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
章末测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
1.“进化树”可以直观地表示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历程,图部分“进化树”示意图,据此可以推测( )
A.此“进化树”中结构最简单的是f
B.在地层中出现最早的生物是c
C.a和d的亲缘关系比a和b更近
D.a、b一定比c、d高等
2.阿莫西林属于抗生素类药物。某人发现同一种病,以前用阿莫西林能很快治愈,而现在越来越难治愈。下列有关分析不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
A.细菌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导致药物作用效果差
B.细菌发生的变异与抗生素无关
C.抗生素对性状不同的细菌进行了选择
D.产生有利变异的细菌,更易繁殖存活
3.生物总体是沿“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的趋势进化的。某同学根据对脊椎动物的学习,绘制了“脊椎动物进化树示意图(如图,越靠近根部,越低等)”。则鸟类、两栖类、鱼类在进化树上的位置分别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①③② D.②①③
4.深海热泉高温、缺氧、无光,与地球早期生命诞生时的环境极其相似,热泉中的自养型细菌能利用地热泉喷出的硫化物和能量,制造有机物,其他动物则以这些细菌为食。迄今科学家已发现数十个这样“暗无天日”但却生机勃勃的深海热泉生态系统。根据以上事实能得到的结论( )
A.所有生态系统都需要利用太阳能
B.生物需要阳光才可以制造有机物
C.最早诞生的生物可能是细菌
D.生命起源可能与深海热泉无关
5.下列植物分别属于植物界中最低等和最高等的植物类群的是:
A.海带和花生 B.地钱和花生
C.蕨和花生 D.水杉和大豆
6.与现代大气相比,原始大气不具有的成分是
A.氢气 B.氨气 C.氧气 D.甲烷
7.下列关于生物进化总趋势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从单细胞到多细胞 B.从低等到高等
C.从陆生到水生 D.从简单到复杂
8.始祖鸟在进化上可能处于哪两种动物之间的过渡类型( )
A.鱼类和鸟类 B.爬行动物和鸟类 C.鸟类和哺乳动物 D.两栖动物和鸟类
9.如图所示的植物按照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②③①④ B.①②④③ C.③④②① D.④③②①
10.图表示植物进化的大致过程,图中①、②、③依次代表( )
A.被子植物、蕨类植物、藻类植物
B.蕨类植物、藻类植物、裸子植物
C.裸子植物、藻类植物、蕨类植物
D.藻类植物、裸子植物、蕨类植物
11.下列动物类群中最低等的是
A.扁形动物 B.环节动物 C.腔肠动物 D.单细胞动物
12.绘制流程图是帮助我们理解生物学概念和过程的有效方法。下列流程图正确的是( )
A.生物分类单位从小到大的等级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B.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的顺序: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C.肺循环的途径:左心房→主动脉→身体各处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D.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鱼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鸟类→哺乳类
13.如图是不同地层化石模式图,据图分析甲地层的化石可能是( )
A.爬行动物 B.两栖动物 C.节肢动物 D.软体动物
14.据报道,2015年某地爆发致命超级细菌,导致一名3岁男童死亡.从死者身上采集到的细菌样品中发现多数细菌具有耐药性,能让抗生素失效造成人体严重感染.超级耐药菌产生的原因是( )
A.抗生素使病菌产生了耐药性
B.人工对病菌的抗药性起了选择作用
C.抗生素的品质比过去差
D.长期使用抗生素,使病菌中耐药性的个体比例增大
15.稻出施用杀虫剂甲胺磷一段时间后,稻飞虱数量增长比之前还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主要是由于甲胺磷对稻飞虱起了选择作用,留下了对甲胺磷抵抗力强的个体并大量繁殖
B.主要是由于稻飞虱对甲胺磷起了选择作用,留下了对甲胺磷抵抗力强的个体并大量繁殖
C.环境改变使稻飞虱只产生适应性的变异
D.稻飞虱的数量增长和杀虫剂甲胺磷没有关系
16.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中心内容不包括
A.过度繁殖 B.生存竞争 C.和谐共存 D.适者生存
17.下面是小勇同学学习了“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后总结的观点,小旭同学说其中有一项是错误的,你认为错误的一项是( )
A.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是同源器官的发现
B.原始生命诞生的标志是能生长、生殖、遗传
C.地层中不同地质年代的化石揭示了生物进化的顺序
D.米勒实验可以说明原始地球条件下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18.大熊猫的祖先是始熊猫(Ailuaractos lufengensis),是一种由拟熊类演变而成的以食肉为主的最早的熊猫,始熊猫演化的一个旁支叫葛氏郊熊猫(Agriarcros goaci)分布于欧洲的匈牙利和法国等地的潮湿森林,在中新世末绝灭。如图所示为目前科学家对小熊猫、大熊猫、熊和浣熊之间亲缘关系所绘制的部分进化树,由此推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图可推断大熊猫和熊的亲缘关系更近
B.在地层中,始熊猫化石一定埋藏得比葛氏郊熊猫的化石深
C.葛氏郊熊猫灭绝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与大熊猫相比,浣熊和小熊猫的细胞色素C差别较小
19.下列关于达尔文进化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春小麦连年冬种可以变成冬小麦,这是环境影响的结果
B.抗生素的使用导致细菌出现抗药性
C.鹿和狼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相互进行选择,结果发展了自己的特征
D.在暗洞中生活的盲鼠因长期不用眼睛而逐渐失去视觉
20.逃逸是鸟类躲避天敌捕食最常用的反捕食手段。麻雀后肢胫骨与跗骨之间的骨连结角度固定,无法向前伸直,所以不能单足行走只能跳跃。这种蹦跳方式也使得麻雀可以较快起飞,逃离被捕食的危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自然状态下麻雀遇到干扰会惊飞逃逸属于先天性行为
