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复习课件)-八年级生物下册章末知识总结 检测卷(人教版)(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章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复习课件)-八年级生物下册章末知识总结 检测卷(人教版)(共1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4-10 23:08: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巩固强化复习
第七单元 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基因的显性和隐形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人的性别遗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生物的变异
1.染色体、DNA、基因和性状的关系
(1)通常情况下,在体细胞(除生殖细胞外的细胞中)内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每条染色体包含一个DNA分子和无数个蛋白质分子,DNA分子也是成对的,每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具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
即:基因位于DNA上,DNA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
(2)性状:性状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特征的统称。性状是受基因控制的,但是性状的表现又受到环境的影响。
(3)染色体、DNA、基因和性状关系图(如图)
2.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1)精子和卵细胞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亲代的基因通过生殖过程传给子代。
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
受精以后,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染色体重新配对,因此子代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
由于基因在染色体上,后代就具有了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
(2)在生殖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
体细胞(2n)→生殖细胞(n)
→受精卵(2n)。
如图:

(3)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规律
子代体细胞中的每一对基因中,都是一个来自父亲,另一个来自母亲。
如图:
3.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亲代基因组成、生殖细胞类型、子代基因组成及比例、子代性状及比例:
(2)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判定及亲子代基因组成的推测方法
①比较亲代和子代的性状:在子代中“无中生有”的性状是隐性性状。
②利用比例法判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在大量样本下,若子代性状之比为3∶1,则占3的为显性性状,占1的为隐性性状。
③利用逆推法判断亲子代的基因组成:隐性性状的个体基因组成必为两个隐性基因,并且这对基因一个来自父本,一个来自母本,故可推知其亲代各有一个隐性基因,再根据亲代的性状表现,推出其基因组成。
4.人的性别遗传
(1)男女染色体的差异
人的细胞 染色体组成 性染色体组成
体细胞 男 22对常染色体+XY XY
女 22对常染色体+XX XX
精子(2种) 22条常染色体+X或 22条常染色体+Y X或Y
卵细胞(1种) 22条常染色体+X X
(2)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①男性含有XY性染色体,产生含X或Y两种类型的精子,两者的数量相等。
②女性含有XX性染色体,只产生含X的一种卵细胞。
③生男生女的关键是哪种类型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
④两种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机会是均等的,如果母亲的卵细胞与父亲的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结合,受精卵的
性染色体组成就是XX,那么受精卵发育成的孩子就是女孩。
如果母亲的卵细胞与父亲的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结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组成就是XY,那么,此受精卵发育成的孩子就是男孩
因此,生男生女的机会是均等的。
⑤每一次生育都是独立的,不受上一次生育的影响,因此,每生育一次,生男生女的概率均为50%。
⑥性别遗传图解如图: