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琵琶行》课件(共7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琵琶行》课件(共7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0-15 21:58: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73张PPT。
琵琶白居易
行 节选 天涯沦落叹知音
一诉琵琶一诉诗
琵琶行
童子解吟长恨曲
胡人能诵琵琶篇

悼白居易
缀玉连珠六十年,
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
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
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
一度思卿一怆然。
----唐宣宗李忱摹写声音至文白居易《琵琶行》
李贺《李凭箜篌引》
韩愈《听颖师弹琴》
白诗足以“移人”,韩诗足以“惊人”,李诗足以“泣鬼”。
———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 解题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行”是乐曲的意思。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目标引领 1、了解白居易及其作品。
2、读背诗歌,训练朗读能力。理解诗歌内容,熟记名句,丰富积累。
3、体会诗人感情,鉴赏诗歌意境,品味音乐描写艺术,白居易画像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继杜甫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今存诗3000首,代表作有讽喻诗《秦中吟》《新乐府》和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等。著有《白氏长庆集》。作者简介《琵琶行》是一首七言长篇叙事诗。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上朝时被地方军阀派人刺死,白居易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一些权臣早因为他的政治讽喻诗而仇恨他,便给他加上了越职奏事的罪名,把他贬为江州刺史,继而又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写于贬谪第二年秋天。诗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遇共鸣自身天涯沦落的不幸。写作背景11 预习展示
1.注意下列字形字音:

荻花 瑟瑟 拨弦 掩 抑 抹 幽 咽
霓裳 冷 涩 乍 迸 帛 舫
2.《琵琶行》是一首长篇叙事诗,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 结合注释1回答。)
dí sè xián yì mǒ yè ní cháng sè zhà bèng bó fǎng作者江边送客,偶遇琵琶女,听其演奏琵琶曲。12听范读,初步感受文章情感。13以小组为单位,借助工具书试着翻译全文。14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夜晚我到浔阳江头送别客人,枫叶和荻花在秋风中瑟瑟作响。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我和客人下马走上船,举起酒杯想饮酒饯别,却没有音乐助兴。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喝醉了心情却不愉快,伤心地将要分别,临别时茫茫江水中沉浸着明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忽然听到江面上传来琵琶声;我忘记了回去客人也不想动身。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我探寻乐曲声,轻轻询问弹琵琶的是谁?琵琶声停了,弹奏的人想说话却又迟疑。
  15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我们移船靠近邀请弹奏者出来相见;添上酒重新掌灯,重新摆起酒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千呼万唤弹奏者才走出来,还怀抱琵琶,羞涩的半遮着脸庞。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转动琴轴拨动琴弦,试弹了几声;还未奏成曲调,就已充满了感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声声弦音抑郁幽咽,充满愁思;似乎在诉说着她平素的不得志。16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她低着头,随手连续地弹个不停;用琴声说尽心中无限的心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绿腰》。
轻轻地拢,慢慢地捻,一会儿抹一会儿挑;先弹《霓裳羽衣曲》再弹《绿腰》。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大弦粗重深沉如急骤的暴雨;小弦急促悲切如私下言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大弦小弦交错地弹奏,就像大珠小珠掉落玉盘。17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清脆像黄莺在花丛下鸣唱,婉转流利;幽咽像清泉在冰下流动,滞涩不畅。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像冰下的泉水寒冷滞涩不能通畅,弦似乎凝结不动,声音暂时停了下来。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像另有一种愁思幽恨暗暗滋生;此时无声却胜过有声。
18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突然间像银瓶撞破,水浆四溅;又好像铁甲骑兵突然冲出,刀枪齐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一曲终了,用拨子在琵琶中心一划;四根弦同时发出像撕裂丝帛一样的声音。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东船西船都悄无声音,只见江心中映着的白白秋月影。19文章结构1、江头送客闻琵琶2、江上聆听琵琶曲邀见歌女演奏名曲听者陶醉20自主学习 1、琵琶女弹奏的是什么曲子?
2、弹了几次曲子?你是如何判断的?
