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23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2023·期中)闻名世界的古埃及金字塔主要修建在古王国时代,其中第四王朝国王胡夫的金字塔最出名也最宏伟。修建金字塔需要动员大量人力物力。由此可见当时( )
A.北非的地理环境优越 B.国家组织力量强大
C.王权被赋予神的化身 D.社会经济高度繁荣
2.(2023·期中)《汉谟拉比法典》第108条明确规定:“倘卖酒妇不受谷以为西克拉(计量单位)之费,而按超重的砝码收银,向西克拉之定率量比之谷物之定率量为低,则此卖酒妇应被检举。”该规定旨在( )
A.用立法规范市场行为 B.强调保护私人物权
C.维护竞争中契约精神 D.说明法律的普适性
3.(2023·期中) 某校史学社开展了“多样的文明,多样的世界”主题活动,他们寻找到了各个文明对应的代表性成果,这些成果与地图中的①②③④标示对应正确的是( )
A.智慧宫 《天方夜谭》
B.《汉谟拉比法典》 楔形文字
C.60进制 《罗摩衍那》
D.摩亨佐.达罗遗址 象形文字
4.(2023·期中)据调查,印度莫达尔、普贾尔地和班各西尔三个村子举行了祭祀蛇神的仪式。仪式上,进餐是完全隔开的,有用金属碟子吃东西的人,也有用树叶和自己碟子吃东西的人。对这种现象理解最佳的是( )
A.印度始终有严重贫富分化 B.社会生活受种姓制度影响
C.佛教神权思想中等级严格 D.贵贱分明不利于形成国家
5.(2022九上·定远月考)如果要讨论中国古代的政治文明,总要溯源到夏、商、周三代,而谈及西方政治文明的源头,则会想到古代希腊和罗马。与西方政治文明源头相关的内容中正确的是( )
A.希腊城邦中的外邦人和奴隶,虽然是自由人,但没有政治权利
B.凯撒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C.300名贵族组成的元老院是罗马共和国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
D.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首创“元首制”,被授予“奥古斯都”的尊号
6.(2023·期中)罗马帝国通过对地中海世界的征服完成了政治上的统一,对此有学者认为“地中海世界在政治上的'罗马化’与罗马自身在文化上的'异化’是一个同步发生的辩证过程”。这一观点( )
A.意在说明罗马文明的相对落后性
B.肯定战争对文化交流的推动作用
C.指出罗马始终未能完成文化统一
D.论证了帝国与基督教之间的合作
7.(2023·期中)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表述中推论合理的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欧洲中世纪有一句谚语:“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城市已不受国王管辖
B 大学兴起曾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课程不受基督教会影响
C 《查士丁尼法典》要求“人人都应安分守法”。 编纂出发点是实现人人平等
D 拜占庭帝国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 为文艺复兴提供了精神营养
A.A B.B C.C D.D
8.(2023·期中)庄园是西欧封建社会农业的主要生产单位。庄园内所有的土地归封建主所有,各种人同住一个庄园之内,农民或农奴受劳役地租的剥削,同时供应领主居住的房屋、各种生活必需品、生产用的各种工具等。这说明( )
A.庄园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B.庄园是中世纪发达的经济实体
C.庄园促进了农业技术的发展 D.庄园经济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
9.(2023·期中)11世纪以后,欧洲教育领域最大的变化就是大学的兴起。到13、14世纪,越来越多的世俗君主或城市开办大学,大学也成为许多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大学的发展,他们逐渐取代修道院成为知识和思想的中心。大学的普遍兴起( )
A.有利于近代人文主义思想的产生
B.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C.极大冲击了欧洲封建王权的统治
D.是教会维护神权统治的工具
10.(2023·期中)查士丁尼时期,拜占庭帝国商业繁荣,帝国强盛,但社会矛盾已经丛生。《查士丁尼法典》保留了奴隶法,同时取消了父母可以把子女卖为奴隶以补偿自己对他人冒犯这一规定;法典肯定了妇女继承遗产的权利;由于奴隶的反抗斗争才不得不写上释放奴隶的条文。这表明《查士丁尼法典》( )
A.动摇了保护私产的观念 B.旨在保护奴隶主特权地位
C.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D.表明罗马法形成完整体系
11.(2023·期中)公元668年,日本政府将“大化改新”以来天皇诏令编撰成正规法令《近江令》,此后几十年又陆续编成《飞鸟净御原令》《大宝律令》《养老律令》。至此,日本建成较完备的法律制度体系。这些举动表明“大化改新” ( )
A.注重学习法家思想 B.朝令夕改成效不彰
C.效仿宋朝进行改革 D.加强对社会的控制
12.(2023·期中)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145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一书,在大量西方同类专著中,结构清晰,考据严谨,文笔典雅,篇幅适中,已成为此领域备受推崇的权威著作之一。这部著作所描写的战争双方是( )
A.拜占庭帝国和奥斯曼帝国 B.波斯帝国和拜占庭帝国
C.西罗马帝国和奥斯曼帝国 D.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
13.(2020九上·高州月考)“这一宗教将松散的部落文化联合起来,并通过各种方式(包括征战、商业、政治、移民等)使各个地区的文化得以传播交流。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印度的阿拉伯数字、西方世界的哲学都由该宗教的教徒所传播,并进行完善、总结归纳。”“这一宗教”是指( )
A.佛教 B.基督教 C.道教 D.伊斯兰教
14.(2023·期中)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提到:“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没有绕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总之,西方社会已达到起飞点……”。西方社会已达到“起飞点”的根本动力是( )
A.航海家们积极传播基督教 B.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C.《马可·波罗游记》的传播 D.造船航海技术的进步
15.(2023·期中)观察下图世界古代、近代文明发展示意图,判断该专题是( )
A.人类文明以物质文明为主体 B.区域文明呈现出多样性特征
C.文明的发展有赖于交流互鉴 D.同源异流是人类文明的共性
16.(2023·期中)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越大。下面表格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形成表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1475 1521 1555 1558 1559 1595 1597
价格指数 100 167 270 370 407 515 685
A.工商业发展迅速 B.封建专制制度腐败
C.疯狂的殖民掠夺 D.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17.(2023·期中)英国著名历史学家特里维廉在他的专著《英国革命:1688—1689》中,特别强调荷兰执政威廉入主英国的重要性。这里的“威廉入主英国”是指( )
A.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 B.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
C.《权利法案》的颁布 D.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
18.(2023·期中)有学者认为:“美国1787年宪法虽然制定于美国独立战争后,但它并非《独立宣言》的继续和发展。从其制定与批准的过程来看,广大劳动群众一直被排除在外……它由富人集团制定与批准,只维护有产者的利益。”这说明( )
A.美国民主制具有妥协性 B.美国的分权制并不完善
C.大多数美国人缺乏权利 D.1787年宪法具有局限性
19.(2023·雷州模拟)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扩大议会权力,限制王权,实行君主立宪制;1787年美国制定宪法,确立三权分立原则,实行联邦制;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通过了《人权宣言》,宣告人权、法治、自由、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资产阶级革命胜利 B.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扩展
C.制度建设各有局限 D.民主自由平等的制度探索
20.(2023·期中)18世纪后期,机器生产弱化了手工劳动,工人失业增多,引发了破坏机器以反抗企业主的“卢德运动”。19世纪40年代后随着机器日益变得复杂,工厂对懂得操作机器的技能工人需求增多,工人收入也随之增长,工人不再反抗机器。这种变化说明( )
A.技术的进步一定程度缓和阶级矛盾
B.工人运动推动了技术变革
C.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具有历史必然性
D.工人运动仍然具有自发性
21.(2023·期中)工业革命后,英国资产阶级自由派提出了对非洲“通商(Commerce)传教(Christianity)文明(Civilization)殖民(Colonization)”的方案,被称为“四C连祷词”。这一方案的主要目的是( )
A.开拓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B.废除臭名昭著的奴隶贸易
C.向非洲输入资本主义文明 D.通过海外扩张传播基督教
22.(2023·期中)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邦认为,“虽然这场双元革命——更精确地说是法国政治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载体和象征是法、英两国,但是我们不应把这场革命看成是属于这两个国家的历史事件,而应看做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他强调的是( )
A.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密切关系
B.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C.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世界意义
D.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逻辑关系
23.(2023·期中)下图中的三幅图,反映了一个共同的主题。下列最符合的是( )
《共产党宣言》 第一个国际成立大会 巴黎公社宣告成立
A.社会主义运动走向国际联合 B.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C.欧洲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到实践
二、非选择题(2道大题,共24分)
24.(2023·期中)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希腊和东方的埃及、巴比伦等国频繁的贸易交往极大地促进了器物文化方面的交流。希腊移民接触到比自身更为先进的东方文化,不同程度地加以吸收和借鉴,并将它们传回希腊,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进入古典时代之后,旅行者或学者有选择的把东方先进的文化带回希腊本土,进而达到两种文化的相互促进。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开启了更广泛的区域交流和联系。罗马人用武力打通了西方与东方各族人民的交往通道,把极具进步意义的希腊文明继承下来,并在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范围内发扬光大。从此,地中海世界的各地区、各民族由相互闭塞逐步走向对外开放,世界历史开始了更新、更广阔的篇章。
——摘编自杨俊明《古代帝国与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传播》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之后,出现了物种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被称为“哥伦布大交换”其影响深远。1519年,西班牙人科尔特斯带着600人、17匹马、10门大炮到达墨西哥,用三年时间征服了富庶的阿兹特克帝国。金字塔、庙宇和王宫都被夷为平地,拆下的石头被用于建造西班牙政府大楼和教堂。阿兹特克人也因杀戮和感染欧洲人带来的病毒而大量死亡。美洲传统的社会结构和政治体系走向了解体。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未停止,依然在进行。
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西欧与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世界贸易商路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16世纪,尼德兰的安特卫普成为世界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欧洲的新兴资产阶级在各国专制王朝的支持下,纷纷涌向亚洲、非洲和美洲,并对当地人民进行残暴的殖民征服和掠夺。客观上推动了世界各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先进生产方式的传播。
——杨凤霞《对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的探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世界文明交流的主要方式。简述罗马人对世界的影响。
(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哥伦布大交换”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知识,概述新航路开辟主要原因。简析“哥伦布大交换”对世界文明的积极影响。
