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09 17:31:27

文档简介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1.(2023九上·海珠期末)下图是尼罗河水位变动与古埃及文明演进历程示意图。据此推断正确的是(  )
A.尼罗河水量丰富时,古埃及经济发展、政治稳定
B.尼罗河水量不足时,古埃及经济发展、政治稳定
C.尼罗河水位情况与古埃及经济、政治无关
D.尼罗河河水枯竭,导致文明没有延续下去
【答案】A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当尼罗河水量丰富时, 人口众多,树木繁多,此时古埃及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尼罗河水量不足时,古埃及经济发展、政治稳定 ,图片显示尼罗河水量不足时,树木和人口较少,不符合题意;
C. 尼罗河水位情况与古埃及经济、政治无关 ,图片显示尼罗河水位情况与古埃及文明息息相关,不符合题意;
D. 尼罗河河水枯竭,导致文明没有延续下去 ,古埃及文明是被外来民族消灭的,和尼罗河河水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即图片,细心观察分析回答,注意一定要看懂图片含义,不要向外延伸。
2.(2023九上·海珠期末)某部法典序言中声称,“令正义出现在大地上,摧毁罪恶,使强者不能欺凌弱者”。它是古代两河流域涉及范围最广、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的法典。这部法典是(  )
A.《新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法理概要》 D.《汉谟拉比法典》
【答案】D
【知识点】《汉谟拉比法典》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它是古代两河流域涉及范围最广、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的法典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两河流域出现的古巴比伦王国,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这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故选项D符合题意;
A.《新法典》,查士丁尼时期编辑的,不符合题意;
B.《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共和国时期制定的,不符合题意;
C.《法理概要》,查士丁尼时指导学习法律文献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其中的关键句子,把它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识记回答,特别是其中的关键词“古代两河流域”。
3.(2023九上·海珠期末)以下是九年级某同学编写的有关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剧本情节,符合种姓制度规定的是(  )
A.不同等级相互通婚 B.商人弃商从政
C.等级身份世代相袭 D.国王掌管祭祀
【答案】C
【知识点】种姓制度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种姓制度把人分为四等,第一等级婆罗门,掌管祭祀;第二等级刹帝利,包括国王等,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是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各等级 身份世代相袭 ,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不同等级相互通婚 ,不符合事实,不符合题意;
B. 商人弃商从政 ,不符合事实,不符合题意;
D. 国王掌管祭祀 ,不符合事实,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种姓制度的理解识记来分析备选项,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回答。
4.(2023九上·海珠期末)苏格拉底对雅典简单多数的民主制提出诸多批评,引起雅典人的反感,70岁时被以引进新神和腐蚀青年思想的罪名判处死刑。这主要反映了雅典(  )
A.专制主义的盛行 B.津贴制度的实行
C.城邦内部的混乱 D.民主政治的弊端
【答案】D
【知识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 苏格拉底对雅典简单多数的民主制提出诸多批评 ,就被判处死刑,这反映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专制主义的盛行 ,题干中没有显示专制主义盛行,不符合题意;
B. 津贴制度的实行 ,题干中没有显示津贴制度实行,不符合题意;
C. 城邦内部的混乱 ,题干中没有显示城邦内部的混乱,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5.(2023九上·海珠期末)下图是一枚古罗马货币,上面绘有罗马公民在围成圆形的栅栏内进行投票的场景。该货币可以用于说明古罗马(  )
A.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B.开创了古代民主制度
C.公民拥有一定的政治权力 D.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
【答案】C
【知识点】罗马城邦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罗马公民在围成圆形的栅栏内进行投票 ”,可以看出,古罗马的公民可以进行投票,说明古罗马 公民拥有一定的政治权力 ,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B. 开创了古代民主制度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D. 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 ,题干中没有提及商品经济,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6.(2023九上·海珠期末)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以下表述中推论合理的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荷马史诗》叙述了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9世纪期间古希腊人的社会情况 《荷马史诗》是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状况的宝贵资料
B 德谟克利特提出了“原子论” 他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C 罗马建筑和希腊建筑都运用了石质梁柱 希腊建筑吸收了罗马建筑的特点
D 凯撒命人编制新的历法,称“儒略历” 凯撒运用了计数法中的60进制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荷马史诗》叙述了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9世纪期间古希腊人的社会情况 ,因此 《荷马史诗》成为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状况的宝贵资料,故选项A符合题意;
B.德谟克利特提出了“原子论”, 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是亚里士多德,不是德谟克利特,不符合事实;
C. 罗马建筑和希腊建筑都运用了石质梁柱 ,但是罗马建筑吸收了希腊建筑的特点,又加以创新,不符合事实;
D.
  凯撒命人编制新的历法,称“儒略历”,儒略历是在古埃及人太阳历的基础上编制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来分析备选项,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回答。
7.(2023九上·海珠期末)腓尼基人在西亚和埃及两大文明影响下发展出了最早的字母文字——腓尼基字母。希腊人改进了腓尼基字母而创造了希腊字母,伊达拉里亚人又改进了希腊字母创造出拉丁字母,成为后来多数欧洲语言采用的字母系统。由此可见(  )
A.文化交流促进文明进步 B.世界从分散走向了整体
C.贸易交流促进经济发展 D.欧洲文明源于亚非文明
【答案】A
【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 腓尼基人在西亚和埃及两大文明影响下发展出了最早的字母文字——腓尼基字母 , 希腊人改进了腓尼基字母而创造了希腊字母,伊达拉里亚人又改进了希腊字母创造出拉丁字母,成为后来多数欧洲语言采用的字母系统 ,由此可见, 文化交流促进文明进步 ,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世界从分散走向了整体 ,题干中没有提及世界从分散走向了整体,不符合题意;
C. 贸易交流促进经济发展 ,题干中没有提及贸易交流,不符合题意;
D. 欧洲文明源于亚非文明 ,没有完全体现题干内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8.(2023九上·海珠期末)亚非文明诞生于大河流域,同时又各具特色,产生了金字塔、楔形文字、佛教、青铜器等人类文明的象征。这说明(  )
A.人类文明都源于大河流域 B.古代宗教建筑丰富多样
C.东西方文明在交流中发展 D.早期人类文明的多样性
【答案】D
【知识点】金字塔;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佛教的创立与传播;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亚非文明诞生于大河流域,同时又各具特色 ”,可以看出,早期人类的文明呈现出多样性,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人类文明都源于大河流域 ,太绝对了,欧洲文明起源于海洋,不符合题意;
B. 古代宗教建筑丰富多样 ,题干中没有提及宗教建筑,不符合题意;
C. 东西方文明在交流中发展 ,题干中没有体现东西方文明交流,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9.(2023九上·海珠期末)下表中所列内容为欧洲封建时代某个国家所带来的影响。据此判断,该国家是(  )
●政治上,它奠定了欧洲的封君封臣制度 ●经济上,它开启了欧洲封建制的大门 ●疆域上,它奠定了近代西欧诸国的基础
A.法兰西 B.拜占庭帝国 C.意大利 D.法兰克王国