3、弹技如何?你是如何知道的?21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完成“自主学习”的难点部分,存疑待解。精讲点拨221、琵琶女弹奏的是什么曲子?《霓裳》
《绿腰》232、弹了几次曲子?你是如何如何判断的?三次:
“轻拢慢捻抹复挑……大珠小珠落玉盘。”这是第一乐曲,主旋律是急切愉快的。
“间关莺语花底滑……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是第二乐曲,主旋律是幽愁暗恨的。
“银瓶乍破水浆迸……四弦一声如裂帛。”这是第三乐曲,主旋律是激越雄壮的。
情绪不同,乐曲的旋律也不同,诗人的摹写就有了鲜明的层次感。243、弹技如何?你是如何知道的?琴技高超。
之一:对美妙琴声的描摹;
之二:从以下诗句可以得知: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这些语句侧面写出了琵琶女的琴声优美动听感人肺腑,烘托出了琵琶女琴技之高超。25开头两句交代了哪些细节?
有什么样的作用?交代了时间(秋夜)、地点(江边)、人物(主客)、事件(送别), “枫叶”“荻花”“江月”写出了秋江月夜的萧瑟景象,渲染悲凉氛围,为全诗定下凄切的感情基调。26赏析第一部分 江头送客闻琵琶
句子赏析
(1)“枫叶荻花秋瑟瑟”。
(2)“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3)“主人下马客在船”
互 文27小知识:互文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文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有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1、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
2、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
3、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木兰辞》)
4、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5、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沁园春 雪》)28(1)“枫叶荻花秋瑟瑟”。 叙述秋夜江边送客时的环境,秋夜江边,枫叶、荻花,色调暗淡,“瑟瑟”二字点情,景物成了溢满悲凉情感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令人顿觉秋凉袭来,渲染了送别时人物凄凉愁惨的心情。 句子赏析29句子赏析(2)“别时茫茫江浸月”。 以秋江月夜之境渲染了诗人送客时落寞伤感的情绪。叙述别时的情景。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中无不弥散着作者的离愁别绪,仿佛作者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景物有了感应。情景交融,自然地点染出哀伤之别,同时为水上琵琶声的出现准备好氛围。此句中的“浸”字别有韵味,一个“浸”字,写出了茫茫的江水空旷寂寥,天地阔大,只有一轮亘古不变的月亮浸润在无边的江水之中的感觉。30理解提问: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如何理解“惨”? 这里的“惨”解释为“悲伤”,思考作者为什么悲伤呢?一是朋友离别在即,不舍之情,二是联系上文“无管弦”,想到了自己被贬谪到这个荒凉的小地方。31赏析“琵琶女的出场”讨论:琵琶女是怎样出场的?
赏析 “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32琵琶女出场琵琶女是怎样出场的诗 人寻 问移邀添回重开宴千呼万唤琵琶女停欲语迟抱琵琶半遮面场景描写人物形象欣喜难耐
急欲相见难言之痛
矛盾含羞点评:未见其人,先现其神,形神兼备。邀 见33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琵琶女出场1、“寻”、“问”……这一系列的动词,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心情如何?答:急切、欣喜。2、琵琶女为何“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答: 矛盾、含羞。34琵琶女的遭遇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武陵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求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红妆泪阑干。 35赏析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这两句诗把一个女子的迟疑、腼腆、既难忍受独守空船的寂寞,又不便在夜间与陌生人相会的矛盾心情,十分细致地刻画出来了。因为前文积累了很多期待,诗人、客人的期待,同时也是我们读者的期待。其次,好不容易出来了,“犹抱琵琶半遮面”,还在让人期待她的真面目。这是再一次积累期待。这种期待的反复积累,由于其意外性质更强,故效果更强。正是因为这样,这个诗句,其生命力不但经历了千年的考验,而且在不同的语境中,召唤、同化了不同读者的心理内涵,甚至脱离了文本语境,成为独立的谚语、格言。这个句子妙在简单的语言写出了琵琶女因年老色衰,不愿见人又不得不见人的矛盾复杂的心理。同时也是酝酿情绪,增加期待的一句话,具有延宕艺术。复习
琵琶行白居易第三课时赏析音乐描写学习目标1、了解和掌握描摹音乐的手法
2、体会音乐描写中比喻的作用。
3、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 琵琶女弹了几次曲子?