(3)结合上述材料,谈一谈你对文明交流的看法。
25.(2023·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世界近代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14-15世纪 文艺复兴运动
15-16世纪 探寻新航路
16世纪 早期殖民掠夺
1640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775年 美国独立战争
1789年 法国大革命
17-18世纪 启蒙运动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
19世纪40年代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选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14-19世纪这段时期主要的时代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填写?处的内容并指出其标志性成就。
(2) 选择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自拟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价值观正确)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 修建金字塔需要动员大量人力物力”和所学可知,当时之所以能组织这么多的人力、物力,这说明当时国家组织力量强大,B项正确;
题干不能说明环境阅读、王权神化以及社会经济繁荣等,排除AC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金字塔相关知识的掌握。
2.【答案】A
【知识点】《汉谟拉比法典》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倘卖酒妇不受谷以为西克拉(计量单位)之费,而按超重的砝码收银,向西克拉之定率量比之谷物之定率量为低,则此卖酒妇应被检举”可知,古巴比伦法典中的有关法律条文是基于现实市场中的不当竞争行为而制定的,具有规范市场行为的作用,A项正确;
材料信息未涉及到保护私有物权、维护竞争中契约精神以及法律的普遍性等,排除BC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汉谟拉比法典》的认识。
3.【答案】B
【知识点】《汉谟拉比法典》
【解析】【分析】由图中所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② 位于两河流域,《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是两河流域的文明成果,B项正确;
① 是古埃及,而智慧宫、《天方夜谭》是阿拉伯的文明成就,排除A项;
③ 是阿拉伯帝国, 60进制 《罗摩衍那》 是两河流域的文明成果,排除C项;
④ 是古印度,象形文字是古埃及的文明成果,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古代四大文明古国的认识。
4.【答案】B
【知识点】种姓制度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据调查,印度莫达尔、普贾尔地和班各西尔三个村子举行了祭祀蛇神的仪式。仪式上,进餐是完全隔开的,有用金属碟子吃东西的人,也有用树叶和自己碟子吃东西的人”和所学可知,这与贵贱分明、法律地位不平等的种姓制度相关,B项正确;
印度始终有严重贫富分化,这一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
印度佛教强调众生平等,排除C项;
印度在国家形成中形成种姓制度,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种姓制度的认识。
5.【答案】D
【知识点】罗马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7年,罗马元老院授予某人“奥古斯都”和“大元帅”的尊号,象征罗马已由共和国转变为帝国。此人是屋大维。公元前27年,罗马元老院授予屋大维“奥古斯都”和“大元帅”的尊号,从此他独揽国家大权标志着罗马从共和国转变为罗马帝国,D符合题意;
雅典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享有民主的是雅典城邦的成年男性公民,未成年人、妇女和外邦人不享有民主。奴隶没有人身自由,外邦人有人身自由,A不符合题意;
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了高峰,B不符合题意;
罗马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由300名贵族组成的元老院手里,两个权力相等的执政官主持日常政务,公民大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史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让学生正确认识古希腊罗马文明,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既可作答。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落实历史学科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6.【答案】B
【知识点】罗马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地中海世界在政治上的'罗马化’与罗马自身在文化上的'异化’是一个同步发生的辩证过程”可知,这一观点肯定战争对文化交流的推动作用,即战争客观上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B项正确;
题干观点肯定战争对文化交流的推动作用,不是意在说明罗马文明的相对落后性,排除A项;
题干并未指出罗马始终未能完成文化统一,排除C项;
题干不是论证 了帝国与基督教之间的合作 ,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罗马帝国相关知识的掌握。
7.【答案】D
【知识点】拜占庭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拜占庭帝国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它保留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D项正确;
13世纪,取得自治的城市并不能完全摆脱国王和领主的控制,排除A项;
大学的课程仍然受到基督教会的影响,排除B项;
《查士丁尼法典》要求“人人都应安分守法”,是为了稳定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拜占庭帝国的认识。
8.【答案】D
【知识点】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庄园是西欧封建社会农业的主要生产单位。庄园内所有的土地归封建主所有,各种人同住一个庄园之内,农民或农奴受劳役地租的剥削,同时供应领主居住的房屋、各种生活必需品、生产用的各种工具等”可知,这说明庄园经济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庄园所需农产品和手工业品基本都是庄园内部生产,D项正确;
庄园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不能说明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庄园是中世纪发达的经济实体以及庄园促进了农业技术的发展,排除AB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庄园特点的认识。
9.【答案】A
【知识点】西欧大学的兴起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11世纪以后,欧洲教育领域最大的变化就是大学的兴起。到13、14世纪,越来越多的世俗君主或城市开办大学,大学也成为许多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大学的发展,他们逐渐取代修道院成为知识和思想的中心”和所学可知,11世纪欧洲大学的兴起和此后的发展,推动了世俗教育,有利于近代人文主义的产生,A项正确;
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排除B项;
大学的兴起有助于欧洲封建王权的统治,排除C项;
大学的兴起,一定程度上冲击教会的权威,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大学兴起的认识。
10.【答案】C
【知识点】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查士丁尼时期,拜占庭帝国商业繁荣,帝国强盛,但社会矛盾已经丛生。《查士丁尼法典》保留了奴隶法,同时取消了父母可以把子女卖为奴隶以补偿自己对他人冒犯这一规定;法典肯定了妇女继承遗产的权利;由于奴隶的反抗斗争才不得不写上释放奴隶的条文”可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拜占庭帝国为缓和社会矛盾,完善法典,放宽了对子女、妇女和奴隶的限制,提升了相关人员的社会地位,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C项正确;
《查士丁尼法典》坚持而非动摇了保护私产的观念,排除A项;
旨在保护奴隶主特权地位与材料“释放奴隶的条文”等不符,排除B项;
仅有材料案例不足以说明罗马法形成了“完整体系”,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查士丁尼法典》的认识。
11.【答案】D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至此,日本建成较完备的法律制度体系 ”可知,日本政府经过几十年形成比较完备的法律制度体系,加强对社会的控制,D项正确;
题干反映的是完备法律体系的建立,与“ 注重学习法家思想”不符,排除A项;
题干体现的是完备法律体系,没有朝令夕改成效不彰,排除B项;
日本大化改新仿效的是隋唐制度,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大化改新的认识。
12.【答案】A
【知识点】拜占庭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素丹穆罕默德二世通过53天的围攻,攻下了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战死沙场,古老的千年帝国灭亡,A项正确,排除BC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拜占庭帝国与奥斯曼帝国相关知识的掌握。
13.【答案】D
【知识点】伊斯兰教的创立
【解析】【分析】A.佛教,不符合题意;
B.基督教,不符合题意;
C.道教,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的信息“这一宗教将松散的部落文化整合起来,并通过各种方式(包括征战、商业、政治、移民等)使各个地区的文化得以传播交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六世纪末七世纪初,阿拉伯半岛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这一时期穆罕默德创立的伊斯兰教应运而生,号召人们进行“圣战”,为统一阿拉伯地区而战斗,阿拉伯人把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传播到欧洲,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14.【答案】B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发展,欧洲市场需求逐渐扩大,商品经济日趋发达。新生资产阶级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西方社会已达到“起飞点”的根本动力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B项正确;
航海家们积极传播基督教、 《马可·波罗游记》的传播 以及造船航海技术的进步,都不是根本动力,排除AC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新航路开辟的认识。
15.【答案】C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解析】【分析】由图中所示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区域文明过渡到全球文明依赖于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C项正确;
图片反映的专题是文明的发展有赖于交流互鉴,不能说明人类文明以物质文明为主体,排除A项;
图片反映的专题是文明的发展有赖于交流互鉴,不是区域文明呈现多样性特征,排除B项;
图片反映的专题是文明的发展有赖于交流互鉴,不能说明同源异流是人类文明的共性,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文明互鉴的认识。
16.【答案】C
【知识点】欧洲早期的殖民掠夺
【解析】【分析】表格数据反映出自新航路开辟以来,英国物价持续上涨,这是由于新航路开辟以及英国殖民扩张以来,大量金银输入,导致金银价格下跌而物价上涨,C项正确;
工商业发展迅速并不是造成消费品价格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
材料无法得出英国封建专制制度腐败的信息,排除B项;
此时的英国并未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表格解读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早期殖民掠夺的认识。
17.【答案】B
【知识点】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88年,议会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女婿威廉回国执政,发动宫廷政变,推翻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这次政变没有流血而获得成功,因此史称“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B项正确;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于1640年,排除A项;
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排除C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认识。
18.【答案】D
