌克兰东部的居民不会失去讲俄语的机会,不会出现一些疯狂的‘右翼’,不会出现迫害。”
  “当前,形势高度复杂、高度敏感,牵动地区局势和国际全局。相信俄方能同各方协调,推动问题得到政治解决,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
(5)中国的态度是什么?中国为何持这种态度?
各方合作,谋求问题的和平解决。
形势复杂;从国家利益出发。




欧盟
当前:“一超多强”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是怎样的?
材料 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美国是惟一的军事超级大国,但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至于其他问题,如经济力量,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可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
——基辛格1993年的谈话
你是否赞同材料中基辛格对当今世界政治的基本看法?他说现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其论点是否合理?为什么?
(1)赞同,当今世界政治呈现多极化的趋势,这合乎时代潮流。
(2)基本合理。因为从综合国力和军事上着眼,美国作为超级大国当然无疑,但如果仅从经济上论,当今世界应当是美国、西欧、日本三极之争,美国难以称大。
俄罗斯 有政治军事实力 经济实力不足
美国 唯一
超级大国 企图独霸世界
日本 经济大国 国际影响力不足
西欧 政治经济
地位提高 不能用同一声音说话
中国 综合实力
增强 仍是发展中国家
长远: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世界格局已经打破,而新的世界格局却尚未形成,其原因是什么?新的世界格局的确立,将取决于何种因素?
因为两极格局的解体没有世界战争的作用,现今世界新的中心崛起,相互间力量的消长、制约到均衡,需要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
——取决于世界大国综合国力的对比变化。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世界格局
世界形势
两极格局瓦解,暂时“一超多强”
多极化趋势加强
和平与动荡并存
总趋势:走向缓和
1.法里德扎卡里亚的《后美国时代》认为:“上个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这里的“群雄竞起”( )
A.冲击着美苏两极格局
B.推动了资本在世界范围内新一轮扩张
C.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D.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
C
2.法国前总统萨科齐曾提出“相对大国时代”的观念:世界财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重新平衡”过程,多边政治和经济机构改革势在必行,在未来三四十年,我们将进入“相对大国”时代。对“相对大国时代”的准确解读是( )
①质疑美国唯一超级大国地位
②当今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加强
③欧洲是当今最具活力的经济体
④出现一批正在崛起的新兴经济发展国家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D
3.瑞士文化史学家雅各布·布克哈特把图像称作“人类精神过去各个发展阶段的见证”。对右图冷战后发生的历史现象的解读最恰当的是(  )
A.恐怖主义威胁全球
B.美国试图独霸世界
C.美俄经济竞争愈演愈烈
D.美俄两国再度陷入冷战状态
B
4.有学者认为:“伴随着冷战的结束,最直接、最明显的损失是两个前超级大国建立的联盟体系的消失。……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相应的,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对材料观点概括最准确的是( )
A.结束美苏“冷战”不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
B.美苏联盟体系曾经有力维护了世界和平
C.动荡的国际局势需要建立单极霸权
D.“冷战”结束后新的国际力量对比尚未定型
D
5.某国际问题研究专家指出:“世界正从根本上发生改变……这些根本性变化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地缘政治权势与地缘经济实力正在同时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从西方向东方转移。”材料主要反映出(  )
A.当今世界呈现“一超多强”的政治格局
B.民族解放运动的潮流方兴未艾
C.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格局中举足轻重
D.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