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寓言四则 同步学案(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2课 寓言四则 同步学案(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0 02:11:35

文档简介

第22课 《寓言四则》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1、知道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吕氏春秋》《列子》的有关文学常识。 2、能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言的寓意,学习编写寓言,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3、能从寓言中获得对生活有益的启迪。 重难点: 能独立分析故事情节。能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言的寓意,学会运用“品味关键词语理解寓言含义”的阅读方法。
(一)基础知识
一、文体知识
1、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2、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17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 封丹说过:“一个寓言可分为身体和灵魂两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是灵魂。”
3、伊索和《伊索寓言》
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公元前5世纪末,希腊寓言开始归于他的名下。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的汇编。其中大多是动物故事,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耶稣会传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传入中国。《伊索寓言》中的故事,如青蛙的肚皮、驴与愚蠢的狼、怯懦的蝙蝠、狼和小羊、贪婪的狗、愚蠢的乌鸦等.
二、作品简介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名著。全书全书二十六卷共分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吕氏春秋》作为十二纪、八览、六论,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道家黄老思想为主,兼收儒、墨、法、兵、农、纵横和阴阳各先秦诸子百家言论,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是先秦杂家经典著作。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称之为《吕氏春秋》。
列子名御寇,战国时期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寓言家和文学家。列子(本人与弟子)著有《列子》,对后代的哲学、文学、科技、宗教都有深远的影响。今本八篇,内容包括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内有很多脍炙人口而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如《儿童辩日》、《歧路亡羊》、《杞人忧天》、《愚公移山》等,都是很有价值的文学遗产。
《穿井得一人》寓意:不要道听途说,要通过调查研究,自己判断事情的真伪,不要人云亦云,更不能以讹传讹。
《杞人忧天》寓意:讽刺害怕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灾祸而徒然自扰的庸人,告诫人们不要毫无根据的瞎担心。
三、重点字词
溉(gài) 汲(jí) 中(zhòng)伤
躇(chú)步 跐(cǐ) 蹈(dǎo)
舍(shì)然 杞(qǐ)人忧天
溉汲:打水浇田。溉,浇灌、灌溉。汲,从井里取水。
及:待,等到。
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道:讲述。
闻之于宋君: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对:应答,回答。
得一人之使: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亡(wú):无,没有。
晓:告知,开导。
积气:聚积的气体。
若:你。
行止:行动,活动。
奈何:为何,为什么。
只使:纵使,即使。
中伤:伤害,受伤。
积块:聚积的土块。
四虚:四方。
躇步跐蹈:这四个字都是踩踏的意思。
舍然:释然,消除疑虑的样
1.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
因为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2.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说出他当时的心理。
先问宙斯雕像的价格,大有跟最高的神一比高低的想法;知道价钱不高后,他十分满意地问赫拉雕像的价钱之后,他更觉得自己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
3.赫耳墨斯三次问话的神态、语气一样吗?为什么要“笑着问道”,这“笑”有什么含义?
不一样。一个简单的“笑”,传神地写出了赫耳墨斯微妙的内心世界:嘲笑宙斯雕像价格低,暗想商人会把自己的身价抬得很高,这正是他虚荣心的具体表现。
4.赫耳墨斯的雕像是什么价格?这则寓言的有何寓意?
不要钱,如果买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他的雕像可以白送。以神喻人,《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寓意:爱慕虚荣、盲目自大的人反而不被别人重视。讽刺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
5.蚊子为什么能打败狮子?又为什么会败给蜘蛛?
智者胜,骄者败。
6《蚊子与狮子》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蚊子和狮子》寓意:骄兵必败,不要取得一点成绩就骄傲自满,要谦虚谨慎。讽刺能战胜强敌却因得意反被弱者战胜的人。
7.这两则寓言有何共同之处?
①写法上,都是通过叙述故事揭示寓意。
②内容上,赫耳墨斯和蚊子的共同弱点——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特别是在权力或荣誉面前不能正确看待自己。
8.你还能换个角度说出《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这则寓言的其他寓意吗?
①过高地看待自己,往往失望更大。
②轻视别人的人往往也会遭到别人的轻视;尊重别人的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③要有勇气直面自己的价值。
④不被人重视的人不一定没有价值。
⑤多听取别人的意见才会更好地了解自己。
⑥人要谦逊,但不等于不自信。
⑦生活中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9.你还能换个角度说出《蚊子和狮子》这则寓言的寓意吗?
①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
③一时的胜利不能说明什么,得意于一时的胜利往往会导致最终的失败。
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⑤笑到最后的人才笑得最好。
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⑦胜利时要有危机感。
10.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这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我家打井得了一个劳动力。
11.传说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
听成了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
12.《穿井得一人》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于道听途说的传言,必须认真地思索,进行实际的考察,否则很容易把事情搞错。
13.杞人为什么“忧天”?这则寓言嘲讽了什么样的人
因为他没有乐观的心理,不懂一些常识。讽刺了对不必要的事而担心的人。
14.“晓之者”是怎样解“忧”的?
由表及里,化消极心态为积极心态。
15.如何理解“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这句话?
日月星辰,也不过是聚集在一起的有光的气体,即使坠落,也不会击中甚至打伤人。这句话揭示了杞人的无根据的担心。
16.从《杞人忧天》这则故事中你了解到“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这是庸人自扰,毫无根据地瞎担心,后比喻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
17.《穿井得一人》的故事告诉我们的危害是什么?
以讹传讹。
18.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传言不要轻信,要实事求是。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
19.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那个好心人的解释?
寓言中那位热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学习的。
20.现实中的你,面对今天的环境,杞人的行为对你有什么启发?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是否具有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状况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我们平时要注意分析事物之问的联系,防止主观片面性和盲目性。对于一些确实无法认知和解决的问题,我们也不要陷入无休止的忧愁之中而无力自拔,人生乐在豁达。
一、阅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其中蕴含着怎样的道理。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通过天神赫耳墨斯自命不凡、主观臆断而在事实面前碰壁的故事,以神喻人,讽刺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
《蚊子和狮子》写蚊子在狮子面前夸口,终于战胜狮子,正当它得意忘形时却被蜘蛛吃掉了。讽刺了那些能够战胜强敌却因得意反被弱者战胜的人。
二、从《穿井得一人》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生活中为获得真知真见,避免道听途说,应该怎么做?与同学讨论一下。
启示:凡事总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切不可轻信流言,以讹传讹,造成视听混乱。做法:(1)避免盲从,不人云亦云,以讹传讹;(2)重视调查研究,凡事要动脑筋想一想,多加分析,力辨真伪。
三、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也有人认为其中传达出强烈的忧患意识。你同意哪一种理解呢?