【知识点】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美国1787年宪法虽然制定于美国独立战争后,但它并非《独立宣言》的继续和发展。从其制定与批准的过程来看,广大劳动群众一直被排除在外……它由富人集团制定与批准,只维护有产者的利益”体现的是1787年宪法的民主范围有限,广大群众一直被排除在外,只维护有产者的利益,体现了局限性,D项正确;
材料说明的是宪法的局限性,并未说明妥协性、分权完善性等问题,排除AB项;
材料强调宪法的制定与批准由富人集团掌握,不是说“ 大多数美国人缺乏权利”,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1787年宪法的认识。
19.【答案】D
【知识点】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英国颁布《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美国颁布1787年宪法,确立‘三权分立’原则,实行联邦制;1789年法国制宪议会通过了《人权宣言》,宣告人权、法治、自由、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都与制度的建立有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资本主义民主、自由、平等的制度探索,故D符合题意;
题干反映的是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后通过颁布法律来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资产阶级革命胜利不符合材料主旨,故A不符合题意;
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扩展的表现主要是19世纪中期俄国的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美国内战等,故B不符合题意;
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民主、自由、平等的制度探索,未涉及制度建设的局限,故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英法美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的方式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20.【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19世纪40年代后随着机器日益变得复杂,工厂对懂得操作机器的技能工人需求增多,工人收入也随之增长,工人不再反抗机器”可知,当工厂技术水平提高了以后,工人收入增加了,工人也不在破坏机器,这说明技术的进步一定程度缓和阶级矛盾,A项正确;
材料并未说明工人运动推动了技术变革,排除B项;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排除C项;
材料并未说明工人运动是否具有自发性,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认识。
21.【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业革命后,英国资产阶级自由派提出了对非洲“通商(Commerce)传教(Christianity)文明(Civilization)殖民(Colonization)”的方案,被称为“四C连祷词””和所学可知,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其对外扩张的主要目的是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A项正确;
英国废除臭名昭著的奴隶贸易是在1807年,排除B项;
非洲是英国的殖民范围,英国不希望非洲强大,排除C项;
通过海外扩张传播基督教并不是其主要目的,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认识。
22.【答案】C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虽然这场双元革命——更精确地说是法国政治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载体和象征是法、英两国,但是我们不应把这场革命看成是属于这两个国家的历史事件,而应看做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可知,其在强调在这两个国家以外,双元革命也会产生影响,甚至双元革命也会再度爆发在这两个国家之为,体现了双元革命的世界性意义,C项正确;
题干并未说明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关系,排除A项;
材料并未说明欧洲的地位问题,排除B项;
材料并未涉及政治制度鱼经济发展的关系,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双元”革命的认识。
23.【答案】B
【知识点】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
【解析】【分析】由图中所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是国际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第一国际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进行实践,巴黎公社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B项正确;
巴黎公社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但并未体现“国际联合”,排除A项;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欧洲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排除C项;
巴黎公社并不是由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社会主义运动的认识。
24.【答案】(1)特点:范围具有全球性;内容具有丰富性;结果具有两重性(积极和消极)。欧洲起主导作用;时间具有长期性;主要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2)积极影响:①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②欧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促进世界各地人口迁移和物种交换。③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观念也逐步确立起来。推动人类文明的进程。
(3)看法:人类文明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一定的联系和影响;文明交往的总趋势是不断加强,影响不断扩大;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不同的文明都对人类文明做出贡献;应该尊重和保护文明的多样性;不同的文明应该相互交流、相互借鉴……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 古希腊和东方的埃及、巴比伦等国频繁的贸易交往极大地促进了器物文化方面的交流。希腊移民接触到比自身更为先进的东方文化,不同程度地加以吸收和借鉴,并将它们传回希腊,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罗马人用武力打通了西方与东方各族人民的交往通道,把极具进步意义的希腊文明继承下来,并在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范围内发扬光大。从此,地中海世界的各地区、各民族由相互闭塞逐步走向对外开放,世界历史开始了更新、更广阔的篇章 ”可概括古代世界文明交流的主要方式有和平友好的经济和文化往来;人口迁移;帝国扩张,武力征服;根据材料“ 罗马人用武力打通了西方与东方各族人民的交往通道,把极具进步意义的希腊文明继承下来,并在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范围内发扬光大。从此,地中海世界的各地区、各民族由相互闭塞逐步走向对外开放,世界历史开始了更新、更广阔的篇章”可知其影响为罗马人对世界的影响有打通东西方交往贸易的通道;传承和发扬希腊文化;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
(2)根据材料“新航路开辟之后,出现了物种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被称为‘哥伦布大交换’其影响深远”可概括其特点为范围具有全球性;根据材料“ 1519年,西班牙人科尔特斯带着600人、17匹马、10门大炮到达墨西哥,用三年时间征服了富庶的阿兹特克帝国。金字塔、庙宇和王宫都被夷为平地,拆下的石头被用于建造西班牙政府大楼和教堂。阿兹特克人也因杀戮和感染欧洲人带来的病毒而大量死亡。美洲传统的社会结构和政治体系走向了解体。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未停止,依然在进行”可概括其特点为 内容具有丰富性;结果具有两重性(积极和消极)。欧洲起主导作用;时间具有长期性。
(3)根据材料“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西欧与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世界贸易商路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16世纪,尼德兰的安特卫普成为世界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欧洲的新兴资产阶级在各国专制王朝的支持下,纷纷涌向亚洲、非洲和美洲,并对当地人民进行残暴的殖民征服和掠夺。客观上推动了世界各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先进生产方式的传播”和所学可知其主要原因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其积极影响为①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②欧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促进世界各地人口迁移和物种交换。③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观念也逐步确立起来。推动人类文明的进程。
(4)本题可以从文明交流的影响、特点等角度进行作答,如看法:人类文明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一定的联系和影响;文明交往的总趋势是不断加强,影响不断扩大;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不同的文明都对人类文明做出贡献;应该尊重和保护文明的多样性;不同的文明应该相互交流、相互借鉴……
故答案为:
(1)和平友好的经济和文化往来;人口迁移;帝国扩张,武力征服;罗马人对世界的影响有打通东西方交往贸易的通道;传承和发扬希腊文化;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
(2) 特点:范围具有全球性;内容具有丰富性;结果具有两重性(积极和消极)。欧洲起主导作用;时间具有长期性。
(3)主要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积极影响:①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②欧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促进世界各地人口迁移和物种交换。③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观念也逐步确立起来。推动人类文明的进程。
(4)看法:人类文明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一定的联系和影响;文明交往的总趋势是不断加强,影响不断扩大;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不同的文明都对人类文明做出贡献;应该尊重和保护文明的多样性;不同的文明应该相互交流、相互借鉴……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世界文明交流的认识。
25.【答案】(1)时代主题: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或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言之有理,内容:第一次工业革命或工业革命,瓦特改良蒸汽机
(2)参考论点1: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或者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论证①:14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不断成长,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并扩展到欧洲其他地方。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重视现世生活;文艺复兴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推动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论证②:17至18世纪的启蒙运动,打着理性主义的旗帜,猛烈抨击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构建了“理性王国”的蓝图,宣传自由、平等、民主。启蒙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推动了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推动了近代欧洲社会的进步。
结论: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每一次思想解放运动都极大地推动和加速了社会发展的进程。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思想解放运动。因此,我们应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进一步思想解放,大胆创新,重视教育发展,培养创新人才,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参考观点2:制度创新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或先进政治制度推动社会进步