你是如何判断的?自主学习琵琶女弹了几次曲子?你是如何如何判断的?三次:
“轻拢慢捻抹复挑……大珠小珠落玉盘。”这是第一乐曲,主旋律是急切愉快的。
“间关莺语花底滑……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是第二乐曲,主旋律是幽愁暗恨的。
“银瓶乍破水浆迸……四弦一声如裂帛。”这是第三乐曲,主旋律是激越雄壮的。
情绪不同,乐曲的旋律也不同,诗人的摹写就有了鲜明的层次感。琵琶女的演奏(三次)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环境描写:
渲染悲凉气氛, 奠定全诗基调。(互 文)江头送客闻琵琶“惨”!(离愁、沦落)侧面烘托:音乐的美琵琶女:寂寞 诗人、客人:离愁(惨将别)第一曲音乐特点意象表现手法悲凉、伤感排遣孤寂打动“惨将别”“不成欢”的主客
(忘归、不发)萧瑟、凄凉的景物以人衬声以景托声写琵琶声的作用是什么?是怎么写的?作用:1、引出琵琶女,开启下文;
2、激发诗人好奇感,为下文诗人的“邀见”做铺垫,
写出了主客由“悲”而“喜”的心情;方法:(以人衬声、以景托声) 间接描写、虚写悲凉、伤感重点赏析琵琶女弹奏琵琶的音乐描写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绿腰》。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琵琶女弹奏琵琶曲从古今描写音乐和声音的优秀作品看,对其描绘的方法有很多:(1)对乐曲或声音进行比喻时,也可运用通感比喻,喻体不诉诸听觉,而诉诸其他感觉或生活体验。如:《狱中书简》“夜莺的歌声,像一道灿烂的银光 ”。(2)对声音的美妙或演奏(演唱)者的动作进行夸张。如:《列子.汤问》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3)写倾听者的反应或内心感受,从侧面进行烘托。如:《听颖师弹琴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pāng(4)描写周围环境,从侧面进行烘托。如《听蜀僧
濬jùn弹琴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合作探究1、找出八处比喻,并分析分别描摹了音乐的什么特征。 3、除了用比喻摹写音乐外,诗人还从哪些角度来描写音乐?2、这段音乐的旋律有什么变化?试画出乐声变化曲线示意图。 合作探究1、找出八处比喻,并分析分别描摹了音乐的什么特征。 3、除了用比喻摹写音乐外,诗人还从哪些角度来描写音乐?2、这段音乐的旋律有什么变化?试画出乐声变化曲线示意图。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粗重深沉 柔美细腻 圆润清脆婉转流利 低沉抑郁 高亢激越 气势雄壮请君聆听琵琶曲此文中,白居易对音乐的描绘可谓绝唱,大量的使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你能找出几处呢?四弦一声如裂帛高亢凄厉诗句音乐特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难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绿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比喻的妙用以声喻声以形绘声化无形为有形 用一连串形象生动的比喻(通感)来
刻画不同的乐调,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刻画成有形可感的实体,写出音乐的节奏、旋律等变化之美,成功地将音乐语言转换成诗的语言,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运用比喻写音乐的艺术效果。 运用比喻写音乐的艺术效果。 比喻贴切,形象表现了琵琶弹奏声;喻体贵重珍奇、形象华美,且多量叠加,美好感觉格外浓郁;调动多种感官体验,听觉、视觉、触觉及内部感官并用,尤其是视觉形象强化了比喻的效果。合作探究1、找出八处比喻,并分析分别描摹了音乐的什么特征。 3、除了用比喻摹写音乐外,诗人还从哪些角度来描写音乐?2、这段音乐的旋律有什么变化?试画出乐声变化曲线示意图。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绿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请君聆听琵琶曲序曲第一
乐曲第二
乐曲第三
