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1.本课以毛泽东的两首诗词作为导入,分别作于1925年、1927年,结合语文知识可以了解本课的主题:国共的十年对峙。而对于本课内容,重新整合了教材上的基本内容,以中共当时面临困境为线索展开讲授;第一次困境是国民大革命的失败,引导学生了解中共的探索: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第二次困境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引导学生了解中共的探索:红军长征、遵义会议。
2.本课的重点是南昌起义和红军长征,南昌起义是通过播放视频,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受,加深识记印象。长征是通过地图让学生了解长征的路径,大量图片展示长征的艰险,有利于学生感受长征精神。本课的难点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和遵义会议;对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主要结合教材具体内容,通过材料与视频播放,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其内涵,明确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和武装斗争三者的关系,进一步理清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创。而对于遵义会议,重在理清为什么它的召开标志着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明确它的召开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1.识记南昌起义、土地革命、红军长征及遵义会议的史实。
2.理解长征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正确评价土地革命。
3.分析前三次反围剿和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
沁园春·长沙(1925年)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菩萨蛮·黄鹤楼 1927年春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困境一:
大革命失败,有什么惨痛教训?
唯有掌握革命的领导权,进行武装斗争,革命方有出路!
探索一:南昌起义(1927.8.1)
①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②标志着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观看视频,回答南昌起义有什么意义?
“八一”南昌起义仅是我们党认识武装斗争的开始。对于毛主席的武装斗争的思想,对于中国革命武装斗争中的基本问题,我们当时还是不了解或了解得十分肤浅的。……所以南昌起义的军队没有与湘、赣的农民运动相结合,而南下向广东进发。
──贺龙《回忆“八一”南昌起义》 (1951年8月1日)
探索二:八七会议(1927.8.7,汉口)
①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②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③决定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八七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的一次重要会议。知道会议上毛泽东有什么重要言论吗?阅读教材P71,八七会议有什么重要意义?
探索三:湘赣边秋收起义(1927.9)
长沙
井冈山
从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目标中,你认为当时中共走的革命道路是先占领哪里?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革命道路?
城市中心论(学习苏俄)
执著于城市,在那个时候是非常自然的。因为中国共产党人的面前只有一个榜样。那就是已经成功的俄国革命,而俄国革命正是从城市开始的,并且在城市首先成功。然而仿效俄国人成功的经验并没有在中国取得成功。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927年10月,
毛泽东上井冈山
建立革命根据地
(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形成“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探索四: “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我们闹革命,光是跑来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个家,不然就很困难……我们以家为依托,不断向外发展,把我们四周的敌人一点点地吃掉、赶走,我们的日子慢慢地就好过了。
——毛泽东
根据材料并结合书本P71内容和所学知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涵是什么?为什么能够在中国存在?
工农武装割据
思想内涵
军事保证
核心内容
后方保障
①粉碎经济封锁,巩固红色政权
②根据地巩固扩大,革命武装壮大
③粉碎敌人三次“围剿”
④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成功实践
土地革命
根据地建设
武装斗争
成功原因
中国特殊国情(敌强我弱,农民受压迫深等)
土地革命(核心内容)
(1)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 (2)意义:贫苦农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
“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取得了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条件”
——毛泽东
根据地建设(后方保障)
努力发展生产,粉碎了国民政府经济封锁,巩固了红色政权。
次序 时间 国民党军队 中央红军 比例
第一次 1930.12 10万 4万 2.5:1
第二次 1931.2 20万 3万 7:1
第三次 1931.7 30万 3万 10:1
三次反“围剿”双方兵力比较
武装斗争(军事保证)
1930年10月起,成功粉碎敌人的三次反革命 “围剿”,使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
游击战术:
敌退我追
敌疲我打
敌驻我扰
敌进我退
作战方针:“避敌主力,诱敌深入,
集中兵力,各个歼灭”
代 表 合 影
政权建设: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会议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制定了宪法大纲,定都瑞金;选举领导人,形成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对立之势。
彭德怀湘赣
腾代远湘鄂赣
彭湃海陆丰
1931.11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贺龙洪湖湘鄂边
方志敏闽浙赣
徐向前鄂豫皖
毛泽东朱德将赣南闽西发展为中央革命根据地
邓小平左右江
☆
困境二:
第五次反 “围剿”失利,共产党何去何从?
