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 2-2地球表面形态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 2-2地球表面形态 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5-10-15 14:40: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学习目标】
1.从日常使用的“人民币”上景观图案了解不同的地表形态。
2.结合世界地形图和六大板块示意图,引导学生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不同地表形态形成的原因。
3.从概念入手,通过动手用书本展示褶皱形成过程,并通过动画过程,使学生学会简单的地质构
造类型的判断和构造地貌的分析。
4.通过读图,举例说明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5.通过内外力图片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课标要求
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自主梳理】
活动一:我知道,我来说
材料一:
登山队员在喜马拉雅山中发现了海相沉积岩和海生生物化石,这说明这里曾经是什么环境?
材料二:
黄河每年将16亿吨左右的泥沙输往下游 ,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中大部分注入渤海,有人计算过,用2000多年时间即可填满渤海。但是事实是,长期以来渤海的形状基本未变,这是为什么呢?
材料三:河谷的演变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三段材料说明了什么?
活动二:我思考,我来写
是什么因素造成地壳及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呢?这些作用的力量又是来自哪里呢?
按能量来源可以分为哪几类?其主要表现形式分别有哪些?对地表有什么影响?
分类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相互关系
活动三:我合作,我解释
结合图2—10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地图册P1世界地形
1.认识:在图上标出喜马拉雅山所在的位置
2.解释:
(1) 喜马拉雅山形成原因?
(2) 你能举一例吗?(红海、日本群岛、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
活动四:我动手,我探究
1.认识:地质构造
(1) 根据褶皱概念,用书本展示褶皱形成过程,画出简单的褶皱图并标出背斜、向斜。
讨论:
①结合书本图2—14、图2—15,背斜一定形成山岭,向斜一定形成山谷吗?如果不是,那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又是怎么回事呢?(看地图册P18地形倒置示意)
②是否能根据地貌是山岭或谷地来判断其地质构造是背斜还是向斜?如果不能,那如何判断背斜、向斜呢?(看地图册P18褶皱示意)
(2) 根据断层概念,画出简单的断层图。
讨论:
如何区分地垒和地堑?以及它们形成的地表形态?
2.运用:
研究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背斜——储油构造 向斜——储水构造
( http: / / www.21cnjy.com )
断层:隧道、水库选址时,应避开,以免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
活动五:我感受,我甄别
看地图册P19—20,交流讨论
1.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相互关系?
2.任选一幅图,说出受到何种外力作用?
【自主训练】
一、选择题
“爱你至死不渝,爱你到海枯石烂……”这是恋人之间常用的爱情誓言。据此回答1~2题。
1.引起材料中“海枯”发生的作用力是 (  )
A.内力作用   B.外力作用 C.岩浆活动 D.变质作用
2.导致“石烂”的作用力是 (  )
A.地壳运动 B.冰川侵蚀 C.风化作用 D.搬运作用
二、综合题
1.某大学地理系的同学,利用暑假到全国各地进行考察活动,下图是他们绘制的地貌景观素描图,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学生甲的考察活动是在他的老家海南的三亚进行的,你认为他所绘制的最有可能 图。
(2) 学生乙说道:“我这次在同一个地方, ( http: / / www.21cnjy.com )冒着高达40 ℃的高温绘制了两幅图,应该数我最辛苦了。”你认为哪两幅图是学生丙绘制的?它们的名称分别是什么?主要由什么地质作用形成的?
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 图中A、B、C、D、E五处,属背斜的是 ,地堑是 。
(2) 从地形上看,C处是 ,形成原因是 。
(3) 图中五个部位宜建地下隧道的是 ,良好的储水构造是 。
【学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