论证①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1688年“光荣革命”,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确定君主立宪制政体,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为英国资本的发展扫清障碍,对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②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1787年颁布的美国宪法,确立总统共和制度。美国独立战争,使美国走上了资本发展的道路,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
结论:先进的制度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我们要不断与时俱进,大胆革新,改革和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动力。提升国家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
参考论点3:人类历史由相对孤立和相互隔绝走向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
论证:①15、16世纪,在葡萄牙和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迪亚士发现好望角,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达·伽马到达印度西海岸,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②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西班牙、英国等欧洲各国走上了殖民掠夺的道路,比如三角贸易。欧洲的殖民扩张客观上有利于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有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但也给亚、非、美洲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同时,欧洲文化传到殖民地,对殖民地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结论:综上所述,人类由分散走向整体、由相对孤立走向相互联系、由相互隔绝走向相互依赖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我们应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坚持改革开放,与他国和平相处,实现合作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知识点】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表格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19世纪这段时期主要的时代主题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或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根据“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表格“?”处的内容是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中标志性成就就是瓦特改良蒸汽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动力。
(2)本题可以从历史事件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如因果关系、递进关系等角度去提炼观点,然后围绕观点用相关的具体史实展开进行说明,如论点1: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或者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论证①:14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不断成长,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并扩展到欧洲其他地方。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重视现世生活;文艺复兴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推动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论证②:17至18世纪的启蒙运动,打着理性主义的旗帜,猛烈抨击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构建了“理性王国”的蓝图,宣传自由、平等、民主。启蒙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推动了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推动了近代欧洲社会的进步。结论: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每一次思想解放运动都极大地推动和加速了社会发展的进程。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思想解放运动。因此,我们应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进一步思想解放,大胆创新,重视教育发展,培养创新人才,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参考观点2:制度创新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或先进政治制度推动社会进步论证①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1688年“光荣革命”,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确定君主立宪制政体,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为英国资本的发展扫清障碍,对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②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1787年颁布的美国宪法,确立总统共和制度。美国独立战争,使美国走上了资本发展的道路,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结论:先进的制度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我们要不断与时俱进,大胆革新,改革和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动力。提升国家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参考论点3:人类历史由相对孤立和相互隔绝走向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论证:①15、16世纪,在葡萄牙和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迪亚士发现好望角,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达·伽马到达印度西海岸,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②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西班牙、英国等欧洲各国走上了殖民掠夺的道路,比如三角贸易。欧洲的殖民扩张客观上有利于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有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但也给亚、非、美洲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同时,欧洲文化传到殖民地,对殖民地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结论:综上所述,人类由分散走向整体、由相对孤立走向相互联系、由相互隔绝走向相互依赖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我们应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坚持改革开放,与他国和平相处,实现合作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故答案为:
(1)时代主题: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或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言之有理,内容:第一次工业革命或工业革命,瓦特改良蒸汽机
(2)参考论点1: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或者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论证①:14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不断成长,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并扩展到欧洲其他地方。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重视现世生活;文艺复兴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推动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论证②:17至18世纪的启蒙运动,打着理性主义的旗帜,猛烈抨击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构建了“理性王国”的蓝图,宣传自由、平等、民主。启蒙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推动了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推动了近代欧洲社会的进步。
结论: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每一次思想解放运动都极大地推动和加速了社会发展的进程。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思想解放运动。因此,我们应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进一步思想解放,大胆创新,重视教育发展,培养创新人才,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参考观点2:制度创新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或先进政治制度推动社会进步
论证①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1688年“光荣革命”,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确定君主立宪制政体,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为英国资本的发展扫清障碍,对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②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1787年颁布的美国宪法,确立总统共和制度。美国独立战争,使美国走上了资本发展的道路,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
结论:先进的制度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我们要不断与时俱进,大胆革新,改革和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动力。提升国家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
参考论点3:人类历史由相对孤立和相互隔绝走向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
论证:①15、16世纪,在葡萄牙和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迪亚士发现好望角,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达·伽马到达印度西海岸,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②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西班牙、英国等欧洲各国走上了殖民掠夺的道路,比如三角贸易。欧洲的殖民扩张客观上有利于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有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但也给亚、非、美洲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同时,欧洲文化传到殖民地,对殖民地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结论:综上所述,人类由分散走向整体、由相对孤立走向相互联系、由相互隔绝走向相互依赖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我们应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坚持改革开放,与他国和平相处,实现合作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表格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困难,考查学生对世界近代以来重大历史事件的认识。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1 / 1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23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2023·期中)闻名世界的古埃及金字塔主要修建在古王国时代,其中第四王朝国王胡夫的金字塔最出名也最宏伟。修建金字塔需要动员大量人力物力。由此可见当时( )
