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熔化和凝固(巩固训练 )(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北师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2 熔化和凝固(巩固训练 )(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北师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4-10 06:43:16

文档简介

1.2 熔化和凝固(巩固训练1)
【基础演练】
1.北方的冬天,河面结冰,这是   现象;太阳照射下,屋檐上的冰凌变小,有水滴落,这是   现象。(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2.海波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   (选填“升高”或“不变”);说明海波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教材变式练)某种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这种物质的熔点是   ℃,在第10 min时,该物质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其熔化过程的特点是不断吸收热量,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4.如图,这是甲、乙两种液态物质的凝固图像,从图中可看出   物质是晶体,它的凝固点是   ℃,在第15 min 时,这种晶体处于   态。
5.两盆冰水混合物,各自处于太阳下和背阴处,在盆内冰尚未熔化完以前,用温度计去测盆内水的温度时 ( )
A.太阳下的那盆水温度较高
B.背阴处的那盆水温度较高
C.两盆水的温度一样高
D.不知气温高低,无法判断
【核心突破】
6.(教材拓展练)如图,这是某小组绘制的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海波的熔点是   ℃,由此图像发现熔化时间过短,不易观察熔化过程,请你为此提出改进方法:   。(写出一种即可)
7.火山爆发时,炽热的熔岩喷出地表,像炼钢炉流出的钢水一样流淌。岩浆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液体,在流淌过程中,在火山口周围向外依次形成一系列的矿物:橄榄石→浑石→角闪石→黑云母→正长石→白云母→石英。上述矿石的形成过程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火山周围形成的这些矿石的熔点依次为   (选填“由高到低”、“由低到高”或“相同的”)。
8.如图所示,烧杯中盛有0 ℃的碎冰,将装有0 ℃碎冰的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中,(试管底部不接触烧杯底),缓缓加热,烧杯中的冰有一半熔化时,管中冰将   (选填“会”或“不会”)熔化,理由是   。
9.把0 ℃的水和-5 ℃的一块冰混合后,放在一个与外界隔热的容器里,那么过一段时间后,可能的状态是 ( )
①冰;②水;③冰水混合物
A.①或② B.①或③
C.②或③ D.①、②或③
10.(核心素养 科学探究)图甲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
(1)试管内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某时刻温度如图乙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选填“A”、“B”或“C”),示数为   ℃。某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描绘出该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ABCDE),则可知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在该物质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该物质将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该物质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根据描绘的图像,该物质在第5 min时处于   态,该物质的熔点为   ℃,仔细观察图像发现,该物质熔化前(AB段)升温比熔化后(CD段)升温   (选填“快”或“慢”)。
参考答案
1.凝固 熔化 2.不变 晶体
3.240 固液共存态 不变
4.乙 80 固 5.C
6.48 增加海波质量(或将酒精灯的火焰调小)
7.凝固 由高到低 解析:多种成分组成的液体,在流淌过程中,逐渐变为各种矿石,这种物态变化叫凝固;在岩浆流动的过程中,岩浆的温度是逐渐降低的。先凝固的说明凝固点高,熔点高;后凝固的说明凝固点低,熔点低。
8.不会 烧杯中的冰熔化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试管中的冰达到熔点,但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不会熔化
9.B 解析:一部分0 ℃水凝固成0 ℃的冰,放出的热量,被温度为-5 ℃的冰块吸收,温度升高,变成0 ℃的冰,和原来的另一部分0 ℃的水,形成冰水混合物,温度是0 ℃。整个过程冰的质量增加,水的质量减少,故可能是冰,也可能是冰水混合物。选B。
10.(1)B 38 晶体
(2)吸收 (3)固液共存 50 慢
21.2 熔化和凝固(巩固训练2)
【基础演练】
1.夏天在卖海鲜的摊位上,经常看到摊主将冰块放在海产品上面用于保鲜,这主要是因为冰有较低的温度和熔点,且冰在   (填物态变化名称)过程中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2.民间艺人制作“糖画”时,先将白糖   成糖浆,用勺舀起糖浆在光滑的大理石板上绘制蝴蝶、鱼等图案,等石板上的糖浆   ,就形成了如图所示的栩栩如生的“糖画”。(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3.画在道路上的各种交通标志线,是把常温下为粉状的涂料进行加热,待涂料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为浆状后,将其涂敷在地面上,让它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膜。
4.(教材变式练)图为A、B两种物质的熔化图像,由图像可知   (选填“A”或“B”)物质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   ℃。
5.炒菜的铁锅坏了不能用焊锡补,是因为炒菜时锅的温度会   焊锡的熔点;烧水的铁壶坏了却能用焊锡补,是因为烧水时铁壶的温度会   焊锡的熔点。(均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
【核心突破】
6.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的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   (填物态变化名称)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   (填物态变化名称)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如下四个图像中表示该材料凝固图像的是   。
A     B     C     D
7.(教材拓展练)在加热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甲、乙、丙三种固态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可以看出这三种固体都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这三种物质中,   可能是同一种物质,而两者相比,   物质要少些。
8.在0 ℃的环境下,把一小块-3 ℃的冰放入一盆0 ℃的水中,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冰可以熔化
B.水可以凝固
C.冰不能熔化,水不能结冰
D.不能确定
9.冬天,道路结冰会使交通事故增多。研究者研发了一种新型沥青,即在沥青中加入适量的甲酸钾熔雪剂。这种沥青能持续释放甲酸钾,从而延缓道路结冰,原因是 ( )
A.甲酸钾使水的凝固点上升
B.甲酸钾使水的凝固点下降
C.甲酸钾使冰的熔点上升
D.甲酸钾能吸收热量,使冰熔化
10.(核心素养 科学探究)小明和小华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想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但不知道给药品降温是用冰好,还是用盐水结成的冰好,于是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
(1)在选择温度计时,有量程分别为“-2 ℃~102 ℃”和“-20 ℃~102 ℃”的温度计,应选择量程为   的温度计,这样选择的原因是   。
(2)在测量过程中,他们同时发现所测得盐水的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的水都是200 mL,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华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他们进行了多次实验得出了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
盐水浓度(%) 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36
凝固点(℃) 0 -2 -4 -6 -8 -11 -15 -18 -17 -1.8 -0.4 0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   。
(3)你认为给冷藏盒中的药品降温最好选用   (选填“冰”或“适当浓度的盐水结成的冰”)。
(4)实验后,他们联想到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原因是   。
参考答案
1.熔化 吸收 2.熔化 凝固 3.熔化 放出 凝固 4.A 80 5.高于 低于 6.熔化 凝固 D
7.晶体 甲、乙 甲 8.B 9.B
10.(1)-20 ℃~102 ℃ 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低于-2 ℃
(2)先降低后升高
(3)适当浓度的盐水结成的冰
(4)降低冰雪的熔点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