【答案】D
【知识点】法兰克王国的建立;封君与封臣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改革,形成了封君封臣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西欧的庄园制度,查理曼死后,疆域被一分为三,形成了以后德意志、法兰克和意大利国家的雏形,故选项D符合题意;
A.法兰西,是从法兰克王国分裂出来的,不符合题意;
B.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不符合题意;
C.意大利,是从法兰克王国分裂出来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10.(2023九上·海珠期末)《劳役图》中的执行官正在监督农奴在领主的土地上收割稻谷。图中描述的情形最可能发生在(  )
A.西欧庄园 B.自治城市 C.手工工场 D.租地农场
【答案】A
【知识点】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执行官正在监督农奴在领主的土地上收割稻谷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的庄园里,佃户包括缺少自由的农奴和自由的农民,佃户要无偿的为领主耕种土地,故选项A符合题意;
B.自治城市,自治城市没有农奴和领主,不符合题意;
C.手工工场,手工工场以手工劳动的场所,不符合题意;
D.租地农场,雇用农民耕种,把产品推行市场,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其中的关键句子,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
11.(2023九上·海珠期末)在中世纪西欧城市里妇女可以从事众多不同行业的工作,《行业书》中列举了巴黎100个行业中,妇女参与其中的就有86个;女工的工资收入除能够养活自己外,还有一定的养家能力。这表明(  )
A.城市禁止妇女从事手工生产 B.教会束缚了妇女的人身自由
C.妇女主导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D.城市提升了妇女的社会地位
【答案】D
【知识点】西欧城市居民的身份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在中世纪西欧城市里妇女可以从事众多不同行业的工作,《行业书》中列举了巴黎100个行业中,妇女参与其中的就有86个;女工的工资收入除能够养活自己外,还有一定的养家能力 ”,可以看出, 城市提升了妇女的社会地位 ,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城市禁止妇女从事手工生产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B. 教会束缚了妇女的人身自由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C. 妇女主导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题干中没有显示妇女的主导地位,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2.(2023九上·海珠期末)中世纪的国王和教皇们认为,大学里培养出来的官吏和法学家们办事效率和素养更高,而且其中大多数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而不是依靠出身获得社会地位,因此也更忠诚。据此可知,中世纪大学(  )
A.促进城市工商业的发展 B.有利于统治者巩固政权
C.推动欧洲文化向外传播 D.有利于自由城市的兴起
【答案】B
【知识点】西欧大学的兴起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中世纪的国王和教皇们认为,大学里培养出来的官吏和法学家们办事效率和素养更高,而且其中大多数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而不是依靠出身获得社会地位,因此也更忠诚 ”,可以看出,中世纪大学有利于统治者巩固政权 ,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促进城市工商业的发展 ,题干中没有显示促进工商业发展,不符合题意;
C. 推动欧洲文化向外传播 ,题干中没有显示欧洲文化向外传播,不符合题意;
D. 有利于自由城市的兴起 ,题干中没有提及自由城市兴起,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3.(2023九上·海珠期末)拜占庭通过输送古籍、接纳西方学者留学,以及在拜占庭领土上开展希腊化学术活动等渠道,使古典文化与意大利保持了密切联系。这说明拜占庭帝国(  )
A.为文艺复兴提供了精神营养 B.是欧洲文艺复兴的发源地
C.促进了阿拉伯文化的传播 D.处于世界文化中心地位
【答案】A
【知识点】拜占庭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拜占庭通过输送古籍、接纳西方学者留学,以及在拜占庭领土上开展希腊化学术活动等渠道,使古典文化与意大利保持了密切联系 ”,可以看出,这为后来兴起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提供了精神营养,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是欧洲文艺复兴的发源地 ,文艺复兴起源于意大利,不符合事实;
C. 促进了阿拉伯文化的传播 ,题干中没有提及促进阿拉伯文化传播,不符合题意;
D. 处于世界文化中心地位 ,题干中没有提及拜占庭帝国处于世界文化中心地位,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4.(2023九上·海珠期末)据史书记载:“我(日本人)闻海西有大隋,礼仪之国,故遣朝贡。我夷人,僻在海隅,不闻礼仪……冀闻大国惟新之化。”这表明(  )
A.日本效仿唐朝的典章制度 B.日本人积极学习外来文明
C.遣唐使促进日本大化改新 D.幕府统治促进日本的发展
【答案】B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日本的史书记载,日本听说有大隋之国,是礼仪之国,于是派人朝贡,学习大隋,这表明日本人积极学习外来文明,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日本效仿唐朝的典章制度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C. 遣唐使促进日本大化改新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D. 幕府统治促进日本的发展 ,题干中没有提及幕府统治,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读懂题干含义,这是文言文,需要读懂其含义,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
15.(2023九上·海珠期末)《天方夜谭》以波斯故事为蓝本,吸收印度、阿拉伯、埃及、希腊等地童话、传说、传奇等,是东西方文化的结晶。这说明阿拉伯人(  )
A.敢于冒险与挑战 B.追求统一与扩张
C.热衷征服与重建 D.擅于交流与创新
【答案】D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天方夜谭》以波斯故事为蓝本,吸收印度、阿拉伯、埃及、希腊等地童话、传说、传奇等,是东西方文化的结晶 ”,可以看出,阿拉伯人擅于交流与创新 ,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敢于冒险与挑战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B. 追求统一与扩张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C. 热衷征服与重建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6.(2023九上·海珠期末)绘制知识结构图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下图①中应填写的是(  )
A.手工工场主 B.佃户 C.租地农场主 D.商人
【答案】C
【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显示的是西欧租地农场的建立,领主把土地出租给租地农场主,建立租地农场,租地农场主向领主缴纳租金,然后雇用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并把产品推行市场,故选项C符合题意;
A.手工工场主,手工工场主经营手工工场,不符合题意;
B.佃户,西欧庄园里的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不符合题意;
D.商人,做生意的人,低价买高价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即示意图,看懂示意图的含义,再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这就是要理解租地农场的含义。
17.(2023九上·海珠期末)布鲁尼(1370—1444年)曾说:“财富是哲学家的朋友。哲学家只有有了丰富生活的必需品,从恐怖的精神状态中解脱出来,才能潜心研究。”这反映出的生活态度是(  )
A.鄙视财富价值 B.反对苦行禁欲
C.提倡神权至上 D.逃避现实生活
【答案】B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哲学家只有有了丰富生活的必需品,从恐怖的精神状态中解脱出来,才能潜心研究 ”,可以看出, 这反映出的生活态度是 反对苦行禁欲 ,享受现实生活,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鄙视财富价值 ,和题干中“ 财富是哲学家的朋友 ”不相符,不符合题意;
C.提倡神权至上,题干中没有显示提倡神权至上,不符合题意;
D.逃避现实生活,题干中没有显示逃避现实生活,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8.(2023九上·海珠期末)某历史公众号推送了以下专题资料。据此判断,该专题是(  )
A.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B.走向近代
C.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D.启蒙运动
【答案】B
