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9.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09 21:20: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新时期。
对内:改革
对外:开放
经济体制改革
第8课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一、农村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原因:
3.目的:
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1.背景:
根据材料分析改革前中国农村的经济体制的弊端
壹——【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材料一:土地归公社所有,农民没有生产自主权,都是集中劳动,每天劳动后统一记工分,干多干少一个样。一天混一个杠,一个杠7分钱正好买三盒火柴,干一天活还不如抓一个母蛤蟆。
材料二:头遍哨子不买帐,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人民公社体制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4.试点: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
三靠村——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
严宏昌的决策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全年上交(缴)的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孩子养活到18岁。”
——“大包干”契约
小岗村具体是如何改革的?
这契约为何被称为“生死契约”?
“敢为天下先”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的文件明确规定:“不许包产到户”
“不许分田单干”。
壹——【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分田包干到户
自负盈亏
家庭 联产 承包 责任制
以家庭为基本的生产单位,分田到户
土地使用权
自负盈亏
土地公有制
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壹——【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含义:
6.特点:
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7.推广:
1983年 全国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
1980年产粮 5.02亿公斤
1981年产粮 6.70亿公斤
1982年产粮 7.15亿公斤
说凤阳,道凤阳,
改革鼓点先敲响,
三年跨了三大步,
如今飞出金凤凰。
(1978年后)
凤阳地多不打粮,
碾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
不见新娘进凤阳。
(1978年前)
①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壹——【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影响:
思考:农业生产量越来越多,有什么办法将粮食等转成更高的收入?
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越来越多怎么办?
壹——【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时间
内容形式
土地 归属
影响 利弊
启示
土地改革
农业合作化
人民公社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50---1952
1953---1956
1958---1978
1978年开始
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农业生产合作社
“一大二公”
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户使用(包干到户)
农民所有
(私有制)
集体所有
(公有制)
集体所有
(公有制)
集体所有
(公有制)
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解放了生产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利)
提高生产力(利)
挫伤了生产积极性,(弊)
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提高了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利)
①生产关系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②实事求是,尊重客观经济规律
③经济政策的制定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建国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4次调整?
农村
城市
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材料二:因为天气很热,工厂为采取降温的措施,打算买风扇、鼓风机,但是工厂没有自主权。要经过十一个政府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卢洁《新中国故事》
材料一:“在“大锅饭”、“铁饭碗”的思想影响下,这些企业的工人们没有事做,却没有人发愁着急,因为工资照发不误。“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根据材料思考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
①吃“大锅饭”企业职工生产积极性不高
②政企不分,企业缺乏经营自主权
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改革前 改革后
所有制
职权划分
分配方式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单一公有制
政企不分
平均主义
增强企业活力
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开始:
2.措施:
3.中心环节:
4.影响:
5.结果:
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1987年,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家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都比1978年翻了一番。
对内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
农村
城市
1978年
1984年


包产到户姓“社”还是 姓“资”?
这是单干,是倒退!
乡镇企业姓“社”还是姓“资”?
乡镇企业是不正之风之源
城市企业改革搞厂长负责制
这是削弱党的领导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思想界的争锋也从未停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全国通用肉票
全国通用粮票
全国通用布票
计划经济:又称指令型经济,以外在的指令为向导,管理所有物品的生产和消费,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为谁生产,都是由政府计划所决定的。
市场经济:以价格来调节所有商品的生产和消费。
汽油票
1、概念
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
VS
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1992年
1993年
21世纪初
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制度
市场经济
政府宏观调控
(有形的手)
市场调节
(无形的手)
特点: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提出过程:
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意义:
从凭票到自选
意义: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我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下列各项中,哪些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特点?
政企责任不分
分配制度“大锅饭”
经营承包责任制
企业经营权集中在政府手中
企业没有自主权
企业经济利益与经营成果联系
企业经营好,职工收入就多
变: 生产关系
不变: 社会主义制度
内容: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
中国经济体制
改革的内涵
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目的:解放、发展社会生产力
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小结:经济体制改革
“始终牢记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本课小结
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
典型:安徽凤阳小岗村:
特点:土地公有,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意义: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
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深化改革意义: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发展和高速增长。
深化改革:1992年提出,1993年通过决定
经济体制改革
城市经济
体制改革
时间:1984年10月,加快城市改革。
内容: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意义: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增强了企业活力。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
背景:计划经济体制阻碍发展,企业没有活力
随堂训练
1.1984年,石家庄造纸厂推行承包制改革,第二个月就实现利润21万多元,超过了改革前原定的全年指标。第一年承包期满,完成利润140万元,比承包指标翻了一番。这说明( )
A.乡镇企业的产值迅速提高 B.经济体制改革为企业注入了活力
C.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2.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有副对联:“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其中“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指的是 (  )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B
D
随堂训练
3.今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一行驱车来到这个地方,下麦田,进农家,总书记感慨地说:“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这个地方”应该是(  )
A.安徽省的小岗村   B.广东省的深圳
C.海南省   D.上海市的浦东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直接目的是 (  )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建设社会主义强国
C.发展农业商品化水平  D.扩大对外开放基础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