示例:我同意第二种理解。忧国忧民,匹夫有责。人类进入新世纪,中华民族又一次迎来了科学的春天,为了不辜负这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挽救日趋严重的生态危机,早日步入小康社会,每一位中华儿女都义不容辞地该忧地忧天了。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闻而传之者……
2.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3.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4.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5.奈何忧其坏?
1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2听到 讲述 3无,没有 4伤害,受伤 5为什么
题组A 基础过关练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庇护(bì)    溉汲(jí)  宙斯(zhòu sī)  躇步跐蹈(chú)
B.爱慕(mù) 饶头(ráo) 凯歌(kǎi gē) 舍然大喜(shě)
C.中伤(zhòng) 强大(qiáng) 称(chèn)职 身亡所寄(wú)
D.较量(jiào) 崩坠(zhuì) 添头(tiān tou) 闻而传之(chuán)
【答案】B
【详解】考查对字音的辨析修改。
B.舍然大喜(shě)——shì。“舍”同“释”,解除,消除;
故选B。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有很浓的讽刺意味,希望和结果的矛盾,是本文讽刺性之所在。
B.《蚊子和狮子》这篇寓言讽刺了蚊子在战胜狮子之后的得意忘形之态,告诫人们要戒骄戒躁,时刻保持清醒。
C.《穿井得一人》出自《吕氏春秋》一书,该书是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的。
D.《杞人忧天》出自《列子》,该书是儒家学派重要典籍著作,旧题为列御寇著。
【答案】D
【详解】D.“该书是儒家学派重要典籍著作”有误,《列子》是道家学派重要典籍著作;
故选D。
3.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寓言中的“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常常用假设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B.寓言这种体裁往往篇幅短小,语言精练,故事中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C.伊索是古罗马寓言家,人们习惯于把古罗马寓言都归到他的名下,统称“伊索寓言”。
D.童话和寓言有很多相近的地方,如故事情节都是虚构的,常采用拟人化手法,都有劝诫、歌颂或讽刺的作用等,但两者也有区别。
【答案】C
【详解】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
C.有误,伊索是古希腊寓言家,人们习惯于把古希腊寓言都归到他的名下,统称《伊索寓言》;
故选C。
4.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宋之丁氏  晓之者曰
B.求闻之若此 若屈伸呼吸
C.只使坠 得一人之使
D.亦不能有所中伤 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答案】D
【详解】考查对多义词的辨析。
A.结构助词,的/代词,指他;
B.像/你;
C.与“只”组合,纵使,即使/使唤;
D.都是“也”的意思;
故选D。
5.下列对语句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又有忧彼之所忧者。
译文: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
B.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译文:丁氏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中得到一个人。”
C.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译文: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浇田,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
D.其人曰:“奈地坏何?”
译文:那个人说:“对毁坏大地有什么办法呢?”
【答案】D
【详解】D.“奈地坏何?”的正确翻译是“地塌了怎么办呢?”故选D。
6.下面对《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寓言往往是以假托的故事寄寓深刻的道理。《蚊子和狮子》假托动物的故事,引起人们的深思。
B.两则寓言都采用了对话描写。
C.两则寓言结构相同,都是先叙述故事,篇末点明寓意。前者讽刺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后者则告诉我们即使取得一些胜利也别骄傲,要谨慎从事,否则可能在小处挫败。
D.《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构思精巧,文章采用三问三答的形式,这三问三答略有变化,略有起伏。
【答案】B
【详解】B.《蚊子和狮子》没有采用对话描写,只有对蚊子的语言描写。故选B。
7.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现在雾霾越来越严重,每个公民都要有杞人忧天的意识,这样才能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
B.与大鱼较量了半小时后,钓友终于成功钓起了这条50多斤重的大青鱼。
C.我不知道怎样处理我的材料才能使它们各得其所。
D.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答案】A
【详解】A.杞人忧天:指为不必要忧虑的事情而忧虑。对于环境污染的问题是每个公民都应关心的,因此此处使用该成语不合语境;
B.较量:用竞赛或斗争的方式比本领、实力的高低。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C.各得其所:表示各个都得到适当的安排。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D.孜孜不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故选A。
8.下列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两则寓言都采用了对话描写。
B.寓言往往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深刻的道理。《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是以神喻人,《蚊子和狮子》是以动物喻人。
C.《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两则寓言结构相同,都是先叙述故事,篇末再点明寓意。
D.《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构思精巧,文章采用三问三答的形式,这三问三答略有变化,有起有伏。
【答案】A
【详解】A.错误,《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采用了对话描写,《蚊子和狮子》中虽有语言描写,但没有对话描写,更多地采用了动作描写。故选A。
9.文学常识填空。
(1)《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吕氏春秋》,又称 ,是先秦 (流派)代表著作。战国末秦相 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2)《杞人忧天》选自《列子·天瑞》。列子,本名 ,相传是 (朝代)时期的道家(流派)人物。《列子》一书保存了神话传说、音乐史、杂技史等众多珍贵的先秦史料,是先秦散文的代表作之一。