B.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反捕食手段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麻雀后肢胫骨与跗骨之间的骨连结属于不活动的骨连结
D.麻雀依靠肺和气囊进行气体交换可保证较快起飞时氧气的供应
二、综合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
21.“生物进化树”形象地描绘了生物进化的历程,请根据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要读懂“进化树”首先要明白树的各部分代表的意义。从“树根”到“树梢”代表地质年代的延伸,“树干”代表不同生物类群的 ,“树干”上发出的“枝杈”代表各类群的进化线索。
(2)关于植物的进化,我们一般认为最早出现的是原始海洋中的原始单细胞藻类,之后进化出原始的 和原始蕨类植物,一部分原始的蕨类植物进化成为原始的 。
(3)脊椎动物起源于 ;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是 。从图中可以看出,脊椎动物的进化顺序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 。
(4)在生活环境方面,体现出的进化趋势是 。在结构功能方面,体现出的进化趋势是 。
22.图甲所示的进化树,简要表示了几种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图乙是美国科学家米勒设计的一个模拟装置。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甲所示的进化树中我们可以推测出:a、b、c、d四种生物的共同祖先是 。较a和c而言,a和b间的亲缘关系更 (填“近”或“远”)。
(2)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 ,由水生到陆生。
(3)图乙A装置中正、负电极接通进行火花放电是模拟自然界的 。
(4)图乙中的模拟实验,支持了生命起源过程的 。
A.无机小分子→有机小分子阶段 B.有机小分子→有机大分子阶段
C.有机大分子→独立体系阶段 D.独立体系→原始生命阶段
三、实验探究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
23.下图是用于研究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的一个模拟实验装置,请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里的气体相当于 ,正负极接通进行火花放电,是模拟自然界的 ,采用b装置的目的是模拟 。
(2)d装置里的液体相当于 ,实验后d中可检验到期中含有 等有机小分子物质。
(3)1965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利用氨基酸成功地合成了具有生命活性结晶牛胰岛素,这证明了生命起源的第二步是由有机小分子合成 等有机大分子。
24.根据观察鸡卵结构的实验,回答问题:
(1)将鸡蛋的钝端向上,如图甲。小心地将鸡蛋的钝端打破,再撕破外卵壳膜,可以看到如图乙所示的[⑥] 。然后用剪刀剪破内卵壳膜,小心地将鸡蛋内的物质倒入培养皿里进行观察。培养皿里的许多透明的胶状物质是[③] 它和卵黄贮存养料及水分。在黄色球状的胶状物质上,有一个白色的小点是[⑤] 里面含有 ,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
(2)在鸡胚胎发育为雏鸡这一过程中,外界因素特别是 对其影响很大。
(3)在鸡卵的结构中,属于卵细胞的结构包括 (填文字)。
(4)鸡卵产下后,还要经过 过程,小鸡才能破壳而出。
(5)鸟类是由爬行动物进化来的,生物进化的趋势是 、 、 。
四、资料分析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
25.家兔是由一种野生兔种经过驯化形成的,它全身都是宝,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家兔驯化历史久远,为了解决家兔是由野兔还是穴兔驯化而来的问题,生物小组同学饲养家兔并收集了有关资料。
(1)研究家兔进化最可靠、最直接的证据是 。
(2)请分析资料一、资料二回答:
①你认为家兔是由 驯化而来的。
②写出支持你观点的理由: 。
③为了进一步验证你的观点,还可以寻找的证据是 。
(3)同学们在饲养过程中发现家兔门齿发达,而无犬齿。请你联系食性解释家兔门齿发达的原因: 。
26.中国马尾松研究专家朱德俊经过几十年悉心研究,发现了天然的马尾松松花粉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药用价值。松花粉是唯一含有 200 多种活性营养成分、且完全符合人体需求的保健珍品,被营养学家喻为“微型营养库”。自然林区内的马尾松一般不容易发生虫害,但在一些人工马尾松林中却常会发生严重的松毛虫危害。
(1)中国马尾松的种子是裸露的,属于 植物;成熟的花粉借风力和气流完成传粉和 过程。
(2)人工林区比自然林松毛虫易泛滥的原因是物种单一,生态系统 能力弱。
(3)下图从A点开始用喷洒DDT(农药)来控制松毛虫,一开始数量急剧减少,但后来BC段曲线又升高,原因一方面是松毛虫自身的变异;另一方面是DDT对松毛虫的变异进行了 。
(4)从图中可以看出DE段松毛虫数量已建立新的生态平衡;从C点开始引入赤眼蜂来控制松毛虫的数量,这种害虫防治的方法叫 ,该方法可以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参考答案:
1.A
【分析】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详解】A.如图所示的进化树可知a、b、c、d、e五种生物都是由共同祖先f进化而来,此“进化树”中结构最简单的是f,故A正确。
B.如图所示的进化树可知a、b、c、d、e五种生物都是由共同祖先f进化而来,在地层中出现最早的生物是f,故B错误。
C.a和b较a和d之间的亲缘关系更近,原因是b是由e枝上进化而来,a又是由b枝上进化而来,当然从亲缘关系上看a和b更近,a和d要远,故C错误。
D.如图所示的进化树可知a、b、c、d、e五种生物都是由共同祖先f进化而来,也就意味着a、b、c、d、e都比f更复杂、更高等、陆生的可能更大,但我们却不能确定a、b、c、d、e之间谁高级谁低等,故D错误。
故选A。
2.A
【分析】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细菌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抗生素时,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细菌,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抗生素时,又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这样经过抗生素的长期选择,使得有的细菌已不再受抗生素的影响了,就出现了现在一种新的耐药性细菌。
