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初中语文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伟大的悲剧
教材分析
《伟大的悲剧》选自统编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探险和科幻,语文要素的主要目标是学习浏览,并学会思考和质疑。 本文节选自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人类群星闪耀时》一书中的《夺取南极的斗争》,记叙了英国南极探险家斯科特一行人在从南极点归来的途中,由于寒冷天气提前来临,饥寒交迫最终长眠在茫茫冰雪之中,悲壮覆灭的事件。作者借助大量的原始资料,还原了斯科特一行人临死前的情景,赞颂了英雄们悲壮崇高的探险精神,关注了历史事件给予人们的精神震撼和启迪。学生阅读此文,可以感受探险在人类科学发展历史中的伟大价值,理解“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这一观点,从而得到精神的滋养。 《伟大的悲剧》篇幅长,故事性强,适合进行浏览训练,而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疑惑可引发思考、质疑,从而更深入地感受文章主题,明确作者写作目的。
学情分析
七年级下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够了解文章主要内容,但由于学生的生活与南极探险、为国而战等情境较远,学生会较难理解主人公的境遇,从而影响文本解读。学生能够基于文本提出疑难问题,但仍然缺乏深度质疑探究的意识。学生能够被文章的细节描写感动,但却不善于运用合适的阅读方法品析细节,体悟细节背后所蕴含的思想内涵。 本文篇幅较长,在阅读方法的教学上,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运用浏览的方法把握文章主要内容。部分学生较为擅长该方法,但是仍有许多学生停留在指读的阶段。
教学目标
1. 学会扫描浏览、跳读浏览,迅速提取字里行间的主要信息。 2. 学会用标题式批注法品析细节描写,以写促读,感悟斯科特等人的崇高精神品质。 3. 比较斯科特日记与茨威格传记的异同。了解茨威格传记在真实叙事中融入艺术描写和议论抒情等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特点。 4. 学会针对文本进行思考和质疑,提高理性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 学习扫描浏览、跳读浏览,迅速提取字里行间的主要信息。 2. 学习用标题式批注法品析细节描写,以写促读,感悟斯科特等人的崇高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 学习针对文本进行思考和质疑,提高理性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明确学法】 1. 聚焦第六单元单元目标,明确本单元的阅读方法:浏览法,可以一目数行地扫视文段,迅速提取字里行间的主要信息。 2. 浏览法分为扫描式浏览和跳读式浏览。扫描式浏览要求读者在阅读中迅速扫视,摘取重要信息;跳读式浏览要求读者根据一定的目的或某种需要,舍弃一部分不读,只快速阅读相关的部分。两种浏览方式一般相互结合,交替使用。 (设计意图:统编教材注重阅读方法的教学,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主要目标是学习浏览,在学习之前,先明确本课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尝试使用合适的阅读方法进行长文本的学习,培养目标意识、学法意识。) 【一、扫描浏览,提取主要信息】 1. 扫描式浏览全文,并完成表格。 扫描浏览,画出文章里的时间、地点等重要信息,留意每段的首句,一边浏览,一边完成以下表格。(斜体字部分由学生填写) 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1912.1.16路途上斯科特等人发现自己比别人晚到1912.1.18南极点斯科特等人到达极点,感到伤心却仍要做证1912.2.17屠宰场营地埃文斯精神失常,最后死去1912.3.2贮藏点四人感到可怕的绝望1912.3.21帐篷(20km)三个人无法离开账篷1912.3.29帐篷三个人等待死亡,斯科特写绝笔书信1912.10.29路上一支探险队前往搜救1912.11.12帐篷探险队发现尸体并垒了石墓
2.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明确:1912年英国探险队斯科特一行五人,为实现“到达南极点第一人”这一目标,满怀信心地奔向目的地,却悲哀地发现挪威人捷足先登,最后在从南极点返回的途中一个个悲壮地死去。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进行浏览实践,在10分钟的时间内,完成全文浏览。同时,以表格为支架,帮助学生在浏览的过程中更有针对性地捕捉关键信息,让学生能够依据提取的主要信息,进行主要内容的概括。) 【二、跳读浏览,标题式批注细节】 1. 示范引领,明确要点 教师示范,用跳读浏览的方法找到学生说过的一处感人细节,并拟标题,并对所拟的标题进行评析,归纳拟标题批注法的要点——概括主要事实、内容,或者提炼主旨、观点等。 (示范) 细节: 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扬扬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做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小标题: (1)冷酷无情的任务 (2)诚信做证 2. 