【答案】 《吕览》 杂家 吕不韦 列御寇 战国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1)《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在秦国相邦吕不韦的主持下, 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杂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此书以“道家学说”为主干,以名家、法家、儒家、墨家、农家、兵家、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于一炉。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秦统一后的意识形态。但后来执政的秦始皇却选择了法家思想,使包括儒家在内的诸子百家全部受挫。《吕氏春秋》集先秦诸子百家之大成,是战国末期杂家的代表作,全书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2)列子(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之间,享年不明),本名列御寇(“列子”是后人对他的尊称),华夏族学者,古帝王列山氏之后。相传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先秦天下十豪之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对后世哲学、文学、科技、养生、乐曲、宗教影响非常深远。著有《列子》,其学说本于黄帝老子,归同于老、庄。创立了先秦哲学学派贵虚学派(列子学)。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传承人物。
10.《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和《蚊子和狮子》都选自《 》。该书是一部 故事集。伊索(约公元前6世纪), (国家)作家。
【答案】 伊索寓言 寓言 古希腊
【详解】《伊索寓言》相传为公元前六世纪,被释放的古希腊奴隶伊索所著,搜集有古希腊民间故事,并加入印度、阿拉伯及基督教故事,共三百五十七篇。大部分为动物寓言。伊索(约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与克雷洛夫、拉·封丹和戈特霍尔德·埃夫莱姆·莱辛并称世界四大寓言家。
11.仔细阅读下面这则寓言,思考它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野猪、马与猎人
从前,野猪和马常常在一起吃草,但是野猪经常使坏,不是践踏青草,就是把水搅浑。马非常生气,一心想要报复他,便跑去请求猎人帮忙。猎人说除非马愿意套上辔头让他骑,他才会帮助马惩治野猪。马报复心切,就答应了猎人的要求。于是,猎人骑在马背上打败了野猪,然后又把马牵回去,拴在马槽边。马终于成了被猎人奴役的工具。
(选自《伊索寓言》)
【答案】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对他人宽容,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就去报复他人,否则会给自己带来不幸。
【详解】本道题考查学生对《伊索寓言》中故事的阅读分析能力。抓住关键句“一心想要报复他,马终于成了被猎人奴役的工具”,马因为报复猪给自己带来了不好的结果,可得出启示:我们要学会宽容。
12.班级要组织“小寓言大智慧”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揭示特征】
(1)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大量的寓言在历代文人的著作中保存下来,成为我国文学遗产的宝贵财富,寓言最初产生于民间流行于民间。常以散文和韵诗的形式出现。它的内容主要是带有讽刺和劝诫意味的充满智慧的故事。
请从上面的文字中选择四个词语(每个词语限两字)来揭示寓言的特征,你觉得最合适的四个词语是:
【解读寓意】
(2)阅读下面两则寓言,用简练的语言写出其寓意。
【甲】普罗米修斯造人,给每个人挂上两只口袋,一只装别人的恶行,另一只装自己的。他把那只装有别人恶行的口袋挂在前面,把另一只挂在后面。因此人们总看见别人的恶行,自己的却瞧不见。
【乙】一只狮子的脖子上被挂了一个标签,写着“驴子”。狮子发怒,不停地辩白他是一只狮子,可人们还是叫他驴子,并给他拿来了青草。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他宁死不从;可每个从他身边走过的人看到标签,都认为他是一头驴子。时间久了,狮子也感觉自己可能就是一头驴子。又过了几日,从狮子洞里传来驴子的叫声……
【答案】(1)讽刺、劝诫、智慧、故事
(2)寓言甲:人们往往喜欢挑剔别人的缺点,却忽视自己的缺点。寓言乙:心态决定我们做事的方式与态度,要做一个内心强大的人。
【详解】(1)本题考查筛选信息。
细读材料可知,寓言的特征是“带有讽刺和劝诫意味的充满智慧故事”,因此可用“讽刺”“劝诫”“智慧”“故事”等填空作答。
(2)本题考查分析寓言的寓意。
甲文,根据“因此人们总看见别人的恶行,自己的却瞧不见”,可知本则寓言的寓意是:人们往往喜欢挑剔别人的缺点,却忽视自己的缺点。
乙文,根据“时间久了,狮子也感觉自己可能就是一头驴子。又过了几日,从狮子洞里传来驴子的叫声”,可知狮子本来不可能成为驴子,但在他人的引导下,竟然也感觉自己马了一头驴子,因此本则寓言的寓意是:心态决定我们做事的方式与态度,要做一个内心强大的人。
题组B 能力提升练
下面三段文字都选自《伊索寓言》,阅读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
蚊子与狮子
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也并不比我强。若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我比你强得多。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起喇叭,唱着凯歌飞走了,在不料却被蜘蛛网粘住了。蚊子将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却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这故事适用于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
【乙】
骆驼与宙斯
骆驼羡慕牛有漂亮的角,自己也想要长两只角。于是,他来到宙斯那里,请求给他加上一对角。宙斯因为见骆驼不满足已有庞大的身体和强大的力气,还要妄想得到更多的东西,气愤不已,不仅没让他长角,还把他的耳朵砍掉一大截。
这则故事说明,(A)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
北风和太阳
北风与太阳两方为谁的能量大互相争论不休。他们决定谁能使行人脱下衣服,谁就胜利了。北风一开始就猛烈地刮,路上的行人紧紧裹住自己的衣服。北风见此刮得更猛烈,行人冷得发抖,便添加更多衣服。风刮疲倦了,便让位给太阳。太阳最初把温和的阳光洒向行人,行人脱掉了添加的衣服。太阳接着把强烈的阳光射向大地。行人们开始汗流浃背,渐渐地忍受不了,不但脱光了衣服,还跳到旁边的河里去洗澡。
这则故事说明,(B)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蚊子和狮子》中“蚊子”的形象。
14.阅读三则寓言,并将后两则寓言横线上的寓意补充完整。
(A)
(B)
15.通过阅读上面三则故事,你能总结出伊索寓言的特点吗?(至少两点)
【答案】13.蚊子形象:首先是一个拥有战斗智慧的形象,能扬长避短,战胜狮子;其次,胜利之后却又骄傲自大,得意忘形,从而导致失败的形象。 14. (A)贪得无厌的人,一见到别人的东西就眼红,最终连自己拥有的东西也失去了。 (B)仁慈、温和与说服胜过强迫。或者:待人处事疾言厉色或者使用暴力,是无法令人心服口服的,反而是要给人温暖、安详,以尊重、爱语,让人心生欢喜,心悦诚服,才能成功。 15.篇幅短小;故事生动有趣,寓意丰富深刻;多借助动物、事物,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来讲故事;具有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意义。(答对2点即可)
【解析】13.考查分析寓言中的形象特点。
根据甲文中的“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可知,蚊子拥有高超的战斗智慧,知道发挥自己的长处,攻击敌人的短处。
根据“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起喇叭,唱着凯歌飞走了”可知,蚊子骄傲自大,自以为战胜了狮子就天下无敌,得意忘形,结果被蜘蛛消灭了。
14.考查分析寓言寓意。
A.骆驼羡慕牛的角,于是自己也想拥有,可知他是一个贪得无厌的人,见到别人有自己没有的东西就眼红。结果引来宙斯的不满,不仅没让他长角,还把他的耳朵砍掉了一大截。骆驼连自己本来就有的东西也失去了。由此可得寓意:贪得无厌的人,一见到别人的东西就眼红,最终连自己拥有的东西也失去了。
B.北风狂暴而猛烈,结果人们反倒是添加了更多的衣服。太阳先是温和,逐渐强烈,人们不但脱光了衣服,还跳到河里去洗澡。从中可以看出,我们待人处事时,粗野和暴力不会让人信服,反倒是和颜悦色,沉静安详会收获他人的尊重与信服,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15.考查赏析寓言特点。
从篇幅上看,这三则寓言都不长,篇幅短小。
从内容上来看,甲中的蚊子与狮子的战斗,乙中骆驼的要求与最终结果,丙文中北风与太阳的打赌,都生动有趣。这三则故事虽然情节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可得:故事生动有趣,寓意丰富深刻。