【知识点】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及其成就;欧洲早期的殖民掠夺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显示的事件有:文艺复兴运动、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掠夺和西欧近代经济发展,这些事件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西欧走向近代,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题干中没有显示出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不符合题意;
C.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题干中显示的是欧洲国家不是亚洲,不符合题意;
D.启蒙运动,启蒙运动开始于18世纪,中心位于法国,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判断出事件,再结合对这些事件显示的主题的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注意所选择的选项要把所给的信息全部包括在内,一个都不能少,切记。
19.(2023九上·海珠期末)16世纪时,“旧大陆”的牛、马、羊、大麦、小麦、葡萄及各种蔬菜种子源源进入新大陆;与此同时,“新大陆”的玉米、花生、土豆、可可等也陆续传入“旧大陆”。上述材料可用于直接论证的主题是(  )
A.资本主义的发展 B.丝绸之路的拓展
C.殖民争霸的加剧 D.世界物种的交流
【答案】D
【知识点】欧洲早期的殖民掠夺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旧大陆的牛、马、羊、大麦、小麦、葡萄及各种蔬菜种子源源进入新大陆;与此同时,新大陆的玉米、花生、土豆、可可等也陆续传入“旧大陆”,可以看出,16世纪时,世界物种大交流,故选项D符合题意;
A.资本主义的发展,题干中没有显示资本主义的发展,不符合题意;
B.丝绸之路的拓展,题干中没有显示丝绸之路的拓展,不符合题意;
C.殖民争霸的加剧,题干中没有显示殖民争霸的加剧,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20.(2023九上·海珠期末)制作历史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图反映的是(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 B.日本大化改新的过程
C.法兰西第一帝国走向覆灭 D.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
【答案】A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40年,议会重新召开,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1649年,国王被推上断头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达到高潮;期间经历波折,直到1688年,光荣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取得最终胜利,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日本大化改新的过程 ,日本大化改新时间是7世纪,不符合题意;
C. 法兰西第一帝国走向覆灭 ,法兰西第一帝国覆灭是在1815年,不符合题意;
D.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美国独立战争爆发是在1775年,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即示意图,看懂其中的时间和事件,再把它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就是对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
21.(2023九上·海珠期末)美国在1787年制宪会议上数次面临崩溃、解散的局面。面对这种情况,富兰克林说:“如果我们要做张大桌子,可是发现相拼的两块木板边缘不相配,通常匠人就得在两头分别去掉一些,才能拼得合适。”据此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  )
A.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 B.体现了相互妥协的艺术
C.损害了地方各州的权利 D.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原则
【答案】B
【知识点】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可是发现相拼的两块木板边缘不相配,通常匠人就得在两头分别去掉一些,才能拼得合适 ”,可以看出, 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 , 体现了相互妥协的艺术 ,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 ,题干中没有提及分权制衡,不符合题意;
C. 损害了地方各州的权利 ,题干中没有显示损害地方各州的权利 ,不符合题意;
D. 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原则 ,题干中没有显示人民民主的原则,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22.(2023九上·海珠期末)对同类事件进行分析、比较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某同学在复习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内容时,对两者相同点进行归纳,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A.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 B.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C.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D.革命都具有双重性质
【答案】C
【知识点】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 ,美国独立战争时不存在封建专制统治,不符合题意;
B. 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都没有建立君主立宪制,不符合题意;
D. 革命都具有双重性质 ,美国独立战争具有双重性质 ,法国大革命不具有双重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其中的关键词“相同点”,拿它来分析备选项,细心分析理解回答。
23.(2023九上·海珠期末)某文件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文件表示“政府的正当权力,系得自被统治者的同意。如果遇有任何一种形式的政府变成是损害这些目的的,那么,人民就有权利来改变它或者废除它,以建立新的政府。”该文件是(  )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1787年宪法
【答案】B
【知识点】《独立宣言》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76年《独立宣言》发表,宣言列举了英国殖民统治的种种暴政,号召殖民地人民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独立宣言》是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献,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故选项B符合题意;
A.《权利法案》,《权利法案》逐步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不符合题意;
C.《人权宣言》,《人权宣言》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等基本原则,不符合题意;
D.1787年宪法,1787年宪法确立三权分立,分权制衡原则,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回答。
24.(2023九上·海珠期末)英国制造商博尔顿具有极高的商业智慧,1775年成立新公司,他在推销产品时,用了这样的广告词:先生,我在此卖全世界都想拥有的东西——力量。此“力量”是(  )
A.凯伊发明的飞梭 B.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
C.瓦特改进的蒸汽机 D.哈格里夫斯的“珍妮机”
【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中期,瓦特对蒸汽机做了一系列改进,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因此1775年拥有的力量就是瓦特改进的蒸汽机 ,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凯伊发明的飞梭 ,提高了织布速度,还是要使用人力,不符合题意;
B. 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 ,指南针是指示方向的,不符合题意;
D.哈格里夫斯的“珍妮机”,哈格里夫斯的“珍妮机”使用人力,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特别是其中的时间,再结合对这时间段发生的事件的分析识记回答。
25.(2023九上·海珠期末)毛泽东诗词有云:“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国际悲歌”指的是悲壮感人的《国际歌》,它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歌曲,也是全世界共产党人的正气歌。《国际歌》的创作背景是(  )
A.十月革命的爆发 B.国共合作的失败
C.巴黎公社的失败 D.宪章运动的开展
【答案】C
【知识点】第一国际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1年5月,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失败,逃出去的公社社员欧仁鲍狄埃面对失败,写下了《英特纳雄耐尔一定要实现》,后来改名《国际歌》,展现了无产者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战歌,故选项C符合题意;
A.十月革命的爆发,十月革命是1917年的俄国,不符合题意;
B.国共合作的失败,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不符合题意;