【详解】一开始细菌的抗药性就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抗生素时,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细菌,繁殖速度很快,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抗生素时,又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这样经过抗生素的长期选择,使得有的细菌已不再受抗生素的影响了。所以同一种病,以前用阿莫西林能很快治愈,而现在好像越来越难治愈了。因此BCD不符合太阳,A符合题意。
故选A。
3.C
【分析】脊椎动物进化历程:鱼类→两栖类→爬行类→ 鸟类、哺乳动物。
【详解】结合分析可知,①是鸟类,②是鱼类,③是两栖类。
故选C。
4.C
【分析】(1)深海热泉中没有绿色植物,但存在大量的硫细菌,这些细菌通过氧化硫化物和还原二氧化碳来制造有机物并储存能量,使能量进入到群落中,故流入深海热泉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是硫细菌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能量;(2)关于地球上生命起源的假说比较多,大部分学者认同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地球上的原始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掌握原始地球为生命起源的化学起源学说提供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A.根据以上事实不能说明所有生态系统都需要利用太阳能,A错误。
B.有的生物无需阳光也可制造有机物,热泉中的自养型细菌能利用地热泉喷出的硫化物和能量,制造有机物,B错误。
C.硫细菌和古细菌在基因层面有着很高的相似,最早诞生的生物可能是细菌,C正确。
D.地球生命可能起源于海底的热液喷口,深海热泉矿物质和气体有助于有机体的形成,生命起源可能与深海热泉有关,D错误。
故选C。
5.A
【详解】试题分析:藻类植物结构最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例如:海带。苔藓植物比藻类植物的结构复杂一些,有了茎、叶的分化,但是无根,只有假根,体内无输导组织,植株矮小。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被子植物在繁殖的过程中能受到更好的保护,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强,是植物界中最具高等的一个类群。例如:花生。
考点:生物进化的历程。
6.C
【详解】试题分析:地质学家研究表明,地球大约是在46亿年以前形成的,那时候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上的环境与现在的完全不同:天空中或赤日炎炎,或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原始大气的成分。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只要熟练掌握了原始大气的成分,即可解答本题。
7.C
【分析】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详解】由分析可知,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可见C的说法错误。
故选B。
8.B
【详解】试题分析:1860年,在德国巴伐利亚省的石灰岩层中,发现了第一个始祖鸟化石。始祖鸟的身体大小如乌鸦,它保留了爬行类的许多特征,例如嘴里有牙齿,而不是形成现代鸟类那样的角质喙;指端有爪等;但是另一方面,始祖鸟又具有鸟类的一些特征,如已经具有羽毛,在一些骨骼形态上也表现出一些鸟类特征或过渡特征,如它的第三掌骨已经与腕骨愈合,总之,它的身体结构既和爬行动物有相似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根据以上特征,科学家认为始祖鸟是由古代爬行类进化到鸟类的一个过渡类型,鸟类起源于古代的爬行类。
考点:生物进化的历程。
9.D
【分析】植物根据生殖细胞的不同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种子植物又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详解】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出现了茎和叶的分化,但茎内没有导管,叶内没有叶脉;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并出现了输导组织;裸子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具有强大的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但种子裸露,无果皮包被,不能称为果实;被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是陆地上分布最广泛、最高等的植物。图中①向日葵属于被子植物、②蕨类植物、③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④水绵属于藻类植物。所以它们由低等到高等的排列循序是:④③②①,D正确。
【点睛】掌握植物分类的依据及各类植物的特点。
10.A
【分析】生物进化的历程是结构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植物的进化历程:原始藻类植物→(原始苔藓植物和原始蕨类植物)→原始的种子植物(包括原始裸子植物和原始被子植物),因此,它们在进化历程中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是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前三大植物不结种子,通常依靠孢子来繁殖后代,最后一类可通过产生的种子来繁殖后代。
【详解】分析生物进化的证据可以确定,现在地球上众多的生物,都是由古代的生物进化来的。科学家根据亲缘关系的远近,用生物“进化树”形象而简明地表示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如图:
因此,图中①、②、③依次代表被子植物、蕨类植物、藻类植物。
故选:A。
【点睛】只要熟练掌握了植物的进化历程以及植物的分类,即可轻松解答。
11.D
【详解】地球上最初没有生命,生命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产生了最初的生命,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植物--原始的单细胞藻类植物与最早出现的动物--原始的单细胞动物。从生物进化树可见,无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单细胞动物→原始腔肠动物动物→原始扁形动物动物→原始线形动物动物→原始环节动物→原始软体动物动物→原始节肢动物动物→原始棘皮动物动物。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哺乳类。在动物界中,最古老、最低等、最原始、结构最简单的是原生动物,只有一个细胞构成;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是节肢动物;最低等的脊椎动物是鱼类,最高等的脊椎动物是哺乳动物。动物类群中最低等的是单细胞动物。故选D。