跳读实践,批注标题 学生自行跳读浏览,尝试找出感人细节,并自行品读。 例如: 科学研究高于生命(威尔逊博士的岩石) 不想拖累队友的奥茨(舍己为人的奥茨) 斯科特上校最后的日记(我的遗孀) 坦然面对死亡的英雄们(骄傲地面对死亡) …… (设计意图:语文要素的学习和人文主题的理解相辅相成,学生在进行跳读实践的过程中,能够聚焦细节,并通过细节的品读,理解人物的精神品格。) 【三、细致分析,把握传记文学的特点】 真实性和文学性是传记文学的文体特点。通过细致分析,对比阅读以及读写交融,把握本文的文体特征。 1. 浏览课文,寻找真实的依据 斯科特一行人无一生还,作者如何在《伟大的悲剧》中体现传记文体真实性的特点呢?请学生再次浏览全文,寻找真实的依据。 明确:真实的依据——文中斯科特的日记、书信,课后斯科特的绝命书。 2. 对比阅读,体会作品的感染力 比较斯科特的日记和茨威格的传记,分析两者的不同之处,感受作品的文学性。 对比阅读文段第一组: 外面刮着暴风雪。他说:“我只是到外面去一下,可能要多呆些时间。”他出去了,进入了茫茫暴风雪中,我们从此再未见到他。——《斯科特日记》(3月16日) 清早起来,他们朝外一看,外面是狂吼怒号的暴风雪。奥茨突然站起身来,对朋友们说:“我要到外边去走走,可能要多呆一些时候。”其余的人不禁战栗起来。谁都知道,在这种天气下到外面去走一圈意味着什么。但是谁也不敢说一句阻拦他的话,也没有一个人敢伸出手去向他握别。他们大家只是怀着敬畏的心情感觉到:劳伦斯·奥茨——这个英国皇家禁卫军的骑兵上尉正像一个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伟大的悲剧》 对比阅读文段第二组: 我们现在是在第14号马匹营地。我们把经纬仪、一架相机和奥茨的睡袋留在了这里。应威尔逊的特别请求,带上了日记和地质标本,这样别的人就可以在我们身边和雪橇上找到它们。——《斯科特日记》(3月17日) 在阴森森的一片寂寞之中始终只有这么几个人在行走,他们的英雄气概不能不令人钦佩。最能证明这一点的莫过于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博士,在离死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他还在继续进行着自己的科学观察。他的雪橇上,除了一切必需的载重外,还拖着16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茨威格《伟大的悲剧》 明确:茨威格的传记在斯科特简洁、客观记录的基础上,通过想象描写了环境、人物的动作和心理,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富有感染力。增加了抒情、议论,字里行间饱含了作者浓郁的感情,这正是茨威格传记的写作特点。 3. 读写交融,深度体会 课堂练笔二选一: (1)以威尔逊/奥茨/鲍尔斯/埃文斯的口吻写一则日记; (2)替斯科特给他的孩子写一封信。 (设计意图:茨威格的传记是在斯科特一行人的日记、书信的基础上加以想象撰写而成的。让学生依据茨威格的传记加以想象,书写斯科特一行人的日记和书信,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走进人物的心灵世界,感受人物的伟大精神,而且有利于他们把握传记文学的特点,落实传记文学的语文知识,提高阅读传记文学的能力。) 【四、质疑问难】 再次浏览,聚焦疑难的问题 1. 学生再次浏览全文,紧扣文本的自主质疑。本文有两大切入点:一是在阅读的不理解处质疑,二是在文本的异常处质疑,教师在学生再次浏览后,聚焦以下两处疑难问题: (1)“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作者想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学生提问) (2)如何理解:“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教师提问) 2. 结合课外文段,帮助学生解开疑难 ①“驱使人们去南极的真正动力是精神上的需要,包括对新知识的渴望,也包括战胜自身弱点的愿望。世上并无天生的勇士,恐惧之心人皆有之。而正是在各种形式的探险活动中,人们向恐惧挑战的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勇敢。探险是精神动力在身体上的表现。” ——阿普斯利·彻里·加勒德《历劫余生》 ②命运可以摧毁伟大崇高的人,但却无法摧毁人在反抗中所表现出来的伟大崇高……任何伟大的悲剧归根结蒂又必然是乐观的,因为它的本质是表现壮丽的英雄品格,它激发我们的生命力感和努力向上的意识。——朱光潜《悲剧心理学》 (设计意图:紧扣文本质疑,是培养学生理性思维意识的教学策略。在阅读教学中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质疑问难、释疑解难的理性思维训练,能够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习惯和理性思维能力,提高深度解读文本的能力。) 【五、拓展迁移,巩固学法】 1. 展示《人类群星闪耀时》的封面和目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总结课堂学习的阅读方法,并运用到课外拓展阅读书目上。 明确: 本节课用到的阅读方法有:扫描浏览、跳读浏览、标题批注、比较阅读、质疑探究、联系生活、拓展阅读等。 (设计意图:教材“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强调由教师引导到向学生自主阅读的转变,由单篇文章阅读向更多同类文章或整部作品阅读的拓展。学生已经在课堂上反复实践了浏览法,但还需要课后自觉、自主地去运用这一方法,从而在反复实践中提高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