A.北非的地理环境优越 B.国家组织力量强大
C.王权被赋予神的化身 D.社会经济高度繁荣
【答案】B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 修建金字塔需要动员大量人力物力”和所学可知,当时之所以能组织这么多的人力、物力,这说明当时国家组织力量强大,B项正确;
题干不能说明环境阅读、王权神化以及社会经济繁荣等,排除AC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金字塔相关知识的掌握。
2.(2023·期中)《汉谟拉比法典》第108条明确规定:“倘卖酒妇不受谷以为西克拉(计量单位)之费,而按超重的砝码收银,向西克拉之定率量比之谷物之定率量为低,则此卖酒妇应被检举。”该规定旨在( )
A.用立法规范市场行为 B.强调保护私人物权
C.维护竞争中契约精神 D.说明法律的普适性
【答案】A
【知识点】《汉谟拉比法典》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倘卖酒妇不受谷以为西克拉(计量单位)之费,而按超重的砝码收银,向西克拉之定率量比之谷物之定率量为低,则此卖酒妇应被检举”可知,古巴比伦法典中的有关法律条文是基于现实市场中的不当竞争行为而制定的,具有规范市场行为的作用,A项正确;
材料信息未涉及到保护私有物权、维护竞争中契约精神以及法律的普遍性等,排除BC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汉谟拉比法典》的认识。
3.(2023·期中) 某校史学社开展了“多样的文明,多样的世界”主题活动,他们寻找到了各个文明对应的代表性成果,这些成果与地图中的①②③④标示对应正确的是( )
A.智慧宫 《天方夜谭》
B.《汉谟拉比法典》 楔形文字
C.60进制 《罗摩衍那》
D.摩亨佐.达罗遗址 象形文字
【答案】B
【知识点】《汉谟拉比法典》
【解析】【分析】由图中所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② 位于两河流域,《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是两河流域的文明成果,B项正确;
① 是古埃及,而智慧宫、《天方夜谭》是阿拉伯的文明成就,排除A项;
③ 是阿拉伯帝国, 60进制 《罗摩衍那》 是两河流域的文明成果,排除C项;
④ 是古印度,象形文字是古埃及的文明成果,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古代四大文明古国的认识。
4.(2023·期中)据调查,印度莫达尔、普贾尔地和班各西尔三个村子举行了祭祀蛇神的仪式。仪式上,进餐是完全隔开的,有用金属碟子吃东西的人,也有用树叶和自己碟子吃东西的人。对这种现象理解最佳的是( )
A.印度始终有严重贫富分化 B.社会生活受种姓制度影响
C.佛教神权思想中等级严格 D.贵贱分明不利于形成国家
【答案】B
【知识点】种姓制度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据调查,印度莫达尔、普贾尔地和班各西尔三个村子举行了祭祀蛇神的仪式。仪式上,进餐是完全隔开的,有用金属碟子吃东西的人,也有用树叶和自己碟子吃东西的人”和所学可知,这与贵贱分明、法律地位不平等的种姓制度相关,B项正确;
印度始终有严重贫富分化,这一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
印度佛教强调众生平等,排除C项;
印度在国家形成中形成种姓制度,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种姓制度的认识。
5.(2022九上·定远月考)如果要讨论中国古代的政治文明,总要溯源到夏、商、周三代,而谈及西方政治文明的源头,则会想到古代希腊和罗马。与西方政治文明源头相关的内容中正确的是( )
A.希腊城邦中的外邦人和奴隶,虽然是自由人,但没有政治权利
B.凯撒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C.300名贵族组成的元老院是罗马共和国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
D.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首创“元首制”,被授予“奥古斯都”的尊号
【答案】D
【知识点】罗马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7年,罗马元老院授予某人“奥古斯都”和“大元帅”的尊号,象征罗马已由共和国转变为帝国。此人是屋大维。公元前27年,罗马元老院授予屋大维“奥古斯都”和“大元帅”的尊号,从此他独揽国家大权标志着罗马从共和国转变为罗马帝国,D符合题意;
雅典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享有民主的是雅典城邦的成年男性公民,未成年人、妇女和外邦人不享有民主。奴隶没有人身自由,外邦人有人身自由,A不符合题意;
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了高峰,B不符合题意;
罗马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由300名贵族组成的元老院手里,两个权力相等的执政官主持日常政务,公民大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史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让学生正确认识古希腊罗马文明,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既可作答。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落实历史学科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6.(2023·期中)罗马帝国通过对地中海世界的征服完成了政治上的统一,对此有学者认为“地中海世界在政治上的'罗马化’与罗马自身在文化上的'异化’是一个同步发生的辩证过程”。这一观点( )
A.意在说明罗马文明的相对落后性
B.肯定战争对文化交流的推动作用
C.指出罗马始终未能完成文化统一
D.论证了帝国与基督教之间的合作
【答案】B
【知识点】罗马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地中海世界在政治上的'罗马化’与罗马自身在文化上的'异化’是一个同步发生的辩证过程”可知,这一观点肯定战争对文化交流的推动作用,即战争客观上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B项正确;
题干观点肯定战争对文化交流的推动作用,不是意在说明罗马文明的相对落后性,排除A项;
题干并未指出罗马始终未能完成文化统一,排除C项;
题干不是论证 了帝国与基督教之间的合作 ,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罗马帝国相关知识的掌握。
7.(2023·期中)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表述中推论合理的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欧洲中世纪有一句谚语:“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城市已不受国王管辖
B 大学兴起曾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课程不受基督教会影响
C 《查士丁尼法典》要求“人人都应安分守法”。 编纂出发点是实现人人平等
D 拜占庭帝国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 为文艺复兴提供了精神营养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拜占庭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拜占庭帝国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它保留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D项正确;
13世纪,取得自治的城市并不能完全摆脱国王和领主的控制,排除A项;
大学的课程仍然受到基督教会的影响,排除B项;
《查士丁尼法典》要求“人人都应安分守法”,是为了稳定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拜占庭帝国的认识。
8.(2023·期中)庄园是西欧封建社会农业的主要生产单位。庄园内所有的土地归封建主所有,各种人同住一个庄园之内,农民或农奴受劳役地租的剥削,同时供应领主居住的房屋、各种生活必需品、生产用的各种工具等。这说明( )
A.庄园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B.庄园是中世纪发达的经济实体
C.庄园促进了农业技术的发展 D.庄园经济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
【答案】D
【知识点】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庄园是西欧封建社会农业的主要生产单位。庄园内所有的土地归封建主所有,各种人同住一个庄园之内,农民或农奴受劳役地租的剥削,同时供应领主居住的房屋、各种生活必需品、生产用的各种工具等”可知,这说明庄园经济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庄园所需农产品和手工业品基本都是庄园内部生产,D项正确;
庄园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不能说明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庄园是中世纪发达的经济实体以及庄园促进了农业技术的发展,排除AB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庄园特点的认识。
9.(2023·期中)11世纪以后,欧洲教育领域最大的变化就是大学的兴起。到13、14世纪,越来越多的世俗君主或城市开办大学,大学也成为许多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大学的发展,他们逐渐取代修道院成为知识和思想的中心。大学的普遍兴起( )
A.有利于近代人文主义思想的产生
B.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C.极大冲击了欧洲封建王权的统治
D.是教会维护神权统治的工具
【答案】A
【知识点】西欧大学的兴起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11世纪以后,欧洲教育领域最大的变化就是大学的兴起。到13、14世纪,越来越多的世俗君主或城市开办大学,大学也成为许多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大学的发展,他们逐渐取代修道院成为知识和思想的中心”和所学可知,11世纪欧洲大学的兴起和此后的发展,推动了世俗教育,有利于近代人文主义的产生,A项正确;
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排除B项;
大学的兴起有助于欧洲封建王权的统治,排除C项;
大学的兴起,一定程度上冲击教会的权威,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大学兴起的认识。
10.(2023·期中)查士丁尼时期,拜占庭帝国商业繁荣,帝国强盛,但社会矛盾已经丛生。《查士丁尼法典》保留了奴隶法,同时取消了父母可以把子女卖为奴隶以补偿自己对他人冒犯这一规定;法典肯定了妇女继承遗产的权利;由于奴隶的反抗斗争才不得不写上释放奴隶的条文。这表明《查士丁尼法典》( )
A.动摇了保护私产的观念 B.旨在保护奴隶主特权地位
C.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D.表明罗马法形成完整体系
【答案】C
【知识点】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查士丁尼时期,拜占庭帝国商业繁荣,帝国强盛,但社会矛盾已经丛生。《查士丁尼法典》保留了奴隶法,同时取消了父母可以把子女卖为奴隶以补偿自己对他人冒犯这一规定;法典肯定了妇女继承遗产的权利;由于奴隶的反抗斗争才不得不写上释放奴隶的条文”可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拜占庭帝国为缓和社会矛盾,完善法典,放宽了对子女、妇女和奴隶的限制,提升了相关人员的社会地位,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C项正确;
《查士丁尼法典》坚持而非动摇了保护私产的观念,排除A项;
旨在保护奴隶主特权地位与材料“释放奴隶的条文”等不符,排除B项;
仅有材料案例不足以说明罗马法形成了“完整体系”,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查士丁尼法典》的认识。
11.(2023·期中)公元668年,日本政府将“大化改新”以来天皇诏令编撰成正规法令《近江令》,此后几十年又陆续编成《飞鸟净御原令》《大宝律令》《养老律令》。至此,日本建成较完备的法律制度体系。这些举动表明“大化改新” ( )
A.注重学习法家思想 B.朝令夕改成效不彰
C.效仿宋朝进行改革 D.加强对社会的控制
【答案】D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至此,日本建成较完备的法律制度体系 ”可知,日本政府经过几十年形成比较完备的法律制度体系,加强对社会的控制,D项正确;
题干反映的是完备法律体系的建立,与“ 注重学习法家思想”不符,排除A项;
题干体现的是完备法律体系,没有朝令夕改成效不彰,排除B项;
日本大化改新仿效的是隋唐制度,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大化改新的认识。
12.(2023·期中)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145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一书,在大量西方同类专著中,结构清晰,考据严谨,文笔典雅,篇幅适中,已成为此领域备受推崇的权威著作之一。这部著作所描写的战争双方是( )
A.拜占庭帝国和奥斯曼帝国 B.波斯帝国和拜占庭帝国
C.西罗马帝国和奥斯曼帝国 D.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
【答案】A