12.B
【分析】1.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
2.细胞是动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动物体的主要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等。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器官,再由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形成系统。最后由系统构成完整的动物体。
【详解】A.结合分析可知,生物分类单位从大到小的等级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A错误。
B.结合分析可知,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B正确。
C.肺循环的途径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经过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C错误。
D.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 ,D错误。
故选B。
13.A
【分析】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证据,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
【详解】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也可找到低等生物化石。脊椎动物进化的大致历程是: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和哺乳类。结合题图可知,甲地层的化石可能是爬行动物,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4.D
【分析】超级病菌是对所有抗生素具有抗药性的细菌的统称;能在人身上造成浓疮和毒疱,甚至逐渐让人的肌肉坏死。这种病菌的可怕之处并不在于它对人的杀伤力,而是它对普通杀菌药物--抗生素的抵抗能力,对这种病菌,人们几乎无药可用。
【详解】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细菌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抗生素时,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细菌,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抗生素时,又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这样经过抗生素的长期选择,使得细菌的抗药性增强,有的细菌已不再受抗生素的影响了,就出现了现在所谓的“超级细菌”。因此超级耐药菌产生的原因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点睛】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
15.A
【分析】 害虫个体间存在着抗药性的差异,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害虫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杀虫剂时,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害虫,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再使用杀虫剂时,又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而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样随着杀虫剂的不断使用,害虫的抗药性强这一性状逐渐得到了选择和加强,存活下来的个体由于具有了更强的抗药性,因此害虫抗药性强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详解】稻田施用杀虫剂甲胺磷时,把抗药性弱的稻飞虱杀死,而少数抗药性强的稻飞虱活下来,抗药性强的稻飞虱大量繁殖数量增多,再施用杀虫剂甲胺磷时不能有效杀死抗药性强的稻飞虱,因此“稻田施用了杀虫剂甲胺磷一段时间后, 稻飞虱的数量增长比之前还多”,主要是由于杀虫剂甲胺磷对稻飞虱起了选择作用,留下了对杀虫剂抵抗性强的个体并大量繁殖。
故选A。
16.C
【分析】自然选择: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达尔文认为:因生存资源有限,生物的过度繁殖引起生存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生物种间的斗争)。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
【详解】结合分析可知:“过度繁殖”、“生存竞争(或斗争)”、“适者生存”都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中心内容;而“和谐共存”不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中心内容。
故选C。
17.A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关于生命起源与进化的知识,思考解答。
【详解】A、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等,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始祖鸟化石说明了鸟类是由古代的爬行动物进化来的等;而比较解剖学上的同源器官只是证明了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具有共同的原始祖先;胚胎学上的证据(如鳃裂)只是说明了古代脊椎动物的原始祖先都生活在水中。符合题意。
B、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的海洋,原始生命诞生的标志的是出现原始的新陈代谢和个体增殖等生命的特征,不符合题意。
C、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地层中不同地质年代的化石揭示了生物进化的顺序。不符合题意。
D、米勒的实验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生命的起源于进化的知识在中考中经常出现,要注意理解和掌握,不要死记硬背。
18.B
【分析】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