D.宪章运动的开展,是早期工人运动的代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要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没有什么技巧。
26.(2023九上·海珠期末)解读历史人物对研究历史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是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历史人物及其评价(部分)。
历史人物 评价
A 创立了伊斯兰教,并成为最有力量的政治领袖。
B 使希腊文明和中东文明发生密切的接触,极大地丰富了这两种文化。
C 是法兰克国王,被称为“罗马人的皇帝”,是欧洲历史上最重要的统治者之一。
D 在编纂罗马法典中发挥重要作用。该法典是罗马司法的天才杰作,后来成为欧洲许多国家法律发展的基础。
——摘编自麦克·哈特《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
材料二 从1804年到1814年拿破仑被彻底打败,贝多芬对他的态度逐渐发展到憎恨,正是在这样的心境之中,贝多芬写下了《战争交响曲》。但后来随着欧洲封建势力的复辟,贝多芬认识到,如果拿破仑回到现在,他必定会在欧洲受到欢迎;拿破仑理解这个时代的精神,而且知道如何牢牢统治这个时代,打击封建体制,重视发展经济。
——摘编自柯莉《从<英雄交响曲>到<战争交响曲>:贝多芬对拿破仑态度的两次转变》
(1)从下列选项中选取合适的人物填入材料一的空格中。
亚历山大 苏格拉底 屋大维 耶稣 查理曼 查士丁尼 穆罕默德 拿破仑
(2)根据材料二,指出贝多芬对拿破仑态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态度前后变化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解读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认识。
【答案】(1)A:默罕默德;B:亚历山大;C:查理曼;D:查士丁尼。
(2)变化:从憎恨到钦佩。
原因:拿破仑称帝后不断进行扩张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所以贝多芬憎恨拿破仑;随着欧洲封建势力复辟,贝多芬认识到拿破仑并不是封建王朝的代表,而是法国大革命的后继者,代表着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3)解读和评价历史人物应放置于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应一分为二、辩证地分析论证;应客观公正评价,不带个人感彩。
【知识点】亚历山大帝国;查理曼帝国;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伊斯兰教的创立;拿破仑与拿破仑帝国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创立伊斯兰教的是穆罕默德; 使希腊文明和中东文明发生密切的接触 , 极大地丰富了这两种文化的是亚历山大; 是法兰克国王 ,被称为“罗马人的皇帝”的是查理曼; 在编纂罗马法典中发挥重要作用 , 该法典是罗马司法的天才杰作 , 后来成为欧洲许多国家法律发展的基础的是查士丁尼;
(2)依据材料二信息,可以看出, 贝多芬对拿破仑态度从憎恨到钦佩;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拿破仑称帝后不断进行扩张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所以贝多芬憎恨拿破仑;随着欧洲封建势力复辟,贝多芬认识到拿破仑并不是封建王朝的代表,而是法国大革命的后继者,代表着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所以钦佩拿破仑;
(3)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解读和评价历史人物应放置于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应一分为二、辩证地分析论证;应客观公正评价,不带个人感彩;
故答案为:(1) A:默罕默德;B:亚历山大;C:查理曼;D:查士丁尼。
(2) 变化:从憎恨到钦佩。
原因:拿破仑称帝后不断进行扩张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所以贝多芬憎恨拿破仑;随着欧洲封建势力复辟,贝多芬认识到拿破仑并不是封建王朝的代表,而是法国大革命的后继者,代表着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3) 解读和评价历史人物应放置于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应一分为二、辩证地分析论证;应客观公正评价,不带个人感彩。
【点评】(1)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
(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相关句子回答;第二问是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识记回答,要注意理解;
(3)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理解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回答。
27.(2023九上·海珠期末)蔗糖生产的历史与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密切关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没有蔗糖就没有黑奴。”16—19世纪,一座又一座热带岛屿的森林被欧洲殖民者砍掉,开垦成甘蔗园。蔗糖的制作费时费力,对劳力有特殊的要求。一经开发出甘蔗种植园,便有成千上万的黑奴从非洲来到岛上。在此过程中,世界被联成一体。以英国为例,商船从利物浦出发,带上机械制品、火器、酒等非洲需要的物品,到西部非洲交换或猎捕黑人奴隶,然后将之贩运到美洲,再收获蔗糖、烟草、棉花等,返回利物浦。
——摘编自夏路《物质小视角下的全球化大历程》等
材料二 蔗糖的制造和消费与资本主义的兴起关系密切。从建立殖民地、捕获奴隶、积聚资本、保护船运以及所有实际消费都是在国家的羽翼之下成形的,这一过程的每一环节在充满了经济意味的同时,也富于政治意味。
——摘编自王宏宇、张亚辉《从西敏司<甜与权力>看世界体系的权力文化网络》
(1)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并绘制其示意图。(要求:示意图要呈现出三个洲的大致方位、航程方向和运输物品等。)
(2)评述材料一中“没有蔗糖就没有黑奴”的观点。
(3)综合上述材料,简述16—19世纪蔗糖生产发展的影响。
【答案】(1)历史事件:“三角贸易”/黑奴贸易。
示意图:
(2)表面上看,蔗糖的生产需要大量劳动力,催生了黑奴贸易;本质上看,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是建立在对亚非拉地区廉价劳动力和原材料等掠夺的基础上,因而黑奴贸易不仅仅是蔗糖生产引发的。
(3)①客观上有助于欧洲殖民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②给殖民地造成无法挽回的生态灾难;③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知识点】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三角贸易”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 便有成千上万的黑奴从非洲来到岛上 ”“ 商船从利物浦出发,带上机械制品、火器、酒等非洲需要的物品,到西部非洲交换或猎捕黑人奴隶,然后将之贩运到美洲,再收获蔗糖、烟草、棉花等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三角贸易或者是黑奴贸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角贸易的示意图可以表示为:
(2)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表面上看,蔗糖的生产需要大量劳动力,催生了黑奴贸易;本质上看,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是建立在对亚非拉地区廉价劳动力和原材料等掠夺的基础上,因而黑奴贸易不仅仅是蔗糖生产引发的 ;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6—19世纪蔗糖生产发展 , ①客观上有助于欧洲殖民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②给殖民地造成无法挽回的生态灾难;③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故答案为:(1)历史事件:“三角贸易”/黑奴贸易。
(2) 表面上看,蔗糖的生产需要大量劳动力,催生了黑奴贸易;本质上看,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是建立在对亚非拉地区廉价劳动力和原材料等掠夺的基础上,因而黑奴贸易不仅仅是蔗糖生产引发的
(3) ①客观上有助于欧洲殖民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②给殖民地造成无法挽回的生态灾难;③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抓住其中的相关句子,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第二问是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再结合对三角贸易示意图的理解识记回答;
(2)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再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理解回答,这就是要注意理解;
(3)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综合上述材料,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注意理解其影响。
28.(2023九上·海珠期末)历史图片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作品及说明
①威廉和玛丽加冕 ②攻占巴士底狱 ③斯蒂芬森试验蒸汽机车
④但丁与《神曲》 ⑤哥伦布登上美洲大陆 ⑥《共产党宣言》
(1)按照图片所反映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进行排序。(写出序号即可)