从写作手法上来看,这三则寓言运用拟人的手法,甲的写作对象是蚊子与狮子,乙的写作对象是骆驼,这三者同为动物。丙的写作对象是北风与太阳,这两者同为事物。可得:多借助动物、事物,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来讲故事。
从寓意上来看,甲讽刺了那些取得了一点成绩就骄傲自大的人。乙讽刺了那些贪得无厌的人。丙告诉人们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的正确方法。可得:具有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意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穿井得一人
《吕氏春秋》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闻夔①一足《韩非子》
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尧曰:‘夔一而足矣。’使为乐正②。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
注释:①夔(kuí):我国见诸记载最早的音乐家。以精通音乐著称。②乐正:古代官名,负责音乐事务的官员。
16.下列加点词语都是动词的一项是( )
A.及其家穿井 将复何及 B.有闻而传之着 传不习乎
C.求闻之若此 若屈伸呼吸 D.故君子曰 两狼之并驱如故
17.运用所提示的方法,解决乙文中文言字词。
句子 方法 加点词意义
蘷一而足矣 查阅词典法:①充足,足够;②够得上某种数量或程度;③足以,值得。
而独通于声 迁移法: 通古博今 万事通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19.这两则寓言对于我们今天仍然有很大的启示意义。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每天都充斥着种种信息,真伪莫辨,对此你觉得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
【答案】16.B 17. 足够 通晓,精通 18.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 19.对于各种信息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轻信盲从。不轻易相信,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核实的信息。
【解析】16.本题考查词性的判断。
A.等到,副词/来得及,动词;
B.传播,动词/传授,动词;
C.像,介词/你,代词;
D.所以,连词/原来,形容词;
故选B 。
17.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①句意:有夔一个人就足够了。根据查字典法可知,足:充足,足够;
②句意:就只是精通音律。通古博今:通晓古今的学问。万事通:什么事都知道的人。根据迁移法可知,通:精通。
18.本题考查翻译句子。
重点词:得:得到;一人之使:多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多得到一个人的劳力;非:不是。
19.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甲文结合“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句得出:道听途说不能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不要轻信流言,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乙文结合“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句可知,凡是听到传闻,都必须深透审察,对于人都必须用理进行检验。由此得出: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要有调查研究的审慎态度和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
【点睛】参考译文:
【甲】宋国的一户姓丁的人家,家中没有井,须到外面打水浇地,经常派一人停留在外面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丁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国都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问明情况,丁氏答道:“多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来一个人啊。”像这样得到的消息,还不如不知道。
【乙】(鲁国的国君)哀公问孔子:“我听说夔(人名)一只脚,你相信吗?”(孔子)说:“夔,是个人,怎么会一只脚?他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就只是精通声律(音乐)。尧说:‘有夔一个人就足够了。’指派他当了乐正(官名)。因此有学识的人说:‘有夔这样一个人就足够了,不是只有一只脚啊。’”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选自《列子·天瑞》)
(乙)
上①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傥②遽③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④也。”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选自司马光《居安思危》)
注:①上:指唐太宗。②傥:倘若。③遽(jù):迅速。④争:争辩。
2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①因往晓之 ②舍然大喜
2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22.甲文中写晓之者与杞人的对话,改为晓之者一人的劝导,不写杞人的问话好不好?为什么?
23.谈谈你对甲乙两文中“杞人忧天”和“居安思危”的理解。
【答案】20.晓:告知、开导。,舍然:舍,同“释”,解除、消除。舍然,消除疑虑的样子。 21.即使掉下来,也不会有什么伤害。 22.不好。在晓之者劝导的过程中,杞人不停插话提问,恰恰表现了他因“忧天”而“废寝食”的焦虑状态,如果把两人的对话改为晓之者一人的劝导,就不能表现杞人焦虑了。 23.“杞人忧天”的忧是毫无根据的瞎担心,也是对无力应对的问题的过分忧虑。“居安思危”则是人在安定的环境中,对可能产生的危难和祸害的预防,这个“危”是极有可能发生也可以通过人的努力避免的。
【解析】20.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句意:因此就去劝他。晓:告知,开导。
②句意:于是那人释然而开心。舍然:舍,同“释”,解除、消除。舍然,消除疑虑的样子。
21.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重点词有:只使,纵使,即使;亦,也;中伤,伤害。
22.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写法。
本文题目为“杞人忧天”,主要内容也是“杞人忧天”。主要写出杞人与晓之者的对话。如果改为只写晓之者一人的劝导,不写杞人的问话,那就成了晓之者一人在讲道理,与“杞人”几乎没有关系了。在二人对话中,杞人不断地向晓之者插话提问,这正是他“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的表现,是他忧天地崩坠的焦虑表现。如果把两人的对话改为晓之者一人的劝导,就无法表现杞人的焦虑,自然也说法无所谓“杞人忧天”的主题了。
23.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的理解。
甲文中“杞人忧天”讽刺那些庸人自扰、自寻烦恼的人。杞人为毫无根据的猜疑幻想而担忧完全没有必要,况且,如果天地果真崩坠的话,那也是非人力所能应对的,因此“杞人忧天”是完全不必要的胡思乱想。
乙文中,唐太宗虽身处太平盛世,“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即能居安思危,尤为可贵、可喜。“居安思危”的唐太宗目光长远,为此广开言路、从善如流,将忧患意识贯彻落实到行动中,对可能到来的危难与祸害提前预防,防患于未然,他的“危”是极有可能发生也是完全可以通过人力避免的。
【点睛】参考译文:
(甲)
杞国有个人担心天地会崩塌,自身失去依存的地方,(于是)不吃不睡的了。
又有一个担心他因为那担心而出问题的人,因此就去劝他,说:“天啊,是聚集在一起的气体,气往哪里崩溃呢。你身体曲伸和呼吸,一直在天中进行,干吗要担心它崩溃吗?”
那个人说:“天确实是聚集的气体,太阳、月亮、星星呢,它们就不会掉下来吗?”
劝导他的人说:“太阳、月亮、星星,也是气体中发光的气体,就算它们掉下来,也不可能伤到谁。”
那人说:“地塌了怎么办呢?”
劝导他的人说:“所谓地吗,就是很多土块聚集,它填充了四方所有的角落,它还往哪里塌土块啊。你走路跳跃,终日是在这地上进行,干吗还要担心地会塌呢?”