【详解】A.分析题中的进化树可知,小熊猫、大熊猫、熊和浣熊有共同的祖先,其祖先由于某种原因朝两个方向进化,一支进化成了浣熊和小熊猫,一支进化成了大熊猫和熊,可见浣熊和小熊猫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大熊猫和熊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正确。
B.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葛氏郊熊猫是由始熊猫演化的一个旁支,但始熊猫化石不一定都埋藏得比葛氏郊熊猫的化石深,错误。
C.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葛氏郊熊猫灭绝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正确。
D.细胞色素C的差别越小,其亲缘关系越近;差别越大,则生物间的亲缘关系越远,与大熊猫相比,浣熊和小熊猫的细胞色素C差别较小,亲缘关系近。
故选B。
【点睛】掌握生物的进化历程及亲缘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9.C
【分析】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
【详解】A、春小麦冬种能活下来的并开花结果的是适应环境的变异,不是环境影响的结果,故不符合题意;
B、在抗生素刚被使用的时候,能够杀死大多数类型的细菌.但少数细菌由于变异而具有抵抗抗生素的特性,不被抗生素杀死而生存下来,并将这些特性遗传给下一代。因此,下一代就有更多的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经过抗生素的长期选择,使得有的细菌已不再受其的影响了,细菌抗药性的产生是抗生素对细菌的变异进行选择的结果其,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的改变.而不是细菌出现抗药性。故不符合题意;
C、鹿和狼各自的特征是在长期的生存斗争过程中形成的,鹿跑的不快、转弯不灵活便容易被狼吃掉,狼跑的不快就不易捕获食物(鹿),在长期的生存斗争和相互选择中,鹿和狼发展了自己的特征。故符合题意;
D、长期不用眼而失去视觉,是环境改变引起的,是对黑暗环境的一种适应.不是长期不用眼而失去视觉.因此生活在地穴水井中的盲螈,盲视的形成是对环境是一种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故不符合题意。
【点睛】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
20.D
【分析】(1)鸟类体表被覆羽毛;有角质的喙;身体呈流线型,前肢变成翼;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双重呼吸。
(2)从行为获得的途径看,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3)运动系统都是由骨、骨连结、骨骼肌三部分组成。骨连结分为不活动的连结、半活动的连结、活动的连结,其中活动的骨连结又叫关节。
【详解】A.由“逃逸是鸟类躲避天敌捕食最常用的反捕食手段”可知,逃逸是鸟类生来就有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A正确。
B.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具有反捕食手段的麻雀容易存活先来,并通过遗传将这一变异强化、保留,因此,形成的反捕食手段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正确。
C.由“麻雀后肢胫骨与跗骨之间的骨连结角度固定,无法向前伸直”的描述可知,麻雀后肢胫骨与跗骨之间的骨连结是不能活动的,属于不活动的骨连结,C正确。
D.鸟能够在空中飞行,飞行时需要大量的能量,因此它能够进行双重呼吸。当两翼举起时,气囊张开,空气进入肺,一部分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一部分进入气囊;当两翼下垂时,气囊收缩,气体又一次经过肺, 在肺内再次进行气体交换,这种特殊的呼吸方式叫双重呼吸。可见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气囊不能进行气体交换,只能暂时贮存气体,辅助呼吸,D错误。
故选D。
21.(1)共同祖先
(2) 苔藓植物 种子植物
(3) 无脊椎动物 (古代)鱼类 鸟类和哺乳类
(4) 从水生到陆生 从简单到复杂
【分析】越是古老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越是晚期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化石越多。因此,生物的进化经历了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的进化历程。
【详解】(1)生物进化树简明地表示了生物的进化历程和亲缘关系。结合题图可知,从“树根”到“树梢”代表地质年代的延伸,“树干”代表不同生物类群的共同祖先,“树干”上发出的“枝杈”代表各类群的进化线索。
(2)关于植物的进化,我们一般认为最早出现的是原始海洋中的原始单细胞藻类,之后进化出原始的苔藓植物和原始蕨类植物,一部分原始的蕨类植物进化成为原始的种子植物。因此,植物的进化进程可总结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藻类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3)无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单细胞动物→原始腔肠动物→原始扁形动物→原始线形动物→原始环节动物→原始软体动物→原始节肢动物。无脊椎动物进化为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是: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的鸟类和原始的哺乳类。可见,脊椎动物起源于无脊椎动物;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是(古代)鱼类。从图中可以看出,脊椎动物的进化顺序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4)结合分析和题图可知,在生活环境方面,体现出的进化趋势是从水生到陆生。在结构功能方面,体现出的进化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
22. f 近 低等到高等 闪电 A
【分析】(1)进化树在生物学中,用来表示物种之间的进化关系。
(2)米勒的实验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详解】(1)图甲所示的进化树,从图中可以得出f→b→a;f→e→d→c。因此a、b、c、d四种生物的共同祖先是f,较a和c而言,a和b间的亲缘关系更近。