(2)选择材料中至少两幅相互关联的图片,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答案】(1)④⑤①②③⑥
(2)选择:图片①②。观点:政治变革促进社会发展。
论述: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攻占巴士底狱”是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响。
综上所述,以光荣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民主制度,传播了民主思想,推动了社会进步。
【知识点】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及其成就;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①威廉和玛丽加冕是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在1688年;② 攻占巴士底狱 是在法国大革命,时间是1789年; ③斯蒂芬森试验蒸汽机车发生在1825年; ④但丁与《神曲》 是在文艺复兴时期,14世纪; ⑤哥伦布登上美洲大陆 是在1492年; ⑥《共产党宣言》 发表是1848年,因此先后顺序是 ④⑤①②③⑥ ;
(2)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按照要求完成即可,如:选择:图片①②。观点:政治变革促进社会发展。论述: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攻占巴士底狱”是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响。
综上所述,以光荣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民主制度,传播了民主思想,推动了社会进步
故答案为:(1) ④⑤①②③⑥
(2)选择:图片①②。观点:政治变革促进社会发展。论述: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攻占巴士底狱”是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响。
综上所述,以光荣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民主制度,传播了民主思想,推动了社会进步。
【点评】(1)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识记这些事件发生的时间,再按照先后顺序排序回答;
(2)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根据自己的情况,任意选取两幅图片,提炼观点,再加以论述,注意做到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1 / 1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1.(2023九上·海珠期末)下图是尼罗河水位变动与古埃及文明演进历程示意图。据此推断正确的是(  )
A.尼罗河水量丰富时,古埃及经济发展、政治稳定
B.尼罗河水量不足时,古埃及经济发展、政治稳定
C.尼罗河水位情况与古埃及经济、政治无关
D.尼罗河河水枯竭,导致文明没有延续下去
2.(2023九上·海珠期末)某部法典序言中声称,“令正义出现在大地上,摧毁罪恶,使强者不能欺凌弱者”。它是古代两河流域涉及范围最广、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的法典。这部法典是(  )
A.《新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法理概要》 D.《汉谟拉比法典》
3.(2023九上·海珠期末)以下是九年级某同学编写的有关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剧本情节,符合种姓制度规定的是(  )
A.不同等级相互通婚 B.商人弃商从政
C.等级身份世代相袭 D.国王掌管祭祀
4.(2023九上·海珠期末)苏格拉底对雅典简单多数的民主制提出诸多批评,引起雅典人的反感,70岁时被以引进新神和腐蚀青年思想的罪名判处死刑。这主要反映了雅典(  )
A.专制主义的盛行 B.津贴制度的实行
C.城邦内部的混乱 D.民主政治的弊端
5.(2023九上·海珠期末)下图是一枚古罗马货币,上面绘有罗马公民在围成圆形的栅栏内进行投票的场景。该货币可以用于说明古罗马(  )
A.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B.开创了古代民主制度
C.公民拥有一定的政治权力 D.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
6.(2023九上·海珠期末)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以下表述中推论合理的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荷马史诗》叙述了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9世纪期间古希腊人的社会情况 《荷马史诗》是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状况的宝贵资料
B 德谟克利特提出了“原子论” 他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C 罗马建筑和希腊建筑都运用了石质梁柱 希腊建筑吸收了罗马建筑的特点
D 凯撒命人编制新的历法,称“儒略历” 凯撒运用了计数法中的60进制
A.A B.B C.C D.D
7.(2023九上·海珠期末)腓尼基人在西亚和埃及两大文明影响下发展出了最早的字母文字——腓尼基字母。希腊人改进了腓尼基字母而创造了希腊字母,伊达拉里亚人又改进了希腊字母创造出拉丁字母,成为后来多数欧洲语言采用的字母系统。由此可见(  )
A.文化交流促进文明进步 B.世界从分散走向了整体
C.贸易交流促进经济发展 D.欧洲文明源于亚非文明
8.(2023九上·海珠期末)亚非文明诞生于大河流域,同时又各具特色,产生了金字塔、楔形文字、佛教、青铜器等人类文明的象征。这说明(  )
A.人类文明都源于大河流域 B.古代宗教建筑丰富多样
C.东西方文明在交流中发展 D.早期人类文明的多样性
9.(2023九上·海珠期末)下表中所列内容为欧洲封建时代某个国家所带来的影响。据此判断,该国家是(  )
●政治上,它奠定了欧洲的封君封臣制度 ●经济上,它开启了欧洲封建制的大门 ●疆域上,它奠定了近代西欧诸国的基础
A.法兰西 B.拜占庭帝国 C.意大利 D.法兰克王国
10.(2023九上·海珠期末)《劳役图》中的执行官正在监督农奴在领主的土地上收割稻谷。图中描述的情形最可能发生在(  )
A.西欧庄园 B.自治城市 C.手工工场 D.租地农场
11.(2023九上·海珠期末)在中世纪西欧城市里妇女可以从事众多不同行业的工作,《行业书》中列举了巴黎100个行业中,妇女参与其中的就有86个;女工的工资收入除能够养活自己外,还有一定的养家能力。这表明(  )
A.城市禁止妇女从事手工生产 B.教会束缚了妇女的人身自由
C.妇女主导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D.城市提升了妇女的社会地位
12.(2023九上·海珠期末)中世纪的国王和教皇们认为,大学里培养出来的官吏和法学家们办事效率和素养更高,而且其中大多数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而不是依靠出身获得社会地位,因此也更忠诚。据此可知,中世纪大学(  )
A.促进城市工商业的发展 B.有利于统治者巩固政权
C.推动欧洲文化向外传播 D.有利于自由城市的兴起
13.(2023九上·海珠期末)拜占庭通过输送古籍、接纳西方学者留学,以及在拜占庭领土上开展希腊化学术活动等渠道,使古典文化与意大利保持了密切联系。这说明拜占庭帝国(  )
A.为文艺复兴提供了精神营养 B.是欧洲文艺复兴的发源地
C.促进了阿拉伯文化的传播 D.处于世界文化中心地位
14.(2023九上·海珠期末)据史书记载:“我(日本人)闻海西有大隋,礼仪之国,故遣朝贡。我夷人,僻在海隅,不闻礼仪……冀闻大国惟新之化。”这表明(  )
A.日本效仿唐朝的典章制度 B.日本人积极学习外来文明
C.遣唐使促进日本大化改新 D.幕府统治促进日本的发展
15.(2023九上·海珠期末)《天方夜谭》以波斯故事为蓝本,吸收印度、阿拉伯、埃及、希腊等地童话、传说、传奇等,是东西方文化的结晶。这说明阿拉伯人(  )
A.敢于冒险与挑战 B.追求统一与扩张
C.热衷征服与重建 D.擅于交流与创新
16.(2023九上·海珠期末)绘制知识结构图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下图①中应填写的是(  )
A.手工工场主 B.佃户 C.租地农场主 D.商人
17.(2023九上·海珠期末)布鲁尼(1370—1444年)曾说:“财富是哲学家的朋友。哲学家只有有了丰富生活的必需品,从恐怖的精神状态中解脱出来,才能潜心研究。”这反映出的生活态度是(  )
A.鄙视财富价值 B.反对苦行禁欲
C.提倡神权至上 D.逃避现实生活
18.(2023九上·海珠期末)某历史公众号推送了以下专题资料。据此判断,该专题是(  )
A.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B.走向近代
C.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D.启蒙运动
19.(2023九上·海珠期末)16世纪时,“旧大陆”的牛、马、羊、大麦、小麦、葡萄及各种蔬菜种子源源进入新大陆;与此同时,“新大陆”的玉米、花生、土豆、可可等也陆续传入“旧大陆”。上述材料可用于直接论证的主题是(  )
A.资本主义的发展 B.丝绸之路的拓展
C.殖民争霸的加剧 D.世界物种的交流
20.(2023九上·海珠期末)制作历史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图反映的是(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 B.日本大化改新的过程
C.法兰西第一帝国走向覆灭 D.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
21.(2023九上·海珠期末)美国在1787年制宪会议上数次面临崩溃、解散的局面。面对这种情况,富兰克林说:“如果我们要做张大桌子,可是发现相拼的两块木板边缘不相配,通常匠人就得在两头分别去掉一些,才能拼得合适。”据此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  )
A.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 B.体现了相互妥协的艺术
C.损害了地方各州的权利 D.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原则