于是那人释然而开心,劝导他的人也释然而开心。
(乙)
唐太宗对身边的大臣说:“治国就像治病一样,即使病好了,也应当休养护理。倘若马上就自我放开纵欲,一旦旧病复发,就没有办法解救了。现在国家很幸运地得到和平安宁,四方的少数民族都服从,这真是自古以来所罕有的,但是我一天比一天小心,只害怕这种情况不能维护久远,所以我很希望多次听到你们的进谏争辩啊。”魏征回答说:“国内国外得到治理安宁,臣不认为这是值得喜庆的,只对陛下居安思危感到喜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吕氏春秋》)
24.本文节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是一篇 (体裁)。
25.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家无井而出溉汲 (2)及其家穿井 (3)国人道之 (4)丁氏对曰
26.下列句中的“之”与“宋之丁氏”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 B.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C.友人惭,下车引之 D.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闻之于宋君。
(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28.我们每天都会接收到多种信息,有时真伪难辨。如果生活中发生了类似《穿井得一人》这样的事,你会采取怎样的态度?
【答案】24.寓言 25. 从井里取水 待,等到 讲述 应答,回答 26.B 27.(1)(有人)向宋国国君报告了这件事(或使宋国国君知道了这件事)。
(2)得到了一个人使唤,不是在井里得到了一个人。 28.示例:(1)对于各类消息,我们要(像宋君那样)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有条件的可以进行调查研究;(2)不要(像“国人”那样)轻信传闻,也不要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3)作为消息的发出者(如丁氏)应表述准确、清晰,避免产生歧义,造成误会。
【解析】24.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吕氏春秋》书卷二十二《慎行论·察传》。意思是打出一口水井后,可以得到一个人的人力,不用再派人去外面的井里打水;外人却理解错了意思,以为是“穿井得到一个活人”,到处传谣言。本文是一篇寓言,寓意为凡事都要调查研究,仔细辨别,才能弄清真相。
25.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句意: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浇田。汲:动词,打水;
(2)句意: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及:动词,等到;
(3)句意:有人听了就去传播。道:动词,说,讲述;
(4)句意:姓丁的回答道。对:动词,回答;
26.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宋之丁氏”中的“之”是助词,的。
A.句意:学过的内容要经常复习它。之:代词,它;
B.句意: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之:助词,的;
C.句意:朋友十分惭愧,(忙)下车拉他。之:代词,元方;
D.句意: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故选B。
27.本题考查文言翻译。
(1)闻:使……听闻。句意:使宋国国君听到这件事;
(2)得:得到;之:助词,的;使:使唤;于:介词,在。句意: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
28.本题考查谈启示的能力。回答时一要结合文章内容,二要联系实际结合。结合“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可知,宋君没有偏听偏信,而是派人去调查,告诉我们对于各类消息,我们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有条件的可以进行调查研究;
结合“有闻而传之者”“国人道之”可知,这些人不去辨别消息的真伪,就去相信,就去传播,告诉我们不要轻信传闻,也不要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结合“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可知,丁氏没有准确、清晰地表达出真实的意思,所以让人产生了歧义,告诉我们作为消息的发出者应表述准确、清晰,避免产生歧义,造成误会。
【点睛】参考译文
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浇田,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全国人都把“凿井得一人”这个消息相互传说着,一直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宋国国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姓丁的回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
题组C 培优拔尖练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各题。
郑人买履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29.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先自度其足 ②何不试之以足
B.①宁信度 ②无自信也
C.①郑人有且置履者 ②遂不得履
D.①先自度其足 ②吾忘持度
3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之市而忘操之。
(2)何不试之以足?
31.这个郑人为什么会“宁信度,无自信也”?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答案】29.D 30.(1)到了集市后,却忘记带量好的尺码。
(2)你为何不用脚试试呢? 31.因为他是个因循守旧的教条主义者。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告诉我们遇事要实事求是,要学会灵活变通,不要死守教条。
【解析】29.本题考查重要文言词语的含义。作答时,注意结合语境仔细辨析。
A.足:都是名词,译为“脚”;
B.信:都是动词,译为“相信”;
C.履:都是名词,解释为“鞋子”;
D.度:动词,测量/名词,量好的尺码;
故选D。
30.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时,注意句子中出现的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文学现象,同时注意把句子中省略部分补充完整。重点词语有:
(1)至之:到了;操:拿,持;之:代指量好的尺码;
(2)何不:为什么不;之:代指鞋子;以足:用脚;“试之以足”为状语后置,应为“以足试之”,译为“用脚试试鞋”。
31.本题考查内容概括与启示。
郑人“宁信度,无自信也”,即郑人宁可相信自己事前量好的尺码,也不愿意亲自用脚试穿,终“不得履”,反映出他忽略实际情况,思维过于僵化,处事过于死板,一味地信奉教条而不懂得变通,是个墨守陈规的教条主义者。这个故事揭示了郑人拘泥于教条心理,依赖数据的习惯,讽刺了那些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告诉我们对待事物要学会灵活变通,不能一味墨守陈规,要注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点睛】参考译文:
有一个将要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的脚的尺码,把它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后,却忘记带量好的尺码。拿到了鞋子,才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于是返回去取尺码。等到他返回来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买到鞋。有人问:“你为何不用脚试试呢?” 他说:“我宁愿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各题。
狐指骂蒲提
狐经蒲提架下,渴欲啖之,因其架太高,跳跃而摘之不得,遂怅怅然指骂之曰:“此蒲提大不中用,酸而无味!”抑知酸正可以生津而止渴,不过因其不得而反骂之耳。俗云:“皆因自己无能,反说他人无用。”世间无日不如是也。
(出自《意拾喻言》)
注:蒲提:即葡萄。
32.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这句俗话就出自这则寓言。这讽刺了一种什么样的人?
33.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狐经蒲提架下,渴欲啖之,因其架太高,跳跃而摘之不得,遂怅怅然指骂之曰:“此蒲提大不中用,酸而无味!”