(2)地球上的生命,从最原始的无细胞结构状态进化为有细胞结构的原核生物,从原核生物进化为真核单细胞生物,然后按照不同方向发展,出现了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植物界从藻类到苔藓植物再到蕨类植物、裸子植物,最后出现了被子植物。动物界从原始鞭毛虫到多细胞动物,从原始多细胞动物到出现脊索动物,进而演化出高等脊索动物——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中的鱼类又演化到两栖类再到爬行类,从中分化出哺乳类和鸟类,哺乳类中的一支进一步发展为高等智慧生物,这就是人。因此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
(3)图乙A装置中的正负极接通进行火花放电是模拟自然界的闪电,这主要是为该实验提供了条件。
(4)米勒模拟实验是一种模拟在原始地球还原性大气中进行雷鸣闪电能产生有机物(特别是氨基酸),以论证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的实验。美国青年学者米勒用如图的实验证明了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无机小分子→有机小分子阶段,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了解进化树和米勒实验。
23. 原始大气 闪电 大雨倾盆 原始海洋 氨基酸 蛋白质、核酸
【分析】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米勒的实验及其结论。
【详解】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水蒸气、氨气、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见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1)(2)美国青年学者用如图的实验证明了生命起源的第一步。米勒实验装置中的a里的气体相当于原始大气,有水蒸气、氨气、甲烷等,与现在大气成分的主要区别是无氧气。正负电机接通进行火花放电是模拟自然界里的闪电。采用b装置的目的是模拟大雨倾盆。d装置模拟的是原始海洋,实验后可检验到其中含有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物质。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3)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部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部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部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美国学者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合成了简单的有机小分子物质。1965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利用氨基酸成功地合成了具有生命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这证明了第二步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大分子物质蛋白质、核酸是可以的。
【点睛】米勒的实验及结论的内容在考试中经常考到,要注意理解和掌握。可结合米勒的实验装置图,来帮助理解和记忆。
24. 气室 卵白 胚盘 细胞核 适宜的温度 卵黄膜、卵黄和胚盘 孵卵 由简单到复杂 由低等到高等 由水生到陆生
【分析】图中:①卵壳、②系带、③卵白、④卵黄(外有卵黄膜)、⑤胚盘、⑥气室。
【详解】(1)在鸡卵的钝端,外卵壳膜与内卵壳膜之间具有气室,气室含有空气,能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故小心地将鸡蛋的钝端打破,再撕破外卵壳膜,可以看到如图乙所示的[⑥]气室。卵黄外面的卵白(蛋清),也含有营养物质和水分,供胚胎发育的需要。故培养皿里的许多透明的胶状物质是[③]卵白,它和卵黄中贮存养料及水分。在黄色球状的胶状物质上,有一个白色的小点是[⑤]胚盘,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
(2)由于鸡的受精卵在雌鸡体内就开始发育,产出后,需由母鸡的抱孵才能继续发育成雏鸡,因此“在鸡胚胎能否发育为雏鸡这一过程中”,外界因素特别是适宜的温度对其影响很大。
(3)鸡卵中的卵细胞指的是卵黄、卵黄膜、胚盘。其中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卵黄膜指的是细胞膜,具有保护作用;胚盘内有细胞核,是胚胎发育的场所,将来发育成胚胎。所以,鸡的卵细胞由卵黄膜,卵黄和胚盘组成。
(4)鸟类在生殖发育过程中的一些行为: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六个阶段。所以,鸡卵产下后,还要经过孵卵过程,小鸡才能破壳而出。小鸡出壳后不久就能随亲鸟觅食,不需要禽鸟来喂养,属于早成雏。
(5)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越是古老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越是晚期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化石越多。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25. 化石 穴兔 善于挖洞、幼兔无毛眼睛紧闭、顶骨缝终生不愈合 检测家兔的染色体数目 家兔是草食性动物,门齿发达利于切断食物
【分析】兔的牙齿分为门齿和臼齿,门齿适于切断食物,臼齿适于磨碎食物,与食草生活相适应;狼的牙齿除具有门齿和臼齿外,还有犬齿,适于撕裂食物,与食肉生活相适应。牙齿的分化既提高了哺乳动物摄取食物的能力,又增强了对食物的消化能力。
【详解】(1)化石是指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和生活痕迹。化石是为生物进化提供的最直接的证据。越是古老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越低等;反之越复杂和高等。故研究家兔进化最可靠、最直接的证据是化石。
(2)①②分析资料一、资料二可知:家兔与野兔的共同特征很少;而家兔与穴兔的共同特征很多,如:都喜欢挖洞、刚出生的幼兔全身无毛眼睛紧闭、顶骨缝终生不愈合。故家兔是由穴兔驯化而来的。③由资料可知,野兔和穴兔的染色体数目不同,故为了进一步验证该观点,还可以寻找的证据是检测家兔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预测是22条和穴图一致)。
(3)由分析可知:家兔的牙齿分为门齿和臼齿,门齿适于切断食物,臼齿适于磨碎食物,与食草生活相适应;而犬齿,适于撕裂食物。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研究生物进化的证据、哺乳动物牙齿的分化。
26. 裸子 受精 自动调节(自我调节) 选择 生物防治
【分析】(1)种子植物可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其中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着,其外层没有果皮包被;被子植物的种子的外层有果皮包被。