22.(2023九上·海珠期末)对同类事件进行分析、比较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某同学在复习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内容时,对两者相同点进行归纳,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A.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 B.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C.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D.革命都具有双重性质
23.(2023九上·海珠期末)某文件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文件表示“政府的正当权力,系得自被统治者的同意。如果遇有任何一种形式的政府变成是损害这些目的的,那么,人民就有权利来改变它或者废除它,以建立新的政府。”该文件是(  )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1787年宪法
24.(2023九上·海珠期末)英国制造商博尔顿具有极高的商业智慧,1775年成立新公司,他在推销产品时,用了这样的广告词:先生,我在此卖全世界都想拥有的东西——力量。此“力量”是(  )
A.凯伊发明的飞梭 B.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
C.瓦特改进的蒸汽机 D.哈格里夫斯的“珍妮机”
25.(2023九上·海珠期末)毛泽东诗词有云:“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国际悲歌”指的是悲壮感人的《国际歌》,它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歌曲,也是全世界共产党人的正气歌。《国际歌》的创作背景是(  )
A.十月革命的爆发 B.国共合作的失败
C.巴黎公社的失败 D.宪章运动的开展
26.(2023九上·海珠期末)解读历史人物对研究历史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是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历史人物及其评价(部分)。
历史人物 评价
A 创立了伊斯兰教,并成为最有力量的政治领袖。
B 使希腊文明和中东文明发生密切的接触,极大地丰富了这两种文化。
C 是法兰克国王,被称为“罗马人的皇帝”,是欧洲历史上最重要的统治者之一。
D 在编纂罗马法典中发挥重要作用。该法典是罗马司法的天才杰作,后来成为欧洲许多国家法律发展的基础。
——摘编自麦克·哈特《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
材料二 从1804年到1814年拿破仑被彻底打败,贝多芬对他的态度逐渐发展到憎恨,正是在这样的心境之中,贝多芬写下了《战争交响曲》。但后来随着欧洲封建势力的复辟,贝多芬认识到,如果拿破仑回到现在,他必定会在欧洲受到欢迎;拿破仑理解这个时代的精神,而且知道如何牢牢统治这个时代,打击封建体制,重视发展经济。
——摘编自柯莉《从<英雄交响曲>到<战争交响曲>:贝多芬对拿破仑态度的两次转变》
(1)从下列选项中选取合适的人物填入材料一的空格中。
亚历山大 苏格拉底 屋大维 耶稣 查理曼 查士丁尼 穆罕默德 拿破仑
(2)根据材料二,指出贝多芬对拿破仑态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态度前后变化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解读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认识。
27.(2023九上·海珠期末)蔗糖生产的历史与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密切关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没有蔗糖就没有黑奴。”16—19世纪,一座又一座热带岛屿的森林被欧洲殖民者砍掉,开垦成甘蔗园。蔗糖的制作费时费力,对劳力有特殊的要求。一经开发出甘蔗种植园,便有成千上万的黑奴从非洲来到岛上。在此过程中,世界被联成一体。以英国为例,商船从利物浦出发,带上机械制品、火器、酒等非洲需要的物品,到西部非洲交换或猎捕黑人奴隶,然后将之贩运到美洲,再收获蔗糖、烟草、棉花等,返回利物浦。
——摘编自夏路《物质小视角下的全球化大历程》等
材料二 蔗糖的制造和消费与资本主义的兴起关系密切。从建立殖民地、捕获奴隶、积聚资本、保护船运以及所有实际消费都是在国家的羽翼之下成形的,这一过程的每一环节在充满了经济意味的同时,也富于政治意味。
——摘编自王宏宇、张亚辉《从西敏司<甜与权力>看世界体系的权力文化网络》
(1)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并绘制其示意图。(要求:示意图要呈现出三个洲的大致方位、航程方向和运输物品等。)
(2)评述材料一中“没有蔗糖就没有黑奴”的观点。
(3)综合上述材料,简述16—19世纪蔗糖生产发展的影响。
28.(2023九上·海珠期末)历史图片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作品及说明
①威廉和玛丽加冕 ②攻占巴士底狱 ③斯蒂芬森试验蒸汽机车
④但丁与《神曲》 ⑤哥伦布登上美洲大陆 ⑥《共产党宣言》
(1)按照图片所反映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进行排序。(写出序号即可)
(2)选择材料中至少两幅相互关联的图片,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当尼罗河水量丰富时, 人口众多,树木繁多,此时古埃及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尼罗河水量不足时,古埃及经济发展、政治稳定 ,图片显示尼罗河水量不足时,树木和人口较少,不符合题意;
C. 尼罗河水位情况与古埃及经济、政治无关 ,图片显示尼罗河水位情况与古埃及文明息息相关,不符合题意;
D. 尼罗河河水枯竭,导致文明没有延续下去 ,古埃及文明是被外来民族消灭的,和尼罗河河水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即图片,细心观察分析回答,注意一定要看懂图片含义,不要向外延伸。
2.【答案】D
【知识点】《汉谟拉比法典》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它是古代两河流域涉及范围最广、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的法典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两河流域出现的古巴比伦王国,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这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故选项D符合题意;
A.《新法典》,查士丁尼时期编辑的,不符合题意;
B.《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共和国时期制定的,不符合题意;
C.《法理概要》,查士丁尼时指导学习法律文献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其中的关键句子,把它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识记回答,特别是其中的关键词“古代两河流域”。
3.【答案】C
【知识点】种姓制度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种姓制度把人分为四等,第一等级婆罗门,掌管祭祀;第二等级刹帝利,包括国王等,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是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各等级 身份世代相袭 ,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不同等级相互通婚 ,不符合事实,不符合题意;
B. 商人弃商从政 ,不符合事实,不符合题意;
D. 国王掌管祭祀 ,不符合事实,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种姓制度的理解识记来分析备选项,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回答。
4.【答案】D
【知识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 苏格拉底对雅典简单多数的民主制提出诸多批评 ,就被判处死刑,这反映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专制主义的盛行 ,题干中没有显示专制主义盛行,不符合题意;
B. 津贴制度的实行 ,题干中没有显示津贴制度实行,不符合题意;
C. 城邦内部的混乱 ,题干中没有显示城邦内部的混乱,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5.【答案】C
【知识点】罗马城邦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罗马公民在围成圆形的栅栏内进行投票 ”,可以看出,古罗马的公民可以进行投票,说明古罗马 公民拥有一定的政治权力 ,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B. 开创了古代民主制度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D. 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 ,题干中没有提及商品经济,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6.【答案】A
【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荷马史诗》叙述了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9世纪期间古希腊人的社会情况 ,因此 《荷马史诗》成为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状况的宝贵资料,故选项A符合题意;
B.德谟克利特提出了“原子论”, 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是亚里士多德,不是德谟克利特,不符合事实;
C. 罗马建筑和希腊建筑都运用了石质梁柱 ,但是罗马建筑吸收了希腊建筑的特点,又加以创新,不符合事实;
D.