34.分析这则寓言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
【答案】32.讽刺了没有能力得到想要的,就自欺欺人地指责想要的事物有种种不好的人。 33.参考示例:此句运用动作、神态和语言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了狐狸欲得葡萄而不能之后便骂葡萄酸的可笑形象,幽默而有力地讽刺这种自己无能却责怪别人的人。 34.参考示例:拟人,作者将狐狸当作人来写,使故事合乎人性又更加生动有趣,更能吸引读者接受其中要讲的道理。
【解析】32.本题考查寓言讽喻意义。
狐狸想吃葡萄,但由于葡萄长得太高无法吃到,便说葡萄是酸的,没有什么好吃。实际上是因为自己真正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产生挫折感时,为了解除内心不安,编造一些“理由”自我安慰罢了,讽刺了某些人没有能力得到自己想要的,而自欺欺人地指责来寻求自我安慰。
33.本题考查赏析重要语句。
“渴欲啖之”“跳跃”是动作描写,写出狐狸因口渴难耐而极想吃葡萄的样子。“怅怅然指骂”是神态描写,“此蒲提大不中用,酸而无味”是语言描写,生动地写出狐狸因摘不到葡萄便责怪葡萄的可笑形象,极力讽刺了自己没有能力而自欺欺人的人。
34.本题考查写作手法及作用分析。
由“渴欲啖之”“跳跃而摘之不得”“怅怅然指骂之”等可知,文章运用拟人的手法,将动物狐狸赋予人的行为动作,以此生动有趣地阐释“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心理,有力讽刺没有能力得到想要的,就自欺欺人地指责想要的事物有种种不好的人,更能吸引读者,增添寓言的趣味性。
【点睛】参考译文:
狐狸在葡萄架下走过,口渴想要吃葡萄,因为葡萄架太高,跳起来都摘不到,于是就很郁闷地指着葡架骂起来说:“这葡萄太没用,很酸,一点都不好吃!”无论葡萄酸不酸都可以生津止渴,但因为狐狸自己得不到反而骂葡萄。人们常说:“都是由于自己无能,反而说他人无用。”世间没有一天不是这个道理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
景公梦见彗星。明日,召晏子而问焉:“寡人闻之,有彗星者必有亡国。夜者寡人梦见彗星吾欲召占梦者使占之。”晏子对曰:“君居处无节,衣服无度,不听正谏,兴事无已,赋敛无厌,使民如将不胜,万民怼①怨,茀星又将见梦,奚独彗星乎!”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怼(duì):怨恨。
35.用“/”标出句子的停顿,限断两处。
夜 者 寡 人 梦 见 彗 星 吾 欲 召 占 梦 者 使 占 之。
3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①晏子对曰 对: ②兴事无已 已:
③赋敛无厌 厌: ④奚独彗星乎 奚:
37.下面加点的“而”的用法与“召晏子而问焉”的“而”相同一的项是( )
A.学而不思则罔 B.切问而近思
C.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D.有闻而传之者
3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明日,召晏子而问焉。
(2)茀星又将见梦,奚独彗星乎!
39.结合《杞人忧天》中的“晓之者”的说理,分析晏子处理的方法,说说同样是面对“因为不必要或缺乏根据的事忧虑”的人,二者处理是否相同?试结合短文内容简要分析他们是怎样进行劝说的。
【答案】35.参考答案:夜者/寡人梦见彗星/吾欲召占梦者使占之。 36. 回答 停止 满足 哪里 37.D 38.(1)第二天,(景公)召来晏子来询问。
(2)茀星又将会出现在梦里,哪里只是彗星呢! 39.参考示例:不同。《杞人忧天》中的“晓之者”是通过解释说理的方法,让杞人打消了顾虑。本文中的晏子则通过批评警告的方式,提醒景公真正会导致亡国的原因。
【解析】35.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根据文意:昨夜,我梦见了彗星,我想召占梦的人来占这个梦。“夜者”从时间上加以限制,之后可断开;句子有两个主语“寡人”“吾”,可选择在这两个主语之前断开;正确断句为:夜者/寡人梦见彗星/吾欲召占梦者使占之。
36.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句意:晏子回答说。对:回答。
②句意:大兴土木没完没了。已:停止。
③句意:征收税赋贪得无厌。厌:满足。
④句意:哪里只是彗星呢!奚:哪里。
37.本题考查文言文虚词的用法。首先,要看例句句意:召来晏子来询问说。而:表顺承,无义;
A.表转折,但是;
B.表并列,并且;
C.表转折,但是;
D.表顺承,无意义;
故选D。
38.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
①明日,第二天;召,召来。
②将,将要,将会;奚,哪里;独,只。
39.本题考查比较性的阅读。《杞人忧天》讲的是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后经过朋友开导又豁然开朗的故事。常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文中的“晓之者”劝说的是普通人,文中的“晓之者”先告诉这个人“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在这个人担心日月星辰会坠落下来的时候,又对他说“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最后在这个人发问“奈地坏何”时候,又告诉他“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晓之者”一步步耐心解释说理,打消了这人的疑虑。
而选文中的晏子劝说的是一国之君,他正好借此机会说明了治国的道理。晏子对于景公“欲召占梦者使占之”的想法,说“君居处无节,衣服无度,不听正谏,兴事无已,赋敛无厌,使民如将不胜,万民怼怨,茀星又将见梦,奚独彗星乎”,采用的是批评警告的方式,提醒景公真正会导致亡国的原因。因此是不同的。
【点睛】参考译文:
景公梦见彗星,第二天,召来晏子来询问说:“我听说,有彗星出现的国家一定会亡国。昨夜,我梦见了彗星,我想召占梦的人来占这个梦。”晏子回答说:“君王的生活起居没有节制,缝制衣服没有限度,不听正确的意见,大兴土木没完没了,征收税赋贪得无厌,役使民力好像怕使用不尽,万民怨恨不满,茀星又将会出现在梦里,哪里只是彗星呢!”第22课 《寓言四则》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1、知道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吕氏春秋》《列子》的有关文学常识。 2、能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言的寓意,学习编写寓言,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3、能从寓言中获得对生活有益的启迪。 重难点: 能独立分析故事情节。能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言的寓意,学会运用“品味关键词语理解寓言含义”的阅读方法。
(一)基础知识
一、文体知识
1、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2、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17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 封丹说过:“一个寓言可分为身体和灵魂两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是灵魂。”
3、伊索和《伊索寓言》
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公元前5世纪末,希腊寓言开始归于他的名下。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的汇编。其中大多是动物故事,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耶稣会传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传入中国。《伊索寓言》中的故事,如青蛙的肚皮、驴与愚蠢的狼、怯懦的蝙蝠、狼和小羊、贪婪的狗、愚蠢的乌鸦等.