(2)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该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
(3)自然选择是指生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现象。
(4)生物防治是指利用一种生物对付另外一种生物的方法。
【详解】(1)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着,其外层没有果皮包被,则中国马尾松的种子是裸露的,属于裸子植物。开花之后,通过传粉和受精作用,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胚——新植物的幼体,即成熟的花粉借风力和气流完成传粉和受精过程。
(2)人工林的生物种类要比自然林少,同时人工林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要比自然林的简单,则人工林的自动调节(自我调节)能力弱,松毛虫易泛滥。
(3)松毛虫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大部分松毛虫不耐药,少部分松毛虫耐药,刚开始使用DDT时,大多数不耐药的松毛虫因不适应环境而被淘汰,少数耐药的松毛虫则适应环境而生存下来,并将耐药性遗传给下一代,耐药的松毛虫大量繁殖。因此BC段曲线升高,原因一方面是松毛虫自身的变异;另一方面是DDT对松毛虫的变异进行了选择。
(4)引入赤眼蜂控制松毛虫,是利用一种生物对付另外一种生物的方法,属于生物防治。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区分种子植物的类型,了解植物传粉和受精,理解自然选择学说,知道生物防治。第3章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章末测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
1.“进化树”可以直观地表示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历程,图部分“进化树”示意图,据此可以推测( )
A.此“进化树”中结构最简单的是f
B.在地层中出现最早的生物是c
C.a和d的亲缘关系比a和b更近
D.a、b一定比c、d高等
2.阿莫西林属于抗生素类药物。某人发现同一种病,以前用阿莫西林能很快治愈,而现在越来越难治愈。下列有关分析不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
A.细菌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导致药物作用效果差
B.细菌发生的变异与抗生素无关
C.抗生素对性状不同的细菌进行了选择
D.产生有利变异的细菌,更易繁殖存活
3.生物总体是沿“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的趋势进化的。某同学根据对脊椎动物的学习,绘制了“脊椎动物进化树示意图(如图,越靠近根部,越低等)”。则鸟类、两栖类、鱼类在进化树上的位置分别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①③② D.②①③
4.深海热泉高温、缺氧、无光,与地球早期生命诞生时的环境极其相似,热泉中的自养型细菌能利用地热泉喷出的硫化物和能量,制造有机物,其他动物则以这些细菌为食。迄今科学家已发现数十个这样“暗无天日”但却生机勃勃的深海热泉生态系统。根据以上事实能得到的结论( )
A.所有生态系统都需要利用太阳能
B.生物需要阳光才可以制造有机物
C.最早诞生的生物可能是细菌
D.生命起源可能与深海热泉无关
5.下列植物分别属于植物界中最低等和最高等的植物类群的是:
A.海带和花生 B.地钱和花生
C.蕨和花生 D.水杉和大豆
6.与现代大气相比,原始大气不具有的成分是
A.氢气 B.氨气 C.氧气 D.甲烷
7.下列关于生物进化总趋势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从单细胞到多细胞 B.从低等到高等
C.从陆生到水生 D.从简单到复杂
8.始祖鸟在进化上可能处于哪两种动物之间的过渡类型( )
A.鱼类和鸟类 B.爬行动物和鸟类 C.鸟类和哺乳动物 D.两栖动物和鸟类
9.如图所示的植物按照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②③①④ B.①②④③ C.③④②① D.④③②①
10.图表示植物进化的大致过程,图中①、②、③依次代表( )
A.被子植物、蕨类植物、藻类植物
B.蕨类植物、藻类植物、裸子植物
C.裸子植物、藻类植物、蕨类植物
D.藻类植物、裸子植物、蕨类植物
11.下列动物类群中最低等的是
A.扁形动物 B.环节动物 C.腔肠动物 D.单细胞动物
12.绘制流程图是帮助我们理解生物学概念和过程的有效方法。下列流程图正确的是( )
A.生物分类单位从小到大的等级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B.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的顺序: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C.肺循环的途径:左心房→主动脉→身体各处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D.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鱼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鸟类→哺乳类
13.如图是不同地层化石模式图,据图分析甲地层的化石可能是( )
A.爬行动物 B.两栖动物 C.节肢动物 D.软体动物
14.据报道,2015年某地爆发致命超级细菌,导致一名3岁男童死亡.从死者身上采集到的细菌样品中发现多数细菌具有耐药性,能让抗生素失效造成人体严重感染.超级耐药菌产生的原因是( )
A.抗生素使病菌产生了耐药性
B.人工对病菌的抗药性起了选择作用
C.抗生素的品质比过去差
D.长期使用抗生素,使病菌中耐药性的个体比例增大
15.稻出施用杀虫剂甲胺磷一段时间后,稻飞虱数量增长比之前还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主要是由于甲胺磷对稻飞虱起了选择作用,留下了对甲胺磷抵抗力强的个体并大量繁殖
B.主要是由于稻飞虱对甲胺磷起了选择作用,留下了对甲胺磷抵抗力强的个体并大量繁殖
C.环境改变使稻飞虱只产生适应性的变异
D.稻飞虱的数量增长和杀虫剂甲胺磷没有关系
16.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中心内容不包括
A.过度繁殖 B.生存竞争 C.和谐共存 D.适者生存
17.下面是小勇同学学习了“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后总结的观点,小旭同学说其中有一项是错误的,你认为错误的一项是( )
A.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是同源器官的发现
B.原始生命诞生的标志是能生长、生殖、遗传
C.地层中不同地质年代的化石揭示了生物进化的顺序