【知识点】拜占庭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素丹穆罕默德二世通过53天的围攻,攻下了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战死沙场,古老的千年帝国灭亡,A项正确,排除BC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拜占庭帝国与奥斯曼帝国相关知识的掌握。
13.(2020九上·高州月考)“这一宗教将松散的部落文化联合起来,并通过各种方式(包括征战、商业、政治、移民等)使各个地区的文化得以传播交流。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印度的阿拉伯数字、西方世界的哲学都由该宗教的教徒所传播,并进行完善、总结归纳。”“这一宗教”是指( )
A.佛教 B.基督教 C.道教 D.伊斯兰教
【答案】D
【知识点】伊斯兰教的创立
【解析】【分析】A.佛教,不符合题意;
B.基督教,不符合题意;
C.道教,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的信息“这一宗教将松散的部落文化整合起来,并通过各种方式(包括征战、商业、政治、移民等)使各个地区的文化得以传播交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六世纪末七世纪初,阿拉伯半岛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这一时期穆罕默德创立的伊斯兰教应运而生,号召人们进行“圣战”,为统一阿拉伯地区而战斗,阿拉伯人把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传播到欧洲,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14.(2023·期中)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提到:“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没有绕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总之,西方社会已达到起飞点……”。西方社会已达到“起飞点”的根本动力是( )
A.航海家们积极传播基督教 B.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C.《马可·波罗游记》的传播 D.造船航海技术的进步
【答案】B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发展,欧洲市场需求逐渐扩大,商品经济日趋发达。新生资产阶级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西方社会已达到“起飞点”的根本动力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B项正确;
航海家们积极传播基督教、 《马可·波罗游记》的传播 以及造船航海技术的进步,都不是根本动力,排除AC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新航路开辟的认识。
15.(2023·期中)观察下图世界古代、近代文明发展示意图,判断该专题是( )
A.人类文明以物质文明为主体 B.区域文明呈现出多样性特征
C.文明的发展有赖于交流互鉴 D.同源异流是人类文明的共性
【答案】C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解析】【分析】由图中所示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区域文明过渡到全球文明依赖于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C项正确;
图片反映的专题是文明的发展有赖于交流互鉴,不能说明人类文明以物质文明为主体,排除A项;
图片反映的专题是文明的发展有赖于交流互鉴,不是区域文明呈现多样性特征,排除B项;
图片反映的专题是文明的发展有赖于交流互鉴,不能说明同源异流是人类文明的共性,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文明互鉴的认识。
16.(2023·期中)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越大。下面表格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形成表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1475 1521 1555 1558 1559 1595 1597
价格指数 100 167 270 370 407 515 685
A.工商业发展迅速 B.封建专制制度腐败
C.疯狂的殖民掠夺 D.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答案】C
【知识点】欧洲早期的殖民掠夺
【解析】【分析】表格数据反映出自新航路开辟以来,英国物价持续上涨,这是由于新航路开辟以及英国殖民扩张以来,大量金银输入,导致金银价格下跌而物价上涨,C项正确;
工商业发展迅速并不是造成消费品价格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
材料无法得出英国封建专制制度腐败的信息,排除B项;
此时的英国并未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表格解读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早期殖民掠夺的认识。
17.(2023·期中)英国著名历史学家特里维廉在他的专著《英国革命:1688—1689》中,特别强调荷兰执政威廉入主英国的重要性。这里的“威廉入主英国”是指( )
A.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 B.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
C.《权利法案》的颁布 D.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
【答案】B
【知识点】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88年,议会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女婿威廉回国执政,发动宫廷政变,推翻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这次政变没有流血而获得成功,因此史称“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B项正确;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于1640年,排除A项;
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排除C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认识。
18.(2023·期中)有学者认为:“美国1787年宪法虽然制定于美国独立战争后,但它并非《独立宣言》的继续和发展。从其制定与批准的过程来看,广大劳动群众一直被排除在外……它由富人集团制定与批准,只维护有产者的利益。”这说明( )
A.美国民主制具有妥协性 B.美国的分权制并不完善
C.大多数美国人缺乏权利 D.1787年宪法具有局限性
【答案】D
【知识点】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美国1787年宪法虽然制定于美国独立战争后,但它并非《独立宣言》的继续和发展。从其制定与批准的过程来看,广大劳动群众一直被排除在外……它由富人集团制定与批准,只维护有产者的利益”体现的是1787年宪法的民主范围有限,广大群众一直被排除在外,只维护有产者的利益,体现了局限性,D项正确;
材料说明的是宪法的局限性,并未说明妥协性、分权完善性等问题,排除AB项;
材料强调宪法的制定与批准由富人集团掌握,不是说“ 大多数美国人缺乏权利”,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1787年宪法的认识。
19.(2023·雷州模拟)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扩大议会权力,限制王权,实行君主立宪制;1787年美国制定宪法,确立三权分立原则,实行联邦制;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通过了《人权宣言》,宣告人权、法治、自由、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资产阶级革命胜利 B.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扩展
C.制度建设各有局限 D.民主自由平等的制度探索
【答案】D
【知识点】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英国颁布《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美国颁布1787年宪法,确立‘三权分立’原则,实行联邦制;1789年法国制宪议会通过了《人权宣言》,宣告人权、法治、自由、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都与制度的建立有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资本主义民主、自由、平等的制度探索,故D符合题意;
题干反映的是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后通过颁布法律来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资产阶级革命胜利不符合材料主旨,故A不符合题意;
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扩展的表现主要是19世纪中期俄国的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美国内战等,故B不符合题意;
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民主、自由、平等的制度探索,未涉及制度建设的局限,故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英法美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的方式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20.(2023·期中)18世纪后期,机器生产弱化了手工劳动,工人失业增多,引发了破坏机器以反抗企业主的“卢德运动”。19世纪40年代后随着机器日益变得复杂,工厂对懂得操作机器的技能工人需求增多,工人收入也随之增长,工人不再反抗机器。这种变化说明( )
A.技术的进步一定程度缓和阶级矛盾
B.工人运动推动了技术变革
C.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具有历史必然性
D.工人运动仍然具有自发性
【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19世纪40年代后随着机器日益变得复杂,工厂对懂得操作机器的技能工人需求增多,工人收入也随之增长,工人不再反抗机器”可知,当工厂技术水平提高了以后,工人收入增加了,工人也不在破坏机器,这说明技术的进步一定程度缓和阶级矛盾,A项正确;
材料并未说明工人运动推动了技术变革,排除B项;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排除C项;
材料并未说明工人运动是否具有自发性,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认识。
21.(2023·期中)工业革命后,英国资产阶级自由派提出了对非洲“通商(Commerce)传教(Christianity)文明(Civilization)殖民(Colonization)”的方案,被称为“四C连祷词”。这一方案的主要目的是( )
A.开拓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B.废除臭名昭著的奴隶贸易
C.向非洲输入资本主义文明 D.通过海外扩张传播基督教
【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业革命后,英国资产阶级自由派提出了对非洲“通商(Commerce)传教(Christianity)文明(Civilization)殖民(Colonization)”的方案,被称为“四C连祷词””和所学可知,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其对外扩张的主要目的是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A项正确;
英国废除臭名昭著的奴隶贸易是在1807年,排除B项;
非洲是英国的殖民范围,英国不希望非洲强大,排除C项;
通过海外扩张传播基督教并不是其主要目的,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认识。
22.(2023·期中)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邦认为,“虽然这场双元革命——更精确地说是法国政治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载体和象征是法、英两国,但是我们不应把这场革命看成是属于这两个国家的历史事件,而应看做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他强调的是( )
A.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密切关系
B.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C.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世界意义
D.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逻辑关系
【答案】C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虽然这场双元革命——更精确地说是法国政治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载体和象征是法、英两国,但是我们不应把这场革命看成是属于这两个国家的历史事件,而应看做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可知,其在强调在这两个国家以外,双元革命也会产生影响,甚至双元革命也会再度爆发在这两个国家之为,体现了双元革命的世界性意义,C项正确;
题干并未说明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关系,排除A项;
材料并未说明欧洲的地位问题,排除B项;
材料并未涉及政治制度鱼经济发展的关系,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双元”革命的认识。