乐曲曲终 倾诉悲情。 急切愉快。 幽愁暗恨。激越雄壮。 戛然而止。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间关莺语花底滑凝绝不通声暂歇水浆迸 刀枪鸣四弦一声如裂帛音乐旋律 冰泉冷涩
银瓶乍破
铁骑突出
曲终裂帛
琵琶曲的旋律变化(以声传情): 珠落玉盘
[流畅婉转]〔逐渐沉咽〕〔激越雄壮〕〔戛然而止〕凝绝不通〔间歇停顿〕有谁能解琵琶语琵琶声中悲愤多!欢乐曲(准备)沉思曲悲愤曲(结束)有谁能解琵琶语合作探究1、找出八处比喻,并分析分别描摹了音乐的什么特征。 3、除了用比喻摹写音乐外,诗人还从哪些角度来描写音乐?2、这段音乐的旋律有什么变化?试画出乐声变化曲线示意图。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绿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诗中运用那些手法来写音乐?一:大量运用比喻。二:叠词与象声词三:叙议结合,曲中带情, 妙语点睛。琵琶女演奏琵琶曲四:正面、侧面结合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一:大量运用比喻。二:叠词摹声三:叙议结合,曲中带情, 妙语点睛琵琶女演奏四:正面、侧面结合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弦弦掩抑声声思低眉信手续续弹嘈嘈切切错杂弹叠 词jiān guānyōu yè 更加形象
使音乐悦耳动听
未成曲调先有情。
似诉平生不得意。
说尽心中无限事。
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以情演曲
琵琶女 诗 人
以情绘声
找出体现琵琶女感情的诗句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此时无声胜有声。……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因为内心的体验更精彩、更难得。音乐给予人的感动,是捉摸不定的、难以言传的,在通常情况下,是被忽略的,自发地沉入潜意识的。声音的停息,不是情感的静止,而是相反,是“幽暗”愁恨的发现和享受。停顿之所以有力,是因为它和前面的音响强烈的反差。为什么“此时无声胜有声”会成为千古名句呢?你觉得这句诗好在哪里?讨论“别有幽愁暗恨生”中的“幽”能否换成“忧”?为什么?不能。诗中“愁”即忧愁,不须再用“忧”。“幽”是“深”的意思,用“幽愁”突出了演奏者郁积在胸的痛苦和强大的表现力。 开启人类智慧宝库的钥匙有三把,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
——雨果描写特色A、大量运用比喻,化抽象无形为形象可感;
B、巧用拟声词和叠词;
C、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结合;
D、带着感情去描摹音乐;
E、通过写演奏者的动作、神态描写;
F、效果手法。诗前原有一篇序,作者介绍了邂逅琵琶女的经历。清代有人考证,作者未有此事,不过是借此抒发天涯沦落之恨。你认为搞清这个事实重要不重要?为什么?领会艺术的虚构与真实从一般阅读、鉴赏的角度,是否实有其事并不重要。课文所选的是最为人称道的描写音乐的部分,有无序中所说的事(见课文注释)都不影响读者对此的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具体事件可以虚构,但它同时表现、反映了社会生活中某种本质的真实。假设实无此事,我们一样会因为文学作品的上述特点而把它当作当时社会现实中可能发生的事、应有的事,一样会注意到作者要表达的世态炎凉、天涯零落的情感愁思。因此,艺术中一定程度的虚构,不但不会显得虚伪,相反会给人以特别真实的感受。
课堂总结 音乐如人生,音乐寓人生,本诗不仅写出了琵琶女技艺的高超,更写出了人物之情感的波澜。正因我们的琵琶女不只是为音乐而奏音乐,我们的诗人也不只是为音乐而写音乐,而是融入了自己的千般感慨、万种情思,所以聆听了这样的演奏,谁不会为琵琶女的命运掬一把同情泪,又如何怪我们的诗人泪湿青衫呢?这青衫之泪是同情之泪,亦是感伤之泪。同情更多是为琵琶女,感伤则是为自己。物我相容,天地永存!艺术的魅力正由此而来!摹写声音至文白居易《琵琶行》
李贺《李凭箜篌引》
韩愈《听颖师弹琴》
白诗足以“移人”,韩诗足以“惊人”,李诗足以“泣鬼”。
———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 作业 反复聆听一首自己最喜欢的音乐,借助联想想象,用恰当的比喻等修辞描摹音乐,写一篇二百字左右的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