D.米勒实验可以说明原始地球条件下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18.大熊猫的祖先是始熊猫(Ailuaractos lufengensis),是一种由拟熊类演变而成的以食肉为主的最早的熊猫,始熊猫演化的一个旁支叫葛氏郊熊猫(Agriarcros goaci)分布于欧洲的匈牙利和法国等地的潮湿森林,在中新世末绝灭。如图所示为目前科学家对小熊猫、大熊猫、熊和浣熊之间亲缘关系所绘制的部分进化树,由此推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图可推断大熊猫和熊的亲缘关系更近
B.在地层中,始熊猫化石一定埋藏得比葛氏郊熊猫的化石深
C.葛氏郊熊猫灭绝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与大熊猫相比,浣熊和小熊猫的细胞色素C差别较小
19.下列关于达尔文进化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春小麦连年冬种可以变成冬小麦,这是环境影响的结果
B.抗生素的使用导致细菌出现抗药性
C.鹿和狼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相互进行选择,结果发展了自己的特征
D.在暗洞中生活的盲鼠因长期不用眼睛而逐渐失去视觉
20.逃逸是鸟类躲避天敌捕食最常用的反捕食手段。麻雀后肢胫骨与跗骨之间的骨连结角度固定,无法向前伸直,所以不能单足行走只能跳跃。这种蹦跳方式也使得麻雀可以较快起飞,逃离被捕食的危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自然状态下麻雀遇到干扰会惊飞逃逸属于先天性行为
B.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反捕食手段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麻雀后肢胫骨与跗骨之间的骨连结属于不活动的骨连结
D.麻雀依靠肺和气囊进行气体交换可保证较快起飞时氧气的供应
二、综合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
21.“生物进化树”形象地描绘了生物进化的历程,请根据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要读懂“进化树”首先要明白树的各部分代表的意义。从“树根”到“树梢”代表地质年代的延伸,“树干”代表不同生物类群的 ,“树干”上发出的“枝杈”代表各类群的进化线索。
(2)关于植物的进化,我们一般认为最早出现的是原始海洋中的原始单细胞藻类,之后进化出原始的 和原始蕨类植物,一部分原始的蕨类植物进化成为原始的 。
(3)脊椎动物起源于 ;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是 。从图中可以看出,脊椎动物的进化顺序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 。
(4)在生活环境方面,体现出的进化趋势是 。在结构功能方面,体现出的进化趋势是 。
22.图甲所示的进化树,简要表示了几种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图乙是美国科学家米勒设计的一个模拟装置。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甲所示的进化树中我们可以推测出:a、b、c、d四种生物的共同祖先是 。较a和c而言,a和b间的亲缘关系更 (填“近”或“远”)。
(2)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 ,由水生到陆生。
(3)图乙A装置中正、负电极接通进行火花放电是模拟自然界的 。
(4)图乙中的模拟实验,支持了生命起源过程的 。
A.无机小分子→有机小分子阶段 B.有机小分子→有机大分子阶段
C.有机大分子→独立体系阶段 D.独立体系→原始生命阶段
三、实验探究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
23.下图是用于研究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的一个模拟实验装置,请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里的气体相当于 ,正负极接通进行火花放电,是模拟自然界的 ,采用b装置的目的是模拟 。
(2)d装置里的液体相当于 ,实验后d中可检验到期中含有 等有机小分子物质。
(3)1965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利用氨基酸成功地合成了具有生命活性结晶牛胰岛素,这证明了生命起源的第二步是由有机小分子合成 等有机大分子。
24.根据观察鸡卵结构的实验,回答问题:
(1)将鸡蛋的钝端向上,如图甲。小心地将鸡蛋的钝端打破,再撕破外卵壳膜,可以看到如图乙所示的[⑥] 。然后用剪刀剪破内卵壳膜,小心地将鸡蛋内的物质倒入培养皿里进行观察。培养皿里的许多透明的胶状物质是[③] 它和卵黄贮存养料及水分。在黄色球状的胶状物质上,有一个白色的小点是[⑤] 里面含有 ,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
(2)在鸡胚胎发育为雏鸡这一过程中,外界因素特别是 对其影响很大。
(3)在鸡卵的结构中,属于卵细胞的结构包括 (填文字)。
(4)鸡卵产下后,还要经过 过程,小鸡才能破壳而出。
(5)鸟类是由爬行动物进化来的,生物进化的趋势是 、 、 。
四、资料分析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
25.家兔是由一种野生兔种经过驯化形成的,它全身都是宝,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家兔驯化历史久远,为了解决家兔是由野兔还是穴兔驯化而来的问题,生物小组同学饲养家兔并收集了有关资料。
(1)研究家兔进化最可靠、最直接的证据是 。
(2)请分析资料一、资料二回答:
①你认为家兔是由 驯化而来的。
②写出支持你观点的理由: 。
③为了进一步验证你的观点,还可以寻找的证据是 。
(3)同学们在饲养过程中发现家兔门齿发达,而无犬齿。请你联系食性解释家兔门齿发达的原因: 。
26.中国马尾松研究专家朱德俊经过几十年悉心研究,发现了天然的马尾松松花粉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药用价值。松花粉是唯一含有 200 多种活性营养成分、且完全符合人体需求的保健珍品,被营养学家喻为“微型营养库”。自然林区内的马尾松一般不容易发生虫害,但在一些人工马尾松林中却常会发生严重的松毛虫危害。
(1)中国马尾松的种子是裸露的,属于 植物;成熟的花粉借风力和气流完成传粉和 过程。
(2)人工林区比自然林松毛虫易泛滥的原因是物种单一,生态系统 能力弱。
(3)下图从A点开始用喷洒DDT(农药)来控制松毛虫,一开始数量急剧减少,但后来BC段曲线又升高,原因一方面是松毛虫自身的变异;另一方面是DDT对松毛虫的变异进行了 。
(4)从图中可以看出DE段松毛虫数量已建立新的生态平衡;从C点开始引入赤眼蜂来控制松毛虫的数量,这种害虫防治的方法叫 ,该方法可以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