23.(2023·期中)下图中的三幅图,反映了一个共同的主题。下列最符合的是( )
《共产党宣言》 第一个国际成立大会 巴黎公社宣告成立
A.社会主义运动走向国际联合 B.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C.欧洲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到实践
【答案】B
【知识点】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
【解析】【分析】由图中所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是国际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第一国际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进行实践,巴黎公社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B项正确;
巴黎公社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但并未体现“国际联合”,排除A项;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欧洲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排除C项;
巴黎公社并不是由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社会主义运动的认识。
二、非选择题(2道大题,共24分)
24.(2023·期中)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希腊和东方的埃及、巴比伦等国频繁的贸易交往极大地促进了器物文化方面的交流。希腊移民接触到比自身更为先进的东方文化,不同程度地加以吸收和借鉴,并将它们传回希腊,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进入古典时代之后,旅行者或学者有选择的把东方先进的文化带回希腊本土,进而达到两种文化的相互促进。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开启了更广泛的区域交流和联系。罗马人用武力打通了西方与东方各族人民的交往通道,把极具进步意义的希腊文明继承下来,并在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范围内发扬光大。从此,地中海世界的各地区、各民族由相互闭塞逐步走向对外开放,世界历史开始了更新、更广阔的篇章。
——摘编自杨俊明《古代帝国与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传播》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之后,出现了物种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被称为“哥伦布大交换”其影响深远。1519年,西班牙人科尔特斯带着600人、17匹马、10门大炮到达墨西哥,用三年时间征服了富庶的阿兹特克帝国。金字塔、庙宇和王宫都被夷为平地,拆下的石头被用于建造西班牙政府大楼和教堂。阿兹特克人也因杀戮和感染欧洲人带来的病毒而大量死亡。美洲传统的社会结构和政治体系走向了解体。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未停止,依然在进行。
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西欧与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世界贸易商路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16世纪,尼德兰的安特卫普成为世界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欧洲的新兴资产阶级在各国专制王朝的支持下,纷纷涌向亚洲、非洲和美洲,并对当地人民进行残暴的殖民征服和掠夺。客观上推动了世界各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先进生产方式的传播。
——杨凤霞《对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的探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世界文明交流的主要方式。简述罗马人对世界的影响。
(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哥伦布大交换”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知识,概述新航路开辟主要原因。简析“哥伦布大交换”对世界文明的积极影响。
(3)结合上述材料,谈一谈你对文明交流的看法。
【答案】(1)特点:范围具有全球性;内容具有丰富性;结果具有两重性(积极和消极)。欧洲起主导作用;时间具有长期性;主要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2)积极影响:①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②欧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促进世界各地人口迁移和物种交换。③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观念也逐步确立起来。推动人类文明的进程。
(3)看法:人类文明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一定的联系和影响;文明交往的总趋势是不断加强,影响不断扩大;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不同的文明都对人类文明做出贡献;应该尊重和保护文明的多样性;不同的文明应该相互交流、相互借鉴……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 古希腊和东方的埃及、巴比伦等国频繁的贸易交往极大地促进了器物文化方面的交流。希腊移民接触到比自身更为先进的东方文化,不同程度地加以吸收和借鉴,并将它们传回希腊,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罗马人用武力打通了西方与东方各族人民的交往通道,把极具进步意义的希腊文明继承下来,并在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范围内发扬光大。从此,地中海世界的各地区、各民族由相互闭塞逐步走向对外开放,世界历史开始了更新、更广阔的篇章 ”可概括古代世界文明交流的主要方式有和平友好的经济和文化往来;人口迁移;帝国扩张,武力征服;根据材料“ 罗马人用武力打通了西方与东方各族人民的交往通道,把极具进步意义的希腊文明继承下来,并在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范围内发扬光大。从此,地中海世界的各地区、各民族由相互闭塞逐步走向对外开放,世界历史开始了更新、更广阔的篇章”可知其影响为罗马人对世界的影响有打通东西方交往贸易的通道;传承和发扬希腊文化;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
(2)根据材料“新航路开辟之后,出现了物种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被称为‘哥伦布大交换’其影响深远”可概括其特点为范围具有全球性;根据材料“ 1519年,西班牙人科尔特斯带着600人、17匹马、10门大炮到达墨西哥,用三年时间征服了富庶的阿兹特克帝国。金字塔、庙宇和王宫都被夷为平地,拆下的石头被用于建造西班牙政府大楼和教堂。阿兹特克人也因杀戮和感染欧洲人带来的病毒而大量死亡。美洲传统的社会结构和政治体系走向了解体。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未停止,依然在进行”可概括其特点为 内容具有丰富性;结果具有两重性(积极和消极)。欧洲起主导作用;时间具有长期性。
(3)根据材料“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西欧与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世界贸易商路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16世纪,尼德兰的安特卫普成为世界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欧洲的新兴资产阶级在各国专制王朝的支持下,纷纷涌向亚洲、非洲和美洲,并对当地人民进行残暴的殖民征服和掠夺。客观上推动了世界各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先进生产方式的传播”和所学可知其主要原因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其积极影响为①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②欧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促进世界各地人口迁移和物种交换。③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观念也逐步确立起来。推动人类文明的进程。
(4)本题可以从文明交流的影响、特点等角度进行作答,如看法:人类文明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一定的联系和影响;文明交往的总趋势是不断加强,影响不断扩大;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不同的文明都对人类文明做出贡献;应该尊重和保护文明的多样性;不同的文明应该相互交流、相互借鉴……
故答案为:
(1)和平友好的经济和文化往来;人口迁移;帝国扩张,武力征服;罗马人对世界的影响有打通东西方交往贸易的通道;传承和发扬希腊文化;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
(2) 特点:范围具有全球性;内容具有丰富性;结果具有两重性(积极和消极)。欧洲起主导作用;时间具有长期性。
(3)主要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积极影响:①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②欧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促进世界各地人口迁移和物种交换。③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观念也逐步确立起来。推动人类文明的进程。
(4)看法:人类文明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一定的联系和影响;文明交往的总趋势是不断加强,影响不断扩大;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不同的文明都对人类文明做出贡献;应该尊重和保护文明的多样性;不同的文明应该相互交流、相互借鉴……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世界文明交流的认识。
25.(2023·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世界近代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14-15世纪 文艺复兴运动
15-16世纪 探寻新航路
16世纪 早期殖民掠夺
1640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775年 美国独立战争
1789年 法国大革命
17-18世纪 启蒙运动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
19世纪40年代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选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14-19世纪这段时期主要的时代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填写?处的内容并指出其标志性成就。
(2) 选择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自拟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价值观正确)
【答案】(1)时代主题: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或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言之有理,内容:第一次工业革命或工业革命,瓦特改良蒸汽机
(2)参考论点1: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或者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论证①:14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不断成长,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并扩展到欧洲其他地方。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重视现世生活;文艺复兴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推动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论证②:17至18世纪的启蒙运动,打着理性主义的旗帜,猛烈抨击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构建了“理性王国”的蓝图,宣传自由、平等、民主。启蒙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推动了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推动了近代欧洲社会的进步。
结论: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每一次思想解放运动都极大地推动和加速了社会发展的进程。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思想解放运动。因此,我们应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进一步思想解放,大胆创新,重视教育发展,培养创新人才,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参考观点2:制度创新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或先进政治制度推动社会进步