二、作品简介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名著。全书全书二十六卷共分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吕氏春秋》作为十二纪、八览、六论,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道家黄老思想为主,兼收儒、墨、法、兵、农、纵横和阴阳各先秦诸子百家言论,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是先秦杂家经典著作。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称之为《吕氏春秋》。
列子名御寇,战国时期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寓言家和文学家。列子(本人与弟子)著有《列子》,对后代的哲学、文学、科技、宗教都有深远的影响。今本八篇,内容包括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内有很多脍炙人口而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如《儿童辩日》、《歧路亡羊》、《杞人忧天》、《愚公移山》等,都是很有价值的文学遗产。
《穿井得一人》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杞人忧天》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重点字词
溉(_____________) 汲(jí) 中(_____________)伤
躇(_____________)步 跐(cǐ) 蹈(_____________)
舍(_____________)然 杞(_____________)人忧天
溉汲:打水浇田。溉,浇灌、灌溉。汲,从井里取水。
及:待,等到。
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道:讲述。
闻之于宋君: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对:应答,回答。
得一人之使: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亡(wú):无,没有。
晓:告知,开导。
积气:聚积的气体。
若:你。
行止:行动,活动。
奈何:为何,为什么。
只使:纵使,即使。
中伤:伤害,受伤。
积块:聚积的土块。
四虚:四方。
躇步跐蹈:这四个字都是踩踏的意思。
舍然:释然,消除疑虑的样
1.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
2.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说出他当时的心理。
3.赫耳墨斯三次问话的神态、语气一样吗?为什么要“笑着问道”,这“笑”有什么含义?
4.赫耳墨斯的雕像是什么价格?这则寓言的有何寓意?
5.蚊子为什么能打败狮子?又为什么会败给蜘蛛?
6《蚊子与狮子》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7.这两则寓言有何共同之处?
8.你还能换个角度说出《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这则寓言的其他寓意吗?
9.你还能换个角度说出《蚊子和狮子》这则寓言的寓意吗?
10.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这是什么意思?
11.传说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
12.《穿井得一人》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13.杞人为什么“忧天”?这则寓言嘲讽了什么样的人
14.“晓之者”是怎样解“忧”的?
15.如何理解“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这句话?
16.从《杞人忧天》这则故事中你了解到“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17.《穿井得一人》的故事告诉我们的危害是什么?
18.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19.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那个好心人的解释?
20.现实中的你,面对今天的环境,杞人的行为对你有什么启发?
一、阅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其中蕴含着怎样的道理。
二、从《穿井得一人》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生活中为获得真知真见,避免道听途说,应该怎么做?与同学讨论一下。
三、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也有人认为其中传达出强烈的忧患意识。你同意哪一种理解呢?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闻而传之者……
2.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3.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4.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5.奈何忧其坏?
题组A 基础过关练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庇护(bì)    溉汲(jí)  宙斯(zhòu sī)  躇步跐蹈(chú)
B.爱慕(mù) 饶头(ráo) 凯歌(kǎi gē) 舍然大喜(shě)
C.中伤(zhòng) 强大(qiáng) 称(chèn)职 身亡所寄(wú)
D.较量(jiào) 崩坠(zhuì) 添头(tiān tou) 闻而传之(chuán)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有很浓的讽刺意味,希望和结果的矛盾,是本文讽刺性之所在。
B.《蚊子和狮子》这篇寓言讽刺了蚊子在战胜狮子之后的得意忘形之态,告诫人们要戒骄戒躁,时刻保持清醒。
C.《穿井得一人》出自《吕氏春秋》一书,该书是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的。
D.《杞人忧天》出自《列子》,该书是儒家学派重要典籍著作,旧题为列御寇著。
3.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寓言中的“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常常用假设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B.寓言这种体裁往往篇幅短小,语言精练,故事中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C.伊索是古罗马寓言家,人们习惯于把古罗马寓言都归到他的名下,统称“伊索寓言”。
D.童话和寓言有很多相近的地方,如故事情节都是虚构的,常采用拟人化手法,都有劝诫、歌颂或讽刺的作用等,但两者也有区别。
4.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宋之丁氏  晓之者曰
B.求闻之若此 若屈伸呼吸
C.只使坠 得一人之使
D.亦不能有所中伤 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5.下列对语句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又有忧彼之所忧者。
译文: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
B.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译文:丁氏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中得到一个人。”
C.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译文: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浇田,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
D.其人曰:“奈地坏何?”
译文:那个人说:“对毁坏大地有什么办法呢?”
6.下面对《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寓言往往是以假托的故事寄寓深刻的道理。《蚊子和狮子》假托动物的故事,引起人们的深思。
B.两则寓言都采用了对话描写。
C.两则寓言结构相同,都是先叙述故事,篇末点明寓意。前者讽刺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后者则告诉我们即使取得一些胜利也别骄傲,要谨慎从事,否则可能在小处挫败。
D.《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构思精巧,文章采用三问三答的形式,这三问三答略有变化,略有起伏。
7.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现在雾霾越来越严重,每个公民都要有杞人忧天的意识,这样才能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
B.与大鱼较量了半小时后,钓友终于成功钓起了这条50多斤重的大青鱼。
C.我不知道怎样处理我的材料才能使它们各得其所。
D.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8.下列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两则寓言都采用了对话描写。
B.寓言往往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深刻的道理。《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是以神喻人,《蚊子和狮子》是以动物喻人。
C.《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两则寓言结构相同,都是先叙述故事,篇末再点明寓意。
D.《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构思精巧,文章采用三问三答的形式,这三问三答略有变化,有起有伏。
9.文学常识填空。