  凯撒命人编制新的历法,称“儒略历”,儒略历是在古埃及人太阳历的基础上编制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来分析备选项,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回答。
7.【答案】A
【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 腓尼基人在西亚和埃及两大文明影响下发展出了最早的字母文字——腓尼基字母 , 希腊人改进了腓尼基字母而创造了希腊字母,伊达拉里亚人又改进了希腊字母创造出拉丁字母,成为后来多数欧洲语言采用的字母系统 ,由此可见, 文化交流促进文明进步 ,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世界从分散走向了整体 ,题干中没有提及世界从分散走向了整体,不符合题意;
C. 贸易交流促进经济发展 ,题干中没有提及贸易交流,不符合题意;
D. 欧洲文明源于亚非文明 ,没有完全体现题干内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8.【答案】D
【知识点】金字塔;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佛教的创立与传播;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亚非文明诞生于大河流域,同时又各具特色 ”,可以看出,早期人类的文明呈现出多样性,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人类文明都源于大河流域 ,太绝对了,欧洲文明起源于海洋,不符合题意;
B. 古代宗教建筑丰富多样 ,题干中没有提及宗教建筑,不符合题意;
C. 东西方文明在交流中发展 ,题干中没有体现东西方文明交流,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9.【答案】D
【知识点】法兰克王国的建立;封君与封臣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改革,形成了封君封臣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西欧的庄园制度,查理曼死后,疆域被一分为三,形成了以后德意志、法兰克和意大利国家的雏形,故选项D符合题意;
A.法兰西,是从法兰克王国分裂出来的,不符合题意;
B.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不符合题意;
C.意大利,是从法兰克王国分裂出来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10.【答案】A
【知识点】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执行官正在监督农奴在领主的土地上收割稻谷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的庄园里,佃户包括缺少自由的农奴和自由的农民,佃户要无偿的为领主耕种土地,故选项A符合题意;
B.自治城市,自治城市没有农奴和领主,不符合题意;
C.手工工场,手工工场以手工劳动的场所,不符合题意;
D.租地农场,雇用农民耕种,把产品推行市场,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其中的关键句子,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
11.【答案】D
【知识点】西欧城市居民的身份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在中世纪西欧城市里妇女可以从事众多不同行业的工作,《行业书》中列举了巴黎100个行业中,妇女参与其中的就有86个;女工的工资收入除能够养活自己外,还有一定的养家能力 ”,可以看出, 城市提升了妇女的社会地位 ,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城市禁止妇女从事手工生产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B. 教会束缚了妇女的人身自由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C. 妇女主导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题干中没有显示妇女的主导地位,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2.【答案】B
【知识点】西欧大学的兴起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中世纪的国王和教皇们认为,大学里培养出来的官吏和法学家们办事效率和素养更高,而且其中大多数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而不是依靠出身获得社会地位,因此也更忠诚 ”,可以看出,中世纪大学有利于统治者巩固政权 ,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促进城市工商业的发展 ,题干中没有显示促进工商业发展,不符合题意;
C. 推动欧洲文化向外传播 ,题干中没有显示欧洲文化向外传播,不符合题意;
D. 有利于自由城市的兴起 ,题干中没有提及自由城市兴起,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3.【答案】A
【知识点】拜占庭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拜占庭通过输送古籍、接纳西方学者留学,以及在拜占庭领土上开展希腊化学术活动等渠道,使古典文化与意大利保持了密切联系 ”,可以看出,这为后来兴起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提供了精神营养,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是欧洲文艺复兴的发源地 ,文艺复兴起源于意大利,不符合事实;
C. 促进了阿拉伯文化的传播 ,题干中没有提及促进阿拉伯文化传播,不符合题意;
D. 处于世界文化中心地位 ,题干中没有提及拜占庭帝国处于世界文化中心地位,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4.【答案】B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日本的史书记载,日本听说有大隋之国,是礼仪之国,于是派人朝贡,学习大隋,这表明日本人积极学习外来文明,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日本效仿唐朝的典章制度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C. 遣唐使促进日本大化改新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D. 幕府统治促进日本的发展 ,题干中没有提及幕府统治,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读懂题干含义,这是文言文,需要读懂其含义,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
15.【答案】D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天方夜谭》以波斯故事为蓝本,吸收印度、阿拉伯、埃及、希腊等地童话、传说、传奇等,是东西方文化的结晶 ”,可以看出,阿拉伯人擅于交流与创新 ,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敢于冒险与挑战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B. 追求统一与扩张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C. 热衷征服与重建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6.【答案】C
【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显示的是西欧租地农场的建立,领主把土地出租给租地农场主,建立租地农场,租地农场主向领主缴纳租金,然后雇用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并把产品推行市场,故选项C符合题意;
A.手工工场主,手工工场主经营手工工场,不符合题意;
B.佃户,西欧庄园里的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不符合题意;
D.商人,做生意的人,低价买高价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即示意图,看懂示意图的含义,再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这就是要理解租地农场的含义。
17.【答案】B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哲学家只有有了丰富生活的必需品,从恐怖的精神状态中解脱出来,才能潜心研究 ”,可以看出, 这反映出的生活态度是 反对苦行禁欲 ,享受现实生活,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鄙视财富价值 ,和题干中“ 财富是哲学家的朋友 ”不相符,不符合题意;
C.提倡神权至上,题干中没有显示提倡神权至上,不符合题意;
D.逃避现实生活,题干中没有显示逃避现实生活,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8.【答案】B
【知识点】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及其成就;欧洲早期的殖民掠夺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显示的事件有:文艺复兴运动、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掠夺和西欧近代经济发展,这些事件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西欧走向近代,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题干中没有显示出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不符合题意;
C.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题干中显示的是欧洲国家不是亚洲,不符合题意;
D.启蒙运动,启蒙运动开始于18世纪,中心位于法国,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判断出事件,再结合对这些事件显示的主题的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注意所选择的选项要把所给的信息全部包括在内,一个都不能少,切记。
19.【答案】D
【知识点】欧洲早期的殖民掠夺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旧大陆的牛、马、羊、大麦、小麦、葡萄及各种蔬菜种子源源进入新大陆;与此同时,新大陆的玉米、花生、土豆、可可等也陆续传入“旧大陆”,可以看出,16世纪时,世界物种大交流,故选项D符合题意;
A.资本主义的发展,题干中没有显示资本主义的发展,不符合题意;
B.丝绸之路的拓展,题干中没有显示丝绸之路的拓展,不符合题意;
C.殖民争霸的加剧,题干中没有显示殖民争霸的加剧,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20.【答案】A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40年,议会重新召开,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1649年,国王被推上断头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达到高潮;期间经历波折,直到1688年,光荣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取得最终胜利,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日本大化改新的过程 ,日本大化改新时间是7世纪,不符合题意;
C. 法兰西第一帝国走向覆灭 ,法兰西第一帝国覆灭是在1815年,不符合题意;
D.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美国独立战争爆发是在1775年,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即示意图,看懂其中的时间和事件,再把它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就是对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
21.【答案】B
【知识点】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可是发现相拼的两块木板边缘不相配,通常匠人就得在两头分别去掉一些,才能拼得合适 ”,可以看出, 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 , 体现了相互妥协的艺术 ,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 ,题干中没有提及分权制衡,不符合题意;
C. 损害了地方各州的权利 ,题干中没有显示损害地方各州的权利 ,不符合题意;