第五次反“围剿”
时间:1933年秋
地点:中央根据地
失利原因:毛泽东已被撤销在红军中的领导职务,“左”倾领导人博古掌权。他偏听偏信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的错误主张,同敌人死打硬拼。
结果:红军苦战一年,未能粉碎敌人的“围剿”,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探索一:红军长征(1934—1936)
1.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根本原因:“左”倾错误的指导
结合教材和所学知识,
分析红军长征的原因。
乌
江
江
长
赤
水
大
渡
河
金
沙
江
西
瑞金
江 西
湖 南
福 建
贵
州
广 西
西 康
四 川
陕
吴起镇
甘
肃
毛尔盖
泸定桥
安顺场
贵阳
黄
河
腊子口
草地
雪山
1934.10.
1935.10.
遵义
1935.1.
1935.1.
红一方面军开始长征
四渡赤水
飞夺泸定桥
巧渡金沙江
爬雪山
过草地
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胜利到达陕北
1936年10月, 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
——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渡过金沙江
终年积雪的夹金山
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塔
——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泸定铁索桥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
1936年10月,红军一、二、四
方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大会师
探索二:遵义会议(1935,遵义)
介绍遵义会议的内容、意义。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观看视频,回答遵义会议的重要内容和意义。
1.内容
纠正…
肯定…
选举…
取消…
http://www.jtyhjy.com/edu/ppt/ppt_playVideo.action mediaVo.resId=55e15749af508f0099b1c892
遵义会议(1935年1月)
(1)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2)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3)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2.意义
启示:错误的指导思想对革命危害极大,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长征的意义:
①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②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③长征一结束,革命新局面就开始了。
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对长征作了这样的评价:“人类曾经有四大史诗,以色列从埃及出走,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拿破仑进军莫斯科,美国人拓荒西部。但是,它们与长征相比都黯然失色。长征是独一无二的,长征是无与伦比的。长征是考验中国红军男女战士的意志、勇气和力量的人类伟大史诗。”
七律·长征
毛泽东 著 一九三五年十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什么是长征精神?
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
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
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
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历史证明:只有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相结合,中国的革命才能成功。
1.八一南昌起义的最大意义在于( )
A.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B.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政权
C.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D.确立了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A
2.“意味着共产党人能生存下来,并建立新基地。……(毛泽东)他成为了共产党新的稳固的领导人,此后他的理念也在党内受到遵从。……从此许多中国人视共产党人为英雄,而开始支持该党。”这是西方对中国近代某一事件的认识,据此判断这一事件是( )
A.国民革命 B.秋收起义
C.红军长征 D.抗日战争
C
3.1927年12月瞿秋白在《武装暴动问题》一文中指出:“中国革命现时的阶段,显然到了工农武装暴动的时期……中国革命在斗争方式与发展形式方面,有极可注意的特点。”符合材料中“特点”的是( )
A.建立工农联盟,推翻北洋军阀 B.发动秋收起义,建立红色政权
C.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 D.纠正左倾错误,迎接革命高潮
C
4.毛泽东曾对一个外国来访同志说:“……哎!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对“孵出小鸡”最准确的理解是 ( )
A. 发动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B. 找到井冈山的革命道路
C. 遵义会议的召开
D. 长征胜利完成
B
5.1941年,毛泽东以《实事求是》为题作过报告,并要求“不尚空谈”。以下符合此精神,且发生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有( )
①召开遵义会议 ②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③签署《双十协定》
④中心城市进行武装暴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