(1)《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吕氏春秋》,又称 ,是先秦 (流派)代表著作。战国末秦相 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2)《杞人忧天》选自《列子·天瑞》。列子,本名 ,相传是 (朝代)时期的道家(流派)人物。《列子》一书保存了神话传说、音乐史、杂技史等众多珍贵的先秦史料,是先秦散文的代表作之一。
10.《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和《蚊子和狮子》都选自《 》。该书是一部 故事集。伊索(约公元前6世纪), (国家)作家。
11.仔细阅读下面这则寓言,思考它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野猪、马与猎人
从前,野猪和马常常在一起吃草,但是野猪经常使坏,不是践踏青草,就是把水搅浑。马非常生气,一心想要报复他,便跑去请求猎人帮忙。猎人说除非马愿意套上辔头让他骑,他才会帮助马惩治野猪。马报复心切,就答应了猎人的要求。于是,猎人骑在马背上打败了野猪,然后又把马牵回去,拴在马槽边。马终于成了被猎人奴役的工具。
(选自《伊索寓言》)
12.班级要组织“小寓言大智慧”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揭示特征】
(1)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大量的寓言在历代文人的著作中保存下来,成为我国文学遗产的宝贵财富,寓言最初产生于民间流行于民间。常以散文和韵诗的形式出现。它的内容主要是带有讽刺和劝诫意味的充满智慧的故事。
请从上面的文字中选择四个词语(每个词语限两字)来揭示寓言的特征,你觉得最合适的四个词语是:
【解读寓意】
(2)阅读下面两则寓言,用简练的语言写出其寓意。
【甲】普罗米修斯造人,给每个人挂上两只口袋,一只装别人的恶行,另一只装自己的。他把那只装有别人恶行的口袋挂在前面,把另一只挂在后面。因此人们总看见别人的恶行,自己的却瞧不见。
【乙】一只狮子的脖子上被挂了一个标签,写着“驴子”。狮子发怒,不停地辩白他是一只狮子,可人们还是叫他驴子,并给他拿来了青草。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他宁死不从;可每个从他身边走过的人看到标签,都认为他是一头驴子。时间久了,狮子也感觉自己可能就是一头驴子。又过了几日,从狮子洞里传来驴子的叫声……
题组B 能力提升练
下面三段文字都选自《伊索寓言》,阅读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
蚊子与狮子
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也并不比我强。若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我比你强得多。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起喇叭,唱着凯歌飞走了,在不料却被蜘蛛网粘住了。蚊子将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却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这故事适用于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
【乙】
骆驼与宙斯
骆驼羡慕牛有漂亮的角,自己也想要长两只角。于是,他来到宙斯那里,请求给他加上一对角。宙斯因为见骆驼不满足已有庞大的身体和强大的力气,还要妄想得到更多的东西,气愤不已,不仅没让他长角,还把他的耳朵砍掉一大截。
这则故事说明,(A)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
北风和太阳
北风与太阳两方为谁的能量大互相争论不休。他们决定谁能使行人脱下衣服,谁就胜利了。北风一开始就猛烈地刮,路上的行人紧紧裹住自己的衣服。北风见此刮得更猛烈,行人冷得发抖,便添加更多衣服。风刮疲倦了,便让位给太阳。太阳最初把温和的阳光洒向行人,行人脱掉了添加的衣服。太阳接着把强烈的阳光射向大地。行人们开始汗流浃背,渐渐地忍受不了,不但脱光了衣服,还跳到旁边的河里去洗澡。
这则故事说明,(B)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蚊子和狮子》中“蚊子”的形象。
14.阅读三则寓言,并将后两则寓言横线上的寓意补充完整。
(A)
(B)
15.通过阅读上面三则故事,你能总结出伊索寓言的特点吗?(至少两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穿井得一人
《吕氏春秋》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闻夔①一足《韩非子》
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尧曰:‘夔一而足矣。’使为乐正②。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
注释:①夔(kuí):我国见诸记载最早的音乐家。以精通音乐著称。②乐正:古代官名,负责音乐事务的官员。
16.下列加点词语都是动词的一项是( )
A.及其家穿井 将复何及 B.有闻而传之着 传不习乎
C.求闻之若此 若屈伸呼吸 D.故君子曰 两狼之并驱如故
17.运用所提示的方法,解决乙文中文言字词。
句子 方法 加点词意义
蘷一而足矣 查阅词典法:①充足,足够;②够得上某种数量或程度;③足以,值得。
而独通于声 迁移法: 通古博今 万事通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19.这两则寓言对于我们今天仍然有很大的启示意义。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每天都充斥着种种信息,真伪莫辨,对此你觉得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选自《列子·天瑞》)
(乙)
上①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傥②遽③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④也。”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选自司马光《居安思危》)
注:①上:指唐太宗。②傥:倘若。③遽(jù):迅速。④争:争辩。
2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①因往晓之 ②舍然大喜
2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22.甲文中写晓之者与杞人的对话,改为晓之者一人的劝导,不写杞人的问话好不好?为什么?
23.谈谈你对甲乙两文中“杞人忧天”和“居安思危”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吕氏春秋》)
24.本文节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是一篇 (体裁)。
25.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家无井而出溉汲 (2)及其家穿井 (3)国人道之 (4)丁氏对曰
26.下列句中的“之”与“宋之丁氏”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 B.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C.友人惭,下车引之 D.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闻之于宋君。
(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28.我们每天都会接收到多种信息,有时真伪难辨。如果生活中发生了类似《穿井得一人》这样的事,你会采取怎样的态度?
题组C 培优拔尖练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各题。
郑人买履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29.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先自度其足 ②何不试之以足
B.①宁信度 ②无自信也
C.①郑人有且置履者 ②遂不得履
D.①先自度其足 ②吾忘持度
3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之市而忘操之。
(2)何不试之以足?
31.这个郑人为什么会“宁信度,无自信也”?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各题。
狐指骂蒲提
狐经蒲提架下,渴欲啖之,因其架太高,跳跃而摘之不得,遂怅怅然指骂之曰:“此蒲提大不中用,酸而无味!”抑知酸正可以生津而止渴,不过因其不得而反骂之耳。俗云:“皆因自己无能,反说他人无用。”世间无日不如是也。
(出自《意拾喻言》)
注:蒲提:即葡萄。
32.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这句俗话就出自这则寓言。这讽刺了一种什么样的人?
33.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狐经蒲提架下,渴欲啖之,因其架太高,跳跃而摘之不得,遂怅怅然指骂之曰:“此蒲提大不中用,酸而无味!”
34.分析这则寓言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
景公梦见彗星。明日,召晏子而问焉:“寡人闻之,有彗星者必有亡国。夜者寡人梦见彗星吾欲召占梦者使占之。”晏子对曰:“君居处无节,衣服无度,不听正谏,兴事无已,赋敛无厌,使民如将不胜,万民怼①怨,茀星又将见梦,奚独彗星乎!”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怼(duì):怨恨。
35.用“/”标出句子的停顿,限断两处。
夜 者 寡 人 梦 见 彗 星 吾 欲 召 占 梦 者 使 占 之。
3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①晏子对曰 对: ②兴事无已 已:
③赋敛无厌 厌: ④奚独彗星乎 奚:
37.下面加点的“而”的用法与“召晏子而问焉”的“而”相同一的项是( )
A.学而不思则罔 B.切问而近思
C.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D.有闻而传之者
3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明日,召晏子而问焉。
(2)茀星又将见梦,奚独彗星乎!
39.结合《杞人忧天》中的“晓之者”的说理,分析晏子处理的方法,说说同样是面对“因为不必要或缺乏根据的事忧虑”的人,二者处理是否相同?试结合短文内容简要分析他们是怎样进行劝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