D. 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原则 ,题干中没有显示人民民主的原则,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22.【答案】C
【知识点】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 ,美国独立战争时不存在封建专制统治,不符合题意;
B. 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都没有建立君主立宪制,不符合题意;
D. 革命都具有双重性质 ,美国独立战争具有双重性质 ,法国大革命不具有双重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其中的关键词“相同点”,拿它来分析备选项,细心分析理解回答。
23.【答案】B
【知识点】《独立宣言》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76年《独立宣言》发表,宣言列举了英国殖民统治的种种暴政,号召殖民地人民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独立宣言》是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献,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故选项B符合题意;
A.《权利法案》,《权利法案》逐步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不符合题意;
C.《人权宣言》,《人权宣言》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等基本原则,不符合题意;
D.1787年宪法,1787年宪法确立三权分立,分权制衡原则,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回答。
24.【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中期,瓦特对蒸汽机做了一系列改进,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因此1775年拥有的力量就是瓦特改进的蒸汽机 ,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凯伊发明的飞梭 ,提高了织布速度,还是要使用人力,不符合题意;
B. 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 ,指南针是指示方向的,不符合题意;
D.哈格里夫斯的“珍妮机”,哈格里夫斯的“珍妮机”使用人力,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特别是其中的时间,再结合对这时间段发生的事件的分析识记回答。
25.【答案】C
【知识点】第一国际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1年5月,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失败,逃出去的公社社员欧仁鲍狄埃面对失败,写下了《英特纳雄耐尔一定要实现》,后来改名《国际歌》,展现了无产者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战歌,故选项C符合题意;
A.十月革命的爆发,十月革命是1917年的俄国,不符合题意;
B.国共合作的失败,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不符合题意;
D.宪章运动的开展,是早期工人运动的代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要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没有什么技巧。
26.【答案】(1)A:默罕默德;B:亚历山大;C:查理曼;D:查士丁尼。
(2)变化:从憎恨到钦佩。
原因:拿破仑称帝后不断进行扩张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所以贝多芬憎恨拿破仑;随着欧洲封建势力复辟,贝多芬认识到拿破仑并不是封建王朝的代表,而是法国大革命的后继者,代表着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3)解读和评价历史人物应放置于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应一分为二、辩证地分析论证;应客观公正评价,不带个人感彩。
【知识点】亚历山大帝国;查理曼帝国;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伊斯兰教的创立;拿破仑与拿破仑帝国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创立伊斯兰教的是穆罕默德; 使希腊文明和中东文明发生密切的接触 , 极大地丰富了这两种文化的是亚历山大; 是法兰克国王 ,被称为“罗马人的皇帝”的是查理曼; 在编纂罗马法典中发挥重要作用 , 该法典是罗马司法的天才杰作 , 后来成为欧洲许多国家法律发展的基础的是查士丁尼;
(2)依据材料二信息,可以看出, 贝多芬对拿破仑态度从憎恨到钦佩;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拿破仑称帝后不断进行扩张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所以贝多芬憎恨拿破仑;随着欧洲封建势力复辟,贝多芬认识到拿破仑并不是封建王朝的代表,而是法国大革命的后继者,代表着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所以钦佩拿破仑;
(3)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解读和评价历史人物应放置于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应一分为二、辩证地分析论证;应客观公正评价,不带个人感彩;
故答案为:(1) A:默罕默德;B:亚历山大;C:查理曼;D:查士丁尼。
(2) 变化:从憎恨到钦佩。
原因:拿破仑称帝后不断进行扩张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所以贝多芬憎恨拿破仑;随着欧洲封建势力复辟,贝多芬认识到拿破仑并不是封建王朝的代表,而是法国大革命的后继者,代表着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3) 解读和评价历史人物应放置于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应一分为二、辩证地分析论证;应客观公正评价,不带个人感彩。
【点评】(1)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
(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相关句子回答;第二问是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识记回答,要注意理解;
(3)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理解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回答。
27.【答案】(1)历史事件:“三角贸易”/黑奴贸易。
示意图:
(2)表面上看,蔗糖的生产需要大量劳动力,催生了黑奴贸易;本质上看,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是建立在对亚非拉地区廉价劳动力和原材料等掠夺的基础上,因而黑奴贸易不仅仅是蔗糖生产引发的。
(3)①客观上有助于欧洲殖民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②给殖民地造成无法挽回的生态灾难;③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知识点】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三角贸易”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 便有成千上万的黑奴从非洲来到岛上 ”“ 商船从利物浦出发,带上机械制品、火器、酒等非洲需要的物品,到西部非洲交换或猎捕黑人奴隶,然后将之贩运到美洲,再收获蔗糖、烟草、棉花等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三角贸易或者是黑奴贸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角贸易的示意图可以表示为:
(2)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表面上看,蔗糖的生产需要大量劳动力,催生了黑奴贸易;本质上看,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是建立在对亚非拉地区廉价劳动力和原材料等掠夺的基础上,因而黑奴贸易不仅仅是蔗糖生产引发的 ;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6—19世纪蔗糖生产发展 , ①客观上有助于欧洲殖民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②给殖民地造成无法挽回的生态灾难;③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故答案为:(1)历史事件:“三角贸易”/黑奴贸易。
(2) 表面上看,蔗糖的生产需要大量劳动力,催生了黑奴贸易;本质上看,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是建立在对亚非拉地区廉价劳动力和原材料等掠夺的基础上,因而黑奴贸易不仅仅是蔗糖生产引发的
(3) ①客观上有助于欧洲殖民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②给殖民地造成无法挽回的生态灾难;③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抓住其中的相关句子,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第二问是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再结合对三角贸易示意图的理解识记回答;
(2)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再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理解回答,这就是要注意理解;
(3)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综合上述材料,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注意理解其影响。
28.【答案】(1)④⑤①②③⑥
(2)选择:图片①②。观点:政治变革促进社会发展。
论述: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攻占巴士底狱”是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响。
综上所述,以光荣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民主制度,传播了民主思想,推动了社会进步。
【知识点】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及其成就;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①威廉和玛丽加冕是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在1688年;② 攻占巴士底狱 是在法国大革命,时间是1789年; ③斯蒂芬森试验蒸汽机车发生在1825年; ④但丁与《神曲》 是在文艺复兴时期,14世纪; ⑤哥伦布登上美洲大陆 是在1492年; ⑥《共产党宣言》 发表是1848年,因此先后顺序是 ④⑤①②③⑥ ;
(2)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按照要求完成即可,如:选择:图片①②。观点:政治变革促进社会发展。论述: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攻占巴士底狱”是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响。
综上所述,以光荣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民主制度,传播了民主思想,推动了社会进步
故答案为:(1) ④⑤①②③⑥
(2)选择:图片①②。观点:政治变革促进社会发展。论述: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攻占巴士底狱”是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响。
综上所述,以光荣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民主制度,传播了民主思想,推动了社会进步。
【点评】(1)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识记这些事件发生的时间,再按照先后顺序排序回答;
(2)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根据自己的情况,任意选取两幅图片,提炼观点,再加以论述,注意做到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