论证①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1688年“光荣革命”,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确定君主立宪制政体,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为英国资本的发展扫清障碍,对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②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1787年颁布的美国宪法,确立总统共和制度。美国独立战争,使美国走上了资本发展的道路,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
结论:先进的制度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我们要不断与时俱进,大胆革新,改革和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动力。提升国家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
参考论点3:人类历史由相对孤立和相互隔绝走向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
论证:①15、16世纪,在葡萄牙和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迪亚士发现好望角,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达·伽马到达印度西海岸,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②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西班牙、英国等欧洲各国走上了殖民掠夺的道路,比如三角贸易。欧洲的殖民扩张客观上有利于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有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但也给亚、非、美洲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同时,欧洲文化传到殖民地,对殖民地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结论:综上所述,人类由分散走向整体、由相对孤立走向相互联系、由相互隔绝走向相互依赖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我们应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坚持改革开放,与他国和平相处,实现合作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知识点】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表格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19世纪这段时期主要的时代主题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或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根据“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表格“?”处的内容是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中标志性成就就是瓦特改良蒸汽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动力。
(2)本题可以从历史事件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如因果关系、递进关系等角度去提炼观点,然后围绕观点用相关的具体史实展开进行说明,如论点1: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或者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论证①:14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不断成长,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并扩展到欧洲其他地方。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重视现世生活;文艺复兴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推动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论证②:17至18世纪的启蒙运动,打着理性主义的旗帜,猛烈抨击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构建了“理性王国”的蓝图,宣传自由、平等、民主。启蒙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推动了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推动了近代欧洲社会的进步。结论: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每一次思想解放运动都极大地推动和加速了社会发展的进程。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思想解放运动。因此,我们应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进一步思想解放,大胆创新,重视教育发展,培养创新人才,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参考观点2:制度创新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或先进政治制度推动社会进步论证①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1688年“光荣革命”,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确定君主立宪制政体,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为英国资本的发展扫清障碍,对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②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1787年颁布的美国宪法,确立总统共和制度。美国独立战争,使美国走上了资本发展的道路,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结论:先进的制度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我们要不断与时俱进,大胆革新,改革和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动力。提升国家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参考论点3:人类历史由相对孤立和相互隔绝走向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论证:①15、16世纪,在葡萄牙和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迪亚士发现好望角,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达·伽马到达印度西海岸,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②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西班牙、英国等欧洲各国走上了殖民掠夺的道路,比如三角贸易。欧洲的殖民扩张客观上有利于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有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但也给亚、非、美洲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同时,欧洲文化传到殖民地,对殖民地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结论:综上所述,人类由分散走向整体、由相对孤立走向相互联系、由相互隔绝走向相互依赖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我们应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坚持改革开放,与他国和平相处,实现合作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故答案为:
(1)时代主题: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或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言之有理,内容:第一次工业革命或工业革命,瓦特改良蒸汽机
(2)参考论点1: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或者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论证①:14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不断成长,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并扩展到欧洲其他地方。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重视现世生活;文艺复兴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推动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论证②:17至18世纪的启蒙运动,打着理性主义的旗帜,猛烈抨击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构建了“理性王国”的蓝图,宣传自由、平等、民主。启蒙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推动了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推动了近代欧洲社会的进步。
结论: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每一次思想解放运动都极大地推动和加速了社会发展的进程。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思想解放运动。因此,我们应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进一步思想解放,大胆创新,重视教育发展,培养创新人才,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参考观点2:制度创新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或先进政治制度推动社会进步
论证①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1688年“光荣革命”,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确定君主立宪制政体,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为英国资本的发展扫清障碍,对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②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1787年颁布的美国宪法,确立总统共和制度。美国独立战争,使美国走上了资本发展的道路,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
结论:先进的制度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我们要不断与时俱进,大胆革新,改革和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动力。提升国家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
参考论点3:人类历史由相对孤立和相互隔绝走向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
论证:①15、16世纪,在葡萄牙和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迪亚士发现好望角,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达·伽马到达印度西海岸,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②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西班牙、英国等欧洲各国走上了殖民掠夺的道路,比如三角贸易。欧洲的殖民扩张客观上有利于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有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但也给亚、非、美洲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同时,欧洲文化传到殖民地,对殖民地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结论:综上所述,人类由分散走向整体、由相对孤立走向相互联系、由相互隔绝走向相互依赖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我们应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坚持改革开放,与他国和平相处,实现合作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表格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困难,考查学生对世界近代以来重大历史事件的认识。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